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湖州师专学报

湖州师专学报

发布时间:

湖州师专学报

清代湖州小说的成就:清初长篇有湖州南污爱国诗人陈忱的《水符后传》,短篇有寓居南污的爱国诗人黄周星的《补张灵崔莹合传》;清中叶有戴潞的笔记小说《藤阴杂记》;晚清有德清俞抛的笔记小说《春在堂随笔》、《右台仙馆笔记》、《耳邮》及改撰的《七侠五义》。“召溪八咏楼主”撰的《芙蓉外史》(40回本)是否晚清作品不详。此外在一些通俗短篇小说集中,也有反映湖州社会生活的,其作者不详。如《三刻拍案惊奇》(原名《幻影》)、《贪欢报》(又名《欢喜冤家*、《娱目醒心烤。现分别简述如下。 陈忱(1631一1670?),字遇心,号雁宕山樵,又号雁宕。“其先自长兴迁得,数传至忱”(道光《南污镇志》),看来他先辈旱就定居湖州南污。关于他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在《清代初期的湖州诗歌》(《湖州师专学报))1990年第3期)一文中已作了论述。这里只介绍他的小说《水济后传入从序诗“千秋万世恨元极,白发孤灯续旧篇”句看,小说是他晚年之作。它是《水讲传》的续书,八卷,共40回,全书是写李俊、阮小七等32位梁山英雄在宋江死后再度起义,并在海外创业的故事。 故事情节从阮小七凭吊梁山手刃张干办和李俊太湖打渔反抗巴山蛇两件事开始,散处各地的梁山好汉又逐渐聚集,重举义旗,建立了登云山、饮马川据点。如铁叫子乐和设妙计救出花逢春母子姑侄和李俊等人,阮小七在牛都监押解黄信路经登云山时救出黄信。蔡京父子、高你、童贯等奸贼也终于被梁山英雄—一处死。作者根据《水讲传》第119回李俊将家私打船只从太仓港出海后为逻罗国王的情节,加以发展敷演,故事就以海外立国,李俊君臣赋诗“世享荣华”作结束。 全书在思想上继承了《水待传》官逼民反的观点,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及残酷压迫人民的罪恶,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而且由于作者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又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而作品更突出民族矛盾,显示出强烈的时代特点。作品描写了金兵南下后人民所受的苦难,谴责了南宋统治集团祸国殃民罪行,歌颂了李纲等人的爱国精神。参照作者描写南明小朝廷在浙江的抛戈弃甲及清兵屠杀人民罪恶的诗篇《九歌》:“江南半壁已崩裂,处小朝廷尚求和。钱塘不至三日潮,仙霞岭上烽烟散。抛戈解甲谁适谋,南人试颈北人铁。青答白骨没野蒿,槛猿笼鸟何所逃?”不难看出,《水济后传喻故事寓意着作者所认识的明亡的教训。这与他和顾炎武、归庄等组织“惊隐诗社”,进行反清复明的活动是一致的。正是在清廷严酷镇压之下,作者才退而“读书晦藏,以卖卜自给”,埋名匿影,以至“同居桑粹之地,尚不能一接其音容言笑”(范楷《得溪纪事诗》)。作者晚年正是借小说、诗文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 在艺术上,本书虽为续书,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情节安排上,一方面在《水济传》的基础上敷衍;但另一方面大部份情节又完全出于作者独有的构思。人物塑造上,既照顾了这些人物在《水滁传》中的性格特征,又加以发展,写出他们在现实斗争中的成长,从而使形象更丰满。例如李俊由一位梁山水军首领成长为一个机智勇敢具有政治头脑的义军领袖。又如阮小七说:“当日不受招安,弟兄们同心合胆,打破东京,杀尽了那些蔽贤嫉能这般奸贼,与天下百姓伸冤,岂不畅快。”这充分表明他在梁山失败之后认识上的提高。他的性格较《水滁传》中更坚强、果敢,更懂得斗争策略。 当然,由于作者世界观和时代的局限,书中也有浓厚的封建意识。 长篇小说还有两本,一是晚清俞榔改撰的《七侠五义》,俞抛(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湖州德清县人。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为清代著名学者,曾在杭州沽经精舍讲学,除对古汉语文字学、语法修辞颇有造诣外,诗词、小说、戏曲皆有著作。在其《春在堂全书》(共 250卷)中,有笔记小说多种。 《七侠五义》系根据《三侠五义》修订改撰的。《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最早为说唱艺人石玉昆说唱《龙图公案}),并有笔录本《龙图耳录》,后为人改编而成,系120回本。再经俞抛修订,并重写第~回。因原书所写不止“三侠”,把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也列人其中,加上南侠、北侠及双侠、合计七侠,故改书名。书的内容写包拯审案及七侠五义的活动。情节曲折,语言流畅。该书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与残暴,歌颂了“包公”的公正元私。自然也存在一些封建迷信恩想。 另一部长篇小说《芙蓉外史》。据邵任同志编撰的《湖州市文化艺术志·文学篇·小说》介绍,该书署名“否溪八咏楼主撰”,作者真名及生平不详,40回本,“《宇林沪报》铅字本,刊年不详”。其石印本30回本系“1885年上海文海书局”所出。书有无名氏序,谓此书“假前倭寇内犯事为端,援古证今,标新颂异”,并将此书与《绿野仙踪》、《四世缘》等相比。书中有芙蓉公主跳台自杀、墓上产罂粟花毒害黑国人民以致黑国衰弱不堪的情节。此书可能系鸦片战争后之作,但是否晚清抑或民初不能肯定。 短篇小说,就文言说,清初至乾嘉时期(1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成就最高:一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是纪购的笔记体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两书之后,模仿者众。很多“笔记小说”,实质是笔记的性质超过了小说的性质,基本上已不再列入文学小说的范围了。就小说的艺术性、恩想性而言,湖州清代短篇小说,可以黄周星的挪陆灵崔莹合传》为代表。 黄周星(1611—1681),本是江苏上元(今江宁县)人,《清诗纪事)}谓原籍湖南湘谭,《琐录》 谓广东人,皆不确。他因幼年为湘潭周氏所育,故称湘潭人。他字景虞,号九烟,别号圃庵。明崇侦十三年进士,宫户部主事。明亡后不仕,隐居吴兴南洱镇马家巷,改名黄人,字略似。在“乾坤何处是吾乡,夜半商歌泪数行”(黄周星《前身集》)的满怀爱国悲愤情怀中,效屈原《怀沙》,自为墓志,于康熙十九年(1681年),自赴水死。墓在镇东。他诗文书画篆刻皆工,郁九烟先生遗集》、《夏为堂集》,除诗文小说外还有剧本《人天乐》、《借花报)}等。 他热爱湖州山水,写有歌咏湖州山水的诗篇多首,如《丙午六月游湖州诸山水歌》、《题曹溪名胜八首》(《爱山对月》、《道场遗胜》、《白雀观图》、《洼槽载酒》、《园证谈禅》、《韵海敲诗》等等)。湖州文人慕其高风亮节,“南污诗派”的董樵描绘其形象是“浩浩酉风吹布袍,酒酣音吐撼秋涛。睁雌瘦骨悲凉句,来往江湖老谢翔”以阅黄九烟先生(圃庵诗集)》,见董樵《蔗园诗集》)。 樵弟董来赞其交往,有《圃庵先生过访》(见《稼庵诗存》)一诗:“傲骨凌赠老未平,青山到处识题名。岳游记里云霞丽,雅集图中杖履清。石拜断崖差可语,茶烹兽水试为评。雄谈惊醒蕉窗梦,缓岭秋空鹤背竺。 懈张灵崔莹合传》的情节梗概如下:明朝正德年间苏州秀才张灵,姿容才情举世元双,性格风流,放纵不羁,鄙弃仕途,绝意于科举,与唐寅为忘年交。家虽贫困,年长未娶,但所求的却是崔鸯鸳那样的佳人。每日只是纵酒做诗。一天,唐寅、祝枝山在虎丘宴饮,张灵假装一狂乞,手握《刘伶传》于虎丘到处乞酒,唐寅遂画一幅《张灵行乞图入适逢南昌贡生崔文博携其女崔莹护送灵枢告老归乡,得知狂乞系才子,便要得此画。崔莹才情容貌都冠绝一代,张、崔一见钟情。 南昌宁王袁浚请唐寅去画《十美图》以献皇上,张灵托唐便中打听虎丘所见佳人。但崔莹为奸人所害,被选为十美中头名,打算进宫后自杀,遂于所藏《行乞图》上题绝命情诗一首,要父转呈张郎。唐寅得知此事后,亦元力挽回,只得携带临摹的崔莹图像一张,并要回《行乞图》,返回苏州见张灵。张灵本由相恩而狂,卧床不起,见临摹的崔莹图像即叩头跪拜,读《行乞图》的题诗后吐血不止,自书纸条:“风流放诞之人,为情而死。”崔莹送京后,由于袁浚反叛失败,遂被放回。莹返江西,其父已死,遂来苏州找张灵。唐寅带张诗稿及《行乞图》与崔同去张墓地,崔在墓前殉情自缢。唐将二人合葬。第二年春,唐来扫墓,梦中见张、崔前来拜见。 整篇小说,还有首尾两段非情节的作者述评。首段说明写作这篇小说的缘由。作者是从六如居士全集》、《十美图编》中知道张、崔事迹,认为这个才子佳人爱情悲剧应使留传,因而为他们“补传”的。末段是作者阐明自己对爱情悲剧性质的看法。他认为悲剧性结局比喜剧性大团圆结局更有意义。他说:“张灵因情而死,崔莹因情而殉难”,“这样的志向”,“可与日月争光”。如崔、张两人最终结合,“白头偕老,夫唱妇随,有出息的子孙满门”,那不过是“平庸之辈的厚福,它对真正的才子佳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飞英小学的吧?

1,漫论格律音韵对诗歌的作用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79,4。2,齐梁体诗歌格律概说 《湖州师专学报》1982,2。(中国人大:《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2转载》)3,论声律结构的原则 《湖州师专学报》,1984,4。4,论七言诗的形成和发展 同上,1985,1。5,论沈约对诗律学的贡献 同上,1985,4。6,论汉代五言诗的声律 同上,1986,27,论混合式格律诗 同上,1987,1。8,初唐诗律概要 同上,1987,2。9,唐代诗歌的仄韵律 同上,1988,1。10,唐代诗歌的转韵律 同上,1988,2。11,盛唐诗歌的格律特点 同上,1988,4。12,唐代诗歌的混合律 同上,1989,3。13,唐代对式律诗概要 同上,1989,1。14,唐诗律句律联概要 同上,1990,1。15,唐代粘式律诗概要 同上,1990,4。16,论古代诗律的形成 同上,1991,4。17,南北朝律诗和诗律 同上,1993,2。18,南北朝对式律诗和诗律 同上,1993,4。(北京中国人大:《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 年第4期转载 )19,南北朝诗歌的仄韵律 同上,1995,3。20,魏晋诗人对诗律的探索 同上,1995,1。21,南北朝诗歌的转韵律 同上,1996,1。22,中晚唐诗人的诗律特点 同上,1996,2。(北京中国人大:《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第6期转载)23,南北朝诗人对诗律的探索和贡献 同上,1997,1。(北京中国人大:《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第9期转载;并收入中共中央党校编:《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 )24,中国古代诗律体系(上) 同上。1999,125,中国古代诗律体系(下) 同上。1999,226,南北朝诗歌律句律联概要 同上,1998,1。27,《唐诗格律述要》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2。28,《南北朝诗律述要》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29,《汉语诗律结构原理述要》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2。30,诗律和诗律学郑州:《语文知识》1986,2。31,齐梁体绝句广州:《语文月刊》1983,2。32,齐梁体律诗及其格律特点广州:《语文月刊》1984,1。33,齐梁体和近体诗的关系 同上 1989,2。34,谈古代诗歌的押韵 同上 1984,5。35,谈古代诗歌的对仗 同上 1983,9。36,七言诗的产生和发展 同上 1985,4。37,近体诗的产生和发展 同上 1984,3。38,绝句略说 同上 1985,3。39,谈三韵小律诗 同上 1986,7-8。40,谈排律 同上 1985,11。41,诗的构律单位和组合规则 同上 1986, 642,诗的失粘和失对 同上 1986, 4。43,律诗的四声递用 同上 1986,12。44,五绝、五律的最早诗例 同上 1985,12。45,七律的最早诗例 同上 1986, 2。46,六言诗及其格律 同上 1988, 4。47,初唐七言诗的格律 同上 1987, 3。48,初唐五言诗的格律 同上 1987, 5。49,盛唐的诗律特点 同上 1987,7-8。50,唐诗中的对式七绝 同上 1988, 8。51,唐诗中的对式五绝 同上 1988, 6。52,谈转韵律诗 同上 1988, 1。53,谈仄韵律诗 同上 1987, 9。54,谈近体诗的拗救 同上 1985, 10。55,谈混合式律诗 同上 1986, 9。56,五言近体诗的律联及其变式 同上 1987, 11。57,七言近体诗的律联及其变式 同上 1988, 10。58,唐诗的格律体系 同上 1989, 4。59,词律和诗律的关系 同上 1984, 7。60,词谱略说 同上 1986, 2。61,谈曲律和词律的关系 同上 1984, 11。62,律诗是怎样发展成熟起来的? 同上 1994, 10。

湖州师专学报官网

湖州师范学院是几本?湖州师范学院是二本。湖州师范学院,简称湖州师院,湖州师范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6年的钱塘道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1958年开始高等教育,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学校和湖州教师进修学院合并成立湖州师范学院。2000年,原湖州卫生学校并入湖州师范学院。2005年、2017年分别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审核评估。2012年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助残先进集体,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

是长篇小说啦···嘿嘿

《<摩罗诗力说>初探》,《嘉兴师专学报》,1981-05-01 《润物细无声——读胡乔木同志<诗六首>札记》,《嘉兴师专学报》,1982-03-02《论艾青抒情诗中的第二形象》,《嘉兴师专学报》,1982-05-01《论抒情诗的情感结构》,《探索》,1985-05-01《诗的宏观把握与微观传导——关于诗表现时代的思考》,《探索》,1986-05-01《中国新时期诗歌的两次跨越(上)》,《湖州师专学报》,1987-05-01《中国新时期诗歌的两次跨越(下)》,《湖州师专学报》,1987-08-29《论“南方生活流”诗(上)》,《探索》,1987-06-30《论“南方生活流”诗(下)》,《探索》,1987-08-29《现代诗人朱渭深传略》,《湖州师专学报》,1988-08-28 《“新生代”诗与强烈的市民心态》,《探索》,1989-03-02《得到的与失去的——谈新生代诗》,《文学评论》,1989-06-30《思在思之外——评毛翰的<诗蝶>》,《诗刊》,1995-01-10《沧桑作证——评<东阳江>》,《名作欣赏》,1995-09-28 《致尤莉娅·库罗奇金娜》,《名作欣赏》,1997-11-28《善待这世界》,《诗刊》, 2002-07-01《旗如是说》,《诗刊》,2003-04-01《自由与自律》,《诗刊》,2003-06-01《我们逐渐失去了歌唱》,《诗刊》,2003-08-01《语言,一次跨地域的飞行》,《文学自由谈》,2003-09-27《倾诉:献给我两重世界的家园》,《诗刊》, 2003-10-01《卡拉OK的启示》,《诗刊》,2003-11-01《关于诗的功能,诗歌现状,诗与崇高》,《诗刊》,2004-02-01《无处不在的忧伤》,《诗刊》,2004-10-01《为一种清新、强健的诗歌而努力》,《诗刊》,2005-01-01《泰国梦寻(组诗五首)》,《文学港》,2005-05-10 《忧患与警示》,《文艺报》,2005-07-05《菖蒲和麝香的少女……(外二首)》,《诗刊》,2006-01-01《以旧的形式写出新的意境——序<行走的风景——李青葆诗选>》,《文化月刊(诗词版)》, 2006-04-30《初夏时光》,《青年博览》,2006-07-01《让诗歌重归现实》,《诗刊》,2006-07-23《热爱与忧伤(组诗)》,《诗刊》,2006-09-01《我爱读的十本书》,《诗选刊(下半月)》,2008-05-15《还是那颗心,还是那颗头颅》,《文学界(专辑版)》,2008-06-15《在远离北京的地方观看奥运(组诗)》,《诗刊》,2008-09-01《<大地辽阔>简评》,《扬子江诗刊》,2009-07-05《关于诗的思考》,《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08-16《把一个少年时的约言信守到白头》,《诗探索》,2009-12-31《考卷:沈泽宜诗选》,《诗探索》,2009-12-31《沈泽宜的诗(三首)》,《江南(诗江南)》,2012-05-01《燕子和我》,《西部》,2012-10-01《沈泽宜的诗》,《扬子江诗刊》,2012-11-05《逃亡(外一篇)》,《西部》,2014-02-01《水晶晶的灵魂和尴尬的现实——怀念徐迟》,《西部》,2014-07-01

湖州师专学报投稿

《铜仁学院学报》4000字起发,可以加我。

学院学报期刊本校的会容易投稿的。发表学报是很多需要发表论文的作者的选择之一,学报和普通期刊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时常困扰着一些作者,其实学报和其他刊物一样,也有不同级别的划分,有普通学报,也有核心学报,相比较而言,当然是普通学报好发表一些,如果是大学生发表论文,建议大家可以优先选择本校的学报,更容易发表一些,本校自办学报一般会优先考虑本校学生的论文。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黑龙江社会科学 双月刊 20 14-238 哈尔滨道里区友谊路501号 150018 4848310 北方论丛 双月刊 00 14-60 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150080 6305815 求是学刊 双月刊 00 14-25 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主楼111号 150080 6608815 学习与探索 双月刊 00 14-64 哈尔滨南岗区联发街62号 150001 6242279理论探讨 双月刊 80 14-156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74号 150080 6303931 学术交流 双月刊 50 14-166 哈尔滨市南岗区联发街64号 150001 6234711 学理论 月刊 00 14-52 哈尔滨道里区友谊路505号 150076 4848914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双月刊 60 14-126 黑龙江牡丹江文化街19号 157012 6511203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季刊 40 14-215 黑龙江佳木斯吉林路139号 154002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20 14-217 哈尔滨南岗区和兴路133号 150080 【吉林】社会科学战线 双月刊 90 12-28 长春市自由大路187号 130031 5652589长白学刊 双月刊 00 12-119 长春市前进大街35号 130012 510185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双月刊 00 12-18 长春解放大路123号 130021 8922331-3664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00 12-21 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5685085-93991 文明导刊 旬刊 00 12-117 长春市人民大街55号省委主楼23室 130055 8942800 【辽宁】社会科学辑刊 双月刊 50 8-105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86号 110031 86120485 理论与实践 月刊 00 8-20 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45号 110006 22823286 党政干部学刊 月刊 00 8-210 沈阳和平区五里河18号 110003 23893581-6229 理论界 双月刊 20 8-3 沈阳沈河区万寿寺街20-1号 110013 22739218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00 8-74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 110036 86864174 医学与哲学 月刊 50 8-122 辽宁大连市南石道街丙寅巷3号 116013 2496559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 辽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 110004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双月刊 00 8-151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南大街95号 110031 86231024 【北京】北京社会科学 季刊 00 6-29 北京9724号信箱 100101 64870591文艺研究 双月刊 80 2-25 北京前海西街17号 100009 66182597 文学评论 双月刊 00 2-26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65264557 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 北京建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954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00 2-88 北京大学内 100871 6275201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00 2-98 北京新外大街19号 100875 62207848教学与研究 月刊 00 2-256 北京海淀路175号 100872 62511680 中外法学 双月刊 00 2-204 北京大学内 100871 62752015 法学杂志 双月刊 80 2-205 北京白云观街北里6号 100045 63406753 中国高等教育 半月刊 00 2-268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62243806 读书 月刊 00 2-275 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64020511 自然辩证法通讯 双月刊 80 2-281 北京玉泉路甲19号 100039 68592148自然辩证法研究 月刊 00 6-108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100081 62178877-3518中国大学教学 双月刊 00 2-467 北京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64054598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 双月刊 50 6-12 天津迎水道7号 300191 23668122 道德与文明 双月刊 50 6-60 天津南开区迎水道7号 300191 23366812 南开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00 6-10 天津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 300071 23501681 天津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天津南开区卫津路92号 300072 27403448 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00 6-8 天津市和平区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234888 【河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 050016 6049941-86424 中华家教 双月刊 60 18-16 北京阜外大街34号 100832 68574486 青春岁月 月刊 80 18-24 石家庄裕华西路408号 050051 7027226 河北学刊 双月刊 00 18-25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 050051 3035767 社会科学论坛 月刊 00 18-80 石家庄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 季刊 00 18-52 河北保定河北大学院内 071002 5079412 燕山大学学报 季刊 00 18-73 河北秦皇岛燕山大学期刊编辑部 66004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季刊 00 18-138 河北保定青年路12号 071003 青年研究 月刊 25 18-170 北京建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744-5565 【河南】河南社会科学 郑州市丰产路23号 邮编:450003中州学刊 双月刊 00 36-118 郑州市文化路50号 450002 3936507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 双月刊 00 36-4 郑州大学路75号 450052 7935234-3150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 双月刊 00 36-26 河南开封市明伦街85号 475001 2868833河南师大学报(哲社) 双月刊 00 36-54 新乡市建设东路148号 邮编:453002信阳师院学报(哲社) 季刊 00 36-71 河南信阳西郊 464000 6332141-3040 改革与理论 月刊 00 36-7 郑州市政三街1号 450003 5907081 许昌师专学报 双月刊 50 36-86 河南许昌市八一路99号 461000 4369217 美与时代 月刊 00 36-107 郑州市大学路75号 450052 7073682-1157 【山西】晋阳学刊 双月刊 50 22-48 太原并州南路282号省社科院 030006 7069477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00 22-41 太原山西大学办公楼 030006 7010455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季刊 00 22-5 山西临汾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041004 2051149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双月刊 00 22-25 山西太原坞城路36号 030006 7011922 教育理论与实践 月刊 00 22-31 太原解放路东头道巷9号 030009 3043129 【山东】山东社会科学 双月刊 00 24-135 济南玉函路10号 250001 2015464 东岳论丛 双月刊 00 24-36 济南玉函路10号 250002 2976564-3148 文史哲 双月刊 00 24-4 济南市山东大学内 250100 8564666齐鲁学刊 双月刊 80 24-14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 273165 4424347 孔子研究 双月刊 00 24-76 济南市胜利大街39号 250001 2010055-2497 周易研究 季刊 00 24-87 济南市山东大学校内(新校) 250100 8903861-2829 理论学刊(中共山东党校) 双月刊 济南市经七路588号 250021 7935911-3761 【陕西】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00 52-9 西安小南门外西北大学内 710068 7215036 人文杂志 双月刊 00 52-11 西安市含光路南段7号 710061 52540066-378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60 52-58 西安长安南路 710062 5261200-21309 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00 52-70 陕西延安市杨家岭 716000 7203011 中国医学伦理学 双月刊 00 52-83 西安市朱雀大街南段 710061 52616【宁夏】宁夏大学学报(社科) 双月刊 80 74-6 银川宁夏大学 750021 2074928 宁夏社会科学 双月刊 00 74-12 银川市新市区朔方路新风巷 750021 2077437 学习与交流 月刊 50 74-22 银川市中山南街123号 750004 6031054 【甘肃】甘肃社会科学 双月刊 00 54-2 兰州安宁健康路143号 730070 7671141 甘肃理论学刊 双月刊 00 54-92 兰州市安宁区健康路6号 730070 7666721-3191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80 54-32 兰州兰大逸夫科学馆5楼 730000 8912706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兰州安宁东路805号 730070 7971692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季刊 00 54-95 兰州市安宁西路2号 730070 兰州学刊 双月刊 00 54-71 甘肃省兰州市市委大院内 730030 8478377 敦煌研究 季刊 00 54-62 兰州滨河东路292号 730000 8866013 【内蒙】内蒙古社会科学(社科版)(汉) 双月刊 50 16-1 呼和浩特大学东路19号 010010 4963431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 双月刊 00 16-17 呼和浩特大学东路19号 010010 4963431 内蒙古师大学报(社科版)(汉) 双月刊 呼和浩特新城区朝阳路内蒙古师大 010022 4964444-808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汉) 双月刊 00 16-66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院内 010021 4954433-251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版)(汉) 季刊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河大街22号 028000 8261122 【新疆】新疆社会科学(汉) 双月刊 00 58-32 乌鲁木齐 830011 3837937 新疆大学学报(汉)(哲社版) 58-12 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14号 830046 2862753-2927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汉) 季刊 00 58-84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19号 830054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汉) 季刊 00 58-115 新疆喀什市阔纳乃则尔巴格路29号 844000 新疆社科论坛(汉) 季刊 00 58-136 乌鲁木齐 830001 2862197 【青海】青海社会科学 双月刊 00 56-18 西宁 810000 8212562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季刊 00 56-17 西宁青海师范大学内 810008 6107647 青海师专学报 双月刊 00 56-15 西宁市八一中路72号 81000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科版) 双月刊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62549677 学术月刊 月刊 00 4-72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53060399 社会科学 月刊 00 4-273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63272234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双月刊 00 4-123 上海延安西路1882号 200051 复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上海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文科大楼 200433 65642669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上海桂林路10号楼213室 200234 64322304文艺理论研究 双月刊 80 4-323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62232237 法学 月刊 50 4-342 上海万航渡路1575号 200042 62071924 社会 月刊 20 4-364 上海中山南路600号 200041 64166267-508 美化生活 月刊 50 4-368 上海中山南二路777弄1号5F 200032 64564178 政治与法律 双月刊 00 4-375 上海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63271170-2479 音乐艺术 季刊 00 4-398 上海汾阳路20号 200031 64370137-2094 探索与争鸣 月刊 00 4-496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53068568 开放月刊 月刊 00 4-515 上海衡山路62号 200031 64375115 交际与口才 月刊 00 4-520 上海市长乐路325号 200031 54043373 党政论坛 月刊 00 4-521 上海虹漕南路200号 200233 64365035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双月刊 50 4-522 上海中山西路1610号1608室 200233 64274736 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00 4-536 上海新闸路1220号 200041 62551840-22 开放教育研究 双月刊 00 4-578 上海阜新路25号 200092 65017675 教育发展研究 月刊 00 4-591 上海茶陵北路21号 200032 64167677-40 【江苏】江苏社会科学 双月刊 00 28-148 南京市北京西路70-1号 210024 3701531 江海学刊 双月刊 00 28-27 南京市北京西路70-1号 210024 3715429 学海 双月刊 00 28-203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210013 3391490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 双月刊 南京汉口路南大内 210093 3592704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00 28-26 南京宁海路122号 210097 3720999-4541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南京社会科学 月刊 00 28-145 南京市进香河路35号 210008 3611547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季刊 00 28-46 江苏徐州市和平路57号 221009 3845520-779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50 28-47 江苏扬州文化路27号 225009 7971867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季刊 28-50苏州市干将东路200号215021 5112857江南论坛 月刊 50 28-96 江苏无锡市岸桥弄11号 214001 2750981 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00 南京四牌楼2号 210096【浙江】浙江社会科学 双月刊 00 32-102 杭州市省府路2号楼 310025 8821059 浙江学刊 双月刊 00 32-22 杭州市省府2号楼 310025 7057581 7016873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双月刊 00 32-90 杭州市文一路78号 310012 8570088 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杭州玉泉浙江大学 310027 5172244-2826-269 观察与思考 月刊 00 32-64 杭州市省政府2号楼 310025 7053206 【江西】江西社会科学 月刊 00 44-25 南昌洪都北大道255号 330077 8520831 求实(中共江西党校) 月刊 南昌八一大道212号 330003 6627060-441 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00 44-18 南昌大学 330047 8305914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 季刊 00 44-24 南昌北京西路437号 330027 8506185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00 44-63 南昌学院路68号 330029 上饶师专学院学报 双月刊 00 44-68 江西上饶市茅家岭1号 334000 【安徽】江淮论坛 双月刊 80 26-14 合肥市省社科院内 230053 3421171-70 学术界 双月刊 00 26-68 合肥市省社科院内 230053 3422973-21 艺术界 双月刊 00 26-16 合肥市宿州路55号 230001 2656194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00 26-42 合肥安徽大学内 230039 510714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季刊 00 26-38 安徽芜湖市安徽师大内 241000 3869260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双月刊 00 26-45 安徽安庆安庆师院内 246011 5500204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80 26-59 合肥金寨路261号 230061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00 26-151 合肥市宁国路10号 230009 4655210-2557 【福建】科学与文化 双月刊 50 34-5 福州古田路89号 350005 7850151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00 34-7 福建厦门大学18号信箱 361005 2085102-2366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月刊 50 34-32 福州市小柳村福建社科院 350001 7550401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双月刊 00 34-33 福州市小柳村福建社科院 350001 755040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00 34-42 福州上山路38号 350007 3441616-255东南学术 双月刊 00 34-82 福州【湖北】湖北社会科学 月刊 50 38-211 武汉紫阳东路45号 430070 87895464 江汉论坛 月刊 50 38-226 武汉武昌区东湖路81号 430077 86789435 理论月刊 月刊 50 38-176 武汉武昌东湖路81号 430077 86783670 学习与实践 月刊 20 38-95 武汉汉口发展大道3081号 430022 82631942 社会主义研究 双月刊 00 38-158 武汉市武昌华中师范大学 430070 8787844-3305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00 38-7 武汉珞珈山武汉大学 430072 87882712-2498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0 38-9 武汉市武昌关山华中科技大学 430074 87543916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双月刊 武汉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内 430070 87878444-3249 湖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双月刊 00 38-46 武汉武昌区徐家棚街 430062 86812545 高等教育研究 双月刊 80 38-73 武汉武昌喻家山华中理工大学内 430074 87543892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 季刊 00 38-97 武汉武昌民院路5号 430074 87491994 医学与社会 双月刊 00 武汉汉口航空路13号同济医科大学内 430030 83622600-2517 法学评论 双月刊 80 38-107 武汉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内 430072 87882712-2995 【湖南】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双月刊 00 42-34 湖南湘潭大学内 411105 8292142 求索 双月刊 00 42-36 长沙市德雅村 410003 4223870 湖南师大社科学报 双月刊 00 42-97 湖南师范大学 410081 8872209 湖湘论坛 双月刊 00 42-135 长沙市湖南省委院内 410006 8883161-2316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2-139 长沙市金盆岭 410077 5214333-8184 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00 42-181 长沙市岳麓山湖南大学 410082 8822870 湘潭师院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00 42-184 湖南湘潭师范学院北院 411201

湖州师专学报投稿邮箱

都可以。建议作者选择专业的投稿平台,这种方式是比较靠谱的,投稿所需的时间也是比较短的,您可以将论文传给我们的在线编辑老师,由他们帮助您进行评估,并且推荐给您合适的刊物,保障论文与期刊内容相符,提升投稿成功率。作者在自己投稿邮件时也需要注意格式,一股杂志社的编辑每天会收到很多邮件,想让您的邮件更加突出,那么您就需要按照“投高+期刊名+姓名+论文名”的格式,邮件中的正文也尽量不要空着,可以简单的向杂志社编辑说明自己的投稿意向,并介绍自己及联系方式,这对于日后联系也是很有利的。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湖州师范大学学报

在2014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未出版之前,还是以目前还是2011版为准。《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目前是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算是国家级核心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称号,被列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2007年11月,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2年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第六版)之教育类的核心期刊。2013年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一)著作1、《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参加编辑。2、《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参加编辑。3、《教育大词典?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负责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词条300余条共计约10万字。4、《现代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合著,主编(3),撰写3万字。5、《中国女子教育通史》,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独立,8万字。1996年获第四届中国西部地区教育图书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6、《新中国教育改革研究》,重庆出版社1996年第1版。合著,参加撰写近6万字。1999年4月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7、《女童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作,主编(3)。2000年6月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8、《教育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负责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词条300余条共计约10万字。9、《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著,参加撰写3万字。10、《女中学生潜能开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参加撰写约3万字。11、《女童教育实践与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任执行副主编(3),参加撰写5万余字。12、《中国现代文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编(2),参加撰写约5万字。13、《中国女子教育文萃》,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编(1)。2001年5月获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4、《人的本质?素质?素质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加撰写约2万字。15、《中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加撰写近8万字。16、《女中学生现代素质的探索与培育研究》,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1版。副主编(2),参加撰写2万余字。2003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7、《中外女童教育简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独著,7万字。2002年7月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8、《当代中国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回眸与前瞻》,2003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参加撰写2万字。19、《外国女子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独著,6万字。2005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同年获得第四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称号。20、《女中学生潜能开发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合著,主编(2),参加撰写5万字。21、《杨贤江年谱长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第1版。合作撰写(1),撰著12万字。该书收入潘懋元、华长慧、宋恩荣主编,喻立森执行主编的《纪念杨贤江诞辰110周年丛书》。22、《戴续威教育论著选》,2005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合作编撰(1),全书21万字。(二)论文◆1986年1、《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体系问题》,熊明安、杜学元,《西南教育论丛》1986年第1、2合期◆1989年2、《试论教育与文化变迁的关系》,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5期。第59—65页。◆1991年3、《浅谈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6期,第25—30页。◆1996年4、《浅谈<福翁百话>的教育思想》,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第118—124页。5、《浅谈雷培鸿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学元,载广西雷培鸿教育思想研究会编《雷培鸿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三)》,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1997年6、《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第82—88页。7、《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第89—91页。8、《加强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女童教育发展——川北地区农村女童入学及辍学问题的研究》,川北女童教育研究课题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第51—55页。9、《发展女童教育 提高民族素质——大巴山、米仓山地带女童教育研究》,冉元辉、汤泽生、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第56—59页。◆1998年10、《对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报告》,《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课题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56—59页。11、《对川北某重点师范学校女生素质的调查》,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84—90页◆1999年12、《试论中日近现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点及其成因》,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第23—29页。13、《近代广西壮族师范教育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杜学元(署名“杜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第56—61页14、《试论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杜学元,载金艳芬主编《教研论丛》,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1版15、《试论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杜学元,载金艳芬主编《教研论丛》,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1版16、主持承担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现状及其改革研究”1999年3月获“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00年17、《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杜学元,《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第25—26页。◆2001年18、《我国西部边远地区女童失学原因调查与对策》,洪显利、刘电芝、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2003年19、《贫困山区中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刘伟斌、杜学元、黄魁耀,《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20、《老年女性教育问题研究——四川省南充市老年大学的调查分析》,范琐哲、杜学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21、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enlightenment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u Xueyuan,Contemporary Education (HK),2003(16)22、《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杜学元、贾贵州,载叶上雄主编《教育强省——科教兴川的必由之路》,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2004年23、《民国之前女子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审视: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比较》,杜学元,《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3期。第36—39页。24、《浅谈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成因》,杜学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99—102页。25、《论小城镇女童教育生活世界的建构》,吴立保、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4年第 12期第66—69页。26、《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杜学元,《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第4期,90—93页。27、《高校教师聘任制管窥》,孙刚成、杜学元,《教育与职业》2004年10月(中),第75—77页。28、《简论网络教育与教育机会平等》,何岸、杜学元,《教育与职业》2004年11月(下),第7—8页。29、《高校专业设置雷同问题浅析》,何岸、杜学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第93—97页。30、《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刘伟斌、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146—148页。31、《张澜教育思想评析》,杜学元、龚波,《教育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35—39页。32、《新中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曾庆红、杜学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154—156页。33、《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卢长娥、杜学元,《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第4期。34、《略谈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刘伟斌、杜学元,《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4年第3期,第5—6页。35、《略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王勇、杜学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10—15页。36、《卢作孚的职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王小红、杜学元,载刘重来主编《卢作孚社会改革实践与中国现代化研究》,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第1版。◆2005年37、《我国小城镇女童教育学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杜学元、沈堰奇,《西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第74—78、89页。38、《以人为本的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探讨》,孙刚成、杜学元,《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39、《外出打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张晓琳、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99—101页。40、《论我国助学贷款的改革与发展展望》,曾庆红、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103—105页。41、《建立在生活平台上的德育模式》,郑利波、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116—118页。42、《从人的主体性谈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方式》,吴薇、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125—127页。43、《斯坦福大学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启示》,王勇、杜学元,《教育与现代化》2005年第1期。第24—26页。44、《教育劳动及其生产性投资》,郑海波、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4期。第29—32页。45、《浅谈在外国教育史学科中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范琐哲、杜学元、肖韵,《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60页。46、《中学生学习压力源的社会学分析及其对策研究》,合作(2),《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5年第6期。第53—56页。47、《外国教育史教学中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杜学元、范琐哲,载杨孔炽主编、黄仁贤副主编《百年跨越——教育史学科的中国历程》,鹭江出版社2005年第1版。48、《异曲同工——庄子与卢梭人文教育思想的契合》,孙刚成、杜学元,《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78—79页。49、《以人为本的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探讨》,孙刚成、杜学元,《延安大学学报》(社科)2005年第5期。第118—121页。50、《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代课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某县为例》,张军、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 2005年第12期。第137—138页。51、《小城镇初中女童的同伴同伴交往观探析》,刘青秀、贾云鹏、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5年第12期。第50—53页。52、《美日两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比较研究》,杜学元、杜永红,《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75—77页53、《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低教育探究》,严敏、杜学元、金珺,《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95—96页。54、《羌族民俗与羌族教育》,蔡文君、杜学元,《贵州民族研究》(CSSCI收录期刊)2005年第6期。第197—202页。55、《欧阳修教育思想探微》,陈元、杜学元,《西南教育论丛》2005年第4期,第89—92页。◆2006年56、《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教师职业声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王新兵、杜学元,《教师教育研究》(CSSCI收录期刊)2006年第1期,第66—70页。57、《试论新世纪的教育发展观》,王新兵、杜学元,《教育探索》2006年第1期,第48—50页。58、《教育价值的回归——从功利到人格完善》,张忻、杜学元,《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134—137页。59、《试论我国观念文化变迁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吴薇、杜学元,《教育现代化》2006年第1期。第30—31页。60、《浅谈民俗对女童教育的影响》,杜学元、吴立保,《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6年第2期。第29—32页61、《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2期(上)。第120—121页。62、《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入学机会不均等》,杜永红、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127—132页。63、《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初探》,严敏、杜学元,《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4期,第155—156页。64、《荀子和亚里斯多德音乐教育观之比较》,张忻、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18—120页。65、《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21—123页。66、《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反思当前教育的功利追求》,郑海波、杜学元,《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第114—118页。67、《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刘继强、杜学元,《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112—114页。68、《试论农村中学债务问题》,周兰英、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下),第14—15页。69、《中国男女分校与同校之争的历程、主要分歧及启示》,杜学元,《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85—90页;《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期,第46—52页。70、《曾国藩教育思想探析》,杜学元、王新兵,《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39—42页。71、《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启示》,张丽、杜学元,《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46—49页。72、《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周兰英、杜学元,《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57—60页。73、《试论我国学校应加强学生的个性教育》,曹兆文、杜学元、苏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27—30页。74、《凸现教师魅力型权威,构建和谐教育》,杜学元、张忻,《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1—2页。75、《论胡宏的教育哲学思想》,陈小明、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6年第6期,第51—53页。76、《行政导向下的我国大学学术权力》,陈小明、杜学元,《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154—156页。77、《论大学校训》,庹红平、杜学元、李化树,《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134 —136页;《高等教育研究》(西华大学),庹红平、杜学元、李化树,2006年第2期,第16—19页。78、《论高收费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市场化运作》,赵秋、杜学元,《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7期,第55—57页。79、《高等教育收费制实施中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李敏敏、杜学元、赵秋、李江淘,《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6年第6期,第6—7页。80、《对现行高校生师比要求一致性的质疑》,易莉、杜学元,《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第70—72页。81、《徐特立教师论及其当代价值》,周兰英、杜学元,《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第164—167页。82、《唐君毅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杜学元、张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13—15页。83、《试论应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周兰英、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68—71页。84、《浅谈我国高校应建立学术休假制度》,高建华、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30—33页。85、《经济转型时期确定教师合理报酬初探》,刘飞燕、杜学元、徐安兴,《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上),第93—94页。

  • 索引序列
  • 湖州师专学报
  • 湖州师专学报官网
  • 湖州师专学报投稿
  • 湖州师专学报投稿邮箱
  • 湖州师范大学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