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

发布时间:

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副总编辑

1981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1981年自《中国日报》(China Daily)创刊之日起加入报社,随即被派往美国夏威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深造。曾在英国《金融时报》、《卫报》,美国《西雅图邮报》、《新闻周刊》做访问学者。1986—1993年,历任中国日报社经济部副主任、代主任、主任。1993—1995年,担任中国日报社编委会委员兼经济部主任。1995—2004年,担任中国日报副总编辑。2004年10月起,担任中国日报社总编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朱灵,男,汉族,1957年11月生于江苏南京,陕西西安人,现任中国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十二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我有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

省部级领导干部认为,破解当前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文化改革发展,要处理好5个“辩证关系”,即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表现承载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发展多元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之间的辩证关系、政府引导发展与市场培育成长的辩证关系,以及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辩证关系。今日刊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系列调研报告之七:《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省部级领导干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专题研讨班  省部级领导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领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他们对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认识,对文化改革发展主要工作的把握,直接关系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影响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国家行政学院、光明日报联合调查表明,省部级领导干部高度认同《决定》精神和各项部署,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面临的主要工作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问题,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不断推进各领域改革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上高度的自觉和更加的自信。会议一结束,中组部、中宣部和国家行政学院就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专题研讨班,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国家机关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学员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国家行政学院、光明日报联合调查组梳理研讨班的成果,对部分学员进行深度访谈,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这个报告。   《决定》的重要意义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并对各项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全会《决定》得到了研讨班学员的高度评价:   1、《决定》绘制了文化强国的战略蓝图   学员们认为,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一样,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工作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全会《决定》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它从时代要求和战略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和文化承载使命的深刻把握。这个战略蓝图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对文化本质性力量的深刻洞察,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也体现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   2、《决定》确立了文化发展的行动纲领   学员们认为,《决定》提出了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当前,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物质生活极大改善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文化发展中一些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决定》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对我国未来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决定》部署了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学员们认为,《决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围绕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从几个方面作出了工作部署、提出了重大举措。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决定》提出从战略和全局的出发,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以及文化建设所面对的突出重点问题进行了正确部署,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当前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工作   学员们普遍认为,破解当前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重点难点问题,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1、处理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魂”与文化表现承载之“体”的辩证关系   当代中国文化之“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发展前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代中国文化之“体”主要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它承担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功能。   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文化“魂”与“体”的辩证关系,更好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说:“要切实解决好‘魂’与‘体’的关系问题,做到‘魂’要附体、‘魂’‘体’统一,防止‘魂’不附‘体’、‘魂’‘体’分离。”河南省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同时,还要融入到精神文化产品,如哲学社会科学、新闻舆论、网络文化等。”   2、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发展多元化的辩证关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这是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客观趋势。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秀兰说:“如今社会主义文化日趋多样、多变,如何以一元化思想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多变的文化需求,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来引领多样、多变的思想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这需要处理好文化和政治的关系。”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康兵说。“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有政治。”他认为:“红线要明确,其余应宽容。对思想意识形态强的领域,要继续加强管理;对不涉及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对于‘中间地带’则重在引导和培育。”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格局。   3、处理好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辩证关系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区别又辩证统一。中央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组长王寿祥说:“我们的税收政策要区分好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关系,但有的也不好区分,有些公益性也有经营性,经营性也有公益性。”   如何把握好二者关系?中国大剧院院长陈平认为:“事业和产业之间相互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理好事业与产业的关系,就要把握好二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关系,在机制上区分好。”他还指出:“公益事业中怎么把民间的资金盘活,调动民间社会力量做公益文化;公益性事业中如何利用经营性手段,是我们下一步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4、处理好政府引导发展与市场培育成长的辩证关系   政府引导与市场培育都是促进文化发展的手段。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谭力说:“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体制机制问题,公益性文化事业公益为主,也有市场为辅的问题。经营性文化产业以市场为主,但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政策的培育和推动,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一刀切。”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魏文彬认为:“政府、市场两股力量要互动。在推进公益文化与经营性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因素与政府因素不可或缺。具体地说,就是公益文化就要由政府来主导,但离不开市场的推动。经营性的文化要由市场来主导,但离不开政府的规划、监督和指导。政府在这里的作用不能缺位,在这两股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要遵循两个规律,即文化规律和市场规律。”   5、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辩证关系   《决定》提出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参加研讨的学员认为,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互交融的程度正在加深,文化不仅为其他方面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了润滑作用,而且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因此一个民族和国家文化自觉的程度、文化建设的水平,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不能把文化局限在自己的领域,要处理好渗透、连结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文化的“本质力量”作用,为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劲和持续的动力。

1950年回国。195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2年9月至1965年4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1965年4月至1974年3月为外交部翻译室、美大司科员。1974年3月至1977年9月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部党组成员。1977年9月至1978年11月在外交部“五七”干校劳动。1978年11月至1979年3月在外交部待分配。1979年3月至1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79年11月至1984年3月在外交部待分配。1984年3月至1986年4月任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编委会委员。1986年4月至1989年5月任铁道部外事局局长。1989年5月至1994年3月任铁道部外事司司长。1994年3月至1998年6月任铁道部对外合作司司长、部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其间:1994年12月当选为部侨联副主席)。1998年6月至1999年7月任铁道部国际合作司司长。1999年7月起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党组成员。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28当选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中国侨联顾问。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王浩

王浩,男,汉族,大专,四川阆中人,1987年8月出生,南充志愿者发展协会常务会长、阆中市古城志愿者协会法人代表兼会长。王浩是一名社会志愿者团体的发起人,他不仅从事志愿服务,甚至把志愿者作为人生事业来做,他的目标:人人都是志愿者。四年来,王浩自筹资金54万元,把没有志愿者的阆中市硬是发展出3700多志愿者,并持续带领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关爱孤老、扶弱济贫、天使助学等公益项目展开的活动154次,累计参与志愿者服务人数达3万余人,给贫困地区捐款已超过86万余元。其先进事迹先后被阆中电视台、阆中网、南充志愿者网、南充电视台、《南充日报》、《南充晚报》、《成都商报》、《四川科技报》、四川新闻网、《西南商报》、中国志愿者网等数十家媒体报道超过200余次,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应。 王浩2013年被《中国站长网》、《站长之家 》、《A5站长网》、《红黑联盟》等数十家每天报道,正如双石子说所:年仅25岁的王浩,却对地方论坛和垂直网站有着自己独到的运营思路,打造地方特色,关注百姓生活,将血液融入阆中每一寸土地,他的成功不突然,更多的应该是必然。

回答 您好亲,总编辑是新闻或出版单位的负责人,国家新闻或出版单位为司局级行政职务。负责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方针,组织领导编辑部日常业务工作。不设置社长的新闻、出版单位,总编辑除管理编辑业务外,还要管理行政工作;设置社长的单位,总编辑专门管理编辑业务。总编辑是媒体事业之中,负责编辑、采访业务部门的主管。在较小型的媒体之中,总编辑常须自行参与编采业务;然而在较大的媒体事业,总编辑往往只是编采部的专业经理人,负责的工作在大致规划编采走向,而不直接参与编务。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哦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是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和中共中央的新闻机构。正部级单位,总编辑是为正部级干部。

中国日报总编辑朱灵:黎星是我多年的老同学、老同事和老朋友,我见证了她在中国日报留下的令人敬佩的足迹。作为国家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我们总觉得身上肩负着太多的责任和使命,一直有一种为国家多作贡献的渴望,一直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黎星毕其一生,矢志爱国、忘我工作,她开创了《中国日报》国际传播的新文风、新作风,开创了国际知名、读者广泛的名牌栏目,带出了一批青年才俊。目前制约我们外宣工作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是领军人才的短缺。国际传播的领军人才应该具有热爱祖国、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既要深刻理解国情,又能把握国际传播规律,既有明确的传播目的,又十分讲究传播艺术,既要有宣传意识,又不要有宣传味;同时,还要具备国际视野和高超的国际沟通能力,有过硬的语言和写作能力,真正做到外宣“三贴近”。黎星正是这样一个政治与业务素质俱佳,同时具备领导能力的国际传播领军人才,她身上还体现出了奉献、拼搏、求真、开拓、育人、博爱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的。 中国日报副总编辑王浩:前些年,因为待遇差,又十分辛苦,黎星父母看女儿如此奔波,不免心疼,想给她调动工作,可她拒绝得很坚定:中国日报是刚开创的领域,虽然艰苦,但很锻炼人,我喜欢这份工作,能学到很多东西,开阔视野,发挥余地更大。 中国日报特稿部副主任陈婕:我之所以写到再晚也要写完,是因为我发现,不管是半夜几点把稿子发给黎老师,她总是早上六点多就看邮件改稿子。 中国日报社董玮:黎老师是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身上有股永远都用不完的劲儿。在航班上,她能挤掉休息时间完成专栏和特写;抵达目的地后甚至可以不倒时差立刻投入工作;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她可以就着狭小的手机屏幕,一点一点把稿子校完;在墨西哥坎昆报道世界气候变化会议,她可以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天一亮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会场。 外交部机关党委(部党委国外工作局)常务副书记、原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章启月:黎星同志30年来一直战斗在中国国际传播事业第一线,对国际传播事业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新闻工作充满热爱和奉献精神。她在不同的岗位上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忘我工作,为推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在国际上塑造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做出了卓越的努力,堪为行业表率。黎星所体现出的爱国精神和坚定的政治素养与外交人员核心价值观‘忠诚、使命、奉献’高度一致。她的身上闪耀的是共产党员坚定的党性和高尚的精神品质,值得外交战线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外交部新闻司:黎星同志是中国国际传播领域的杰出代表,为推进民间外交、促进中西方沟通交流、增强我国软实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她身上体现出的新时期新闻工作者奉献、敬业、开拓、进取的精神令人敬佩,国家和社会需要更多像黎星这样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熟悉国情并深谙国际文化和传播规律的复合型人才。 中美建交的重要策划与参与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特意发来唁电评价黎星:“……惊闻她不幸早逝,我深感悲痛,不时满怀深情地忆起她在推进中美关系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专业精神、滔滔辩才及卓越努力。” 美国国务院外国记者中心的唁电说:“我们为黎星的新闻报道深深折服……黎星是一位真正杰出的记者,她将永被铭记。” 2012年8月22日,《光明日报》第5版发表中国日报社总编辑朱灵撰写的《踏着先行者的足迹—黎星同志一周年祭》:一年前,黎星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然而,她的音容笑貌、感人事迹,在我们心中不曾褪色,她的精神永在,且熠熠生辉。黎星作为我国国际传播事业的杰出人才和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毕其一生,矢志爱国、忘我工作,开创了中国日报国际传播的新文风、新作风,推出了国际知名、读者广泛的名牌栏目,带出了一批青年才俊。她一生的贡献,为中国日报的不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黎星英年早逝,壮志未酬。我们唯有积极努力,完成她未竟的事业,才能告慰她的英灵。一年来,全社掀起了学习弘扬黎星精神的热潮,推动国际传播事业大踏步前进。今年“七一”,党中央追认黎星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并公开表彰,这是激励全体中国日报人的珍贵荣誉。我们要永远学习她的精神,明确自己的使命,循着她的足迹,向世界说明中国,向世界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黎星精神永存!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曲莹璞

要是我选择华东师大 不知道为什么

上外 新闻学 情况新闻学硕士点成立于1998年,是上外最早被批准的复合型硕士点之一。2010年该硕士点与传播学一起获得了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点。目前该硕士点的设有四个研究方向:全球传播、多语种全球新闻、新媒体与国际舆情、英语新闻业务。硕士点隶属新闻传播学院。学院的核心专业国际新闻专业始于1983年,是全国最早的国际新闻专业之一,也是上外第一个设立的复合型专业。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该专业已成为上外最热门的学科之一。新闻学硕士点拥有一支长期从事国际新闻传播、英语新闻业务和新媒体与国际舆情研究的队伍。硕士点的导师均拥有博士学位、海外留学经历,在国际新闻理论、国际传播、英语新闻业务、新媒体研究、国际舆情等领域的研究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该硕士点秉承“精英化、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探索国际新闻传播理论与国际新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和研究融合之路,培养既熟练掌握外语、又精通国际新闻业务的复合型新闻人才。硕士点主要为国内外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新闻单位提供高端国际传播专门人才(包括驻外记者),培养的学生能独立运用外国语从事国际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及翻译以及与国际新闻与传播相关的研究工作。自2014年起,新闻学硕士点进一步拓展国际新闻业务研究,从英语新闻业务研究扩展为多语种全球新闻业务研究,从非英语语种的本科专业招收多语种全球新闻硕士。该方向目前已包括法、德、俄、日、西班牙、阿拉伯语、波斯语等多语种的国际新闻硕士培养。过去近30年中,该硕士点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优秀毕业生。如现任新华社副社长周树生和CCTV英语节目主持人杨锐;CCTV-5总监江和平、《中国日报》副总编曲莹璞等。给你简单介绍一下上外新闻学情况吧 希望对你被考新闻学有帮助:初试参考书新闻学理论——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郭可的国际传播学导论、方汉奇的中国新闻史,陈力丹的外国新闻传播史、郭可的当代对外传播英汉新闻编译 ——《新闻报道与写作》看前面4-5章张健的《英语新闻问题与范文评析》、报刊英语研究复试科目:新媒体与国际舆情、英语新闻业务方向:新闻学综合多语种全球新闻方向:英语新闻

17.探究题。材料一 17世纪和18世纪初,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西方人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例如,伏尔泰(1694—1778年)用一幅孔子的画像装饰其书斋的墙。伏尔泰认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11年1月,中国日报旗下的《中国日报欧洲版》创刊后,迅速覆盖欧洲众多国家。英国前副首相普雷斯科特认为,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日益重要,因此,中国日报在英国和欧洲出版《中国日报欧洲版》的决定是很及时的,非常值得欢迎。他说,大多数人都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重大问题的方式,他们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成就。中国日报副总编辑曲莹璞说,中国和欧洲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力量,只有增进了解各自迥然不同的发展背景与模式,加强沟通各自的核心利益与关切,才能实现互利双赢,并为应对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气候变化、环境资源等诸多挑战而做出更大的贡献。——2011年《中国日报》报道(1)根据材料一,概括17世纪至19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的“兴趣”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代欧洲人对中国的“兴趣”关注在哪些方面?(3)《中国日报欧洲版》的发行是中欧交流不断密切的表现之一。中欧密切交流产生的影响有哪些?17.(1)变化:从对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感兴趣到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因素:欧美部分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开始进行;加强海外殖民扩张;中国丰富的原料及广阔的市场等。(2)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重大问题的方式,中国的成就等。(3)促进欧洲和中国的发展与合作;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加强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等。

是这样的,各校虽然名称上都叫新闻学,但培养方向是不一样的。你大概列出几个你感兴趣的学校,这样我方便向你推荐相应的参考书!

江西日报社副总编辑

如果是应试需要的话看一下丁柏铨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和人大版的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另外南方周末、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也是经典。如果是工作需要的话还是研究一下感兴趣的媒体,尤其是你将要涉及的那个口子的常用报道模式。不知道你是哪种工作性质,每个口子的稿子都有自己固定的模式,其实熟练了之后就是套。

颜斌(1913—1975年),原名颜成俚,曾用名颜运炳,别名颜子龙。江西永新人。1929年5月在永新县经颜炳发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6月参加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在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担任萧克军长警卫员,1934年8月在湖南大庸县俟坪战斗中负伤(解放后鉴定为三等甲级残疾军人),伤愈后于1935年4月由李贞派人接到王震的红军十八师。1975年9月5日夜8时,颜在汇报工作时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国家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称号。中文名颜斌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衡阳出生日期03人物履历颜斌,男,汉,湖南衡阳,1966年03月出生,在研究生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编辑,中共党员,现任湖南日报编辑委员会委员兼总编室主任、是湖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常务副总编辑。

  • 索引序列
  • 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副总编辑
  •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
  •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王浩
  •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曲莹璞
  • 江西日报社副总编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