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电子版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电子版

发布时间: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电子版

学术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工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均为双月刊。两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常州工学院学报》《常州工学院学报》于1987年创刊,原名《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主要刊登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于1983年创刊,原名《常州教育学院学刊》。主要刊登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常州文化、四海论坛、高晓声研究、文学、艺术、成语文化、翻译研究、语言文字、法律社会、教育纵横等。  图书馆藏 截至2009年9月,图书馆拥有印刷型图书96万余册,电子图书100万种(超星电子图书馆),中文报刊8000余种(含电子期刊),外文期刊5000余种(含电子期刊),各种应用软件,电子图书,数据库光盘近2000张。订阅当年期刊 1667种,报纸 162种。 图书馆共设有两个电子阅览室,拥有光盘数据库、在线数据库、镜像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电子图书等。

浅谈《儒林外史》的白描手法 ‚艺谭 1981、3论词的空与实(合作)‚光明日报1983、3、15 (收入《词学论稿》)《牡丹亭》的杨葆光手批本‚江西大学学报1983、2元曲修辞方式选析‚修辞学习1983、2谈谈李清照词的评价问题‚山东师大学报1983、3(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又收入《词学论稿》)谈谈我国古代戏曲的喜剧手法‚河北戏剧1983、4词学研究论文集浅评‚文学评论1983、4 (收入《上海版书评选》)杨潮观四考‚中华文史论丛1984、3古代曲论中的艺术风格论‚华东师大学报 1984、4《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部分读后‚读书1984、4(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杜诗中的艺术辩证法(合作)‚草堂(杜甫研究学刊)1985、2古代戏曲中妒忌描写的发展‚ 山东师大学报 1985、4为《长生殿》中的“情”一辩‚华东师大学报1986、1杨潮观短剧的艺术独创性‚中国古代戏曲论集‚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4古代曲论中的观众心理学‚ 学术月刊 1986、12(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怎样阅读唐宋词书籍(合作)‚文献1987、3明代文人戏曲生活的生动记录‚戏剧艺术1987、3安徽曲论家的理论贡献‚ 艺谭 1987、5谈谈李商隐的七言近体诗(合作)‚艺谭 1987、6杨潮观年谱‚中华戏曲第4辑 1987、12龚自珍诗词中的梦‚杭州师院学报1988、1词学宏观研究的一项新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8、1《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试补‚古籍研究1988、1想得深‚说得俏——论喜剧语言‚安徽新戏1988、5论古代戏曲民俗‚华东师大学报1988、5古代曲论中的观众位置论‚艺术百家1988、4杜诗艺术辩证法续谈‚ 杜甫研究学刊1988、4行家·戾家·利家‚读书 1988、10蒋星煜的《西厢记》研究‚上海艺术家1989、3(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一部有深度的喜剧新作‚安徽新戏 1989、2陈子龙的词与词论‚词学第7辑1989、2词话中的艺术风格论‚文艺理论研究1989、5徽商与戏曲的关系‚安徽新戏1990、1戏曲艺术创造中的信息反馈流程‚艺术百家 1990、1戏曲观众的心理定势‚戏剧艺术1990、2(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儒林外史》的美学特色‚明清小说研究1990、2论元杂剧的分类研究‚河北学刊1990、5(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四大徽班的启示‚艺术界1990、9-10词的接受美学浅谈‚词学第8辑1990、10古代戏曲理论中的“游戏说”‚ 辽宁大学学报1991、2一部崭新的词史‚江淮论坛 1991、3孔尚任罢官之谜‚ 古典文学知识1991、5当代意识与传统艺术经验‚中华诗词第2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8论元人杂剧中的“家长里短剧”‚艺术百家1992、1从词到曲——论金词的过渡性特征及道教词人的贡献‚ 山东师大学报 1992、2(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论戏曲观众审美趣味和审美层次的差异性‚中华戏曲第14辑1993、8中国古代近代悲剧理论概说‚艺术百家1995、4中国古典喜剧理论初探‚文艺理论研究1996、2潘之恒评传‚戏剧艺术1996、4中国戏剧观念的演变历程‚艺术百家1996、4中国古典戏剧学的历史分期与理论框架‚华东师大学报1996、5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中国古代戏剧表演学的理论体系‚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1997、1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古代剧论中的人物形象论‚河北学刊 1997、1王阳明与戏曲‚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2中国悲剧学研究的新拓展‚学术月刊1997、4金院本补考‚文学遗产1997、5晚唐诗境与词境‚华东师大学报 1997、5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世纪前期中国戏曲研究‚戏剧艺术1998、1(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杨恩寿对戏曲研究的贡献‚山西师大学报1998、1古典诗歌的意象结构‚古籍研究 1998、1咏剧诗歌的价值‚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1(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古代曲论中的“本色论”‚文艺理论研究1998、2汤显祖与唐代文学‚文史哲1998、3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牡丹亭》的评点‚艺术百家1998、4南北融合与古代戏剧‚ 华东师大学报1998、6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咏剧诗歌的价值‚中国文化报1999、2汤显祖与魏晋风度及文学‚戏剧艺术1999、4(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梁山伯祝英台故事的演变‚戏曲艺术1999、4南北融合与金代诗歌的发展‚泰安师专学报 1999、5南北融合与诸葛亮形象演变‚华东师大学报2000、2折子戏与表演艺术‚中国文化报2000、4、13南北融合与关羽形象的演变‚文学遗产2000、4(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纳兰性德词二首赏析‚文史知识2000、5古代文人的桃源情结‚文艺理论研究2000、5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中国小说审美理想的阐释‚人民日报2000、12、2宋杂剧金院本剧目初探‚南京师大学报2001、1南北文化融合与词体的确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4(收入澳门大学《中华词学论丛》)试论南戏《张协状元》的价值‚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4徽州曲论平议‚徽学2000年卷2001、6无题诗简论‚文艺理论研究2002、1金元词曲演变与音乐的关系‚社会科学战线2002、5(收入《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渔父形象与古代文人心态‚河北学刊 2002、5元曲中的“三五七”现象述论‚山西师大学报2003、1试论旧体词曲与新文学诗歌创作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2(收入《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论集》)关于汤显祖“四梦”的评价问题‚戏剧艺术2003、3戏曲活动与戏曲民俗的生动记录——皖籍作家竹枝词研究之一‚池州师专学报2003、4(收入《戏曲民俗徽文化论集》)明代咏剧诗歌简论‚中华戏曲第29辑‚2003、6昆曲评论家潘之恒‚中国昆曲论坛2003‚2003、10戏曲楹联里的学问‚上海戏剧2003、11-12刘永济曲论平议‚中国韵文学刊2004、1一位朝鲜学者眼中的中国戏曲‚上海戏剧2004、1-2近代戏曲的南方中心——上海‚中文自学指导2004、3利玛窦与明代戏曲‚上海戏剧2004、10清前期咏剧诗歌简论‚中华戏曲第30辑‚2004、4浅议林步青的“时事新赋”‚中华艺术论丛第2辑‚2004、6深情妙赏牡丹亭(收入《牡丹还魂》)‚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2004、9清代中期咏剧诗歌简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试论于右任诗歌的艺术渊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2(收入《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论集续集》)演变研究患难与共生死情‚上海戏剧2005、3试论戏曲传播中的文学与音乐关系‚戏剧艺术2005、4肯綮在死生之际(收入《曲高和众》)‚台北天下远见出版公司 2005、11近代咏剧诗歌简论‚ 文艺理论研究2006、1专写钗盒情缘‚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临川四梦”文学渊源探讨‚文学遗产2006、3(新华文摘论点摘要)宋代文人与戏剧关系略论‚江海学刊2006、4近代上海昆剧管见‚中国昆曲论坛2005年卷(2006、7)戏曲生态学:古代戏曲研究的新视角‚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上海竹枝词与戏曲‚中华戏曲第34辑(2006、11)论于右任诗歌的艺术性‚近代中国与文物(国家博物馆馆刊)2007、1(收入《第一届于右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论汤显祖《邯郸记》的成就及其影响‚戏曲研究第72辑(2007、1)独辟蹊径‚致远钩深——评蒋星煜先生的《西厢记》研究‚中华戏曲第35辑(2007、5)即幻悟真——评上海昆剧团对《邯郸梦》的演绎‚昆剧艺谭总第二期(2007、6)试论咏昆剧诗的价值‚中国昆曲论坛2006年卷(2007、7)读《日本填词史话》‚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琵琶记》与古代曲论的几个重要命题‚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咏《牡丹亭》诗歌简论‚台湾中央大学《戏曲研究通讯》第五期(2008、6)徽班在北京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9融会贯通‚追求原创——戏曲研究的点滴体会‚戏曲研究第76辑(2008、9)明代串客述略‚中国昆曲论坛2007年卷(2008、12)完整演绎的可贵尝试‚上海戏剧2009、3从小说到戏曲——《廉吏于成龙》剧本创作的艺术匠心‚艺术百家2009、2《忘山庐日记》蕴藏的戏曲文化信息‚文化遗产2009、2尚长荣艺术断想‚戏曲研究第78辑(2009、4)雅俗新旧中西之间——从《忘山庐日记》看近代文人戏剧审美情趣‚文艺理论研究2009、3从曲家尺牍看昆曲的传播接受‚中国昆曲论坛2008年卷(2009、6)顾颉刚与京剧‚戏曲艺术2009、3试论《牡丹亭》范式‚华玮主编《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2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天台桃源‚国家人文地理2010、2意大利传教士和明代的南京城‚国家人文地理2010、3顾颉刚与梆子‚文化艺术研究2010、1试论《草堂诗余》在明代的流传及词曲沟通的趋势‚文艺理论研究2010、4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电子版下载

学术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工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均为双月刊。两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常州工学院学报》《常州工学院学报》于1987年创刊,原名《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主要刊登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于1983年创刊,原名《常州教育学院学刊》。主要刊登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常州文化、四海论坛、高晓声研究、文学、艺术、成语文化、翻译研究、语言文字、法律社会、教育纵横等。  图书馆藏 截至2009年9月,图书馆拥有印刷型图书96万余册,电子图书100万种(超星电子图书馆),中文报刊8000余种(含电子期刊),外文期刊5000余种(含电子期刊),各种应用软件,电子图书,数据库光盘近2000张。订阅当年期刊 1667种,报纸 162种。 图书馆共设有两个电子阅览室,拥有光盘数据库、在线数据库、镜像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电子图书等。

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等核心及省级以上期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刘畅:《对马克思刑罚观的解读》,载《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年第2期;(3——12页)刘畅:《论我国财产刑的执行困境及其解决途径》,载《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50——56页)刘畅:《论刑罚本质的人性基础》,载《云南电大学报》2010年第3期;(77——79页)莫晓宇、刘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增设财产刑之研究》,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76——80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0—2011年)。】莫晓宇、刘畅:《“量刑运算化”理念之提倡——以实现量刑结果可验化为目的》,载《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12——17页)刘畅、莫晓宇:《刑罚的本质的理性探析——兼驳方孔先生的“动物性论”》,载《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12——13,20页)刘畅:《论马克思罪刑均衡观的理性与意义》,载《法商论坛》2010年第1卷;(3——4页)刘畅、庞博:《对马克思刑罚目的观的解读与评析》,载《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17期;(48——49页,57页)黄先、刘畅:《监狱人格的成因及矫正机制探析》,载《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85——89页)刘畅:《论马克思刑罚对象观的价值与启示》,载《辽宁警专学报》2010年第5期;(7——8页)黄先、刘畅:《我国犯罪构成的逻辑问题及出罪机制探析》,载《法学与实践》2010年第3期;(18——20页)主持四川大学川达法学教育研究基金第十届资助项目”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研究”(项目号:10CDFX017)参与四川大学川达法学教育研究基金第十届资助项目“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项目号:10CDFX015)参与四川大学法学院莫晓宇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涉众型犯罪研究”(项目号:08CFX040)。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电子版下载官网

一楼请你坐下。你知不知道常工有些老师为了建设更好的学校是多呕心沥血,如果你后悔来常工,那你根本不适合上大学,你去哪里都会后悔。你想更好的发展,请你放下你的键盘好好学习。

学术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工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均为双月刊。两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常州工学院学报》《常州工学院学报》于1987年创刊,原名《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主要刊登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于1983年创刊,原名《常州教育学院学刊》。主要刊登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常州文化、四海论坛、高晓声研究、文学、艺术、成语文化、翻译研究、语言文字、法律社会、教育纵横等。  图书馆藏 截至2009年9月,图书馆拥有印刷型图书96万余册,电子图书100万种(超星电子图书馆),中文报刊8000余种(含电子期刊),外文期刊5000余种(含电子期刊),各种应用软件,电子图书,数据库光盘近2000张。订阅当年期刊 1667种,报纸 162种。 图书馆共设有两个电子阅览室,拥有光盘数据库、在线数据库、镜像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电子图书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兴学科不断增 完善,它已远远不只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某加,知识总量不断增长,迫使本科教育不断向基础 门课程,更多的是指一组系列课程或一个课程化、重应用的方向发展,基础课程教学在本科教育 群‘1J。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课程教学中要从研究中的地位愈来愈高。而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 培养人才模式出发,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整入,基础课程的内涵和功能也正在不断地扩展和 体优化基础课程体系结构。收稿日期:2009·09基金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作者简介:李俊生(1%8一),男,讲师。万方数据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9年 “电路分析”和“信号与系统”都是电气类各 身教学内容的学科系统性、课程之间壁垒森严、各 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信 自为政的状况,加强不同学科与课程之间的交叉 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口q o。 融合,按照培养目标构建融合贯通、紧密配合、有 随着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技术迅速发展,“电路 机联系的新的课程体系。 分析”课程的内容不断更新,但所涉及的理论几 (2)在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教学过 乎都是电路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的成熟经典 程相对稳定关系的同时,精选核心内容,兼并、压 理论,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知 缩或取消陈旧和重复的内容,广容先进思想,重组 识,其中相当部分内容与“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 知识单元。增加工程背景知识和应用前景分析, 密不可分。“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 强化工程综合应用意识。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 程的教学内容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主 下,加强课程整合,重构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 线是通过对各种不同信号的分析,实现对不同信 (3)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工业学 号的处理,达到所希望得到的信号。近二十年来, 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来实施教学和选编教材,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获取、分析 证不降低教学要求;对主干内容必须讲清讲透,对 和处理信号的重要工具,信号分析和处理几乎渗 非主干内容既不能有缺项,又应力求简明扼要,深 透到各个工程领域,使“信号”与“系统”的内涵与 入浅出,以够用为度。 外延都大大扩展,数字信号处理也成为一门极其 2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 重要的高技术领域,它随着人们对信号处理要求 的日益提高,以及模拟信号处理中一些不可克服 1“电路分析”课程 的缺点,对信号的许多处理转而采用数字的方法 (1)集总电路的两类约束关系。基于电路拓 来进行。如今,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与技术本身 扑结构的基尔霍夫定律,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也成为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2)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 并且,随着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得 网孔分析法、回路分析法、节点分析法。 到了广泛应用。因此,“电路分析”、“信号与系 (3)电路的基本定理。叠加原理、替换定理、 统”和“数字信号处理”三门课程构成了信息与通 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信工程专业中重要的“电路、系统、信号分析与处 (4)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和电感 理”基础课程体系。 元件的伏安关系、储能以及电容电压的和电感电 然而,长期以来“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 流的性质。 和“数字信号处理”各课程的教学各自为政,存 (5)一阶电路。时间常数、通解、特解;零输 在授课内容重复、衔接不合理、综合不够等诸多 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完全响应、三要素法。一阶 问题,这些问题随着教学计划的修改和课时的 交流正弦电路暂态响应的求解。 减少显得更加突出。如,在传统的“电路分析” (6)二阶电路。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 课程中,已涵盖了许多“信号与系统”课程中连 应、直流RLC串联电路的完全响应。 续信号与系统分析的相关内容,而“数字信号处 (7)正弦稳态分析。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 理”课程中也存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大量离 律和三种基本电路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阻 散信号与系统分析内容的重复。各门课程自身 抗和导纳、以及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三 内容体系的最优不一定是整个教学计划的最 相交流电路。 优口1,因此,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 (8)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互感电路,空 优化整合。 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 2“信号与系统”课程 1课程体系优化整合的总体思路 (1)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必须改变原来每类课程过于强调课程自 (2)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系统的零输万方数据 第6期李俊生,张立臣,蒋小燕:“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优化整合9l 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卷积 换法。 积分及主要性质,响应的时域求解。 (6)有限长脉冲响应(FIR)数字滤波器的设 (3)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傅里叶级数,周 计方法。FIR滤波器的设计特点;窗口法;频率采 期信号的频谱;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非周期信号 样法。 的频谱,频域分析法,取样定理。 (7)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简介。现代谱估计、 (4)连续信号的复频域分析。拉普拉斯变换 信号的时频分析、取样率变换、小波分析等现代信 及其性质;复频域分析。 号处理简介。 (5)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差分方程;系统 3优化整合后课程的特点 的阶跃响应与单位序列响应;卷积和及其主要性 质;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1)“电路分析”课程主要学习关于电路基本 (6)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z变换及其性 理论、基本分析方法的成熟经典理论;“信号与系 质;z域分析。 统”课程主要学习确定性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 (7)系统函数。连续系统、离散系统的系统 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描述与特性,以及信号通过 函数,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与时域响应、频域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与变换域分析;“信 响应之间的定性关系;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信 号与系统”是“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基础,“数字 号流图和梅森公式,连续和离散系统的模拟。 信号处理”是“信号与系统”在离散域中的深入扩 (8)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系统的状态空间 展。通过优化整合后,“电路分析”、“信号与系 描述,状态变量,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状态方程 统”和“数字信号处理”三门课程在保持各自相对 的建立;状态方程的时域解和变换域解。 独立、完整的前提下,构成了融合贯通、有机统一 3“数字信号处理”课程 的“电路、系统、信号分析与处理基础”课程体系。 (1)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理论分析基础。 (2)在整个课程体系设计中,根据人才培养 时域离散信号与系统;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及其性 目标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对某些教 质;序列的z变换;时域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描 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增减。在“电路分析”课程 述与分析;时域离散系统的频域分析;模拟信号数 中压缩了一些经典内容,如,在电工理论的发展上 字处理;模拟信号的采样与恢复;理想采样信号与 具有一定地位,但在现代工程技术上已无很大实 采样序列的频谱关系。 用价值的原理和方法,在介绍其基本原理后不再 (2)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离散傅里叶级 花更多课时作大量练习。“数字信号处理”课程 数(DFS),周期延拓的意义与隐含周期性;离散傅 中的IIR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其中一种是由模 里叶变换及其性质;频率域采样;DFT的应用。 拟滤波器设计RR数字滤波器,而有关模拟滤波 (3)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直接计算DFT 器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在先修课程中没有讲 特点和减少运算量的基本途径;基2FFr算法;时 授,因此,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增加了模拟 域抽取法(DIT)基2FFr的基本原理;频域抽取法 滤波器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三门课程的教学 (DIF)基2FFr基本原理;DIT-FFT算法与直接 内容中均删除了一些定理、性质的繁琐的证明过 计算DFT运算量的比较。 程,而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这些定理、性质的理解与 (4)数字滤波网络。信号流图、网络结构和 应用上。 系统函数间的关系,网络结构的分类;无限脉冲响 (3)强调三大变换(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 应(IIR)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有限脉冲响应 换、z变换)的数学概念、物理概念和工程概念,淡 (FIR)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 化其数学技巧与运算;在内容的配置上,连续信号 (5)无限长脉冲响应(HR)数字滤波器的设 的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离散信号的z变 计方法。职滤波器的设计特点;模拟滤波器的 换安排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而“电路分析”课 设计理论和方法;脉冲响应不变法;双线性变 程中不再安排拉普拉斯变换,离散信号的傅立叶万方数据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9年 变换安排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相应地, 加优化。然而,三门课程都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 “电路分析”课程中不再学习网络函数与频率特 强的课程,因此对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实践教 性的内容,而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放到“数字信 学方式的改革,尚值得思考与探索。 号处理”课程中学习。 (2)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取 (4)重视学科发展中的成果和动态。数字信 得理想的整合效果,除了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 号处理的理论和应用在近二三十年来突飞猛进,因 合外,还必须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师资 此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增加了现代谱估计、时 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进行总体规划和综合改革。 频分析、取样率变换、小波分析等现代数字信号处 [参考文献] 理方法简介,以开阔学生思路,激发创新意识。 (5)注意做好“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和“信号 [1]教育部高教司工科处以建设促改革,以改革带建设,建好国 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1998,20 与系统”课程的衔接【6】。“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已 (3):l一 经对离散信号的分析、z变换内容作了系统的分 [2]胡翔骏电路分析[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析,因此,在安排“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这部分 [3]吴大正,杨林耀,张永瓒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M]4版北 内容时,突出以数字信号与系统的分析为核心和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目的的离散问题,尽可能减少学时,以内容回顾和 [4]丁玉美,高西全数字信号处理[M】3版西安:西安电子科 技大学出版社, 补充的形式来安排这部分内容,避免简单重复。 [5]高等学校工科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面向2l世纪电4 结语 工电子系列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建议[J】电气电子 教学学报,1998,20(4):l- (1)通过上述方案整合后,“电路分析”、“信 [6]刘洪盛,朱学勇,彭启琮“数字信号处理”和“信号与系统”两 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三门课程在保持各 课重叠内容的处理方法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 (6):40- 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前提下,构成的“电路、系 责任编辑:张秀兰 统、信号分析与处理基础”课程体系在整体上更 (上接第62页) u印rlsc-Clau V[EB/OL】[2008一嘶一∞]m [参考文献] 务器整合中的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119- h' [5]周彩阳图书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行性分析[J]图书馆论 [2]汤小康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 坛2008(3):65- 代,2009(2):14- [3]VMIn,frasmicmmTM Transform IT Iltfrastructtlre with En· 责任编辑:唐海燕万方数据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电子版下载地址

学术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工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均为双月刊。两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常州工学院学报》《常州工学院学报》于1987年创刊,原名《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主要刊登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于1983年创刊,原名《常州教育学院学刊》。主要刊登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常州文化、四海论坛、高晓声研究、文学、艺术、成语文化、翻译研究、语言文字、法律社会、教育纵横等。  图书馆藏 截至2009年9月,图书馆拥有印刷型图书96万余册,电子图书100万种(超星电子图书馆),中文报刊8000余种(含电子期刊),外文期刊5000余种(含电子期刊),各种应用软件,电子图书,数据库光盘近2000张。订阅当年期刊 1667种,报纸 162种。 图书馆共设有两个电子阅览室,拥有光盘数据库、在线数据库、镜像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电子图书等。

1、现在是周末时间。2、或许该部门本身就有惰性,不见得你打就有人接。3、打错电话。

现在已经形成了论文产业链,编辑部靠这些赚钱,学生靠这个毕业,老师靠这个评职称,因此基本上都要钱,当然除过自己学校的学报。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电子版在哪里找

一楼请你坐下。你知不知道常工有些老师为了建设更好的学校是多呕心沥血,如果你后悔来常工,那你根本不适合上大学,你去哪里都会后悔。你想更好的发展,请你放下你的键盘好好学习。

1、现在是周末时间。2、或许该部门本身就有惰性,不见得你打就有人接。3、打错电话。

关于健美操的一些论文题目 1 在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3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3 3 高校健美操选项课课程体系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3 4 从规则变化分析竞技健美操发展趋势及应采取的对策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3 5 健美操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策略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5 6 健美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6 7 我国竞技健美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1 8 健美操教学结构优化改革与实践应用探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3 9 广东省健美操走向俱乐部不同模式的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10 对高校健美操运动中柔韧素质练习的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11 对创造性思维引入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探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5 12 健美操选项课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探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5 13 网络条件下体育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5 14 最优化理论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S1 15 健美操教学语言的应用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S1 16 从竞赛规则变化谈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17 2002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六人项目调研报告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18 轻器械按摩健美操的设计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19 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 体育学刊 2002 02 20 对健美操与艺术体操运动项目的比较 体育学刊 2002 06 21 世界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分析 体育与科学 2002 03 22 试论大学生健美操的创编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1 23 健美操对男大学生个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1 24 健美操研究的综述与分析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3 25 竞技健美操表现力的培养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3 26 普通高校健美操课中的形体练习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27 健美操的健身效应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5 28 普通高校健美操课运用适应性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6 29 河南省普通高校开设艺术体操、健美操课的调研分析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30 健美操教学对改变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及体成分的探讨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31 谈竞技健美规则的变化对健美操的影响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S1 32 我国大学生竞技健美操音乐现状评析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S1 33 普通高校健美操专项课教学模式的改变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S2 34 现代竞技健美操比赛男子单人项目难度编排特点研究 中国体育科技 2002 05 35 健美操教学语言的使用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3 tob_id_492636 健美操基础差生胆怯、拘谨的心理成因与调控方法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37 培养与提高大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研究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3 38 对当前国际大众健美操课程设计与教法的研究 安徽体育科技 2002 01 39 健美操裁判员在比赛评分中的心理行为与调控 安徽体育科技 2002 01 40 浅谈健美操运动对高校女大学生的影响 安徽体育科技 2002 01 41 浙江省健美操指导员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浙江省首届健美操经营场所指导员培训班的调查安徽体育科技 2002 03 42 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与训练对策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5 43 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4 44 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45 健美操基本动作解说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2 01 46 高校女生体育课准备活动中开展健美操教学的探讨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4 47 重庆健身健美操教练及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48 竞技健美操训练中表象训练的运用分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3 49 健美操教学中表现能力的培养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2 02 50 健美操对女大学生BMI、FFM的有效影响 滁州师专学报 2002 04 51 健美操对提高我校女生身心素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初探 滁州师专学报 2002 04 52 浅淡高校女生健美操专选教材的选编和使用 辽宁财专学报 2002 03 53 “终身体育”思想在我院健美操选项课中的实践思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2 01 54 略论健美操与终身体育 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04 55 关于拓展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的探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56 少儿健身运动要大力推广健美操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2 02 57 对当前高校专业健美操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的探讨 福州师专学报 2002 02 58 多元化教学对大学生创编健美操能力的影响 福建体育科技 2002 02 59 跑跳健美操对女大学生耐力素质的实验研究 福建体育科技 2002 03 60 试论健美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抚州师专学报 2002 02 61 优秀健美操运动员气质类型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62 丘山健美操教学训练的音乐选配及应用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2 02 63 老年健美操创编之研究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4 64 培养学生素质促进终身体育——对我院女生健美操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2 02 65 健美操在特定条件下的运用与研究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2 02 66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序教学法的实施 高师理科学刊 2002 03 67 健美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甘肃高师学报 2002 02 68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裁判能力的培养 甘肃高师学报 2002 05 69 浅析健美操教学的美育功能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2 02 70 论健身健美操的动作原则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71 浅谈健美操课堂教学氛围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 索引序列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电子版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电子版下载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电子版下载官网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电子版下载地址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电子版在哪里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