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雷达技术期刊怎么样

雷达技术期刊怎么样

发布时间:

雷达技术期刊怎么样

《现代雷达》。《现代雷达》杂志社主要从事国家重要军民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重大装备、通信与电子设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制生产,全面报导国内外先进雷达技术。《现代雷达》编辑部重点刊载国内外先进雷达技术论文,介绍通信、微波、ECM、ECCM和电子战、信息战等相关专业的技术论文、最新知识与动态,推动中国国防事业与雷达技术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JY-9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世界上最先进的雷达!把JY-9拉到了一个埃及和美国联合举行的军事演习上进行对抗。,演习的对方应该不知道我们JY-9的参数的,但知道我们参数的美国人的电子干扰机对我们的雷达实施了针对性的长时间的强干扰,事实上,JY-9没受一点影响。这使得美国人大为惊奇,他们没想到在知道我们的参数的情况下竟然都没干扰掉我们的雷达。这下埃及人可高兴了,不断地买我们的产品。现在JY-9已成为埃及低空雷达的主力。1989年,埃及把全军的雷达搞了一个综合测评,JY-9排在第一,而美国的低空雷达TPS63,英国的“老虎”都远远地排在我们后面。 贲德院士与三部中国最先进的雷达 14所是亚洲最大的雷达研究所。14所原副所长贲德院士是响当当的雷达专家。如果以雷达来划分他的人生,贲德院士的生涯是由三部中国最先进的雷达组成的:前两部已经完成,并为他赢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终身成就。第三部刚刚展开,并将延续贲德院士勤奋的一生。前不久,这位雷达专家还被聘为南航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1000平方米“巨无霸”与上山的故事 1963年离开哈工大进入14所工作,1964年,贲德就接下了研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雷达――相控阵雷达的艰巨任务。 相控阵雷达没有可以转动俯仰的“锅盖”天线,它的天线正面为平面,有上千平方米的庞大面积,相当于两个半篮球场。天线背后的控制系统设备有8层楼房那样高,隐藏在我国北方的一座大山中。这部“深山巨无霸”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漏警,能探测到几千公里以外的空中目标。 当时,全世界只有美国和苏联拥有这样先进的雷达。从进入14所的第一天,使命就注定,贲德从此离不开雷达。1971年到1978年,雷达安装阶段,贲德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每年有大半年要呆在大山里,和“巨无霸”在一起。“上山”这个词,不单是任务,而且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挑战。贲德院士回忆:“冬天零下20度,山上的寒风像钢针。”

雷达技术期刊怎么样啊

不是特别好,我知道这个单位,在南京属于不太好的企业,但是名气很大

军方的很多雷达是它研制出来的

两者都是以研究雷达见长的学校研究所。从行业资源角度而言,按说北理工的更天时地利一些。西电不太清楚,北理雷达所上学期间一般要进入雷达所的外部公司工作。当然是好也是不好。但是老师一般不建议你去外部单位,最好能毕业后输送到自己的企业。只要确保毕业后可以自己选择,北理工还是更可优的选择。与雷达所相关的企业的有雷科、雷久等,当然做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同行还有华立创通、坤驰科技等。

雷达技术期刊怎么样投稿

有录用意向才会通知缴纳费用,杂志简介如下,希望有所帮助:《现代雷达》的前身为《雷达技术译丛》,创始于1961年,1979年更名为《现代雷达》。1993年取得国内统一刊号和国际标准刊号;1996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将《现代雷达》列为“中文核心期刊”;2002年开始邮局发行;2003年起改为月刊出版。《现代雷达》主管单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它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信息产业部直属电子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十大军工集团之一。主要从事国家重要军民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重大装备、通信与电子设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制生产。

先把“雷达”“指挥控制”“信息技术”翻译成英语,再搜索。

火控雷达技术期刊怎么样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匀速性及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现象来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其中,脉冲多普勒雷达和有源相控阵雷达就是两种性能比较突出、应用比较广泛的雷达。  脉冲多普勒雷达,简称PD雷达,是一种应用多普勒效应在强背景(地、海面)杂波下发现运动目标,并测量其位置和相对速度的脉冲雷达。所谓多普勒效应是指相对运动物体回波与雷达发射波之间存在着频移,频移的大小与相对速度成正比。20世纪7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低空、超低空入侵成为主要威胁。由于地面杂波的严重干扰,采用一般脉冲雷达很难探测和发现低空入侵敌机或巡航导弹。脉冲多普勒雷达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正是由于它具有较强的抑制地物杂波干扰和测速能力,目前已广泛用于机载火控雷达、预警雷达以及战场侦察、靶场测量等雷达中。第三代战斗机中,如F-15、F-16、苏-27等机载火控雷达大都采用了这种技术,使飞机具有“下视”、“下射”能力。  相控阵雷达技术的使用稍后于脉冲多普勒雷达。雷达在搜索目标时,需要不断改变波束的方向。改变波束方向的传统方法是转动天线,使波束扫过一定的空域、地面或海面,称为机械扫描。把天线做成一个平面,上面有规则地排列许多个辐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称为阵元。利用电磁波的相关原理,通过计算机控制输往天线各阵元电流相位的变化来改变波束的方向,同样可进行扫描,称为电子扫描。接收单元将收到的雷达回波送入主机,完成雷达的搜索、跟踪和测量任务。  相控阵雷达可监视、跟踪的目标达数百个,对复杂目标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大型相控阵雷达作用距离远,可达7000千米。但相控阵雷达设备复杂、造价昂贵,且波束扫描范围有限,最大扫描角为90度~120度,当进行全方位监视时,需配置3个~4个天线阵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约相控阵雷达技术发展的难点已逐渐被解决。以色列为智利研制的“费尔康”预警机是世界上第一架相控阵雷达预警机,已于1995年5月交付智利空军。美国的F-22、F-35战斗机分别装备了AN/APG-77、AN/APG-81相控阵雷达。美军还计划对部分F-15、F-16、F-18战斗机改装相控阵雷达,以提高其技战术性能。

指控制武器的雷达系统,一般包括扫描雷达系统和火力控制系统。简单说就是武器的瞄准镜。这东西没有什么优劣可言,一般情况下火控雷达是不开启的,因为雷达信号都有各自的特征, 一旦被对方获取了特征,那么下次如果再使用的话,很可能被对方干扰。

传统雷达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向空中发射一束电磁波束,用机械的方式转动雷达天线,以使波束扫过一定的区域(天空、地面或海面)。当电磁波束与目标相同时就会反射一定的回波,利用计算机对回波进行解算,就能对目标定位和测距了。 相控阵雷达与传统雷达不同的是天线。它是依靠在~块平面火线上有规则地排列许多个辐射单元(称为阵元),利用电磁波的相f原理,通过计算机控制输往天线各辐射单元电流相位的变化来改变波束的方向,对一定区域进行扫描,接收单元则将接收到的辐射回波输入主机,经过解算对目标的方位、距离进行探测跟踪和定位。因此,相控阵雷达也称为电子扫描雷达。 相控阵雷达有两种,一种是有源相控阵雷达,一种是无源、相摔阵雷达。两者的区别存于: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天线是一种称为T/R模组的接收与发射装置,每一块T/R模组都能产生电磁波;而无源相控阵雷达则是使用统一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外加具有相位控制能力的相控阵天线而成,天线本身不能产生雷达波。有源与无源相控阵雷达在功能上无太大的区别,不过有源相控阵的收发装置只有T/R模组,所以结构重量轻,故障率低,即使几个相邻阵元出现故障和损坏,也不会对整个系统的性能造成影响。而无源相控阵雷达与传统雷达l有天线及处理系统的差别,结构重量、生存率等均不能与有源相控阵雷达相比。因此,有源相控阵雷达是未来战斗机机载雷达的发展方向。 与传统雷达相比,相控阵雷达在性能上有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对付多目标的能力。相控阵雷达利用电子扫描的灵活性、快速性和多波束、可按时分割原理,能实现边搜索边跟踪工作方式,可与电子计算机相配合,能同时搜索探测和跟踪不同方向和不同高度的多批目标,并能同时制导多枚导弹对多个目标进行攻击。 2.具有多功能性。相控阵雷达能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控制的波束,分别用于执行搜索、探测、识别、跟踪、照射和制导导弹等多种功能。因此一个雷达便具有多个专用雷达的功能。 3.反应时间短、数据更新率高。由于相控阵雷达可同时针对不同方向进行扫描,加之扫描方式为电子控制而非机械转动,因此反应时间短,资料更新率大大提高。机械扫描雷达因受限于机械转动频率,资料更新周期为秒或10秒级,而电子扫描雷达则为毫秒或微秒级, 而更适于对付高机动目标。 4.抗十扰能力强。相控阵可以利用分布在天线孔径上的多个单元综合成非常高的功率,并能合理地管理能量和控制主瓣增益,可根据不同方向上的需要分配不同的发射能量,易于实现自适应旁瓣抑制和自适应抗各种干扰,有利于发现远距目标和雷达小反射面目标,还可提高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 5.可靠性高。相控阵雷达阵列较多且并联使用,即使有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此外,随着固念器件的发展,相控阵雷达的固态器件越来越多(甚至产生出全固态相控阵雷达),所以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增大,即使有10%的阵7亡损坏也不会对系统的性能造成1人大的影响。 6.具有隐形功能。传统机械雷达的转动,结构会造成相当大的回波,而使用电子扫描的相摔阵雷达能使这种影响降到最小。时,相控阵雷达工作时发射的窄波束会减少被发现的机会,并使对方的电子干扰系统难以发挥作用。 中国研制相控阵雷达已有多年,存地对空导弹系统、炮兵侦测系统和新型驱逐舰上已有实际应用。但是机载相控阵雷达必须解决好三个难题: 一是T/R模组的体积。一般是28个T/R单元使用一组共用元件,一个模组中共用单元的数量越多越好,但共用组件故障时对雷达性能的影响也就较显著。所以,两者必须平衡。一是大功率低压电源。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元要求的电压不高,但所需电流却很大。作为机载相控阵雷达系统中的电源,必须可靠性高,体积小,重量轻。三是冷却。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面上密着数百上千个T/R模组,热功率相当高,如何对其冷却是保证雷达可靠、正常工作的条件。 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难点较多,而无源相控阵雷达相对来说技术难度较小,装备比较容易,作为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替代品或机载雷达的低端产品,不失为一种首选方案。

火控雷达技术期刊怎么样啊

各位禽兽好,相控阵雷达就是人群里找美女,火控雷达就是目不转睛地盯着人家

朱春华等 DSSS系统中线性调频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电波科学学报, 2003, 18(3): 341~  朱春华等 DSSS系统对线性调频干扰的抗干扰性分析 火控雷达技术, 2004年第二期  朱春华等 基于离散Chirp-Fourier变换的线性调频信号的维纳滤波 现代雷达, 2004年第八期 (核心期刊)  朱春华等 DSSS系统中基于离散Chirp-Fourier变换的线性调频干扰抑制技术 电讯技术, 2004年第四期 (核心期刊)  朱春华等 数字水印对StirMark攻击的鲁棒性分析 电讯技术, 2004年第三期 (核心期刊)  朱春华,穆晓敏,张峰。基于修正Chirp-Fourier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计算机工程,9,32(17):213~215。朱春华,杨铁军,穆晓敏,张峰。图像在Chirp-Fourier域的能量分布与chirp水印算法研究,电讯技术,2006年8月, 46(4):79~82。(核心期刊)朱春华,李智慧,穆晓敏。基于修正Chirp-Fourier变换的多分量chirp类数字水印算法,河南科学,8,24(4): 539~  杨铁军,朱春华。基于AD6620的中频数字化处理方法。电视技术,2006年6月,P34~36。(核心期刊)  李智慧,朱春华。基于网络环境的人工气候室远程监控系统设计。电脑学习,  赵文华,朱春华。基于SystemView的模拟调制与解调电路设计,光盘技术,2007年6月。第3期。  朱春华,韩琳。仿真技术在工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11月,第33期:213, 215。(教研论文)  朱春华,穆晓敏。Chirp信号的三种检测方法性能分析,雷达科学与技术,2,6(1):39~43。  朱春华,穆晓敏。Chirp-Fourier变换域水印算法研究,计算机工程,2008年11月,34(21):141~143,146。(核心期刊)  朱春华,张建华,杨守义。基于matlab的图像版权认证系统的GUI设计,河南科学,2009年12月,27(12):1564~1566。  郭丽华,穆晓敏,朱春华,宋皓。一种新的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电讯技术,2009年2月,49卷第2期:19~(核心期刊)  朱春华,杨守义,穆晓敏,齐林。基于认知无线电的NC-OFDM系统中HPA非线性的研究,电讯技术,2010年1月,50(1):37~41。(核心期刊)  朱春华,李红岩。最优化方法在信息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8月,23期。(教研论文)  张建华,朱春华。基于遗传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储粮害虫图像识别。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8833~8834。(核心期刊)  朱春华,胡江汇。基于SystemView的GSM系统电路设计,现代电子技术, 2011年3月,28(1):15~21。  朱春华,杨守义。考虑HPA非线性的NC-OFDM系统最优参数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学报6,31(6):703~707。朱春华,杨铁军一种多重变换域大容量水印方案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年3月。(核心期刊)  朱春华,杨静,师黎明, 李广平。高斯白噪声经过线性系统后的等效带宽特性研究,电视技术,2012年5月。(核心期刊)

火控雷达,其实包含了两个系统:雷达扫描系统和火力控制系统  火力控制是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实现对整个武器系统的综合有效利用的过程所以一般在综合武器平台如飞机,军舰(都携带多种可并发的武器)上才提到火控问题通常来说,对单兵或只有一个主要武器的系统(无并发系统),谈不到火力控制,一般叫做制导系统  现在说火控雷达,根据上面所说,雷达自然是系统的眼睛,耳朵和嘴巴,通过雷达实现预警扫描搜索,获取防区雷达信息--相当于耳朵和眼睛的功能;然后火控系统会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将目标进行分类,分群并给出对本单位的威胁系数,高级的火控系统会给出武器选择建议当然,火控系统可以自动处理大部分信息,但最终是否按照火控系统的分析干,还要看操作人员的了  在操作人员获得开火许可后,会按照自动或人工选择的攻击方式或武器种类开始攻击,这时,雷达会首先对特定目标进行锁定,具体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雷达会采用加密频率对之前发现的目标进行特殊扫描并借此获得更详细,更准确的目标信息,并开通专门频道对火控系统要求的目标(或目标群)进行不间断扫描  目标信息会通过火控系统提供给武器系统,对于自动制导武器,在获得目标信息后,就会启动自身导航制导装置飞向目标,半主动制导武器会在飞出后的前一阶段通过数据链接受雷达信息向目标靠近,在最后阶段打开制导装置开始攻击  非制导武器-如密集阵等近防武器,会在雷达信息指导下,打开自己的搜索雷达,独立完成攻击

无源相控阵雷达无源相控阵雷达仅有一个中央发射机和一个接收机,发射机产生的高频能量经计算机自动分配给天线阵的各个辐射器,目标反射信号经接收机统一放大(这一点与普通雷达区别不大)。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每个辐射器都配装有一个发射/接收组件,每一个组件都能自己产生、接收电磁波,因此在频宽、信号处理和冗度设计上都比无源相控阵雷达具有较大的优势。正因为如此,也使得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造价昂贵,工程化难度加大。但有源相控阵雷达在功能上有独特优点,大有取代无源相控阵雷达的趋势。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大的难点在于发射/接收组件的制造上,相对来说,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技术难度要小得多。无源相控阵雷达在功率、效率、波束控制及可靠性等方面不如有源相控阵雷达,但是在功能上却明显优于普通机械扫描雷达,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折中方案。因此在研制出实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之前,完全可以采用无源相控阵雷达作为过渡产品。而且,即使有源相控阵雷达研制成功以后,无源相控阵雷达作为相控阵雷达家族的一种低端产品,仍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有源相控阵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数量众多的发射/接收模块,每一个辐射器都是一个发射/接收模块,每一个辐射器都自己产生和接收电波(这是有源与无源的区别,无源相控阵雷达只有一个中央发射机和接收机,发射的能量由计算机分配到天线上的每一个辐射器。),而且采用电扫描方式。根据电扫方式,相控阵雷达大体可分为全电扫相控阵和有限电扫相控阵两大类,全电扫相控阵又可称固定式相控阵,即在方位上和仰角上都采用电扫,天线阵是固定不动的。有限电扫相控阵是一种混合设计的天线,即把两种以上天线技术结合起来,以获得所需要的效果,起初把相扫技术与反射面天线技术相结合,其电扫角度小,只需少量的辐射单元,因此可大大降低设备造价和复杂程度。天线阵,根据扫描情况可分为相扫、频扫、相/相扫、相/频扫、机/相扫、机/频扫、有限扫等多种体制。相扫系列利用移相器改变相位关系来实现波束电扫。频扫是利用改变工作频率的方法来实现波束电扫。相/相扫是利用移相器控制平面阵两个角坐标实现波束电扫。相/频扫是利用移相器控制平面阵一个坐标而另一坐标利用频率变化控制来实现波束电扫.机/相扫是在方位上采用机扫、仰角上采用相扫。机/频扫是在方位上采用机扫、仰角上采用频扫。有源相控阵雷达波束指向非常灵活、迅速;一个雷达可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波束,同时实现搜索、识别、跟踪、制导、无源探测等多种功能;多目标接战能力强,能同时监视、跟踪多个目标;抗干扰性能好。另外,相控阵雷达的可靠性高,即使少量发射/接收模块失效仍能正常工作。不过,相控阵雷达设备复杂、造价昂贵,且波束扫描范围有限,最大扫描角为90°到120°。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历经40余年的努力,有源电子扫描阵(AESA),通常也称为有源相控阵技术,终于在机载雷达上取得了成功的应用。 美国国防部国防科学委员会主席的一份关于发展美国军用机雷达的建议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有源相控阵技术可以极大地扩展雷达的功能和提高雷达的性能, 21世纪美国的战斗机雷达、预警与监视飞机的雷达都应是AESA体制的。事实上,除了F-22和F-35等新一代战机都毫无例外地装备AESA雷达外,美国对第三代现役战斗机、轰炸机、预警和监视飞机的AESA改进都已列入计划,并得到了相应的财政支持。业内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从现在起再过十年,不掌握AESA雷达制造能力的厂商将没有立足之地。除美国之外,俄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英国、以色列等西方国家也正在这一技术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开发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近50多年来,机载雷达不断注入新的技术成果,性能大幅度提高。新技术是提高雷达探测能力的原动力。在单脉冲跟踪体制未获使用前,圆锥扫描体制的雷达很难对付敌方施放的角度欺干扰;没有相参体制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就无法对付借着强大的地杂波掩护的低空入侵的飞机和导弹;没有频率捷变体制的雷达,就很难同现代战争中广泛采用的各种杂波干扰相抗衡。相控阵技术是近年来正在发展的新技术,它比单脉冲、脉冲多普勒等任何一种技术对雷达发展所带来的影响都要深刻和广泛。进入上世纪80年代,机载相控阵雷达才初获应用。先进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是近期,即本世纪初才进入服役。AESA的成功应用是对传统机载雷达的一次革命,她极大地扩展了雷达的应用领域和提高了雷达的工作性能,进而提高和丰富了作战飞机执行任务的能力和作战模式。

  • 索引序列
  • 雷达技术期刊怎么样
  • 雷达技术期刊怎么样啊
  • 雷达技术期刊怎么样投稿
  • 火控雷达技术期刊怎么样
  • 火控雷达技术期刊怎么样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