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现代教育科学期刊点评方式

现代教育科学期刊点评方式

发布时间:

现代教育科学期刊点评方式

《现代教育科学》为教育类应用型学术期刊,由吉林省教育厅管理,吉林省教育科学院主办,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吉林省教育科研管理学会协办。国内统一刊号:CN 22-1339/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5843。创刊于上世纪80年代初,其前身是《吉林教育科学通讯》(1983年创办)和《吉林高等教育》(1984年创办)。1988年公开发行,1990年两刊合并更名为《吉林教育科学》(月刊),下设“高教研究”和“普教研究”两个刊种。2002年更名为《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增设“中学教师”、“小学教师”两个刊种。其中“高教研究”版为1992、1996、2000、2008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5-2016年度RSCC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本刊合并旗下各刊种,通力办好《现代教育科学》(月刊)。据相关介绍,这是一本省级刊物。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查阅期刊频道去查询就可验证此刊的真伪。刚去查了下,总局无此刊。说明此刊为假刊。

现代教育科学期刊点评方式有

一、营造轻松的评价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往往会起到一种暗示的作用。积极的态度产生积极的暗示,消极的态度自然产生消极的暗示。在这一点上,法国“做中学”科学教育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在他们的课堂上,教师永远不对学生说:“你错了,你失败了”,时时给孩子以鼓励。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像个真正的“小科学家”,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所以,我们要特别注重营造师生之间的“心灵接触”,课堂上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真聪明!”、“值得大家学习”、“好极了!”、“你的想法真有创意!”等等,极力满足儿童的好胜、好奇、好表现的心理,诱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 二、多方主体参与,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以往的学科教学评价中,评价人员的角色关系一直是: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很难发挥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因此,评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人员的角色变化是对科学课程评价的重要调整。因此,在科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建立一个由教师、学生、家长和有关课程教学专家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改变以往单纯的鉴定、证明而变为导向、发展的评价功能。这样的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定学习目标,检查目标的达成度,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调整与改进,达到自我教育的功效。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提出看法,师生共同改进教学。除了自评以外,还可以在学习群体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这样可以建立一种新的互帮互学式的伙伴激励机制。学生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情况最了解,让家长参与评价,可以建立一种家长和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评价机制。学生家长可用自己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这对学生的个性完善和能力提高有着独到的促进作用。 三、多种方式进行,提高评价的客观性。 科学课程的学科定位是: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是一个综合性很大的目标概念,是一个多元的结构体系。由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能力及行为习惯等具有个体性、差异性以及内隐性的特点,很难简单地用一种评价反映出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长,可以变以前的期末单一测试为灵活全面的差异性阶段评价。

1、 整体入手综合评价 综合评析法就是评课者对一节课从整体上作出全面、系统、综合性评价。通常是先分析后综合。综合分析包括以下内容:从教学目标上分析;从教材处理上分析;从教学程序上分析;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从教学基本功上分析;从教学效果上分析;从教学个性上分析;从教学思想上分析。2、 化整为零单项评价 从自己观察中,体会最深,感触最大,认识最明显里选择一个角度,或侧面来进行评课。或直接选取某一角度评价。这种评课可以避免与别人重复。3、 沙里淘金寻找亮点 千方百计寻找执教者的教学特点或教学风格。所谓教学特点就是教学成功的闪光之处,或是教学有别于他人的创新之处

1、 整体入手综合评价 综合评析法就是评课者对一节课从整体上作出全面、系统、综合性评价。通常是先分析后综合。综合分析包括以下内容:从教学目标上分析;从教材处理上分析;从教学程序上分析;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从教学基本功上分析;从教学效果上分析;从教学个性上分析;从教学思想上分析。2、 化整为零单项评价 从自己观察中,体会最深,感触最大,认识最明显里选择一个角度,或侧面来进行评课。或直接选取某一角度评价。这种评课可以避免与别人重复。3、 沙里淘金寻找亮点 千方百计寻找执教者的教学特点或教学风格。所谓教学特点就是教学成功的闪光之处,或是教学有别于他人的创新之处

现代大学教育期刊点评方式

大学生地址:北京北四环中路33号 邮编:100101 《现代大学生》征稿启事 我们的大学,经历过许多的故事,品味过许多的道理。你可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你可愿意,和我们一起倾听? 《现代大学生》是针对大学校园的一本全新杂志,欢迎你的投稿,欢迎你的加盟!期刊目录如下: 一 怡然自乐(衣食住行) 二 会试博弈(学习与考试) 三 景俗(娱乐等校园文化) 四 如人饮水(人际关系:学生之间、师生之间) 五 红壤(情感交流:同性与异性) 七 乡党(人物介绍) 八 恃才点垛(勤工俭学,就业与事业) 要求: 以讯息的方式,把发生在学校的实践客观的反映出来。 以故事的形式,把发生在学校、同学和自己身上的事件叙述出来。 以评论的手法,对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事情和现象,提出看法和点评。

浙大的可以,我有用高级竞赛教程。但是本人推荐买大学的教材和专门的习题配套。推荐北师大的无机化学和邢其毅的有机化学。

我最喜欢的一刊是,它一到暑假就会出一个合订本,超厚的那种,有一本是专写星座的,讲了12个星座的12个故事,很喜欢很喜欢,尤其是我的狮子座啦。那个时候我每个月最高兴的就是月初邮递员送来杂志!我真的很喜欢这本杂志的,觉得会比其他言情杂志要好很多,很适合青少年读,我觉得尤其是初中生。不过初三之后就没有再看过了,不知道现在状况怎么样。但真的很感谢这本杂志!今年暑假在家翻书柜的时候发现我的一厚摞杂志都不见了。或许是卖了,我也不记得了。有点舍不得。矫情得觉得,那摞杂志就是我的青春啊。

安徽财经大学学报部分是核心期刊。大学学报有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学报的级别与学校的级别有关,大学本科的学报一般是本科学报,专科学校则是专科学报,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是核心学报。本科院校的学报一般达到省级标准,具体的情况取决于学校的实力。学术期刊代表顺次进行主题讲话。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办理》副主编杨万东、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社长杨全山、浙江工商大学杂志社社长孙敬水、地方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王克方别离连系本身刊物的成长环境,深切地阐述了学术期刊的任务、义务和立异等问题。  随后,评价机构及文献转载核心带领进行主题讲话。沈固朝环绕“CSSCI视角中的期刊立异与成长”,阐发了学术期刊评价与学术立异之间的关系、从规范性视角提拔期刊影响力的路子,以及办刊思惟、办刊模式对期刊立异的主要意义。荆林波针对当前全球智库系统的短处,细致阐述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分析评价目标系统》。万晓琼则连系工作现实,引见了人大书报材料核心“复印报刊材料”期刊编纂流程及选稿尺度。  交换会商会阶段由安财科研处处长、《财贸研究》常务副主编盛明泉掌管。与会代表环绕“思惟性、原创性、使用性学术论文的挖掘与搀扶”、“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的传布”、“学术期刊特色的凝练”、“学术期刊内部办理体系体例扶植”以及“财经期刊编纂的岗亭激励机制设想”等主题展开了深切会商,与会人员积极讲话,积极为期刊成长和智库扶植建言献策。《现代财经》主编蔡双立、《审计与经济研究》施行主编许成安别离担任会商阶段上下半场的点评专家。  与会人员遍及认为,举办经济学期刊智库论坛意义大、结果好,应持续开展。各期刊担任人还就下一届论坛的主办单元及举办时间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现代教育科学期刊点评方式有哪些

教育核心期刊有很多,现在我来汇总一下教育方面可以发表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北大核心《教育与职业》 《科技通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商业经济研究》 《人民论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财会通讯》 《学术探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双核心《外语学刊》 《出版广角》 《文艺争鸣》《人民论坛》 《法学论坛》 《理论探索》《学术月刊》 《经济纵横》 《心理发展与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理解、所接受。例如,“参与交往状态”的评价要素要求“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的学生能出色地参与教的活动”; “学习达成状态”的评价要素要求“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课已完,意未尽的感人场面”。这些评价指标有助于促使教师真正将眼光落在学生身上,切实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从而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但其问题也较为明显,即在把课堂教学关注点转移到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以后,评价课堂教学就显得更为困难了。因为听讲、阅读、思考和联想等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内隐性很强,评价者很难仅凭观察做出判断,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在动态变化中运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随机交互,变化无穷,评价者也很难以把教师的作为与不同学生的反映一一对应起来。”其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形式,不仅仅是外在的学生“参与”状态。仅是让学生自己活动,甚至让学生来“教”,让学生提出“挑战性”与“独创性”的问题,这种把教学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的课堂教学,是不可能成功的。况且,在现代教育史上,把学生摆在课堂前头式的“改革”,没有一个得到广泛普及或长期坚持下来的。课堂教学要有学生的“参与”这本不是什么“理念”所要求的,而是课堂教学本身所决定的。孔夫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学观点,就说明教学必须要有学生的参与。现在研究“以学生为本”,不能仅在学生身上做文章,更不能仅从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形式上做文章,而应当从课堂、从教学、从教师对学上的发展所应起的作用上来认识“以学生为本”。说到底,就是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教学一定要对学生的“需求”负责。这一点,在新课标中是有体现的。初中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及课程的基本理念时,就提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仅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而忽视教师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影响,其结果很可能使学生没有真正的学习的收获,教师没有切实的教学提高,离开了教师指导的学生自主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缺少了教师作用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那么,课堂教学评价,尤其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其标准是什么,构建体系又应当是怎样的呢?确立语文课堂教学的标准,主要依据是教育部新近颁发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这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是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和积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形成终身受益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完善的学习条件。就是说,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学生与教师不可偏颇;更进一步说,评学生的“学”,是评其在教师指导下的“学”,评教师的“教”,是评其在学生学习中的“教”。首先,关于教师教学的科学性问题。有这样一个课例,一位教师讲鲁迅的小说《祝福》。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有《社戏》中的双喜等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祝福》中描写祥林嫂的几处文字,要求学生学习鲁迅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尤其是描写眼睛的方法描写班上的一位同学,写好之后念给班上的同学听,让同学品评描写得像不像,好不好。这样的一节课,用这位老师课后自己的评价是“这节课讲乱了”。以往说教师教学中的科学性错误,常常只是指概念上出现错误。其实,这样的错误是容易发现,也容易改正的。而像上面的这节课就不一样了。在这位教师的教学过成中没有出现知识概念上的错误,但既然是讲“乱”了,就一定是有科学性问题。那么,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在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上出现了科学性问题。这节课本来是要讲鲁迅小说《祝福》,是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而后半节课又变成了写作课,训练学生描写人物的能力。其实,回过头来再看这位教师的起始课,即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习过的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同样是目的不清,逻辑不明。类似这种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性错误,在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并不少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体现“学生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学自身的科学规律。如果这样的教学科学性问题在评价中得不到重视,反而还在一味地空喊学生的“参与”,那么,课堂教学质量从更本上就受到了动摇。其次,关于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问题。有这样一个课例,一位教师讲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教师让学生讨论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是怎样一个人。学生讨论大致是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自作自受、不值得同情的人;另一种认为玛蒂尔德经过十年的磨练,通过诚实的劳动,不再爱慕虚荣,成为一个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两种意见针锋相对,双方同学唇枪舌剑,可以说课堂上真是出现了“感人场面”。而教师呢?在这节课上,教师没有体现出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至多是一个叫起学生发言的点名员。然而,像这样点名让学生在全班发言,教师毕竟还有事可做,还有许多吵虾蟆坑式的小组讨论,就更不见教师的组织了。如今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下降,与不恰当地提倡“学生自主”,不重视教师的教学设计,不鼓励教师“驾驭课堂”,不能说没有关系。所以,课堂教学评价,不把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作为评价内容,而任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不要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恐怕连最基本的课堂质量也难以保证。再次,关于教师的知识教学问题。在一次较大范围的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检测中,对文言文的检测,就暴露出语文课知识教学的薄弱。测查的内容是周敦颐的《爱莲说》。共设置三到考题,一道题是考查虚词“之”和“而”字的用法;一道题是考查句子的翻译;一道题是考查对作者以莲花喻君子的理解。结果失分较多,得分率很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语文教学一谈知识教学,就谈虎色变。固然,对教学的传统的认识,是把教学的本质定义为“传授知识和技能”,但就是新的理念也并排除,也不可能排除“传授知识和技能”。传统认识与新的理念的差别不在于教学要不要传授知识,而在于所传授知识的内容,以及传授知识所采用的方法。不能因为强调知识的重要,而一任由教师讲学生听;同样,也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自主,而不去完成必须的知识教学任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学评价要强调评价教师的知识教学,就更有其现实意义。假如在教学评价中忽视了对教师知识教学的评价,就会导致忽视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忽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忽视教师对知识传授方法的有效改进,使课堂教学在“形式”“模式”“过程”的改革中,忽视了其最本质的内容,进而影响到最终的课堂教学质量。最后,关于教师的教学特色问题。鼓励教师教有特色,这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的教学特色可以从“教学内容的独特领悟与制定”“学习情景的独创与利用”“教师范读及学习示范”“教学语言面貌”等几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内容的独特领悟与制定”,是指教师对所教授的内容有自己的发现或自己的理解角度。”在这中间,体现出教师的知识功底、思维水平、教学艺术,以及这一切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学习情景的独创与利用”是指教师能够针对教学内容,合理有效地设计课堂环境;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辅助手段呈现教学情景;针对学生的理解和感受组织学生的情景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设计具体的释疑解惑的情景(一般是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它应当首先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而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理念”;它应当首先成为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工具,而不是人们随意打制的饰物;它应当首先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而不是某种理论的衡量。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反思课堂教学评价,才能更好地发挥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才能使首都的基础教育在健康的道路上向前迈进。是的。差不多

现代教育科学期刊点评方式是什么

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科学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学科之一。这是因为,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理论不仅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选拔与评价过程中也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所以,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反思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地位之现状,对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20世纪教育科学研究发展迅速,形成一个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在教育科学体系中,有许多已经形成研究对象相对明确、研究内容相对独立、研究成果已相对完整的学科分支。这些学科分支主要有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心理学、 教育史、比较教育、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 教育评价学、 教育管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设计、教育技术学、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生态学等。在课程设置与学科建设中,教育测量与评价既可看成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又可以看成是一个兼容了教育统计、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评估、教育督导甚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在内容的学科群。因此,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育科学体系中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人们依据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通常所依赖的技艺与方法,它对体现教育科学学科的价值在许多方面起着“代言人”的特殊作用。  综观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研究以及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已成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教育统计、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价等课程得到恢复和一定的重视。 为了尽快缩短与国外的差距,我国有关部门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了解国外的科学发展动态,翻译与编写了一些教科书,以适应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迫切需要。与此时,在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内一批教学与科研人员大力开展考试学、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评价、教育统计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成立了全国性的教育统计与测量、心理测验、教育评价、考试学、人才测评等学术团体;国家及地方政府纷纷建立有关考试机构;创办多种期刊杂志, 如《中国考试》、《中国高校招生考试》、 《考试、目标、评价》、 《考试研究》、《教育评价》、《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教育督导与评估》、《教育统计与测验》、《考试报》、《自学考试杂志》等;促进我国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评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发展,体现了“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应用领域。  然而,从我国教育科学学科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说,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研究还不能适应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许多人对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特别在教育学科分类和有关学位专业目录中,找不到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名称。这与国外的情况很不一致,值得人们深思。 二、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一)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  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所谓系统,指的是具有一定目的、有输入和输出的、且具有反馈功能的有秩序的整体结构。在教育系统中,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方案、课程、教材、教学训练、考试评价等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显然,我们期待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都能给学生带来某种变化,但不是说所有的教育方案、课程、教学都同样有效地改变学生,也不是所有的学习者会按同样的方式发生变化或有同样的变化程度。因此,当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和计划, 把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因素(输入条件)作用于学生身上后,需参照教育目标和计划,对教育效果(输出)及其输入条件的妥当性予以测量评估、价值分析和判断。然后,把这一测量与评价过程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给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有关教育决策者,以便改进教育的策略与方案,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可以想见,在教育系统运转过程中,除了对教育效果(输出)要进行测量与评价外,还要针对影响教育效果的诸因素(输入)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教育改革常常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革作为突破口  学校教育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教育考试和教育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俗话说,考试是根指挥棒,就是这个意思。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与教育改革行动中,因考试指挥不当使教育教 学走上不健康之路继而引发教育改革运动的典型例子不少。例如,20世纪初的英国在建立了“11岁”考试制度后,竞争异常激烈,导致英国的小学教育为考而学,内容窄化,“应试教育”倾向严重。更甚者,有些地方的教育当局还根据“11岁”考试成绩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担忧和指责,同时也引发许多教育论争及其后的教育改革行动。到20世纪70年代末催生了 “英国国家课程改革” 计划的实施与推广。类似地,20世纪初期澳大利亚国家的学校中考试之风非常盛行,“周考、月考、学期考”等正规考试次数频繁,学校根据考试成绩作出关于学生升留级或奖励的决策;有关教育当局则根据各校各科的考试成绩,给学校和教师发奖金,甚至以明确的技术标准把考试分数同教师的薪金联系起来定量发放。这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与学校的工作积极性,但也导致“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教育局面,使教育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因此,也引发了澳大利亚政府当局对基础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也有类似的经历。而我们中国本来就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重视考试本来就是无可厚非。“因为,作为一种手段来说,我国的考试,确实是最'古'的,也是'最好'”的(孙中山是山语)。“但由于考试特别是像高考这样的关键性考试具有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升学竞争激烈、教育观念落后的情况下,”应试教育“倾向就会出现,教育就会偏离正确轨道,这对培养跨世纪人才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来讲,显然是不利的。正是在这种教育与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要求所有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且启动了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把课程改革、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等统整起来。  总之,从英国国家考试制度及其课程改革、澳大利亚国家考试制度及教育改革、美国的教育测量运动及”八年研究“中的课程与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还有我国解放以来考试制度改革来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不仅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有时还作为教育改革甚至政治体制改革或政治运动的突破口。因此,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常常处于突出的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教育改革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和科学化。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多处讲到考试、评估、 评价等改革问题。例如,针对高等教育,该决定中指出,要”加强对高等学校的监督和办学质量检查,逐步形成对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的社会监督机制以及评价体系,完善高等学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再如,针对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该决定的第13条中指出,”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 中小学实施 素质教育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积极推进高考改革……逐步建立具有多种选择的、更加科学和公正的高等学校招生选拔制度……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采取多种形式改革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办法,改革高中会考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鼓励社会各界、 家长和学生以适当方式参与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可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加快考试制度、考试方法、考试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方面的改革,提高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科学化水平。   由于基础教育 在整 个教育结构和提高国民素质中具有的特殊作用,因此,基础教育课程及其考试评价改革尤加紧迫。如同2001年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所强调的那样:”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6月7日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的目标。其具体目标用”六个改变“加以表述,其中第五个”改变“指的是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此外,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第14条中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水平。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还提出要”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等一系列要求。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化。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颁布的这些重要文件,是指导我们搞好教育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四、科学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一)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测量与评价对于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 书育人过程中,教师需要作出一系列决策和判断,需要对学生的性向、能倾、成就、态度、兴趣、潜能及发展等进行较全面的了解,这就需要采用教育测量与评价多种方法,以弥补教师非正式观察之不足。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技术手段不再是唯一的书面考试,而是涉及到测量与非测量的一整套评价技术。测量与评价的内容,不再是应该牢记和不该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涉及更广泛的教育目标。既然学生的发展是生动活泼、多样性的,那么,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及其结论也应当是丰富多彩、多样化的、个别化的;测量与评价的目的,不再局限于给学生分等级排名次,而是对学生的发展和潜能进行系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确立信心,认识自己的相对优势与弱势,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测量与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而不仅仅是为了选拔适合精英教育的学生。因此,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思想方法对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知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修养;评价学生的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有关技术方法,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二)国外教师教育普遍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类课程  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虽然教师教育模式不一定相同,但对所有想当教师的学生至少要学习十门左右的教育理论课程,这一点却是相同的。教育理论课程的学分比重,约占总学分的15~25%之间不等。其中包括”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评价“等类型的课程。我国教师教育进入转型期。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的必然趋势。为了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优秀教师, 教师教育模式、 课程设置、教育理念等都要进行改革。,包括要适当加大教育理论课程的比重,要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之类具有教育专业性、教育技术性的课程。这是顺应国际教师教育的趋势,也是实现教师教育目标的必要措施。  在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所有的师范学生都要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验。后来由于战争和国际政治斗争等因素影响,师范院校停止开设这类课程。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内才首先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和心理系等少数专业中恢复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等课程。而教育评价的课程则更落后,不但教材建设不尽人意,而且到目前为止许多学校还只列为选修课,甚至没开设。与国外相比,我国师范教育课程结构中不仅教育理论课程比重偏小,而且除了教育系与心理系等少数专业外,绝大多数师范专业的学生没有学习教育统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不符合国际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不利于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因此,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过,在我国台湾地区的情况则不一样。台湾地区的教师教育在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大陆有所差异。他们在教师教育过程中重视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教育理论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25 %左右。目前,台湾地区也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比如, 对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准备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九年一贯“新课程改革计划。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理论,把课程内容改革、教与学方式改革、考试评价改革作为实施”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三个支撑点,并把多元评价与教材内容及教学活动有机地加以统整。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查阅期刊频道去查询就可验证此刊的真伪。刚去查了下,总局无此刊。说明此刊为假刊。

  • 索引序列
  • 现代教育科学期刊点评方式
  • 现代教育科学期刊点评方式有
  • 现代大学教育期刊点评方式
  • 现代教育科学期刊点评方式有哪些
  • 现代教育科学期刊点评方式是什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