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出土文献概论电子书百度网盘

出土文献概论电子书百度网盘

发布时间:

出土文献概论电子书百度网盘

《中国断代史系列:辽金西夏史》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提取码:m4j1简介:《辽金西夏是》分为上篇“辽金史”和下篇“西夏史”两部分,在50多万字的篇幅内,充分展现了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与宋朝并存的三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系统论述了辽、金、西夏王朝的建立、兴盛、衰败及其灭亡的历史过程、经验教训,并对三个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社会诸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释。本书对出土文献的整理和梳理取得了在史料方面的进展和突破,例如上篇引用了辽代碑刻《大王记结亲事碑》说明辽早期的私有制情况,利用《懂洲西会龙山碑铭》说明辽代头下军周的居民民族成分等。

《哈佛中国史(全六卷)》([加拿大] 卜正民)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km_AnvfFdr0rwRv-NgAQ 密码:5iw0书名:哈佛中国史(全六卷)作者:[加拿大] 卜正民译者:王兴亮豆瓣评分:5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年份:2016-10页数:2264内容简介:【内容简介】哈佛中国史(全六卷)[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主编01: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王兴亮 译02:分裂的帝国:南北朝[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李磊 译 周媛 校03:世界性的帝国:唐朝[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张晓东 冯世明 译 方宇 校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德] 迪特•库恩(Dieter Kuhn)著 李文锋 译 邵君安 校05:挣扎的帝国:元与明[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 潘玮琳 译0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美]罗威廉(William T Rowe)著 李仁渊 张远 译----------《哈佛中国史》六卷本丛书,由国际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领衔主编,集结罗威廉、陆威仪和迪特•库恩三位知名汉学家,萃集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最新的中国史研究成果,以全球史视野、多学科学识颠覆传统中国史叙述模式,倾十年之功写就,是继《剑桥中国史》之后最能代表西方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史研究全新成果和水准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哈佛中国史》丛书站在风起云涌的21世纪,从全球史角度重写“世界中国史”,引导世界重新思考当下中国。丛书上自公元前221年秦朝一统天下,下至20世纪初清朝终结,分为六个帝国时代——秦汉古典时代、南北朝大分裂、世界性帝国唐朝、宋朝的社会转型、气候变迁影响下元明帝国的兴衰,以及成就斐然、盛况空前的大清王朝,进而串起2000年中华文明跌宕起伏的荣辱命运。《哈佛中国史》丛书专为普通读者而作,语言生动活泼,文风简明精悍,结构精致合理,极富故事性和启发性,是一套给大众读者的权威、简洁、清晰、独特的全新中国通史。《哈佛中国史》丛书出版后获得很多赞誉,被称为“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堪称哈佛大学出版社的典范之作,已被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数十所世界知名大学指定为中国史课程教材。------------------------------【编辑推荐】【哈佛大学出版社典范之作,数十所世界一流高校中国史课程指定教材】哈佛大学出版社先后于2009—2013年出版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面向大中学生和普通读者,汲取50年来世界中国史最新研究成果,谱写21世纪全新中国通史。2009年出版以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美国历史评论》《亚洲研究》《伦敦时报》等近百家媒体争相报导,好评如潮;哈佛大学教授包弼德、史乐民,剑桥大学教授麦大维,牛津大学教授戴彼得,华盛顿大学教授伊沛霞等世界知名汉学家一致推荐;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其指定为中国历史课程的教科书或参考书,如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莱顿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备受欧美大中学生和普通读者的青睐。【代表50年来世界中国史研究的全新成果,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哈佛中国史》是继《剑桥中国史》之后反映50年来世界中国史全新研究成果、代表世界中国史研究较高水准的21世纪全新中国通史。与皇皇十余卷、内容专深、多位作者合力撰写一卷的《剑桥中国史》不同,《哈佛中国史》每个断代均由一位学者一气呵成,文风通贯,浑然一体。《哈佛中国史》以全球视野突破传统中国史学叙事,真正做到了跨学科、跨领域讲述中国历史,全面涉及天文学、地理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气候学、环境史、医疗史、民族史、中西交流史等多个学科的新角度、新方法和新成果,堪称21世纪史学研究的新典范。《哈佛中国史》丛书共六卷,分秦汉、南北朝、唐、宋、元明和清六个时代分野,上迄秦朝统一,下至清朝终结,以一种新鲜、紧凑、好读的方式涵盖了公元前2世纪至20世纪初期中国古代王朝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进程。通贯上下,分量适中,权威详尽,获赞“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4位国际顶尖汉学家,倾10年之功】《哈佛中国史》丛书由国际顶尖汉学名家卜正民领衔罗威廉、陆威仪、迪特•库恩,倾10年之功辛勤创作,集世界中国史研究之大成。卜正民擅长以新颖的视角、丰富的细节和极具感染力的叙事风格讲述元明史;罗威廉为驰名国际的清史研究名家,所作“清卷”被誉为数十年来海外清史研究必读的通俗佳作;陆威仪为斯坦福大学李国鼎中华文化讲座教授,著名中国古代史专家,凭一己之力独立完成秦汉、南北朝和唐朝三卷;迪特•库恩专长于宋代物质文化史、科技史和艺术史,是德国重要的宋史研究专家,在世界汉学界享有盛名。【权威、简洁、清晰、独特的全新中国通史,人人爱读的大众历史读物】《哈佛中国史》丛书专为普通读者撰写,语言生动活泼,文风简明精悍,结构精致合理,极富故事性和启发性,是一套写给大众读者的权威、简洁、清晰、独特的全新中国通史。历史学习者可从中了解世界中国史研究前沿,开阔新视野,学习新方法、新成果,而大众读者也可在享受会心愉悦的阅读体验之余,获得对中国历史的崭新认识,面对这套“大不一样的中国史”,豁然开朗。【20位中国史专家一致推荐】著名历史学家葛兆光长序推荐,秦汉史专家王子今、李开元、卜宪群、彭卫,南北朝史专家罗新、楼劲,唐史专家张国刚、郝春文、刘后滨,宋史专家邓小南、李华瑞,元明史专家商传、张帆、李新峰、孙竞昊、方骏,清史专家李伯重、赵世瑜、夏明方等联袂推荐!【中文版出版团队酝酿10载,编辑历时5年】中文版出版团队酝酿10载,邀请海峡两岸优秀青年历史学者王兴亮、潘玮琳、李仁渊、张远、李文锋等携手翻译,编辑历时5年,精细打磨,力图向大众读者呈现一套可靠、可信、可读的中国通史。--------------------------【名家推荐】我希望我们抱着生命经验之复杂的想法,而不是退回到“历史事件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它该发生”那一套统一的、早已建构出的历史叙述中。我们应该从自己所写时代的内部而非外部来呈现那些岁月,但同时,我们的写作也需要囊括该时期内中国所征服的地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从内部来观察,还要具备全局眼光,将影响该地区历史进程的非汉人形象更加具体。读者会在这一套书中见证朝代兴衰,但也能更多地了解某个时代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像在故事书中那样只看到皇帝和大将军们的传奇故事。——《哈佛中国史》主编卜正民,中文版总序透过海外中国学家对“中国/历史”的叙述,我们不仅能看到“异域之眼”中的“中国史”,而且能看到塑造“中国史”背后的理论变化,也能看到重写“中国史”背后的世界/全球史背景。其实,当他们用流行于西方的历史观念和叙述方法来重新撰写中国史的时候,另一个“世界中的中国史”就产生了。——葛兆光,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哈佛中国史》推荐序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成功地填补了一卷本中国史教科书和多卷本的多位作者合力撰写一卷而成的《剑桥中国史》之间的空白,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基于朝代、每卷由一位作者独自撰写完成的解释性历史。——包弼德,美国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权威、详尽的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一直被奉为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六卷本中国史以一种新鲜、紧凑、易读的方式涵盖了公元前2世纪到20世纪初期中国古代王朝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进程。——独立学者查尔斯• W海福特这一精彩的由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主编的《哈佛中国史》丛书,为哈佛大学出版社带来了至高的荣誉。它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学家乔纳森·米尔斯基《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一书中有些见解或许可以作为对我们的考察和理解有所助益的“他山之石”。比如,作者陆威仪教授在政治史、军事史之外,以“帝国的城市”“农村社会”“外部世界”“宗族”“宗教”“文学”“法律”几个方面说明秦汉历史,这样的分析方式富有新意。中国的秦汉史学者有必要从西方学者的文化理念、学术视角、考察思路、研究方法借鉴其优异之处,通过比较鉴别,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提升自己的学术品质。——王子今,秦汉史专家,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回归叙事,是历史学的新趋势,不仅中国如此,西方也是如此。叙事有种种形式,形式的变化和创新,应是历史学的追求。基于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作出精准的概括,写成易懂的叙事,是需要相当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境界。我相信,阅读《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一书的读者,一定会体验到作者陆威仪的苦心而受益。——李开元,秦汉史专家,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是继《剑桥中国秦汉史》之后又一部认识和了解西方学者对秦汉历史总体看法的佳作。它把秦汉放在世界史、中国史的整体视野中观察,较为全面系统地描述了秦汉历史的概貌与演变。陆威仪教授把目光深入到了历史的内部,用自己的体验与理论,而非“早已建构出的历史叙述”体系,在各个专题中表达了自己不少独特的见解。与此同时,他对秦汉传世文献、出土文献、碑刻资料以及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极为熟悉,信手拈来,运用得当,体现了一位专业史学家的高超素养。——卜宪群,秦汉史专家,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分裂的帝国:南北朝》讲述汉朝崩溃到隋朝统一之间四百年的历史,与中国和日本最常见的通史型著作不同的是,政治史所占篇幅有限,而且这有限的篇幅也重在讲述引起政治变动的结构性因素的发展,历史解释的思想性因素被放在优先位置。作者陆威仪教授最深的关怀是人和人的精神世界,通过描述社会与文化如何、为何发生深刻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塑造那个时代的生活环境,一扫陈陈相因的旧说所型塑的刻板印象,从多个角度展示该时代独有的魅力。——罗新,魏晋南北朝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分裂的帝国:南北朝》一书对魏晋南北朝史的重写有相当坚实的理据,具备了“成一家之言”的基本条件。从历史空间的拓展,到士族、军将等历史要角的崛起和影响,再到芸芸众生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态势,以及中外关系、社会体制、宗教形态和文化生活等领域所示特色的递嬗,陆威仪教授力图以此凸显当时一系列历史转折的内涵及其对此后中国史发展的意义。且其展现于读者面前的具体样态,又堪称精神饱满而文史贯通,加之其通篇娓娓而谈、见微知著又要言不繁,遂能令人读之甚快而又会心深思。——楼劲,南北朝史专家、中国南北朝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世界性的帝国:唐朝》是写给西方读者阅读的一本概要性唐史著作,其谋篇布局不拘套路,抓住主要问题,不求面面俱到,有自己的独特叙事框架。有些内容,作者陆威仪教授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心得,有些内容则比较充分地综合了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观察问题的视角独具一格,加上翻译语言和概念上的格义效应,在整体叙事上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作为他山之石,对于国内读者有不可多得的参考意义。本书还保留了作者引用文献的出处,对于国内同行了解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无裨益。值得向读者诸君郑重推荐!——张国刚,唐史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世界性的帝国:唐朝》通过对唐代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城市、乡村、宗族、宗教、文化以及外部世界等方面的具体描绘,以生动的事例向读者展现了中国古代高峰期异彩纷呈的恢弘画卷。作者陆威仪教授着重论述了在唐代社会诸多领域陆续发生的巨大变革,凸显了唐代历史的特点,也揭示了这一时代在中国古代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开启了帝制时代后期的历史。——郝春文,唐史专家,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如何向对中国古代历史几无了解的读者讲述其最辉煌的朝代,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师从何炳棣先生的斯坦福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陆威仪执笔的《世界性的帝国:唐朝》一书无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对唐代历史观测点的选择独具特色,众多小故事背后都有大关怀,从帝制中国整体特征的宏观视野提出或综括出了许多独特的切入点。即使站在一个挑刺的专业研究者角度,我对本书的阅读体验也相当愉悦。——刘后滨,唐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内容广博、行文晓畅是《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的重要特点。作者迪特·库恩眼界通贯东西,视域开阔,态度切实,通篇征引丰富,环环递进。整体叙述前后呼应,突出了本书的核心议题,引导读者看到,这一时期“在理性、效率、前瞻性和经济活力的基础上”经历着中古历史的转型。宋代的新儒学思想家致力于为这一急剧转型的世界提供可行的出路,而脱胎于此的社会准则和价值观念,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影响着中国社会的道路选择。——邓小南,宋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可以说是中国读者读到的第一部较为全面反映西方学界对宋代历史认识的著作。即使将来出自众人之手的《剑桥五代宋朝史》中译本出版,也不能完全取代这部书的价值,因为本书具有作者迪特·库恩长期研究中国科技史、艺术史和宋史的鲜明特色。这部出自西方学人的书却力图回到传统中国的认知上,亦即探究宋代历史是如何在儒家思想统领、影响下践行和发展的。单就域外学者努力解析中国文化密码,尽力还原一个真实的宋朝而言,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李华瑞,宋史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挣扎的帝国:元与明》卜正民教授用他新颖的视角和生动细节描写成就的一部元朝与明朝的历史。他将元朝与明朝的历史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政治史与社会经济文化史相结合,将传统的历史多层次并且立体化,将国家更看作为一个经济体而不仅仅是政治体,这些都是他与我们这些国内学者解读历史的不同之处。——商传,元明史专家,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不仅有着精致的结构,而且富有故事性和启发性,以及强烈的现实关怀。卜正民教授强调了一个时代挣扎的身影:在政治人物的风云际会、民族迁徙斗争杀戮的背后,全社会(不只是中原农业文明群体)统统屈服、受制于环境变迁,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做出一定程度的探讨与努力。它兼顾各界读者的精心布局,与一贯的高度可读性,对专业、非专业读者各有价值。——李新峰,明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作者罗威廉在本书《导言》中说:历史学家们现在对大清帝国的理解,与四五十年前我们所曾经理解的大不一样了。感谢作者罗威廉,本书夹叙夹议式的宏大叙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最富有活力的清史领域产出的丰硕成果,并且通过此一对比,领会五十年来人们对大清帝国的理解确实已经“大不一样”。——张广达,著名历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由于史料、观点、方法各方面的原因,清史研究之难,可谓中国各断代史研究之冠。穷一人之力完成一部清史,本已非常人可为,而要写出一部超越前人的清代全史,其难更是可想而知。本书作者罗威廉教授,以其毕生治清史的深厚功力为基础,综合了国际及中国清史学界数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深刻把握了社会史研究、内亚转向和欧亚转向三大重要新取向,成功地融合了新清史、社会史、内亚史、东亚史以及比较世界历史的眼光,从而把清朝历史放入前后更长时段的中国史脉络以及更加广阔的全球史空间中。本书抛弃了传统的清朝无能保守及中国近代史起于西力入侵的传统观点,将清朝视为一个克服种种挑战、成就与失败并存的重要时期,从而深入地展现中国近代历史自身演变的特质。这些特点,使得本书体现了前沿学术和传统学术的完美结合,成为一部难得的成功之作。——李伯重,明清史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作者罗威廉本身就是《剑桥中国史》“清代卷”的作者之一,又长期担任《中华帝国晚期研究》杂志的主编,这使他在综合利用现有中西方学者的成果方面具有优势,写作这样一部概括性的断代史驾轻就熟。读者阅读此书时,既可以发现他个人对清史的独特看法,也可以了解到海内外清史研究者的重要观点。特别是如何以一种较小的篇幅,雅俗共赏、夹叙夹议地展现大清一代的历史全貌,是我们中国的学者需要学习的。——赵世瑜,清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罗威廉教授的大作,以其非凡的学术功力,对费正清以来美国清史领域相继兴起的“冲击—回应论”、“中国中心观”以及“新清史”等诸多流派进行批判与综合,力图构建一种与传统中国的王朝模式截然不同的新的帝国形象,即一个具有标准的近代早期欧亚大陆形态的“多民族普世帝国”。如果清史研究在未来的美国真的像罗教授最近预判的那样变成“绝学”,那么作为通史,这一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也很有可能成为某种“绝响”。——夏明方,清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作者简介:卜正民(Timothy Brook),1951年生,享誉世界汉学界的史学大家,师从孔飞力教授,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历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英国牛津大学邵氏汉学教授,美国亚洲学会前任会长。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历史系教授,兼圣约翰神学院院长。学术视野广阔,主要从事亚洲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的占领等。主编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并撰写其中第5卷《挣扎的帝国:元与明》,首次从气候这一环境史的新视角解读元明两大帝国的兴衰,呈现出第一个连贯的生态历史。已翻译为中文的作品多达十几种,在海峡两岸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其他主要代表作品有:《秩序的沦陷》《杀千刀》《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国家与社会》《维梅尔的帽子》等。其中,《纵乐的困惑》获得2000年美国“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秩序的沦陷》获得深圳读书月2015年度“十大好书”。-----------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1954年生,师从何炳棣,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美国著名中国古代史专家,斯坦福大学李国鼎中华文化讲座教授。他的研究关注中国文明的不同方面,尤其擅长从政治和社会层面考察中国问题。著有《哈佛中国史》丛书中前3卷《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分裂的帝国:南北朝》《世界性的帝国:唐朝》,以及《早期中国的写作与权威》《早期中国的空间构造》等。----------迪特•库恩(Dieter Kuhn),1946年生,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研究所和柏林大学工作与任教。德国著名汉学家,专精宋史,尤为擅长物质文化史与科技史。现任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教授。著有《哈佛中国史》丛书第4卷《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丝麻纺织技术史》《地位和礼仪——从远古代到公元十世纪贵族的中国》等。----------罗威廉(William T Rowe),1947年生,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汉学家之一。他同时也是《晚期中华帝国》(Late Imperial China)杂志主编、《近代中国》(Modern China)和《城市史杂志》(Journal of Urban History)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东亚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史。著有《哈佛中国史》丛书第6卷《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以及《红雨:一个中国县城七个世纪的暴力史》《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共同体(1796—1895)》等。

下面这些都是关于古文字书籍如:甲骨文、竹简、锦书、等古文字,如果学习古文字下面这些文字专业书籍还是非常值得参考的这些书在均出自图中红色印章处,印章三个字叫什么我就不多说了,如果你不认识的话也就没必要学习古文字,内中还有很多文字类的古籍《古文字构型学》《古代文史研究新探》《中国史纲要》《说文解字注》《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 银雀山汉墓竹简》《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阜阳汉简诗经研究》《陈梦家:汉简缀述》《金文编 容庚》《中国语言学史》《中国文字学概要》《甲骨文合集释文(1-4)》《《康熙字典》(汉语大词典)》《《从人字说起》(萧启宏著 东方)》《新甲骨文编》《殷墟甲骨文刻辞摹释总集校订》《甲骨文—汉字对应表》《甲骨文与殷商史 新二辑》《甲骨文合集释文》《甲骨文合集释文》《甲骨文字典》《甲骨文字学纲要》《甲骨文字形字典》《甲骨文字诂林》《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全》《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 (上编)》《甲骨文字释林》《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张俊民 肩水金关汉简(壹)释文》《张家山汉墓竹简 二四七号墓 释文修订本》《放马滩秦简日书图片(甲乙种)》《散见简牍合辑》《敦煌汉简释文》《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中研院甲骨文》《从甲骨卜辞看殷商妇女的社会地位》《从甲骨文字形考察殷商社会的婚丧习俗》《古文字笔记p1-23 甲骨文金文部分》《武威汉代医简注解》《武威汉简》《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甲骨金文拓本精选释译》《裘锡圭学术文集(甲骨文卷)》《说文解字注》《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01卷  甲骨文字研究及殷契余》《图释古汉字》《敦煌汉简释文》《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1释文·注释》《清华简研究 第一辑》《秦汉魏晋出土文献 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秦简日书集释》《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李零+三联书店2004)》《近年来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综述》《郭店楚墓竹简》《郭煌悬泉汉简释粹》《里耶秦简牍校释 第一卷》《银雀山汉墓竹简 贰》《大辞海语言学分卷》《古代汉语教程》《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郭店楚简校读记》《郭店楚简校释》《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商周古文字读本》《文字学概要》《中国文字学》《古文字学导论》

出土文献概论电子版百度网盘

地球概论pdf    链接:-NjihXw 提取码:QIWW

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书系)-朱大渭 & 刘驰 & 梁满他 & 陈勇-2019更新bi链接:  提取码: u3xi

出土文献概论电子书百度云

中山大学的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文学学士学位、四年、前两年在珠海校区,后两年在广州南校区。(1)专业必修课:1-2:专业导读学术讲座、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文学概论(上)、现代汉语(上)1-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下)、文学概论(下)、现代汉语(下)2-1:强化写作训练(100篇作文)2-2: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古代汉语(上)、比较文学概论2-3: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古代汉语(下)、语言学概论3-1:学术写作训练(读书报告)、古文阅读与背诵3-2: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外国文学史(上)、美学、古代典籍导读3-3: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外国文学史(下)、古典文献学、学年论文4-1:社会实践4-2:中国文学批评史4-3:毕业论文(2)专业选修课【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戏曲及古典文献学】1-2:中国古代文化史概论1-3:旧体诗词写作、唐宋诗词导读、中国古代制度与文学、书法2-2:《世说新语》导读、民俗学概论2-3:中国文学典故研究、传统戏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清代学术史3-2:唐人小说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戏曲文献学、古代小说叙事研究、汉魏六朝乐府研究、《周易》经传导读3-3:民间文学概论、宋诗与宋诗学研究、《诗经》精读、词学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专题研究。古代文体学导论、中国戏剧史、古典目录学研究【现当代文学】1-3:中国近现代经典研读2-2:二十世纪文学经典导读、现代小说研究、西方文学名著导读、现当代名家研究、当代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新诗研究、二十世纪散文研究、20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研究3-2:鲁迅研究、女性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专题研究、文学与电影、金庸小说研究、重读“红色经典”(1949-1976)3-3: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外国文学及比较文学】2-3:古希腊文学经典、西方诗学3-2:爱欲与美——从柏拉图《会饮》到《婓德若》、跨艺术研究3-3:英语文学、民国时期的文学与政治想象【文艺理论】2-2:文学作品分析方法2-3: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3-2:当代文化解读3-3:文艺美学【古代汉语及古文字学】2-3:《说文解字》概论3-2:古文字学、汉语发展史、训诂学、文字学3-3:出土文献学概论、简帛选读【现代汉语及语言学】2-2:汉语方言调查2-3:现代汉语语法学、音韵学基础、应用语言学3-2:现代语言学研究、语言学方法论、汉语方言语法研究、普通语音学3-3:广州话入门、普通话正音、实验语音学基础、公文写作与公文语体学系列讲座4-2:汉语修辞学

你应该看看书,那本填志愿的书~上面这位老兄挺热心的,我看了,基本没错,辛苦了!

出土文献概论电子版百度云

先秦学术概论(图文版) (国学基本文库)-吕思勉-bi链接:  提取码: tdwn

长江大学考研试题链接:_JdLXUr0AvVo68OxbFw提取码:qk1s若有问题欢迎追问

你应该看看书,那本填志愿的书~上面这位老兄挺热心的,我看了,基本没错,辛苦了!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概论电子书百度网盘

《中国法制史》(张晋藩)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 3385     书名:中国法制史作者:张晋藩豆瓣评分:4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年份:2010-01页数:511内容简介:该书收录了中国历史上最完整、最系统以及遗留至今的浩瀚的法律文献与档案资料,雄辩地说明了中华民族对世界法文化宝库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华法系何以受到各国的尊重,长久地傲然自立于世界法制之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 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 ha2y    书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作者:王力 主编豆瓣评分:4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年份:2014-11页数:272内容简介:◎编辑推荐你知道武王克商的繁复真相么?你知道我们所能见到的有关猫的最早实物么?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一个假耳朵么?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你知道汉代穿深衣的人所穿的裤子是露屁股的开裆袴么?你知道最古老的同心结是什么样子么?你知道黄帝战蚩尤的真相么?你知道最古老的酒瓶出现在6000年前么?你知道猪肉的“腥”字本来是什么意思么?你知道中国近3500年来经历过何等让人匪夷所思的三次大规模变冷么?精彩内文:全彩版在黑白版的基础之上,精勘精校,完善并增补了与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的考古新知,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图片解析力。精良印刷:内文选用优质日本进口纸张,用顶尖级德国海德堡四色印刷机印刷,并根据文物实物对印刷颜色做了校正,以期对文物影像做到高度还原。◎内容简介本书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50余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本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 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最新文化研究成果。修订的文稿和图片注释无一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一部分与文稿相配合的图片,某些关键文物的照片解析力之高也是惊人的。完成后的修订版文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修订委员会还专门为有兴趣的中学生阅读本书扫清了字词和基本概念上的障碍。作者简介:◎主编简介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著有《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四十余部,主编有《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字典》等,翻译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诗集)等三十余部。◎执笔者简介(部分)马汉麟(1919~1978),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师从王力等先生,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南开大学中文系。1961年,马汉麟先生应邀参加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编写工作,为这一学科的教学与教材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审校者简介(部分)姜亮夫(1902~1995),国学大师。著有《楚辞书目五种》《古文字学》《敦煌学概论》等。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曾主编《小说月报》。著有《倪焕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 索引序列
  • 出土文献概论电子书百度网盘
  • 出土文献概论电子版百度网盘
  • 出土文献概论电子书百度云
  • 出土文献概论电子版百度云
  •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概论电子书百度网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