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数学教育学报2021

数学教育学报2021

发布时间:

数学教育学报2021

2021高考数学考试结束后,关于新高考试卷难度争议比较大,有人“哭着”走出考场,有人却喜笑颜开。根据《中国教育报》的分析来看,新高考数学试题比较有特色的。1、题目更加灵活,更具有开放性,考察更全面新高考改革,目的就是为了摈弃老高考“应试教育”、“机械刷题”的弊端。所以,出题会更加灵活多变,然后,题目也更具有开放性。比如,新高考Ⅰ卷的第16题,以我国传统文化的“剪纸艺术”作为出题背景。2、更贴合时代背景新高考数学出题,以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方面的成果作为素材。比如,全国新高考Ⅱ卷选择题第4题,就是以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成果——“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出题背景,主要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数学建模思想。试卷特点试题突出数学本质,重视理性思维,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设计真实问题情境,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试卷稳步推进改革,科学把握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关系,科学把握数学题型的开放性与数学思维的开放性,稳中求新,全面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导语】报考过高考专业的考生都知道,2021年高考报考专业有13个学科大类,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当然不同的大类下,还有很多小的专业分类,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吧。1、哲学哲学类专业本科阶段一般统称哲学,还有宗教学、伦理学等,这些也谈不上好坏。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中的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财政学(税收学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也叫数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金融数学,精算学、风险管理、信用管理等。3、法学法学类专业本科阶段统称法学,还有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公安学等。法学和公安学比较好好一些。4、教育学教育学类专业本科阶段统称教育学,还有心理学、体育学等,师范类、心理学稍好一些。5、文学有汉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类,类别差别较大不好比较,中文、外语、广告、新闻、传播相对好一些。6、历史学有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三类,类别差别较大不好比较。比较具体的,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鉴定技术等稍好一些。7、理学数学类、物理学类、统计学、地理信息类、大气类相对好一些。8、工学计算机类、软件工程类、智能科学、大数据、电气工程、车辆工程、控制类(自动化)、电子信息类、建筑类、航空航天类、公安技术类相对好一些。9、农学这个都不受待见,烟草、茶学、动物科学、野生动物和保护区管理、动物医学类、园林园艺、葡萄酒工程相对好一点。10、医学临床类、口腔类、眼视光类、麻醉、影像相对比较好11、管理学会计学 、审计学、财务管理、管理工程与科学、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管理、资产评估等相对好一些。关于2021年高考报考专业分类,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合理进行选择,毕竟高考其实是我们人生的决定性阶段,任何决定都能影响我们未来的发展,祝大家成功!

中国成人教育 教育与职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电化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  中国特殊教育 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父母必读  继续教育政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语文)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建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外语)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历史、地理)历史教学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数学)数学教育学报 数学通报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物理)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物理教师教学研究版(化学)化学教育 化学教学(生物)中学生物教学

数学教育学报2021年

史宁中(2011)从八卦到六十四卦:试论《周易》的逻辑思维,《哲学研究》,2011年第8期   史宁中(2011)漫谈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教育学报》,2011年8月第4期   邬志辉、史宁中(2011)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十年走势与布局建议,《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22期全文转载   史宁中(2011)周易占卜中阴阳爻获取概率非对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4-   史宁中(2011)加大对民办高教的财政资助,《中国教育报》,2011-3-   柳海民、史宁中(2011)探寻培养创新人才的可行路径,《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第2期   毕力格图、史宁中、孔凡哲(2011)论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学科成分,《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4期   史宁中(2010)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年第9期   史宁中(2010)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国教育报》,2010-12-   哲学的数学之眼——访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8-   史宁中(2010) 呼唤更多霍懋征式的教育家,《中国教育报》,2010-03-   史宁中(2010) 关于未来教师培训的一些想法,《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年第1期   史宁中(2009) 要做基础教育服务好榜样,《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12-   史宁中(2009) 教授治学:大学科学发展的基本理念,《中国教育报》,2009-09-   史宁中(2009) 建设培养优秀师资的摇篮,《国际人才交流》,2009年第8期   史宁中(2009) 试论教育的本原,《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   史宁中(2009) 提高素质是更为紧要和长期的任务,《中国教育报》,2009-02-   史宁中(2009) 教育家素养与师范生培育,《中国教育报》,2009-01-   史宁中(2009) 论定义中的殊相与共相——公孙龙子《指物论》评析,《古代文明》, 2009年第1期   史宁中(2009)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命题、定义和推理(上),《哲学研究》, 2009年第3期   史宁中(2009)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命题、定义和推理(下),《哲学研究》, 2009年第4期   李淑文、史宁中(2008)中日两国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比较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8年第6期   史宁中、董玉琦(2008)提高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的若干策略,《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史宁中、孔凡哲(2008)“数学教师的素养”对话录,《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   张守波、史宁中(2008) 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高师院校实践性教学,《教育研究》, 2008年第7期   史宁中、柳海民(2008) 公费师范教育:兴邦强国的重要建议和国家设计,《教师教育研究》, 2008年第5期   史宁中(2008) 数学的抽象,《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   史宁中(2008)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十二年义务教育奠基,《教育研究》, 2008年第5期   史宁中、柳海民(2008) 提高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中国教育报》,2008年04月05日   孔凡哲、史宁中(2008) 教师使用教科书的过程分析与水平测定,《上海教育科研》, 2008年第3期   史宁中(2008)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的思考——在东亚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学术演讲,《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 孔凡哲、史宁中(2007) 教科书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教育发展研究》, 2007年第12期   史宁中、柳海民(2007)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教育研究》, 2007年第8期   史宁中(2007) “教授治学”,大学走向卓越的必然,《中国教育报》,2007-02-   史宁中、吕世虎(2006) 对数感及其教学的思考, 数学教育学报,2006,15(2),9-   孔凡哲、史宁中(2006) 现行教科书课程难度的静态定量对比分析,《教育科学》, 2006,22(3), 40-   巴桑卓玛、史宁中(2006) 藏、汉学生数学学习元认知差异的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 151-   吕世虎、史宁中、陈婷(2006)《标准》与《大纲》中几何部分内容难度的比较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6,26(8),38-   史宁中、秦德生(2006) 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国际比较研究及其启示,《上海教育研究》, 2006,12,62-   史宁中、马云鹏、孔凡哲(2006) 关于“平移与旋转”的对话,《小学数学教师》, 2006年第1-2期   孔凡哲、史宁中(2006) 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课程难度的定量比较,《课程研究》, 2006年第1期   史宁中、柳海民(2005)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问题、趋势与政策建议,《教育研究》,2005,6,31-35,《新华文摘》2005年第21期全文转载   史宁中、孔凡哲、秦德生、杨述春(2005) 统计的意义、思想方法及其课程教学设计(上),《小学青年教师》,2005,4,12-   史宁中、孔凡哲、秦德生、杨述春(2005) 统计的意义、思想方法及其课程教学设计(下),《小学青年教师》,2005,5,4-

个人简介曾峥,男,广东蕉岭人。韶关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生,韶关市专业技术拨尖人才。编辑本段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与数学教育研究等。编辑本段社会兼职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数学类核心刊物《数学教育学报》编委、广东省中小学继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兼数学学科组组长、广东省党建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思政研究会常务理事、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编辑本段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8部;主编或参编教材15部。 曾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第一作者)、二等奖3项(独立1项、第二作者2项);广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第一作者);肇庆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独立)、二等奖2项(独立1项、第一作者1项)。曾获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广东省扶持学科学术带头人、广东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分子、首届肇庆十大杰出青年、肇庆市拔尖人才和肇庆市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曾主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跨世纪师范教育发展研究” 课题1项、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1项(第三合作者)等。编辑本段代表作著作代表作《高师艺术教育改革试验与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当代大学生成才教育的理论与探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与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探索》(暨南大学出版社)、《数学教与学基本理论及其发展》(中国工人出版社)等。论文代表作 1、略论数学的人文价值《数学通报》2002年2月 独立完成(核心刊物); 2、数学文化的魅力《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3月独立完成(核心刊物)(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3、利玛窦对中西方数学文化融合的贡献《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1月独立(核心刊物); 4、开发数学课程的文化素质教育功能《学科教育》2000年12月第一作者(核心刊物); 5、对“数学教师专业化问题”的几点思考《数学教育学报》2002年12月,第一作者(核心刊物); 6、数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可协同发展性《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9月独立(核心刊物); 7、Miloevi不等式的推广与证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3期独立完成(核心刊物); 8、略论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现代教育论丛》2001年12月独立(核心刊物); 9、A Hilbert-type interal inequality whose kernel is a homogeneous form of degree-3(SCI收录); 10、构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高教探索》2000年9月 独立完成(核心刊物)全文被转载于《高校领导参考》2000年第12期 希望你采纳

新版(第七版)有六十本左右。例如:《高等教育研究》《高校教育管理》《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研究》《教育科学》《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其中几个通过期刊之家(qikanzj)是可以进行投稿的,

你好,我上个月刚发表了一篇论文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发表论文不能着急,首先要看你单位有什么要求,每个单位要求不一样,别发表完了,单位不承认,那才窝火,选择期刊的时候,一定要确定是双刊号齐全,而且在国务院新闻出版总署和知网能查询到的期刊,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工作人员的答复:“凡在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检索窗口中检索不到的期刊就是非法期刊。”发表的时候要选择正规的地方。省级刊物:主管单位是省级,比如卫生厅,教育厅,等等。发表的刊物有《新课程》《吉林教育》《海外英语》等。国家级刊物:主管单位是部级得刊物,比如:卫生部,教育部。发表的期刊有:《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新课程研究》等。核心期刊:分为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北大核心:北京大学图书馆每4年评定一次的中文核心期刊,进入其目录的刊3、物,无论主管单位是什么级别,均为核心期刊,如:《教学与管理》《职教论坛》《成人教育》等。以上刊物都是双刊号齐全,在新闻出版总署有备案的期刊,但是还要找一个正规的论文发表途径,我上次是在道恒论文网发表的,百度一下就是,魏老师很负责,印象还不错,当然去不去还是取决于你,我只是推荐。最后祝你发表成功!

数学教育学报2021年05期

《数学教育学报》是国内数学教育领域层次最高的学术性刊物。我们的办刊宗旨是建立数学教育科学理论体系,服务于基础数学教育改革及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确立现代数学教育观,倡导数学教育科学学术争鸣,推动我国数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反映数学教育实践与改革的新成果,发挥对我国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指导作用。《学报》主要栏目有:数学教育概论、调查与实验、高师数学教育类课程改革、展望与争鸣、比较数学教育、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等。欢迎广大有志于数学教育事业及数学教育科研的广大中小学、大学数学教师及数学教育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来稿细则如下: 1 本刊只接受数学教育稿件,不接受纯数学、纯解题和一般教育类稿件。来稿忌空谈议论、贪大求全、以例代议,宜“有感”、“有的”、“有为”而写。 2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论证严谨,数据可靠,文责自负,全文字数不宜超过5000。 3 来稿应包括中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参考文献请写成对应注形式,著录应符合学术论文的格式与要求。 (1)标题要精炼、具体,能概括文章要旨,一般不宜超过20字; (2)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以200~300字为宜。 (3)关键词一般为3~8个。 (4)作者简介包括出生年,性别,籍贯,职务,职称及主要研究方向。 (5)参考文献主要格式如下: (a)专著类。[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类。[序号]作者。文章名[J]。刊名,年,卷号(期号):页码。 (c)论文集。[序号]作者。文章名[A]。见(英文用In):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4 来稿最好以A4纸打印,并存盘备用。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5 在审读通过的前提下,本刊优先刊发全国及省、部级课题文章。 6 来稿请写明作者工作单位全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及其它快捷的联系方式。 7 来稿请寄: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天津师范大学 129信箱《数学教育学报》编辑部(邮编:300387),同时发送电子文档至:。 勿寄私人,以免延误。

数学教育学报是核心期刊。想要发表需要保证你的文章有足够的创新点就可以。《数学教育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2年,是由天津市教委主管、天津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数学期刊。

教育探索以宣传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学前教育为重点。 《教育探索》杂志是教育理论刊物。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校长、教师、教育行政领导、教育研究部门科研人员等。宗旨在反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探索教育规主管主办: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快捷分类:教育教育综合 社会科学II出版发行:黑龙江  月刊  A4期刊刊号:1002-0845, 23-1134/G4创刊时间:1981年  影响因子 289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数学教育学报《数学教育学报》宗旨:服务于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及高等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确立现代数学教育观,倡导数学教育科学学术争鸣,推动我国数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反映数学教育实践与改革的新成主管主办: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天津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学会快捷分类:教育中等教育 社会科学II出版发行:天津  双月刊  A4期刊刊号:1004-9894, 12-1194/G4创刊时间:1992年  影响因子 949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学前教育研究是我国最高级别的学前教育专业期刊,全国惟一一本幼教理论刊物。读者和作者群主要是我国的幼教理论研究工作者、幼教管理工作者、各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幼儿园园长以及广大的幼儿园教师。 《学前教育研究》主管主办:湖南省教育厅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长沙师范学校快捷分类:教育学前教育 社会科学II出版发行:湖南  月刊  A4期刊刊号:1007-8169, 43-1038/G4创刊时间:1987年  影响因子 647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史宁中(2011)从八卦到六十四卦:试论《周易》的逻辑思维,《哲学研究》,2011年第8期   史宁中(2011)漫谈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教育学报》,2011年8月第4期   邬志辉、史宁中(2011)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十年走势与布局建议,《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22期全文转载   史宁中(2011)周易占卜中阴阳爻获取概率非对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4-   史宁中(2011)加大对民办高教的财政资助,《中国教育报》,2011-3-   柳海民、史宁中(2011)探寻培养创新人才的可行路径,《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第2期   毕力格图、史宁中、孔凡哲(2011)论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学科成分,《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4期   史宁中(2010)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年第9期   史宁中(2010)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国教育报》,2010-12-   哲学的数学之眼——访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8-   史宁中(2010) 呼唤更多霍懋征式的教育家,《中国教育报》,2010-03-   史宁中(2010) 关于未来教师培训的一些想法,《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年第1期   史宁中(2009) 要做基础教育服务好榜样,《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12-   史宁中(2009) 教授治学:大学科学发展的基本理念,《中国教育报》,2009-09-   史宁中(2009) 建设培养优秀师资的摇篮,《国际人才交流》,2009年第8期   史宁中(2009) 试论教育的本原,《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   史宁中(2009) 提高素质是更为紧要和长期的任务,《中国教育报》,2009-02-   史宁中(2009) 教育家素养与师范生培育,《中国教育报》,2009-01-   史宁中(2009) 论定义中的殊相与共相——公孙龙子《指物论》评析,《古代文明》, 2009年第1期   史宁中(2009)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命题、定义和推理(上),《哲学研究》, 2009年第3期   史宁中(2009)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命题、定义和推理(下),《哲学研究》, 2009年第4期   李淑文、史宁中(2008)中日两国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比较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8年第6期   史宁中、董玉琦(2008)提高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的若干策略,《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史宁中、孔凡哲(2008)“数学教师的素养”对话录,《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   张守波、史宁中(2008) 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高师院校实践性教学,《教育研究》, 2008年第7期   史宁中、柳海民(2008) 公费师范教育:兴邦强国的重要建议和国家设计,《教师教育研究》, 2008年第5期   史宁中(2008) 数学的抽象,《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   史宁中(2008)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十二年义务教育奠基,《教育研究》, 2008年第5期   史宁中、柳海民(2008) 提高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中国教育报》,2008年04月05日   孔凡哲、史宁中(2008) 教师使用教科书的过程分析与水平测定,《上海教育科研》, 2008年第3期   史宁中(2008)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的思考——在东亚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学术演讲,《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 孔凡哲、史宁中(2007) 教科书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教育发展研究》, 2007年第12期   史宁中、柳海民(2007)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教育研究》, 2007年第8期   史宁中(2007) “教授治学”,大学走向卓越的必然,《中国教育报》,2007-02-   史宁中、吕世虎(2006) 对数感及其教学的思考, 数学教育学报,2006,15(2),9-   孔凡哲、史宁中(2006) 现行教科书课程难度的静态定量对比分析,《教育科学》, 2006,22(3), 40-   巴桑卓玛、史宁中(2006) 藏、汉学生数学学习元认知差异的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 151-   吕世虎、史宁中、陈婷(2006)《标准》与《大纲》中几何部分内容难度的比较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6,26(8),38-   史宁中、秦德生(2006) 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国际比较研究及其启示,《上海教育研究》, 2006,12,62-   史宁中、马云鹏、孔凡哲(2006) 关于“平移与旋转”的对话,《小学数学教师》, 2006年第1-2期   孔凡哲、史宁中(2006) 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课程难度的定量比较,《课程研究》, 2006年第1期   史宁中、柳海民(2005)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问题、趋势与政策建议,《教育研究》,2005,6,31-35,《新华文摘》2005年第21期全文转载   史宁中、孔凡哲、秦德生、杨述春(2005) 统计的意义、思想方法及其课程教学设计(上),《小学青年教师》,2005,4,12-   史宁中、孔凡哲、秦德生、杨述春(2005) 统计的意义、思想方法及其课程教学设计(下),《小学青年教师》,2005,5,4-

数学教育学报2021年04期

《数学教育学报》是国内数学教育领域层次最高的学术性刊物。我们的办刊宗旨是建立数学教育科学理论体系,服务于基础数学教育改革及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确立现代数学教育观,倡导数学教育科学学术争鸣,推动我国数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反映数学教育实践与改革的新成果,发挥对我国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指导作用。《学报》主要栏目有:数学教育概论、调查与实验、高师数学教育类课程改革、展望与争鸣、比较数学教育、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等。欢迎广大有志于数学教育事业及数学教育科研的广大中小学、大学数学教师及数学教育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来稿细则如下: 1 本刊只接受数学教育稿件,不接受纯数学、纯解题和一般教育类稿件。来稿忌空谈议论、贪大求全、以例代议,宜“有感”、“有的”、“有为”而写。 2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论证严谨,数据可靠,文责自负,全文字数不宜超过5000。 3 来稿应包括中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参考文献请写成对应注形式,著录应符合学术论文的格式与要求。 (1)标题要精炼、具体,能概括文章要旨,一般不宜超过20字; (2)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以200~300字为宜。 (3)关键词一般为3~8个。 (4)作者简介包括出生年,性别,籍贯,职务,职称及主要研究方向。 (5)参考文献主要格式如下: (a)专著类。[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类。[序号]作者。文章名[J]。刊名,年,卷号(期号):页码。 (c)论文集。[序号]作者。文章名[A]。见(英文用In):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4 来稿最好以A4纸打印,并存盘备用。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5 在审读通过的前提下,本刊优先刊发全国及省、部级课题文章。 6 来稿请写明作者工作单位全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及其它快捷的联系方式。 7 来稿请寄: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天津师范大学 129信箱《数学教育学报》编辑部(邮编:300387),同时发送电子文档至:。 勿寄私人,以免延误。

数学教育学报是核心期刊。想要发表需要保证你的文章有足够的创新点就可以。《数学教育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2年,是由天津市教委主管、天津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数学期刊。

有很多,比如说教育学,心理学,还包括中小学教师培训,北京大学教育评论,高等教育研究,还包括中国高校研究等等。

数学通讯或者在数学通报,也可以在一些理科大学的学报上

数学教育学报2021第四期

‍在全球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网络互联和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人类知识的理解方式、呈现形态、传播渠道与认知环境无疑发生了重构。各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环境以及教材形态面临巨大考验。“ 互联网+ ”及媒体融合下的泛在学习、混合学习、项目学习、网络课程学习等不断发展,单一的纸质印刷类教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需求。作为教育、出版和信息技术三大领域的综合产物,融合了文字、音频、 视频、图片及动画等元素的数字教材及数字化教学与学习资源应运而生且迅速发展,已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和课程实施必要载体。其核心特征除了科学性、 教学性,还具有易获取性、全媒体性、深交互性和体验性。实践表明,数字教材与资源同样会影响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实施质量,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外察发达国家数字教材与资源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内省我国数字教材与资源建设与管理现状,尝试构建数字教材与资源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紧要。1主要发达国家数字教材与资源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剖析(一)评价标准体系研制起步早、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大力度且快速发展英国教育信息化指导与管理教育及通信技术局2007年制定并颁布英国数字学习资源质量准则。土耳其学者2008年提出针对在线学习资源的质量评价方法。美国2001年成立州立政府教育技术指导委员会为各州和地方政府选择符合标准的高质量数字教学资源提供指导。美国K-12在线学习国际联盟 2007年制定了国家在线教育质量标准,并于2011年进行修订。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教育局在更新印刷类教材评审标准的同时,加大力度研制包括DVD光盘、视频、视听、数字化资源、软件及网站资源等多种类型学习资源的系列评审标准和工具。这些不仅为数字教材与资源的开发、使用、管理提供了指导和质量保障,还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丰富了教材评价研究成果。(二)评价标准体系研制和修订主要依据法律法规 、依托重大项目,并结合课程和教学改革动态以及数字资源自身特点美国联邦法规第508条提供了各种数字资源可读取所需条件的清单,成为评估电子资源可读取性的公认准则。日本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科隆宪章的通过,2000年提出 “ 千禧年计划” ,内阁部署 “ i-Japan战略” ,通过“ 未来学校推进事业 ” “学习革新事业 ” “ 电子教科书研究开发”等多个国 家项目来推动信息教育及数字资源建设。2008年澳大利亚国家课程颁布 ,联邦、州和地区政府通力合作开展 “ 数字教育革命 ” 项目,致力于为澳大利亚所有学校的教与学带来可持续而有意义的改变。2016 年法国教育部联合法国投资总署共同提出“创新的数字学校和农村计划”,支持农村地区 小学的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2019年德国联邦政府正式启动 “ 学校数字协议 ”项目,计划此后五年每年投入5亿欧元用于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另外, 许多国家研制数字资源评价标准体系时提出以 “学习者为中心 ”原则,以 “学习者体验 ”为出发点,结合数字资源自身特点及迭代更新的频速及时开展标准的修订与完善。(三)评价目的更突出为师生提供、分享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培养和提升全体学习者的技能和素养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在研制和更新评估标准时,将保障资源质量,帮助教师对学习资源设计、甄别、使用等品质作出专业判断, 实现优质资源分享、提供教育均衡机会等作为主要评价目的。尤其是让全体学习者顺 利获取数字资源,确保有阅读、视听障碍及身体缺陷和残疾的学生能够无障碍获取数字资源。例如,按照英国法律,教育机构必须确保所有学习者不会因为身体或认知功能损伤、种族、社会背景以及性别等差异而无法充分享有受教育权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能满足全体学生需求、具有包容性的教学方法与资源。另外,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数字素养、软实力、沟通能力、网络礼仪与安全、高阶思维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综合技能,已成为多国在数字教材 与资源评价目的确立时的重点考量。如美国提出“ 数字公民”标准,为学习者提供提升数字公民素养的学习体验;强化高阶思维训练,尤其是批 判性、创造性、逻辑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 部提出K-12学生应具备的数字素养,包括利用数字化工具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等六个维度。(四)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更加多元,评价标准的选取与采用方式更加多样相较于对传统教材的评价,许多国家在数字教材与资源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上更加多元、丰富。评价主体有管理者、教育技术专家、学科专家、使用者等,而且不同主体关注的重点不同。如管理者侧重于评价资源的系统性、丰富性、组织性、准确性、高效性、安全性、稳定性等,而使用者更关注资源是否有趣、实用、界面友好易操作、高性价比等。评价方法主要有元数据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法、线上与线下评估结合法、网络计量法、网络链接分析法等。有些国家(如美国)并未要求全国采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和工具,而是允许各州各校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选用或研发评价标准和工具。其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从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中选取部分指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再加上1-3个其他指标,赋予等级程度,形成评估工具。二是直接采用现成的评价标准,如非营利性组织Achieve制定的“开放教育资源评价量规”。三是州政府与大学或第三方评价机构合作,共同研发能满足本地区需求的评估标准和工具。(五)评价理论更强调以数据驱动、学习分析及建构主义为支撑重视教材评价的理论支撑已在许多国家形成共识。例如,德国《教科书质量:教科书标准指南》是以巴赫金的言语流派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发展理论为支撑。近年来,美国学者尝试利用“学习分析”平台构建开放教材(数字化资源)评估框架,即利用学习分析的数据驱动特点,通过线上线下获取学习者使用开放教材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测量、收集、分析和说 明,为教材开发者、教师、政策制定者等提供基于证据的结果、报告和重要参考,以优化学习及其环境,为数字资源质量评估和迭代改进奠定基础。还有一些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协作学习理论、情感理论、机器学习等,既是数字教学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又为数字资源质量评价提供支持。尤其在评价维度和指标的研制和诠释上可以从这些理论中找到支撑。(六)评价维度和指标设计有助于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技术互动、 形成性评价,满足不同水平学习者“私人定制”的需要尽管各国数字资源评价框架、维度和指标不尽相同,但是通过分析可发现一些共同特点。一是评价框架一般包括课程内容评价、教学设计评价、技术支撑评价及应用与管理评价,或将这些作为主要维度。二是基于数字资源本身的特点和互联网及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评价维度和指标更强调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促进资源与学习者及学习情境间的互动。三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学习与练习机会,满足“私人定制”需要,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强调运用形成性评价。如德国教科书电子成分和电子教科书的质量标准包括四大指标,每个指标都有清晰的解释和描述。比如“电子教科书在多大程度上针对学生相应的能力、兴趣和先验知识,其结构在何种程度上促进各种可能的认知轨迹、为每个学生提供更灵活的方法,为交互式学习提供了多大空间”。美国近期发布一系列在线教育质量标准,强调数字教学资源在媒体形式、语言运用、力度大小等方面,应能支持人机智能交互、师生人际交互、教学行为交互、家长参与交互,并有助于不同群体师生用户的自适应。英国在数字学习资源质量准则中更加强调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明确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及能力发展进行肯定、对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进展程度所做出及时反馈的评价方式。而数字学习资源在设计上可以对学习答案的准确与否做出快速、准确反馈,既帮助学生了解自身需要哪些改进以及如何进行改进,又为教师评定学生进步提供良好的依据,甚至还可以通过赋能以实现学习行为诊断、智能推送等。美国高等院校数字教材与资源评估普遍采用的“开放教育资源评价量规,其亮点是将技术性互动的质量、教学任务及实践活动的质量、提供深度学习的机会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明确提出数字教学资源要提供为践行和加强某种技能和知识所设计的练习(实践)活动。其目的是深化对主题的理解,掌握基本的技术和流程,这有助力于鼓励学习者投入至少一项深度学习技能中,并涉及跨领域的评估。需要强调的是,要确保和提升国家在线教育整体质量,需要统筹考虑在线教育项目、课程、教学及资源质量标准保障体系。美国近期发布了一系列K-12阶段最新全国在线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国家在线教育项目质量标准》《国家在线课程质量标准》《国家在线教学质量标准》。研究表明,我国数字教材与资源研究起步较晚、深度不足,偏重教学、技术与应用研究,呈现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的特点。目前,我国数字化教学与学习资源在开发、使用与管理方面的政策条例、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及评价监督存在短板。因此,需紧跟国际前沿,构建和完善我国数字教材与资源评价标准,探索加强我国数字教材与资源建设和管理的对策建议。2构建和完善我国数字教材和资源评价标准根据我国当前数字教材与资源发展状况及国际发展趋势,尝试提出以 “立足本国,展望全球”为出发点,以注重全面、科学、简明、逻辑为设计理念,以公平、分享、面向所有学习者为目标,以建构主义、学习分析、 机器学习等为理论支撑,以学生学习体验为中心,以数字资源特有的全媒体性、深交互性和体验性等特征为主要依据,以强调高阶能力、易获取、 个性化、形成性评价为特色,初步构建我国教材与资源评价标准(如表 1)。由主要维度、评价指标和符合程度构成。主要维度包括内容、教学、技术设计、评价、提供深度学习机会、可获取性与实用性及安全七个方面;每个维度包括若干具体指标和符合程度评判,力图体现全面、简明、合理和可操作的特点,旨在为改进和完善我国数字教材与资源质量评估与管理提供参考。3加强我国数字教材与资源建设和管理的对策建议(一)树立“大教材”观,统筹规划传统教材和数字教材建设和管理, 补充和完善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和管理办法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已迈入0时代。在建设教育强国和加快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需要更新和补充“教材”概念,树立“大教材”观,统筹规划传统教材和数字教材建设与管理。一是基于国家教材规划、建设与管理以及创新人才培养,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实施保障等方面做好我国大中小学数字教材与资源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以完 善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二是从开发设计、质量要求、技术支撑、评估选用、服务更新、保障监督等维度研制出台数字教材与资源管理办法,作为与“规划”配套的第五个“办法”;三是针对不同教材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相应的教材审核或评价标准,织密“标准”网格,及时补短板、堵漏洞。这将有助于实现我国教材体系建设的完整性、科学性以及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二)建立数字教材与资源建设的质量标准体系,健全管理体制机制为确保数字教材与资源建设的质量,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办法,尽快建立数字教材与资源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机制。可根据数字教材与资源形态特点和种类,建立其质量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不同类型数字教材与资源的评估标准、选用标准、无障碍获取标准、学习者数据隐私保护标准、知识产权与版权保护以及授权许可标准、准入和监测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相关网络安全标准。可以在中国特色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指导下,以创造性思维理论、新型建构主义理论、深层次整合理论、新型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六个方面的核心理论为基础,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构建在线学习项目、课程、教学和资源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在线教育质量。在健全数字教材与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方面,需要明确谁来管、管什么和怎么管。可考虑采取国家、地方、院校三级管理模式,明确各级责任、权利和义务。建议结合目前已出台的教材管理办法,并根据各地数字资源建设与发展的实际和趋势,在充分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研制。包括对数字教材及资源规划、开发、设计、应用、管理、评价、维护、更新等各个环节如何进行诊断、监测和反馈。同时,明确数字资源及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方法、策略和规程。鉴于信息技术发展、网络资源迭代更新的速度和使用需求的不断变化,建议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改进和完善评价指标和管理监测办法,以保障数字教材与资源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三)跨界组建合作创新团队,着力提升数字教材和资源建设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议集中力量从国家层面组建数字教材与资源政策制定、学术研究、 资源开发与管理、教学实践专业团队,以确保我国数字教材和资源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院校可根据实际打造各自专业 团队。各级队伍可根据日常工作和特殊任务需要,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 习、培训、交流与分享,不断提高团队执行力。团队组建可以考虑:从行业领域上,要涉及教育、出版、计算机、信息技术、媒体、新闻等领域;从人员构成看,要吸纳有行政管理、教育研究、教学管理、教材开发、编辑出版、网络设计运营与维护、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专业人员;从职能细分上,要分设顶层设计小组、内容规划小组、技术支持小组、质量评估小组、维护监测小组等。团队成员需要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相关专业素养,并通过及时更新相关知识,了 解掌握国外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最新进展和成果,以提升能力水平、创新工作模式。建议充分利用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的优势,开办相关专业课程,组织分级培训,颁发相关证书和资质认证等。同时,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培养更多数字教材及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领军人才。抓好教材体系建设,需要从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和国际竞争的高度,加大数字教材与资源建设和管理力度,设立重大项目,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增加财政投入,提倡跨界合作,协同多方力量,突破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减少低质量、重复性数字资源建设,追求优质、特色、原创资源的开发与设计,共建共享高质量资源。在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同时, 紧扣铸魂育人主线,汇聚各方力量,全面提升各类教材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国际化水平,努力建设教材强国。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5期作者|胡军(中国教科院副研究员)

‍在全球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网络互联和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人类知识的理解方式、呈现形态、传播渠道与认知环境无疑发生了重构。各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环境以及教材形态面临巨大考验。“ 互联网+ ”及媒体融合下的泛在学习、混合学习、项目学习、网络课程学习等不断发展,单一的纸质印刷类教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需求。作为教育、出版和信息技术三大领域的综合产物,融合了文字、音频、 视频、图片及动画等元素的数字教材及数字化教学与学习资源应运而生且迅速发展,已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和课程实施必要载体。其核心特征除了科学性、 教学性,还具有易获取性、全媒体性、深交互性和体验性。实践表明,数字教材与资源同样会影响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实施质量,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外察发达国家数字教材与资源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内省我国数字教材与资源建设与管理现状,尝试构建数字教材与资源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紧要。1主要发达国家数字教材与资源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剖析(一)评价标准体系研制起步早、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大力度且快速发展英国教育信息化指导与管理教育及通信技术局2007年制定并颁布英国数字学习资源质量准则。土耳其学者2008年提出针对在线学习资源的质量评价方法。美国2001年成立州立政府教育技术指导委员会为各州和地方政府选择符合标准的高质量数字教学资源提供指导。美国K-12在线学习国际联盟 2007年制定了国家在线教育质量标准,并于2011年进行修订。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教育局在更新印刷类教材评审标准的同时,加大力度研制包括DVD光盘、视频、视听、数字化资源、软件及网站资源等多种类型学习资源的系列评审标准和工具。这些不仅为数字教材与资源的开发、使用、管理提供了指导和质量保障,还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丰富了教材评价研究成果。(二)评价标准体系研制和修订主要依据法律法规 、依托重大项目,并结合课程和教学改革动态以及数字资源自身特点美国联邦法规第508条提供了各种数字资源可读取所需条件的清单,成为评估电子资源可读取性的公认准则。日本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科隆宪章的通过,2000年提出 “ 千禧年计划” ,内阁部署 “ i-Japan战略” ,通过“ 未来学校推进事业 ” “学习革新事业 ” “ 电子教科书研究开发”等多个国 家项目来推动信息教育及数字资源建设。2008年澳大利亚国家课程颁布 ,联邦、州和地区政府通力合作开展 “ 数字教育革命 ” 项目,致力于为澳大利亚所有学校的教与学带来可持续而有意义的改变。2016 年法国教育部联合法国投资总署共同提出“创新的数字学校和农村计划”,支持农村地区 小学的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2019年德国联邦政府正式启动 “ 学校数字协议 ”项目,计划此后五年每年投入5亿欧元用于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另外, 许多国家研制数字资源评价标准体系时提出以 “学习者为中心 ”原则,以 “学习者体验 ”为出发点,结合数字资源自身特点及迭代更新的频速及时开展标准的修订与完善。(三)评价目的更突出为师生提供、分享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培养和提升全体学习者的技能和素养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在研制和更新评估标准时,将保障资源质量,帮助教师对学习资源设计、甄别、使用等品质作出专业判断, 实现优质资源分享、提供教育均衡机会等作为主要评价目的。尤其是让全体学习者顺 利获取数字资源,确保有阅读、视听障碍及身体缺陷和残疾的学生能够无障碍获取数字资源。例如,按照英国法律,教育机构必须确保所有学习者不会因为身体或认知功能损伤、种族、社会背景以及性别等差异而无法充分享有受教育权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能满足全体学生需求、具有包容性的教学方法与资源。另外,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数字素养、软实力、沟通能力、网络礼仪与安全、高阶思维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综合技能,已成为多国在数字教材 与资源评价目的确立时的重点考量。如美国提出“ 数字公民”标准,为学习者提供提升数字公民素养的学习体验;强化高阶思维训练,尤其是批 判性、创造性、逻辑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 部提出K-12学生应具备的数字素养,包括利用数字化工具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等六个维度。(四)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更加多元,评价标准的选取与采用方式更加多样相较于对传统教材的评价,许多国家在数字教材与资源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上更加多元、丰富。评价主体有管理者、教育技术专家、学科专家、使用者等,而且不同主体关注的重点不同。如管理者侧重于评价资源的系统性、丰富性、组织性、准确性、高效性、安全性、稳定性等,而使用者更关注资源是否有趣、实用、界面友好易操作、高性价比等。评价方法主要有元数据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法、线上与线下评估结合法、网络计量法、网络链接分析法等。有些国家(如美国)并未要求全国采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和工具,而是允许各州各校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选用或研发评价标准和工具。其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从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中选取部分指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再加上1-3个其他指标,赋予等级程度,形成评估工具。二是直接采用现成的评价标准,如非营利性组织Achieve制定的“开放教育资源评价量规”。三是州政府与大学或第三方评价机构合作,共同研发能满足本地区需求的评估标准和工具。(五)评价理论更强调以数据驱动、学习分析及建构主义为支撑重视教材评价的理论支撑已在许多国家形成共识。例如,德国《教科书质量:教科书标准指南》是以巴赫金的言语流派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发展理论为支撑。近年来,美国学者尝试利用“学习分析”平台构建开放教材(数字化资源)评估框架,即利用学习分析的数据驱动特点,通过线上线下获取学习者使用开放教材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测量、收集、分析和说 明,为教材开发者、教师、政策制定者等提供基于证据的结果、报告和重要参考,以优化学习及其环境,为数字资源质量评估和迭代改进奠定基础。还有一些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协作学习理论、情感理论、机器学习等,既是数字教学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又为数字资源质量评价提供支持。尤其在评价维度和指标的研制和诠释上可以从这些理论中找到支撑。(六)评价维度和指标设计有助于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技术互动、 形成性评价,满足不同水平学习者“私人定制”的需要尽管各国数字资源评价框架、维度和指标不尽相同,但是通过分析可发现一些共同特点。一是评价框架一般包括课程内容评价、教学设计评价、技术支撑评价及应用与管理评价,或将这些作为主要维度。二是基于数字资源本身的特点和互联网及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评价维度和指标更强调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促进资源与学习者及学习情境间的互动。三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学习与练习机会,满足“私人定制”需要,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强调运用形成性评价。如德国教科书电子成分和电子教科书的质量标准包括四大指标,每个指标都有清晰的解释和描述。比如“电子教科书在多大程度上针对学生相应的能力、兴趣和先验知识,其结构在何种程度上促进各种可能的认知轨迹、为每个学生提供更灵活的方法,为交互式学习提供了多大空间”。美国近期发布一系列在线教育质量标准,强调数字教学资源在媒体形式、语言运用、力度大小等方面,应能支持人机智能交互、师生人际交互、教学行为交互、家长参与交互,并有助于不同群体师生用户的自适应。英国在数字学习资源质量准则中更加强调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明确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及能力发展进行肯定、对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进展程度所做出及时反馈的评价方式。而数字学习资源在设计上可以对学习答案的准确与否做出快速、准确反馈,既帮助学生了解自身需要哪些改进以及如何进行改进,又为教师评定学生进步提供良好的依据,甚至还可以通过赋能以实现学习行为诊断、智能推送等。美国高等院校数字教材与资源评估普遍采用的“开放教育资源评价量规,其亮点是将技术性互动的质量、教学任务及实践活动的质量、提供深度学习的机会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明确提出数字教学资源要提供为践行和加强某种技能和知识所设计的练习(实践)活动。其目的是深化对主题的理解,掌握基本的技术和流程,这有助力于鼓励学习者投入至少一项深度学习技能中,并涉及跨领域的评估。需要强调的是,要确保和提升国家在线教育整体质量,需要统筹考虑在线教育项目、课程、教学及资源质量标准保障体系。美国近期发布了一系列K-12阶段最新全国在线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国家在线教育项目质量标准》《国家在线课程质量标准》《国家在线教学质量标准》。研究表明,我国数字教材与资源研究起步较晚、深度不足,偏重教学、技术与应用研究,呈现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的特点。目前,我国数字化教学与学习资源在开发、使用与管理方面的政策条例、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及评价监督存在短板。因此,需紧跟国际前沿,构建和完善我国数字教材与资源评价标准,探索加强我国数字教材与资源建设和管理的对策建议。2构建和完善我国数字教材和资源评价标准根据我国当前数字教材与资源发展状况及国际发展趋势,尝试提出以 “立足本国,展望全球”为出发点,以注重全面、科学、简明、逻辑为设计理念,以公平、分享、面向所有学习者为目标,以建构主义、学习分析、 机器学习等为理论支撑,以学生学习体验为中心,以数字资源特有的全媒体性、深交互性和体验性等特征为主要依据,以强调高阶能力、易获取、 个性化、形成性评价为特色,初步构建我国教材与资源评价标准(如表 1)。由主要维度、评价指标和符合程度构成。主要维度包括内容、教学、技术设计、评价、提供深度学习机会、可获取性与实用性及安全七个方面;每个维度包括若干具体指标和符合程度评判,力图体现全面、简明、合理和可操作的特点,旨在为改进和完善我国数字教材与资源质量评估与管理提供参考。3加强我国数字教材与资源建设和管理的对策建议(一)树立“大教材”观,统筹规划传统教材和数字教材建设和管理, 补充和完善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和管理办法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已迈入0时代。在建设教育强国和加快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需要更新和补充“教材”概念,树立“大教材”观,统筹规划传统教材和数字教材建设与管理。一是基于国家教材规划、建设与管理以及创新人才培养,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实施保障等方面做好我国大中小学数字教材与资源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以完 善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二是从开发设计、质量要求、技术支撑、评估选用、服务更新、保障监督等维度研制出台数字教材与资源管理办法,作为与“规划”配套的第五个“办法”;三是针对不同教材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相应的教材审核或评价标准,织密“标准”网格,及时补短板、堵漏洞。这将有助于实现我国教材体系建设的完整性、科学性以及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二)建立数字教材与资源建设的质量标准体系,健全管理体制机制为确保数字教材与资源建设的质量,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办法,尽快建立数字教材与资源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机制。可根据数字教材与资源形态特点和种类,建立其质量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不同类型数字教材与资源的评估标准、选用标准、无障碍获取标准、学习者数据隐私保护标准、知识产权与版权保护以及授权许可标准、准入和监测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相关网络安全标准。可以在中国特色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指导下,以创造性思维理论、新型建构主义理论、深层次整合理论、新型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六个方面的核心理论为基础,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构建在线学习项目、课程、教学和资源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在线教育质量。在健全数字教材与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方面,需要明确谁来管、管什么和怎么管。可考虑采取国家、地方、院校三级管理模式,明确各级责任、权利和义务。建议结合目前已出台的教材管理办法,并根据各地数字资源建设与发展的实际和趋势,在充分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研制。包括对数字教材及资源规划、开发、设计、应用、管理、评价、维护、更新等各个环节如何进行诊断、监测和反馈。同时,明确数字资源及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方法、策略和规程。鉴于信息技术发展、网络资源迭代更新的速度和使用需求的不断变化,建议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改进和完善评价指标和管理监测办法,以保障数字教材与资源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三)跨界组建合作创新团队,着力提升数字教材和资源建设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议集中力量从国家层面组建数字教材与资源政策制定、学术研究、 资源开发与管理、教学实践专业团队,以确保我国数字教材和资源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院校可根据实际打造各自专业 团队。各级队伍可根据日常工作和特殊任务需要,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 习、培训、交流与分享,不断提高团队执行力。团队组建可以考虑:从行业领域上,要涉及教育、出版、计算机、信息技术、媒体、新闻等领域;从人员构成看,要吸纳有行政管理、教育研究、教学管理、教材开发、编辑出版、网络设计运营与维护、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专业人员;从职能细分上,要分设顶层设计小组、内容规划小组、技术支持小组、质量评估小组、维护监测小组等。团队成员需要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相关专业素养,并通过及时更新相关知识,了 解掌握国外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最新进展和成果,以提升能力水平、创新工作模式。建议充分利用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的优势,开办相关专业课程,组织分级培训,颁发相关证书和资质认证等。同时,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培养更多数字教材及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领军人才。抓好教材体系建设,需要从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和国际竞争的高度,加大数字教材与资源建设和管理力度,设立重大项目,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增加财政投入,提倡跨界合作,协同多方力量,突破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减少低质量、重复性数字资源建设,追求优质、特色、原创资源的开发与设计,共建共享高质量资源。在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同时, 紧扣铸魂育人主线,汇聚各方力量,全面提升各类教材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国际化水平,努力建设教材强国。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5期作者|胡军(中国教科院副研究员)

新版(第七版)有六十本左右。例如:《高等教育研究》《高校教育管理》《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研究》《教育科学》《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其中几个通过期刊之家(qikanzj)是可以进行投稿的,

三年重评一次。从第九版2021-2023目录里摘一部分吧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教育发展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教育学报外国教育研究现代教育管理教育科学中国教育学刊教育学术月刊教育理论与实践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当代教育论坛思想理论教育当代教育科学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科学研究上海教育科研基础教育中小学管理中国考试人民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历史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物理教师物理教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复旦教育论坛高校教育管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大学教育江苏高教重庆高教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大学教学高教探索思想教育研究大学教育科学研究生教育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教发展与评估分割线------------------------下边这几个是特别推荐、相对容易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国教育学刊高教探索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几率高。

  • 索引序列
  • 数学教育学报2021
  • 数学教育学报2021年
  • 数学教育学报2021年05期
  • 数学教育学报2021年04期
  • 数学教育学报2021第四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