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毒理学报告撰写指南

毒理学报告撰写指南

发布时间:

毒理学报告撰写指南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标准操作规程指南》(上、下)是参考国内外GLP研究的最新进展编写的。这部书内容非常丰富,全书分上下两册,1500页左右,是GLP实验室不可缺少的一部指南。

毒理学报告是针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比较全面的毒理学观测终点的报告,一般由生产商提供,以证明或警告用户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可能的危害,以及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绝大多数的毒理学报告都是需要去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一系列的毒理学实验后,开具具有效力的报告(盖检测机构的红章)。

第一篇 总论 1第一章 药物安全性评价与GLP 1第一节 GLP的历史 1第二节 GLP内容 4第三节 GLP的实施步骤 19第二章 如何编写SOP 25第一节 绪论 25第二节 编写SOPs的程序 28第三节 SOPs的一般格式 30第四节 SOPs的类型 30第五节 SOPs的管理 32第六节 SOPs范例 32第三章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42第一节 概述 42第二节 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法规依据 44第三节 药物安全性评价规范性文件(强制执行性文件) 47第四节 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指导原则(建议性文件) 48第五节 对实验动物的要求 50第六节 对供试品的要求 52第七节 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内容 52第八节 在GLP条件下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试验需要进行的项目 57第四章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的国际协调会议 60第一节 ICH指导方针的建立和执行步骤 60第二节 单剂量毒性试验指导原则(ICH S4) 61第三节 重复给药毒性试验(ICH S4,M3) 61第四节 医药品生殖毒性检测指导原则(ICH S5A及ICH S5B) 63第五节 遗传毒性试验(ICH S2A) 64第六节 致癌研究的指导原则 66第七节 ICH生物技术来源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ICH S6) 68第八节 增加的安全性问题和指导原则 69第九节 ICH S2(R1)人用药物遗传毒性实验和 数据评价的指导原则 72第二篇 实验动物 79第五章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 79第一节 概论 79第二节 实验动物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98第三节 影响动物实验的因素 98第四节 动物饲养 105第六章 动物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 114第一节 动物管理和使用人员的职责及资质 114第二节 动物饲养设施及管理职员 114第三节 从事动物研究职员教育培训项目(美国) 118第四节 美国实验动物协会动物饲养管理技术员教育项目 119第五节 欧洲实验动物协会联合会推荐的从事动物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126第六节 GLP体系下的培训 142第七章 机构动物管理和使用委员会及其职能 147第一节 机构动物管理和使用委员会 147第二节 IACUC动物研究方案申请及审查实例 150第三节 动物处理不当和不符合动物管理和应用要求的处理程序 163第四节 IACUC相关SOP 165第八章 职业健康与人员安全 169第一节 国家法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169第二节 职业卫生与安全性及职员培训 170第三节 具有危险性药物的动物实验 176第四节 具体标准操作规程 178第九章 兽医学管理——健康监测与疾病 189第一节 兽医师与动物兽医学护理和管理 189第二节 动物兽医管理——实验动物购买、运输、接收与检疫 190第三节 动物健康监测 199第四节 动物兽医学管理——麻醉、止痛、手术与安乐死 210第五节 长时间固定动物的策略 218第六节 采血 219第七节 药品管理及麻醉药品管制(管制药品) 221第八节 人畜共患疾病及其防治 222第十章 实验动物饲养环境管理及监测 225第一节 实验动物饲养环境的管理与监测 225第二节 动物饲养管理的一些特殊要求 250第三节 啮齿类动物饲养管理和使用的程序 255第十一章 符合GLP原则的小鼠和大鼠实验 258第一节 小鼠和大鼠的兽医学护理与管理 258第二节 啮齿类动物饲养管理 275第三节 啮齿类动物给药方法 281第四节 采血,采尿,采集粪便和骨髓等样品 287第五节 各种指标检查 292第六节 大鼠/小鼠剖检程序 295第十二章 放射性供试品的动物实验问题 300第一节 概述 300第二节 放射性物质的接收储存废弃物处理 302第三节 放射性物质动物实验相关标准操作规程 307第十三章 生物制剂及感染性的动物实验问题 324第一节 生物制剂及感染制剂动物试验的管理规定 324第二节 动物感染实验使用规范 325第三节 生物材料动物实验申请 331第十四章 有害物质(剧毒、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的动物实验问题 341第一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41第二节 有害化学物质安全性评价中的安全问题 341第十五章 符合GLP原则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 345第一节 猴的饲养管理 345第二节 灵长类的饲养管理程序 369第三节 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室的准备程序 370第四节 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接收和检疫 371第五节 灵长类动物的饲养环境 377第六节 灵长类动物的饲养管理程序 383第七节 灵长类动物的操作和观察程序 385第八节 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给药程序 396第九节 灵长类动物生物样本的采集 401第十节 死亡灵长类动物的处理程序 403第十一节 非人灵长类动物职业危害及防护程序 405第十六章 符合GLP原则的家兔毒性实验 408第一节 家兔的兽医学管理——接收和检疫 408第二节 家兔的饲养和管理程序 414第三节 家兔的操作程序 420第四节 家兔的临床体征观察程序 424第五节 家兔生物样品采集程序 427第六节 家兔饲养管理主要记录 430第十七章 符合GLP原则的犬的毒性实验 431第一节 在GLP条件下进行犬实验的概述 431第二节 犬的订购、接收和检疫的标准操作程序 436第三节 犬的饲养和管理 444第四节 犬临床指标的检测与观察 454第五节 犬的给药程序 463第六节 犬生物样本的采集程序 470第十八章 符合GLP原则的豚鼠和仓鼠的毒理学试验 473第一节 豚鼠的兽医学管理——购买、接收和检疫程序 473第二节 豚鼠饲养管理及给药程序 474第十九章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所用专业术语汇编 478第一节 动物体征的标准化定义和观察方法 478第二节 哺乳动物发育异常观察指标及应用术语 496第三节 致癌物试验相关的术语表 504第四节 遗传毒性试验相关术语表 508第五节 眼睛毒理学相关术语表 508第三篇 病理学在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512第二十章 毒理病理学操作规范概论 512第一节 毒理病理学概述 512第二节 病理学原始数据 518第三节 组织病理学评价 520第四节 病理学图像数据的评价 526第五节 病理学数据库和毒理基因组学研究的质量评价 530第二十一章 毒理病理学技术 534第一节 现代影像学技术在毒理病理学中的运用 534第二节 数字显微成像技术在毒性病理学中的新应用 539第三节 非肿瘤性病变的定性与定量 543第四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547第五节 原位杂交技术 551第六节 原位PCR技术及其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556第七节 形态计量学与图像分析仪在毒理病理学中的应用 560第八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及在毒理病理学上的应用 574第九节 凋亡检测的常用方法及优缺点 577第二十二章 毒理病理学基本操作 584第一节 病理组织处理流程 584第二节 动物的尸体解剖程序 587第三节 各类动物的初步解剖和外部检查程序 591第四节 大鼠吸入毒性试验的病理检查程序 608第五节 湿组织修块 609第六节 STP大鼠和小鼠器官取材和修块操作规范 612第七节 组织固定、脱水、包埋程序 622第八节 组织包埋 624第九节 组织蜡块的修整和切片 627第十节 切片的染色和封裱 628第十一节 切片的质量控制和标签 629第十二节 连续切片 630第十三节 二次包埋程序 630第十四节 骨组织脱钙程序 631第十五节 特殊染色技术程序 632第十六节 尸体解剖时血涂片的制备 632第十七节 用甲醛蒸汽的快速固定 633第十八节 病理组织切片读片程序 633第十九节 啮齿类动物呼吸道组织病理学评价标准 634第二十节 组织病理学传递单 635第二十一节 组织病理实验室单个动物组织学记录 636第二十二节 病理资料的存档 636第二十三节 冷冻切片机的使用和维护 642第二十三章 毒理病理学新技术基本操作 644第一节 电镜样品准备的标准操作程序 644第二节 免疫组织化学基本操作 649第三节 原位杂交基本操作 666第四节 原位PCR操作程序 688第五节 形态学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基本操作 692第二十四章 临床病理学检验概述 697第一节 国际毒性试验标准指导原则要求—— 临床病理学检测指标 697第二节 毒性试验标准指导原则要求—— 临床病理学检验间隔 698第三节 临床病理学指标改变的意义 700第四节 血液学检测问题 702第五节 血液生物化学检查 706第六节 尿液分析相关的问题 711第七节 数据的解释 713第八节 样品的采集和标识程序 719第九节 遗传分析小鼠的组织采集 720第十节 临床实验室样品的检验 721第二十五章 临床病理学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722第一节 血液学检测的血液标本 722第二节 临床化学 729第二十六章 骨髓细胞评价 740第一节 骨髓造血与血液毒理学 740第二节 大鼠与小鼠骨髓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740第三节 犬骨髓的检查程序 746第四篇 符合GLP原则的遗传毒理学试验 749第二十七章 遗传毒理学试验概述 749第一节 遗传毒理学评价 749第二节 遗传毒理学试验原则 754第三节 OECD GLP原则在体外实验中的应用简介 756第四节 遗传毒理学试验的生物安全及防护问题 760第二十八章 体外遗传毒性试验通用标准操作程序 762第一节 体外致突变试验的操作与安全性规程 762第二节 体外毒理学试验供试品处理、称重和处置 764第三节 体外毒理学试验放射性供试品的储存、操作和管理 766第四节 微生物材料的贮存、操作和处理 766第五节 组织培养材料的贮存、操作和处理 767第六节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769第七节 高压灭菌器及灭菌锅的使用 770第八节 菌落计数仪的校正和使用 771第九节 体外毒理学试验结果的记录及归档 771第十节 培养基和玻璃器皿的灭菌 772第十一节 肝匀浆和S9混合物的制备 773第十二节 肝S9制剂质量控制试验 777第十三节 组织培养细胞的培养液的制备、质量控制和贮存 782第二十九章 Ames试验相关的标准操作程序 786第一节 Ames标准试验程序 786第二节 试验菌株的维护和保存 796第三节 Ames试验指示菌株的特性鉴定程序 799第四节 Ames试验质量控制 802第五节 Ames试验菌落计数及其评价 803第六节 Ames 试验试剂的配制及储存 810第七节 Ames试验方案、报告、QAU审查 828第三十章 使用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的致突变试验 840第一节 简介 840第二节 大肠杆菌TRP回复突变试验 840第三节 大肠杆菌DNA修复试验 844第四节 大肠杆菌TRP回复试验培养液制备、质量控制和贮藏 846第五节 大肠杆菌DNA修复试验培养液的制备、质量控制和贮存 848第三十一章 酵母菌基因突变试验 851第一节 酵母菌D5重组试验及结果分析 851第二节 酵母菌D5的质量控制、维持和贮存 853第三节 酵母菌D5的有丝分裂重组试验 854第四节 酵母菌D5重组试验中培养液的制备、质量控制和贮藏 855第三十二章 符合GLP原则的微核试验技术 858第一节 啮齿类动物体内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程序 858第二节 体外细胞微核试验 859第三节 微核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 864第四节 微核试验的试验方案、报告及审核 865第三十三章 符合GLP原则的染色体畸变试验 875第一节 体内染色体畸变实验方法学 875第二节 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程序 878第三节 体内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常用程序 888第四节 体外细胞遗传学代谢活化系统的应用 908第五节 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案和报告的起草及审查 912第三十四章 DNA的损伤与修复检测——彗星试验及UDS试验 924第一节 DNA损伤的检验——彗星试验程序 924第二节 应用程序外DNA合成(UDS)试验检测大鼠肝细胞DNA修复 926第三节 人细胞DNA修复试验 930第四节 用[H]—脱氧尿苷分析DNA修复试验 932第五节 放射自显影DNA修复实验 933第六节 与UDS相关SOP 934第七节 UDS实验试剂配制 955第三十五章 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标准操作程序 971第一节 哺乳动物细胞致突变试验概述 971第二节 L5178Y小鼠淋巴瘤TK基因正向突变试验 973第三节 L5178Y/TK小鼠淋巴瘤试验方案的起草 1001第四节 V79和V79衍生HPRT-/GPT+ G12细胞致突变试验 1004第五节 CHO HGPRT 正向突变试验方案 1007第三十六章 细胞转化试验方法学 1013第一节 叙利亚地鼠胚胎细胞体外恶性转化试验 1013第二节 BHK(幼年地鼠肾细胞)细胞转化试验 1016第三节 实验瓶皿的气体调节和维持 1017第四节 琼脂糖中克隆生长情况的计算 1018第五节 细胞转化数据的评价 1019第六节 细胞转化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实例 1020第七节 细胞转化试验试剂配制 1032第五篇 在GLP条件下的生殖毒理学性试验方法学 1第三十七章 生殖毒理学性试验概述 1第一节 生殖毒理学试验方法学进展 1第二节 GLP要求 3第三节 ICH推荐的研究方案—— 联合研究 3第四节 方法学问题 6第三十八章 符合GLP法规的生殖毒理学方法 13第一节 啮齿类产前发育毒性体内评估 13第二节 体外致畸试验——中面部组织和继发腭的器官培养 26第三节 雄性生殖毒理学体内模型 33第四节 啮齿类交配指导原则 40第五节 雄性生殖系统组织病理学技术 45第六节 睾丸精子头计数程序 54第七节 体外致畸研究中大鼠胚胎的培养 58第八节 致畸试验操作程序—— 大鼠 65第九节 致畸试验操作程序——兔子 68第十节 剔除胎鼠和胎兔内脏进行骨骼检查程序 71第十一节 对胎兔和胎鼠进行茜素染色 72第十二节 胎兔和胎鼠的骨骼检查程序 74第十三节 Bouin’s液固定胎鼠的观察程序 75第十四节 Bouin’s液固定胎兔的观察程序 76第十五节 大(小)鼠显性致死试验程序 77第十六节 大小鼠一代繁殖试验程序 79第十七节 啮齿类胎儿的形态学和行为学观察程序 80第十八节 阴道涂片以判定是否交配成功程序 83第十九节 繁殖试验:生产和泌乳 83第二十节 胎儿性别辨别与称重(啮齿类)程序 84第二十一节 胎儿的断奶、随机分组、编号及处理(啮齿类)程序 85第二十二节 阴道涂片确定动情周期——大鼠 86第三十九章 生殖毒理学试验质量控制与审查 87第一节 简介 87第二节 发育和生殖毒性试验的质量保证 87第三节 质量关注和质量控制措施 92第四节 结论 95第五节 生殖和发育毒理学研究的审查——实例 96第四十章 生殖发育毒理学术语 105第六篇 体外细胞毒理学 117第四十一章 体外毒理学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简介 117第一节 概述 117第二节 体外试验的证实程序 118第三节 体外试验加入管理要求中的程序 119第四节 体外试验被考虑接受的领域 119第五节 对于医学产品临床前开发的一般指导 120第六节 欧洲替代方法证实中心 120第七节 体外毒理学实验的优缺点比较 120第八节 人体肝组织培养材料在代谢、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21第九节 研究肾脏毒性体外模型的进展 123第十节 心血管细胞培养技术在药理、毒理学中的应用 126第十一节 肝细胞制备实例—实验动物原位灌流分离完整肝细胞 128第十二节 肝细胞制备——切除肝脏的灌流 131第十三节 肝细胞冻存 132第十四节 肝细胞培养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133第四十二章 哺乳动物细胞组织培养技术 134第一节 概述 134第二节 无菌技术 134第三节 单层细胞的胰酶消化和传代程序 137第四节 悬浮培养基中细胞的传代程序 138第五节 在单层培养基中生长的人体细胞的冻存程序 139第六节 悬浮培养基中生长细胞的冻存程序 140第七节 冻存细胞的解冻和复苏程序 140第八节 细胞计数及存活率测定程序 141第九节 支持试验程序 142第十节 评论 144第四十三章 检测细胞毒性的体外方法 146第一节 细胞毒性试验总则 146第二节 细胞存活率测定标准操作程序 147第三节 检测细胞毒性的试剂和溶液 157第四节 评论 158第五节 细胞毒性试验SOP实例 165第六节 细胞毒性试验基本操作规程 167第七篇 毒理统计学 177第四十四章 统计学在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177第一节 前言 177第二节 选择统计学方法的原则 178第三节 假设检验:单因素参数检验 181第四节 分类和分级资料的假设检验 194第五节 在毒理学中数据分析的应用 202第六节 综合评价实验结果的统计学意义和生物学意义 206第四十五章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中毒理统计学问题 207第一节 毒理统计学中的常见文体及术语 207第二节 常用统计学问题 212第四十六章 发育生殖毒理学试验与致癌试验的统计分析问题 240第一节 发育生殖毒理学试验与致癌试验的统计分析问题 240第二节 啮齿类动物致癌试验统计学分析 250第八篇 符合GLP原则的供试品管理 254第四十七章 在GLP原则下供试品与对照品的管理 254第一节 供试品管理的概述 254第二节 供试品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模版 259第九篇 符合GLP原则的仪器设备管理 273第四十八章 符合GLP原则的仪器设备管理总论 273第一节 仪器设备管理的GLP要求 273第二节 仪器设备管理校准与维护的SOP 的起草指导 277第三节 仪器校准与维护的SOP 279第四节 仪器校准与维护的SOP-SOP开发的流程图 282第五节 仪器校准与维护的SOP-SOP撰写的细节部署 285第四十九章 计算机的安全与管理 288第一节 计算机安全1——逻辑安全 288第二节 GLP条件下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备份和恢复 293第三节 计算机安全3——系统归档和还原 297第五十章 仪器设备SOP实例 300第十篇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310第五十一章 质量保证部门及其职责 310第一节 质量保证部门及其职责概述 310第二节 如何建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体系 315第三节 OECD一种符合性实验室检查和审核操作指导原则简介 319第五十二章 毒理学具体试验的审查 327第一节 GLP符合性非临床研究机构的质量保证部的职责 327第二节 一般毒理质量控制 330第三节 免疫毒理学质量控制考虑 336第四节 遗传毒理学研究的质量控制 338第五节 如何审核病理学数据 340第六节 啮齿动物致癌研究的病理学质量保证 342第七节 临床病理学实验室质量控制及检查 348第八节 确定符合GLP标准要求的核查 348第五十三章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人员考核内容 357第一节 专题负责人的管理和职责 357第二节 试验机构人员考核考虑的问题 363第十一篇 符合GLP原则的研究资料归档 368第五十四章 符合GLP原则的资料归档程序 368第一节 概述 368第二节 原始资料的归档 370第三节 符合GLP原则的电子资料归档的指导原则 376第五十五章 归档的标准操作规程范例 381第十二篇 毒理学试验设计方案模板 391第五十六章 毒理学试验方案模版 391第一节 GLP法规对试验方案的要求 391第二节 一般毒性试验方案模版 393第三节 局部毒性试验方案模版 398第四节 遗传毒理学试验方案模版 416第五节 啮齿类长期致癌试验 418第七节 体外细胞毒理学试验方案 424第八节 安全性药理学研究模板 429第十三篇 毒物动力学 434第五十七章 毒物动力学在药物非临床 安全性评价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34第一节 毒物动力学概述 434第二节 毒代动力学研究指标 436第三节 生理毒物动力学(PBTK) 440第四节 毒物动力学的应用 441第五节 小结 453第十四篇 新技术新方法 454第五十八章 在现代毒理学研究中的新技术应用 454第一节 PCR的标准程序及优化 454第二节 在凝胶和印迹中放射标记蛋白的检测及定量 462第三节 Northern斑点分析 468第四节 单向蛋白质SDS凝胶电泳 476

毒理学报告撰写指南pdf

纸尿裤,湿纸巾,卫生巾

可以参考GB 7916-1987 标准,具体检测项目:皮肤刺激试验,重金属等等。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它是一次性投较大剂量后观察动物的变化,观察期大约为1周,从而判定动物的致死量(LD)和半致死量(LD50)。半致死量是指实验动物死亡一半的投药量。如果投药量大于5000mg/kg,无死亡,可认为该品毒性较低,无需做致死量精确测定。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30 天喂养试验,传统致畸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的组合应该考虑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体内试验与体外试验相结合的原则。从Ames 试验或V79/HGPRT 基因突变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或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TK 基因突变试验或小鼠精子畸形分析(或睾丸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中分别各选一项。①基因突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Ames 试验)为首选,其次考虑选用V79/HGPRT 基因突变试验,必要时可另选其它试验。②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或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③TK 基因突变试验。④ 小鼠精子畸形分析或睾丸染色体畸变分析。⑤ 其它备选遗传毒性试验:显性致死试验、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⑥30 天喂养试验。⑦ 传统致畸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实验:实验期在3个月左右,检验该品的毒性对机体的重要器官或生理功能的影响包括繁殖和致畸实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实验:考查少量该品长期对机体的影响,确定最大无作用量(MNL),一般以寿命较短敏感的动物的一生为一个试验阶段,如用大白鼠试验2年小白鼠试验5年。 国际上常用ADI、LD50作为主要毒性安全性指标为,其中,ADI值(Acceptable Daily Intake)也就是每天每千克体重允许摄入的毫克数,联合国FAO/WHO所属的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JECFA)每年依据各国所用食品添加剂的毒性报告提出,由联合国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CCFA)每年年会讨论,并对某种食品添加剂的ADI做出评价、修改或撤销各国对此都已接受。大家知道,ADI值是根据对小动物(大鼠、小鼠等)近乎一生的长期毒性试验中所求得的最大无作用量(MNL),取其1/100-1/500作为ADI值。各国依据ADI值制定出允许在食品中的最大添加量,就食品安全性方面来看,应该说是有保证的。1) 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ADI值见表1表1品名 ADImg/kg 最大使用量g/kg 用途六偏磷酸钠 0-70 0 方便面三聚磷酸钠 0-70 0 方便面磷酸二氢钙 0-70 0 面包,馒头,饼干磷酸氢钙 0-70 0 发酵制品,婴儿食品过氧化苯甲酰 0-40 06 面粉熟化,增白硬酯酰乳酸钙(CSL) 0-20 0 面包糕点硬酯酰乳酸钠(SSL) 0-20 0 面包糕点苯甲酸 0-5 2-1 食品防腐山梨酸 0-25 2-2 食品防腐乳酸亚铁 0-8 2-5 豆奶粉,豆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0-5 1-2 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方便面,速煮米二丁羟基甲苯(BHT) 0-3 2 早餐谷类食品 注: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一般是依据JECFA推荐的"丹麦预算法(DBM)"来推算的,这种方法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公认和采用,即: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40×ADI2) 半数致死量(LD50)LD50是判断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第二种常用指标,也是任何食品添加剂都必须进行的毒理学评价中的第一个阶段急性毒性试验指标,它一般表明了食品添加剂急性毒性的大小。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 3-2003)颁布的急性毒性(LD50)剂量分级标准表中将用于食品中化学物质依据LD50分成六大类,如表2 表2毒性级别大鼠口服LD50mg/kg相当于人的致死剂量mg/kg相当于人的致死剂量g/人极 毒 <1 稍尝 05 剧 毒 1—50 500—4000 5 中等毒 51—500 4000—30000 5 低 毒 501—5000 30000—250000 50 实际无毒 5001—15000 250000—500000 500 无 毒 >15000 >500000 2500 一般来讲,对动物毒性很低的物质,对人体的毒性也很低,LD50越大表明其毒性越小,在食品使用时其安全性越高,表3是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LD50。 表3品名 LD50 mg/kg GB2760规定最大使用量g/kg 主要用途过氧化苯甲酰 7710 06 面粉处理剂苯甲酸 2530 2-8 食品防腐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2000-5000 2 抗氧化剂二丁羟基甲苯(BHT) 890 2 抗氧化剂亚硝酸钠 220 15残留05 肉制品着色剂亚硝酸钾 200 15残留05 肉制品着色剂 通过表3可以看出,过氧化苯甲酰属于实际无毒类,苯甲酸属于低毒类,而肉制品常用的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以及早餐谷类所添加的营养强化剂氧化锌,都属于中毒类。

玩具,毛绒玩具

研学报告撰写指导

研学报告是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写作过程如下:1、课题提出:研学报告一般是从背景、现状和基础(或说从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三个方面去思考的。包括所面对的发展了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观念、思想、要求或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对教学工作实际产生了重要影响。2、概念的界定:指主课题(有时也包括某些子课题)名称中容易产生异议的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注意:不必阐述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3、理论基础:课题研究试图借鉴、应用的主要理论、学说、观点、原理,从而得出支撑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教学理念。4、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达到的主要研究目标(课题的假设),以及主课题分解为哪几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子课题之间应具有较合理、紧密的逻辑关系。各子课题的研究能比较完整地表明主课题的研究框架,这些子课题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一般是指人,大多是指学生,也有的是指教师。要说清楚研究的是本单位的全体学生还是某一部分学生(或教师)。6、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集、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观摩课(课件、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汇总等等;7、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及分工:课题组成员应包括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责任人、参与研究的一线教师。对外聘的指导、顾问等人员应视他们所承担责任、义务大小、多少,作不同的具体处理。课题组成员应分别负责或兼任策划、组织、协调、统筹、管理、研究、指导、顾问工作。8、实施步骤:可分为研究实施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按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其间可安排一次中期汇报。中期汇报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要讲究实际效果,要通过中期汇报让课题组成员看到研究的初步成果,发现存在的不足或问题,明确下阶段的研究任务,然后调整实施方案。9、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扩展资料:研究报告强调内容对于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内容,就强调过程与体验。通过参加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达到如下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研究性学习涉及到选题、制定计划、组织实施、书写报告等诸环节,由于研究性学习报告材料,并非笔试内容,因此,在普通高考录取中,研究性学习材料,并不进行考查,所以,导致各学校对该项内容没有专门拿出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

报告的格式报告格式一般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结尾等四个部分组成。具体如下:一、标题,包括事由和公文名称。二、主送机关,发文单位的直属上级领导机关。三、正文,结构与一般公文相同。从内容方面看,报情况的,应有情况、说明、结论三部分,其中情况不能省略。四、结尾,可展望、预测,亦可省略,但结语不能省。例如:一、课题名称:山水与文化二、课题组组长:三、课题提出背景说明:中国山水千姿百态,可谓得天独厚;中国又是文明古国,历代人文荟萃。这自然与人文的两大特点,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中国山水文化。中国众多的名山胜水,不仅自然景观雄奇秀丽,而且沉积着深厚的文化,闪耀着灿烂的异彩。所谓“中国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蕴涵和引发的文化现象。这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有显著的地位。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中国山水文化具有多层面的价值。当今世界,旅游越来越普遍地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生活内容,人们以这种活动来满足高层次的需求。我国风景名胜区遍及全国各地,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业被称为我国的“朝阳工业”,风景名胜区是我国的“无烟工厂”,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很大。中国山水文化的研究,揭示出我国风景名胜固有的独特魅力,帮助人们真正地认识和欣赏她们的美,激发起人们强烈的感情,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游览我国风景名胜,热爱我国风景名胜,理解我国风景名胜。这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这是第一层面的价值。中国山水文化保留着历史的足迹,又是了解中国文化及其发展的特殊的窗口。中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把游历与读书相提并论。许多风景名胜区都保留着丰富的实物资料,生动地体现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发掘中国山水文化的这一层面的价值,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发扬中国山水文化中蕴涵的优秀民族传统,这是它更深的一个层面的价值。发掘中国山水文化的这一层面的价值,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发扬中国山水文化中蕴涵的优秀民族传统,这是它更深的一个层面的价值。五、预期成果:了解山水文化的行成与本质,特点与形态,立足于当下从新时代的高度去理解人与山水的关系。六、研究方法:搜集资料,问卷调查。七、活动计划:1、任务分工:分为3个小组第一组:王君杰,王泽琛负责制定问卷与发放。第二组:王文周,杨帆整理和搜集资料。第三组:白松,闵超打印文件及最终整理。2、活动步骤:(1)全体组员进行讨论、确定课题、出动全体组员收集有关资料。(2)全体组员发放问卷。(3)对回收问卷和所收资料进行整理。(4)上网将活动细则及成果打印出来,便于写论文报告和总结。

千差万别的研究成果在撰文上也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即“题目、署名、前言、正文、结论”。对于中学生而言,更多的可能是小论文式的调查报告。本文从调查记录、调查报告的结构与组成要素和调查报告协作的一般格式三方面阐述了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的撰写。 一、调查记录 调查研究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要按照调查提纲一步一步地进行调查,提纲要包括调查对象各个方面的情况。 如果在研究中你采用的调查方法,建议你使用下面的记录表。 表1、学生调查研究计划表 年 月 日 课题名称 调查目的、意义 调查内容 调查对象 调查时间、地点 调查方法与手段 调查步骤及日程安排 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 审批意见 年 月 日(章) 备注 如果在研究中你采用的调查方法是专访某一个人,建议你使用下面的记录表。 表2、学生访谈记录表 课题题目: 访问日期: 访问者(学生): 班级: 同行者: 被访问者: 职务(职称): 专长: 工作单位: 访问地点: 访问方式(电话、书信、面对面、其他): 访问主题: 访问记录(问答式): 记录者: 结论(专家意见、建议): 访问时间: 分钟 专家签名: 二、调查报告的结构与组成要素 调查报告具有以调查过程和结果来说明现象的特征。它一般包括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附录这九个部分。 表3、调查报告的结构与组成要素 题目 指明主要研究问题; 可加副标匙,补无说明主标题。 署名 调查报告的实际作者。 单位 作者的单位、作者的籍贯及作者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摘要 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关键词 起决定作用的词语。 前言 1、调查动机与背景; 2、调查目的和意义; 3、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分析。 正文 1、调查内容:主要研究问题; 2、调查方法:时间、地点、对象、范围、取样及调查方式; 3、通过叙述、调查图表、统计数字、有关文献资料表述研究内容。 两种不同的写法: 1、把调查的基本情况分成几个并列的项目进行写作; 2、按照逻辑顺序、演变过程加以排列,层层深入地进行写作。 结论和建议 1、概括某一现象的特点,规律和形成原困; 2、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理论和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在报告最后列出重要的参考文献。 附录 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 三、调查报告协作的一般格式 调查报告的格式决定于研究成果的内容。研究成果因学科不同、选题不同、性质不同、研究方法以及实验过程、逻辑推理和结果的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具体撰写时的一般格式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标题 标题是对调查报告的高度概括,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常用一个动宾词组去表达,基本要求是确切、简洁、醒目和避免雷同。调查报告的题目可直接揭示论点,也可点明论述范围。标题可用判断句、陈述句,也可用疑问句。标题一般不要超过15个字,太长的标题可分出副标题来。标题的构思十分重要,好的标题能引人入胜,能使人抓住调查报告的中心议题。 2、署名 署名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表明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代价;二是表示作者要对文章负责;三是便于同行或读者与作者联系。为文章署名,只有文章的实际作者才应该署名。是个人写作的,署个人的姓名;是集体的成果,署集体的名字,也可以在集体的名义下,分署参加者个人的名字。 3、单位 单位包括作者的单位、作者的籍贯及作者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在署名下一格打上括号,在括号里写上作者的单位,隔一个字写上作者的籍贯,再隔一个字写上作者单位所在地的邮编。 4、摘要 摘要是调查报告基本思想的缩影,是调查报告的简单介绍,是浓缩了的情报信息,目的是使其他人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5、关键词 关键词是指文章中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词语。它是文章内容、观点、涉及的问题和类别等方面的标志和提示。一篇文章关键词的个数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可多可少,一般3—8个为宜。 6、前言 前言亦称引言、引论、绪论、序论或导论,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即开场白。主要内容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或阐明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方法,或介绍研究的背景、范围及意义,以使其他人对论述的内容先有个概括的了解。 7、正文 正文又称本论,即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它是展开论题,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你的见解和研究成果的中心部分,占调查报告的绝大篇幅。正文的内容一般包括实验方法、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等。一篇报告只有想法、主张是不行的,必须经过科学严密的论证,才能确认观点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才能使别人信服。因此,报告主题部分的论证是极为重要的。 8、结论 结论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即解决问题的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整篇调查报告的归结。但不是实验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经过综合分析,将各种数据材料连贯起来,思索判断,逻辑推理,形成总体论点。结论是去粗存精、由表及里、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规律,它与正文紧密衔接,与前言相呼应,使调查报告首尾呼应。它还要求结论写得措词严谨、准确、鲜明。 9、参考文献 在报告最后列出重要的参考文献目录目的有三个:第一,表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第二,可加大报告的信息量,提高报告的学术价值;第三,他人可以以此为线索查阅资料原文。凡是在调查报告写作或研究过程中起到参考作用的文献资料,都属于参考文献之列。 10、附录 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 就中学生的调查报告来说,必须具备题目、署名、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附录这六个部分,其他不作统一要求。

如何撰写调研报告论文

一、如何撰写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就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就如何撰写调研报告问题,徐校长提出了5点有效建议。主项集中。是指需调研的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问题等项目应集中,要避免出现东调西研项目不集中现象的发生。对象明确。是指被调研的对象必须十分明确。如“对高一××备课组××情况的调研”,“对高二××教师进行××调研的研究”等。事实清楚。搞教学调研是一项通过考察教学工作及教学管理现状进行的研究工作,通常是为了系统地了解教学与管理工作中的某些事实,因此在调查中获取的资料必须是第一手资料,这是调研报告的生命。道理圆通。调研报告的写法既要简练又要完整的,做到观点鲜明,立论有据。论据和观点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条理清晰,调查分析要合情合理,要能自圆其说。对策可行。要对调研结果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措施与建议。二、如何撰写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研究的记录和总结,也是与同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它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②你是如何研究这个问题的?③研究中发现了什么结果?④这些结果有什么意义?就如何撰写教学论文问题,徐校长提出了4点有效建议。写自己想写想表达的。所研究的问题是要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所写内容是自己想表达的,很有表达欲望的内容。不要从网上、杂志上去拼凑,要具有原创性的。要求切口小而集中的。研究项目不要太大,太泛,不要面面俱到。如研究项目太大,必然会使论文空洞无物。即使问题单一的论文,题目也尽量有特色,不要过于泛。经过绞尽脑汁锤炼的。指有一个在工作实践中积累资料的过程,有一个耐心地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过程。这是一个需化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因此是一个“绞尽脑汁”的过程。内容表达要灵活自由的。是指所写的论文不要太拘泥于科研形式,要生动活泼,活灵活现的,要具有原创性,但要具有逻辑性强,容易吸引读者的。

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

1 投稿方式:该刊所有稿件通过编辑部网站以Word格式提交,原则上不接受纸本投稿。投稿时请在题名左上方加注稿件类型(请在“研究论文”、“综述评介”、“探索交流”中选择)。网上有各种冒名的投稿信箱和联系方式,敬请作者注意辨识《中国图书馆学报》的投稿网址和联系方式,以免被误导而损害自己的合法权益。2 投稿流程21 新用户注册:点击网站首页“编辑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栏下“投稿登录”进入,根据页面提示进行新用户注册。注册完毕后,您将收到要求确认的电子邮件,请点击信函中的超链接激活新账号。电子邮箱账号十分重要,是您登录系统的凭证,请正确填写。22 投稿:登录投稿系统后,点击“稿件管理”栏下“投稿”按钮,按页面提示添加相关信息,即可完成投稿操作。请认真阅读作者指南,按要求对您的稿件进行规范后再行提交。23 稿件查询:投稿后,您可登录网站,进入“稿件管理”栏下“稿件查询”页面,按稿件编号或稿件题名进行查询,了解稿件的处理状态及有关稿件的其他信息。24 稿件修改:在编辑部尚未对稿件进行任何处理前,您还可以在“稿件查询”页面随时修改稿件信息;稿件一经处理,则必须经编辑部“退修”操作后您才可以对稿件进行修改。在提交修改稿时,点击“稿件管理”栏下“上传/下载修改稿”子菜单,找到该稿件编号对应的稿件,针对退修意见修改完后,再通过“上传修改稿”功能上传回来即可。请不要使用投稿功能再投此稿,否则将被视为新稿件,已有的审稿结果将会作废,延误您的稿件审理。

1 中文题名题名要力求简明易懂,言简意赅,切忌过大、过小、文不对题。2 中文摘要摘要应是独立性的一段文字,能够简要说明文章的主体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无需背景介绍,直接说明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及内容、最终提出的观点或结论。避免使用“本文”、“本人”等字样,字数控制在150字以内为佳。摘要文字之后需补充说明文中图表和参考文献情况。例如:“摘要……。图2。表3。参考文献8。”3 中文关键词选择具有检索意义的、能准确概括表达文章主题的索引词作为关键词,数量最好控制在3-5个。4英文题名除冠词、字母少于5个的介词和连词外,其他的词应大写第一个字母。首词和尾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5英文作者名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如:Zhang San(张三),Wang Xiaoyu(王小鱼)。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6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7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对应。词首字母大写,各词之间以分号“;”相隔。8正文·标题:要力求简明扼要,使用1、1、1的格式,此格式标题级别不宜超过3级,各段落行文中如需加数字序号,使用圆括号数字形式,如(1)、(2)等。·图表:文章尽量减少图、表的数量,必须使用图表的,均需有相应的数字编号(如:图1、表1等),且需加相应的文字说明做标题,并明确注明资料来源。其中,图的标题在图之下,表的标题在表之上。图表均需黑白色。·正文:正文字数一般控制在7 0 0 0字以内,特殊情况可适量放宽。·脚注:对正文内容需做进一步说明和解释的,使用脚注,如:①、②等。对于课题项目等的说明,在题名后加脚注,使用符号“*”。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使用文末尾注形式。·所有参考文献必须是正文中引用或标注过的。·正文中引用文献(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标注方法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正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如[1]、[2]。·文后参考文献须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直接使用数字标号:1、2。·印刷型文献必须注明起讫页码,电子型、网络型参考文献必须注明责任者、题名、检索及引用日期。

  • 索引序列
  • 毒理学报告撰写指南
  • 毒理学报告撰写指南pdf
  • 研学报告撰写指导
  • 如何撰写调研报告论文
  • 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