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在天津很不错的。

宋学锋1,1963年5月生,山东青岛市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分管校长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审计处等部门;联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兼任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保密专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以及《管理科学学报》、《系统管理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等学术杂志编委。

王荫乔 王爱俭 张维 张元萍 孟生旺 高正平 孙森 安和祥 王淑敏 刘忠燕 唐以今 姚莉 任碧云 李素梅 王荫乔(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31年生人,河北省滦县人,195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市级劳动模范、市级优秀教师。曾任中国投资学会第一、二届理事;现任中国人才研究会金融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撰写科研论文多篇,教材、工具书多部,其中主编的教改优秀教材《工商信贷教学案例》、与人合作的《工商信贷》曾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推荐为全国高校金融专业使用教材。《金融业务手册》、《论中短期设备贷款管理》、《简明金融辞典》以及《关于发展天津金融市场的思考》等论著、工具书获市社科优秀成果和市优秀调研成果二、三等奖。应邀参与《中华金融辞库》总编和《商业银行》卷的主编工作。该书经中宣部批准列入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同时还承担了《面向21世纪的金融学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课题,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王爱俭(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出生于1954年11月,祖籍山东烟台,教授、博士。现担任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系主任、硕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委,天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社科、国家自然科学同行评议专家,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天津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经济学科组成员,中国金融学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天津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金融学科带头人,天津市环渤海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国际金融理论、实务的教学研究工作,在国际货币与汇率、金融创新和虚拟经济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承担国家及省市级项目10余项,十余次获奖。承担主要项目:“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01BJL009)中国社科基金项目 ;“虚拟经济合理规模与风险预警研究”(703730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国际金融态势与汇率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道路选择”天津市“九五”社科重点项目;“欧元运行趋势及其汇率风险研究”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著代表作:《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金融创新工具交易》(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汇率导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体制改革与经济杠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信用理论与信用风险防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金融创新与虚拟经济》(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20世纪国际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 评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主要奖项:论文《论市场经济》1994年获天津社科优秀论文二等奖;专著《汇率导论》1998年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专著三等奖;专著《金融创新工具交易》1998年获金融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我国居民储蓄增长效应分析》1998年获中国金融学会第四届优秀论文三等奖;专著《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1999年获天津社科第七届优秀著作二等奖;论文《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2001年获天津市金融学会1998-1999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2001年获华北金融杂志社1999-2000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天津中行完成2002年消费信贷任务对策建议总报告》2002年获全国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论文《“十五”期间力争建成我国北方金融中心》2002年获天津市第七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专著《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2002年获天津社科第八届优秀著作三等奖;论文《“十五”期间力争建成我国北方金融中心》2002年获民建天津市委员会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论文《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2004年获天津市第九届社科成果二等奖;专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2006年获天津市第十届社科成果二等奖。 张维(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58年出生。1982年春、1985年春和1988年秋在天津大学分别获工业电气自动化工学学士学位、系统工程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1990、1993年分别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 199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4—1995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哈斯商学院任高级访问学者、助理研究员,1998—2000美国任斯利尔理工大学拉里管理学院访问教授。历任天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管理学院MBA 中心主任、副院长,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等职。1997年获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称号,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科研方向是金融工程、创业管理,在全国首批招收了金融工程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是我国最早从事金融工程教育和研究的学者之一。迄今已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金融风险分析、防范与控制”在内的7项国家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过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992)、天津青年科技奖(1992)和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主要讲授“管理学科研究前沿”、“金融定量分析”、“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创业管理”等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 主要社会学术兼职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八、九届评审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管理学会副会长等,并担任《管理科学学报》编委和编辑部主任、《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和《中外管理》杂志的编委。 张元萍(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 1955年生于天津市,1981年考入天津财经大学,1985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和2000年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中心研修。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天津无形资产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金融投资与融资、金融衍生工具、国际投资等。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投资理论与实务、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学等课程。曾在各种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篇、主编、参编各种著作10部,主要著作有《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与模式》、《国际技术贸易理论与实务》等,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其中《北方技术交易市场运行机制研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成果转化的计量分析》获天津市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元萍(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高正平(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54年月11月出生,河北丰润人,博士,教授。现担任天津财经大学副院长及中金会(中国金融人才委员会)常务理事、2l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编委会委员、天津市风险投资促进会专家组成员、天津市经济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金融学教学和科研工作,1997年以来,完成专著3部,撰写论文20余篇,参加多项省部级课题项目。科技成果结合中国经济改革实际的居多。其中代表作主要有《证券公司风险规避与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政府在风险投资中作用的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完善我国投融资体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财经,1997)、《“银边债券”关于城市公债的理性思考和现实选择》(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资本证券化与我国实现途径选择》(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1)、《滨海银行组建方案可行性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2002)等。现在从事的研究有:主编《中小企业融资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预计2004年年初出版)、横向课题《天津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预计2003年年底完成)。 刘忠燕(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女 1953年1月生,金融学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金融学教学与研究21年,现主讲金融学专业基础理论课“货币银行学”;专业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院核心课“金融学”。曾讲授“金融市场学”、“证券理论与实务”。近五年在《国际金融研究》、《金融论坛》、《中国财政》、《天津社会科学》、《金融理论与实践》、《现代财经》等重要核心刊物、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5篇。主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教程》、《现代股票经济通论》、《储蓄与投资》四部。参编六部。其中两篇论文被人大复印刊物全文转载、两部专著和一篇论文获“天津金融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天津社科十五规划项目”一项。完成天津社联“资本市场发展”调研项目一项。 孟生旺(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 1966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金融学系教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1999年访问了英国宝成保险集团,2002年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保险与精算系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保险与精算。曾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译著5部。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各种科研奖励4项,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到会宣读了论文,2000年获"天津市优秀青年人才奖"。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保险经营风险评估与保险监管系统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安宝统计与精算研究中心项目“Actuarial Mod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Chinese Automobile Insurance”。代表作有:《实用非寿险精算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利息理论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Accounting for individual over-dispersion in a bonus-malus automobile insurance system," (The ASTIN Bulletin, Volume 29, N 2, 1999, 327-337)。 孙森(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男,1949年生人,祖籍广东省中山市,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于一九六九年到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插队;一九七四年进入天津财经大学财金系学习,一九七七年大学毕业;一九八五年考入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九八八年毕业,获硕士学位。一九九六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理事、天津农村金融学会理事,曾任天津城市金融学会副会长。讲授货币银行学、货币经济学、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银行电子化、银行会计、银行外汇会计等课程,目前主要讲授货币银行学、货币经济学、金融学、银行电子化、银行外汇会计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运行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市场、银行电子化。主持完成天津“九五”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两项(发展消费信贷若干问题的建议;规范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研究),天津市教委社科项目一项;独著、主编、合著、参编各类著作8部;在《国际金融研究》等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四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曾获天津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获天津市金融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 唐以今(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教授 1982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年起在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任教。 1986—1999 年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4—1995年获瑞士巴塞尔州立奖学金,在巴塞尔大学经济系作访问学者1年。 1998—1999年获欧盟—中国高等教育合作奖学金,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转型经济研究所作高级访问学者6个月。 主讲课程:国际金融、国际金融市场、国际经济学。 主持国家教育部课题2项 主持天津市教委课题1项 出版专著1部,学术论文多篇。 王淑敏(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女 教授 生于1944年 河北省武邑县人 汉族 中共党员 1969年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至今已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现任金融系货币银行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王淑敏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金融理论与实务研究,并广泛涉猎中外金融信托与租赁领域,是中国较早从事信托租赁研究的专家之一。主要讲授的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金融信托与租赁、证券理论与实务、西方货币信用理论研究。 王淑敏教授在科研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撰写出版著作主要有: 主编《金融信托与租赁》(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专著《金融深化创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主编《投资经营与管理》(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 主编《农行经营管理若干问题探讨》(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 承担的科研项目有: 天津市社科重点科研课题“金融深化创新研究”和天津市教委科研课题“金融市场融资渠道拓展研究”。两项科研成果均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和社会有关部门的好评。 公开发表论文几十篇。 获奖成果多项。 姚莉(点击查看个人照片),1960年生,汉族,1978年考入天津财经大学,1982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5年进入南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88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2000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所教课程有:国际金融(全校挂牌)、国际金融(双语)、国际结算、金融理论专题讲座。 安合祥(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男,1943年生人,河北省晋州人,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学计划专业毕业,教授,金融系投资教研室主任,中国宏观经济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任碧云(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1962年6月出生于山西榆社。1979年9月考入山西大学经济系就读,1983年8月毕业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以后留校任教,期间,先后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进修,1988年—1989年曾在厦门大学财金系研究生班学习。1997年12月调入天津财经学院金融系工作,同时攻读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于1999年6月参加由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英语、经济学综合科目考试,顺利通过,并于1999年9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之后,又于2002年9月考入中央财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金融宏观调控。任教20年来,主要讲授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财政学、证券投资学、金融营销学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所讲授课程均受到专家、同行的认可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1994年被聘为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客座教授;2000年被聘为中国工商银行长春金融研修学院客座教授;2001年被聘为中国农业银行天津金融研修学院客座教授;1999年以来,多次为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资金部、零售金融部、院校部、工会及云南省分行、辽宁省分行、天津市分行等作过学术报告;还为中国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天津市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天津分行等作过学术讲座。 李素梅(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天津财经大学金融与保险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从事金融学教学,科研工作10余年,美加高级访问学者,获得金融服务行业FSI(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资格认证。主要研究领域: 产业投资基金研究 中美投资基金比较研究 金融投资管理 公司金融联系方式:E-mail: 主要代表作一.专著[1] 《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天津人民出版社,7[2]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综合绩效及发展战略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8二.教材[1] 《金融学》参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6[2] 《证券投资教程》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3] 《货币银行学》参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4[4] 《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参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1三.主要学术论文[1] "The analysis of net cash inflow of money market in US and their revelation"发表于《China-USA Business Review》Volume 7,Number 3,March 2008[2] "美国养老保险基金与共同基金关联效应分析及启示"《现代财经》 3[3]"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ategies of Chinese and US Holders of Mutual Funds and their Revelation", 提交主题为 "3rd Asia E-Business International Forum"的国际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2 [4]"The analysis of Mutual Funds in US and their revelation" 提交在希腊举行的主题为"Department of Shipping, Trade and Transport" 的国际研讨会征文入选, 7[5]"美国基金业发展的相关分析及对亚洲的启示" 提交国际研讨会,《山西人民出版社》,9[6]"美国股票基金投资组合转换率分析及借鉴"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6[7]"美国共同基金行业结构历史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银行家》,5[8]"天津市发展民间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财经》,3[9]"国债的货币效应初探" 《现代财经》,11[10]"中国信用缺失的内生性及外生性探析" 《中国金融出版社》,5[11]"我国货币政策与就业政策有效联结之途径" 《现代财经》,3[12]"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浙江金融》,9[13]"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中小企业" 《宏观经济管理》,9[14]"通货紧缩原因的内生性及外生性探析" 《金融市场》,4[15]"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效应的几点思考" 《内蒙古金融研究》,4[16]"关于我国就业问题的宏观经济学思考", "留美经济学会"组织的"国际研讨会"参会论文并做主题发言, 部分观点载《经济学动态》 7四.完成科研项目[1]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操作系统设计及编制"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横向委托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之一,已完成并通过鉴定, 11[2]"资本流动与民间投资发展",天津市"十五"投资项目项目负责人,已完成并通过鉴定,10[3]"天津市增加民间投资的有效战略研究",天津市"十五"社科规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并通过鉴定,11[4] "股票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因素相关性分析研究"天津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并通过鉴定,该项目被"海通证券有限公司"采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1[5] "宏观经济运行与金融宏观调控研究"天津市"九五"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并通过市级鉴定,6张元萍和孙森带金融工程的天财在天津算是不错了文科仅次于南开金融行业大部分被天财垄断~就业不成问题但现在金融风暴……不好说了~

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在天津很不错的。

主任委员:关 柯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经济管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副主任委员:吴 涛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建筑业协会秘书长王要武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刘锦章 高级工程师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副总经理丁烈云 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任 宏 教授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院长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丁传波 高级工程师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 瑾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孟均 教授 中南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建廷 教授 天津城建学院副院长王家远 教授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王雪青 教授 天津大学工程管理系主任方东平 教授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主任白 勇 副教授 美国堪萨斯大学土木环境与建筑工程系申立银 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建筑与房地产学系乐 云 教授 同济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主任孙 明 教授 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物业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成 虎 教授 东南大学项目管理研究所所长刘伊生 教授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管理系主任刘洪玉 教授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朱益民 助理教授 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施工管理系沈岐平 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建设与地政学院副院长李启明 教授 东南大学建设与房地产系主任李世蓉 教授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李朝旭 研究员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李忠富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营造与房地产系主任吴建军 高级工程师 武汉建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国 教授 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长陆建忠 高级会计师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经济师张 厚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黑龙江省建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利宁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哈尔滨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兴野 研究员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院长张智慧 教授 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长杨 钧 教授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工程学院庞永师 教授 广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罗福周 教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武永祥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曾赛星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工程系主任

中国移动肇庆分公司职员吴文锋!

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王荫乔 王爱俭 张维 张元萍 孟生旺 高正平 孙森 安和祥 王淑敏 刘忠燕 唐以今 姚莉 任碧云 李素梅 王荫乔(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31年生人,河北省滦县人,195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市级劳动模范、市级优秀教师。曾任中国投资学会第一、二届理事;现任中国人才研究会金融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撰写科研论文多篇,教材、工具书多部,其中主编的教改优秀教材《工商信贷教学案例》、与人合作的《工商信贷》曾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推荐为全国高校金融专业使用教材。《金融业务手册》、《论中短期设备贷款管理》、《简明金融辞典》以及《关于发展天津金融市场的思考》等论著、工具书获市社科优秀成果和市优秀调研成果二、三等奖。应邀参与《中华金融辞库》总编和《商业银行》卷的主编工作。该书经中宣部批准列入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同时还承担了《面向21世纪的金融学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课题,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王爱俭(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出生于1954年11月,祖籍山东烟台,教授、博士。现担任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系主任、硕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委,天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社科、国家自然科学同行评议专家,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天津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经济学科组成员,中国金融学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天津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金融学科带头人,天津市环渤海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国际金融理论、实务的教学研究工作,在国际货币与汇率、金融创新和虚拟经济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承担国家及省市级项目10余项,十余次获奖。承担主要项目:“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01BJL009)中国社科基金项目 ;“虚拟经济合理规模与风险预警研究”(703730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国际金融态势与汇率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道路选择”天津市“九五”社科重点项目;“欧元运行趋势及其汇率风险研究”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著代表作:《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金融创新工具交易》(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汇率导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体制改革与经济杠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信用理论与信用风险防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金融创新与虚拟经济》(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20世纪国际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 评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主要奖项:论文《论市场经济》1994年获天津社科优秀论文二等奖;专著《汇率导论》1998年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专著三等奖;专著《金融创新工具交易》1998年获金融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我国居民储蓄增长效应分析》1998年获中国金融学会第四届优秀论文三等奖;专著《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1999年获天津社科第七届优秀著作二等奖;论文《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2001年获天津市金融学会1998-1999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2001年获华北金融杂志社1999-2000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天津中行完成2002年消费信贷任务对策建议总报告》2002年获全国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论文《“十五”期间力争建成我国北方金融中心》2002年获天津市第七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专著《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2002年获天津社科第八届优秀著作三等奖;论文《“十五”期间力争建成我国北方金融中心》2002年获民建天津市委员会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论文《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2004年获天津市第九届社科成果二等奖;专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2006年获天津市第十届社科成果二等奖。 张维(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58年出生。1982年春、1985年春和1988年秋在天津大学分别获工业电气自动化工学学士学位、系统工程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1990、1993年分别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 199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4—1995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哈斯商学院任高级访问学者、助理研究员,1998—2000美国任斯利尔理工大学拉里管理学院访问教授。历任天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管理学院MBA 中心主任、副院长,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等职。1997年获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称号,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科研方向是金融工程、创业管理,在全国首批招收了金融工程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是我国最早从事金融工程教育和研究的学者之一。迄今已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金融风险分析、防范与控制”在内的7项国家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过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992)、天津青年科技奖(1992)和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主要讲授“管理学科研究前沿”、“金融定量分析”、“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创业管理”等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 主要社会学术兼职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八、九届评审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管理学会副会长等,并担任《管理科学学报》编委和编辑部主任、《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和《中外管理》杂志的编委。 张元萍(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 1955年生于天津市,1981年考入天津财经大学,1985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和2000年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中心研修。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天津无形资产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金融投资与融资、金融衍生工具、国际投资等。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投资理论与实务、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学等课程。曾在各种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篇、主编、参编各种著作10部,主要著作有《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与模式》、《国际技术贸易理论与实务》等,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其中《北方技术交易市场运行机制研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成果转化的计量分析》获天津市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元萍(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高正平(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54年月11月出生,河北丰润人,博士,教授。现担任天津财经大学副院长及中金会(中国金融人才委员会)常务理事、2l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编委会委员、天津市风险投资促进会专家组成员、天津市经济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金融学教学和科研工作,1997年以来,完成专著3部,撰写论文20余篇,参加多项省部级课题项目。科技成果结合中国经济改革实际的居多。其中代表作主要有《证券公司风险规避与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政府在风险投资中作用的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完善我国投融资体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财经,1997)、《“银边债券”关于城市公债的理性思考和现实选择》(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资本证券化与我国实现途径选择》(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1)、《滨海银行组建方案可行性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2002)等。现在从事的研究有:主编《中小企业融资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预计2004年年初出版)、横向课题《天津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预计2003年年底完成)。 刘忠燕(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女 1953年1月生,金融学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金融学教学与研究21年,现主讲金融学专业基础理论课“货币银行学”;专业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院核心课“金融学”。曾讲授“金融市场学”、“证券理论与实务”。近五年在《国际金融研究》、《金融论坛》、《中国财政》、《天津社会科学》、《金融理论与实践》、《现代财经》等重要核心刊物、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5篇。主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教程》、《现代股票经济通论》、《储蓄与投资》四部。参编六部。其中两篇论文被人大复印刊物全文转载、两部专著和一篇论文获“天津金融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天津社科十五规划项目”一项。完成天津社联“资本市场发展”调研项目一项。 孟生旺(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 1966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金融学系教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1999年访问了英国宝成保险集团,2002年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保险与精算系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保险与精算。曾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译著5部。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各种科研奖励4项,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到会宣读了论文,2000年获"天津市优秀青年人才奖"。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保险经营风险评估与保险监管系统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安宝统计与精算研究中心项目“Actuarial Mod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Chinese Automobile Insurance”。代表作有:《实用非寿险精算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利息理论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Accounting for individual over-dispersion in a bonus-malus automobile insurance system," (The ASTIN Bulletin, Volume 29, N 2, 1999, 327-337)。 孙森(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男,1949年生人,祖籍广东省中山市,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于一九六九年到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插队;一九七四年进入天津财经大学财金系学习,一九七七年大学毕业;一九八五年考入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九八八年毕业,获硕士学位。一九九六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理事、天津农村金融学会理事,曾任天津城市金融学会副会长。讲授货币银行学、货币经济学、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银行电子化、银行会计、银行外汇会计等课程,目前主要讲授货币银行学、货币经济学、金融学、银行电子化、银行外汇会计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运行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市场、银行电子化。主持完成天津“九五”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两项(发展消费信贷若干问题的建议;规范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研究),天津市教委社科项目一项;独著、主编、合著、参编各类著作8部;在《国际金融研究》等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四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曾获天津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获天津市金融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 唐以今(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教授 1982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年起在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任教。 1986—1999 年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4—1995年获瑞士巴塞尔州立奖学金,在巴塞尔大学经济系作访问学者1年。 1998—1999年获欧盟—中国高等教育合作奖学金,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转型经济研究所作高级访问学者6个月。 主讲课程:国际金融、国际金融市场、国际经济学。 主持国家教育部课题2项 主持天津市教委课题1项 出版专著1部,学术论文多篇。 王淑敏(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女 教授 生于1944年 河北省武邑县人 汉族 中共党员 1969年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至今已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现任金融系货币银行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王淑敏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金融理论与实务研究,并广泛涉猎中外金融信托与租赁领域,是中国较早从事信托租赁研究的专家之一。主要讲授的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金融信托与租赁、证券理论与实务、西方货币信用理论研究。 王淑敏教授在科研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撰写出版著作主要有: 主编《金融信托与租赁》(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专著《金融深化创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主编《投资经营与管理》(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 主编《农行经营管理若干问题探讨》(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 承担的科研项目有: 天津市社科重点科研课题“金融深化创新研究”和天津市教委科研课题“金融市场融资渠道拓展研究”。两项科研成果均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和社会有关部门的好评。 公开发表论文几十篇。 获奖成果多项。 姚莉(点击查看个人照片),1960年生,汉族,1978年考入天津财经大学,1982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5年进入南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88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2000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所教课程有:国际金融(全校挂牌)、国际金融(双语)、国际结算、金融理论专题讲座。 安合祥(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男,1943年生人,河北省晋州人,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学计划专业毕业,教授,金融系投资教研室主任,中国宏观经济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任碧云(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1962年6月出生于山西榆社。1979年9月考入山西大学经济系就读,1983年8月毕业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以后留校任教,期间,先后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进修,1988年—1989年曾在厦门大学财金系研究生班学习。1997年12月调入天津财经学院金融系工作,同时攻读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于1999年6月参加由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英语、经济学综合科目考试,顺利通过,并于1999年9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之后,又于2002年9月考入中央财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金融宏观调控。任教20年来,主要讲授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财政学、证券投资学、金融营销学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所讲授课程均受到专家、同行的认可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1994年被聘为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客座教授;2000年被聘为中国工商银行长春金融研修学院客座教授;2001年被聘为中国农业银行天津金融研修学院客座教授;1999年以来,多次为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资金部、零售金融部、院校部、工会及云南省分行、辽宁省分行、天津市分行等作过学术报告;还为中国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天津市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天津分行等作过学术讲座。 李素梅(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天津财经大学金融与保险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从事金融学教学,科研工作10余年,美加高级访问学者,获得金融服务行业FSI(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资格认证。主要研究领域: 产业投资基金研究 中美投资基金比较研究 金融投资管理 公司金融联系方式:E-mail: 主要代表作一.专著[1] 《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天津人民出版社,7[2]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综合绩效及发展战略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8二.教材[1] 《金融学》参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6[2] 《证券投资教程》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3] 《货币银行学》参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4[4] 《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参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1三.主要学术论文[1] "The analysis of net cash inflow of money market in US and their revelation"发表于《China-USA Business Review》Volume 7,Number 3,March 2008[2] "美国养老保险基金与共同基金关联效应分析及启示"《现代财经》 3[3]"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ategies of Chinese and US Holders of Mutual Funds and their Revelation", 提交主题为 "3rd Asia E-Business International Forum"的国际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2 [4]"The analysis of Mutual Funds in US and their revelation" 提交在希腊举行的主题为"Department of Shipping, Trade and Transport" 的国际研讨会征文入选, 7[5]"美国基金业发展的相关分析及对亚洲的启示" 提交国际研讨会,《山西人民出版社》,9[6]"美国股票基金投资组合转换率分析及借鉴"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6[7]"美国共同基金行业结构历史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银行家》,5[8]"天津市发展民间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财经》,3[9]"国债的货币效应初探" 《现代财经》,11[10]"中国信用缺失的内生性及外生性探析" 《中国金融出版社》,5[11]"我国货币政策与就业政策有效联结之途径" 《现代财经》,3[12]"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浙江金融》,9[13]"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中小企业" 《宏观经济管理》,9[14]"通货紧缩原因的内生性及外生性探析" 《金融市场》,4[15]"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效应的几点思考" 《内蒙古金融研究》,4[16]"关于我国就业问题的宏观经济学思考", "留美经济学会"组织的"国际研讨会"参会论文并做主题发言, 部分观点载《经济学动态》 7四.完成科研项目[1]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操作系统设计及编制"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横向委托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之一,已完成并通过鉴定, 11[2]"资本流动与民间投资发展",天津市"十五"投资项目项目负责人,已完成并通过鉴定,10[3]"天津市增加民间投资的有效战略研究",天津市"十五"社科规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并通过鉴定,11[4] "股票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因素相关性分析研究"天津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并通过鉴定,该项目被"海通证券有限公司"采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1[5] "宏观经济运行与金融宏观调控研究"天津市"九五"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并通过市级鉴定,6张元萍和孙森带金融工程的天财在天津算是不错了文科仅次于南开金融行业大部分被天财垄断~就业不成问题但现在金融风暴……不好说了~

期刊等级的划分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 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现在人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一、期刊等级的几种划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出版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标志着期刊质量评价和期刊分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北京地区41所高校200多人员参加编制,历时两年,从1万多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核心期刊2156种,出版了165万字的《总览》。《总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图书情报部门将此书认为订购期刊的主要参考,很多杂志社(编辑部)据此在自己的刊物上标明“全国中文期刊”等字样。《总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1)它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型核心期刊目录,大部分图书情报机构都能得到,因而影响面大。(2)学科齐全,共131个核心期刊表,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各学科都有较好的适用性。(3)书中既阐述了核心期刊的研制理论和方法,还较详细地报道了各学科核心期刊的研制过程和基本数据,还有大量学科专家参与鉴定,从而使整个研制程序显得完备而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4)该书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研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点亦有相当的权威性。《总览》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使得“核心期刊”这个原本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专用名词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学界评价衡量期刊质量的基本词汇和基本标准。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由于这次评比的规格高,涉及面广(所有科技期刊参与评比),评选严格、科学、规范,评选结果合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几乎全部获奖),这次评比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科技期刊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92年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学术机构和很多高等院校,对期刊进行了多次评奖和分级研究,这些评奖或分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全国性的,如: 国家期刊奖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入选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等。 (2)省级的,如: **省一级期刊 **省十佳期刊 **省优秀期刊 等。 (3)跨省大区级的,如: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级,如: 南京大学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等。 由于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园地,因此期刊的级别涉及期刊管理、编辑、作者的评奖、入选、职称、晋级等很多方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期刊级别的划分,比上文提到的要复杂得多。如某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涉及期刊等级就有如下多种提法: (1)省级以上刊物 (2)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 (3)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 (4)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5)省级刊物 (6)国家级报刊杂志。 二、期刊级别的认定机构 1、政府认定 政府认定是一种最权威的认定方式,因为政府可将其对期刊级别的认定纳入政策文件中,如职称评审科研评奖等。虽然到目前为此,国家尚没有一种从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为期刊定级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期刊定级表,但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许多文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级的内容,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1995年3月颁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上文提到的职称文件中的规定都是政府对期刊级别的抽象认定,由于政府文件具有政策性和强制性,涉及面广,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政府认定还有另一种方式,即政府组织的评奖。评奖在广义上也可看作是一种级别认定,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第一、二届百种重要社科期刊的评选,由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组织的评选都属此类。 2、学术机构的认定 政府的认定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而学术机构的认定则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学术机构的认定对社会虽无强制性,但通过媒体的宣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社会部分认可或全部认可的效果。学术机构认定期刊级别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学术机构的权威性和它所采用的科学的认定方法。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认定过期刊等级的比较权威的学术机构有:(1)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2)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0年5月)。(3)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2000年1月)。(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确定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2月)。(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3月)。(6)各重点大学研制的期刊定级目录等。 上述学术机构认定的期刊等级已被有关期刊广泛地用于自我宣传。 三、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 期刊级别的认定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期刊分级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二是以什么方式表示期刊分级的结果。由于资料和篇幅所限,本文涉及的认定方式仅指第二个方面,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奖 评奖的一般特点是期刊的主动参与(参评期刊须提供原始材料参与竞评)和只涉及少数期刊,对未评上奖的期刊不作任何认定。由于评奖的操作机构不同,故评奖的程序、规范性和严格性也各有不同。严格、规范、完备的评奖至少应具备这么几个条件:(1)有公开的、规范的申报评审条件和程序,有权威的评审组织。(2)有明确的指标限定。(3)有评选周期的规定(不是一次性的或无期限的,因为期刊的质量是动态的),如国家期刊奖规定每两年举办一次。 评奖因主办机构不同而分为政府类和非政府类。前者如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国家期刊奖”,“全国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评选,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1992年)以及其它各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评奖。 非政府类的评奖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 2、列入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在这里是个统称,包括以其它各种称谓表示的期刊分级,如重点期刊、一流期刊、一级期刊、权威期刊、A类B类期刊等。 这类分级主要在学术期刊中进行,供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使用。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等。 3、列入各种数据库来源期刊 近几年我国一些权威科研机构研制了几种与期刊和文献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建立这类数据库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选定的来源期刊必须在其学科领域内有权威性、代表性,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因此,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也可看作是期刊质量分级的方式之一。主要的数据库来源期刊表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四、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五、几种主要的期刊定级简介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 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6、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7、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

这个问题不应该在这问的

楼主的想法不太对,举例:我投了两次“科技管理研究”,均被拒。但这两篇都中了B类以上,也就是0以上影响因子的期刊!被拒不代表你就不行,被录用不代表期刊就挫。你这样就看不起自己啦。应该说如果你数学好,我敢说中国管理科学不在话下,只是它的选题和方法我们搞管理的比较边缘化。管理科学是公认的好期刊,我认为至少比中国管理科学要好,人家很多东西还是有思想在里面的,不少光搞方法这些舞文弄墨的。管理科学学报第一,这个认同。

科研管理编辑部主任

1984年7月毕业于湘潭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任邵阳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历任《湖湘论坛》杂志社第一编辑室主任、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省委党校函授学院副院长兼党支部书记、湖南省团校校长、省委党校科研处处长、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兼任省直青联副主席,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省科研管理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常委。湖南省社科规划管理先进工作者;全国党校系统第五界优秀科研管理工作者;湖南省干部教育先进工作者。

1、编辑部主任搞好部室管理,负责主持时政经济线的新闻宣传策划及组织实施工作,做好相关编辑召集的月度主题策划协调等工作。(1)负责本部室的学习、考核、工作安排等内部管理;(2)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主持策划,协调部室编辑的主题策划;(3)负责记者、通讯员稿件和版面的协调、初审工作;(4)完成中心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2、编辑部副主任协助部主任搞好部室管理和相关编辑召集的月度主题策划及组织实施,完成部室分管工作。(1)协助部主任做好部室管理和策划工作;(2)完成编辑所应承担的职责和任务;(3)当部主任外出时,代行部主任职责。3、编辑以新闻策划、版面编排为主。在分管领导和部主任召集下,定期与相关记者一起策划新闻、组织实施:(1)根据部室安排,按时完成相关版面组稿、编辑、排版、校对(除1版外,1版编辑完成2版活动和突发新闻临时插排)任务;(2)加强与记者、通讯员的日常联系,对所写、所编的版面、稿件进行导向、事实、文字把关;(3)定期召集相关记者开展版面策划。版面主题策划(必须是系列报道或经认定的主题版面)每月至少1个。主题策划应形成策划书,经部主任审核,分管领导审定后实施;(4)撰写编者按或编后语每月至少1条,每月必须完成有一定质量的新闻评论至少2篇;(5)提倡版面编辑在不影响版面编排时间和质量的前提下,发挥各自特长,撰写内参稿、外宣稿和其他稿件,稿件以稿分形式计入月度考核;(6)完成部主任交办的其他任务。(7)试行版面编排个人申报责任制,七版的编排在全体编辑中竞报。探索版面承包经营制,在不影响全中心线内广告策划经营的前提下,五版由专人负责编排经营,探索以版养版新路,同时增强报纸可读性。鼓励全体编辑、记者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品牌栏目和版面的协办和冠名。

环境科学与管理编辑部主任

学会秘书处为学会常设办事机构,由秘书长负责,主要在理事会的领导下负责学会重大活动的组织实施和办理日常事务。秘书处下设办公室、学术交流部(简称学术部)、《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简称编辑部)、环境科普部(简称科普部)、国际联络部(简称国际部)、会员与网络部(简称会员部)、技术咨询与推广部(简称咨询部),共7个部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设有学术、科普、组织、环境教育、科技与产业发展、国际交流、咨询评估共7个工作委员会;环境管理、环境工程、国防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自然保护、环境技术、水环境、绿色包装共9个分会,环境物理学、环境标准与基准、环境监测、环境医学、环境生物学、海洋环境保护、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生态农业、环境法学、固体废物、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环境经济学共13个专业委员会,以及妇女与环境网络委员会。这些分支机构利用自身优势,组织本领域的专家组织开展活动。

600块环境科学与管理

  • 索引序列
  • 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 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 科研管理编辑部主任
  • 环境科学与管理编辑部主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