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地质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中国地质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发布时间:

中国地质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期刊不错,投稿难度一般

连地学都搞不明白 百度一下吧

核心期刊最快也是需要半年左右的样子

1、全文一律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包括正文、图名、图注、图内字符、表名、表注、表内文字、文中非英文字符。2、文内标点符号一律使用英文标点符号。英文中无顿号(、)和中文句号(。)。3、文中插图用CorelDraw绘制,或提供。wmf或。dxf格式文件,做成单独的。cdr或。 wmf或。dxf文件;有些由数据转换的图,可用Excel制成。不要将图内物件锁死或群组或合并,以便编辑时可以修改。照片和图版提供原版或高分辨率的扫描文件。4、作者投稿时,请把插图、照片、图版植入文字稿的Word文字的后面,并且稿件大小最好不要超过5M(我刊原则上不限制上传文件的大小,但是文件过大审稿专家审稿时会下载过慢,不方便专家审稿,建议文件超过5M可以做成PDF格式),这样方便审稿专家下载审稿,使稿件能及时得到处理。5、审稿专家审回且退改的稿件:图名、图注、表一律集中放在全文的最后,不要将插图、照片、图版植入文字稿的Word文件中。注意不能缺少Acknowledgments、About the first author、中文摘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审稿速度,还可以。可询问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编辑部。只要努力付出过,就会有收获。

中英文对照标题、中英文摘要(不超过300字)、关键词(不得少于3个)、中英文作者单位(单位名称、省市、邮码)、作者姓名、有效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电子版文件请使用Word-2000编辑,文中图、表格和公式请用Office软件编辑。 基金项目及第一作者简介格式如下: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T7714-2005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实引方式在正文中标注,即在正文中用上角标标注参考文献序号,与文后参考文献序号相对应。不要使用作者年制标注参考文献,以避免造成标注混乱。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直属设有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该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求真、务实、创新、服务为办刊宗旨;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根本办刊方针,以“广纳百川、兼容并蓄”为根本办刊理念,实施品牌战略;坚持匿名送审制度、坚持双审通过录用制度、坚持专家审读制度;目标是努力办成有鲜明特色、有理论水平、有借鉴意义、有可读价值的学术刊物。历史:公元2000年创刊定位:多学科研究资源环境问题的国内高端学术平台、广受学界尊敬的新锐文科学报使命:推动资源环境研究,打造绿色品牌学报方针:开放办刊,匿名双审排名: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排名第7位荣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教育部“名栏工程”入选期刊承诺:公平选稿,提供一流学术服务栏目:四大常设栏目——资源环境(下设“资源环境经济与管理”、“环境资源法”子栏目)、管理与经济、新闻与传播、高等教育;不定期推出的重点栏目——生态美学、环境社会学、环境伦理学、环境政治学、玉文化、环境史等;团队:刘传红(主编)、冯伟莉、朱蓓、周振新、燕祥(按姓氏笔画为序)地址:430074中国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院前身是河北地质大学,现在是地经结合发展的,学校地质勘探是国管专业,就业率很高的,尤其是男生。

学术刊物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原为《河北地质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1月,《学报》被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来源,《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检索刊物收录。2003年9月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行列。2008年6月,在由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持研究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学报》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当代经济管理》原为《地质技术经济管理》杂志,创刊于1979年。为双月刊,大16开,逢双月中旬出版。 2008年起改为月刊,每月25日出版。主要栏目设有:“经济理论”、“管理科学”、“资源经济”、“环境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人力资源”、“财政与金融”、“经济与法”、“会计理论与实务”、“比较与借鉴”等。《高等教育研究》创刊于1988年,冠名为《河北地质学院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学院更名后冠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学院更名后冠名为《河北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系内部出版的学术性刊物。设有“教学工作会议专栏”、“课程教学研究”、“教学研究与管理”、“高校管理与改革”、“德育教育研究”、“实验教育研究”、“高校后勤改革”、“学生工作”、“图书资料”等10余个栏目。刊物每期印刷600本,院内发放150余份,向兄弟院校赠阅、交流400余份。 馆藏资源 据2014年4月图书馆官网显示,纸质馆藏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400多种、电子数据库16个。1980年代购得的全套上海书店影印版《申报》为馆藏珍品。根据学校教学与科研需要,订购的中外文数据库有CNKI、万方数据库、人民日报电子版、国研网等16个。另外还有随书光盘、研究生毕业论文等自建数据库。图书馆与河北省省内多个高校馆签署了文献互借协议,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立了文献传递关系,2010年与国家地质图书馆深度合作,实现与该馆的资源共享。 河北地质大学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地质勘探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等2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美国高校联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挪威、芬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捷克、韩国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学分互认、学历互授、学生互换、教师互访、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成功举办了第八届、第十三届、第十六届、第十八届凯洛林国际地质学术会议,第四届亚洲消费者与家庭经济国际研讨会,第一届国际创新与创业会议,第十届知识全球化国际会议,第七届工科和商科教育国际会议暨第五届创新创业国际会议。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和学生赴国外进行科技合作、学术交流和实践学习。

我是绑定IP的帐号,可以帮你下载。

中国地质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学报》以反映地质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地质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成果为主要任务,兼顾地质学方法和技术等,涉及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探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地质学的各个领域及其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地质学报》中文版,现为月刊;刊号:CN11-1951/P,ISSN0001-5717,多次荣获《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百种杰出期刊》等20多项荣誉称号,现被《CA》、《GeoRef》等国内外20多家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地学界最重要的核心期刊之一。查看更详细内容可上中国地学期刊网—无需注册,直接下载论文全文(OA刊物)。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奖期刊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1、《工程地质学报》杂志社要求来稿请注明以下信息:作者姓名、职称/职务、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邮政编码。来稿文章字数以6000-8000为宜,摘要字数控制在300-500字左右,英文摘要控制在300 words左右。关键词3-5个。  2、 图/表格:图最好为黑白色,表用三线表。图内、表内汉字为六号宋体,数字、字母为六号新罗马体。通栏图、表宽不超过15cm,半栏图、表不超过5cm。图、表的中英文题目齐全,小五号字。坐标轴上的刻度线朝内。如:  3、单位:有关记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例如:sin-1应为arcsin, ctg应为cot, tg应为tan, ppm等表示法已要求停止使用;除特征数外,变量应使用单个字母表示(或带下标的单字母,否则由多个字母表示单个变量,易被误解为多个变量相乘)。  4、《工程地质学报》编辑部提示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或说明,文中以注号(例①、②)表示。  5、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在文中相应处用上角标注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请勿引用。

地质学报为很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大概得一年的时间。

中国地质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22年,原名为《中国地质学会志》(《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西文(英、法、德文)出版,出版之1951年。1952年,改名为《地质学报》,中文出版,至1966年因文革停刊,1973年恢复出刊;1986年,因满足改革开放,对外科技交流的需要,出版了中英文对照的《地质学报》英文版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on》)。自此,《地质学报》(中文版)与《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作为作为2个相对独立的刊物各自运行。

正文:长度不限。一般应有地质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等几部分(尤其对投向英文版的论文,必须包含这些内容)。投向《地质学报》(英文版)的稿件,行文必须规范、通顺,请附相应的中文稿,以备准确理解原文含意。图件:①凡涉及国界的图件必须绘制在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上。②图件请用CorelD0或0版本格式。彩色照片(包括图版)请提供600dpi以上的JPG格式文件。③图件大小有三个规格供选择,半栏:图宽80mm,最高245mm;通栏:图宽168mm,最高245mm;整版卧排,图宽235mm,最高170mm(以上高度均含中英文图名和说明)。中文字体请用宋体,英文和数字请用TimeNewRoman字号为8号字大小。④图件不同区域可用通用地质花纹(或符号)区分,除照片外,一般不用灰度图。若必须用灰度图表示不同区域时,灰阶应尽量少,阶差应尽量地大。⑤图件若为彩色照片者,可选择集中制成图版。也可集中在一个页码上,做成彩色插页。⑥图名、图例注释都应有相应的英文说明。参考文献:本刊采用着者?年制,文中用圆括号列出第一作者和年代,例:“(李四光,1945)”、“(黄汲清,1978,1984;黄汲清等,1983;Смирнов,1986;李春昱,1959;李春昱等,1980;S,1990,1992,1996;Иванов и др。,1999)”(同时列出多篇文献时,次序按年代先后)。所有文献均放在“参考文献”标题之下。文种按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排列。中文按第一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按年代先后排列。其他文均按各自第一作者姓名字母顺序排列。文章请列出全部作者。但专着可按原书封面样式给出,其中的论文写“见:XXX主编。”项时,指明主编一人即可(“见:XXX等主编。”)。每一条文献的列出格式请参照我刊2001年以来的文章。注释:引用非公开出版物时可用脚注标出,也可在文后单列注释一栏,格式与参考文献相同。英文摘要:在《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论评》上发表的论文必须提交英文摘要,包括题名、作者、作者单位、内容提要和关键词。作者和作者单位均应为全名,内容提要与相应中文提要一致,最好更为详细。作者简介:主要介绍作者的学术经历,自1998年起增加了电话、电子信箱、传真等,便于读者与作者直接联系。图版:本刊图版集中用铜版纸印刷,图版尺寸为170mm×240mm(包括一行图版说明:XXX等:文章题目图版Ⅰ),图版的分幅照片应用阿拉伯数码编号。每一图幅的说明集中列于论文的参考文献之后,英文摘要之前;也可直接放在图版的底部。

《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学报》以反映地质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地质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成果为主要任务,兼顾地质学方法和技术等,涉及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探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地质学的各个领域及其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地质学报》中文版,现为月刊;刊号:CN11-1951/P,ISSN0001-5717,多次荣获《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百种杰出期刊》等20多项荣誉称号,现被《CA》、《GeoRef》等国内外20多家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地学界最重要的核心期刊之一。查看更详细内容可上中国地学期刊网—无需注册,直接下载论文全文(OA刊物)。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奖期刊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 索引序列
  • 中国地质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 中国地质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 中国地质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