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

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

发布时间:

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

中国网球公开赛的标志含义是,它不仅将表现网球运动的精神,还将表现出中国的特色。” 时任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中国网球公开赛组委会副主任张雅宾先生说。中国网球公开赛(China Open)是一项由中国举办的男女综合性网球赛事,举办周期为一年一届。该赛事由国际网球协会批准,自2004年开始举办。中国网球公开赛在整体级别上仅次于四大满贯,与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迈阿密大师赛和马德里大师赛并称“四大超级赛事”,其中的女子赛事是WTA仅有的四站皇冠明珠赛之一,男子赛事为ATP500赛。中国网球公开赛是一项在中国北京举行的职业网球巡回赛,2004年为赛事元年,最初为职业网球联合会(ATP)和女子网球联合会(WTA)的二级巡回赛;2009年,赛事全面升级为WTA皇冠明珠赛、ATP500赛,同期还举行ITF青少年赛。是国内唯一的男女合赛赛事,也是亚洲级别最高、奖金最多、参赛人数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男女综合性网球赛事。

主编很多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个

中国网球公开赛赛徽评选委员会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二百多份设计作品中选出了中国网球公开赛的赛徽。“我们非常高兴地推出中国网球公开赛的赛徽。我们为此开展了一次广泛的征集活动,因为这个标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将表现网球运动的精神,还将表现出中国的特色。” 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中国网球公开赛组委会副主任张雅宾先生说。 赛徽的设计据设计者讲囊括了多种含义,包括了中国水墨画,阴阳太极图,球网,网球的象征等等,非常复杂。还特意为这一LOGO设计好了六种可变颜色,可以配合不同底色使用。

北京青年报编辑

陈国华  曾用名陈徒手,1961年12月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国致公党中央机关、中国作家协会工作,现为《北京青年报》副刊编辑。从1989年起,他开始从事知识分子专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曾在《读书》连续发表浩然、沈从文、丁玲、赵树理、郭小川等人的长篇文章,呈现了他们的命运与历史交集中鲜为人知的一面。著有《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中国文坛纪实》等。

朝阳 区白家庄东里23号北京青年报副刊部田利平 ■E-mail: ■传真:65902425

徐俐,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新闻播音员、主持人。1961年生,湖南吉首人。在年轻时曾做过农村知青,后考入长沙人民广播电台,1986年调入长沙电视台工作。1992年10月1日,央视国际频道开播,徐俐作为首档节目《中国新闻》的首位主播在央视亮相。随后便一直在《中国新闻》节目担任主播。徐俐字字珠玑,简洁干练的新闻播报风格多年来赢得了广大海内外观众的喜爱,这也使她成为央视四套和《中国新闻》的标志性人物。曾有过两段婚姻,现任丈夫为《北京青年报》编辑张天蔚。她和前夫育有一子,另著有多部书籍。  张天蔚大徐俐3岁,出身于京城的一个大家族,父母都是中央美院资深教授、著名雕塑家

北京青年报社编辑待遇

现在投稿基本上是没有稿酬的。尤其是学术性的杂志。一些小说言情故事什么的还有点稿费,但不多

目前,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不少城市的电台,电视台,网站,报纸都推出了“报料有奖”的活动。按照提供线索的价值高低,这些“报料”线人拿的奖金一般在50元到10000元不等。因此,或兼职、或专职的新闻线人渐渐浮出水面。 也有更高的 就看你提供的具有什么让的价值了 这里我不好好说 你得联系电视台 网址 报纸等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和《经济日报》等国家级大报外, 还有北京的《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北京晨报》和《北京娱乐信报》 电视台 电台 我就不说了 你看那电视就能看到!还要看你的努力,你努力了在哪里都可以拿到好的报酬的啊,看你的意愿了啊这种事我们都是掌握不了的啊,因为现在新闻行列竞争实在是太激烈的啊,没有办法啊

简介:北京青年报社是一家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传媒集团,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隶属于共青团北京市委,已拥有十余家媒体、六大产业百余家企业,其中包括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法定代表人:汲传排成立时间:1999-07-06注册资本:2244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110105000478557企业类型:全民所有制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东里23号院A栋

新青年社编辑部北京

1、《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2、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3、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4、《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了开闳的态度,它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安特莱夫、索洛古勃、库普林、阿尔志跋绥夫,波兰的显克维奇,瑞典的斯特林堡,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王尔德、格里高里夫人,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创作。第4卷第6期(1918年6月15日)办了“易卜生号”。该刊还译介了苏联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论文。5、《新青年》还进行了反对封建复古派文人及其他封建文学潮流的斗争。这主要包括对以刘师培、林琴南为代表的“文选派”和“桐城派”封建复古势力反对白话文维护文言文、反对新道德维护旧道德的斗争﹔对腐朽无聊的黑幕派文学和鸳鸯蝴蝶派文学的斗争﹔对诋毁革命文学的上海美术界守旧派人物的斗争。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此外,同名的还有日本侦探杂志《新青年》、新青年网站和新青年论坛。  《新青年》 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10月1日,陈独秀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一文。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新青年  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   7月4日,《新青年》第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顾克刚关于政治思想问题。   8月9日,钱玄同邀请鲁迅加盟《新青年》   1918年4月18日,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辨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   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它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共产党》月刊互相配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   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   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后期的《新青年》介绍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  。《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出版  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他提出"新青年"的标准是: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   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在文中揭露封建制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并强调要寄希望于"青春中国之再生";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陈独秀租居的箭杆胡同9号是座典型的清代四合院,成了《新青年》编辑部新址。据史料记载,当时陈独秀的住所整个院落分东、西两部分,有两个街门。朝北的街门是“箭杆胡同9号”,朝南的街门是“妞妞房9号”(现为骑河楼南巷),陈独秀租住东院。东院北房及南房分别为编辑部办公室和居所,其他房屋为传达室、车夫等住处。虽然在2001年就被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旧居在修缮腾退之前还住着6户居民22人。修缮腾退后,原来的私搭乱建不复存在,北房、南房和东面的耳房都按照旧貌修缮。北房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和“陈独秀旧居”两块牌匾也正式揭幕。扩展资料东城区委书记杨柳荫介绍,旧居修缮竣工后,将与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合作进行保护利用,明年的五四青年节,就将推出《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的专题展陈。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长郭俊英告诉记者,纪念馆已经与陈独秀旧居所在的东华门街道签订合作协议,陆续推出相关主题的展览陈列,陈独秀的手稿以及《新青年》杂志的原件都有望在旧居展出。此外,这里还将开辟出一处图书文化活动室,居民可以在这里看书学习,旧居将充分得到利用。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复原 明年"五四"开放首展

北平 鲁迅等人文

北京青年报编辑名单

1、卢智,男,汉族,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主持人,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2016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现主持《中国新闻》《今日环球》《今日亚洲》等栏目。2017年获“新春走基层”中央新闻单位“先进个人”。2、吴鹏,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主持人,《中国新闻》《今日亚洲》新闻主播,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主持人,《记住乡愁》《走遍中国》、《中华情》等栏目客串主持人,2017年中央电视台优秀播音员主持人。3、李红,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主持人,1978年3月28日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毕业于吉林大学。2017年12月,获中央电视台“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称号。2018年2月,主持2018中央电视台(CCTV)网络春晚。4、徐俐,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中国新闻》女主播。1961年8月2日生,湖南吉首人。在年轻时曾做过农村知青,后考入长沙人民广播电台,1986年调入长沙电视台工作。1992年10月1日,央视国际频道开播,徐俐作为首档节目《中国新闻》的首位主播在央视亮相。5、蔡丽娜(vitacai),12月21日出生,中国内地女主持人、记者。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节目外景记者。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代表作品《边疆行》、《沿海行》、《北纬30度·中国行》、《百山百川行》等。

改版不仅是报纸本身的变化,也涉及深层的报社组织结构的改革。《北京青年报》建立了以编辑为主导、编采分离为特征的采编模式。新的编辑部划为编辑中心、采访中心和相关部门三个部分。编辑中心下设要闻版组、本市版组、财经版组、产业专刊版组等10个版组。采访中心共设都市新闻部、体育部、特稿部、摄影部等9个部室。记者采集新闻,是一个独立的工作阶段,编者编辑报纸是一个独立的工作阶段,工作关系是以编辑指导记者,进行新闻的收集、制造和报道工作。新体制规定:编辑不准给自己负责的版面写稿,记者不准组版;记者对稿件质量负责,编辑对版面质量负责,记者的采访活动由相应版面的编辑协调指导。编采双方围绕“报纸质量”这一核心,实现互动。采编分离,记者和编辑分工明确,有利于培养他们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此外,新闻的处理多了一个把关人,可以在信息上进行互补,丰富报纸的信息含量;“采编分离”又形成了一定的约束机制,即在采编操作环节中,记者编辑互相制约,一定程度上为当前的有偿新闻、关系稿件设置了障碍。此次改版并没有增加报纸的版数,报纸广告版面占总版面的平均比例依然维持在约为40%左右。北青报的老总们明确表示,改版后,广告的版面数量将不会减少。但是专版消失后,刊登于“每日新闻版”(即A叠)的广告含金量提高,相应的广告刊例价位也将按一定比例提高。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说过,《京华时报》主打新闻、不办副刊专刊的做法,必然在北京报业引起反副刊化潮流,向报纸的本质——新闻纸回归。这至少在《北京青年报》得到验证。在经营策略方面,北京青年报社长张延平提出,一个好的媒体,应该包括强势的传统媒体、超前的第四媒体以及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三位一体地运作才能发挥最佳效益。无论网络还是传统媒体,都离不开物流配送体系,因此,传媒必须抓住价值链的这个下游环节,也就是销售终端。在北京市综合类日报中,《北京青年报》是最早告别邮局,改为自办发行的。他们推出了享誉京城的小红帽,目前已发展到2800多人。五年时间,《北京青年报》的发行量从12万份上升到60多万份,自办发行立下大功。报纸自办发行不仅“肥水不流外人田”,节约成本,也掌控了经营的主动权,避免受制于人。《北京青年报》最早引入了物流配送的概念,不仅送报,还送书、送水、送奶、送票。该报的60万读者是个“金网”,2001年这方面的营业额已达到5000多万元,而且还在快速地增长。如果市场做大的话,从中赚取的利润甚至可以支持白送读者一份报纸。2002年,IBM帮助报社搭建了信息服务平台,几十万读者的信息存入计算机——这个平台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另外《北京青年报》还提出“把成本变成资本”。该报利用其规模消费的优势,把消费行为变成了经营行为,介入到新闻纸、油墨,甚至林地等经营领域,获利颇丰。北京青年报社每年用纸3万吨,相当于一个造纸厂年产量的1/3。这样,他们可以掌握纸张交易中的主动权,用规模化的购买来压低纸价。而许多中小规模的报纸无法压价,《北京青年报》敏锐地发现这个市场机会,担当起这些报纸的纸张代理商的角色,每年代理总数量达到10万吨,相当于3个《北京青年报》的用纸量。目前,经他们销售的可以双面彩印的高档新闻纸的代理销售量,已经达到了全国的1/10。而后,《北京青年报》还把代理扩大到油墨,拿到了世界上最大的PS版生产厂家富士公司的北京代理权;又做了纸浆生意,报社给造纸厂提供纸浆,由造纸厂按照他们的要求生产瘦型报新闻纸;下一步,《北京青年报》准备购买林地。在这个产业链上,他们的设想是抓住两端——林地和销售市场,而将资本密集、劳动力密集的纸浆生产、新闻纸生产让给工业制造业。《北京青年报》的目标很清楚,获取中间的高附加值。2003年伊始,北京青年报社占90%股份的北青传媒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计划再次启动。其实,早在2001年5、6月间,北京青年报社的上市就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同年8月,北青传媒进入上市前的辅导期,由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做辅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上市计划搁浅。此次,《北京青年报》试图绕道香港上市仍然前途未卜,但是,已经显示该报度过了创业后的整合期,开始新的征途。

周勇鑫

  • 索引序列
  • 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
  • 北京青年报编辑
  • 北京青年报社编辑待遇
  • 新青年社编辑部北京
  • 北京青年报编辑名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