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检验检疫文献

检验检疫文献

发布时间:

检验检疫文献

“GB/T 3-1994”现行已被“GB/T 3-2009”代替,是由全国电子业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商务部许可证局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0年2月1日实施的国家推荐性标准:《国际贸易出口单证格式 第3部分:装运通知》。 文献类型是:标准——国家推荐性标准——通知类。

数据库在植物检疫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种类型的检疫数据库相继建立,并应用于植物检疫。EPPO建立了植物检疫PQ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了EPPO所有A1和A2名单中的有害生物的寄主范围、地理分布及其他详尽的目录。同时,包括每种有害生物在一个国家中发生程度的细节如温室、田间发生情况,传入日期及扑灭情况的信息。EPPO还和CABI合作,为欧盟(EU)编制了植物检疫资料单的数据库,其目的是使欧盟的植物检疫建立在统一的检疫条款基础之上。资料单使用标准化的标题,分别是有害生物(包括学名、异名、分类地位、俗名、命名和分类的说明)、寄主、地理分布、生物学、检测和鉴定、传播和扩散的方式、有害生物的重要性(包括经济影响、防治和检疫风险)和植物检疫措施及参考文献。目前不仅有电子版的数据库,还出版了《欧洲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参考书。FAO开发的全球检疫信息系统亦是一个相类似的检疫数据库。该数据库不仅提供同上述相似的数据,而且还能提供有关国家和地区植保组织的植物检疫条例摘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及处理方法。另外,FAO/国际作物遗传资源局IBPGR的种质资源安全运输的技术指南、美国农业部反映检疫截获信息的植物检疫截获记录数据库、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植物检疫中心和培训研究所(PLANTI)的植物信息数据库(PLANT1NFO)等都是有关植物检疫的专业数据库。另外,USDA-APHIS和USDA-ARS建立的国家农业病原信息系统(NAPIS)和世界植物病原数据库(WPPD)及由澳大利亚AQIS建立的病虫害信息库亦是检疫中很重要的数据库。CABI在1998年推出了全球植物保护手册(CPC)的光盘,可供各植检单位使用。该光盘提供了大量的有害生物的生物学资料、信息和照片。在中国,检验检疫部门亦已经开发了一个《动植物检验检疫文献题录数据库》。该库收录了农业部1996年公布的97种进境动物的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和84种(类)进境植物检疫为险性有害生物的文献,包括自1971年至今的近11万条有关动物疫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信息,并可查询有关的寄主信息,是动植物检验检疫部门开展科研工作进行文献检索的有力工具。除以上数据库外,还有其他类型的事实型数据库,包括拜耳公司(BayerAG)的有害生物名称和异名数据库,有关防治方法特别是遗传抗性和杀虫剂信息的数据库(Russell,1991年;Kidd,1991年)及关于标本和培养物的数据库(Allsop等,1989年)等均大大便利了PRA工作的开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生物命名法的不断变化,其连续性还不完善,而且生物数量巨大,因此生物名称库在提供获取其他信息的途径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CABI国际农业生物中心索引库CABIThesaurus就建立了与农业及相关学科有关的75000个词库,其中1/10的术语是昆虫名称。在其节肢动物名称索引(ANI)中,约有10万个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的名称和异名,且这些异名在植物保护的文献中经常遇到。其他还有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编制的东南亚农业主要节肢动物及杂草名录,FAO(1993年)编制的亚太地区主要作物重要有害生物名录等,均是有价值的信息源。现代信息技术亦为了解各国的检疫法规提供了便利,如欧盟建立的JUSTIS-CELEX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包括欧共体1952年成立以来颁布的全部法规,如贸易、金融、海关和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等。在中国,亦已建立了《中外法律信息系统》,这些法规数据库将为检疫执法和决策提供有力的证据。随着分子遗传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植物保护,特别是有害生物的分类和鉴定中,其迅速扩大的核酸蛋白序列数据库可为PRA工作提供有害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信息。目前已建立的核酸蛋白序列数据库有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核酸序列数据库EMBI(1988年)、基因银行Genbank(1992年)、美国的核糖体数据库RAP(RibosomalDatabaseProject,1993年)、日本的DNA数据库DDBJ(DNADataBaseofJapan)和基因序列数据库GS-DB等。可以预期,这些数据库将在有害生物如病毒、类病毒、植原体(Phytoplasma)和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方面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种下水平的变异识别上可能对检疫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如中国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香蕉细菌性枯萎病(Ralstomasolanacearum)就是该病原的小种2。

检验检疫论文

321121231

友情送给你参考吧。

卫生检验与检疫论文文献

的职责与工作范畴:1、学习、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和有关方针、政策,推动科教文卫界的委员参政议政,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科教文卫事业贡献力量;2、联系和组织政协委员及有关人士,就科技、教育、文体、卫生等方面的重大问题,通过座谈讨论、专题调查等方式,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3、正常与党政有关部门的对口联系,围绕加快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开展各项协商、咨询、交流和交往活动;4、做好文史资料的征集、编辑、发行工作;5、组织开展委员的理论学习、培训和对委员优秀事迹的宣传报道;6、加强同乡镇委员联络组的联系,为政协指导好乡镇委员小组的活动和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为乡镇委员知情出力创造条件;7、加强与上级政协和有关县(市、区)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联系,沟通情况,交流经验,促进本委工作开展;8、承办政协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交办的事项。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作为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在国际贸易日趋繁荣、物资交流和旅游活动日益便捷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有可能再度遭到口蹄疫的侵袭。口蹄疫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给牧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也可使对外贸易和旅游业遭受惨重损失。全世界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数百亿美元,口蹄疫的暴发已经影响到国际关系、国家声誉和经济发展,在某些流行过程中病毒还可发生变异,也给防控和消灭口蹄疫带来困难。进一步了解其病毒的本质和流行规律、病源及传播方式、临床表现及防制措施等对该病的控制有着现实意义。本文对其国内外的研究做一综述,为口蹄疫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1 口蹄疫流行状况  口蹄疫俗称口疮、蹄溃、鹅口疮。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国际兽疫局(OIE)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国际动物卫生法典中将其列为18种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该病以病毒为载体,传播速度快,途径广,易感畜几乎100%发病,死亡率虽然只有2%~3%,但除动物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患病期间和患病后其肉、奶产量下降及种用价值丧失也可造成较大损失。口蹄疫于1514年首次在意大利发现,之后时有暴发流行,且多在冬春季节,夏季很少。最近几年,口蹄疫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甚广,欧、亚、非和南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口蹄疫的重灾区〔1〕。1999年全世界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口蹄疫。2000年韩、俄、蒙、日、南非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均发生口蹄疫。2001年,口蹄疫在英国卷土重来,并在欧洲广泛蔓延,给英国造成约90亿英镑的经济损失。我国是口蹄疫的老疫区,建国前的半个世纪口蹄疫总的流行情况是农区少发,牧区多发,没有停止过,有时是大流行。建国后口蹄疫曾发生4次大流行。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口蹄疫暴发流行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

重庆医科大学的检验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考试专业有英语 政治 还有统考西医综合 重医的分数线是执行国家线 如果要公费要310以上

口蹄疫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 (一)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于鼻病毒属,是目前所知病毒中最细微的一级。其最大颗粒直径为23纳米,最小颗粒直径为7-8纳米。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七个主型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1型。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据观察,一个地区的牛群经过有效的口蹄疫疫苗注射之后,1-2月内又会流行,这往往怀疑是另一型或亚型病毒所致。这是因为该病毒易发生变异。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天。阳光直射下60分钟即可杀死;加温85℃15分钟、煮沸3分钟即可死亡。对酸碱之作用敏感,故1%一296氢氧化钠、30%热草木庆、1%一2%甲醛等都是良好的消毒液。 (二)进行特点 牛尤其是犊牛对口蹄疫病毒最易感,骆驼、绵羊、山羊次之,猪也可感染发病。本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疫区发病率可达50%-100%,犊牛死亡率较高,其他则较低。病畜和潜伏期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畜的水疱液、乳汁、尿液、口涎、泪液和粪便中均含有病毒。该病人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本病传播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春秋两季较多,尤其是春季。风和鸟类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因素之一。 (三)症状 该病潜伏期1-7天,平均2-4天广捕牛精神沉郁,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体温可升高到4O一41℃。发病1-2天后,病牛齿龈、舌面、唇内面可见到蚕豆到核桃大的水疱,涎液增多井呈白色泡沫状挂于嘴边。采食及反刍停止。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溃疡,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也会很快破溃,然后逐渐愈合。有时在乳头皮肤上也可见到水疱。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经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变则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1%--2%,该病型叫良性口蹄疫。有些病牛在水疱愈合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衰弱、肌肉发抖,心跳加快、节律不齐,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行走摇摆、站立不稳,往往因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这种病型叫恶性口蹄疫,死亡率高达25%~50%。犊牛发病时往往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死亡率很高。 (四)病理变化 除口腔和蹄部病变外,还可见到食道和瘤胃粘膜有水疱和烂斑;胃肠有出血性炎症;肺呈浆液性浸润;心包内有大量混浊而粘稠的液体。恶性口蹄疫可在心肌切面上见到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相伴而行,如同虎皮状斑纹,俗称“虎斑心”。 (五)诊断 口蹄疫病变典型易辨认,故结合临床病学调查不难作出初步诊断。其诊断要点为:①发病急、流行快、传播广、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且多呈良性经过;②大量流涎,呈引缕状;③口蹄疮定位明确(口腔粘膜、蹄部和乳头皮肤),病变特异(水泡、糜烂);④恶性口蹄疫时可见虎斑心;⑤为进一步确诊可采用动物接种试骏、血清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等。 (六)口蹄疫与牛瘟区别:牛瘟传染猛烈,死亡率高;瘤柘膜可见糜烂但蹄部无病变;胃肠炎严重;真胃及小肠粘膜有溃疡。口蹄疫与牛恶性卡他热区别:恶性卡他热常散发;口腔及鼻粘膜有糜烂,但不形成水疱;常见角膜混浊。 (七)防治口蹄疫宜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平时要积极预防、加强检疫,常发地区要定期注射口蹄疫疫苗。常用的疫苗有口蹄疫弱毒疫苗、口蹄疫亚单位苗和基因工程苗,牛在注射疫苗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力可维持4--6个月。一旦发病,则应及时报告疫情,同时在疫区严格实施封锁、隔离、消毒、紧急接种及治疗等综合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尚可应用口蹄疫高免血清或康复动物血清进行被动免疫,按每千克体重o,5--1毫升皮下注射,免疫期约2周。疫区封锁必须在最后1头病畜痊愈、死亡或急宰后14天,经全面大消毒才能解除。患良性口蹄疫之牛,一般经一周左右多能自愈。为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可对症治疗:①口腔病变可用清水、食盐水或O.1%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以1%一2%明矾溶液或碘甘油,也可涂撒中药冰珊散(冰片15克,硼砂150克,芒硝150克,共研为细末)于口腔病变处;②蹄部病变可先用3%来苏水清洗,后涂擦龙胆紫溶液、碘甘油、青霉素软膏等,用绷带包扎;③乳房病变可用肥皂水或2%一3~3硼酸水清洗,后涂以青霉素软膏。患恶性口蹄疫之牛,除采用上述局部措施外,可用强心剂(如安钠咖)和滋补剂(如葡萄糖盐水)等。

检验检疫杂志

《中国检验检测》杂志社投稿须知 《中国检验检测》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合办的专业技术杂志,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为增强本刊的实用性,推进计量测试技术和实验室认可事业的交流和发展,《中国检验检测》杂志向广大从事计量测试技术和实验室工作者以及关心计量事业和实验室认可的人士征集文稿,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来稿应原理正确,文理通畅,观点鲜明,实用性强。对所选用的文稿,编者有权作适当修改和编辑处理。来稿请注明作者的姓名、单位、职称(务)和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还需将稿件的标题译成英文。4、来稿之后一个月之内会有编辑告知结果,超过1个月没有收到任何通知的,可自行处理稿件,原稿不退。

《检验检疫学刊 》曾用名《检验检疫科学》 目前不是核心复合影响因子:344 ;综合影响因子:243 ;主办: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4-5345;CN: 11-5795/R;曾用刊名:现代商检科技;检验检疫科学创刊时间:1991

检验检疫期刊

主要栏目:应用研究、技术与方法、危险性病虫害、疫情动态与截获、综述与专论、疫情调查与监管、探讨与建议。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名称:植物检疫(双月刊)主办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植物保护学会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大16开国际刊号:1005-2755,国内刊号:11-1990/S创刊时间:1979年出 版 地:北京市订阅地址:北京朝阳区高碑店北路甲3号,邮政编码:100123。

R1预防医学,卫生学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卫生研究;营养学报;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环境与健康杂志;中国卫生统计;中国学校卫生;环境与职业医学;现代预防医学;中国卫生经济;工业卫生与职业病;中国职业医学;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中国妇幼保健;中国病毒学杂志;毒理学杂志;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环境卫生学杂志;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卫生检验杂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11版,谢谢。

  • 索引序列
  • 检验检疫文献
  • 检验检疫论文
  • 卫生检验与检疫论文文献
  • 检验检疫杂志
  • 检验检疫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