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史文献综述

国史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国史文献综述

学习中国历史,学生应该看基础的《中国上下五千年(学生版套装)》  《中国上下五千年(全彩升级版·学生版)(套装共2册)》包括:《中国上下五千年(全彩升级版)(上)》、《中国上下五千年(全彩升级版)(下)》。这里不乏有帝王霸业的丰功伟绩,也不乏血雨腥风的残酷烙印:更有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创造的辉煌成果。我们用最精美优质的图片展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恢弘浩大和神奇梦幻,让我们带你沿着历史发展的轨迹穿越时空。一起去重温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  研究可以看白寿彝的《中国通史》,全书上起远古时代,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中政治、经济、民族、军事、学术文化各个方面,全书共12卷22册,约1400万字,由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总主编,有22位分卷主编、近500人共同撰写,是迄今参与编纂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中国通史。堪称是本世纪最大的史学工程之一。《中国通史》具有鲜明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理论认识,显示出了对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在编纂体例上,借鉴吸收了中国古代多种史书体裁的形式,创立了"新综合体",每卷分为 "序说"、"综述"、"典志"、"传记"四大部分,涉及文献资料、研究现状、典章制度、重大事件、历史人物等,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力图全面、立体、系统地展现中国从原始时期到近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全貌。《中国通史》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充分反映20世纪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和集体智慧。  钱穆在抗战时期著的《国史大纲》。《国史大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使用教科书体例编写而成。全书在内容取材上详述汉、唐时期而略写辽、金、元、清,详写中原地区而略写周边少数民族,详于阐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而略于具体的人与事,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作者指出该书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分上下两篇,五十四章节,内容包括婚姻、中国民族的由来、中国史的年代、夏殷西周的事迹、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等。《吕著中国通史》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哈哈, 这个提问好。你说的是按公历讲中国历史。 那你只能找现代的人写的书了。古代算时间的方法也不同。 每个帝王都有。谥。讳。 所以每一个时期都不同。 现代的学者都只研究了一小段时间的历史。 没有人能够从黄帝讲到溥仪的。<那些很简单的不算啊。不然我也可以写一部了。> 百家讲坛的那些学者你可以看下的。阎崇年。易中天。纪连海出的书都还不错,不过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必要我是不会买。看了一遍绝对能了解,第二遍就没有什么可以读的了。 另外,柏杨的书也相当好。, 还是古文好。 建议你想看历史类的东西又不知道古文该看那些的话, 你可以先买一本文心雕龙,里面对宋以前的书都做了很明确的论断,。详尽的程度真的是不一般。 就是告诉你哪些书写的是什么,应该怎么看,。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现在的学者,谁会有那个精力去编一本中国通史,即使有这个心也没那个力。 就拿史记来说,不是说人家写不出《写得出的还没已经死了》,而是先入为主了,你再怎么写,别人也觉得你超越不了司马迁。 所以还是看古文吧,没办法。

你的要求似乎没有符合的,按你所说的似乎类似编年体史书,现在中国对于这些历史必定参考二十五正史,而正史太繁杂,并且也不是按照时间来编写的。而现在也没有专门对此进行完全整理,按你所说的一年一年地记录事件的发生,因为这个工程具大,并且适用性不是很强,市场营销也不会真正地良好,所以就不会出现专门编写这个的书籍。最多就是选取性的编写,或者针对某一事件某一角度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比如文化,环境,气侯,人物性格。你不要抱希望了。我个人还是喜欢看蔡东藩的历史通俗演义,他几乎把历史上的大事按照历史进程编写一遍,真实性不用怀疑,他是二十世纪初的人,处事认真,严格按照正史编写,并且具有可读性,不会乏味,那可是十几本书,自东周至近代几十个朝代都写过来了,超厉害的,我建议你看一下。强烈建议!!!!!!

低端普及类的很多啦,去书店很容易找到。上学术层次的话,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比较权威的,记事段限也比较长,不过是比较侧重于政治的,对历史研究的理论提到的也比较多。别的也有,不过我没读过就不胡乱推荐啦。

外国文学史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老人于海中可能会有。

ghts3兄所言极是,惭愧了

给你提供2个链接,希望你能找到自己所需

历史文献综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写作规范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人们一谈到文献综述,往往就把文献综述等同于文本资料的汇总,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要了解文献综述的意义,价值和功能,需要首先明确"文献"和"综述"的概念"文献"是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文献的本质实际上是人类积累的知识,只不过是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因为只有借助这些物质载体,这些知识才能得以保留并加以传播与传承对于具体研究主题来说,有关文献总是散乱地分布在不同场所的不同载体上,所以必须进行专门的收集整理,才能获得专题研究所需要的,比较充分的文献资料"综述"是由"综"与"述"两个部分组成"综"即综合,概括,总结;"述"即描述,评述,述评等等"综述"即是在综合,概括,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描述,评述以及建构综上所述,文献综述就是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对与之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所负载的知识信息进行归纳鉴别,清理与分析,并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叙述,评论,建构与阐述其中,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收集整理专题文献,阅读与挖掘文献内容,清理与记述专题研究状况,建构与阐明专题研究发展趋势,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涵,也就是我们做文献综述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韩国的历史文献综述

韩是古国名,东周战国七雄之一,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秦、楚、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韩国疆土首要包含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中国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华夏区域晋三分为韩、赵、魏三家。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商后的西周时期,周朝实施分封制,大封诸侯。周成王时,周公旦摄政,停息了商纣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暴乱。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于唐,号唐叔,国在燕国之西,即今山西河津县东北。因在晋水,后改成晋,韩国的祖先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山西河津县东北)。春秋末年,韩贞子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供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树立。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子孙,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来源于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献子和韩宣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算智伯,然后再将晋的领地分割,成为三个诸侯国。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三国与秦、楚、燕、齐合称战国七雄。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省郑州)。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因为地处华夏,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围住,所以彻底没有开展的空间,疆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战国诸侯国,于前230年消亡。  韩国最闻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是韩国贵族,其思维却为秦国所用。  历史沿革  来源  韩国来源于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献子和韩宣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算智伯,然后再将晋的领地分割,成为三个诸侯国。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合称为三晋。  强盛  韩国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敌。幸而韩国以其闻名的武器--弩,为各国所害怕。所谓“全国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反常尖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前375年,韩便曾以其厉兵灭了华夏传统古国郑国。而韩国国势最强要数韩昭侯在位之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国成小康之治。

韩国成立于1948年8月15日,66年左右吧如有帮助,请采纳!如有需要请追问!

韩国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据说,韩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与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檀君建立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历史学家将韩国的这段早期历史阶段称为“古朝鲜”时代。 古代韩国最初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为特征,各小城邦又逐渐合并成政治结构复杂的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王国。 在这些部落联盟中,位于鸭绿江中游的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最先建国。高句丽富于侵略性的军队逐一征服了周围的部落,并在公元313年甚至攻占了中国的乐浪地区。百济(公元前18-公元660)是由位于今天的汉城附近汉江南面的一个小城邦发展而成的类似高句丽的部落联盟王国。百济于近肖古王(346-375在位)统治时期发展成为一个由贵族统治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新罗王国(公元前57-公元935)位于韩半岛最南端,最初是三国中最弱小、最落后的国家。然而由于在地理上远离中国的影响,它很容易接受非中国的外来习俗和思想。它的社会阶级特征明显,后来产生了独特的“花郎团”并发展了佛教。 统一新罗与渤海 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征服了临近的伽倻王国(从1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在韩半岛南部地区发展起来的一批城邦国家)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当中国唐朝后来暴露出要将高句丽和百济纳入其帝国版图时,新罗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罗将中国人逐出韩半岛。其后,居住在满洲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王国不仅有高句丽人,还有众多的靺鞨族人。渤海王国按高句丽王国的行政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五京政权体系。渤海王国有着源于高句丽文化的先进文化。 渤海王国的繁荣和强大在公元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它占领了北至阿穆尔河,西至满洲中南部开元的广大地区,并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渤海王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灭亡,其统治阶级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为高句丽人)迁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丽王国。 新罗在公元668年统一了韩半岛,并在8世纪中叶进入繁荣强大的鼎盛时期。新罗一直想建立一个理想的佛教国家,佛国寺就是在统一的新罗时期所建立的。但因王公贵族沉溺于安逸奢侈的生活,王国对佛教的崇尚开始衰落。此外,和被占领的高句丽和百济声称有统治权的地区领袖间产生了冲突。公元935年,新罗国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丽王朝投降。 高丽 尽管韩半岛经常遭受外来入侵,但自公元 668 年由新罗统一后一直由一个单一的政府治理,并保持了政治独立,以及文化和民族传统。无论是高丽王朝(918-1392 年),还是朝鲜王朝(1392-1910 年),他们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文化,驱逐了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的入侵者。高丽王朝的开国君主王建是新罗一位反叛王子弓裔手下的将军。他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现今北韩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宣称要收复高句丽在中国东北的失地。他将他的王国定名为高丽,韩国现在的名称“ Korea ”就是由此而来。尽管高丽王朝未能收复失地,但却取得了以青瓷和佛教繁荣兴盛为代表的辉煌的文化成就。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早在1234 年,即比德国古登堡早两个世纪,韩国人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大约也在这一时期,韩国的工匠还完成了在大块木板上雕刻全部佛经的艰巨任务。 这些雕刻佛经的木版有8万多块,目的是祈求佛祖保佑击退蒙古人的入侵。这些称为 《高丽大藏经》的木版现珍藏在历史悠久的海印寺内。 高丽王朝末期,士大夫和武士之间的冲突以及儒教信徒与佛教信徒之间的争斗,使高丽王朝衰败。蒙古人入侵高丽始于1231年,高丽人民虽然与蒙古人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高丽仍沦为蒙古的附庸国长达近1个世纪之久。 朝鲜 1392年,李成桂将军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朝鲜。朝鲜早期的统治者支持儒家学说作为王国的指导哲学,以抵销在高丽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 朝鲜的统治者以良好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国家。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科举考试成为做官的重要途径。以儒家学说为导向的社会高度重视研究学问,但鄙视工商。 朝鲜在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统治时期(1418-1450),国家的文化与艺术空前繁荣。在世宗大王的倡导下,王室学术机构的学者创造了韩语字母“训民正音”。 世宗大王非常重视天文学。日晷、水漏、天文图和天球仪等都是在他的要求下造出来的。后来他将王位传给儿子文宗(1450-1452在位)。文宗于1452年驾崩,年仅11岁的太子接替了王位,是为端宗。 1455年,端宗的叔叔首阳大君篡夺了少年国王的王位,成为世祖国王(1455-1468年在位)。他公布了一部名为《经国大典》的法典,这部法典成了王朝治国的基石。 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海上,韩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李舜臣将军(1545-1598),指挥“龟船”与日本人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这种“龟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 在陆上,自愿参战的农民和僧侣军队也奋勇杀敌。随着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的死亡,日本军队开始撤退,战争于1598年结束。但这场战争却给朝鲜和中国明朝留下了灾难性后果。在战争中,朝鲜大量的工匠,包括陶瓷工匠被劫往日本。 17世纪初,韩国的“实学”运动在思想开明的士大夫中开始兴盛起来。他们想借“实学”来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 他们极力建议改良工业、农业,主张大刀阔斧地对土地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但不幸的是,保守的贵族统治者尚无适应这种急剧变革的准备。 朝鲜王朝后期,政府内部和上层社会中不断产生倾轧。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的政治局面,朝鲜国王英祖(1724-1776在位)采取了不偏不倚的策略,成功地巩固了王权,并取得了政治上的稳定。 正祖(1776-1800在位)继位后继续实行不偏不倚的政策,建立了王家藏书楼,收藏王家文件、实录。他还推动了其他政治与文化改革。这一时期,是“实学”运动蓬勃发展时期,很多杰出的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工农业改革的进步文章,但政府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日本占领和韩国独立运动 19 世纪,韩国依然是一个“闭关自守之国”,坚决反对西方关于建立外交与贸易关系的要求。此后,一些具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竞相对韩半岛施加影响。日本在战胜了中国和俄国后,于 1910 年强行吞并韩国,并开始对其实行殖民统治。 日本的殖民统治激发了韩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人甚至禁止韩国人在学校使用韩国语授课。这样的同化政策激怒了韩国知识分子。1919 年3月1日,韩国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抗议活动,数千人为此而牺牲。 尽管“三 · 一独立运动”失败了,但却加强了韩民族的团结,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这次运动促成了在中国上海成立韩国临时政府,并在满洲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抗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武装斗争。韩国人民至今仍每年纪念“三 · 一独立运动”,并将其确定为全国性的假日。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前,韩国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在实行殖民统治期间对韩国不断进行经济剥削。 大韩民国的成立 韩国人民对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感到欢欣鼓舞,但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光复没有立即给他们带来他们为之英勇奋斗的国家独立。 相反,由冷战引起的意识形态的分歧造成了国家的分裂。韩国为建立一个独立政府的努力,因美军占领半岛南部和苏军控制半岛北部,而遭到失败。 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通过一项决议,要求韩国在联合国一个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大选。 然而,苏联却拒不执行联合国决议,并且不准许联合国这个委员会进入韩国北方。于是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一个新决议,要求在这个委员会能够到达的地方进行选举。韩国首次总统选举于1948年5月10日在三八线以南地区举行。这条线终于将韩半岛分成了南方与北方。 1948年,李承晚当选为大韩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与此同时,三八线以北建立了金日成领导下的共产党政权。 北韩于1950年6月25日无缘无故向南方发动大规模入侵,引发了一场持续3年,由美国、中国和其他外国军队介入的战争。整个半岛遭到破坏。1953年7月签订了停火协议。 韩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伤亡人数几乎达到300万,成百万人流离失所,骨肉离散。李承晚政府领导时期严重的社会骚乱不断。 当时韩国的民主并不成熟,国家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困难。李承晚总统最终因一次学生领导的起义而于1960年4月下台。民主党的张勉于1960年8月组成政府,建立了第二共和国。 但是,新政府却被朴正熙少将于1961年5月16日发动的政变所推翻。以朴正熙为首的国家再建最高会议,接管了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利。 朴正熙于1963年的一次选举中当选为总统。朴正熙政府致力于快速实现工业化,并于20世纪60、70年代实现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但是,朴正熙的统治伴随着对人民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的严格限制。 朴正熙总统于1979年10月遇刺身亡后,出现了实行戒严的过渡时期。代总统崔圭夏于1980年8月辞职,强有力的军官集团的领袖全斗焕由统一主体国民会议(选举团)选为总统。 20世纪80年代民主运动高涨。1987年修改了宪法,恢复了直接选举总统的制度。 在新宪法下,另一位将军出身的人——卢泰愚当选为总统。卢泰愚执政期间,民主有了长足的发展,为32年来选举第一位文人总统打下了基础。 长期从事民主运动的活动家金泳三以执政党候选人的资格于1992年当选为总统。 1997年,主要反对党新政治国民会议领袖金大中当选为总统。金大中政府被称为“国民政府”,是韩国宪法史上第一个由执政党向反对党和平移交政权而产生的政府。 卢武铉政府,即“国民参与政府”,成立于2003年2月25日,是韩国历史上第十六届政府。卢武铉政府提出了3项目标:“国民共建民主主义”、“建立国民共享,均衡发展的社会”和“迎接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代”。 卢武铉政府是国民力量的产物。珍视原则和情理的公民自愿筹集资金开展选举活动,从而使卢武铉在总统竞选中获得胜利。 最为重要的是,卢武铉政府是在国民普遍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一如在其诞生时一样,在政府未来的运作过程中,国民的参与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韩国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据说,韩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与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檀君建立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历史学家将韩国的这段早期历史阶段称为“古朝鲜”时代。 古代韩国最初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为特征,各小城邦又逐渐合并成政治结构复杂的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王国。 在这些部落联盟中,位于鸭绿江中游的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最先建国。高句丽富于侵略性的军队逐一征服了周围的部落,并在公元313年甚至攻占了中国的乐浪地区。百济(公元前18-公元660)是由位于今天的汉城附近汉江南面的一个小城邦发展而成的类似高句丽的部落联盟王国。百济于近肖古王(346-375在位)统治时期发展成为一个由贵族统治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新罗王国(公元前57-公元935)位于韩半岛最南端,最初是三国中最弱小、最落后的国家。然而由于在地理上远离中国的影响,它很容易接受非中国的外来习俗和思想。它的社会阶级特征明显,后来产生了独特的“花郎团”并发展了佛教。 统一新罗与渤海 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征服了临近的伽倻王国(从1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在韩半岛南部地区发展起来的一批城邦国家)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当中国唐朝后来暴露出要将高句丽和百济纳入其帝国版图时,新罗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罗将中国人逐出韩半岛。其后,居住在满洲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王国不仅有高句丽人,还有众多的靺鞨族人。渤海王国按高句丽王国的行政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五京政权体系。渤海王国有着源于高句丽文化的先进文化。 渤海王国的繁荣和强大在公元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它占领了北至阿穆尔河,西至满洲中南部开元的广大地区,并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渤海王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灭亡,其统治阶级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为高句丽人)迁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丽王国。 新罗在公元668年统一了韩半岛,并在8世纪中叶进入繁荣强大的鼎盛时期。新罗一直想建立一个理想的佛教国家,佛国寺就是在统一的新罗时期所建立的。但因王公贵族沉溺于安逸奢侈的生活,王国对佛教的崇尚开始衰落。此外,和被占领的高句丽和百济声称有统治权的地区领袖间产生了冲突。公元935年,新罗国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丽王朝投降。 高丽 尽管韩半岛经常遭受外来入侵,但自公元 668 年由新罗统一后一直由一个单一的政府治理,并保持了政治独立,以及文化和民族传统。无论是高丽王朝(918-1392 年),还是朝鲜王朝(1392-1910 年),他们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文化,驱逐了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的入侵者。高丽王朝的开国君主王建是新罗一位反叛王子弓裔手下的将军。他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现今北韩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宣称要收复高句丽在中国东北的失地。他将他的王国定名为高丽,韩国现在的名称“ Korea ”就是由此而来。尽管高丽王朝未能收复失地,但却取得了以青瓷和佛教繁荣兴盛为代表的辉煌的文化成就。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早在1234 年,即比德国古登堡早两个世纪,韩国人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大约也在这一时期,韩国的工匠还完成了在大块木板上雕刻全部佛经的艰巨任务。 这些雕刻佛经的木版有8万多块,目的是祈求佛祖保佑击退蒙古人的入侵。这些称为 《高丽大藏经》的木版现珍藏在历史悠久的海印寺内。 高丽王朝末期,士大夫和武士之间的冲突以及儒教信徒与佛教信徒之间的争斗,使高丽王朝衰败。蒙古人入侵高丽始于1231年,高丽人民虽然与蒙古人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高丽仍沦为蒙古的附庸国长达近1个世纪之久。 朝鲜 1392年,李成桂将军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朝鲜。朝鲜早期的统治者支持儒家学说作为王国的指导哲学,以抵销在高丽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 朝鲜的统治者以良好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国家。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科举考试成为做官的重要途径。以儒家学说为导向的社会高度重视研究学问,但鄙视工商。 朝鲜在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统治时期(1418-1450),国家的文化与艺术空前繁荣。在世宗大王的倡导下,王室学术机构的学者创造了韩语字母“训民正音”。 世宗大王非常重视天文学。日晷、水漏、天文图和天球仪等都是在他的要求下造出来的。后来他将王位传给儿子文宗(1450-1452在位)。文宗于1452年驾崩,年仅11岁的太子接替了王位,是为端宗。 1455年,端宗的叔叔首阳大君篡夺了少年国王的王位,成为世祖国王(1455-1468年在位)。他公布了一部名为《经国大典》的法典,这部法典成了王朝治国的基石。 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海上,韩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李舜臣将军(1545-1598),指挥“龟船”与日本人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这种“龟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 在陆上,自愿参战的农民和僧侣军队也奋勇杀敌。随着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的死亡,日本军队开始撤退,战争于1598年结束。但这场战争却给朝鲜和中国明朝留下了灾难性后果。在战争中,朝鲜大量的工匠,包括陶瓷工匠被劫往日本。 17世纪初,韩国的“实学”运动在思想开明的士大夫中开始兴盛起来。他们想借“实学”来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 他们极力建议改良工业、农业,主张大刀阔斧地对土地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但不幸的是,保守的贵族统治者尚无适应这种急剧变革的准备。 朝鲜王朝后期,政府内部和上层社会中不断产生倾轧。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的政治局面,朝鲜国王英祖(1724-1776在位)采取了不偏不倚的策略,成功地巩固了王权,并取得了政治上的稳定。 正祖(1776-1800在位)继位后继续实行不偏不倚的政策,建立了王家藏书楼,收藏王家文件、实录。他还推动了其他政治与文化改革。这一时期,是“实学”运动蓬勃发展时期,很多杰出的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工农业改革的进步文章,但政府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日本占领和韩国独立运动 19 世纪,韩国依然是一个“闭关自守之国”,坚决反对西方关于建立外交与贸易关系的要求。此后,一些具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竞相对韩半岛施加影响。日本在战胜了中国和俄国后,于 1910 年强行吞并韩国,并开始对其实行殖民统治。 日本的殖民统治激发了韩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人甚至禁止韩国人在学校使用韩国语授课。这样的同化政策激怒了韩国知识分子。1919 年3月1日,韩国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抗议活动,数千人为此而牺牲。 尽管“三 · 一独立运动”失败了,但却加强了韩民族的团结,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这次运动促成了在中国上海成立韩国临时政府,并在满洲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抗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武装斗争。韩国人民至今仍每年纪念“三 · 一独立运动”,并将其确定为全国性的假日。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前,韩国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在实行殖民统治期间对韩国不断进行经济剥削。 大韩民国的成立 韩国人民对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感到欢欣鼓舞,但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光复没有立即给他们带来他们为之英勇奋斗的国家独立。 相反,由冷战引起的意识形态的分歧造成了国家的分裂。韩国为建立一个独立政府的努力,因美军占领半岛南部和苏军控制半岛北部,而遭到失败。 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通过一项决议,要求韩国在联合国一个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大选。 然而,苏联却拒不执行联合国决议,并且不准许联合国这个委员会进入韩国北方。于是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一个新决议,要求在这个委员会能够到达的地方进行选举。韩国首次总统选举于1948年5月10日在三八线以南地区举行。这条线终于将韩半岛分成了南方与北方。 1948年,李承晚当选为大韩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与此同时,三八线以北建立了金日成领导下的共产党政权。 北韩于1950年6月25日无缘无故向南方发动大规模入侵,引发了一场持续3年,由美国、中国和其他外国军队介入的战争。整个半岛遭到破坏。1953年7月签订了停火协议。 韩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伤亡人数几乎达到300万,成百万人流离失所,骨肉离散。李承晚政府领导时期严重的社会骚乱不断。 当时韩国的民主并不成熟,国家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困难。李承晚总统最终因一次学生领导的起义而于1960年4月下台。民主党的张勉于1960年8月组成政府,建立了第二共和国。 但是,新政府却被朴正熙少将于1961年5月16日发动的政变所推翻。以朴正熙为首的国家再建最高会议,接管了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利。 朴正熙于1963年的一次选举中当选为总统。朴正熙政府致力于快速实现工业化,并于20世纪60、70年代实现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但是,朴正熙的统治伴随着对人民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的严格限制。 朴正熙总统于1979年10月遇刺身亡后,出现了实行戒严的过渡时期。代总统崔圭夏于1980年8月辞职,强有力的军官集团的领袖全斗焕由统一主体国民会议(选举团)选为总统。 20世纪80年代民主运动高涨。1987年修改了宪法,恢复了直接选举总统的制度。 在新宪法下,另一位将军出身的人——卢泰愚当选为总统。卢泰愚执政期间,民主有了长足的发展,为32年来选举第一位文人总统打下了基础。 长期从事民主运动的活动家金泳三以执政党候选人的资格于1992年当选为总统。 1997年,主要反对党新政治国民会议领袖金大中当选为总统。金大中政府被称为“国民政府”,是韩国宪法史上第一个由执政党向反对党和平移交政权而产生的政府。 卢武铉政府,即“国民参与政府”,成立于2003年2月25日,是韩国历史上第十六届政府。卢武铉政府提出了3项目标:“国民共建民主主义”、“建立国民共享,均衡发展的社会”和“迎接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代”。 卢武铉政府是国民力量的产物。珍视原则和情理的公民自愿筹集资金开展选举活动,从而使卢武铉在总统竞选中获得胜利。 最为重要的是,卢武铉政府是在国民普遍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一如在其诞生时一样,在政府未来的运作过程中,国民的参与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中国法制史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中国法学历史法学产生的两个基础性条件。1、律发展到一定程度   。 2、一批专门研究法律的人。中国法学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先秦时期。2、秦汉至清末。3、清末至中华民国。4、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从秦朝到清朝的法律思想概述-----以律学为主干·从公元前211年到19世纪中叶,两千多年历史中,中国法学走过了一个以儒家学说为主导,融合法家道家等诸多学说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法律文化系统,典型表现在儒家化的律学的兴起与发展。秦代开始法学领域出现律学。它是根据儒学原则对以律学为主的成文法进行讲习、注释的法学。律学滥觞于秦,发展于两汉,昌盛于魏晋,至唐达到巅峰,唐以后逐渐衰落。三、近代中国法学发展概述。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法学发展概述   。马克思主义法学历史。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创立。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心贡献。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中编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本质   狭义方面  人定法: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主要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阶层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通过规定权利、义务,设定权利、职责以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一法律是国家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二法律体现为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和意志,同时也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三法律所体现的意志归根结底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法律特征一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一般特征(一)   法律的规范性  指法律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而具有的,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的属性。(二)   法律的概括性  指法律的对象是一般的或抽象的某一类的人和事,而不是具体的、特定的个人和事法律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而不仅适用一次。

%B9%C5%B4%FA%B7%A8%C2%C9%C8%E5%BC%D2%BB%AF&lm=0&od=0这里,那么多,随你挑。

  • 索引序列
  • 国史文献综述
  • 外国文学史文献综述
  • 历史文献综述
  • 韩国的历史文献综述
  • 中国法制史文献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