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2

janetwen1390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提拉米苏丫头

已采纳
1950年回国。195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2年9月至1965年4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1965年4月至1974年3月为外交部翻译室、美大司科员。1974年3月至1977年9月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部党组成员。1977年9月至1978年11月在外交部“五七”干校劳动。1978年11月至1979年3月在外交部待分配。1979年3月至1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79年11月至1984年3月在外交部待分配。1984年3月至1986年4月任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编委会委员。1986年4月至1989年5月任铁道部外事局局长。1989年5月至1994年3月任铁道部外事司司长。1994年3月至1998年6月任铁道部对外合作司司长、部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其间:1994年12月当选为部侨联副主席)。1998年6月至1999年7月任铁道部国际合作司司长。1999年7月起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党组成员。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28当选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中国侨联顾问。
167 评论

我不是小痴

1975 年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人民日报编辑部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国内政治部法制编辑组组长。1990年——人民日报社国内政治部副主任(其间:19 87年评为主任编辑)。1995年——中央宣传部新闻协调组副组长。1996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一副总编辑,同年评为高级编辑。2000年3月——人民日报副总编辑。2000年12月——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兼网络中心主任,2001年10月——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兼海外版总编辑,2003年12月——求是杂志社社长。2008年4月——人民日报社总编辑。2012年11月——中宣部副部长(正部长级)。 中共十七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8月28日——当选第四届中国报业协会会长。

158 评论

小雨叫主子

省部级领导干部认为,破解当前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文化改革发展,要处理好5个“辩证关系”,即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表现承载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发展多元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之间的辩证关系、政府引导发展与市场培育成长的辩证关系,以及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辩证关系。今日刊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系列调研报告之七:《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省部级领导干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专题研讨班  省部级领导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领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他们对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认识,对文化改革发展主要工作的把握,直接关系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影响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国家行政学院、光明日报联合调查表明,省部级领导干部高度认同《决定》精神和各项部署,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面临的主要工作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问题,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不断推进各领域改革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上高度的自觉和更加的自信。会议一结束,中组部、中宣部和国家行政学院就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专题研讨班,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国家机关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学员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国家行政学院、光明日报联合调查组梳理研讨班的成果,对部分学员进行深度访谈,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这个报告。   《决定》的重要意义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并对各项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全会《决定》得到了研讨班学员的高度评价:   1、《决定》绘制了文化强国的战略蓝图   学员们认为,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一样,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工作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全会《决定》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它从时代要求和战略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和文化承载使命的深刻把握。这个战略蓝图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对文化本质性力量的深刻洞察,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也体现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   2、《决定》确立了文化发展的行动纲领   学员们认为,《决定》提出了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当前,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物质生活极大改善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文化发展中一些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决定》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对我国未来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决定》部署了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学员们认为,《决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围绕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从几个方面作出了工作部署、提出了重大举措。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决定》提出从战略和全局的出发,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以及文化建设所面对的突出重点问题进行了正确部署,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当前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工作   学员们普遍认为,破解当前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重点难点问题,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1、处理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魂”与文化表现承载之“体”的辩证关系   当代中国文化之“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发展前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代中国文化之“体”主要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它承担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功能。   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文化“魂”与“体”的辩证关系,更好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说:“要切实解决好‘魂’与‘体’的关系问题,做到‘魂’要附体、‘魂’‘体’统一,防止‘魂’不附‘体’、‘魂’‘体’分离。”河南省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同时,还要融入到精神文化产品,如哲学社会科学、新闻舆论、网络文化等。”   2、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发展多元化的辩证关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这是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客观趋势。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秀兰说:“如今社会主义文化日趋多样、多变,如何以一元化思想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多变的文化需求,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来引领多样、多变的思想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这需要处理好文化和政治的关系。”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康兵说。“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有政治。”他认为:“红线要明确,其余应宽容。对思想意识形态强的领域,要继续加强管理;对不涉及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对于‘中间地带’则重在引导和培育。”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格局。   3、处理好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辩证关系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区别又辩证统一。中央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组长王寿祥说:“我们的税收政策要区分好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关系,但有的也不好区分,有些公益性也有经营性,经营性也有公益性。”   如何把握好二者关系?中国大剧院院长陈平认为:“事业和产业之间相互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理好事业与产业的关系,就要把握好二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关系,在机制上区分好。”他还指出:“公益事业中怎么把民间的资金盘活,调动民间社会力量做公益文化;公益性事业中如何利用经营性手段,是我们下一步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4、处理好政府引导发展与市场培育成长的辩证关系   政府引导与市场培育都是促进文化发展的手段。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谭力说:“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体制机制问题,公益性文化事业公益为主,也有市场为辅的问题。经营性文化产业以市场为主,但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政策的培育和推动,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一刀切。”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魏文彬认为:“政府、市场两股力量要互动。在推进公益文化与经营性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因素与政府因素不可或缺。具体地说,就是公益文化就要由政府来主导,但离不开市场的推动。经营性的文化要由市场来主导,但离不开政府的规划、监督和指导。政府在这里的作用不能缺位,在这两股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要遵循两个规律,即文化规律和市场规律。”   5、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辩证关系   《决定》提出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参加研讨的学员认为,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互交融的程度正在加深,文化不仅为其他方面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了润滑作用,而且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因此一个民族和国家文化自觉的程度、文化建设的水平,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不能把文化局限在自己的领域,要处理好渗透、连结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文化的“本质力量”作用,为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劲和持续的动力。

31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副总编辑

    1981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1981年自《中国日报》(China Daily)创刊之日起加入报社,随即被派往美国夏威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深造。曾在英国

    阿tin逐梦游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7
  •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

    省部级领导干部认为,破解当前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文化改革发展,要处理好5个“辩证关系”,即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表现承载之间的辩证关系、指

    Pocky小豆丁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9
  •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王浩

    王浩,男,汉族,大专,四川阆中人,1987年8月出生,南充志愿者发展协会常务会长、阆中市古城志愿者协会法人代表兼会长。王浩是一名社会志愿者团体的发起人,他不仅从

    我吃了一鲸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9
  •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曲莹璞

    要是我选择华东师大 不知道为什么

    荷叶圆圆1980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0
  • 江西日报社副总编辑

    如果是应试需要的话看一下丁柏铨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和人大版的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另外南方周末、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也是经典。如果是工作需要的话还是研究一下感

    崎岛莫奈子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