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cssci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cssci

发布时间: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cssci

当代金融发展前沿动态 金融理论学派研究 现代金融监管研究金融风险投资研究 银行家理论近五年发表在CSSCI源期刊的学术论文(主要)宏观审慎理论综述与展望《经济学动态》2011年11期学习效应、通胀目标变动与通胀预期形成《经济研究》2011年10期金融监管合作失衡下的监管套利理论透视《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8期房价波动、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与宏观经济稳定《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6期中美日三国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通胀比较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5期货币演进的内在机理及其贬值规律《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4期监管机构间博弈的金融监管非均衡与系统性风险研究《财经研究》2011年2期银行信贷、资本监管双重顺周期性与逆周期金融监管《金融论坛》2011年2期次贷危机前后中美利率联动机制的实证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9期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资产动态组合视角解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9期我国金融市场溢出效应:1995——2009《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6期供给推动与需求拉动的金融监管制度改进《上海金融》2010年6期美元主导货币体系的变迁研究《人文杂志》2010年5期基于进化博弈理论的金融监管合作均衡分析《湘潭大学学报》2010年4期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工具与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学》(季刊)2010年4期国际石油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周期波动关联分析《统计研究》2010年4期国际石油价格与通货膨胀的溢出效应及动态相关性《财经研究》2010年4期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模型测度与经济解读《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3期资产价格、汇率波动与最优利率规则《经济研究》2010年3期我国金融指数的构建及其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研究《财贸经济》2010年3期迪拜债务危机:基于主权财富基金与流动性的解析《西安交大学报》2010年2期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资产价格与汇率吗《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2期金融市场条件与货币政策关系的解析《经济评论》2010年2期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统计研究》2010年2期基于逆向选择视角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研究《云南师大学报》2010年1期房地产价格对商业银行资产的影响《金融论坛》2009年10期虚拟经济动态演进的机理《财经科学》2009年10期中国货币供给模式的理论解读:1979--2009《上海金融》2009年9期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周期动态效应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8期风险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解读《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7期通货膨胀预期与宏观经济稳定《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6期国际金融危机:从直线传染到交叉感染的动态效应《财经科学》2009年6期基于供求理论的金融监管强度边界与制度均衡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6期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对利率稳定性的影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5期政府信誉介入下的上市公司信息虚假披露博弈解析《浙江大学学报》2009年5期基于进化博弈论对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解读《金融研究》2009年5期利率市场化选择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实证《福建论坛》2009年2期解读房地产信贷推动的美国次贷危机《金融论坛》2009年2期基于博弈理论的中美汇率政策解析《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7期金融监管理论的历史演进及展望《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4期基于国家利益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非均衡解析《上海金融》2008年4期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边界的有效性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2期股票指数期货的影响与风险防范《投资研究》2007年9期我国股票市场与银行储蓄之间联动效应的分析《金融论坛》2007年7期对我国汇率制度变迁的经济绩效分析《上海金融》2007年7期汇率调整对我国国际收支影响的金融经济学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5期Var模型在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应用研究《金融研究》2007年5期当前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效用分析《上海金融》2007年3期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理论发展与国际借鉴《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2期金融中心发展的理论、总结与展望《上海金融》2006年11期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界定:一个经验模型《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10期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我国汇率制度视角的分析《金融论坛》2006年9期金融制度缺失:我国农村金融效率低下的根源《财经科学》2006年9期基于金融安全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解析与中国实证《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8期宏观金融视角的“存差”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6期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6期开放条件下的洗钱犯罪:成因、危害与防范《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5期非均衡反洗钱金融监管:理论解析与实证检验《上海金融》2006年5期从国外经验审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深圳大学学报》2006年5期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国风险投资》2006年4期货币替代: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透视《预测》2006年4期金融生态平衡:金融安全研究的新视觉《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3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发展与展望《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3期美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带给我国的启示《中国统计》2005年12期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与我国金融安全的思考《经济学家》2005年6期利差演进、利差层次与我国利差结构分析《金融论坛》2005年6期二十世纪金融危机理论发展与启示《经济学动态》2005年5期开放环境下我国货币替代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4期国外风险投资发展的比较研究《中国风险投资》2005年4期汇率制度理论发展综述与启示《经济学动态》2005年4 期我国风险投资制度缺陷与改进《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2期开放环境下我国货币政策的优化《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1期我国金融周期基本特征与分析结论《金融论坛》2005年1期中国西部地区风险投资研究《中国风险投资》2005年1期

《中国出版》立足于出版业,以“建构出版理论,活跃学术思想,积累出版文化,探讨改革途径,传播业内信息”为办刊宗旨,在政策阐释、理论探索、业界分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是中国新闻出版业界的主流媒体与行业核心期刊。《中国出版》为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来源期刊,连续多次被评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是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心、《新华文摘》杂志转载出版类文章的首选媒体。在中国人民大学2010~201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中国出版》论文转载量连续三年居百余种新闻传播期刊首位。 中国出版论坛本刊特稿“新闻出版如何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笔谈改革探索行业前沿理论探索版权之页报刊纵横学术园地数字时代书业实务媒介文化经营观察“走出去”谈出版史话司局长访谈(政策解读)本期人物(老总论道)焦点论坛海外视窗品书录印务观察调查报告市场监管 社 长:马国仓主 编:马国仓编辑部主任:朱 音编辑部副主任:杨晓芳 王运平编 辑:周 棻 田雪平 林竹鸣 王 媛美术编辑:李思希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投稿

在法律法规中经常可以看到“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主要原因是便于法律条文的描述,避免因机构名称变更而修改法律。另一个,早期还有一个机构是“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委),而中国证监会成立时间较晚。所以两者没有根本区别。

一、明确市场监管理念   从我国政府近年来证券监管实践来看,监管思想不统一、监管政策的延续性不强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从全球范围看,证券市场监管的指导思想大体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强调在信息披露基础上的投资者自我保护,比较典型的如美国证券监管思想。这种监管指导思想的基础是证券市场监管法律体系健全、投资者比较成熟理性。比如美国证券监管当局就认为,只要上市公司披露足够的信息,同时保证这些信息的真实可靠,投资者就有能力做出自己的决定,至于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则由投资者自己负责。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与完整才是监管的重中之重。这种监管思想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但缺陷是把监管的重点放在市场的有效运转和保护证券交易所会员的利益上,对投资者提供的保护往往不充分;第二种监管思想强调监管机构对证券发行者质量要求以及对投资者的保护责任。比如香港证券监管当局认为,必须对上市公司及其市场行为加大监管力度,以保证证券发行者的质量,同时中介机构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通常能得到较好的保护,但缺点是过分严格的监管会导致企业经营趋于保守,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和创新能力。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的时间较短,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机构投资者队伍较小,与上市公司相比,投资者处于弱势。此外,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高。在这种条件下,采用第一种监管思想无法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因此,有必要采纳上述第二种监管思想,即把监管重点放在上市公司质量的监控和投资者的保护上去。   二、完善政府监管的基础法律制度建设   1、通过立法明确证券监管机构的独立法律地位   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在《证券法》中称为“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其法律地位是由国务院确定的直属事业单位,随着政府任期的调整而调整,无法独立于政府。在我国行政权占主导地位、全国人大或常委会对行政权无法形成有利的制约的前提下,证券监管机构只对行政权负责而不对投资者负责,这样保护投资者的监管思想无法得到保证。在这个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立法经验。美国SEC的地位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不对美国总统和国务院等行政机构负责,其独立性能够得到保证。因此,有必要修改《证券法》,使我国证券监管机构的独立地位由法律明确规定,使其独立到能够对国有股东、国有中介机构实施监管而不被“俘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监管的效果。   2、通过立法增加对证券监管机构的授权   我国证券监管的对象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属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早期主要以地方国有企业为主,现在主要以中央国有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对地方政府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即使是民营企业或通过市场收购取得控制权的民营企业也是地方政府的各种利益的来源。而中介机构的代表——证券公司等绝大多数也是国有控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证券监管机构监管的对象实际上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因此,如果证券监管机构的地位与国资委的地位相同,证券监管机构无法实施对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监管。在这种前提下,现有证券监管机构现有的法律地位与法律授权范围使得证券监管机构反而成了“弱势主体”。可以说,我国立法机关目前对证券监管机构的授权较少,导致证券监管机构无法有效开展工作,这也是造成目前政府监管效果不理想的直接原因。   强化证券监管手段,必须由法律授予证券监管机构更多的权力。拥有一定立法、司法、执法权力的监管部门比司法机构更能有效地防止证券市场的违规违法行为。美国的证券市场监管机构SEC具有非常大的独立性,其拥有广泛的传讯、调查、听政、处罚、禁止、起诉等权力以及类似立法的权力10项之多,而我国证券监管机构的权力只有包括制定规章权、行政许可权、行政指导权、行政处罚权等,范围小得多。因此,有必要通过《证券法》增加对我国证券监管机构的授权,使其在证券监管方面拥有广泛的权力,例如参照美国建立“吐出非法利润”制度追缴、分配给投资者;授予证券监管机构财产扣押权等,最终通过立法使证券监管机构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机构。   目前,我国证券监管机构的授权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远远不够。目前,急需授予证券监管机构的权力有调查权(有权不事先通知被调查者即可直接调查其财务、银行账户)、传唤权(有权传唤当事人,不接受传唤的被视为违法)和举证责任倒置(举证责任由被调查者承担)等。   3、完善证券市场监管配套法律法规   目前正在执行的《证券法》、《公司法》,对于监管执行方面的规定语言不详,严重影响了执行效果。应抓紧制定《证券市场监管执行法》,弥补《证券法》在市场监管操作上的程序、方法、处罚等方面的空白,加强在监管政策制定程序、监管政策实施程序、处罚的对象和程序的规定,使证券市场的监管执行有法可依,落到实处。   三、完善政府监管机构的制度建设   1、从“三权分立”的角度重塑证券市场监督机构   我国证券市场实行统一监管模式,证监会及其下属机构负责证券监管的行政执行,而证券立法和监督职能主要由全国人大和司法部门行使。考虑到证券监管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有必要从“三权分立”的角度重塑证券市场监督体制,分别建立行使证券立法和证券监督职能的专业机构。   立法机构方面,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下设证券业政策制定委员会。证券业政策制定委员会负责广义的证券立法,这不仅包括通常意义上的法律,还应包括重大法规、政策的制定等,在人员构成上,主要由金融产业方面的经济学家、学者组成,负责重大政策的前期调研、政策论证等研究。   监督机构方面,建议设立国家证券业再监督委员会。狭义的监督由司法监督来承担,国家证券业再监督委员会负责对证券市场监管政策的执行进行评估及监督,负责对监管从业人员、监管机关的实际绩效进行监督,并对一切违法、违规机构、人员依法进行处罚。   2、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   我国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经常是由地方政府任命,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的高层管理者也经常来自于证券监管部门或者地方政府,甚至还会重新回到证券监管机构,从而在监管机构和被监管对象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所谓的“旋转门”现象。要避免监管的“旋转门”现象出现,就要在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设立防火墙,限制官员在监管机构和被监管单位之间的自由流动,为监管人员建立诚信档案,建立监管绩效评价体系,等等。   四、加强政府监管的外部合作   1、充分利用社会公众监督   社会公众监督所具有的及时性、普遍性是政府监管所无法比拟的,“蓝田事件”既是明例。政府监管机构应适时地引导和利用社会公众监督。目前,首先需要加强的是证券中介机构的法制约束和自我监管功能。这包括按照国际会汁准则和审慎原则审计上市公司财务与会计报表,并以承担无限法律责任的原则约束会计事务所的法律责任,建立严格的上市文件由律师事务所鉴证制度。   2、扩大与其他金融专业监管机构的合作   要加强对混业渗透的监管,并建立联合监管的沟通机制,例如,将目前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之间的联席会议上升为—种日常工作制度。同时可以借鉴美国针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建立相应的伞型监管雏形。在伞型监管体系中,银行监管当局应该成为核心。   3、加强国际监管合作   证券监管国际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协调资本充足度要求、建立证券跨国发行和上市的统一的信息披露及会计标准、协调解决信息技术和电脑网络发展对国际证券监管带来的新挑战、降低国际清算风险等。对于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来说,加强证券监管的国际合作,不但可以提高我国证券监管的效率,控制风险在国际间的传递,还可以促进我国证券监管的规范化、国际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田素华,吴士君.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特征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3;(1):20—30   [2]刘笑梦.政府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的行为研究[J].金融研究.2001;(12):13一19   [3]张文魁.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监管转型、整顿和软着陆.上海金融,2002;(5):7—10   [4]邓少灵,戴光岳,王子成.证券经营机构的风险管理.华东经济管理,2002;(12):35—37

一般说来是这样,垄断的行业,定价权在企业手里,所以通常说是比较容易获得利润,但是凡事不决对,如果不是人生必须的产品,销不出去,那也没什么利润。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中国证监会中国证监会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授权,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中国证监会设在北京,现设主席1名,副主席4名,纪委书记1名(副部级),主席助理3名;会机关内设18个职能部门,1个稽查总队,3个中心;根据《证券法》第14条规定,中国证监会还设有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由中国证监会专业人员和所聘请的会外有关专家担任。中国证监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36个证券监管局,以及上海、深圳证券监管专员办事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在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督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责:(一)研究和拟订证券期货市场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起草证券期货市场的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制定和修改的建议;制定有关证券期货市场监管的规章、规则和办法。(二)垂直领导全国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对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管;管理有关证券公司的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三)监管股票、可转换债券、证券公司债券和国务院确定由证监会负责的债券及其他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托管和结算;监管证券投资基金活动;批准企业债券的上市;监管上市国债和企业债券的交易活动。(四)监管上市公司及其按法律法规必须履行有关义务的股东的证券市场行为。(五)监管境内期货合约的上市、交易和结算;按规定监管境内机构从事境外期货业务。(六)管理证券期货交易所;按规定管理证券期货交易所的高级管理人员;归口管理证券业、期货业协会。(七)监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期货结算机构、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证券资信评级机构;审批基金托管机构的资格并监管其基金托管业务;制定有关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指导中国证券业、期货业协会开展证券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工作。(八)监管境内企业直接或间接到境外发行股票、上市以及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到境外发行可转换债券;监管境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到境外设立证券、期货机构;监管境外机构到境内设立证券、期货机构、从事证券、期货业务。(九)监管证券期货信息传播活动,负责证券期货市场的统计与信息资源管理。(十)会同有关部门审批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中介业务的资格,并监管律师事务所、律师及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及其成员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活动。(十一)依法对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罚。(十二)归口管理证券期货行业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合作事务。(十三)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编辑出版:《中国对外贸易》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1020/F国际统一刊号:ISSN0009-4498国内发行:《中国对外贸易》杂志社发行部国外发行: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中国对外贸易》杂志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中国国际商会(CCOIC)主办,设中、英文两刊,是中国创刊最早,集专业性、商务性、高效性于一体的对经贸界有影响的杂志。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中国对外贸易杂志社秉承贸促会50多年出版经验之精华,充分发挥现代传媒手段,并不断发展、创新,以印刷版、电子版、网络版立体全方位的为政府与企业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信息咨询、宣传服务。并参与、组办各种大型国际会议及对外交流活动。中国对外贸易杂志社还编辑出版《新前程》、《国际融资》等杂志。《中国对外贸易》1984年改为月刊,以中、英、法、德、西班牙、意大利及日本7种版本向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一些国外的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的图书馆均有收藏。《中国对外贸易》(中文)为月刊,每月15日出版,大16开本,彩色印刷,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统一刊号:CN11-1019/F,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954X,邮发代号82-959。每册定价16元人民币。《中国对外贸易》是对外贸易指数是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商品价值、价格和数量变动趋势及幅度的统计指标。宏观上它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和工具,是国家掌控市场价格的重要工具,是深层次的经济决策信息;微观上它是行业、企业洞察市场行情,驾驭市场风雨,握住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有效手段。历史上的贸易大国,如荷兰、英国、德国、美国等,很早就开始编制、发布对外贸易指数,并在政府、企业、金融证券研究机构等社会各界得到广泛的应用。 ·趋势 经贸领域新思路、新观点、发展动向·聚集 重大经贸事件、投资经贸活动报道·话题 经贸观察、专栏、调研报告、实战案例·对话 国际经贸领域重要人物、企业领袖专访·企业风采 经贸投资企业宣传推荐、形象展示 ·中国贸促会及中国国际商会会员单位及17家海外商务代表处·中国外经贸、质检商检、海关系统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团体·国外驻华使领馆、商会团体、重点投资促进机构·中国5000家最大对外经贸企业、500家最大外商投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全球500强企业中与中国经贸往来的企业·全国重点经贸城市及主要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China's Foreign Trade》杂志于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领导下创刊,是新中国创刊最早的权威性经贸类英文杂志,读者遍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权威性、商业性、综合性为一体具针对性强、发行面广、传播渠道多等特点,是国内国际经贸界跟踪了解中国经贸活动、中国企业及产品的主要媒介。杂志内容积淀下20多个精品栏目设置,如特别报道、焦点、大使访谈、高端访谈、商务交流、环球航空、商务旅游、中国汽车等,及时跟进中国及全球经贸最新动态和话题,为读者提供最权威的政策和专家解读。《China's Foreign Trade》杂志为全彩色印刷杂志,国内刊号CN11-1020/F,国际刊号ISSN0009-4498。除在中国国内发行外,并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中国驻外使(领)馆和商务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中国国际商会驻外代表处、中国在国内外举办和参加的经济贸易展览会、五大洲40个大型国际展(博)览会、全球500强驻华机构及国内大型对外贸易企业集团以及13家国际航空公司航班,面向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业人士发送,是中国海外订阅量最大的经贸类英文双效期刊。《China's Foreign Trade》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历次展会、历届广交会、华交会、科博会、制博会、欧盟25国洽谈会等大型经贸盛会中介绍中国产品、面向外商的唯一指定英文刊物,而且被指定为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所携唯一刊物和外交部指定各驻外使馆对外宣传交流的刊物。 《中国对外贸易》杂志于1956年创刊,前身是由外贸部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杂志,1958年由中国贸促会接办杂志,当时该杂志是外贸系统中央一级唯一的对外宣传刊物,政治地位较高。1964年中国对外贸易杂志社成立,著名的无党派人士田一明成为第一任社长和总编辑。后来由于国内政治气候的变化,经历了几次反复的停刊、复刊。 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的关怀下复刊,并请郭沫若同志题写了《中国对外贸易》刊名。1979年《中国对外贸易》杂志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84年又进而改为月刊,以中、英、法、西班牙4种文版向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一些国外的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的图书馆均有收藏。在宣传中国出口商品方面,《中国对外贸易》杂志为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做了许多服务工作,1987年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在海南省召开全国各地分公司人员参加的对外宣传会议上,在以不记名投票评选出的最佳媒介中,《中国对外贸易》名列第一。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杂志步入平稳的发展阶段,已成为集专业性、商业性、高效性于一体的对外经贸权威刊物。《中国对外贸易》杂志在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巴西、德国、东南亚、欧盟等近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固定读者,在国内除进入中国贸促会、商务部主办的大型会议会场外,还成为广交会(广州)、高交会(深圳)、东盟博览会(南宁)、西博会(成都)、科博会(北京)、华交会(上海)等知名会展活动的指定宣传媒体,每届在会场均有派送。 整顿稀土乱局中国应惜土 米帅失去超国民待遇中国仍是外企投资热地吗? 罗书宏中日关系下一步 梅新育中美如何化解人民币之争 乔治·马格纳斯促进口措施呼之欲出在华外商评说中国市场 罗书宏龙的传人就应为祖国服务——记澳大利亚福建工商联谊总会会长陈展垣 金英中国企业海外淘金潮起 江亮房地产泡沫:日本的十年之痛 高潮网络购物社交化 竹子俊中外版权合作向纵深迈进——来自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报告 罗书宏波兰:下一个天然气大国? 王莉莉投资能源新贵——蒙古 王莉莉英国旅游业报告:金砖四国旅英游客将大幅增长 王莉莉海地震后重建,中企有用武之地 罗书宏摩尔多瓦农业、基建急需外国投资 罗书宏我国维生素C生产商被控操纵价格案警示企业出口价格联盟须慎行 刘燕南城市交响乐诠释狮城多元文化 宗欣印度尼西亚馆馆长:半开放设计展现千岛之国热情 宗欣中国制造网副总裁兼运营总监黄良发:线上线下融合是会展业发展必然趋势 赵爱玲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联之争:孰是孰非? 王旭升指尖转动牵引网游市场奔向广阔蓝海 林枫天津爱迪通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伍筱姗:网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绿色网游 赵爱玲近观丹麦的简约主义生活 孟秋行政座驾的巅峰对决奔驰新E系VS宝马新5系 张越新的增长引擎和投资契机 马骏郎咸平:美国正把中国复制成第二个日本 郎咸平出口退税取消,焉知非福? 叶子保增长还是减赤字,两难问题 方宁,罗书宏金融监管,各国求同存异 方宁,罗书宏 期刊查询网站

是的,《中国物价》期刊是C刊。该刊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专业学术刊物。杂志主要传播政府部门有关价格的政策信息,分析价格变动趋势的市场行情,为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和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也为理论界提供政策和理论研究的平台。杂志的主要内容有:国内价格总水平,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专题研究;电力、石油、煤炭、粮食等重要行业价格监管研究、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分析;各种消费品批发、零售市场行情及价格变化分析;国际市场各种商品及服务的价格变动研究和国际贸易争端中价格因素的分析等。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杂志社

田纪云原国务院副总理王丙乾原财政部长、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金华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金人庆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财政部部长戎子和原财政部副部长、代部长王绍鳌 原财政部副部长胡立教原财政部副部长贝仲选 原财政部部长助理翟熙贵原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陈 华 审计署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服务中心 主任李予昂 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程法光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孙志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中将)穆 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克穆保监会党委副书记 副主席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副局长。柯卡生银监会非银司 司长曹 聪 国家税务总局地方司 副司长郭左践中国保监会财险监管部 主任 现中国保监会天津监管局 局长杨凌隆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主任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 副主任丁先觉财政部基建司司长 国务院金融监事会 原主席范 巍 国务院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 主席易仁萍审计署管理司副司长张汉兴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 民政部计财司司长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魏礼江国务院金融机构监事会 主席傅 东 中国财政杂志社党委书记兼社长高一斌 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贵 敏 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路 英 财政部社保司副司长刘光忠 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刘 键 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副司长谢 庚 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毕朝英 财政部离退休局 副局长杜 俭 国务院金融机构监事会 原主席冯秀华财政部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参事(正司长级别)崔敬伯 财政部税务总局避副局长 民建第三、四届中央委员[13] 戴相龙原中央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天津市市长、现任中国社保基金会党组书记王成铭中国人民银行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书记中央金融工委副书记樊晡生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党委书记史纪良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现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启人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助理。 中央委员,中央驻澳门联络办主任李东荣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第一行长助理段晓兴 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行长助理金建栋 原人总行金融管理司 司长郭玉华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人事司 司长任 侠 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司 原副司长蔡 荀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副行长李亚新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副行长郝治安 人民银行太原市分行 行长赵保卫 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朔州分行 行长路国英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 副行长郭义明 原中国民生银行财务总监李小秋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副行长王树臣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分行 行长[13] 总行牛锡明交通银行总行 行长陶礼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 行长段晓兴原华夏银行行长史纪良原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行长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吴北英中信银行总行 副行长王文彦中国工商银行总行 董事乔 伟 交通银行董事会 副董事长魏盛鸿中国民生银行总行 副行长林克平 中国民生银行总行 党委副书记宫少林招商银行总行 副行长 招商局集团董事刘淑兰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副行长顾京甫 中国建行总行业务总监(副行长级别)钱中涛中国进出口银行总行 副行长王希坤中国光大银行总行 副行长郭玉华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兼纪委书记郝 震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审计局 副总经理郭义明 中国民生银行总行财务总监、党委委员朱红波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胡亚辉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个人金融业务部 副总经理王 燕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信息技术管理部 副总经理何志成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高级经济师陈 伟平安银行副行长何仲森银川商业银行 董事长于化北 河北省张家口商业银行 董事长谢 卫 全国人大代表 交通银行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各地分行杜 炜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行长沈若雷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 行长张德宝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办公室 总经理杨志宏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总会计师张永革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 行长周金伦 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 行长李楚章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 行长姚金华光大银行南京分行 行长施继德 中信银行苏州分行 行长王树臣 中国银行宁夏自治区分行 行长徐常宁 中国建设银行宁夏分行 副行长束 坚 中国农业银行新疆自治区分行 副行长沈弟茵 交通银行海南分行 副行长李文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 副行长杨 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分行 副行长魏秀兰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 纪检委书记汪长安 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长于丕涛国家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长倪百祥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 行长任海龙民生银行杭州分行 行长潘守庚 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行长闫振生 中国银行石家庄分行 副行长杜 炜 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 行长徐 良深圳发展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申松君 中行浙江省分行 行长邱发宗 中行四川省分行行长叶一新 中行澳门分行行长王德衍工行新加坡分行行长丁燕生前中银香港及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副总裁吴念鲁前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行长张 斌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业务部总经理吴庆平中国工商银行山东莱芜分行 行长书记曹 霖 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13] 侯 凯上海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章锐夫湖南省政协 副主席高瑞科湖北省人民政府 副省长王诗全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骆玉林青海省副省长韩 英 广东省九届人大副主任庄惠春 浙江绍兴市人民政府 原副市长曾广宇 民建北京市委员会 副主委杨任远 原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邵明钧 广东省深圳市税务局 原局长周桂根江苏省财政厅厅长苑广睿天津市河北区区长冀国强天津市静海县县委书记李双成江苏省财政厅 副厅长邵桂芳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大 原副主任李小平江苏省地税局 局长张 凡 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黄玉德 陕西省西安市地方税务局 局长李生诚 新疆银监局 局长吴炳贵广西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副主任李培林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朱小莉湖北省水利厅纪委书记叶 青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王小烈河南省审计厅 副厅长王连清河南省国家税务局 局长缪学刚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环保厅厅长王希龙江苏省徐州市市委 书记左绍伟河北省财政厅 副厅长顾月涛 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大办公室副主任章永福 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王维国甘肃省地税局 局长董树林甘肃省煤炭工业局 局长崔正华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赵 春 甘肃省发改委 主任吴仰东甘肃省白银市政府 市长张智军甘肃省财政厅 副厅级冯 毅云南省审计厅厅长陈秋生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政厅 厅长陆 浩 云南省统计局 局长陈辉明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绍华 成都市副市长赵世洪河北廊坊市委书记刘新春山西省太原市人大 主任李爱庆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北京国资公司董事长王 罡 北京市财政局机关服务中心 办公室主任黄炳福江苏省苏州市委 副秘书长赵文娟江苏省苏州市政协 副主席任振荣 财政部驻宁夏监察专员办事处 专员吕 勇海南省财政厅副厅长贾国明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副主任竺向东 青海省财政厅办公室 副主任杨之春甘肃省政府办公室 处长李 津 宁夏地税局 副局长蒋金波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巡视员省委书记办公室 副主任[13] 金建栋国泰证券首任总裁邵 淳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谢 卫 全国政协委员、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江涛 江南证券有限公司 总裁张树忠大通证券总裁吕世杰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 峰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董 锋中信建投证券公司财务总监缪建民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戴凤举中国再保险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总经理刘家德 中国人寿股份副总裁冯知杰 中国人寿财险副总裁沈若雷 花旗人寿董事长王新利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深圳分公司总经理王志泰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原副总经理叶 楠 招商局海达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总经理段方晓 瑞泰集团副总裁陈剖建天安集团董事长刘 央 西京投资管理公司(香港)主席向可碧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云南省分公司 原总经理张亦兴 中国银行信托投资公司 董事汪晓峰 金信信托董事长刘志忠尤尼泰税务师事务所董事长徐 波 微软中国区财务总监魏 东 涌金集团创始人谭丽霞海尔集团副总裁,首席财务官陈基华 中国铝业执行董事、副总裁范肇平 南山集团副总经理谭纯喜中国审计报社社长陈永达 原青海省工商银行副行长、现杭州工商干部管理学院 副院长侯慧君中央纪委监察部驻教育部纪检组监察局副局长王广谦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柯敬中央财经大学前校长、中央财经大学校友总会会长邱东中央财经大学前党委书记 北师大国民核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北师大国民核算研究院院长姚 遂中央财经大学原副校长陈明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梁勇中央财经大学副书记史建平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郝书辰山东财经大学 党委书记姚得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李光龙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院长郝如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杜英斌山西财经大学前校长刘姝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CCTV感动中国人物易仁萍南京审计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一斌国家会计学院第三任院长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 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副主任于中一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著名财政学专家梁红梅西北师大经济教研室 主任赵国春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院长张天成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徐 锷攀钢集团总会计师、副总经理陶 冬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有限公司 副总裁黄 强 涌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总经理沈若雷 香港申联国际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董事长郑 浩 凤凰卫视中文台专题组 副总监魏崇智 香港中国广告有有限公司 董事长李小平中国金币总公司副总经理张志鸿鸿基世业房地产公司董事长袁振宇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13]

日前,买车网Buycar从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官方获悉,为加强监管规范OTA技术在召回工作中的应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其现就有关事项做出如下通知: 一、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生产者(含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生产汽车产品并以其名义颁发产品合格证的企业,以及从中国境外进口汽车产品到境内销售的企业)采用OTA方式对已售车辆开展技术服务活动的,应按照《条例》及《实施办法》要求,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从2020年1月1日至本通知印发前已实施的OTA技术服务活动,生产者应于2020年12月31日前补充备案。 二、生产者采用OTA方式消除汽车产品缺陷、实施召回的,应按照《条例》及《实施办法》要求,制定召回计划,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依法履行召回主体责任。如OTA方式未能有效消除缺陷或造成新的缺陷,生产者应当再次采取召回措施。 三、生产者获知其生产、销售或进口的车辆或OTA实施过程中的车辆,在中国市场上发生被入侵、远程控制等安全事故时,应按照《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并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报告调查分析结果。 四、消费者、零部件生产者、软件与系统或数据服务商等获知生产者采用OTA方式隐瞒车辆缺陷、规避召回责任的,可以直接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报告。 五、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将组织相关单位加强汽车OTA安全监管技术研究,探索建立OTA监管数据平台,组织开展OTA安全技术评估,并加强相关的召回监督工作。如发现生产者存在未按规定备案有关信息或召回计划、不配合缺陷调查、隐瞒缺陷或未按照已备案的召回计划实施召回等违法行为的,将严格依法处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记者从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特聘副教授郭兵处获悉,其于去年12月提交的关于“中国知网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起诉材料,已于今年3月21日被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本案或许将成为中国知网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而引发的第一起反垄断诉讼案件。

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二节 保险市场的结构要素第三节 保险市场基础理论研究第四节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五节 内容和结构第二章 中国保险业的历史与现状第一节 中国保险业的成长历史第二节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第三节 中国目前保险市场的基本特征第三章 中外保险市场比较分析第一节 中外保险市场的发展模式比较第二节 中外保险发展情况的比较第三节 中外保险资金运用的比较第四节 中外主要保险中介制度比较第五节 保障监管的国际比较第四章 中国保险市场建设的总体思路第一节 中国保险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的现状第二节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的构建第三节 我国保险产业政策选择第五章 中国保险市场主体建设第一节 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第二节 保险混业经营与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第三节 保险公司管理的规范化第四节 保险公司经营模式的市场化第六章 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第一节 保险中介的功能与行为原则第二节 我国保险中介的发展现状和作用第三节 我国保险中介的发展模式选择第四节 建立完善的保险中介制度体系第七章 加入WTO与中国保险市场的开放第一节 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承诺与现状第二节 加入WTO背景下中国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策略第三节 世界保险市场的变化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对策第八章 中国保险市场监管研究第一节 保险监管的相关理论研究第二节 我国保险监管的实践、形势和要求第三节 完善我国保险监管制度的途径第四节 保险市场监管中的信用评级制度分析参考文献后记

市场监管研究杂志

垃圾分类制度导致回收成本提高(1)对地方政府而言,过于详细的分类会额外增加物流成本。垃圾都会定期由相应的卡车回收,由于每种卡车只收一类垃圾,这就不可避免的会提高垃圾车的“空载率”,从而拉低垃圾单车的回收效率,甚至需要增加更多的回收车数量以及更多人力成本。例如,100吨垃圾,4辆车每月收5次就足够了,但由于分类繁多,结果5辆车才能收完这100吨垃圾,这多出的1辆车,以及车上的人员劳力便是增加的成本。简单说就是这个道理。 (2)对个人而言,日常垃圾分类时耗费居民大量时间及人力成本。说到回收“成本”,不仅仅是回收过程中直接产生的费用,每个环节的所产生的隐性成本也是不可以忽略的。比如被变相增加的老百姓学习成本以及垃圾管理成本。国民既然纳了税,政府提供便利的服务大可认为是理所应当,但偏偏在丢垃圾这事儿上,日本政府定的规矩可是怎么复杂怎么来。《垃圾分类辞典》,类别应有尽有。生活中所能预想到的垃圾种类都被详尽准确的分为5大类,资源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不可处理垃圾。铅笔刀竟然还分为“电动手动”和“便携式”两类。规定每个家庭在丢饮料瓶时,需将瓶身标签和瓶盖分别取下,冲洗干净再分类丢弃。由于公共场所垃圾箱不用如此繁琐的处理,小编通常是瓶不入门。 垃圾再利用率低,细分失去实际意义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3年的数据统计,日本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率低于20%。也就是说,日本人拼了老命分类的垃圾,最后依旧是有80%要被拖去焚烧场火葬的。标榜着建立循环型社会,创造更美好的环境的“垃圾分类”,俨然已经被日本人奉为国民常识。但当我们从更高的维度来剖析这个“常识”时,会发现光鲜的表象下确实还有很多值得商榷改进的地方。规则越细致,对于国民的要求就越高,但事实上垃圾分类出错率还是挺高。比如神奈川开成町,连续多年的调查结果,可燃垃圾中其他类垃圾的混入率始终徘徊在30%上下。

刊物简介:《中国出版》为专业理论刊物。 主要栏目有本刊特稿 改革与探索 经营与管理 市场与发行 报刊纵横 法制空间 编与校 外国出版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 索引序列
  •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cssci
  •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投稿
  •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杂志
  •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杂志社
  • 市场监管研究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