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美术史文献选读笔记

中国美术史文献选读笔记

发布时间:

中国美术史文献选读笔记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美术史上至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 装饰品。  2、仰韶文化彩陶以 类型和 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3、龙山文化阶段,作为当时建筑质量提高的主要标志,一是普遍发现 ,二是出现了 。  4、湖北随县曾侯墓出土的大型铜编钟,堪称 时代青铜器的杰作。  5、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其主题思想是 。  6、被称为我国古代园林景观雕塑第一座丰碑的是汉代昆明池石刻 像和 。  7、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有三件,即《 》、《 》、《 》。  8、唐代画家周昉,创造了" "之体,他的佛画风格被称为" "。  9、杜甫诗:"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道出了画家 笔下鹤的高昂神韵。而"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则指的是 的花鸟画。  10、北宋文人画家李公麟借鉴前代的" "发展为更具表现力的" ",其传世真迹有《 》。  11、突破" "这种宫廷花鸟画成规的画家是北宋中后期的 。  12、"南宋四大家"指的是 、 、 、 。  13、元代画家 以画梅著称。  14、"吴门四家"中的仇英,画法以 闻名,代表作品是《 》。  15、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是明末画家 。  16、清初"四王"派分为两种,即 、 为一种; 、 为一种。  17、"借古以开今"是清代画家 在其《 》一书中提出的。  18、清嘉道间两位著名的仕女人物画家是 与 。  19、近代"岭南画派"在艺术上主张" "。  20、吴昌硕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他从 开始,又学习 ,最后取得绘画成就。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  A、礼器 B、乐器 C、兵器 D、车马器  2、秦陵兵马俑三号坑设计的是( )。  A、 主题部队 B、混合部分 C、军事指挥部 D、弩兵  3、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 )。  A、 曹不兴 B、卫协 C、陆探微 D、张僧繇  4、开创我国青绿山水端绪的作品是( )  A、 游春图 B、江帆楼阁图 C、明皇幸蜀图 D、千里江山图  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 )  A、 安济桥 B、广济桥 C、宝带桥 D、安平桥  6、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 )  A、 李成 B、范宽 C、许道宁 D、郭熙  7、元代学识深厚的少数民族画家是( )  A、钱选 B、李衎 C、高克恭 D、王渊  8、明代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 )  A、 陈洪绶 B、崔子忠 C、丁云鹤 D、吴彬  9、瓷器中的"粉彩"出现于( )  A、 嘉靖时期 B、万历时期 C、康熙时期 D、雍正时期  10、《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是( )  A、吴有如 B、郑曼陀 C、张聿光 D、马星驰  三、名词解释(15分)  1、画像石2、曹衣出水,吴带当风3、昭陵六骏  四、简答题(20分)  1、写出谢赫"六法",并逐一加以简要解释。  2、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15分)  1、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2、分析唐寅的《孟蜀宫伎图》  中国美术史答案  一、填空题(40分)  1、石墨 2、半坡、庙底沟 3、白灰面、夯土台基 4、战国 5、引魂升天  6、牵牛、织女 7、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8、水月观音、周家祥  9、薛稷、边鸾 10、白画、白描、五马图 11、黄家富贵、崔白 12、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13、王冕 14、工笔重彩、剑阁图 15、董其昌 16、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翚 17、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 18、改琦、费丹旭  19、折衷东西方 20、制印、书法辞章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A 2、C 3、C 4、A 5、D 6、B 7、C 8、A 9、C10、A  三、名词解释(15分)  1、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2、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3、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四、简答题(20分)  1、(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  (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  (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2、(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  (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  (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  (4)画上流行题写诗文,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五、作品分析,任选一题(15分)  1、(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2、(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  (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  (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  (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 的装饰纹样上。  2、在 人和 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青铜器中的 ,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4、秦汉时代的美术中,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 与 。  5、《 》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其主体雕刻是《 》。  6、六朝三大家指的是 、 、 。  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隋代的 。  8、画史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唐代画家 和北齐  画家 所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  9、唐代画马的名家是 、画牛的名家是 。  10、"徐黄异体"指的是五代画家 和 的花鸟画风格。  11、宋代瓷器生产的五大名窑指的是 、 、 、 、 窑。  12、宋代文人画赋予梅兰竹菊以道德品格,号称" "。其后成为传统绘画中的独特门类。  13、元代肖像画家 ,驰名江浙一带,著《 》一书。  14、把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的两名主要画家是 和 。  15、明代后期,在肖像画的发展中,以 为代表的墨骨敷彩画法,在当时的文人中影响很大。  16、"扬州八怪"大致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厌弃官场的文人画家,如 、 、 等。  17、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四大名绣是 、 、 和 。  18、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有 和 。  19、天津泥人张被徐悲鸿成为"虽杨惠之不足过也"。其创始人是 。  20、奠定擦笔水彩画法,并用时装美女做月份牌主要描写对象的是 。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 )  A、 兽面纹 B、凤鸟纹 C、几何纹 D、鱼纹  2、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登第的建筑物是( )  A、 门阙 B、墓表 C、享堂 D、坞壁  3、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 )  A、 顾恺之《画云台山记》 B、谢赫《画品》 C、宗炳《画山水序》 D、王微《叙画》  4、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 )  A、历代名画记 B、唐朝名画录 C、贞观公私画史 D、续画品  5、南宋时期以善画婴戏图著称的画家是( )  A、 刘松年 B、李迪 C、苏汉臣 D、李嵩  6、现存最大的喇嘛式塔是( )  A、 妙应寺白塔 B、佛宫寺木塔 C、开元寺料敌塔 D、天宁寺塔  7、"明四家"中以工笔重彩闻名的画家是( )  A、沈周 B、文征明 C、唐 D、仇英  8、清初"四王"中,取得"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收获的画家是()  A、王时敏 B、王鉴 C、王翚 D、王原祁  9、在苏州大型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是( )  A、拙政图 B、网师园 C、怡园 D、留园  10、铜胎掐丝法郎的俗名是( )  A、唐三彩 B、扣器 C、景泰蓝 D、宣德炉  三、名词解释(15分)  1、帛画  2、唐三彩  3、浙派  四、简答题(20分)  1、试述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  2、荆浩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有何特点?  一、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15分)  1、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2、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中国美术史答案  一、填空题(40分)  1、彩陶 2、峙峪、山顶洞 3、礼器 4、画像石、画像砖 5、霍去病墓前石刻、马踏匈奴 6、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7、安济桥(赵州桥)  8、吴道子、曹仲达 9、韩干、韩滉 10、徐熙、黄筌 11、定、哥、汝、官、钧  12、四君子画 13、王绎、写像秘诀 14、陈淳、徐渭 15、曾鲸 16、金农、高翔、汪士慎 17、苏绣、粤绣、蜀绣、湘绣 18、赵之谦、虚谷 19、张长林  20、郑曼陀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D 2、A 3、B 4、B 5、C 6、A 7、D 8、D 9、D 10、C  三、名词解释(15分)  1、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2、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3、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  四、简答题(20分)  1、(1)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  (2)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并注意刻划任务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  (3)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2、(1)主要表现北方石质山岳,山势险峻。  (2)画上多有长松、古树、巨石、飞泉。  (3)画法以顿挫的线条勾出山石凹凸,再加点皴,山石外轮廓线条较为明显。  (4)画风雄伟刚健,给人以崇高的壮美。  五、作品分析,任选一题(15分)  1、(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2、(1)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  (2)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  (3)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  (4)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萌生时期,是以 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  2、依陶器的用途可分为 器, 器和储藏器。  3、春秋时代的青铜器 ,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  4、画像石是用于构筑 、 、 或 的建筑石材。  5、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是 。  6、"为冢象祁连山",指的是汉代 的墓址  7、《魏晋胜流画赞》的作者是 ,《画山水序》的作者是 《叙画》的作者是 。  8、唐代画家 的 ,忠实地表现了千余年前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往来。  9、"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 提出的。  10、五代时期的画家创造了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 、 为代表,南方以 、 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11、宋代画家王希孟的 ,代表了画院青绿一体精密不苟,严格遵依格法的画风。  12、"元四家"指的是 、 、 、 。  13、"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出于明代画家 的《 》中。  14、清初专攻花卉创为没骨画法的画家是 。  15、清初"四僧"中的 ,被视为新安画流的代表人物。  16、清代画家"金陵二溪"指的是 与 。  17、清代木板年画中,杨柳青年画风格 ,桃花坞年画风格 杨家埠年画风格 。  18、"海上三任"是活跃在上海画坛的 、 、 。  19、近代画家 ,从日本回国后,在广州设"春睡画院",致力于艺术教学。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根据现有资料,可知画像石萌发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2、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 )  A、洛阳永宁寺 B、登封嵩岳寺塔 C、慈恩寺塔 D、五台山佛光寺  3、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雕塑家是()  A、韩伯通 B、 宋法智 C、吴智敏 D、杨惠之  4、开创金碧山水一派的画家是()  A、李思训 B、王维 C、王洽 D、吴道子  5、突破"黄家富贵"成规的画家是( )  A、赵昌 B、易元吉 C、韩若拙 D、崔白  6、被称为古代山水画中巨作的是( )  A、鹊华秋色图 B、浮玉山居图 C、富春山居图 D、春山欲雨图  7、明清都城所建坛庙气势最大艺术性最高的是( )  A、天坛 B、地坛 C、日坛 D、月坛  8、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苑囿建筑是( )  A、颐和园 B、圆明园 C、承德避暑山庄 D、拙政园  9、清代以画《鬼趣图》讽刺现实而著名的画家是( )  A、黄慎 B、华喦 C、金农 D、罗聘  10、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是( )  A、张熊 B、胡远 C、虚谷 D、吴昌硕  三、名词解释(15分)  1、青铜器  2、瓦当  3、米氏云山  四、简答题(20分)  1、战国帛画反映的内容及艺术特点是什么?  2、"扬州八怪"的绘画有何特点?  五、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15分)  1、分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2、分析沈周的《庐山高图》  中国美术史答案  一、填空题(40分)  1、定居农业 2、饮食、炊煮 3、莲鹤方壶 4、墓室、石棺、享祠、石阙  5、门阙 6、霍去病 7、顾恺之、宗炳、王微 8、阎立本、步辇图 9、张璪  10、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11、千里江山图 12、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13、王履、华山图序 14、陈洪绶、崔子忠 15、恽寿平 16、弘仁(浙江) 17、髡残、程正揆 18、雅丽、写实、质朴 19、任熊、任薰、任颐  20、高剑父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B 2、B 3、D 4、A 5、D 6、C 7、A 8、B 9、D 10、C  三、名词解释(15分)  1、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其中礼器是统治阶段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其品种有鼎、豆、尊、盘、钟等。  2、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3、宋代山水画派之一。又称"米家山水"。米芾所创,其子米友仁加以继承和发展。描绘云烟掩映的江南山川景色。采用泼墨法,参以积墨和泼墨,又常用焦墨提神,其精妙在于见笔见墨,属水墨大写意画法,自称"墨戏"。对水墨山水发展影响很大。  四、简答题(20分)  1、内容: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  特点:(1)画面背景空白,构图突出龙凤飞升的形象。  (2)以线造型,笔致圆转流畅。  (3)形象皆为正侧面,基本比例正确。  (4)龙凤造型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装饰趣味。  2、(1)风格鲜明,个性突出。  (2)重视情趣的表现,力图在作品中显示出自己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  (3)诗文、书法、绘画、印章,完美结合。  创作特点: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博修养。  五、作品分析,任选一题(15分)  1、(1)士大夫画家辈出,绘画题材范围扩大。  (2)根据诗人曹植的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画出了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3)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  (4)体现了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对当时或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  2、(1)"文人画"在明代最为昌盛,其中尤以山水画影响较深。  (2)专为其师陈宽而作。以近似王蒙的笔法,集中表现了雄伟瑰丽的庐山形象。用此来象征乃师的崇高人格。  (3)寓意深刻,想象驰骋。布景高远深幽,山石多用披麻解索皴,浓墨点苔,墨丰笔健。表现出庐山大气氤氲的动人形象。  (4)为文秀一类的水墨写意山水之作,也是诗画并茂、寓情于景的巨幅杰作。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 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 》,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 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 、 、 、 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 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 。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 "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 "。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 "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 "之法。  9、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 、 、 和 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 ,殉葬的 和驼、 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 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 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 ",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 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的表现形式。  14、明代" 派"的代表画家时 和 。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 ,其中以 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 、 、 、 。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 、 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 、 、 。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 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 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  A、 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  A、 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  A、 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  A、飒露紫 B、拳毛騧 C、白蹄乌 D、特勒骠  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  A、荆浩 B、关仝 C、董源 D、巨然  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  A、 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7、"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  A、 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8、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 )。  A、 边景昭 B、孙隆 C、林良 D、吕纪  9、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 )。  A、 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  10、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 )。  A、 居廉 B、高剑父 C、高奇峰 D、陈树人  三、名词解释:(15分)1、彩陶2、仕女画3、马踏匈奴  四、简答题(20分)  1、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2、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  五、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 15分)  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中国美术史答案  一、填空题(40分)  1、石器 2、舞蹈纹彩陶盆 3、红山文化女神庙 4、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 5、武梁祠 6、蒿岳寺塔 7、秀骨清象、张家祥 8、破墨、泼墨  9、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洛阳龙门 10、唐三彩、俑、马  11、李成、范宽 12、减笔画 13、马君祥、连环画 14、戴进、吴伟  15、九歌图、屈子行吟图 16、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 17、郑板桥、李鱓  18、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 19、雅俗共赏 20、吴有如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B 2、A 3、C 4、A 5、C 6、B 7、C 8、B 9、D 10、D  三、名词解释(15分)  1、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2、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四、简答题(20分)  1、(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  (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  (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  (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  (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2、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  黄筌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  (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  (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  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  (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  (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  因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五、作品分析,任选一题(15分)  1、(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  (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  (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  (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部分美术史知识点梳理:1、唐 初唐·阎立本初唐人物画家以阎立本为杰出代表,传世作品有《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古帝皇图卷、古帝王图卷)《步辇图》。《步辇图》,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5厘米,横6厘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画分为两个部分,打开以后先看到画面,接着是占据画幅左半边的以篆书书写的题跋,记录了画面的内容。2、盛唐·吴道子盛唐人物画家以“画圣”吴道子最为著名。“吴带当风”是对吴道子人物画风格的概述。他的风格也被称为“吴装”,亦称“吴家样”。在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描摹对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他突出了人体曲线和自然的结合,这种画风在后来的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吴道子的作品今已无一存世,但从传为其作品实为宋人所绘的《送子天王图》中仍可感受到“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的笔法特点。成为美术特长生要参加校级和市区级两级测试,两项测试全部合格,才有可能以特长生身份被录取。具体安排可咨询招生学校所在区中招办。统测一般安排在5月。想成为中考特长生要参加校级和市区级两级测试,两项测试全部合格,才有可能以特长生身份被录取。测试合格的考生,要按规定把所报招收特长生学校的普通班作为统一招生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填报。招生学校测试时,除考查考生专业水平外,还考查文化课学习状况。因此,考生在抓紧练习特长的同时,不能放松文化课学习。

中国历史文献学读书笔记

牛津大学,中国密史

+98+9+98+8+7987968979868

(一)美德的弊端 太史公说:“夏朝的政治奉行忠厚,忠厚的弊端,是使百姓粗野缺乏礼节,所以殷朝承续夏政而奉行恭谨恭谨的弊端,是使百姓相信鬼神所以周朝承续殷政而奉行礼仪礼仪的弊端,是使百姓讲究文饰而情薄不诚信,所以解救不诚信的弊端莫若奉行忠厚……” 读了这段,我才发现“忠厚”、“恭敬”、“礼仪”这些传统美德也有弊端: 忠厚的人诚信,却容易莽撞,丧失理智 恭敬的人谦逊,却往往沉默,逆来顺受 讲礼仪的人礼貌,却渐渐虚伪,文过饰非 那讲诚信的人呢?诚信的人真实却不现实哎!竟然得出这样的结论 《史记》读书笔记之二:可爱的孝文帝 《史记》读书笔记之二:可爱的孝文帝 孝文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汉武帝的爷爷我说他可爱,是因为他本不是“天子”,却作了“天子”,作了“天子”却没有“天子”的“样子” 《史记》之《孝文本纪》我还只看了三分之一,先把我所看了的,他的开明之处列出来,至于他的生平我下次补上: 废除了“连坐”的法律,所谓“连坐”就是一人犯罪全家获罪 废除了“诽谤”和“妖言”的罪名,鼓励臣民“进献善言” 孝文帝是高祖刘邦排行中间的儿子高祖逝世后,吕氏家族的人企图发动叛乱,被朝廷重臣所覆灭最后大臣们谋划召还是代王的刘恒入长安并拥立他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孝文帝 孝文帝语录: “刑法竟达到断人肢体、毁坏肌肤、使人终生不能康复,这是多么痛楚而不讲求恩德的作法,这怎么能符合为民父母的主旨呢!应当废除肉刑” “……我听说凡是天下万物若有萌出,没有哪一种会没有死亡的死是天地间的规律,物质的自然属性,有什么值得那么悲哀呢?当今这个时代,世人都喜欢生而厌恶死,厚葬死者以致使生者家业破亡,注重丧事而伤害生计,我很不赞成这样做……应当对天下官吏、平民发布命令,令到以后只用三日为我举行丧礼,全都免除其余的服孝规定不要禁止民间取妻嫁女,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和饮酒食肉凡是应当参加丧礼的人,都不要光着脚……布告天下,是天下人都知晓我的心愿霸陵一带的山水保持它的原貌,不要有所改变后宫中把夫人以下至少使全都遣送回家……” 孝文帝死后,他的儿子,也就是太子刘启即位称为孝景帝 孝景帝在他的诏书中说道:“ ……孝文帝君临天下,疏通关隘桥梁,远近没有区别歧视废除诽谤之罪,取消割毁肢体肌肤的肉刑,赏赐年长的老人,收养抚恤孤独,以次养育众生,他抑减自己的嗜好和私欲,不接受臣子的贡献,不私自谋求利益犯罪人的妻子不受牵连,不妄杀无罪之人取消宫刑,放出后宫的美女,慎重地对待割绝人情伦理及父子相继的事……” 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饹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 这一句话中需要作出解释的是,“荆蛮”、“句吴”【索隐】:荆者,楚之旧号,以州而言之曰荆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此言自号句吴,吴名起於太伯,明以前未有吴号地在楚越之界,故称荆蛮司马贞的解释很有道理,荆是楚国或是楚地的旧称,是地名蛮也称作闽,是南方各民族的通称,同时蛮也称作越,都是民族的称呼那么“荆蛮”说的是在荆地域内生活的南方越族的一支 “自号句吴”句吴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应该是国家的名称, 而裴骃【集解】:宋忠曰:“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说明当时句吴是太伯以及他的部族最终定居的地方,后来以句吴这个地方就作为部族发展之后的国家名称到底历史真实是如何的,下面历代史学家为此进行过一番争论 颜师古注汉书,以吴言“句”者,夷语之发声,犹言“於越”耳此言“号句吴”,当如颜解而注引宋忠以为地名者,系本居篇曰“孰哉居蕃离,孰姑徙句吴”,宋氏见史记有“太伯自号句吴”之文,遂弥缝解彼云是太伯始所居地名裴氏引之,恐非其义蕃离既有其地,句吴何总不知真实?吴人不闻别有城邑曾名句吴,则系本之文或难依信吴地记曰:“泰伯居梅里,在阖闾城北五十里许” 如果依照颜师古的解释句吴不是地名,宋忠则从《史记》中得出地名的解释而句吴从历代文献中并无记载,而当时也没有称作句吴的城邑留存那么要探究其真,只有从吴下手,吴从什么时候有了明确的称呼,裴骃【集解】:“吴名起於太伯,明以前未有吴号地在楚越之界,故称荆蛮”太伯以前并没有吴的称号,当时中原华夏族称这里的民族为越、荆、荆蛮、闽等等而当地民族自称句或是其它是不是这样呢,还有待考证 “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司马迁则一句说的是太伯带着部族的老少来到百越民族聚居的地方,定居下来之后得到当地民族的认同,逐步融合,并有大批当地民族的人加入如果按照司马迁的记载千余家,没家三口统计的话,则有三千多人加入了太伯的部落那是什么吸引当地民族的,笔者认为,中原农耕文化是主要的诱因因为太伯时的百越民族还处于原始公社时期,过着简单的渔猎生活,基本的生存都很难满足而这是太伯部落的到来,不仅是大量人口的迁徙,更重要的是中原农耕文化的迁徙和传播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大大提高生产力的水平这才是归之千余家的真正原因 (二)史记》读书笔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构建了一套新的史书体制,由西汉时期司马迁撰著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在现代的中国,《史记》几乎是被视作是一部文学作品在看待后世有许多文学作品借鉴了《史记》的笔法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中国美术史文献选读

中国美术史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XgFkr-AG0609mrzD6mXA 提取码: tmb3    第一章 原始美术  (一)原始陶器艺术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河姆渡文化等。

就<中国美术史>我们的教科书,很好的~~

盛唐风韵 ——从唐朝仕女画看盛唐气象 内容提要:唐朝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本文从张萱和周昉的唐朝仕女画说起,画中所描绘的女子体态丰腴、衣着开放,充分体现出唐朝女性地位的提高,以此为角度展现盛唐时期社会发展、社会风气自信开放的图景。 关键词:唐朝仕女画;女性地位;盛唐气象;自信雍容 在中国的人物画历史中,唐朝的仕女画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体态丰满、衣着华丽鲜亮的贵妇人和手持纨扇的侍女,或沉静地坐着,或在园子里赏玩,或策马游春,或追逐嬉戏。与汉朝、两晋、明清所欣赏的弱不禁风、“秀骨清像”的仕女相比,丰满的唐朝的仕女大气、雍容,充分体现了盛唐时期社会各方面的发达与人们的自信。 张萱和周昉的仕女画 唐朝仕女画的代表画家是张萱和周昉。 张萱的代表作是《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是描绘天宝年间杨贵妃的妹妹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带随从出游的场面,画中八个骑马女性,以人物闲适欢愉的意态和华丽的服饰烘托“春”的感觉。虢国夫人“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不施粉黛,与侍女们自由骑马在郊外漫步踏青,我们可以由此看出唐朝的封建礼教对女子束缚较少,女子可以抛头露面、骑马出行。《捣练图》则描绘妇女捣练、络线和缝制等劳动的情景。人物造型丰腴健康,神态生动,姿态各不相同,特别是通过动作细节,穿插三个小女孩,或帮忙,或玩耍,传达劳动过程中的生活情趣。人物整个画面色彩明艳华丽,疏密有致。 周昉作品的特点,据当时人记载是“衣裳劲简”,“彩色柔丽”,所描绘的妇女形象是“以丰厚为体”,这些特点都可以在现存周昉的作品《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中见到。《簪花仕女图》取材宫廷妇女的生活,装饰华丽奢艳的嫔妃们在庭园中闲步,上身束抹胸,肥大曳地的团花大副长裙,肩披透体薄纱,盘起的发髻,簪上步摇钗,圆脸丰肌,气质华丽富贵,动作从容悠缓,神情悠闲矜持。 从两人的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唐朝的审美观: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评价美女的主导标准,且女性的衣着、活动都十分开放。 唐朝女性地位的提高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人物画中的仕女我们可以看到唐朝女性的极大自由和女性地位的提高。 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富有效率的开明政策,带来了人民自我认同心理的加强,使得唐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唐代妇女以更为大胆的方式去追求美和表现美。 唐朝女性的打扮是中国历代女性中最为大胆和性感的。社会对妇女的束缚相对较少,女性之美相应地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景象。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加上高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气象”。女性着装极其自由,宽袖窄袖,华服胡服,女装男装,皆从其便。唐代的贵妇大都“缣罗不着爱轻容”。因此,当时女子还盛行胡服打扮,翻领窄袖长袍,腰系皮带,上挂各种金属饰件,内穿条纹窄腿长裤。 唐朝是妆饰极盛的时代,从保存至今的美术、雕塑作品以及诗文的描述中可见一斑,唐代仕女图、敦煌壁画中的妇女服饰鲜明、新奇、精巧,开放的社会在服饰上也是不论古今外兼收并蓄的。但从发髻样式和华美的种类来说,各不下十几种,点唇的样式也名目繁多。唐朝妇女对于“胡妆”的偏爱也是很有特色的。 唐朝妇女女性地位的尊严有显著的提高。盛唐时期,有登基制诰、号令天下的女皇帝武则天,有设立幕府、干政决狱的女显贵,有挥翰作诗的女才子,也有擅长丝竹管弦、轻歌曼舞、色艺皆佳的女艺人„„妇女们敢于追求理想,追求个性。她们都得以抛头露面于社会。 妇女地位与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以及社会风气有关,女性地位的提高推动了社会健康发展。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对妇女生活束缚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李唐王族本身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的血统,另一方面是由于整个社会提倡创新精神。唐代妇女都喜欢抛头露面,甚至男女同席共饮、谈笑唱和,而无所顾忌。唐朝皇室贵族中便男女无别,至于寻常百姓人家就更没有什么约束了。女子骑马射箭、自由恋爱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开放的社会,繁荣的气象,博大包容的胸怀表现在文化思想上必定是兼容并蓄,允许所谓各种“异端”存在的,表现在女性意识上也是自主性的,多元化的。唐朝妇女体现的这种自主性,一扫六朝充斥着的铅华脂粉,体现出富丽堂皇、多姿多彩的美。 盛唐:自信雍容的力量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充满博大雄浑社会气象的一个时代,在绘画上是具有神奇魅力的辉煌时期。 经过初盛唐一百多年的经营,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唐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热烈放姿。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国势的强盛使得一种自信的意志和闳阔的气势高扬在唐帝国的文治武功和大一统事业上。宋代的诗论家严羽曾经用“盛唐气象”来称赞唐代开元前后的诗歌,事实上,这完全可以用来描绘唐代文化和社会在鼎盛时期的精神面貌。 唐文化的特有气质,正是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精神。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代国力达到顶峰,史称“开元盛世”。唐朝文化在鼎盛时期的精神面貌,宽广、博大、自信的胸襟,宏大、磅礴、洒脱的气质。正因有此胸怀与气质,唐朝文化,不仅在诗歌,而且在书画、音乐、舞蹈、散文、宗教、思想方面,均达到发展的高峰,极一时之盛。 文化的盛世,不仅表现在对自己传统文化的完美继承与发扬,也表现在对异族文化、外域文化的汲取上。唐王朝采取开放的民族政策,不仅使得唐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扩大,更重要的是,多元文化的交汇,有助于促成文化隆盛的形成。游牧民族活跃、奋发进取的精神,与中原汉民族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相结合,迸发出勃勃生机,使唐文化性格在整体上有一种明朗、高亢、奔放、热烈的时代气质。唐朝的这种对异族文化和外域文化的大规模采撷,吸收,在世界文化史上均可堪称典范。有容乃大的精神,造就了唐朝的充实而又光辉的文化繁荣时代。 唐朝的时代精神,可以用开放、进取、尚武、多元等词语进行概括,这是一种新民族新文化的优势所在。在思想观念和社会风尚方面,都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放的胸怀、高扬的自信,使唐人具有了雍容大度的祥和与宁静,昂扬坚定的进取精神,兼容并蓄的开放性格。因此唐人具有了一种与以往其他朝代都不一样的审美取向,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这一切体现了一个民族进入高度成熟、处于生命力最旺盛阶段洋溢出的蓬勃朝气和高度自信。唐人崇尚并醉心这种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他们崇尚热烈放姿、开拓进取、积极向上。 盛唐,传递给我们自信与雍容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佚名,周昉与中唐以后的绘画, 2 佚名,最美丽的仕女形象,新闻午报,2006年12月24日 3 林彬、陆珊珊,大唐的风韵,南昌高专学报,2003年第3期 4 孙家洲、刘后滨,唐代的开放性格与盛唐气象,_ html, 2006年07月12日 5 李土生,有容乃大:盛唐气象与唐代文化精神,,2006年5月17日 6 晴语,唐朝妇女女性意识的复苏与彰显——唐朝女性文化研究,,

王受之的书或者蒋老师的书都可以,相当的平易近人

中国美术史文献选读教程

链接:  提取码: tgdv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与美术风格总是在变化的欧洲不同,中国美术几个世纪以来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明朝时的作品还可以看到唐朝时的影响。一幅清朝的画作与一幅宋朝的是非常相似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对传统的尊崇。艺术家的首要任务不是创新,而是尽可能逼真的临摹旧有的作品--这并不被认为是抄袭,反而一定程度上是创新。另有:相关图书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绘画/美术”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1&zdhhr-11y04r-2270135959811801268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course/shcoursemobile/?zdhhr-11y04r-2270135959811801268 在“绘画/美术”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Scripts/html

中国美术史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XgFkr-AG0609mrzD6mXA 提取码: tmb3    第一章 原始美术  (一)原始陶器艺术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河姆渡文化等。

中国美术史方面书籍一、 文献史料目录之书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版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丁福保、周青云编《四部总录艺术编》。从传统文献分类的方法出发,将书学画学文献目录的范围扩展至法帖、版画,收书数量也由《解题》的860种扩大为1500种。卢辅圣:《中国书画文献索引》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王晖、贾俊侠:《先秦秦汉史史料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工具书: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经韵楼本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容庚:《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1988年版。周法高:《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1963年。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唐作藩:《上古音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李孝定编著:《甲骨文集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年版。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宗福邦等:《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龚延明:《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版丛书于安澜编:《画史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新版20卷,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大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各时期史料(一)先秦(宋)聂崇义:《新定三礼图》,宋淳熙二年刻本。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2005年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吴毓江撰:《墨子校注》,中华书局1993年版。袁珂:《山海经校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闻人军:《考工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清徐鼎纂辑,王承略点校解说:《毛诗名物图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杨宗荣:《战国绘画资料》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年版(二)两汉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三)三国魏晋南北朝晋张华:《博物志》,清指海本(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俞剑华等:《顾恺之研究资料》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姜亮夫:《莫高窟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四)隋唐(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毕斐:《<历代名画记>校笺与研究》中国美术学院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明王氏画苑本陈高华:《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陈清华:《王维年谱》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五)五代宋辽金宋李诫撰、邹其昌点校:《营造法式》,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华书局1979年版。(宋)佚名:《宣和画谱》台北故宫博物院1971年景元大德吴氏刻本(宋)佚名著,俞剑华注译:《宣和画谱》江蘇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宋)郭若虚著,黄苗子点校:《图画见闻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宋)邓椿著,黄苗子点校:《画继》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宋)黄休复:秦岭云点校:《益州名画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六)元陈高华:《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孙国彬:《元四家年表》,《朵云》第47期,1997年版宗典:《柯九思史料》上海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日】近藤秀真、何庆先:《图绘宝鉴校勘与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七)明明黄成著,明杨明注:《髹饰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王永顺主编:《董其昌史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单国强:《戴进年表》,《朵云》第61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八)清张升编著:《王铎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版童一鸣:《王时敏年谱》,《朵云》第46期,1997年版李志钢:《程邃研究》,《朵云》第46期,1997年版陈三弟:《程邃之交游考议》,《朵云》第46期,1997年版二、 图录邵宇等:《中国美术全集》(全60册),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金维诺等:《中国美术全集》(新版全51册),黄山书社2010年版。耿宝昌等:《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全60册),商务印书馆,上海科技出版社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全四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版杨伯达主编:《中国玉器全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洪再新:《中国美术史图像手册·绘画卷》中国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有光盤)周积寅,王凤珠:《中国历代画目大典》(全4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王乃栋:《中国书法墨迹鉴定图典》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张正明,邵学海主编:《长江流域古代美术》(全6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三、 考古与文物鉴定资料历年期刊:《考古》《文物》《中原文物》《江汉考古》《故宫博物馆院刊》(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文物月刊》(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学术月刊》(台北故宫博物院)单行本: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版。睡虎地秦墓竹简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丝绸工业公司文物研究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纺织品的研究》,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北首岭》,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编:《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阳楚墓》,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半坡博物馆,陕西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广西左江岩画》,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卢连成、胡智生:《宝鸡鱼国墓地》,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文物出版社:《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四、 美术史研究成果相关学科通论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史》(8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王朝闻主编:《中国美术史》(12卷本)齐鲁书社、(香港)明天出版社彭德:《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美】高居翰,【台湾】李渝译:《中国绘画史》雄狮美术图书股份公司1985年版于非闇:《中国画色彩研究》,朝花美术出版社1955年版。王定理:《中国画颜色的运用与制作》,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3年版。蒋玄佁:《中国绘画材料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版。杨仁恺:《中国书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杨泓、郑岩:《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陈淳著:《考古学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英]科林·伦福儒等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张舜徽:《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版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齐佩瑢:《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2004年版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卢嘉锡总主编,赵承泽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纺织卷)》,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陈振中:《先秦手工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傅熹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建筑卷)》,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王世襄:《髹饰录解说:中国传统漆工艺研究》,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诸葛铠:《墨朱流韵:中国古代漆器艺术》,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陈振裕:《楚文化与漆器研究》,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德]格罗塞著,蔡慕晖等译:《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综合研究[德]雷德候著,张总等译:《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美】杜朴,【美】文以诚:《中国艺术与文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李松:《土木金石:传统人文环境中的中国雕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美】方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年代分类研究成果先秦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马承源:《商和西周的金文》,《书法》1981年第2期马承源:《中国古代青铜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袁德星:《商周时代的绘画概念》,《台北故宫博物院院刊》1974年版高明:《中原地区东周时代青铜礼器研究》,《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2期至第4期史树青:《我国古代的错金工艺》,《文物》1973年第6期郭沫若:《关於晚周帛画的考察》,《人民文学》1953年第12期蒋玄怡:《长沙楚民族及其艺术》上海古籍书店1949年版孙新周:《中国原始艺术符号的文化破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版;严文明:《鹳鱼石斧图跋》,《文物》1981年第12期,彭德:《屈原时代的一幅情节性绘画--荆门楚墓彩画《王孙亲迎图》》,《文艺研究》1990年第4期。【日】林巳奈夫:《神与兽的纹样学:中国古代诸神》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版秦汉夏鼐:《洛阳西汉壁画墓中的星象图》,《考古》1965年第2期金维诺:《秦汉时代的壁画》,《美术研究》1980年第1期孙作云:《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画幡考释》,《考古》1973年第1期孙作云:《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画考释》,《考古》1973年第4期周士琦:《马王堆汉墓帛画日月神话起源考》,《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期王今栋:《南阳汉画像石研究》,《美术》1984年第3期李亚东:《秦俑彩绘颜料及秦代颜料史考》,《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4期[美]巫鸿著,杨柳等译:《武梁祠》,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美]巫鸿著,施杰译:《黄泉下的美术》,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版;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 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沈寿:《西汉帛画《导引图》解析》,《文物》1980年第9期。陈振裕:《楚国车马出行图初论》,《江汉考古》1989年第4期。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订本)文物出版社2001版魏晋邹清泉:《顾恺之研究文选》上海三联书店2011版;杨新:《从山水画法探索女史箴图的创作时代》,《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3期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阮璞:《谢赫“六法”原义考》(上、下),《美术史论》1985年第5、6期徐书城:《山水画起源辨》,《美术史论》1982年第2期陈传席:《山水画与玄学》,《朵云》第5辑,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年版沙孟海:《略论两晋南北朝隋代书法》,《中国书法》1985年第4期金维诺:《职贡图的时代与作者》,《文物》1960年第7期隋唐金维诺:《阎立本与尉迟乙僧》,《文物》1960年第4期杨仁恺:《簪花仕女图研究》朝花出版社1962年版【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滕固:《唐宋绘画史》,《滕固艺术文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承名世:《论孙位<高逸图>的故事及其与顾恺之画风的关系》,《文物》1965年第8期【台湾】蘇莹辉《院藏随画两轴析论-兼谈成陀罗在莫高窟凿窟造像的相关问题》,《故宫学术月刊》第二卷第二期(1983年冬季号)【台湾】陈葆真:《图画如历史:传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研究》,《美术与考古》(上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黄苗子:《吴道子事辑》,《中国画研究》第二辑【台湾】佘 城:《唐代画坛奇杰李邕和他的书法艺术》,《故宫学术月刊》第二卷第二期(1983年冬季号)五代宋辽金令狐彪:《宋代画院画家政治地位与待遇》,《中国画研究》(第1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美】谢柏轲:《一幅古代作品(<溪岸图>)的现代释读》,《朵云》第58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美】姜斐德:《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中华书局2009赵广超:《笔记清明上河图》三联书店2002年版【台湾】王正华:《<听琴图>的政治意涵:徽宗朝院画风格与意义网络》,《美术与考古》(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台湾】彭慧萍:《“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画史想像》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博士论文元代【台湾】嵇若昕:《王冕与墨梅画的发展》,《故宫学术月刊》第二卷(1983年秋季号、冬季号)元代:【美】高居翰:《隔江山色:元代绘画,1279-1368》三联书店2009年版卢辅圣主编:《倪瓒研究》,《朵云》第6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洪再新:《元季蒙古道士张彦辅<棘竹幽禽图>》,《新美术》1997年第3期【美】文以诚:《王蒙<青卞隐居图>中的个人家境与文化类型》,《朵云》第65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美】文以诚:《关於元末山水画受10世纪风格影响之新论》,《朵云》第65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明代:【美】高居翰:《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1368-1580》,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版【美】高居翰:《山外山:晚明绘画,1570-1644》,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台湾】江兆申:《从唐寅的际遇来看他的诗书画》,《故宫学术月刊》第二卷第二期(1983年冬季号)【美】何惠鉴:《董其昌对历史和艺术的超越》,《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美】方闻:《董其昌和艺术的复兴》,《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日】铃木敬:《戴进的绘画风格》,《朵云》第61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皮道坚:《吴伟研究》,《朵云》第61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台湾】石守谦:《浙派画风与贵族品味》,《朵云》第61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英】柯律格:《明代图像与视觉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清代:【美】乔迅著,邱士花译:《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版【美】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的自然与风格》,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单国霖等:《扬州画派研究文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徐邦达:《龚贤生平及其考订》,《朵云》第63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美】张子宁:《龚贤与髡残》,《朵云》第63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五、 美术史研究方法:王尔敏:《史学方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台湾】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邓福星:《美术史研究方法刍议》,《朵云》第5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邵大箴:《美术史论研究随想》,《朵云》第5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凌利忠:《明清画学著述的反思与启示》,《朵云》第5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薛永年:《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薛永年:《美国研究中国画史方法述略》,《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陈池瑜:《黄宾虹对中国美术史学的贡献》,《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李淞:《略论考古学的影响与中国美术史学的学科性》,《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洪再新:《中国绘画史学的叙事模式》,《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黄专:《阮璞画学研究中的实学传统》,《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美】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方法论》,《朵云》第5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台湾】石守谦:《中国绘画史研究中的一些陷阱》,《朵云》第5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台湾】石守谦:《对中国美术史研究中再现论述模式的省思》,《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美】方闻:《西方的中国画研究》,《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日】古原宏伸:《日本近八十年来的中国绘画史研究》,《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文献学读书笔记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2010年05月05日  一 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  二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甚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  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可以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点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为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  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他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有分量得多。  三 不止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他有关的书来看,包括:   作者的传记;   作者其他作品;   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   其他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 赞与弹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赞与弹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划入微,感人肺腑,文章全是废话。  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  弹当然比赞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持手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  因此赞不容易,弹更难,又赞又弹也不简单。  五 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以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 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只觉得大部分是别人的唾余。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如何撰写读书心得报告  一、前言  读书报告是读完书后的心得报告。并不是东抄一句,西抄一句,而是必须把握书中要点,再以自己的话句重加组织所整理出来的文章。  它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要读书  没读书,信口开河,言之无物,不能称为读书报告。  2、要有心得  心得,批评,意见整理,创见。  因此,读书心得报告就是读完一本或相关的几本书后,经过整理思考而写下的感想。撰写的过程分成下列各步骤:  →选定项目  →研拟初步大纲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拟定详细大纲  →撰写报告  二、读书报告的类型  1、感发型:个人的直觉,以表明对该书的印象与感受。  2、论述型:析论该书之内容旨趣、结构、技巧、并评鉴其价值、地位影响。  3、撷摘型:摘引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之片段,夹叙夹议,籍以表彰该书之精神特质。  4、比较型:将该书与同类著作作一比较,衡量其得失优劣。  5、源流型:评价该书所涉及学科之渊源流变,然后具体剖析该书在学术范围之创获贡献。  以上类型可随需要交互使用,不必拘泥。  三、写作前的准备  (一)培养适当的读书方法与技术  1、先做纲要笔记。  2、将原书的序言、导论、目次先看一遍,然后分章节将要点记下。  3、如有批评或心得应随时记下。  4、重新综览笔记,然后将全书的内容大意,扼要而有系统的介绍并加以评论。  (二)选择阅读的书籍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3): 2、学生自订; 3、老师指定范围,学生自订。 (三)确立写作的内容与范围 1、基本认知 读书 心得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 客观描述的重点在於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  -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3)-  2、学生自订;  3、老师指定范围,学生自订。  (三)确立写作的内容与范围  1、基本认知  读书心得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  客观描述的重点在於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主题、大纲、范围以及依据该书对作者写作技巧所下的评语。  主观批评的重点则在於写读书心得者本身,即你对该书的反应与评价;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  务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写作的重点内容  (1)引言:关於书籍本书、作者、或书中议题加以概述。  (2)纵向之历史性回顾:对此问题的前人研究的回顾与其存在的优劣点。  (3)横向之生活经验:可以与书籍内容相启发的。  (4)个人感思:谈你的个人心得,阐述你的主题,对前人的褒贬等。  (5)结论:分析前人与你的研究后,提出几个问题,以及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3、写作的范围  (1)相关书讯:关於所阅读书籍的一些相关讯息,至少二百字。  (2)内容摘录:摘录书中有意义之文字,一百字以上,三百字以内,务需注明摘录文字出处之页码。  (3)个人观点:此部份即为分享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至少一千字。  (4)讨论议题:针对书籍内容至少提出一个相关的讨论议题。  4、注意事项  (1)读书心得报告的写法与传统作文的写法,在笔调上的不同,笔锋不一定要带感情。  (2)重要内容要在文章中显示撰写者的知识、逻辑与分析,个人感思需能使读者信服。  (3)以平实的方式叙述,少用“!”与“?”。  (4)写读书心得不一定是要写“书评”式的读书心得 。  (四)收集、参阅有关该书的任何其它资料  四、读书报告的写作规格  1、书目  将选读之书名、作者、出版处所、年月、版次,分项填写於题目左方(参见自校规定)。  2、全书提要  可经由书前序文、绪言或书后跋、后记等,写作该书之缘由、时代背景,书之结构重点,逐一介绍。(勿超过全文三分之一)  (1)重点介绍作者及著书之时代背景。  (2)全书之题旨大意。  3、心得评论  (1)感发:说明该书之精神与特色  (2)论述  (3)批判  4、结语  (1)提出问题  (2)表达期许  (3)归纳主要意见  5、附注  引用资料,应注明出处,不可掠人之美。  6、参考书目  写作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均应于报告后列出书名、作者。  五、力争做到  架构井然有序,层次条理清晰。  行文简洁明了,造句畅达易读。  批评态度客观,立论要讲证据。  恳切发掘疑问,培养洞视创见。  ● 由此,读书心得报告的格式,一般有下列几项:  一、书名  二、著者  三、出版社  四、页数  五、内容概要  六、读后心得  七、评语  八、附注  ●以下就这格式,介绍一篇读书心得报告做为范例:  一、书名:苦涩的成长  二、著者:朱炎  三、出版社:民国七十三年19版/台北市/尔雅出版社  四、页数:141  五、内容大意:  这本书包括十篇文章,可称为给青年的十封信,十个主题,每个都有对象。  首篇「爱」,阐释爱的作用,同时辨明时下对爱的曲解以及赢得真爱之道。  次篇「青春」,从描述误解青春的特质中,勉励青年应有刻苦耐劳,独立自主又淳朴谦虚气质,进而体认出一个人的价值,在於他对人类社会的实际贡献。  第三篇「火凤凰」,系以火凤凰的行径为喻,勉青年要有理想,要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第四篇「挫折」,以「衣衫的领子、袖子最易磨损」之巧喻,勉青年要有面对挫折,不畏挑战的勇气,并体认领导人物,注定要比别人承受更大的挫折。  第五篇「孤独」,简介离群索居以独立思考的生活方法,鼓励能不畏寂寞,进而领略孤独的况味,以及学习多单独思考问题。  第六篇「怨尤」,说明报怨之害,便是自动地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权利与否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勉人行事宜务实,切忌好高骛远。  第七篇「蛊惑」,勉青年由自持、制欲、去私、不惑使自己清醒之后,进而慎思明辨,知保留自己文化的特质与优良传统,进而培养有为光明远景献身的气概。  第八篇「孝道」,阐明践行孝道,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年长的父母、祖父母适应这个变迁的社会,让他们由阴暗的角落里走进阳光,享受现代生活的乐趣。  第九篇「生活的艺术」,说明生活本是一种需要勇气与魄力的大艺术,并且唯有从生活的简化中,才能使心灵苏活,提高生活的境界。  末篇「人类的母亲」,阐释女性的尊严乃人性尊严的基石,肯定人性必须有尊严,就得从尊重女性人格做起,尽力维护女性尊严。  书末还有朱炎先生写作年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从前吃苦,现在有成就而将来成就不可限量的人,其阅历足可为青年之导师。  六、读后心得:  朱炎先生是一个从前吃过苦,现在有成就的人,他的丰富阅历使他能穿过人生重叠的层面,看得深,看得远,有智慧。他在备尝生长的痛苦,又把痛苦转化为喜悦之后,用心写一本小书,一本形体小而价值大的书。他费尽苦心,辛苦写成,成果是甜美的。在这个纷纷用悲观来表示深度的时代,他这本书从深处发掘乐观,在这个用偏激表示造诣的时代,他这本书完备而中和,更显得难能可贵。他在走完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长途之后,伫足回头,看看后面的人走得怎么样,鼓励能好好的走。这一份奉献,令我敬佩也使我感动。  这十篇文章虽各自独立,但脉络相通,浑然如一,像一条山脉十座山峰,根本上,他提供人生在世的一种观点,一种哲学。没有哲学和没有面包同样令人活不下去。他从上游解决人生问题,正本清源。这种建设工作,可以使医生、警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忙碌。这十篇文章,一方面探讨了人生潜藏於内的幽微,一方面勾勒了人生形之於外的峥嵘,同时也给理想的中国青年摹出风貌典型。人在青年时期辛苦寻觅的东西,大半都在这本书里。  七、评语:  朱炎先生是一位热爱学问而有学问,热爱真理而认识真理,热爱青年而了解青年,热爱人生而能奉献自己,不但是一个卓越的散文家,更是一个把墨水变成热血的人。他的笔是一座桥,从他的内心到读者内心,交流互通,如响斯应。  推销钢琴的广告有一句话:「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意思是说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境界,使人发现并追求较完美的模式。我也要说,熟读朱炎教授这本书的人也不会学坏,因为他不会走错路。  中国多一本这样的书,就可以少一座监狱。  八、附注:本书六十七年初版,时著者年四十二岁。  另外,除了封面要写校名、自拟的题目、专业、学号、姓名、读书时间之外,正文第一行要居中写上自拟的题目,且字数不超过20,允许有副标题。

[文献读后感]母亲评价与幼儿数学认知发展的关系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探讨了母亲评价与幼儿数学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献读后感。它通过对不同受教育程度、子女性别的不一样来作为变量,得出结论:母亲对子女数学能力的评价存在明显的高估倾向,而这种倾向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没有太大关系。而且文章还说,适当的高估有利于子女后期数学认知的发展。由此可见,父母对儿童的影响力有多大,读后感《文献读后感》。在日常生活当中,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个导师。你想你的小孩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必须自己身体力行地做给他看,让他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如此才有利于他的成长。不可像有些父母,说的和做的永远不一致。这样,会使小孩产生疑惑,价值观是非观被扰乱,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在现在的社会中,有太多可以误导小孩子的现象发生了。社会教导孩子要诚实,善良,勇敢,环保。。。。。。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或许我的话题扯远了,但是,每当看到父母教育的孩子的相关报道时,都会联想到现在的中国教育模式。我希望我可以当改变它的那一位,或许力量很微弱,也要发出正能量

读《三国演义》有感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98+9+98+8+7987968979868

  • 索引序列
  • 中国美术史文献选读笔记
  • 中国历史文献学读书笔记
  • 中国美术史文献选读
  • 中国美术史文献选读教程
  • 中国文献学读书笔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