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广西科技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广西科技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

广西科技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1958年8月,宜山师范专科学校在宜山县(今宜州市)创建,隶属宜山专区,是年改为柳州专区。1959年8月,更名为柳州师范专科学校并迁往柳州沙塘1962年7月,停止办学1971年,恢复办学,并更名为柳州地区师范学校1984年9月,更名为柳州地区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实施“自治区与来宾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12年学校开始在来宾办学。2015年4月28日,国家教育部以教发函〔2015〕69号文件函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在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同时撤销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建校以来,学校为民族农村地区培养了6万多名合格师资及应用型人才,积淀形成了“启智育人,博识敦行”的校训,“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办学思想,以及“立足师范本色、服务职教发展、培养应用人才”的办学特色。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2015年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的公示。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六届四次会议专家评议,32所高校的设置申请获得通过,其中包括西部地区高校18所,中央部门高校2所,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校4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8所。公示中的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升本,更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多年来,一批教师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学校还常年聘有外籍教师到校任教,与印尼阿莎菲亚回民大学、越南东方大学、河内大学、泰国北柳皇家师范大学、美国艾得蒙大学、荷兰鹿特丹商学院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办学关系。建校五十六年来,学校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办学精神,秉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和“启智育人、博识敦行”的校训,坚持“立足桂中,凸显师范,服务民族、农村新发展”的办学思路,为社会培养了6万多名合格人才,不少毕业生被评为全国、全区、地(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成为各条战线的栋梁之材。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56万册,电子图书20多万册,期刊7900种、报纸192种、开通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等网络资源。教学用计算机1669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30间共3755个座位,有12类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共117间实验实训室,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共建的教学实践、实训基地104个,其中已正式挂牌的校外教育教学实训基地 9个。学校还设有26个职业技能鉴定站、考试点、培训点。     2006年来,教师编著教材和著作80多部;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000多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0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70多篇;主持或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70项;其中承担和参加国家级课题4项,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4项,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共10项,广西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共3项,《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广西优秀期刊。同时,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全国、全区性各类比赛中成绩显著,特别是获得了第七届世界轮椅运动会铅球冠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广西赛区特等奖等奖项。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社会评价好,2007年以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2%。学校被评为全国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三下乡”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绿色大学、自治区和谐学校等。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凝心聚力、加快建设、创造条件,力争建设成为一所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2015年1月30日,经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高票获准升格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将不负众望,秉承56年的办学理念,努力担负起广西高校转型和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以及基础教育师资的重任,为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再立新功!

《中国古代铜鼓科学研究》,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10月《北流型铜鼓探秘》,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1月《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月《技术进步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05年5月《后发展高校“参与式实验室评估”理论与实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铜鼓》,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3月《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工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中国科技史研究方法》,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 《弘扬民族科技——促进西部开发——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8月《历史深处的民族之光》,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9年10月 (1)天文学史上科学与宗教的斗争 《物理教师》(广西)1981年第1期(2)中国古代共鸣史话 《物理教师》(广西)1981年第1期(3)充分发挥物理学史对物理教学的作用──重温钱三强给《物理教学》的一封信 《物理教学》 (江苏)1985年第4期(4)波尔、原子科学、哥本哈根精神 《广西物理》1985年第4期(5)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6)试谈物理学前沿与基础物理教学 《物理通报》1985年第8期(7)关于推导输运系数的讨论《广西物理》1987年第3期(8)阿佛伽德罗的分子假说和阿佛伽德罗常数 《物理》1988年第7期(9)广西北流型古代铜鼓的铅同位素考证(第二作者) 《科学通报》1988年第5期(10)俚人铸造铜鼓考 《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第二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本文 的英文稿在英国剑桥第6届中国科技史国际会议上宣读)(11)广西冷水冲型铜鼓的矿料来源研究 《文物》1989年第1期(合作)(12)广西崇左归龙斜塔考察《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89年第2期(13)古代铜鼓调音问题初探(第二作者)《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9年第4期(14)译文:关于边远地区的物理研究──澳大利亚的早期物理学史,《物理学史》1989年第 2期(15)古代铜鼓矿料来源的铅同素考证《物理》1990年第3期(16)麻江型铜鼓的铅同位素考证《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年第2期(17)云南早期铜鼓矿料来源研究──兼论铜鼓起源问题 《考古》1991年第1期(合作)(18)论灵山型铜鼓《考古》1991年第3期(合作)(19)如何编好民族地区科技史志之管见《云南科技志通讯》1992年第1期(20)婴啼频谱分析与初步研究(第三作者)《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第2期(21)现代物理技术在铜鼓研究中的应用《广西物理》1995年第3期(22)中国与西方金丹术比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第1期(合作)(23)试论田东出土的万家坝型铜鼓《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24)论冷水冲型铜鼓的三个地方类型(第二作者)《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25)文理交叉的科研道路无限宽广──我的科研之路 《广西物理》1997年第4期(26)在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中脱贫致富──恭城瑶族自治县科技兴农纪实(在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第四届国际会议上宣读)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4期(27)夜郎国铜釜的铅同位素考证《在第四次国际金属史会议(日本岛根上发表)》1998年5月(28)高等院校科研工作与科技创新《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3期(29)驳“超常哲学”和“超常科学”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9年第3期(30)科协应大有作为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2期(31)龙胆村访古散记,《民族艺术》,2001年第3期(32)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铜鼓铸造技术的发展传播及文化多样性 第九届中国科技史国际会议(香港)2001年10月(33)唐代以前广西冶铜铸铜成就概览 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2期(34)从少数民族科技史到科技人类学,《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三期(35)铜鼎与铜鼓的社会文化多样性的比较研究——兼议技术发展中的文化多样性,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2002年8月(36)从少数民族科技史到科技人类学,《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37)铜鼎与铜鼓的社会文化多样性的比较研究——兼议技术发展中的文化多样性,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2002年8月(38)铜鼓与铜鼓社会文化功能比较,《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1期(39)越南东山铜鼓再认识与铜鼓分类新说,《广西民族学院》(哲社版),2003年第6 期(40)第六届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论文集序三,历史深处的民族之光,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41)铜鼓科学研究方法,历史深处的民族之光,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42)科学史家席泽宗院士,《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1期(43)院士慧眼观天文——科技史学家访谈录之一,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1期(44)科学史家柯俊院士,《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2期(45)“钢铁大师”的冶金情缘——科技史学家访谈录之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2期(46)科技应用:科技人类学本土化的新走向,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2期,(47)科学史家李迪院士,《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3期(48)走进少数民族科技史——科技史学家访谈录之三,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3期,(49)建立参与式实验室评估互动机制的基本原则,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3期,(50)在互动中评估 在评估中建设——高等学校“参与式”实验室评估研究与实践,南宁:《学术论坛》(51)独立设实验课带动实验教学改革(第二作者),上海:《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年第7期,(52)广西高校实验室评估工作特点和基本经验,南宁:《高教论坛》,2004年第2期(53)著名数学家家吴文俊院士,《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4期,(54)著名科技史学家朱清时院士,《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期(55)中华传统科技文化必将复兴,《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期(56)中国科技史建制化与走向世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2期(57)疑似之迹 不可不察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3期(58)科技史学家刘广定教授,《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3期(59)铜鼓起源、发展、传播与文化多样性,《科学与艺术》,2005年第二期(60)技术工具理性与道德价值理性的时空追问,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第1期(第2作者)(61)用技术预见整合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改革与战略,2005年第8期(第2作者)(62)越南铜鼓及相关器物金相分析,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3作者)(63)听从内心的呼唤,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5年第4期,(第2作者)(64)“席泽宗星”永远照耀着我们,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9年第2期(65)与科技史家对话,向学者睿智问津,《中国科技史杂志》,2011年第32卷,第一期(总130期) (1)(万辅彬/问,席泽宗/答)院士慧眼观天文,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4年第1期(2)(万辅彬/问,柯俊/答)“钢铁大师”的冶金史情缘,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4年第2期(3)(万辅彬/问,李迪/答)走进少数民族科技史,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4年第3期(4)(万辅彬/问,朱清时/答)中国科学文化必将复兴,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4年第3期(5)(万辅彬问,刘钝答)走向世界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5年第2期(6)(万辅彬/问,刘广定/答)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5年第3期(7)(万辅彬/问,江晓原/答)听从内心的呼唤,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5年第4期(8)(万辅彬问,张秉伦答)科技史研究应文献与实证并重,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6年第1期(9)(万辅彬问,何丙郁答)乐为中西文化架桥铺路,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6年第2期(10)(万辅彬/问,陈美东/答)观时顺变 应势有为,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6年第4期(11)(万辅彬/问,华觉明/答)“铜心”未泯,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7年第1期(12)(万辅彬问,李志超答)传承国学薪火,阐发天人古义,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7年第2期(13)(万辅彬/问,黄一农/答) 从天文到人文,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7年第4期(14)(万辅彬/问,陈久金/答)探索·创新·解码,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8年第1期(15)(万辅彬/问;吴国盛/答)走向西方科学史 走向科学通史,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9年第2期(16)(万辅彬/问;王渝生/答)从科学史家到科普名家——中国科技馆研究员王渝生访谈录,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9年第3期(17)(万辅彬/问;干福熹/答)让中国古玻璃研究走向世界——干福熹院士访谈录,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09年第4期(18)(万辅彬/问;李家冶/答)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的心路历程,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10年第1期(19)(万辅彬/问;赵匡华/答)文献钩沉炼金术 实验求证化学源,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10年第2期(20)(万辅彬/问;席龙飞/答)席龙飞教授的古船情结,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10年第4期(21)(万辅彬/问;廖育群/答)终尝之约——口述史会议中的“访谈”与“口述”,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11年第1期(22)(万辅彬/问;陆敬严/答)研究中国机械—广索博求 复原古代兵器—锲而不舍——科技史家陆敬严研,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11年第2期(23)(万辅彬/问;陆敬严/答)研究中国机械—广索博求 复原古代兵器—锲而不舍——科技史家陆敬严研,广西民族学学报(自然版),2011年第2期

科技核心都还好,文章满足杂志社要求的话,一般都能通过,相对来说,电子设计工程更快点。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科技核心都还好,文章满足杂志社要求的话,一般都能通过,相对来说,电子设计工程更快点。

好发。学习利用性强可以重复利用且含金量高。主要报道资源、环境、材料、土木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设有地球科学、土木工程、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应用化学及化工、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栏目。面向科学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的科技人员、专家、院校师生等。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收录。 1989、1995、1999年均获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18、2020年获 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1995、2001、2005年年获广西优秀科技期刊,2008年获广西获十佳自然科学期刊 ,2010—2011年度 广西期刊奖(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区新闻出版局、广西区科技厅颁发)。 入编2004、2008、2011、2014、2017、2020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学报类一般 部分 省级国家级 学报分本科专科

广东科技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广州工商学院就挺不错的。广州工商学院结合区域经济优势以及自身特点,制订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本科教学工作提供人力、财力与物力保障,全面、有序地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建设。广州工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建于1995年,2004年独立设置为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5月升格本科并更名为广州工商学院。2018年通过学士学位评估,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20年11月,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3月,获批成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新设站单位。广州工商学院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118人,其中本科生23350人。设有14个教学单位、26个本科专业,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艺术学5大学科门类,其中国际贸易学、物流管理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市场营销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办学领域,2016年9月,成立广州工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培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通道发展新型高端智慧冷链人才,与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拜尔冷链公司组建了学校、协会、企业共建共管的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冷链产业学院。

我也在想去哪,广东理科。然后今天查了一些。广州工商两个校区好像很偏。离市区远。广科贴吧人还是挺多的。。。打累了你可以去贴吧看看

不管从分数还是地理 师资力量 建校历史 广东科技都是完败的,城市学院连续4年都没有补录的,今年是因为不招专科生了 才出现补录现象(据说今年招5000人),广科唯一的优点可能就在于刚刚升本科学校,管理会比较严,

支持广科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1]曹强“加拿大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及其启示”,《新金融》,2007年第6期,页码:58-61。 [2]曹强, 虞文美“基于国际经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研究”,《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页码:54-58。 [3]虞文美, 曹强“中国金融监管者监管偏好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页码:106-109。 [4]虞文美, 曹强“银行监管与银行业的博弈分析”,《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页码:39-44。 [5]周加来, 曹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进程研究”,《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第1期,页码:45-47。 [6]虞文美, 曹强“基于swot分析的理财规划事务所发展战略研究”,《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页码:69-73。 [7]曹强“非正规金融: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有益补充渠道”,《沈阳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页码:13-17。 [8]曹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机制研究述评”,《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页码:62-65。 [9]曹强, 虞文美“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相协调问题研究——基于人民币升值背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页码:124-130。 [10]曹强, 虞文美“人民币升值问题研究——基于巴萨效应及penn效应”,《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页码:44-48。 [11]卫松涛, 曹强“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关联性实证分析”,《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页码:19-23。 [12]曹强“金融中介的发展真的导致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半参数研究”,《南京师大学报(哲学科学版)》,2014年第2期,页码:65-75。 [13]曹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和通货膨胀的协整分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页码:51-56。 [14]曹强, 虞文美“网络交互式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研究——基于学生满意度的视角”,《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页码:151-154。 [15]林珏, 曹强“也论银行、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基于1992~2012年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页码:80-86。 [16]宋文飞,李国平,韩先锋, 曹强“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理及环境优化治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4期,页码:93-99。 [17]虞文美,杜亚斌, 曹强“人力资本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当代财经》,2014年第3期,页码:61-71。 [18]虞文美,杜亚斌, 曹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页码:98-107。 [19]曹强, 虞文美, 张宇 “长寿风险”对以房养老模式的影响研究——一个博弈分析[J] 北京社会科学,2014(9):95- [20]曹强, 虞文美, 宋文飞 金融结构与一国对外净资产——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经济科学, 2014, (06): 90- [21]曹强, 虞文美 大学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 [J] 中国高校科技, 2014, (12): 14- [22]曹强 全要素生产率、政府支出与实际汇率的关系研究—基于亚洲国家的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6):77-87 [23]曹强, 张宇, 虞文美 “以房养老”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20个城市经济指标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1- [1]曹强 金融中介的发展真的导致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半参数研究 [M]//中国经济学年会 第十三届 中国 成都 2013年11月16日: 1- [2]曹强,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研究——基于16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2014中国金融,金融研究编辑部第五届《金融研究》论坛,中国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2014年12月6日,1- 参加2011年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的计量经济学与金融学培训。

可以给你提供了查询方法。去广西财经学院的贴吧里询问一下那里的学生,学报的具体电话和邮箱。一般学报图书馆里都有的,封面都会留有联系方式,让他们帮你找。自己动手,通过0771-114查询,学院的电话,通过学院查找学报编辑部的电话。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学校排名并不能说明一所学校的实力,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现象。广西科技大学(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4月,学院有有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学科,2个广西一流学科(培育),9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广西科技大学

根据你上面的描述,建议你不要撤稿,真的是件很不礼貌的事情既然当初投了,而且现在的撤稿理由根本就不成立如果真要撤稿,就按人家的要求撤稿吧建议还是不撤的好

广西科技大学差不差,得看跟谁比。如果跟那些985、211院校比,的确比较差,连博士点都没有,如果跟南宁学院之类的学校比起来,就要好一些。

学报类一般 部分 省级国家级 学报分本科专科

  • 索引序列
  • 广西科技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 广东科技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