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

发布时间: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

[1]曹海军“国家学派”评析:基于国家自主与国家能力维度的分析[J]政治学研究(CSSCI),2013,01:68-[2]曹海军,霍伟桦城市治理理论的范式转换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CSSCI),2013,07:94-(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3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13年第9期、《社科论坛》[内刊]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常士訚、曹海军主编:《比较政治研究》第一辑,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全文收录)[3]曹海军,霍伟桦基于协作视角的城市群治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CSSCI),2014,08:67-[4]曹海军,刘少博京津冀城市群治理中的协调机制与服务体系构建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CSSCI),2015,09:21-[5]曹海军,刘少博印度大都市区治理的制度逻辑与结构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CSSCI),2016,[6]曹海军国家能力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制度变迁[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04:25-(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7]曹海军中国未来改革之路:社会改革基础论[J]理论与改革(CSSCI),2008,01:38-(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8]曹海军作为社会管制的社会管理理论初探[J]探索(CSSCI),2010,03:138-(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0年第10期全文转载)[9]曹海军,韩冬雪“国家论”的崛起:国家能力理论的基本命题与研究框架[J]思想战线(CSSCI),2012,05:58-(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10]曹海军城市政治学:研究对象、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J]思想战线(CSSCI),2013,06:10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11] 曹海军 新区域主义视野下京津冀协同治理及其制度创新[J] 天津社会科学,201(CSSCI)5,02:68-(《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5年第1期全文转载)[12]曹海军,张毅对政治道德的几方面理论思考[J]理论探索(CSSCI),2005,04:121-[13]曹海军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哲学前提[J]探索(CSSCI),2005,03:55-[14]曹海军,张毅生态主义背景下政策分析方法的变革与局限[J]江苏社会科学(CSSCI),2006,02:109-[15]文长春,曹海军行政伦理合法性的语境分析[J]探索(CSSCI),2006,02:66-[16]曹海军,张毅生态文明视野下政策分析的理论建构[J]人文杂志(CSSCI),2006,03:154-[17]曹海军,文长春“统合主义”政府: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J]理论探讨(CSSCI),2006,04:14-[18]曹海军西方民主理论视野下的两种政治道德观[J]学海(CSSCI),2007,04:73-[19]曹海军改革三十年:党、国家和社会关系再思考[J]探索(CSSCI),2008,06:61-64+[20]曹海军论公民身份的二重性[J]学海(CSSCI),2008,03:72-[21]曹海军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理论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CSSCI),2009,01:56-[22]曹海军走出“边缘”:“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发展战略的经济政治分析[J]北方论丛(CSSCI),2010,04:127-[23]曹海军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国家建设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经验[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2010,06:5-[24]于海峰,曹海军,孙艳中国语境下非政府性教育中介组织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CSSCI),2011,04:73-78+[25]曹海军,张毅统筹区域发展视域下的跨域治理:缘起、理论架构与模式比较[J]探索(CSSCI),2013,01:76-[26]曹海军,黄徐强城市政体论:理论阐释、评价与启示[J]学习与探索(CSSCI),2014,05:41-[27]张毅,曹海军超大型发展小国家治理悖沦——基于印度民主的反思[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15,04:154-[28]曹海军,张毅转型期公共利益的实现路径选择[J]长白学刊,2002,05:15-[29]张毅,曹海军对立与统一:公共政策与公共利益的张力关系[J]行政与法,2002,12:19-[30]曹海军,张毅人才测评:人才价值链上的伯乐[J]人力资源,2002,06:13-[31]曹海军,张毅社会公正的经济、道德和政治之维——当代社会公正问题的三个研究路径[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03:39-[32]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33]张毅,曹海军国家角色与社会资本建构的双重效应[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01:19-[34]曹海军试论国家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46-[35]曹海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个问题[J]行政与法,2006,11:29-[36]曹海军国际正义与全球治理的哲学思考——罗尔斯“万民法”思想评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05:28-[37]曹海军中国未来改革之路:社会改革基础论[J]理论导刊,2008,04:8-[38]曹海军“美洲玻利瓦尔替代计划”:背景、倡议与基础[J]拉丁美洲研究,2010,03:14-19+[39]曹海军,邱兆亮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路径辨析[J]长白学刊,2012,03:59-[40]曹海军后发展视阈下的社会管理——抗争政治与国家构建的视角[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04:45-49+[41]曹海军国家构建理论:范式转移与模式构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01:29-[42]曹海军,霍伟桦国家构建与制度建设:转型国家的分析框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9-[43]曹海军,霍伟桦基于协作视角的城市群治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城乡社会观察,2014,00:116-[44]曹海军,熊瑞涛城市治理视野下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6, [1]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 曹海军中国资本应将东盟变成“中国制造模式”的延伸[N]第一财经日报,2011-10-25A[2]曹海军 黄徐强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抗争政治:蒂利理解欧洲国家的线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5-04A[3]曹海军“美丽城市”由经济竞争力走向生态竞争力[J]南风窗,2013,25:[4]清华大学博士后财经评论人 曹海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改革需警惕两点[N]中国经济导报,2013-02-21B[5]清华大学博士后财经评论人曹海军转售业务试点中的欢呼与警惕[N]中国经济时报,2013-02-[6]曹海军 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 美国城市治理困境重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9-27B[7]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曹海军 孙允铖回归马克思主义城市政治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6-13B[8]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曹海军 霍伟桦“京津冀”协同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7-[9]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曹海军 霍伟桦城市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研究述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1- [1]巴斯蒂安·扬茨,沃纳·詹恩,张敏,杨柳,曹海军劳动力市场管理中问责的变化:由集中式问责到共担式问责?[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3(2):39-[2]玛丽琳·S格林德尔,王冬芳,张平平,曹海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公共部门改革?对世界银行《2011-2020年公共部门管理方法》的评论[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3(3):10-[3]萨索·帕戈努,吕文增,董乾坤,曹海军,翟校义,沈桂花分权化的善治过程中司法审查的作用:以多哥为例[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3(3):153-[4]肖卫兵,李放,黄徐强,曹海军,王冬芳,张敏中国的信息公开改革:信息流分析[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3(4):187-[5]帕西可·帕雷,弗兰克易斯·格里玛,丹尼斯·伯纳德,韩艳,张敏,曹海军当下属感受到管理者的支持时:对支持、信任、承诺和工作结果间关系的研究[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3(4):85-[6]詹姆斯·道恩,理查德·考卫尔,亚历克斯·陈,凯伦·摩根,崔玲,曹海军,庞诗英格兰地方政府公众信任的决定因素:当选议员的道德操守有多重要?[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3(4):6-[7]加文·德鲁里,孙春晖,张毅,曹海军行政科学,从过去到未来(经由环形路口)[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4(1):1-[8]吉瑟林·龙多,袁沁茹,孙广厦,曹海军论现代化进程中组织认同的动力:对比利时某一行政机构的分析[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4(1):100-[9]贾斯珀·艾休斯,埃里克·汉斯·林恩,埃里克·布劳恩,庞诗,曹海军,孙春晖区域营销与公民参与:将品牌推广作为处理政策制定中情感维度的策略?[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4(1):137-[10]迈克尔·豪利特,克劳斯·H戈茨,孙彩红,曹海军,韩志明导论:公共行政与政策中的时间、时间性与时间图[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5(1):1-[11]亚伊尔·扎尔曼诺维奇,李欣,王欣红,曹海军勿令车轮倒转:对公共行政身份的探寻[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5(2):114- [1](英)布莱恩·巴里著;孙晓春,曹海军译正义诸理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英)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著;曹海军等译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3](法)皮埃尔·莫内(PierreManent)著;曹海军译自由主义思想文化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4](英)约翰·格雷(JohnGray)著;曹海军,刘训练译自由主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5](美)达尔著;曹海军等译民主及其批评者[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6](法)哈列维著;曹海军等译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修订版2016年商务印书馆待出[7](英)布莱恩·巴利(BrianBarry)著;曹海军译社会正义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8](英)巴利,曹海军译社会正义论重印[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9](美)达尔著;曹海军,佟德志译民主及其批评者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0](美)罗伯特·A达尔著;曹海军,佟德志译民主及其批评者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修订版人民大学出版社待出[11](英)巴里著;孙晓春,曹海军译正义诸理论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2](英)巴里著;孙晓春,曹海军译正义诸理论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3](美)贝茨著;曹海军,唐吉洪译热带非洲的市场与国家农业政策的政治基础[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4]埃莉·哈列维著;何怀宏丛书主编;曹海军,周晓,田玉才译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从苏格兰启蒙运动到功利主义套装上、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5] (美)亚历山大·加文 曹海军等译《规划博弈:从四座伟大城市理解城市规划》[M]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16]古典功利主义,译林出版社,2016待出 [1]曹海军编权利与功利之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常士訚,曹海军主编比较政治研究第1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韩冬雪,曹海军著功利主义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曹海军权利与功利之间[M][3]曹海军罗尔斯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4]曹海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问题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5]曹海军,李筠著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6]《城市政治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16待出)[7]《国外城市治理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待出)

沈坤荣, ,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委, 编号:71073076沈坤荣(首席专家),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编号:07&ZD009沈坤荣, ,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研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B类资助项目), 江苏省, 编号:NO2006013沈坤荣, , 知识经济与新增长理论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0CJL010沈坤荣, , 经济转型和发展创新基地子课题: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研究(子课题主持人之一), 财政部沈坤荣, , 经济转轨中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问题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5&ZD033沈坤荣, , 经济转轨中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6&ZD027沈坤荣, , 发展循环经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若干问题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6&ZD026沈坤荣, , 《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子课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 编号:2001ZDXM79002沈坤荣, , “十五”期间跨国购并与资本市场渐进开放的协调研究,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编号:2001DG000037沈坤荣, , 中国资本市场的渐进开放及其风险监管研究,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重点课题, 编号:E2-01沈坤荣, ,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国家“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子项目沈坤荣, ,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国家人事部留学归国人员课题沈坤荣,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3BJL026沈坤荣, , 推进实现公平的经济增长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编号:70473036 沈坤荣 耿强 付文林, 2010, 《宏观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 耿强 付文林, 2008, 《宏观经济学教程》,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 参著, 2002, 政治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沈坤荣 参著, 2001, 21世纪数量经济学, 中国统计出版社 沈坤荣参著, 2010年8月, 《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 江苏人民出版社沈坤荣参著, 2010年6月, 《江苏经济60年探索》,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 耿强 付文林, 2010年11月, 《宏观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等, 2010年10月,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参著, 2009年9月, 《典范移转:学科的互动与整合》(沈坤荣参著), 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编印 9范从来,沈坤荣,郑江淮等 , 2009年9月, 中国后转型时代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沈坤荣参著, 2008年9月, 《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008》, 中国经济出版社沈坤荣等, 2008年10月, 《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增长——1978~2008年的经验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参加者), 2007, 基于科教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南京模式, 经济科学出版社沈坤荣等, 2005,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研究, 人民出版社范从来,沈坤荣,郑江淮等, 2005, 转型中的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 经济科学出版社沈坤荣等, 2003, 新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参著), 2002, 转轨时期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 经济科学出版社沈坤荣, 2001, 中国经济增长论, 人民出版社洪银兴、沈坤荣、何旭强, 2000,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江苏人民出版社沈坤荣(参加者), 1999,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9), 经济管理出版社沈坤荣, 1999, 体制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参加者), 1998,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8), 经济管理出版社沈坤荣(副主编), 1996, 苏南乡镇企业:历程.机制.效应.趋势, 南京大学出版社 副主编沈坤荣(参著), 1996, 中国区域发展中的江苏经济, 南京大学出版社 参著高德正,洪银兴,范从来,沈坤荣,高波, 1996, 苏南乡镇企业, 南京大学出版社魏杰、沈坤荣, 1995, 居民储蓄分析, 经济科学出版社 李猛 沈坤荣, 2010, 地方政府行为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 《经济研究》 第12期沈坤荣 傅元海, 2010, 外资技术转移与内资经济增长质量——基于中国区域面板数据的检验, 《中国工业经济》 第11期沈坤荣、魏锋, 2010,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非线性增长效应研究, 《金融研究》 第7期余吉祥、沈坤荣, 2010, 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及路径, 《世界经济》 第1期刘东皇、沈坤荣, 2010, 公共支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的经验分析, 《经济科学》 第4期杨宇、沈坤荣, 2010, 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当代财经》 第8期杨宇、沈坤荣, 2010, 社会资本、制度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制度经济学研究》 第2期付文林、沈坤荣, 2010, 社会总需求波动、居民支出结构与消费鼓励政策, 《江苏社会科学》 第3期傅元海、沈坤荣, 2010, 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审计与经济研究》 第25卷第3期沈坤荣、李子联、李光泗, 2010, 江苏收入分配:结构评估及优化途径, 《南京社会科学》 第8期刘东皇、沈坤荣, 2010, 收入分配、居民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华东经济管理》 第11期沈坤荣、田伟, 2010,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增长——结构性特征及其国际比较,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第1期沈坤荣、李猛, 2010, 中国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的测算:1952-200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第5期沈坤荣、李影, 2010, 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尾效分析, 《产业经济研究》 第2期沈坤荣、王东新、田伟, 2010,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增长效应研究——兼论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的重塑, 《经济与管理研究》 第9期沈坤荣 李 剑 , 2009, 企业间技术外溢的测度, 《经济研究》 4沈坤荣 孙文杰, 2009, 市场竞争、技术溢出与内资企业R&D效率, 《管理世界》 1魏 锋 沈坤荣 , 2009, 中国的法制建设演进及其经济增长绩效, 《经济管理》10孙文杰 沈坤荣, 2009, 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性, 《中国工业经济》 3魏 锋 沈坤荣 , 2009, 所有制、债权人保护与企业信用贷款, 《金融研究》9魏锋 沈坤荣, 2009,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国际贸易问题》10沈坤荣 田伟 , 2009, 中国经济增长的两难困境与政策选择,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第7期沈坤荣 孙文杰 , 2009,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9 第2期李剑 沈坤荣 , 2009, 技术转化障碍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9 第3期李剑 沈坤荣 耿强 , 2009, 技术外溢影响因素的前沿及研究模式, 《现代经济探讨》 6李永友 沈坤荣,, 2009, 我国粗放式增长的成因与强化, 《学术月刊》 2沈坤荣 田伟 , 2009,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微观机理研究, 《广东社会科学》 1沈坤荣 李剑, 2009, Measurement of Technology Spillovers, , A Paper for CES 2009 Macao Conference 2009-3 3张璟 沈坤荣 , 2008, 地方政府干预、区域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基于财政分权背景的实证研究, 《南开经济研究》 2008年第6期沈坤荣 张茹 , 2008, Dynamic Evolution of Regional Growth Disparity in China: Provincial Empirics from 1978 to 2005,, Paper of Fourth Annual APEA(Asia-Pacific Economic Association)2008 Conference , 11张璟 沈坤荣 , 2008, 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江苏社会科学》 2008年第3期师 博 沈坤荣 , 2008, 市场分割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 《世界经济》 9李永友 沈坤荣, 2008, 辖区间竞争、策略性财政政策与FDI增长绩效的区域特征, 《经济研究》 2008年第5期李永友 沈坤荣, 2008, 我国污染控制政策的减排效果, 管理世界 2008年第7期沈坤荣 科克·菲利普斯 , 2007, 中国的国有部门规模与地区经济增长, 《南大商学评论》 第14期单豪杰、沈坤荣, 2007, 制度与增长:理论解释及中国的经验, 南开经济研究 N05孙文杰、沈坤荣, 2007, 技术引进与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经验研究, 世界经济 N11沈坤荣、蒋 锐, 2007, 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统计研究 N06沈坤荣、张?, 2007, 中国农村公共支出及其绩效分析――基于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经验研究, 管理世界 N01李永友、沈坤荣, 2007, 财政支出结构、相对贫困与经济增长, 管理世界 N11沈坤荣、付文林, 2006, 税收竞争、地区博弈及其增长绩效, 《经济研究》 第6期付文林、沈坤荣, 2006, 中国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及其增长效应, 《经济科学》 第1期沈坤荣 李剑, 2006, Channels between Trade and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a,, Paper of 2006 Far Easten Meeting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2006-7沈坤荣、唐文健, 2006, 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 N5沈坤荣、付文林, 2005, 中国的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 《管理世界》 第1期Kerk L Phillips,Shen Kunrong, 2005, What Effect does the Size of the State-Owned Sector Have on Regional Growth in China? , 亚洲经济学杂志 VOL 15沈坤荣、李 莉, 2005, 银行监管:防范危机还是促进发展, 管理世界 N11沈坤荣、孙文杰, 2004, 投资效率、资本形成与宏观经济波动――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实证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 N6沈坤荣、李 莉, 2004, 西方国家银行监管工具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7沈坤荣、胡春风, 2004, 转型期中国股市变迁及其绩效的实证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 N6沈坤荣、张 成 , 2004, 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跨地区动态数据的实证研究, 管理世界 N7沈坤荣、李 剑 , 2003, 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 经济研究 N5沈坤荣、张 成 , 2003, 中国企业的外源融资与企业成长, 管理世界 N7沈坤荣、马 俊, 2002,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经济研究 第1期沈坤荣、田 源 , 2002, 人力资本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管理世界 N11沈坤荣, 2002, 中国制度创新的增长效应分析 , 生产力研究 N2沈坤荣、范永俊, 2002, 充分发挥证?市场功能保持江苏经济竞争优势, 南京社会科学 N3沈坤荣、耿 强, 2001, 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 N5沈坤荣、汪 建 , 2001, 中国银行业开放的理论依据与预期效应研究, 管理世界 N5沈坤荣, 2001, 西部大开发对南京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 N9沈坤荣、相文燕, 2001, 资本市场开放与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1沈坤荣、汪 建 , 2001,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银行业开放研究, 财贸经济 N1沈坤荣、耿 强, 200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外资政策趋向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 增刊沈坤荣, 2000, Capital Inflow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World Economy & China N1-2沈坤荣、汪 建 , 2000, 实际利率水平与中国经济增长 , 金融研究 N8沈坤荣、相文燕 , 2000, 外国直接投资对东南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经济科学 N3沈坤荣、耿 强, 2000, 外国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分析 , 金融研究 N3沈坤荣, 2000,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体制、政策及其效应分析, 南京大学学报 N2沈坤荣, 2000, 南京市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 南京社会科学 N9沈坤荣, 1999, 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 经济科学 N4沈坤荣, 1999, 中国经济增长的供需格局转变及其对策, 金融研究 N4沈坤荣, 1999, 中国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与优化供给, 金融研究 N3沈坤荣、相文燕 , 1999, 货币局制度对经济稳定作用的评析 , 世界经济 N9沈坤荣, 1999, 改革二十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 管理世界 N2沈坤荣, 1999,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 , 管理世界 N5沈坤荣, 1999, 经济发展阶段与增长方式转变,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N9沈坤荣, 1998, 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分析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1沈坤荣, 1998,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管理世界 N2沈坤荣, 1998, 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经济增长研究, 江苏社会科学 N5沈坤荣, 1998, 中国外资引进与出口贸易的政策效应-经济计量检验与分析 , 统计研究 N5沈坤荣, 1998, 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入与经济稳定增长, 中国工业经济 N10曹 勇、沈坤荣 , 1997,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s and Its Impact on Jiangsu’s Economy , China Business Review N10沈坤荣, 1997, 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持续增长, 生产力研究 N2沈坤荣, 1997, 中国的分权化财政改革与经济增长, 南京社会科学 N9沈坤荣, 1997, 中国综合要素生产率的计量分析与评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N11沈坤荣, 1997,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World Economy & China N6沈坤荣, 1996, 江苏省乡镇企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 中国工业经济 N2沈坤荣, 1996, 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 财经研究 N3沈坤荣, 1996, 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启示, 南京社会科学 N3沈坤荣, 1996, 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江苏乡镇企业跨世纪的选择 , 南京大学学报 N3洪银兴、沈坤荣, 1996, Sev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Furtu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4洪银兴、沈坤荣, 1995,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问题 , 中国社会科学 N3沈坤荣, 1995, 中国农村非农化道路的背景探索,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N6沈坤荣, 1995,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 南京社会科学 N9沈坤荣, 1994,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 生产力研究 N2沈坤荣, 1994,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体系研究, 江海学刊 N2沈坤荣, 1994, 综合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 , 南京大学学报 N3沈坤荣, 1994,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与分析, 南京社会科学 N5沈坤荣, 1994, 中国金融改革深化过程中的居民储蓄, 江苏社会科学 N6沈坤荣, 1994, 在有效的宏观调控中合理选择发展速度, 价格理论与实践 N6沈坤荣, 1993, 江苏乡镇工业增长因素研究 ,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N5沈坤荣, 1993, 综合要素生产率与江苏工业增长, 南京社会科学 N4沈坤荣, 1993, 我国货币需求的定量分析, 预 测 N2沈坤荣, 1991, 吸引外资与投资环境关系的相关分析, 亚太经济 N5沈坤荣, 1991, 技术进步与县域工业增长, 南京大学学报 增刊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山东大学教授,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85年参与创办《民俗研究》杂志,历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主编。2008年4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另有中共扶风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叶涛,以及北宋著名诗人叶涛(1050-1110)。  叶 涛,男,汉族,生于1960年8月,太白县人,上校军衔,198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2月入伍,在职大学学历。   1978年12月至1980年9月在步兵55师服役;1980年9月至1982年9月在西安陆军学院侦察教导队学习;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任步兵55师师直侦察连排长、连长;1984年9月至1986年9月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情报系学习;1986年9月至1990年5月任步兵55师师直侦察连连长、二十一集团军军直侦察连连长;1990年5月至1999年5月任二十一集团军政治部参谋、宣传干事;1999年5月至2001年5月任留坝县人武部政委;2001年5月至2006年4月任扶风县人武部部长;2006年4月至今任中共扶风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 北宋诗人叶涛  叶涛(1050-1110),北宋著名诗人,官至三品龙图阁待制,系王安石弟王安国之婿。字致远,龙泉东乡人,自幼 颖敏好学,博览群书,通今博古,经史子集了如指掌。其诗文,重视词藻,奇情险句,清雅绝俗,与苏东坡交谊甚厚,常以诗唱和、宋熙宁六年(1073)中进士时,神宗召廷试,赞叹其才思过人,于御屏上书:“政事何琬,文章叶涛”,授为国子直讲。   宰相王安石器重叶,有《赠致远直讲》诗 ,并由其弟王安国招为婿。此时叶涛潜心辅佐神宗治国理政,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改革政务,颇得臣民赞颂。王安石于熙宁九年(1076)贬 官闲居金陵时,涛往从安石学文词。哲宗继位,涛为太学博士。绍圣元年(1094)为秘书省正字,编修《神宗史》,进校书郎。又被朝宦范镗诬陷。蔡京当权,被劾为元祐党籍。曾布再掌朝政时,任给事中。居数月病,以龙图阁待制提举崇禧观。大观四年(1110)卒。《宋史》有传 。惜叶涛诗存世极少。《宋诗纪事》引《宋文鉴》叶涛《望旧庐有感》诗曰: 重来旧屋谁为主,江令萧条叹独存。 已愧问人才识路,却悲无柳可知门。 舟车到处成家宅,岁月唯惊长子孙。 孤客滥由非得已,故交零落与谁论。 此诗当在上党人碑之后,感叹身世飘零之作。悔当初未尝退隐田野,植柳门前。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待遇

有一些重要科技期刊的主编是全职的,比如《自然》,主编需负责编辑部的全部工作;也有很多科技期刊的主编是由活跃在科研前沿的科学家兼任的,但是兼任并不是挂名[2],他们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科技期刊上,因此,对出版细节及办刊趋势都十分了解。总之,国外科技科技期刊的主编一般都是实职,虽然有助手,但很多主编直接参与稿件的处理工作及科技期刊的宣传、推广活动,有的亲自对稿件进行初审和邀请审稿人,并最终对稿件做出取舍的决定;有的亲自写约稿函,并负责与新闻机构联系。

科技期刊的主编是该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对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国外,科技科技期刊主要由出版商或专业学会(协会)、科技期刊社、大学和科研机构主办。出版商主办科技期刊的主编遴选程序较为简单,会征求离任主编的建议或进行公开征集,然后审查被荐者或申请者的材料,最后做出决定;其他的则主要由主办方任命,通常组成一个遴选委员会,确定具体的标准,并征集申请人,委员会按标准对申请人进行筛选。

当然大,在编享受事业编待遇,编外没有

社科联性质:社科联全称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是市委领导下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全市社会科学界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机构,是全市委、市政府联系全市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发展社会科学事业的参谋和助手。社科联和文联的性质一样,是社会团体,都属于宣传文化系统。社科联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全额财政拨款。社科联没有国家机构,省级往下才有社科联机构。社科联编制:社科联一部分人属于参照公务员管理,享受公务员待遇。一部分属于事业编制,这部分人可以评职称。社科联基本任务:1、管理、指导、协调所属全市性社会科学类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工作;2、组织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3、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促进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4、负责组织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5、搞好本会的理论性刊物征稿编辑印刷发行工作;6、促进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发展、壮大社会科学理论队伍,培养社会科学人才;7、维护本会团体会员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向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是谁

沈坤荣, ,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委, 编号:71073076沈坤荣(首席专家),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编号:07&ZD009沈坤荣, ,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研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B类资助项目), 江苏省, 编号:NO2006013沈坤荣, , 知识经济与新增长理论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0CJL010沈坤荣, , 经济转型和发展创新基地子课题: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研究(子课题主持人之一), 财政部沈坤荣, , 经济转轨中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问题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5&ZD033沈坤荣, , 经济转轨中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6&ZD027沈坤荣, , 发展循环经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若干问题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6&ZD026沈坤荣, , 《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子课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 编号:2001ZDXM79002沈坤荣, , “十五”期间跨国购并与资本市场渐进开放的协调研究,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编号:2001DG000037沈坤荣, , 中国资本市场的渐进开放及其风险监管研究,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重点课题, 编号:E2-01沈坤荣, ,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国家“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子项目沈坤荣, ,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国家人事部留学归国人员课题沈坤荣,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编号:03BJL026沈坤荣, , 推进实现公平的经济增长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编号:70473036 沈坤荣 耿强 付文林, 2010, 《宏观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 耿强 付文林, 2008, 《宏观经济学教程》,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 参著, 2002, 政治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沈坤荣 参著, 2001, 21世纪数量经济学, 中国统计出版社 沈坤荣参著, 2010年8月, 《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 江苏人民出版社沈坤荣参著, 2010年6月, 《江苏经济60年探索》,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 耿强 付文林, 2010年11月, 《宏观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等, 2010年10月,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参著, 2009年9月, 《典范移转:学科的互动与整合》(沈坤荣参著), 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编印 9范从来,沈坤荣,郑江淮等 , 2009年9月, 中国后转型时代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沈坤荣参著, 2008年9月, 《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008》, 中国经济出版社沈坤荣等, 2008年10月, 《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增长——1978~2008年的经验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参加者), 2007, 基于科教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南京模式, 经济科学出版社沈坤荣等, 2005,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研究, 人民出版社范从来,沈坤荣,郑江淮等, 2005, 转型中的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 经济科学出版社沈坤荣等, 2003, 新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参著), 2002, 转轨时期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 经济科学出版社沈坤荣, 2001, 中国经济增长论, 人民出版社洪银兴、沈坤荣、何旭强, 2000,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江苏人民出版社沈坤荣(参加者), 1999,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9), 经济管理出版社沈坤荣, 1999, 体制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 南京大学出版社沈坤荣(参加者), 1998,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8), 经济管理出版社沈坤荣(副主编), 1996, 苏南乡镇企业:历程.机制.效应.趋势, 南京大学出版社 副主编沈坤荣(参著), 1996, 中国区域发展中的江苏经济, 南京大学出版社 参著高德正,洪银兴,范从来,沈坤荣,高波, 1996, 苏南乡镇企业, 南京大学出版社魏杰、沈坤荣, 1995, 居民储蓄分析, 经济科学出版社 李猛 沈坤荣, 2010, 地方政府行为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 《经济研究》 第12期沈坤荣 傅元海, 2010, 外资技术转移与内资经济增长质量——基于中国区域面板数据的检验, 《中国工业经济》 第11期沈坤荣、魏锋, 2010,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非线性增长效应研究, 《金融研究》 第7期余吉祥、沈坤荣, 2010, 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及路径, 《世界经济》 第1期刘东皇、沈坤荣, 2010, 公共支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的经验分析, 《经济科学》 第4期杨宇、沈坤荣, 2010, 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当代财经》 第8期杨宇、沈坤荣, 2010, 社会资本、制度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制度经济学研究》 第2期付文林、沈坤荣, 2010, 社会总需求波动、居民支出结构与消费鼓励政策, 《江苏社会科学》 第3期傅元海、沈坤荣, 2010, 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审计与经济研究》 第25卷第3期沈坤荣、李子联、李光泗, 2010, 江苏收入分配:结构评估及优化途径, 《南京社会科学》 第8期刘东皇、沈坤荣, 2010, 收入分配、居民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华东经济管理》 第11期沈坤荣、田伟, 2010,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增长——结构性特征及其国际比较,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第1期沈坤荣、李猛, 2010, 中国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的测算:1952-200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第5期沈坤荣、李影, 2010, 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尾效分析, 《产业经济研究》 第2期沈坤荣、王东新、田伟, 2010,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增长效应研究——兼论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的重塑, 《经济与管理研究》 第9期沈坤荣 李 剑 , 2009, 企业间技术外溢的测度, 《经济研究》 4沈坤荣 孙文杰, 2009, 市场竞争、技术溢出与内资企业R&D效率, 《管理世界》 1魏 锋 沈坤荣 , 2009, 中国的法制建设演进及其经济增长绩效, 《经济管理》10孙文杰 沈坤荣, 2009, 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性, 《中国工业经济》 3魏 锋 沈坤荣 , 2009, 所有制、债权人保护与企业信用贷款, 《金融研究》9魏锋 沈坤荣, 2009,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国际贸易问题》10沈坤荣 田伟 , 2009, 中国经济增长的两难困境与政策选择,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第7期沈坤荣 孙文杰 , 2009,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9 第2期李剑 沈坤荣 , 2009, 技术转化障碍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9 第3期李剑 沈坤荣 耿强 , 2009, 技术外溢影响因素的前沿及研究模式, 《现代经济探讨》 6李永友 沈坤荣,, 2009, 我国粗放式增长的成因与强化, 《学术月刊》 2沈坤荣 田伟 , 2009,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微观机理研究, 《广东社会科学》 1沈坤荣 李剑, 2009, Measurement of Technology Spillovers, , A Paper for CES 2009 Macao Conference 2009-3 3张璟 沈坤荣 , 2008, 地方政府干预、区域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基于财政分权背景的实证研究, 《南开经济研究》 2008年第6期沈坤荣 张茹 , 2008, Dynamic Evolution of Regional Growth Disparity in China: Provincial Empirics from 1978 to 2005,, Paper of Fourth Annual APEA(Asia-Pacific Economic Association)2008 Conference , 11张璟 沈坤荣 , 2008, 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江苏社会科学》 2008年第3期师 博 沈坤荣 , 2008, 市场分割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 《世界经济》 9李永友 沈坤荣, 2008, 辖区间竞争、策略性财政政策与FDI增长绩效的区域特征, 《经济研究》 2008年第5期李永友 沈坤荣, 2008, 我国污染控制政策的减排效果, 管理世界 2008年第7期沈坤荣 科克·菲利普斯 , 2007, 中国的国有部门规模与地区经济增长, 《南大商学评论》 第14期单豪杰、沈坤荣, 2007, 制度与增长:理论解释及中国的经验, 南开经济研究 N05孙文杰、沈坤荣, 2007, 技术引进与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经验研究, 世界经济 N11沈坤荣、蒋 锐, 2007, 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统计研究 N06沈坤荣、张?, 2007, 中国农村公共支出及其绩效分析――基于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经验研究, 管理世界 N01李永友、沈坤荣, 2007, 财政支出结构、相对贫困与经济增长, 管理世界 N11沈坤荣、付文林, 2006, 税收竞争、地区博弈及其增长绩效, 《经济研究》 第6期付文林、沈坤荣, 2006, 中国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及其增长效应, 《经济科学》 第1期沈坤荣 李剑, 2006, Channels between Trade and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a,, Paper of 2006 Far Easten Meeting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2006-7沈坤荣、唐文健, 2006, 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 N5沈坤荣、付文林, 2005, 中国的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 《管理世界》 第1期Kerk L Phillips,Shen Kunrong, 2005, What Effect does the Size of the State-Owned Sector Have on Regional Growth in China? , 亚洲经济学杂志 VOL 15沈坤荣、李 莉, 2005, 银行监管:防范危机还是促进发展, 管理世界 N11沈坤荣、孙文杰, 2004, 投资效率、资本形成与宏观经济波动――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实证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 N6沈坤荣、李 莉, 2004, 西方国家银行监管工具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7沈坤荣、胡春风, 2004, 转型期中国股市变迁及其绩效的实证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 N6沈坤荣、张 成 , 2004, 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跨地区动态数据的实证研究, 管理世界 N7沈坤荣、李 剑 , 2003, 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 经济研究 N5沈坤荣、张 成 , 2003, 中国企业的外源融资与企业成长, 管理世界 N7沈坤荣、马 俊, 2002,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经济研究 第1期沈坤荣、田 源 , 2002, 人力资本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管理世界 N11沈坤荣, 2002, 中国制度创新的增长效应分析 , 生产力研究 N2沈坤荣、范永俊, 2002, 充分发挥证?市场功能保持江苏经济竞争优势, 南京社会科学 N3沈坤荣、耿 强, 2001, 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 N5沈坤荣、汪 建 , 2001, 中国银行业开放的理论依据与预期效应研究, 管理世界 N5沈坤荣, 2001, 西部大开发对南京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 N9沈坤荣、相文燕, 2001, 资本市场开放与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1沈坤荣、汪 建 , 2001,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银行业开放研究, 财贸经济 N1沈坤荣、耿 强, 200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外资政策趋向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 增刊沈坤荣, 2000, Capital Inflow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World Economy & China N1-2沈坤荣、汪 建 , 2000, 实际利率水平与中国经济增长 , 金融研究 N8沈坤荣、相文燕 , 2000, 外国直接投资对东南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经济科学 N3沈坤荣、耿 强, 2000, 外国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分析 , 金融研究 N3沈坤荣, 2000,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体制、政策及其效应分析, 南京大学学报 N2沈坤荣, 2000, 南京市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 南京社会科学 N9沈坤荣, 1999, 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 经济科学 N4沈坤荣, 1999, 中国经济增长的供需格局转变及其对策, 金融研究 N4沈坤荣, 1999, 中国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与优化供给, 金融研究 N3沈坤荣、相文燕 , 1999, 货币局制度对经济稳定作用的评析 , 世界经济 N9沈坤荣, 1999, 改革二十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 管理世界 N2沈坤荣, 1999,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 , 管理世界 N5沈坤荣, 1999, 经济发展阶段与增长方式转变,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N9沈坤荣, 1998, 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分析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1沈坤荣, 1998,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管理世界 N2沈坤荣, 1998, 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经济增长研究, 江苏社会科学 N5沈坤荣, 1998, 中国外资引进与出口贸易的政策效应-经济计量检验与分析 , 统计研究 N5沈坤荣, 1998, 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入与经济稳定增长, 中国工业经济 N10曹 勇、沈坤荣 , 1997,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s and Its Impact on Jiangsu’s Economy , China Business Review N10沈坤荣, 1997, 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持续增长, 生产力研究 N2沈坤荣, 1997, 中国的分权化财政改革与经济增长, 南京社会科学 N9沈坤荣, 1997, 中国综合要素生产率的计量分析与评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N11沈坤荣, 1997,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World Economy & China N6沈坤荣, 1996, 江苏省乡镇企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 中国工业经济 N2沈坤荣, 1996, 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 财经研究 N3沈坤荣, 1996, 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启示, 南京社会科学 N3沈坤荣, 1996, 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江苏乡镇企业跨世纪的选择 , 南京大学学报 N3洪银兴、沈坤荣, 1996, Sev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Furtu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4洪银兴、沈坤荣, 1995,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问题 , 中国社会科学 N3沈坤荣, 1995, 中国农村非农化道路的背景探索,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N6沈坤荣, 1995,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 南京社会科学 N9沈坤荣, 1994,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 生产力研究 N2沈坤荣, 1994,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体系研究, 江海学刊 N2沈坤荣, 1994, 综合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 , 南京大学学报 N3沈坤荣, 1994,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与分析, 南京社会科学 N5沈坤荣, 1994, 中国金融改革深化过程中的居民储蓄, 江苏社会科学 N6沈坤荣, 1994, 在有效的宏观调控中合理选择发展速度, 价格理论与实践 N6沈坤荣, 1993, 江苏乡镇工业增长因素研究 ,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N5沈坤荣, 1993, 综合要素生产率与江苏工业增长, 南京社会科学 N4沈坤荣, 1993, 我国货币需求的定量分析, 预 测 N2沈坤荣, 1991, 吸引外资与投资环境关系的相关分析, 亚太经济 N5沈坤荣, 1991, 技术进步与县域工业增长, 南京大学学报 增刊

17.2016年: 《医事法学进展在广东》 ,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16.2015年:《打开天窗说“亮”话》 ,专著,法律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15.2014年:《医事法律500问》,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1月版。14.2013年:《医道法途》,副主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版。13.2013年:《医事法学在广东》,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4月版。12.2012年:《医事纠纷律师实务:案列评析和诉讼指引》,主编,法律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版。11.2011年:《临床医学导论》,参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10.2008年:《脑死亡与器官移植——关联、争议与立法》,专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7月版。9.2004年:《脑死亡-现代死亡学》(《脑死亡立法的必要性》之节),参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8.2003年:《医法通》,专著(合作主编项目之一),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1月版。7.2003年:《民法通》,合作主编,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1月版。6.2003年:《专利法通》,合作主编,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1月版。5.2003年:《婚姻法通》,合作主编,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1月版。4.2003年:《诉讼法教程》,参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3.2002年:《公民行为十万个怎么办》,参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3月版。2.2000年:《国际私法教程》,参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版。1.2000年:《宪法教程》,参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法治中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独著),载《羊城晚报》2014年10月10日《药事损害鉴定线现代化治理(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9月24日《面对并发症执业医师如何防范》(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9月23日《患方药品使用线现代化治理(下)》(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9月10日《患方药品使用线现代化治理(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9月3日《药事服务线现代化治理(下)》(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8月13日《药事服务线现代化治理(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8月6日《循证医学证据首次直接用于医疗及其侵权诉讼引发的问题与思考》(独著),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年8月《护理不当须承担医疗过错责任》(独著),载《医师在线》2014年7月21日《以民事诉讼规定为依据 依法审视病历记录、鉴定名称变更和举证责任倒置适用》(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17日《产前脐带染色体检未见异常却产下先天愚型男婴 谁侵犯了她的优生优育选择权(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17日《产前脐带染色体检未见异常却产下先天愚型男婴 谁侵犯了她的优生优育选择权(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10日《药品生产经营线的现代化建设(下)》(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7月9日《不配合转院,也是医疗过失》(独著),载《医师在线》2017年7月7日《由生效判决回查医方、患方和法院方行为选择与后续风险》(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3日《修改、涂改还是篡改? 由病历问题谈医方责任认定(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3日《药品生产经营线的现代化建设》(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7月2日《医疗过错损害要赔偿》(独著),载《医师在线》2014年6月30日《药品生产经营线的现代化建设(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6月25日《修改、涂改还是篡改? 由病历问题谈医方责任认定》(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6月19日《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规范监督政府之手》 (独著),载《南方日报》2014年6月12日A04版《药品研发试验线的现代化建设》(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6月11日《法官内心确认是影响判决证据采纳的一项独立因素》(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5月29日《患者猝死引发诉讼 医方是否充分:告知“的疑云》(第一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5月29日《推行药事治理良法》(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5月28日《鉴定意见的恰当采纳与适用 更须提升法院的医事审判力》(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4月17日《患者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 医疗过失还是难以预料风险所致?》(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4月17日《一把手要当好第一责任人》 (发言整理),载《法制日报》2014年4月10日146.《药事治理的“善治”思考》(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5月7日145.《药事治理开启药师美好时代》(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4月23日144.《由病历资料证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谈“病”与“人”之医法的有机统一》(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3月27日143.《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事后补签病历是否违法(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3月27日142.《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事后补签病历是否违法(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3月13日141.《医事改革恰逢其时》(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3月12日140.《医事改革革故鼎新》(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3月5日139.《医事改革契机已到》(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2月26日138.《处置医疗纠纷离不开顶层设计》(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1月22日137.《从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处置回看医方救治、鉴定意见和法院判决之得失》(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1月9日136.《高龄患者半夜跌倒后死亡 意外还是护理过失(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1月16日135.《高龄患者半夜跌倒后死亡 意外还是护理过失(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1月9日134.《完善医疗损害纠纷处理机制岂能一厢情愿》(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1月8日133.《医疗损害纠纷处理之“最” 》(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2月25日132.《医疗损害鉴定实证认识与再思考》(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2月11日131.《官方与民间医疗损害纠纷处理之不同》(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1月27日130.《医疗损害纠纷处理如何最优化》(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1月13日129.《医疗损害纠纷持续向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0月23日128.《医疗服务市场化视野下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面临的新风险和新对策》(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26日127.《先心病患儿:A院治疗,B院死亡 两家医院都有错(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26日126.《先心病患儿:A院治疗,B院死亡 两家医院都有错(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19日125.《鉴定不能再以所谓“医疗不足”等替代“违规违法”》 (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12日124.《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后继发脑出血及脑疝 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12日123.《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后继发脑出血及脑疝 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1月21日122.《要注重科学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审查》(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0月31日121.《复杂型先心病患儿术后肺动脉吻合口狭窄 并发症还是医疗损害(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0月31日120.《复杂型先心病患儿术后肺动脉吻合口狭窄 并发症还是医疗损害(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0月10日119.《说明清楚、平时留意和审理专业 是本案医方胜诉的三大原因》(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9月12日118.《置入心脏起搏器后患者反复感染但不配合治疗 不利后果由谁埋单?》(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9月12日117.《合理、谨慎、注意的法律义务应溶入医疗活动中》(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8月22日116.《头晕、胸闷急诊入院患者未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依据不足还是误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8月22日115.《提高运用法律思维和方式化解药品缺陷 引发医疗损害赔偿的风险防范能力》(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8月1日114.《接受双肾ECT检查的患者突发急性心力衰竭进而死亡 患者原因还是操作不当(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8月1日113.《接受双肾ECT检查的患者突发急性心力衰竭进而死亡 患者原因还是操作不当(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7月25日112.《让“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价值回归》(独著),载《基层医院》周报2013年7月15日111.《合理治疗方案需循证医学和法律学的双结合和双肯定》(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6月27日110.《疑诊隐匿性冠心病患者接受心包穿刺术诱发急性心梗死亡 存疑患者的诊疗得失(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6月27日109.《疑诊隐匿性冠心病患者接受心包穿刺术诱发急性心梗死亡 存疑患者的诊疗得失(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6月6日108.《医患沟通项目变迁和增多—— 医方须履行哪些说明告知义务?》(独著),载《基层医院》周报2013年5月27日107.《防范药品医疗损害纠纷—— 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管理》(独著),载《基层医院》周报2013年5月13日106.《掌握防范检查预约风险三要素》(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4月18日105.《辅助检查预约及时还是延迟 既显管理水平 更属归责事由(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4月18日104.《辅助检查预约及时还是延迟 既显管理水平 更属归责事由(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4月11日103.《“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是有道理的》(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3月28日102.《病重患者院内独自去做检查返回途中猝死 护理对错的是非之争(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3月28日101.《病重患者院内独自去做检查返回途中猝死 护理对错的是非之争(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3月7日100.《临床医疗是医学与法学有机结合的活动》(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月31日99《暴发性心肌炎致5岁患儿入院9个多小时死亡 病情太急还是救治太缓(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月31日98.《暴发性心肌炎致5岁患儿入院9个多小时死亡 病情太急还是救治太缓(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月10日97.《防范药品医疗损害纠纷 请认真对待药品说明书》(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20日96.《符合指征 操作失当 白蛋白使用有“致命伤”吗(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20日95.《目前中国的法律如何界定患者的知情权》(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20日94.《晚期癌症患者说病情我做主;医生无奈到处家属说了算 是残酷的真相还是善意的谎言》(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20日93.《符合指征 操作失当 白蛋白使用有“致命伤”吗(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13日92.《鉴定意见的法律地位》(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1月29日91.《急性心衰死亡过失认定 四次鉴定,四种结论(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1月29日90.《急性心衰死亡过失认定 四次鉴定,四种结论(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0月25日2012年11月15日89.《由医患沟通项目变迁和增多,谈医方说明告知义务的履行》(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0月25日88.《“说明”义务履行不全致风险蓄积 弹簧圈数量多少:不只是医疗费用,也是医疗风险(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0月25日87.《“说明”义务履行不全致风险蓄积 弹簧圈数量多少:不只是医疗费用,也是医疗风险(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0月18日86.《与“谨慎”/“注意”相对应医疗法定用语要牢记 读不懂,难读懂》(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9月27日85.《“注意”病情,是义务!患者病情恶化未入院,带药回家后死亡,医方被判承担30%损失赔偿(续)》(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9月27日84.《“注意”病情,是义务!患者病情恶化未入院,带药回家后死亡,医方被判承担30%损失赔偿》(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9月20日83.《用法监督网络健康》(独著),载《中国医院院长》2012年9月1日第17期82.《鉴定意见表述透露出医(事)法应用之进步与挑战》(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8月9日81.《转院:患者的权利 医生的义务》(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8月9日80.《医患纠纷,法律解读宜先行》(独著),载《中国医院院长》2012年7月15日第14期79.《患方拒绝尸检的医法思考 行使知情而不同意权的不利医法后果》(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7月12日78.《胃大部切除术后多次出血合并房颤抗 血小板与抗疑治疗之过失认定》(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7月12日77.《医疗事故鉴定用语应规范合法》(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6月14日76.《一审患方败诉,二审调解医方部分赔偿 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是非”之争》(第一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6月14日75.《广东经济社会转型中的环境正义问题》(第二作者),载《岭南学刊》2012年02期74.《尤其重视急危患者知情同意权》(独著),载《医师报》2012年5月73.《诊疗规范亟需规范》(独著),载《中国医院院长》2012年08期72.《“缝肛门”教训 减少医患纠纷亟须“诊疗规范”》(独著),载《东方早报》2012年2月15日71.《临床决策和处理缺陷致悲剧》(独著),载《医师报》2011年11月70.《 口头说明陷医方于不利境地》(独著),载《医师报》2011年11月69.《律师喜欢“挑刺” 》(第一作者),载《医师报》2011年9月68.《依法行医 维护医师的合法权益》(独著),载《医师报》2011年67.《参与器官买卖 医生也是犯罪》(第一作者),载《医师报》2011年5月4日66.《超说明书用药患者与医生的权益保护》(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10年第12期)65.《我国超说明书用药的法定界限》(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10年第11期)64.《对超说明书用药多种意义上的完善思考》(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10年第10期)63.《我国医学教育临床实习中存在的权利冲突及预防》(第二作者),载《中国医院》(2010年14卷04期)62.《医院与父母处置权之争——谁有权决定受精卵的“生”与“死”(下)》(第二作者),载《医师报》2010年3月26日61.《冷冻胚胎的权利与属性之争——谁有权决定受精卵的“生”与“死”(上)》(第二作者),载《医师报》2010年3月22日60.《电子病历中的侵权问题》(独著),载《医师报》2010年3月59.《国内外药品损害的法律规责、救济现状与防范建议》(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10年3月58.《Brain death and organ transplant legislation:analysis of 969 respondent by classroom questionnaire》,载《Hepatobil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SCI收录)2009年10月57.《脑死亡与器官移植立法课堂调查问卷分析》(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12月总期第83期56.《中国大陆“器官移植与脑死亡立法”的策略与思考》(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4月总第75期55.《中国“器官移植与脑死亡立法”的现状与挑战》(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2月总第73期54.《出台脑死亡判定标准对医院及医生的影响》(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5-6月总第86-87期合刊53《死亡标准取代的全方位解读》(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4月总第85期52.《药品说明书:安全用药的完善与思考》(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3月总第84期51.《药品说明书:验证用药行为合理、合法性的凭据》(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2月总第83期50.《药品说明书:用药的法定依据与防范药害的凭据》(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1月总第82期49.《医患沟通系统评价证据的循证分析》(第5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年第12期48.《院方滥用抗生素是否成立》(独著),载《医师报》2008年10月9日47.《医法结合:一个在医法评判中所必然呈现的判断》(第2作者),载《中国处方药》(2008.12总第81期)46.《医法结合:一种随医学实践同步并同时进展的状态》(独著),载《中国处方药》(11总第80期)45.《医法结合:与医学理论同步生成》(独著),载《中国处方药》(10总第79期)44.《案说实验性临床医疗》(独著),载《中国处方药》(9总第78期)43.《三个概念的明晰及参照》(独著),载《中国处方药》(8总第77期)42.《让实验性临床医疗公开透明》(独著),载《中国处方药》(7总第76期)41.《实验性临床医疗:医法结合的创新之路》(独著),载《中国处方药》(6总第75期)40.《关注活体器官移植的审查,防范医疗纠纷——从“交叉捐肾”引发的伦理争议谈起》(第一作者),载《新医学》(2008年第9期)39.《加强政府卫生财政投入机制研究》(第二作者),载《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4期)38.《由一起孕妇失去生育能力案看医方存在的诊疗不当及其法律责任》(第四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12期)37.《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后又妊娠的责任认定与立法建议》(第三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10期)36.《医疗服务合同效力瑕疵与医疗费用的给付——由一起医疗诉讼与反诉案件所引发的法律思考》(第三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9期)35.《唐氏综合症引发之优生优育选择权诉讼及其鉴定选择》(第三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8期)34.《未足月未成熟新生儿童重度窒息死亡诉讼之医法解读》(独著),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7期)33.《高危患儿分娩骨折而引发的责任、教训与启示》(第三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1期)32.《科学管理,依法维权,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12期31.《脑死亡和器官移植问题解决需要立法直接介入》(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11期30.《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审查中存的问题与对策》(独著),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年12月第6卷第12期29.《器官移植术开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分析与对策》(独著),载《西北法律评论》第1卷,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7月第1版28.《论公务员在执行上级决定或者命令中的角色定位》(独著),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2006年第24卷第4期,先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全文转载,又被中央纪委监察部纪检监察研究所、中国监察协会主办的《研究参考》全文转载27.《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独著),载《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21卷第18期26.《如何看待鉴定留有“尾巴”的医疗侵权案》(独著),载《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第282期(21卷12期)25.《化解医患法律冲突的关键在于医与法的结合》(独著),载《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第281期(21卷11期)24.《法理视野下的医患和谐》(独著),载《中国实用妇科产科杂志》2005年第12期23.《从法理的视角谈我国医疗改革》(独著),载《广东科技报》2005年10月28日2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性质及其在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中的作用》(独著),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年11月第5卷第11期21.《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医疗纠纷案中的应用》(独著),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年6月第5卷第6期20.《现有法治框架与法律资源下中国医师维权路径的探索》(独著),载《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第5卷04期19.《执业医师法定权利的运行、问题与思考》(独著),载《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第6期(第5卷03期)18.《医疗法制大环境的改变更显医师维权工作的紧迫》(独著),载《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第4期(第5卷02期)17.《剖析医疗行为中医方为主的法律关系》(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年1月第5卷第1期16.《影响外科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几个法律问题》(独著),载《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15.《找准医疗法律关系是依法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关键》(独著),载《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年17卷第3期14.《与临床相关的重要法律问题解读》(独著),载《中华医学网络杂志》2004年第1期13.《入世与医疗市场、医疗机构的改革》(第二作者),载《中华医药与健康》2003年第6期12.《音像资料证据与医患纠纷防范》(独著),载《中华医药与健康》2003年第5期11.《论脑死亡的立法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独著),载《中华医药与健康》2003年第4期10.《我写<医法通>》(独著),载《健康报》2003年11月 24日9.《司法鉴定与医学鉴定在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中运用的比较分析》(独著),载《中国医学伦理学(西安交通大学主办)》2002年15卷第4期8.《论法律责任的哲学基础》(独著),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主办)》2002年第7期7.《现行医疗体制下的医疗服务纠纷原因初析》(独著),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3月第4卷第1期6.《依法治国,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为广阔的通途》(独著),载《广东党史》2001年第5期5.《医疗纠纷的动因分析》(独著),载《中国医学伦理学(西安交通大学主办)》2001年第4期4.《城市绿化应走法治之路》(独著),载《南方经济》2001年第9期3.《由货仓式商场突然关闭所引发的法律问题》(独著),载《南方经济》2001年第3期2.《论法律责任在法学中的地位》(独著),载《跨世纪改革论坛》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9月版1.《人生观理论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独著),载《思想教育》1997年10月25日 12.广东省住房和城镇建设厅委托项目:《全面推进我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法治建设》课题研究,课题组组长,2015年;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方法治蓝皮书项目:《广东医疗纠纷处理调研报告》(2014年)法治广东研究中心广东医疗法治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成员:官健、佘琼胜、潘盛鹏、赖永洪、葛志坚、庹明生、王辉、张兆金、刘晓绛、王文倩、赖嘉敏、栗艳杰。载《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会政法分社,2015年1月第1版,皮书序列号:B-2015-412,2014年; 中国法学会委托项目:《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保障》论文名称:《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课题主持人:应松年;课题组成员包括:江必新、游劝荣、马怀德、薛刚凌、肖建国、张生、宋儒亮、王轶、曹鎏;执笔人:应松年、宋儒亮、张生、江必新、肖建国、曹鎏;载《中国法学》2014年6月; 9.广州血液中心委托项目:修订《广州市献血管理规定》课题研究,课题组组长,2013年11月;8.广东省红十字会委托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修法研究,课题组组长,2013年10月;7.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项目:广东法治史编写,课题组组长,2012年9月;6.广东省卫生厅委托项目: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地方立法,课题组组长, 2012年;5.广州市人民政府委托研究的副省级政府法制课题研究:“《广州市献血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课题组组长, 2012年;4.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推荐)项目:“中国法治与社会发展国情调研”,合作主持,2011年;3.广州市人民政府委托的副省级政府法制课题研究:“政府法律事务管理研究”,课题组组长,2011年;2.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校(院)级重点课题研究:“广东法制建设与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研究”,课题组组长, 2011年;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2003-2004年度项目:“脑死亡立法问题研究”,独自主持,2007年。 《中国医学论坛报》医事法学专栏主持人 ;《医药经济报》【医界真知】栏目专栏撰写人 。

段玉裁(1735~1815)清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曾师事戴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学。著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对我国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诸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清代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为其外孙。  段玉裁祖籍原为河南省,其先祖随宋王朝南迁,落户金坛。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秀才,以农耕为主业,以读书为乐事。父亲段得莘是一位廪生,曾在镇江、扬州等地任过塾师,对子女家教甚严,望子成龙心切。段玉裁有一姐二弟一妹,父亲虽为塾师,但收入微薄。由于父亲常年在外执教,家务全由母亲史氏操劳。全家人衣着粗布,常年是大麦粥糊口,很少吃上白米饭,家境非常清贫。  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年),段玉裁出生于江苏省金坛西门外大坝头村,十三岁补诸生,曾至扬州安定书院就读,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二十五岁中举人,任国子监教习,入都会试,屡不中。经人介绍,段玉裁在京就教职,获读顾炎武的《音学五书》,有意于音韵之学,遂边教边做学问,历时约10年。在京时,师事戴震,并结识了钱大昕、邵晋涵(1743~1796) 、姚鼐(1731~1815)等学者。 返里后,又得与刘台拱、汪中(1744~1794)、金榜(1735~1801)等人相交。55岁时,二次入都,得识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商讨音韵、训诂,颇为契合。乾嘉时代汉学昌盛,段、王两家在音韵学、训诂学方面的贡献极大。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吏部铨授贵州玉屏县知县,两年后,调到四川省,先后任富顺、南溪和巫山县知事,仕宦期间,均携《六书音韵表》于身边,|“每处分公事毕,漏下三鼓,辄篝灯改窜是书以为常”。 经10年,他以父母年迈多病、自身有疾为由,辞官归故里,时年仅47岁。58岁时移居苏州阊门外之枝园。  出身寒素的段玉裁,毕生铭记“不耕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的祖训,一生以著述为乐事,他克服重重困难,潜心注释《说文》。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四月,不幸跌坏了右腿,从此成为残疾之人。当时的段玉裁曾对友人说,“说文注”三年必有可成。可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段氏坏足,“说文注”成。” 其后健康每况愈下,盖春夏秋三季多不适,而春季尤甚,疮烂疥烦,两眼昏花,心脉甚虚,稍用心则夜间不能安宿,又左臂疼痛不可耐。此时段玉裁最为担心的事,是注释“说文”能否完成,他曾对友人说,“贱体春病如故,栗栗危惧‘说文注’恐难成矣,精力衰甚,既成而死,则幸矣!” 到段玉裁注释“说文”完成时,他又对自己的学生说,“吾以春蚕一般,茧既成,惟待毙焉。”  经过30多年的时间完成的《说文解字注》30卷,王念孙推祟说,自许慎之后“千百年来无此作矣”。嘉庆二十年(1815年)五月《说文解字注》全书刻成,为将此书刻成付印,他用去了全部积蓄。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年),9月8日在贫病交加之中去世,王念孙悲曰:“若膺死,天下无读书人矣!”。 段玉裁高足弟子之中,长洲徐頲、嘉兴沈涛、女婿仁和龚丽正较为知名,长洲陈奂尤其得其学识真传。  个人成就  段玉裁博览群书,著述宏富,由经学以治小学。在小学范围内,又从音韵以治文字训诂。根基充实,深得体要。所著有《六书音均表》、《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异》、《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汲古阁说文订》、 《说文解字注》及《经韵楼集》等书。 《六书音韵表》在顾炎武《音学五书》和江永 (1681~1762) 《古韵标准》的基础上剖析加密,分古韵为17部,在古韵学上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周祖谟认为此书“在古韵学上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说文解字注》积30余年的功力写成,体大思精,为前所未有。他先为《说文解字读》,每字之下博引群书,详注出处,晚年才删去繁文,简约成《说文解字注》。嘉庆二十年(1815)五月全书刻成 ,风行一时,大为学者所称赞,《说文》之学也由此而盛。《说文》段注的主要特点是:①比勘二 徐(徐铉、徐锴)本,刊正传写和刻本的谬误。②阐明许书著作的体例。③引证经传古籍,解释许说,推求许说所本。④在许慎训解之外,说明字义的引申和变迁;指出字有古今,义也有古今。⑤阐发音与义之间的关系,根据谐声声符说明音义相通之理。与同时学者桂馥、朱骏声、王筠并称《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注《说文》的成就极大。他不仅贯串全书,详加注释,把《说文》在考订文字、声音、训诂三方面的真实价值阐发无遗,而且创通许多研究词义的方法,对汉语训诂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门径。尽管书中不免有偏执武断之处,可是其中精粹之处终不可没。其后钮树玉作《段氏说文注订》,徐承庆作《说文段注匡谬》,王绍兰作《说文解字段注订补》,徐灏作《说文段注笺》,虽各有发明,然成就不大,且有以不谬为谬者,转增烦扰。段书旧有经韵楼原刻本,后又有苏州书局翻刻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原刻本影印行世。惟原刻本误字不少,苏州局本稍胜。学者可参考冯桂芬《段注说文考正》,冯将原书误处均已校出。  段玉裁不但在整理文献的实践中作出了不朽的业绩,同时他总结实践经验,又提出很多卓越的见解,诸如“改字”问题、误校问题、分别作者之是非与本子之是非等,卓识宏议,发人之所未发,至今为学者所称道。其在《经韵楼集·与黄荛圃论孟子音义书》中有论:“凡宋版古书,信其是处则从之,信其非处则改之,其疑不定者,则姑存以俟之。不得勿论其是非,不敢改易一字,意欲存其真,适滋后来之惑。” 关于“改字”问题,总的说来,他是主张“勇改”的,认为当改则改,知错不改反而会留下后果。但是他同时又反对妄改、擅改,因为妄改、擅改会造成更恶劣甚至难以挽回的后果。他说:“转不若多存其未校订之本,使学者随其学之浅深以定其瑕瑜,而瑕瑜之真固在。古书之坏于不校者固多,坏于校者尤多。坏于不校者,以校治之;坏于校者,久而不可治。”(《经韵楼集·重刊明道二年国语序》)甘苦有得之言,发人深省!段玉裁校书不迷信古本,而是主张依靠自己的学识,善加判断。他分析经书的“疏”与“经注”本来都是各自单行的,各家所守的“经注”以及单行的“疏”受授不同,其字其说龃龉者多,自《十三经》合刊注疏音释,学者能够识别其源流同异的并不多。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古本来校勘经书的文字,已不能够解决问题,最后只有凭借自己的学识作出抉择。《十三经注疏·释文校勘记序》指出:“顾自唐以来,而徒沾沾于宋本,抑末也。”可见段玉裁不独鄙视俗本为不足据,就是通常以为的精善宋本,也亦去其积误而探其义理以定是非,这就恐怕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了。其分析为:“读书有本子之是非,有作书者之是非(按当指立说),本子之是非,可雠校而定之,作书者之是非,则末易定也……仆以为定本子之是非,存乎淹博,定作书者之是非,则存乎识断、审定。”(《经韵楼集·与胡孝廉世琦书》)这些议论,给校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备深厚的学力和扎实的基本功。段玉裁在校勘方面的绝诣,有很多校例已为当代发现的敦煌写本、阜阳汉简所证实,不能不令人叹服。其所著《古文尚书撰异》勘正今本误字甚多,当时无别本可参,仅凭理校,今与敦煌写本对校,每多合者。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云:曾以《尚书》残卷《益稷》、《禹贡》两例“持与段氏《撰异》对读”,其中段氏所定“脞字从肉”、“繇字不从草”等例,“今照此写本,段君之言为定谳矣”。又如段玉裁在《诗经小学》中判断《诗经墓门》“夫也不良,歌以讯之”的“讯”为“谇”之误,近年,安徽阜阳汉墓出土的《诗经》竹简正作“歌以谇之”,证实了他的判断完全正确。  家族溯源  段氏可考之远祖叫段百三。百三本北宋河南人,靖康之变,随宋南渡, 遂卜居金坛。此后日就月将,十五世,生有段武,这个人就是段玉裁的曾祖 。段玉裁的祖父名叫段文。段家大概从段文时起,开始定居在金坛县的大坝头村。这个居所标明段家在当时是个乡下的农家。不过,在这个农家里,从段武到段文,父子二人却都是邑庠生,也就是县学的生员,亦即秀才。但这种秀才是需要自己拿钱读 书的。段文生段世续,这个人是段玉裁的父亲。段世续字得莘,得莘和他祖、父一样,也是秀才,所不同的是他是个邑廪生。廪生每月由官府供给粮米,由有关部门供应鱼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公费生。段家祖孙三代都是读书人,因此,在当时的金坛,段家是属于书香门第 的一族。但是和有些书香门第不同,段家并不是良田万顷的富户,只是普通的耕读人家。段家先人有句家训,叫作“不撑铁骨莫支贫”,刘盼遂《段玉裁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亦用“食贫”、“赤贫”二字来形容当时 段玉裁父、祖的生活状况,都证明段家生活的拮据。在科举盛行的年代里,学而优则仕,年青人要想改变自己终生被束缚在 土地上的命运,就只能走读书这条路。而在封建社会里,利禄所系,儿孙走科举之路是每个家庭的最大愿望,只要生活条件稍有可能,谁都会这样做的 。段家祖上自然不能例外。可惜的是在段玉裁以前,段家的读书人在进取的 路上拼搏,到头来也只争到个秀才而已,举族之中没有一个中举者。 秀才不中举,又惜着自己的满肚子学问,那就只好走村塾师这条路,因 此,从段玉裁祖父开始。不中举之后,就都作了村塾师,如《年谱》上说段玉裁的祖父以“诲后进”为务,并且“不倦”,又说段玉裁的父亲段得莘“ 厉行授徒,严课程”,段玉裁自己在《经韵楼集》卷九《先妣梳几铭序》中 亦有“吾家故贫甚,吾祖父吾父皆以授徒为生,每岁计所人惰脯数十两以为 出”云云就是证据。段家一父一子均以“授徒为生”,可是所授赚来的却是 家境“贫甚”,显然他们所授徒,决不是入主县学,只是本地或外地的书塾 。《年谱》上说段得莘“馆于镇江、扬州”,是说段得莘曾在外地做教书先 生。 村塾师的地位低卑自是不待言的了,但在知识的占有上却胜过普通的耕 种人家,这种占有使他有条件课子,致令书香门祚不衰。 段玉裁是在清世宗雍正十三年乙卯(公元1735)出生的,他是段家的长孙 ,这决定要由他来薪传段家的三代书香。  人物评价  段玉裁所著《说文解字注》问世以后,很快就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它被公认为解释“说文”的权威性著作。正如当年嘉定学者钱大昕所说,此书出,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臬。与段玉裁同时代的小学家王念孙也曾推祟说,自许慎之后“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段玉裁在训诂学方面的卓越贡献,不仅在清代受到有关学者的赞誉和尊重,直至今日,他的作品仍然为国内外训诂学者所推崇。殷孟伦在《段玉裁和他的<说文解字注》》的文章中赞誉说,“说文”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语言的研究已进人近代语言的革命阶段,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他还认为,“说文”有了段注,才真正算作从语言角度来加以研究和阐述,“说文”对语言和文字的作用,也才真正为人们所了解。 上述这些评价,对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来说是当之无愧的。早在20世纪初,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就曾被译成日文,至今,日本仍有一些学术团体还在研究段玉裁的有关训诂学著述;在北美、欧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汉学家们,也很关心段玉裁著作的研究情况。 段玉裁在文字训诂学等方面所作出的成就,是继许慎之后的第一块里程碑,他的著作已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段玉裁不愧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朴学宗师。  著述名录  著作段玉裁生平著述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古文尚书撰异》、《经韵楼集》、《毛诗故训传定本》、《诗经小学录》、《戴东原年谱》等。  作品选摘  诗作  【登雅州城楼】 雉堞嵯峨矗素雯,登临豪兴百寮分。滩声不厌喧终古,山色从来媚夕曛。 洛沫异源同赴海,蔡蒙高处独干云。圣朝声教原无外,偶为筹边誓六军。 飞越峰高木叶声,从军岁晚不胜情。但知牧圉勤羁绁,敢道潺湲可濯缨。 落落长松樛堞霓,离离幽草人新晴。却愁一片城头月,西照关山此夜营。  徐珂(1869年--1928年)原名昌,字仲可,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1889年参加乡试,中举人。不过,他在科举考试中,终未再获功名。但他在学习传统文化之外,颇关注于新学,以至于1895年赴京参加会试时,曾参加过梁启超发起的呼吁变法的“公车上书”活动。又曾成为柳亚子、高旭等人1909年首创的爱国文化团体“南社”的成员。其间,为了维持生活,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时,他曾充当其幕僚,为将士讲解古书诗赋,但终因思想不合而离去。  人物生平  1901年他到了上海,与蔡元培、张元济相交往,因他长于文笔,又熟悉官方文书,喜欢收集邸报,而《外交报》正需要这样的文人,于是,徐珂便加入了该报。担任了《外交报》的编辑。外交报的成员有,董理一人(即张元济)、撰述一人(即蔡元培)、编辑一人(即徐珂)、译西文报一人(温宗饶),均由创始股东分任。另设译东文报一人,司帐一人,校缮一人,杂役二人。股东情况是:张元济两股,蔡元培杜亚泉合一股,温宗饶、商务印书馆各一股,赵从蕃、徐珂、沈幼珊股数不详(以上,据汪家熔先生提供的资料)。在张元济的收据上的签名人是赵从蕃、蔡元培和温宗饶;温宗饶的股单和收据上的签名人是赵从蕃、蔡元培和张元济,全年预算约为银洋五千五百元(再加开办费五十元。)《外交报》到1910年,共办了十年,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  后来他随《外交报》一起成为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职员。接着又当上了《东方杂志》的编辑。老商务的一位编辑,即大名鼎鼎的章锡琛回忆说:“《东方杂志》创刊于1904年,原是一种选报性质的刊物,剪集每月报章杂志上的记事、论文,分类刊登,供留心时事者查考。《宫门抄》和《奏折》占首要地位,其次才是时论,只偶尔发表几篇撰译的文字。  1909年前的编者名徐珂。因为编这种杂志完全是剪刀糨糊的工作,他一人在几个晚上业余时间就能完成,读者并不很多。”所以,后来徐珂在商务做过杂纂部长,他可说是地道的杂家。章锡琛的话虽然有点夸张,但说的也是事实。  到1911年,杜亚泉接任《东方杂志》主编,对刊物进行了改革,杂志有了很大的改变和发展。于是,徐珂接管了“杂纂部”。据当时在编译所的同仁介绍,“徐在编译所担任杂纂部部长,我进去时,他正全力在搞《清稗类钞》,同时在他领导下编辑出版的有《上海指南》《日用须知》《醒世文柬指南》《通俗新尺牍》等等。这个部的主要工具是糨糊和剪刀,所有各种资料,均从报纸、杂志、政府公报等剪下或到处找人帮忙抄录在活页片上”(引自谢菊曾著《十里洋场的侧影》)。目的在于提供有关资料。  社会评价  风趣  据老商务同人说,“徐仲可身材矮小,极度近视,看书写字必须戴着眼镜与实物(指书本)接触在一起,才能看见。但他为人非常风趣,清末他极力提倡妇女天足,即以‘天苏阁’名其书斋,他喜填词,与宁乡程子大等互相唱和,作品时见于当时的《小说月报》。”“徐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对同事相当关心,每年春节照例在自己家中备办‘春酒’,邀请本部同人欢聚,这是别的部从来没有过。”  勤写  徐珂没有一天不写作。有一回眼睛生病,他彷惶苦闷,竟然终日不知所措。极度近视,看书写字必须戴着眼镜与实物(即书本)接触在一起,才能看见。白天事忙,他用一个小本子提要式的记住要记录的事,等有空的时候再整理书写。每天临睡的时候,他都要准备一支铅笔,一个小本子,放在床头,偶然想起什么来的时候,就爬起来记下,哪怕是影响了睡眠,他也不管。他写下的东西虽不是按日记述,却每每十来天连起来整理一次。老朋友夏剑丞曾经说他有闻必录,是极为勤奋的人,可惜没有在前清时候的军机处供职,不然,记下的都会是很珍贵的军国大事。徐珂自己写作又一个说法:“君(夏剑丞)不尝云,清人少笔记乎?仆欲一学此耻耳。”见他一天到晚忙于纂述,曾是爱国女校教师、给蔡元培作过大媒、用笔记录过梁漱溟东西文化访谈的夫人何墨君,还有小妾李希都埋冤说:“难道真的真的是写不到死,不罢休吗?”孜孜矻矻,日夕握笔,是徐珂写作的真实形象。  待客  宋朝的陈郁在他的《藏一话腴》里说到姜夔的时候,留下了这样的名言:“白石道人姜尧章,气貌若不胜衣,而笔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书翰墨之藏,汗牛充栋。”徐珂曾经引用其中的“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来述说自己的家庭。徐珂的父祖两代都有好客家风,徐珂更是这样,一饭未尝无客,做了徐家座上的人,多为一时名流俊彦,可举者有张元济、蔡元培、康有为、胡适、梁启超、况周颐、潘仕成、王晋卿、王辑塘、冒鹤亭等人。徐珂是杭州人,清末的杭州风俗,是客人到了,即便是吃饭的时候,家里也不留人,徐家的家风刚好与此相反。他为人非常风趣,喜填词,与宁乡程子大等互相唱和,作品时见于当时的《小说月报》。徐珂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主持《东方杂志》杂纂部时,对同事相当关心,每年春节照例在自己家中备办“春酒”,邀请本部同人欢聚,同仁们说“这是别的部从来没有过的”。  著作  《清稗类钞》是他留给后人的一部前人笔记集。“全书48册。分时令、地理、外交、风俗、工艺、文学等92类,约一万三千五百余条。录自数百种清人笔记,并参考报章记载而成。范围广泛,检查便利,但选录颇为芜杂。”(参见《辞海》)80年代,此书还重印过,可见还有众多读者。另编有《清朝野史大观》《天苏阁丛刊》《康居笔记汇函》等掌故笔记著作  编辑本段一、复旦大学教授——徐珂  徐珂法学(社会学)硕士。现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个人简历  1990年进入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并获得 社会学硕士  2001年 获1999-2001年复旦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2001年 获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  2001年 “西方社会思想史”课堂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课程),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均为第三获奖人) 2002年 研究报告《社会稳定指标体系研究》,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00-2001)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第三获奖人)  2003年 复旦大学“世纪之星”教学成果突出奖  2006年 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  2007年 复旦大学教学突出贡献奖  研究方向  城市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科学社会学  代表成果  “政治文明发展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上海政治文明发展战略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党在社会自组织领域的行动空间”,《党建研究内部文稿(2000~2004)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  《农村社会学》(副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4年  “上海市民对世博会的态度和社会参与”,社会,2004年第1期  “上海市民的社会生活状况评价调查报告”,社会,2004年第3期 “业主民主自治: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建言》第11期,上海市政协办公厅编,2003年12月22日  “社区参与与社区发展理论”,社区研究通讯,2003年  《社会学概论》(副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生活家园与社会共同体》(合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 《乡镇设区的当代变迁》(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走向社区治理”(合作),《城市管理与市民素质——2002年上海社会发展蓝皮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浦东新区居民的现代性研究”,社会发展通讯,2001年第3期  “探寻第三域的主导力量”(合作),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上海市青年人才素质研究报告”,《世纪之交的上海青年》,学林出版社,2000年  “上海市蓝领青年的生存与发展”,《世纪之交的上海青年》,学林出版社,2000年  “居委会能成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吗”,社会,1997年第3期  “可利用资源的满足——浦东新区居民对生活质量评价的研究”,《96浦东新区社会发展报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费孝通社区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基本形成”,社会学,1996年第1期 “洋泾文明创建与党建研究”(2006-2007),浦东新区组织部和洋泾街道党工委委托,课题负责人  “统一战线应对民间组织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研究”(2006),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委托,课题负责人  “社区和谐指标体系研究”(2005-2006),上海市政治文明办公室委托,课题组副组长  “长寿街道社区文化发展研究”(2006),长寿街道办事处委托,课题组负责人  “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研究”(2005-2010),五角场街道党工委委托,课题组副组长  “上海市女性就业调查研究”(2004),上海市妇联委托,课题组副组长 “自治、民主和党的领导力:以业主委员会为研究对象”(2003-2004),上海市党建研究会和上海政党研究中心委托,课题负责人  “业主民主自治体制研究”(2003),市统战部和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托,课题负责人  “世博会与上海社会发展”(2003),上海市社联委托,课题负责人 “民间组织的党组织管理体制研究”(2002-2003),上海市党建研究会和上海政党研究中心委托,课题负责人  “社区快乐指标研究”(2002-2003),康健街道党工委委托,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社会稳定指标体系研究”(2001),上海市委办公厅委托,课题主要参与人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级别

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  以前职称设置  中学系列主要分为:中学高级、中学中级(一级)、中学初级(二级、三级)  与中专系列对应的:高级讲师、讲师、助教(中学高级教师、中专高级讲师相当于大学副教授级;助教,相当于中学的二级教师。)  小学系列主要分为:小学特级教师(小高高)、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小学二级、小学三级。  凡申报评审中、小学教师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完成本职工作,成绩显著;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能够坚持正常工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基本条件  一、拥护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爱与责任的意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三、身心健康。  四、中小学教师评聘各级别职称(职务),除必须达到上述标准条件,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标准条件:  (一)正高级教师。  1.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成果突出;  2.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  3.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4.在指导、培养一级、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本教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  5.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二)高级教师。  1.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能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比较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教书育人成果比较突出;  2.具有所教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  3.具有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  4.胜任教育教学带头人工作,在指导、培养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5.具备博士学位,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并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三)一级教师。  1.具有正确教育学生的能力,能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比较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并较好地完成任务;  2.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  3.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4.在培养、指导三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一定成绩;  5.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并在小学、初中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并在小学二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四)二级教师。  1.比较熟练地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胜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教育效果较好;  2.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所教学科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较好;  3.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4.具备硕士学位;见习期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三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并在小学三级教师岗位任教3年以上。  (五)三级教师。  1.基本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  2.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材教法,能够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  3.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特殊条件  破格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教学效果好,教育质量高,得到县(市)级以上同行的公认,并获得一次一等奖或两次二等奖;  2.承担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示范课或观摩课三次以上,并获得好评;  3.受到市(厅)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  4.公开发表不少于三篇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或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省级交流或推广,或因教学成绩特别突出,受到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  凡破格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同时,必须参加由评委会组织的专家答辩,成绩合格者,方可提交评委会评审。各级评委会原则上不受理越级破格申报。  期刊划分:  什么是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学术水平的确认方面如在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教师,工作人员完成的工作量等,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在一定时间段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若干篇论文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等等级别。  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二版,2000年出了2000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什么是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  国家级期刊定义  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但是,以上仅是说一般情况,还有许多地方上的、有较高学术价值、影响较大的刊物也是属于国家级刊物。如云南植物研究、华中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等·········可参见有关政府权威部门公布的文件。注意,还有国家级重点刊物、SCI等刊物级别更高  国家级期刊正规性识别方法  1国内合法期刊与非法期刊  国内期刊分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正式科技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主编与副主编必须由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对编辑人员的素滞名额都有一定的要求,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列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非法期刊系没有通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批准也没有注册为"内部刊物"的非法出版物,以营利为首要目的,收取高额的版面费,在技术上和政治上不负责任,不能在国内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它们通常是在国外花300元购买一个ISSN刊号来欺教师。  2国内期刊刊号问题  凡通过国内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审批的正式期刊均编入了“国内统一刊号”,正式期刊的刊号是由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两部分组成(境外期刊在国内合法发行须经新闻出版署备案并由中图公司等批准颁发书刊编号),“CN”是中国国别代码,缺少“国内统一刊号(或国内批准的书刊编号)”或“内部报刊准印证”都可认为是中国国内的非法期刊,国家不认可,也不准在中国国内发行的。  3识别国内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方法  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允许在国内外发行,有国内统一刊号,其刊号结构式为:CN报刊登记号/分类号,只有ISSN国际刊号而无国内统一刊号不允许在国内公开发行,有的印有CN(HK)或CNXXX(HK)/R这是国内不法分子欺那些急于想发论文评职称的读者而编造的国内刊号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需注意,国内正式期刊一般有国内国家机关主管单位(不是什么中国/中华XX协会),并有详细的编辑出版通信地址和印刷出版地都在国内,除自办发行外大多通过邮局征订和发行,故常常有邮发代码。而非法期刊只有国际标准刊号或乱造的国内CN刊号,即使“内部报刊准印证”也没有。  综上所述,在世界公开发行有一定影响力的的并且有国内批准发行的书刊编号的国际级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可以用于作者提高自己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当然在非法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国内可能不会被承认的对职称评定应该说没有意义,至于如何抵制这些“非法期刊”盛行,一方面国内新闻出版部门应对这类“期刊”进行严肃查处,阻止合法报刊为这类“期刊”广告外,还要劝告大家不要上当,学会识别非法期刊  CN刊号标准格式是:CN XX-XXXX,其中前两位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号,其中印有CN(HK/H)或CNXXX(HK)/NR/R这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  格式中前两个XX代码如下: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备用号备用号备用号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国家规定,如果在异地办刊并出版,也是属于非法出版活动如果投稿朋友们发现不在以上地区编号的期刊应该可以对照判断了  省级期刊定义  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部分省级期刊目录  省级教育类刊物《教科纵横》、省级教育类刊物《当代教育》、省级纯教育类刊物《中学生数理化》、省级教育类刊物《成功》、省级社会学学术刊物《城色》、省级医学类刊物《大家健康》、省级经济类刊物《大视野》、省级艺术类刊物《大众文艺》、省级化工类刊物《化学工程与装备》、省级教育类刊物《科教创新》、省级社科类刊物《跨世纪》、省级社科类刊物《民风》、省级财经类刊物《企业家天地》、省级科技类刊物《青年科学》、省级科技类刊物《软件导刊》、省级医学类刊物《医学导刊》  国家级期刊与省级期刊的区别  省级期刊与国家级期刊的区别: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  什么是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由于《总览》选刊的依据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线,对此自然也就没有进行严格区分。具体说来,《总览》学术与非学术不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  什么是CN类刊物?  所谓CN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7 P3 N* M: o5 V( @8  什么是ISSN类刊?- _+ L& t#N9 d; a  所谓ISSN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地外注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前标注有ISSN字母。现在许多杂志则同时具有CN和ISSN两种刊号。8 Y  什么是核心期刊?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  什么是双核心期刊?  如果该期刊被同时被两种核心期刊遴选体系认定为核心,那么该期刊就是双核心期刊了。比如,既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什么是CSCD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简称为CSCD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核心库期刊:669种(以*号为标记);扩展库期刊:378种(动态)。  什么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2005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共1608种。  什么是SCI期刊  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Edition,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什么是SSCI期刊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  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SCI和SCI-E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SCI-E是SCI的扩展版,目前前者收录期刊3600多种,后者收录期刊6000多种,被SCI收录的期刊应该都被SCI-E收,但反之却不成立。  (2)通常情况下,SCI收录的期刊档次更高一些,但有时候也会发现SCIE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可能比SCI还高,可能跟学科不同有关系。  (3)SCI是核心刊,全刊文章都被SCI收录;SCI-E是扩展版的期刊,并非所有文章被SCI收录

985和211学报均为核心期刊

这个非常多,如果你要看最全面的资料,可以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上面有个期刊大全全是国家级的刊物,非常全面,各个领域的都有。当然你还可以学习下上面的论文写作技巧和相关知识,对你论文写作能力提高应该有很大帮助

教育类:继续教育中国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理论版)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教师教育研究职业技术经济贸易类:商业时代商场现代化改革与战略集团经济研究财会类中国乡镇企业会计财会通讯财会研究会计之友文学类:时代文学(双月版)山东文学星星新闻艺术类:电影评介电影文学综合类:学术交流东岳论丛医药类:山东医药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CSSCI来源期刊:经济导刊北大中文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甘肃社会科学(增)船山学刊(增)本科学院学报:辽东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培训学院学报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牡丹江大学学报佳木斯大学学报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教育类:继续教育中国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理论版)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教师教育研究职业技术经济贸易类:商业时代商场现代化改革与战略集团经济研究财会类中国乡镇企业会计财会通讯财会研究会计之友文学类:时代文学(双月版)山东文学星星新闻艺术类:电影评介电影文学综合类:学术交流东岳论丛医药类:山东医药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CSSCI来源期刊:经济导刊北大中文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甘肃社会科学(增)船山学刊(增)本科学院学报:辽东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培训学院学报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牡丹江大学学报佳木斯大学学报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主编李

(2000年以来):1、“哈贝马斯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与超越”,《江苏社会科学》(CSSCI),1;2、“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民主观述评”,《政治学研究》(CSSCI),3;3、“对中国城乡分割政策的道德审视”,《学术界》(CSSCI),3;4、“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政治思想评述”,《南京大学学报》(CSSCI),3;5、“传统复兴?现代化?”,《安徽大学学报》(CSSCI),2;6、“国家政权建设与农村社会组织变迁”,《中国农村研究》,2005;7、“治理理论的兴起与村落治权的重塑”,《法学评论》(CSSCI),1;8、“当代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探析”,《安徽大学学报》(CSSCI),1;9、“‘造神’?抑或‘请神’?”,《学术界》(CSSCI),2;10、“农村组织的研究路径”,《博士后文集——中国社会运行机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互构与博弈”,《开放时代》(CSSCI),6;12、“乡土中国VS 城市中国”,《读书》(CSSCI),1;13、“论中国农村组织的性质与建构”,《中国农史》(CSSCI,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第6期全文转载),4;14、“村庄的意义”,《三农中国》,2005秋季卷;15、“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与基本路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CSSCI),6;16、“对后税费改革时期乡村治理的沉思”,《小城镇建设》(CSSCI),4;17、“农村宗族组织的制度性空间与法理性基础”,《经济社会体制比较》(CSSCI),2;18、“自洽性村庄——关于徽州村庄的类型学研究”,《乡村中国评论》(第一辑),2006 ;19、“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民主观述评”,《社会理论之法》(清华大学法学院收录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3;20、“中国农村基层组织的性质“,《税费改革背景下的乡镇体制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9 独著;21、“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安徽大学学报》(CSSCI)1;22、“哈贝马斯的理性批判与现代性问题的方法论重建”,《东南大学学报》第2卷(CSSCI)2000年S;23、“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6;24、“自洽性与徽州村庄”,《中国研究》第3卷(《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第5期转载,CSSCI),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25、“市场经济条件下村落社会的政治文化变迁——安徽十五县(市)村落政治文化建设的研究报告”,《学术界》(CSSCI)1;26、“农村治理基础的转型与农民再组织化”《中国农史》(CSSCI)4。

主要论著原文出处刊载年动力学视角下的冲突解决策 [期刊论文]动力学视角下的冲突解决策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动力学与吸引子理论在冲突 [期刊论文]动力学与吸引子理论在冲突研究中的应用 心理科学 2013年权威人格与权力感对道德思 [期刊论文]权威人格与权力感对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12年从动力学的观点看冲突和冲 [期刊论文]从动力学的观点看冲突和冲突的干预 江苏社会科学 2011年群体态度转变的非线性动力 [期刊论文]群体态度转变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方法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08年混沌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研究 [期刊论文]混沌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混沌理论的心理治疗观 [期刊论文]混沌理论的心理治疗观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非线性科学及其在心理学中 [期刊论文]非线性科学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的相关 [期刊论文]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年新编基础心理学 [图书]新编基础心理学 超星电子图书 2005大学生创造性的“本体性功能 [期刊论文]大学生创造性的“本体性功能”与心理健康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 2004年【博士后研究报告】创造性的 [其他]【博士后研究报告】创造性的教育蕴涵与大学生创造性的反思 其它2004年论创造性的内在精神及其生 [期刊论文]论创造性的内在精神及其生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群体态度构成与演化的非线 [学位论文]群体态度构成与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 2003年“物性化”创造观的现代转型 [期刊论文]“物性化”创造观的现代转型与创造性教学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 2003年小学生语文学习态度研究 [期刊论文]小学生语文学习态度研究 江西教育科研 2002年新世纪创新人才应具有全面 [期刊论文]新世纪创新人才应具有全面的创造性 高等教育研究 2002年学校社会心理学 [图书]学校社会心理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情感性素质的构成与功能初 [期刊论文]情感性素质的构成与功能初探 教育探索 2001年决定论的终结和心理学的走 [期刊论文]决定论的终结和心理学的走向 心理学探新 2000年基础心理学 [图书]基础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态度研究的动向 [期刊论文]态度研究的动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态度转变的协同学模型及其 [期刊论文]态度转变的协同学模型及其意义 心理科学 1996年

  • 索引序列
  •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
  •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待遇
  •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是谁
  •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级别
  •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主编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