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韩国历史文献是中文吗

韩国历史文献是中文吗

发布时间:

韩国历史文献是中文吗

我只想说一句,现在韩国人领结婚证,结婚证上的签名是汉字

谚文(朝:언문/谚文,今名:朝:조선글/朝鲜글、朝:한글/韩글),现在的韩国称其为“韩字”(朝:한글)[1],以区别于历史上的名称“谚文”(朝:언문/谚文)。其俗称“韩文字母”、“朝鲜字母”、“音文”、“训民正音”等,是朝鲜语所使用的表音文字。15世纪,在李氏朝鲜(1392年-1910年)第四代君主世宗国王(1418年-1450年在位)的倡导下,其由一批学者创造完成。在创造这些简单的音标以前,朝鲜人主要借用汉字来纪录他们的语言。

韩国人在古代用的是中国字,后来韩国人又造了字,以为可以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很多年过去了,这个问题还是无法解决,于是就有了你说的这种情况。

秦汉的时候 为了躲避战乱 有更多的中国人逃到朝鲜半岛 历朝历代的移民 是他们把汉文化带过去的 再有就是韩国很早以前就是咱们的附属国 年年进贡 岁岁来朝 官方那个时候的接触的官方语言就是我们的汉语 整个朝鲜半岛自古就是我们中国的

韩国历史文献

大韩民国历史开始于1948年。8月15日在朝鲜半岛南部正式建国。韩国历史源于1919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一个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其建立源于1919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一个流亡政府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朝鲜半岛在日韩合并后,“朝鲜民族独立运动”兴起。金九等人流亡中国并建立流亡政府。该临时政府未曾受到任何国家的认可。而中国国民政府当时虽然没有正式承认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其极大的帮助,如协助训练地下武装及情报人员,并帮助其在国际社会扩大影响。日本全面侵华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随当时抗日的中华民国政府于1940年到达中国重庆。并于1940年9月17日在重庆成立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李青天将军出任总司令,李范奭将军出任参谋长。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发表对日宣战声明书,正式对轴心国宣战。1945年2月,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中3国共同托管。二战结束后,由于苏联和美国就朝鲜半岛的共管无法达成共识,1948年,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称朝鲜)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韩民国(简称韩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进攻韩国,朝鲜战争爆发。在苏联等共产主义国家缺席下,当时由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决议发动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火协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沿三十八度线非军事区分界而治。朝韩分治后,韩国经历民主与独裁统治的反复交替:第一共和国处于李承晚的独裁统治之下,直至1960年统治崩溃流亡夏威夷,民主的第二共和国建立并以尹潽善为总统,却在不久后被朴正熙军队推翻。之后从第三到第五共和国,韩国都处于朴正熙及全斗焕军政府的威权统治之下。1987年之后,第六共和国开始逐渐建立起一个自由民主的政府。

众所周知,四大文明古国是经过考古学和文献资料研究后被世界各国所推选且认可的,如西亚的古巴比伦、北非的古埃及、南亚的古印度和东亚的中国。其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历史没有中断的文明,延续至今达5000年文明史,这也被考古和文献所印证。然而, 在世界上还有一个文明更“悠久”的国家——韩国,其自称本国历史绵延至今达9200年以上,是中国的近2倍。那么,韩国为何由此自信?他们的历史超过9200年的说法又来源于何处?是否有考古或历史文献的佐证?一本被韩国名人和学者神话了的伪书——《桓檀古记》韩国超过9200年历史的说法来源何处?如果说世界上最久远的文明只存在于韩国,那么这个结论最早的源头恐怕只存在于韩国的近现代书籍《桓檀古记》中。之所以说其是近现代书籍,是因为这部被各国学者否认的伪书,成书年代存在争议,更多的认为是1911年所著,而另一说则是1979年所著。但不论是韩国近代所书还是现代人假手作之,这本书都不是什么官方正史或古书典籍。韩国描绘的朝鲜三国时期的历史版图《桓檀古记》不被“待见”,韩国为何奉为经典?在《桓檀古记》中,韩国历史的确有9200年以上,很多历史记载,与各国典籍文献出入很大。对很多人而言,韩国的《桓檀古记》本质就是韩民族优越主义历史观的集中表现。但凡知道这本书的创作背景,也就能理解书中为何如此“瞎编”人类史了,不光是韩国史。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与朝鲜存在千年的宗藩关系彻底被日本终结。十余年后,日本吞并朝鲜,朝鲜国民进一步遭受欺凌、压迫和奴役。在亡国的岁月,相传一位叫桂延寿的韩国太白教教徒,面对日本侵略极度自卑和朝鲜从没有强大过的历史现实,便决心要写一本YY史书。基于这种不正常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从1911年起开始编撰这本尤为出名伪书《桓檀古记》。《桓檀古记》将韩国的历史直接推进到公元前7197年的桓国。实际上,到中国汉朝时,朝鲜半岛南部都还是原始土著部落。根据书中描述,桓国是由太阳神桓因率八百童男童女降于天海以东的白山黑水建立的由12个国家组成的联邦国家,国土包括几乎整个亚洲(包括中国、日本、伊朗等)和欧洲(俄罗斯等),即所谓的南北五万里,东西两万里,其王朝历史达3301年,共有7个国王。这是韩国先祖创立的第一个庞大国家,然而值得玩味的是桓国的国王平均需要活400多年才能凑够3300多年!每人平均要活400多年!重要的事再说一遍(估计写书的小桂子光顾着快感了)。桓国灭亡后,太阳神桓因的“小妾”或“情妇”又生了一个儿子叫桓雄,他又率3000人建立了另一个王国,叫达倍国。据称,这个达倍国就是中国史书上称的九黎,蚩尤的部落。韩国人对中国的这个反面角色还是“情有独钟”的,《桓檀古记》将蚩尤“封”为倍达国的首任国王(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过韩国人拜蚩尤为祖先的重要原因之一)。然后,轩辕(黄帝)和榆罔(中国的最后一位炎帝)带领的汉族部落崛起,逐渐吞噬蚩尤统治下的达倍国的国土。蚩尤与轩辕在涿鹿大战,这是中韩历史上的第一战。蚩尤大胜后收复不少“失地”。之后,蚩尤又与轩辕发生了70余次战争,结果蚩尤是“清一色”的大胜。到此,让人意外的是写书的小桂子不知是逻辑混乱还是什么,把蚩尤写死后,也没说原因,大韩先祖便主动让出了中国给轩辕,让大汉民族繁衍,而留下来的“达倍国人”则被中国人称为“淮夷”、“嵎夷”、“莱夷”、“岛夷”和“九夷”。《桓檀古记》中记载,蚩尤天皇曾70多次战胜轩辕。另外,小桂子对生命的确是没有概念,老毛病又犯了。众所周知,古人由于生活和医疗水平极度低下,平均寿命在二三十岁左右,五六十岁绝对算是高寿了!然而,在《桓檀古记》中,这个由中国蚩尤建立的倍达国,历1500余年,18个君王,也就是每个国君平均寿命需要达到现代发达国家80多岁的水平,才能撑足1500多年。韩国倍达国的历史中,还有一段十分可笑的事情便是把中国的伏羲写成是国王最小的儿子,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啊。接着,到公元前2333年时,古朝鲜国诞生,即所谓的檀君朝鲜时代。此时,中国的夏建都还没有建立。古朝鲜国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38年时,相当于到秦始皇干掉嫪毐,拔除吕不韦时,这个领土广袤的国家被灭亡。那么中国大地上的那些诸侯国家都去了哪里了呢?对此,不知韩国是否能给个完美的解释?还有古朝鲜国存在的时间里,只字未提被史学家所认可的“箕子朝鲜”时期。不过想想也能理解,毕竟箕子朝鲜是中国人在朝鲜半岛上建立的国家,即商纣王的叔父箕子被周武王分封于朝鲜,建立的箕氏侯国。这是朝鲜半岛上存在的第一个国家。古朝鲜国存在了2095年后被扶余所灭。之后,扶余又被高句丽所灭。越是接近近代,历史越不好瞎编,毕竟考古遗存和文献史书站在那里看着一切。为此,《桓檀古记》编写的历史,从扶余国和高句丽开始,渐渐衔接上中国正史记载的一部分历史。正史显示,扶余是中国东北地区出现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国家,首都在今吉林境内。历经600年多年,最后被中国的另一边疆少数民族高句丽所灭。而在《桓檀古记》中,扶余和高句丽以及大震国(即渤海国)都被当成是朝鲜先祖创建的政权挨个写了一遍,直到编到高丽,总算是写到自己的直系祖先,完成了这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韩国“万年历”。中国学者研究《桓檀古记》后发现,书中描写的一系列历史,毫无根据,如桓国领土包括亚欧大陆大部,但这些地方至今并未发现有关桓国的任何考古遗迹,并且桓国和倍达国存在的历史时期是人类新石器时代,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国家存在。还有就是该书现存最早的版本是1979年版,很可能是现代人假手写作的伪书,书中使用的很多词如“男女平等”、“黑水”、“文化”等都不是那个年代应有的词语。韩国历史纪录片称韩国历史长达一万年以上不过,这样一本矛盾重重、毫无历史文献价值的史书,却被韩国不少政界人士、学者、名人和大众奉为经典大肆炒作和渲染。《桓檀古记》俨然成为韩国脆弱历史的“救命稻草”。韩国民族优越主义论泛滥成灾,与这本书怕是有莫大的撇不清的关系。中国、日本乃至世界的文化、人种或技术都渐渐沦为韩国发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对此,包括日本在内的汉文化圈国家,也对韩国这种杜撰、歪曲、篡改他国历史的行为感到无奈。

韩国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据说,韩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与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檀君建立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历史学家将韩国的这段早期历史阶段称为“古朝鲜”时代。 古代韩国最初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为特征,各小城邦又逐渐合并成政治结构复杂的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王国。 在这些部落联盟中,位于鸭绿江中游的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最先建国。高句丽富于侵略性的军队逐一征服了周围的部落,并在公元313年甚至攻占了中国的乐浪地区。百济(公元前18-公元660)是由位于今天的汉城附近汉江南面的一个小城邦发展而成的类似高句丽的部落联盟王国。百济于近肖古王(346-375在位)统治时期发展成为一个由贵族统治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新罗王国(公元前57-公元935)位于韩半岛最南端,最初是三国中最弱小、最落后的国家。然而由于在地理上远离中国的影响,它很容易接受非中国的外来习俗和思想。它的社会阶级特征明显,后来产生了独特的“花郎团”并发展了佛教。 统一新罗与渤海 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征服了临近的伽倻王国(从1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在韩半岛南部地区发展起来的一批城邦国家)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当中国唐朝后来暴露出要将高句丽和百济纳入其帝国版图时,新罗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罗将中国人逐出韩半岛。其后,居住在满洲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王国不仅有高句丽人,还有众多的靺鞨族人。渤海王国按高句丽王国的行政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五京政权体系。渤海王国有着源于高句丽文化的先进文化。 渤海王国的繁荣和强大在公元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它占领了北至阿穆尔河,西至满洲中南部开元的广大地区,并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渤海王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灭亡,其统治阶级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为高句丽人)迁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丽王国。 新罗在公元668年统一了韩半岛,并在8世纪中叶进入繁荣强大的鼎盛时期。新罗一直想建立一个理想的佛教国家,佛国寺就是在统一的新罗时期所建立的。但因王公贵族沉溺于安逸奢侈的生活,王国对佛教的崇尚开始衰落。此外,和被占领的高句丽和百济声称有统治权的地区领袖间产生了冲突。公元935年,新罗国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丽王朝投降。 高丽 尽管韩半岛经常遭受外来入侵,但自公元 668 年由新罗统一后一直由一个单一的政府治理,并保持了政治独立,以及文化和民族传统。无论是高丽王朝(918-1392 年),还是朝鲜王朝(1392-1910 年),他们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文化,驱逐了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的入侵者。高丽王朝的开国君主王建是新罗一位反叛王子弓裔手下的将军。他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现今北韩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宣称要收复高句丽在中国东北的失地。他将他的王国定名为高丽,韩国现在的名称“ Korea ”就是由此而来。尽管高丽王朝未能收复失地,但却取得了以青瓷和佛教繁荣兴盛为代表的辉煌的文化成就。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早在1234 年,即比德国古登堡早两个世纪,韩国人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大约也在这一时期,韩国的工匠还完成了在大块木板上雕刻全部佛经的艰巨任务。 这些雕刻佛经的木版有8万多块,目的是祈求佛祖保佑击退蒙古人的入侵。这些称为 《高丽大藏经》的木版现珍藏在历史悠久的海印寺内。 高丽王朝末期,士大夫和武士之间的冲突以及儒教信徒与佛教信徒之间的争斗,使高丽王朝衰败。蒙古人入侵高丽始于1231年,高丽人民虽然与蒙古人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高丽仍沦为蒙古的附庸国长达近1个世纪之久。 朝鲜 1392年,李成桂将军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朝鲜。朝鲜早期的统治者支持儒家学说作为王国的指导哲学,以抵销在高丽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 朝鲜的统治者以良好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国家。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科举考试成为做官的重要途径。以儒家学说为导向的社会高度重视研究学问,但鄙视工商。 朝鲜在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统治时期(1418-1450),国家的文化与艺术空前繁荣。在世宗大王的倡导下,王室学术机构的学者创造了韩语字母“训民正音”。 世宗大王非常重视天文学。日晷、水漏、天文图和天球仪等都是在他的要求下造出来的。后来他将王位传给儿子文宗(1450-1452在位)。文宗于1452年驾崩,年仅11岁的太子接替了王位,是为端宗。 1455年,端宗的叔叔首阳大君篡夺了少年国王的王位,成为世祖国王(1455-1468年在位)。他公布了一部名为《经国大典》的法典,这部法典成了王朝治国的基石。 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海上,韩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李舜臣将军(1545-1598),指挥“龟船”与日本人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这种“龟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 在陆上,自愿参战的农民和僧侣军队也奋勇杀敌。随着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的死亡,日本军队开始撤退,战争于1598年结束。但这场战争却给朝鲜和中国明朝留下了灾难性后果。在战争中,朝鲜大量的工匠,包括陶瓷工匠被劫往日本。 17世纪初,韩国的“实学”运动在思想开明的士大夫中开始兴盛起来。他们想借“实学”来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 他们极力建议改良工业、农业,主张大刀阔斧地对土地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但不幸的是,保守的贵族统治者尚无适应这种急剧变革的准备。 朝鲜王朝后期,政府内部和上层社会中不断产生倾轧。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的政治局面,朝鲜国王英祖(1724-1776在位)采取了不偏不倚的策略,成功地巩固了王权,并取得了政治上的稳定。 正祖(1776-1800在位)继位后继续实行不偏不倚的政策,建立了王家藏书楼,收藏王家文件、实录。他还推动了其他政治与文化改革。这一时期,是“实学”运动蓬勃发展时期,很多杰出的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工农业改革的进步文章,但政府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日本占领和韩国独立运动 19 世纪,韩国依然是一个“闭关自守之国”,坚决反对西方关于建立外交与贸易关系的要求。此后,一些具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竞相对韩半岛施加影响。日本在战胜了中国和俄国后,于 1910 年强行吞并韩国,并开始对其实行殖民统治。 日本的殖民统治激发了韩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人甚至禁止韩国人在学校使用韩国语授课。这样的同化政策激怒了韩国知识分子。1919 年3月1日,韩国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抗议活动,数千人为此而牺牲。 尽管“三 · 一独立运动”失败了,但却加强了韩民族的团结,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这次运动促成了在中国上海成立韩国临时政府,并在满洲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抗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武装斗争。韩国人民至今仍每年纪念“三 · 一独立运动”,并将其确定为全国性的假日。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前,韩国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在实行殖民统治期间对韩国不断进行经济剥削。 大韩民国的成立 韩国人民对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感到欢欣鼓舞,但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光复没有立即给他们带来他们为之英勇奋斗的国家独立。 相反,由冷战引起的意识形态的分歧造成了国家的分裂。韩国为建立一个独立政府的努力,因美军占领半岛南部和苏军控制半岛北部,而遭到失败。 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通过一项决议,要求韩国在联合国一个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大选。 然而,苏联却拒不执行联合国决议,并且不准许联合国这个委员会进入韩国北方。于是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一个新决议,要求在这个委员会能够到达的地方进行选举。韩国首次总统选举于1948年5月10日在三八线以南地区举行。这条线终于将韩半岛分成了南方与北方。 1948年,李承晚当选为大韩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与此同时,三八线以北建立了金日成领导下的共产党政权。 北韩于1950年6月25日无缘无故向南方发动大规模入侵,引发了一场持续3年,由美国、中国和其他外国军队介入的战争。整个半岛遭到破坏。1953年7月签订了停火协议。 韩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伤亡人数几乎达到300万,成百万人流离失所,骨肉离散。李承晚政府领导时期严重的社会骚乱不断。 当时韩国的民主并不成熟,国家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困难。李承晚总统最终因一次学生领导的起义而于1960年4月下台。民主党的张勉于1960年8月组成政府,建立了第二共和国。 但是,新政府却被朴正熙少将于1961年5月16日发动的政变所推翻。以朴正熙为首的国家再建最高会议,接管了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利。 朴正熙于1963年的一次选举中当选为总统。朴正熙政府致力于快速实现工业化,并于20世纪60、70年代实现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但是,朴正熙的统治伴随着对人民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的严格限制。 朴正熙总统于1979年10月遇刺身亡后,出现了实行戒严的过渡时期。代总统崔圭夏于1980年8月辞职,强有力的军官集团的领袖全斗焕由统一主体国民会议(选举团)选为总统。 20世纪80年代民主运动高涨。1987年修改了宪法,恢复了直接选举总统的制度。 在新宪法下,另一位将军出身的人——卢泰愚当选为总统。卢泰愚执政期间,民主有了长足的发展,为32年来选举第一位文人总统打下了基础。 长期从事民主运动的活动家金泳三以执政党候选人的资格于1992年当选为总统。 1997年,主要反对党新政治国民会议领袖金大中当选为总统。金大中政府被称为“国民政府”,是韩国宪法史上第一个由执政党向反对党和平移交政权而产生的政府。 卢武铉政府,即“国民参与政府”,成立于2003年2月25日,是韩国历史上第十六届政府。卢武铉政府提出了3项目标:“国民共建民主主义”、“建立国民共享,均衡发展的社会”和“迎接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代”。 卢武铉政府是国民力量的产物。珍视原则和情理的公民自愿筹集资金开展选举活动,从而使卢武铉在总统竞选中获得胜利。 最为重要的是,卢武铉政府是在国民普遍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一如在其诞生时一样,在政府未来的运作过程中,国民的参与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948年8月15日半岛南半部建立大韩民国,李承晚出任首届总统。1960年李承晚下台,同年8月尹潽善任总统。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此后长期执政。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焕发动政变,于1980年出任总统。1987年韩国修改宪法,实行总统直选,同年卢泰愚当选第13届总统。此后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朴槿惠和文在寅先后当选第14届至19届总统。扩展资料:韩国的文化传统:1、语言韩国在19世纪前借用汉字作为书写工具。15世纪李氏朝鲜世宗国王遣人完成《训民正音》,仿照汉字外型创造了全新的拼音文字谚文。由于当时朝鲜上层阶级的官员贵族们和正式书籍文本仍然使用汉文,谚文在数世纪间未能成为正式文字。2、宗教韩国50%左右的人口信奉基督教、佛教等宗教。3、服饰韩服是韩国的传统服装。近代被洋服替代,一般只有在节日和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穿。女性的传统服装是短上衣和宽长的裙子,看上去很宽松;男性以裤子、短上衣、背心、马甲显出独特的风情。白色为基本色,根据季节、身份,所选用的材料和色彩都不同。4、饮食韩食以泡菜文化为特色,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泡菜。韩国传统名菜烧肉、泡菜、冷面已经成了世界名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国

韩国的历史文献

韩国或者朝鲜古代的书,都是用汉文古文写成的,韩国的古代史资料相对较少,主要有以下几部。金富轼《三国史记》,50卷,网上有电子版。电视剧《善德女王》取材于本书。郑麟趾《高丽史》,139卷,高丽王氏王朝起自918年,迄于1392年。新浪资料上有下载,电视剧《信义》取材于本书。徐居正《东国通鉴》。56卷,外纪一卷。本书,国内不好搞。最大部头的是《李朝实录》,那包含总共27代519年(1392年-1910年),共1893卷,888册,总共约6400万字,是最古老且庞大的史书(另外还有60册不算古代史)。国内有售,要20000多元。几乎为朝鲜的古代的大百科全书,方方面面的材料都有。《大长今》《一枝梅》《燕山君》《世宗大王》《明成皇后》等几乎绝大多数韩国古代剧都取材与本资料。上面那个兄台写的答案,也是我以前写的。经常被人抄袭,却很难被人超越。。

清代的《李朝实录》;也可以看清朝的官方史《实录》

韩国的历史文献是什么

韩国的历史是2000多年。先梳理一下韩国的历史。从文献上,韩国的历史是这样的序列:古朝鲜---卫满朝鲜---汉四郡---三国---统一新罗---高丽---朝鲜---大韩帝国---日韩合并---南北分治。其中,朝韩学者一般称古朝鲜为“檀君朝鲜”,中国学者一般称为“箕子朝鲜”。(因为韩国古代的序列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卫满朝鲜中,韩国和朝鲜不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只承认檀君朝鲜---卫满朝鲜的序列,而中国方面不认可檀君朝鲜的史实地位,认为正确的世系是箕子朝鲜---卫满朝鲜,而日本到现在为止还非常保守地仅仅是给了卫满朝鲜信史的地位)首先,汉四郡是汉武帝于公元前108年征服朝鲜北部而设立的,其中乐浪郡首县朝鲜县的遗址就是平壤附近大同江南岸的乐浪土城遗址,出土了两汉时期的很多文物,如王莽新朝时期的“乐浪太尹章”和乐浪郡人口统计木牍,所以汉四郡的信史地位是板上钉钉的。而根据《史记》记载,乐浪郡朝鲜县原是卫满朝鲜的都城,而《史记》中也有卫满朝鲜建国的记载,所以虽然没有卫满朝鲜时期的文字出土,但是把卫满朝鲜归入信史也是没什么问题的。卫满朝鲜是西汉时燕国(汉朝的一个诸侯国,大体在今北京附近)人卫满于公元前195年篡夺原朝鲜准王的王位而得以创立的,所以,卫满朝鲜之前还有一个国名为“朝鲜”的国家也肯定是没问题的,关键是这个“朝鲜”(一般称为古朝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朝鲜”这个词语出现在中国文献中最早应该是《管子》和《山海经》,这两本书通常认为从战国时期才开始编撰的,所以,可以认为公元前5世纪,已经有“朝鲜”的称谓出现。其次,文献还记载了燕国称王,朝鲜也跟着称王,燕国是公元前323年称王的,所以,公元前4世纪,朝鲜已经成为有一定实力的政权也是基本可以肯定的,如果认为古朝鲜具有国家性质是从这里开始的话,韩国的历史就有2400年左右。后来,燕将秦开(就是刺杀秦王的荆轲的同伴秦武阳的爷爷)北破东胡1000里,东击朝鲜2000里,朝鲜遂弱(一般认为,此后古朝鲜才定都今平壤附近)。到卫满执政,吞并了周边的很多小国,国力强盛,国家结构基本定型。若不承认公元前5世纪朝鲜形成国家,则最迟在这个时候,朝鲜肯定已经具有了国家形态。这样的话,韩国的历史就是2200年。

韩国距今(2020)有1913年的历史。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占领卫满朝鲜后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中北部设置了四个郡,分别为乐浪郡(朝鲜)、玄菟郡(高句丽、沃沮、夫余)真番郡(真番)、临屯郡(临屯),以高句丽为县,也就说明高句丽是早于汉四郡之前就建立的,也就否定了朝鲜半岛/韩半岛国家的史书《三国史记》中关于高句丽的建国传说。公元前107年,卫氏朝鲜灭亡。其中,玄菟郡设于公元前107年,其他三郡设于公元前108年。公元前82年,真番郡、临屯郡以及玄菟郡的东部被并入乐浪郡,分别设东部都尉和南部都尉,玄菟郡治所西迁至高句丽县,后又移居高丽西北。汉代时韩国归属乐浪郡,每年四个季节都要朝拜。建安中(196~220),割据辽东的公孙康分屯有县以南荒地为带方郡,派遣公孙模、张敞等人收集各地流民,起兵讨伐韩、秽,原先的居民才稍稍离开一些,其后倭、韩归属带方郡。扩展资料韩国由来韩国国名源于古时朝鲜半岛南部的部落联盟“三韩”(辰韩、马韩、弁韩),在中国东汉、三国时代,三韩的政权即被中原称为“韩国”,如《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中记载:“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这是朝鲜半岛政权被称为“韩国”的最早记录。此后朝鲜半岛的许多政权虽然不以“韩”为国号,但仍以“韩”或“三韩”作为其别称而沿袭下来。至1897年10月,朝鲜高宗建立大韩帝国,使“韩国”作为朝鲜半岛国家的正式国名而登上历史舞台。1919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中国上海,虽然改变政体,但仍沿用“韩国”的国名。1948年8月15日起朝鲜半岛南部的国名就被定为“大韩民国”,简称韩国。

经人类学研究发现, 在70万年前, 韩半岛就有人类居住。 古朝鲜( BC 2333~BC 108) 据传, 神话人物 檀君于公元前2333年建立了韩国第一个王国- 古朝鲜。此后, 几个部族由满州南部地区移到韩半岛。 三国时代( BC 57~AD 676) 高句丽, 百济, 新罗建于一世纪。 这期间古代国家的政治体系, 宗教(佛教和儒教) 文化得到发展。 统一新罗时代( AD 676~AD 935) 新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佛教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最大的普及。统一新罗因贵族的霸权争斗而衰退, 935年归属高丽。 高丽王朝(AD 918~1392) 高丽建于918年。 佛教在这一时期被定为国教, 给政治和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著名文物有高丽青瓷和《高丽大藏经》。高丽时代发明了直指。直指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金属活字本,比古腾堡发明的金属活字本早了78年。14世纪中期后,高丽衰退。 朝鲜王朝(1392~1910) 朝鲜王朝建于14世纪末, 儒教成为国教, 对全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443年发明了韩文字母。 由于日本的侵略(1592年, 任辰倭乱)和外国势力的侵略使朝鲜开始走向衰退。 日本统治时期(1910~1945) 1876年朝鲜王朝被日本强迫打开了门户。 1910年日本占领韩国, 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日本被联军打败投降。 大韩民国(1945~至今) 1945年日本被联军投降后撤离韩国。其后韩半岛分为韩国与北韩。韩国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 1953年6月27日签定停战协定。 2000年历史性的南北韩首脑会谈在北韩的首都平壤召开。

就是一个小棒子成长为大棒子的过程而已!

中国历史文献学PPT韩锋

《史记》和《资治通鋻》分别是中国古代最好的纪传体和编年体通史性作品,而且文笔又是很好的。建议中华书局的繁体竖排点校本,《史记》十册、《资治通鋻》廿册的样子。 此外,如果还想看断代史。纪传体的建议看《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同样建议中华书局繁体竖排点校本);编年体的建议看《春秋左传》,对学习先秦古文也很有帮助(建议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四册,加上沈玉成的《左传译文》,都是中华书局的)。 其实这些书的阅读量已经不小。如果不是以研究为目的,廿四史读前四史就足够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而《东周列国志》毕竟是演义小说,不是历史文献。

一 学术专著   1、《东晋文化》(合著者:傅江),南京出版社,2005年9月。2、《中国墓葬史》(编著),广陵书社,2009年7月。  3、《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月。二 合著、参著  1、《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高国抗主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2003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修订出版。  2、《中国历史文献学》(张大可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3、《中华文物鉴赏》(罗宗真、秦浩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  4、《隋唐考古》(秦浩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5、《六朝经济史》(许辉、蒋福亚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6、《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大辞典》(唐嘉弘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7、《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范金民主编,分卷主编胡阿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  本人执笔:1,《六朝农业经济概说》,第170-227页;2,《再论六朝江南的麦作》,第271-305页;3,《东晋的“度田税米”制与土断的关系》,第306-343页;4,《论江南在唐帝国时期的地位演变》,第344-356页;5,《20世纪日本的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研究》,第440-497页。  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苏新宁主编)第6章《考古学》,第222-27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三 译著  1、《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2、《中国文明记》,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又收入张明杰主编“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丛书,中华书局,2008年。  3、《日本国立三馆所藏国宝数位处理作品解题》,平凡社(东京),2001年。  4、《中国·南京云锦》(日文版),南京出版社,2003年。  5、《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合译者:伍跃、杨文信),总804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  6、《内藤湖南的世界──亚洲再生的思想》(合译者:马彪、胡宝华、李济沧),总380页,三秦出版社,2005年。  7、《居延汉简研究》,上、下册,总604页,500千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四 学术论文   1、《论唐代江南在唐帝国地位的演变》,载《古代长江下游的经济开发》,三秦出版社,1989年。  2、《唐代江南灾荒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  3、《试论六朝江南之麦作业》,《中国农史》1990年第3期。  4、《滂民考述》,《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  5、《后赵浮海抄略散论》,《南京史志》1991年第3期。  6、《江苏境内的汉代王陵》,《江苏侨声》1992年第3期。  7、《唐代水旱赈恤、蠲免的实质与实效》,《中国农史》1993年第1期。  8、《菰菜、莼羹、鲈鱼脍与吴人的相思》,载《六朝史论集》,黄山书社,1993年。  9、《曹魏租调制度につての一考察——特にその租额问题を中心として——》,《史林》(日本京都)第81卷第6号,1998年11月。  10、《〈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跋》,《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11、《〈观世音应验记〉の六朝隋唐における著录と流布》,《古代文化》(日本京都)第51卷第6号,1999年6月。  12、《幕末明治时期的中国见闻录与宇野哲人的〈中国文明记〉》,《中国文明记》附,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  13、《战国秦汉大小亩制新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八期,1999年。  14、《〈观世音应验记〉的发现、研究及其在六朝隋唐时期的著录和流布》,《传统文化研究》第7辑,古吴轩出版社,1999年。  15、《论曹魏租调制中的田租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4期。  16、《论东晋的度田税米制——特别是从其与土断的关系来看》,《中国史研究》(韩国大邱)第8号,2000年。  17、《西晋の占田、课田、租调制の再检讨》,《东洋史研究》(日本京都)第59卷第1号,2000年。  18、《东晋の哀帝——哀帝を通してみた东晋前、中期の政治と社会》,《古代文化》(日本京都)第52卷第8号,2000年。  19、《遣唐使的虚像与实像》,《日本新华侨报》第37-40期连载,2000年7月8日- 8月8日。  20、《西晋诸侯分食制度考实》,《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  21、《评点校本〈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文史》2001年第4期。  22、《东晋的哀帝——东晋前中期的政治与社会》,载《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社,2002年。  23、《九品相通:再论魏晋时期的户调》,《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3年第1期。  24、《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亟需认识的两个问题》,《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6日遗产周刊。  25、《日本对文化遗产的界定》,《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13日遗产周刊。  26、《日本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财政预算与相应政策》,《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20日遗产周刊。  27、《日本京都、奈良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27日遗产周刊。  28、《千年历史、百年大计:日本奈良、京都文化遗产保护四例》,《中国文物报》2004年3月5日遗产周刊。  29、《书评:王永平〈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中国学术》第16期,307-313页,2004年3月。  30、《南京司家山出土谢氏墓志研究》,《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32-40页。  31、《读西安出土姚无陂墓志》,《华夏考古》2005年第2期,第97-102页。  32、《南京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志研究》,载牟发松主编《“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319-336页。  33、《六朝建康城的发掘与复原的新思路》,《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26-38页。  34、《论南京钟山南朝坛类建筑遗存的性质》,《文物》2006年第4期,第58-68页。  35、《四—五世纪における东アジア世界の形成と东晋南朝 ——中国侧の史料を中心として——》,载田中良之、川本芳昭编《东アジア古代国家论》,すいれん舍,2006年4月,第298―323页。  36、《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唐代官文书三种(上)》,载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传统文化研究》第14辑,群言出版社,2006年,第257―264页。  37、《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唐代官文书三种(下)》,载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传统文化研究》第15辑,群言出版社,2007年,第319―322页。  38、《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墓主身份蠡测——以随葬品的考察为中心》,《文史》2008年第1辑,第31―49页。  39、《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明州、台州官文书三种》,载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编著《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文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40―248页。  40、《中国考古学研究领域作者、机构和地区的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8卷第6期,2008年11月,第32―43页。  41、《论洗砚池晋墓出土漆器的官工产品性质》,《南京博物院集刊》第10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12月,第47―50页。  42、《中国考古学研究概况分析(2005-2006)——基于CSSCI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1期,2009年1月,第50―55页。  43、《四至五世纪东亚世界的形成与东晋南朝》,载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编《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61―275页。  44、《六朝建康城的研究、发掘与复原》,载《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编委会编《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9年,第276―292页。五 译文   1、《回教传入中国及其批判——隋开皇年间说》,《中国回族研究》第1辑,1991年。  2、《简牍的古文书学研究》,《简帛研究》第3辑,1998年。又载《安作璋》,泰山出版社  3、《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商周春秋历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5期。  4、《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6期。  5、《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7期。  6、《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隋唐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9期。  7、《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  8、《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明清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  9、《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3期。  10、《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9期。  11、《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5期。  12、《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10期。  13、《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6期。  14、《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10期。  15、《礼忠简、徐宗简研究的展开——以居延新简的发现为契机》,载本书编委会编《安作璋先生史学研究六十周年纪念文集》第357-372页,齐鲁书社, 2007年。  16、《关于东汉边郡统治的一个考察——以放弃和重建为线索》,载《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刊行会编《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 2006年度》第109-14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教学情况本科: 隋唐考古、中国历史文选  硕士:汉唐文物资料研究、汉唐史料学、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史研究与方法、中国古代史通论   博士: 中国中世文物资料研究、汉唐基础史料研读、中国古代史研究

华师历史文献学考研,740中国史基础《中国古代史》朱绍侯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献学》张舜徽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郭锡良 北京出版社 ;《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 中华书局2006年版。注:313历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由国家统一制订。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干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该书取材颇富,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史事。文笔优美生动,结构严谨,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作者所创的纪传体例为历代著正史者所遵循取法。【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2)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3)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这种体裁在南宋时才出现,如《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

  • 索引序列
  • 韩国历史文献是中文吗
  • 韩国历史文献
  • 韩国的历史文献
  • 韩国的历史文献是什么
  • 中国历史文献学PPT韩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