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分析化学的文献

关于分析化学的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分析化学的文献

百度

参考文献可以在百度学术中找到。 资料可以在万方、维普、CNKI找到。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 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  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  例:  参考文献:  [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  [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  [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闫玮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  [5]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  [6]王堃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  [7]梁慧星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  [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

分析化学的内容应进行改革[J]大学化学,1999(14)[2]方明建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4(2)[3]敖登高娃关于《定量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教育,2005(4)毕业论文搜/html/xueke/20090209/30057_html

建议你自己写,给你个思路,如酸碱滴定的体会,概述酸碱滴定的原理、基本方法等对比其它分析方法论述其优势与不足探讨其今后的发展

分析化学的文献

ACS(美国化学会)格式

百度

关于财务分析的外文文献

盈利能力分析[财务相关中英参考文献]Analyzing Profitability-htmlAny analysis of profitability would have to begin with a discussion of what profit is, where one can find it reported, and how one can measure Profit is viewed as the same thing as net income, which is the bottom-line result on the income Net income is calculated as revenues and gains less expenses and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on an income statement is related to operations and can be used to assess and understand how the business is 任何分析的盈利能力将首先讨论什么是利润,在那里人们可以找到该公司,以及如何可以衡量。利润被认为是一样的净收入,这是底线结果损益表。净收入计算的收入和收益较少的费用和损失。大多数的资料损益表有关的业务,可用于评估和了解企业的效果。

相关外文文献有,翻译没有,翻译得靠你自己了,如果需要回复邮箱地址即可,希望能满足你的需要,能帮到你,多多给点悬赏分吧,急用的话请多选赏点分吧,这样更多的知友才会及时帮到你,我找到也是很花时间的,直接百度私信或者Hi中留言贴出你需要的问题的链接地址及邮箱地址

关于数据分析的参考文献

算的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用户手册)及技术标准[11]史龙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定位算法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12]factorsregulatingtheimmuneresponse:reportofwhosciencegroup[r]va:who,[13]mc8100rsicmicroprocessoruser’smanual[r]lewoodcliffs:prenticehall,[14]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b/t5795-1986中国标准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5]iso/iec10181-3informationtechnology: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securityframeworksforopensystem:accesscontrolframework[s]va:iso/iec,

作参考文献的话,顾名思义是参考的书籍或者是论文,而你把所采用的数据放在论文里 如果是制成图表的话,要在图表下方注明一下

明白你的意思,我们能做

1/2【题 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智能数据分析模型【作 者】窦盼英[1] 魏全瑞[2]【刊 名】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37(12)-109-1142/2【题 名】智能数据分析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综述【作 者】姚卫新 黄丽华【刊 名】计算机工程2004,30(7)-3-5

国内外关于SWOT分析的文献

云南—GMS次区域旅游合作的SWTO分析及其对策 摘要:区域旅游合作是当今旅游发展的大趋势,而GMS次区域旅游合作是GMS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中之重。文章在具体分析云南参与GMS次区域旅游合作的SWTO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南参与GMS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 关键词:云南; GMS; 旅游合作; SWTO分析; 对策 区域经济合作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世界各国从经济利益权衡出发,利用区域地缘优势,实现区域内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优势互补与共同繁荣。在这种形势下,任何一个国家,不管其社会制度如何,经济发展阶段如何,都不可能孤立于潮流之外而取得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强烈态势下,GMS旅游合作的发生是顺势而行、趁势而上的必然选择。 一、云南—GMS区域旅游合作的SWTO分析 (一)优势: 区位优势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大门,背靠我国西南大陆,西南与越南、老挝、缅甸紧连,边境线长达4060km,面向东南亚、南亚,处于我国大西南旅游圈、泛珠三角区域、GMS次区域合作圈、中印缅孟合作区、中国-东南亚旅游圈、中国-南亚旅游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多重合作区域的重叠处,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云南的地缘优势将使GMS区域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梁,是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联合发展旅游业的前沿阵地。 经济支撑优势 GMS区域各国(地区)间经济实力相差较大,其中以泰国经济实力最强,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条件都较差,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云南和越南的经济增长稳定,缅甸、柬埔寨和老挝则被联合国列入最不发达国家之列;云南省与越南的GDP相差不大,但由于云南省拥有中国国家政府强大的经济支持,因此在参与GMS区域旅游合作中,相对于GMS区域其他国家,云南仍然拥有较大的经济支撑优势。 资源优势 GMS区域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独特、质量高,除缅甸外,其他几国都有世界遗产,其中以文化遗产居多。云南的三江并流、泰国的通艾—卡卡思河野生动植物公园以及越南的下龙湾等都是有独特性的自然景观资源;从文化景观和民族风情资源特点看,GMS各国(地区)具有趋同性,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受佛教文化影响深远,多分布着山地少数民族。与GMS区域其他五国相比,云南拥有众多的高原湖泊、大江峡谷、雪山冰川、石林溶洞、热带雨林等,自然旅游资源类型齐全、规模宏大、风格各异;拥有许多独特的地方文化,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绚丽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有机结合、交相辉映,其中,尤以滇西北的旅游资源与GMS区域其他五国存在明显的互补性,具有明显的旅游资源相对优势。 政策优势 在GMS区域六国中,中国和泰国对区域合作的态度最为积极,其他四国由于国家经济实力有限,政局不稳等问题,在配套相关优惠政策上也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旅游投资规模有限,在旅游开发建设等方面还需要得要中、泰两国的支持。中国是GMS区域唯一的上游国家,对GMS区域合作持积极态度,已将澜沧江-湄公河的开发列入了重要的经济发展规划,开发项目规模大,层次较高;同时,中国在支持云南参与实施《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开发》中,在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均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为云南参与GMS区域旅游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条件。 市场优势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背靠中国大陆广阔的客源市场腹地,同时又面向GMS区域、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客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市场地位优势明显。近年来,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出境旅游发展迅速,中国与GMS区域其他各国的旅游市场互拓也日渐紧密,泰国、越南均已列入最受中国内地公民欢迎的十大出境旅游目的地,而泰国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之一,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到中国旅游的游客人数也逐年递增。云南面向GMS区域市场、背靠中国大陆市场的优越市场地位将使其发展区域旅游组织中心的功能成为可能。 (二)劣势 旅游市场不够规范化 一些不良行为和现象长期存在于云南旅游市场,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如少数不法分子以假冒合法旅行社名义私自组团和接团,私自刻合法旅行社印章游客钱财 ;一些挂靠承包部门违规操作团队,出现重大投诉时逃匿;少数旅行社违规超范围经营等。这些问题严重地侵害了广大合法经营者和游客的利益,也损害了云南旅游大省的良好形象。 旅游产品单一,体验性旅游产品少 根据调查,旅云游客以度假为目的所占的比例要远远低于次区域其他国家的比例,云南省在次区域国际度假旅游中的地位是处于较低水平的,或者说就整个次区域而言,云南省作为国际度假目的地的形象还不是很突出。目前云南是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其它类型的旅游产品偏少,尤其是体验性的旅游产品更是不足。 旅游企业多而小,实力不强,人才不足 至2004年,云南共有19526户旅游基本单位。其中:旅行社410家,旅游住宿设施14234家,旅游景区230家,旅游车船公司16家,其他类型旅游企业69家,旅游购物企业300多家及上千家旅游餐饮企业,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在内的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但是,缺少规模大、实力强的旅游企业。企业缺少高素质的、熟悉国际市场的旅游活动开发和经营管理人才。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上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旅游国际化的要求。 (三)机遇 国际旅游业和中国旅游业快速、持续的发展 自二战以来,国际旅游业一直以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速度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活力的产业。特别是近20年来,环亚洲太平洋地区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旅游业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今后20年,如没有大的世界性动荡,全球旅游业将继续保持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速度发展。环亚洲太平洋地区将继续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GMS次区域将成为世界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黄金旅游地”。云南和次区域各国也将在这种背景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入世为云南参与GMS次区域旅游合作开了更为广阔的通道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我国入世的承诺和与世贸主要成员国签定的协议,一是各成员国之间服务贸易业将陆续开放,这将有利于旅游业进一步健康发展;二是旅游业内部限制要素的开放,如独资、合资旅行社的逐步开放,这将有利于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运营机制,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这些将为云南进一步参与GMS旅游合作打开更为广阔的通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将加强双方业已存在的经济合作,也将有助于扩大双方的贸易和投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大市场与中国大市场相结合,将形成一个拥有近17亿消费者、GDP近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2万亿美元的更大的市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将成为覆盖全球近30%的人口,拥有全球约40%的外汇储备,GDP和对外贸易量分别约占世界总额10%的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为云南参与GMS次区域的合作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和提供了经济、政策等方面上的支持。 (四)挑战 次区域各国旅游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次区域各国旅游得到较快的发展。2001年,整个次区域共接待游客共1470人次,比上年增长7%,但各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泰国共接待国际游客达1006万人次,云南为233万人次,越南为113万人次,而老挝、柬埔寨、缅甸仅分别为4、8、4万人次。次区域旅游发展的不平衡给云南推进与次区域各国旅游合作带来了困难。 云南在次区域合作中与它国地位不对称 中国方面主要是云南省在直接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形成中国从省级层面、而其他国家从国家层面参与合作的不对称局面,弱化了中国在合作中的影响力。比如在亚行的“三纵两横”经济走廊计划中,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第九次部长级会议将“两横”即东西走廊列为优选项目,而与云南直接相关的其他三条纵向走廊均“榜上无名”。尽管云南在涉及这三条线路的云南境内建设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具备良好的基础,但这些与中国在次区域合作中大国扮演小角色,云南一省势单力薄的地位不无关系。 二、云南—GMS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 发挥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加大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调整旅游产品结构。 云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还不够。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同时要协调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和国内区域旅游合作来实现旅游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以整体的的形象和整体力量进行旅游市场宣传、促销,打造出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最后,加快对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改变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的格局,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 规范旅游市场,加强企业合作,壮大旅游企业实力 为了整治旅游市场,2005年,云南旅游局制定和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但执行的力度仍不够,旅游市场仍不够规范。云南应该加快旅游市场政策和法规的建设,并加大执行的力度,为旅游企业的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云南与次区域各国政府要从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对大型旅游集团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建设具有组织国际旅游活动能力的旅游集团,并促进次区域内小型旅游组织的整合,使其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使云南旅游企业的实力逐渐壮大。 加强规划,争取政策,扩大合作范围,提高云南在次区域合作中的地位 进一步加强对GMS次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近期以边境地州参与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旅游黄金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产品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为重点。中期以老缅越的旅游合作为重点,按照符合国际标准和亚行的要求,做好规划和可行性研究,争取有一批项目得到亚行的支持和国家的支持。与有关国家进行协商,争取更为宽松的进入次区域旅游合作政策。云南应制定扩大开放和旅游优惠政策,鼓励和推进滇东南、滇西南与周边的缅、老、泰的地方、企业进行国际旅行代理、旅游设施建设、旅游路线开发、旅游人员教育培训、旅游景点景区等方面的合作,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全面合作局面。以便更有力地推进滇东南、滇西南率先进入次区域旅游合作领域,进而向全省进行辐射,逐渐提高云南在GMS旅游合作中的地位。 加快边境口岸的建设,推进旅游中心城市的国际化 云南共有8个国家一类口岸:畹町、瑞丽、河口、勐腊、景洪、思茅、金水河、麻栗坡; 8个国家二类口岸:片马、腾冲、盈江、章风、南伞、孟定、孟连、打洛;另外还有90余个通道互市点。 从总体上看,云南已形成西、中、东三路较为集中的对外通道和口岸群体,构成了云南在地域上全方位向周边三国开放的基本格局其中,西路以瑞丽、畹町为主,中路以勐腊为主,东路以河口为主。云南应该加快边境口岸建设的进程,使边境口岸城镇成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讯发达、服务种类齐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窗口。争取现有的一批国家陆路、水陆口岸可办理口岸签证,简化进入的手续。争取国家将云南作为与东盟实行互免签证的省区。城市是区域的中心,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具体建设者,应在制定GMS次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推进次区域内各旅游城市之间的建设与合作。把昆明、景洪、勐腊、瑞丽和河口几个旅游中心城市建设成为云南省面向东南亚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使其成为中国参与GMS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大本营和连接中国大西南与东南亚两个旅游圈的中转基地。 参考文献: [1]云南2006年旅游年鉴 [2]中国永州新闻网 [3]刘青 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与案例初步研究—以云南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合作为例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 [4]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2003-2015年规划 [5]2004-2005云南旅游发展报告 [6]廖春花 李庆雷西双版纳与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战略初步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10月 第16卷第5期

记得以前有个学生写过的中国固网电信业应对开放市场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 SWOT分析方法,是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对于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的脚步不断地加快,市场的开发程度亦不断加深,中国的固定线路通讯的市场格局也将会由目前几家寡头垄断向更为多元化的境况转变。鉴于此,本文引入SWOT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分析了当前国内几家垄断企业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同类市场开放的经验,从中探索出在如此繁杂的市场环境下,我国固网电信企业如何更快更好发展的应对之道。关键词 固网通讯 SWOT 不过是近4W多字的论文,不知道适合你不。其他的参考文献有:1 运用SWTO分析 迎接加入WTO冲击━━试论变动与转型中的中国企业战略管理 林建 科技经济市场 2006-09-30 期刊 0 52 2 运用SWTO分析法 实施盐化工企业战略调整 夏家秋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3-12-20 期刊 0 72 3 地市高校中外合作办学SWTO分析及发展策略 樊彩萍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2-30 期刊 2 127 4 深圳会展业发展态势SWTO分析及对策探讨 罗光杰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04-30 期刊 2 110 5 电信企业重组后SWTO分析及创新战略 林宝禄 亚太经济 1999-10-10 期刊 1 39 6 上海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SWTO分析和对策研究 陶婷芳 财经研究 1998-11-03 期刊 9 86 文献检索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一般的论文资料检索集合包括了期刊,书籍,会议,报纸,硕博论文等等。

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因此,清楚的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SWOT分析的步骤:  1、罗列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可能的机会与威胁。  2、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相组合,形成SO、ST、WO、WT策略。  3、对SO、ST、WO、WT策略进行甄别和选择,确定企业目前应该采取的具体战略与策略。  SWOT矩阵:  优势 劣势  机会 so战略(增长性战略) wo战略(扭转型战略)  威胁 st战略(多种经营战略) wt战略(防御型战略)  竞争优势(S)是指一个企业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或者指公司所特有的能提高公司竞争力的东西。例如,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或者说它们都有能力向同一顾客群体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如果其中一个企业有更高的赢利率或赢利潜力,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企业比另外一个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可以是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技能优势:独特的生产技术,低成本生产方法,领先的革新能力,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丰富的营销经验,上乘的客户服务,卓越的大规模采购技能  ●有形资产优势:先进的生产流水线,现代化车间和设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储存,吸引人的不动产地点,充足的资金,完备的资料信息  ●无形资产优势:优秀的品牌形象,良好的商业信用,积极进取的公司文化  ●人力资源优势:关键领域拥有专长的职员,积极上进的职员,很强的组织学习能力,丰富的经验  ●组织体系优势:高质量的控制体系,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忠诚的客户群,强大的融资能力  ●竞争能力优势:产品开发周期短,强大的经销商网络,与供应商良好的伙伴关系,对市场环境变化的灵敏反应,市场份额的领导地位  竞争劣势(W)是指某种公司缺少或做的不好的东西,或指某种会使公司处于劣势的条件。  可能导致内部弱势的因素有:  ●缺乏具有竞争意义的技能技术  ●缺乏有竞争力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组织资产  ●关键领域里的竞争能力正在丧失  公司面临的潜在机会(O):  市场机会是影响公司战略的重大因素。公司管理者应当确认每一个机会,评价每一个机会的成长和利润前景,选取那些可与公司财务和组织资源匹配、使公司获得的竞争优势的潜力最大的最佳机会。  潜在的发展机会可能是:  ●客户群的扩大趋势或产品细分市场  ●技能技术向新产品新业务转移,为更大客户群服务  ●前向或后向整合  ●市场进入壁垒降低  ●获得购并竞争对手的能力  ●市场需求增长强劲,可快速扩张  ●出现向其他地理区域扩张,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  危及公司的外部威胁(T):  在公司的外部环境中,总是存在某些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构成威胁的因素。公司管理者应当及时确认危及公司未来利益的威胁,做出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战略行动来抵消或减轻它们所产生的影响。  公司的外部威胁可能是:  ●出现将进入市场的强大的新竞争对手  ●替代品抢占公司销售额  ●主要产品市场增长率下降  ●汇率和外贸政策的不利变动  ●人口特征,社会消费方式的不利变动  ●客户或供应商的谈判能力提高  ●市场需求减少  ●容易受到经济萧条和业务周期的冲击  由于企业的整体性和竞争优势来源的广泛性,在做优劣势分析时,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上,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做详细的对比。如产品是否新颖,制造工艺是否复杂,销售渠道是否畅通,价格是否具有竞争性等。  如果一个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优势正是该行业企业应具备的关键成功因素,那么,该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也许就强一些。需要指出的是,衡量一个企业及其产品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只能站在现有潜在用户角度上,而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上。  企业在维持竞争优势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采取适当的措施。因为一个企业一旦在某一方面具有了竞争优势,势必会吸引到竞争对手的注意。一般地说,企业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建立起某种竞争优势;然后就处于维持这种竞争优势的态势,竞争对手开始逐渐做出反应;而后,如果竞争对手直接进攻企业的优势所在,或采取其它更为有力的策略,就会使这种优势受到削弱。所以,企业应保证其资源的持久竞争优势。  资源的持久竞争优势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资源的竞争性价值和竞争优势的持续时间。  评价企业资源的竞争性价值必须进行四项测试:  1、这项资源是否容易被复制?一项资源的模仿成本和难度越大,它的潜在竞争价值就越大。  2、这项资源能够持续多久?资源持续的时间越长,其价值越大。  3、这项资源是否能够真正在竞争中保持上乘价值?在竞争中,一项资源应该能为公司创造竞争优势。  4、这项资源是否会被竞争对手的其他资源或能力所抵消?  影响企业竞争优势持续时间的主要因素有三点:  (1)建立这种优势要多长时间?  (2)能够获得的优势有多大?  (3)竞争对手做出有力反应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企业分析清楚了这三个因素,就可以明确自己在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中的地位。  当然,SWOT分析法不是仅仅列出四项清单,最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公司的强势、弱势、机会、威胁,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在公司现有的内外部环境下,如何最优的运用自己的资源;(2)如何建立公司的未来资源。

这是管理学里的一页的常识最基础日用分析工作工具,没有正本书的。简单至极,买本书,翻到这页,一看就明白了。SWOT强弱生死

  • 索引序列
  • 关于分析化学的文献
  • 分析化学的文献
  • 关于财务分析的外文文献
  • 关于数据分析的参考文献
  • 国内外关于SWOT分析的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