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管理学报主编

管理学报主编

发布时间:

管理学报主编

是主编某种出版物 (包括丛书、辞书、报纸、期刊、学报、年鉴、文集、选集等) 编辑事务主持者、核心参与的编辑者的称谓。主编一词既可以作职务解,也可以作行为解。属于公司编辑部门。主编一职既是事务性的, 也是学术性的, 主编应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编辑、出版经验。主编的工作按照出版物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说来,确定该出版物的意图、拟订凡例、规定体例、撰写序言、安排编辑人员、确定编辑分工,乃至裁决出版物的封面、版式、装帧等,都属主编的职责范围。大型的丛书,如百科全书之类,主编之外还配备若干名助手 (副主编) 。主编之下有的还设编委会。主编副主编在著作中的作用1、主编副主编在著作中的作用其一是编写。著作出版的前提是要有书稿,而完整的书稿,少不了主编副主编的编写。通常主编是著作编写的总负责人,要负责选题、编写大纲和计划。每个主编和副主编,编写的字数,整合在一起,完成统稿,即著作书稿完成,其中主编编写的字数相对副主编更多。2、主编副主编在著作中的作用其二是费用。著作编写过程中,耗材、查阅资料等等方面需要费用。在出版过程中,编审、书号、设计、排版、印刷也需要费用。当著作没有什么市场前景时,这些费用由作者来承担,一般来说大概有几万元左右,即由主编和副主编来承担,且主编承担的费用更多。3、主编副主编在著作中的作用其三是加分。出版著作是评职称的加分方法,作为著作的主编、副主编有评职称加分的机会。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主编

从管理应用方面来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1)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2)两重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3)应用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联系组织管理者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书 名: 组织行为学  作 者:肖余春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  ISBN: 9787111274940  开本: 16开  定价: 00元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本书具有时代性、新颖性、科学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全书的结构分四篇18章,分别从导言、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系统四个方面探讨组织管理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本书的编写力求做到既能系统收录公认的组织行为学经典原理,又能重点选择当前最新的典型成果,如书中增加了“组织承诺”、“团队管理”、“组织学习”和“组织公民行为”等内容。本书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有较好的理论指导意义,又要有较强的应用操作价值。为便于教学,本书除了在各章配有“本章主要内容”、“引导案例”、“本章小结”、“思考题”以外,还在各章后面配有相关“小测试”和“案例讨论”。  本书适用于EMBA、MBA、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及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学习使用。 [编辑本段]《组织行为学》图书信息   作 者: (美)鲁森斯 著,王垒 译校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2-1   字 数: 960000   页 数: 530  开 本: 16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115115331   包 装: 平装   定价:¥00 [编辑本段]编辑推荐  第9版的第五个“第一”涉及自我重塑,反映了这些年来我所一直从事的基础研究。第9章第一次把乐观主义。情绪智力。自我效能单独作为一章来论述,而就我所知,希望。快乐/主观幸福感(SWB)还从来没有被任何一个组织行为学教科书涉及过。由于我通过盖洛普参与了倡导发起成功心理学运动,以及我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亚历克斯·斯塔科维奇关于自我效能的合作研究,我感到是该把这些重要的概念引入到主流组织行为学文献的时候了。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弗雷德·鲁森斯教授的《组织行为学》(第9版)是一本迄今为止最详细而全面地以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厚重基础为依托,从深入理论阐述到精辟实践运用,系统展示组织行为学风采的优秀的MBA教科书。特别地,与以往一些教科书或枯燥于理论上的纠缠,或陷于商业化的浮躁的特点迥然不同,这本教科书把握了组织行为学理论发展的脉络以及工商组织管理实践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既有深入的理论阐述和丰富的实证数据的支持,更有实用的案例和讨论作为实践指导,在使两者相得益彰的结合中,铸造了这部组织行为学的鸿篇巨制。本教科书既适合研修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的学生学者教学使用,也适合管理实践者研修之用。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弗雷德·鲁森斯是国际著名的管理学家,第一代组织行为学家,“George Holmes杰出管理学教授”,自1967年开始就一直在尼布拉斯加大学商学院任教,此前曾在美国西点陆军学院任教。他曾在应用和学术性杂志上发表过150多篇文章,并因“名列一直在美国管理学院的核心期刊上发表大量学术论文之学者前5名”,而入选美国管理科学院名人廊。出版过许多著作,其中与Robert Kreitner合著的《组织行为矫正》(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odification)荣获美国人事管理学会的人力资源管理杰出贡献奖。弗雷德·鲁森斯曾出任美国管理科学院中西部地区主席,美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年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并曾荣获美国管理科学院杰出教育家大奖。教学研究之余,也为许多企业提供咨询指导,是著名的盖洛普公司的高级研究员。现任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Organizational Dynamics等杂志主编。   王垒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系系主任。英国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Don Clifton领导学专席讲座教授,慕尼黑大学人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并任多家学术杂志编委。 [编辑本段]目录  第一编 外部及组织情境  第1章 组织行为学导言  学习目标  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经历范式的转变  管理的新观点  历史背景:霍桑研究  照明研究:一个偶然的发现  霍桑研究的后续阶段  霍桑研究的启示  研究方法  总体的科学观点  从理论开始  研究设计方案的运用  研究的效度  界定组织行为  与其他领域的关系  管理的行为学取向  理论架构  认知架购  行为主义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本教科书的概念架构  小结  讨论与复习题  互联网练习:新经济时代没有工作  真实案例:乐观主义  组织行为学案例:这些内容如何帮助我?  组织行为学案例:对人太好了  组织行为学案例:概念模型:梦想还是现实?  第2章 外部情境:信息技术和全球化  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的角色  电子商务  内联网  知识管理  人力/智力资本  全球化  文化对于跨国组织行为的影响  文化差异何在?  霍夫斯台德的文化维度  汤皮诺的文化维度  小结  论与复习题  互联网练习:通过肝取得竞争优势  真实案例:知识传播  组织行为学案例:全球化和技术能走多远?  组织行为学案例:我要离开  组织行为学案例:接受现实  第3章 外部情境:多元化和伦理  第4章 组织情境:设计与文化  第5章 组织情境:激励系统  第二编 组织行为的认知过程  第6章 知觉与归因  第7章 人格与态度  第8章 动机需求与过程  第9章 成功心理学在组织行为学上的运用:乐观主义  第10章 沟通  第11章 决策  第12章 压力与冲突  第13章 政治与权力  第四编 实现高绩效的领导与管理  第15章 通过工作设计和目标设定管理绩效  第16章 行为绩效管理  第17章 有效的领导过程  第18章 伟大的领导者:风格、行为和技能 [编辑本段]《组织行为学》新版  作 者: 格里芬 等著,刘伟 译  出 版 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   [1]出版时间: 2010-1-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9205976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管理 >> 一般管理学 >> 组织学  定价:¥00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本书所提到的组织既有大型的知名组织,也有小型的、不知名的组织,学生们可以由此理解理论在不同类型组织中的应用。每章开头和结束时的案例的内容同本章的主题密切相关。每一部分结束时的星巴克公司学习伴随案例适于进行较深入的班级讨论。每章还包括了两个专栏,分别阐述五种不同的专栏主题(技术、变革、全球化、多元化和伦理)。  每章以本章概要和学习目标开始。  章末设有讨论题,激发学生间的互动练习,对本章概念进行更完整的研究。  章末的“组织行为学练习”帮助学生从课本学习过渡到现实世界的应用。  章末的案例也起到同样的作用。  章末的“自测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将本章概念应用于简短自测和诊断的机会。  “培养管理技能”练习帮助学生“自己动手”,将本章所讨论的内容付诸实际。  开篇案例、总结案例和专栏以真实的应用对本章概念进行了说明。  学习伴随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从组织行为的各个关键方面讨论实际运行中的管理情境的机会。  章末的“随堂测验”为学生提供了方便的复习和研究工具,教材的最后列出了所有的“随堂测验”答案。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里基·W.格里芬(Ricky W.Griffin)得克萨斯A&M大学商学院教授、执行院长、管理系主任,知名的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家,曾经担任《管理学报》主编、美国管理学会研究方法分会和组织行为学分会主席。格里芬教授的代表作品还包括《管理学》第9版(列入读天下教材系列,已由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

研究方向是科学、技术与创新管理与政策、科教发展战略。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主任,浙江大学“创新与可持续竞争力”中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常务副主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访问学者,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副会长,中国技术管理协会副会长,《Journal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in China》主编。先后获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浙江五四青年光荣称号。陈劲教授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访问学者(1998)、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2000),英国Manchester 大学PREST研究中心访问教授,也是清华大学中国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心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贵州大学、福州大学、河南大学兼职教授,英国Manchester 大学PREST研究中心兼职博士导师。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美国工程教育学会会员、国际熊彼特学会会员、美国管理学会会员,国际技术管理协会会员。现在陈劲教授是《系统工程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管理学报》、《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创新与创业》、《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技术经济》等杂志的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的客座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rketing》副主编以及《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China》学术顾问等。陈劲教授近年来坚持创造、创新、创业方面的研究、教学、写作与演讲,特别在技术创新战略、系统、资源以及管理工具等方面展开了持续、有品质的研究,取得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力图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拓展相关的科教管理理论与方法,力争为中国的著名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实践提供了领先的理论指导。是“自主创新”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之一,对“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也起了引领的作用。迄今,在国内外权威杂志以及各种国际会议上发表400多篇论文,多篇被SCI、SSCI、EI等著名论文检索所收录,专著、译著等50余部;另主编第1-4届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国际会议论文集,分别担任第一届和第二届“创业和家族企业成长”国际会议大会主席和副主席,担任第73次“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的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论坛“的主席。陈劲教授的这些努力推动了中国技术创新管理的研究与学科的体系化。陈劲教授积极推广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先后为教育部、科技部、原国家经贸委以及浙江省委、杭州市进行科技政策的咨询,是教育部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组专家。先后为海尔集团、深圳华为、中兴通信、金地集团、华北制药、东方通信、昆明制药、巨化股份、万向集团、传化集团、大港油田、中集集团、中石油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进行管理培训与咨询,并积极为社会公众进行创新、变革和领导力的演讲。现任浙大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杰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金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公司、浙江传化股份公司、八方电信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独立董事,浙大中控高级顾问。陈劲教授先后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课题、教育部科技委重大专项、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重大专项、国家软科学项目等的项目负责人。

鲁耀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及计算机模拟分会理事长;现担任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实验室“现代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著名期刊《Information & Management》副主编、国内权威期刊<管理学报>副主编。 1983-1987: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 1987年获学士学位;1987-1990: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 1990年获硕士学位;1990-1994: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 1993年获工程师职称;1994-1997:华中理工大学 (现华中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1997年获博士学位 4- 6月:于蒙特利尔大学访问研究;9-12月:于密西根州立大学进行访问研究;1-9月:于明尼苏达大学进行访问研究;1- 2月:于香港城市大学进行访问研究2012年:于香港城市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Shuiqing Yang, Yaobin Lu*, Sumeet G Understanding Consumers’ Mobile Channel Continuance: Two Fitness M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 Available O Tao Zhou, Yaobin Lu*,Bin Wang Examining online consumers; initial trust building from an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Information Systems F Available O Yunfan Lu, Yaobin Lu*, Bin Wang, Acceptance of government-sponsored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ystems in China: the role of government social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Business Management,(2015) 13:329– Hong Zhang Yaobin Lu* Sumeet Gupta Ping Gao , (2015),Understanding group-buying websites continuance, Internet Research, V 25 Iss 5 767 - Aihui Chen,Yaobin Lu*,Patrick YK,Chau, Sumeet Gupta Classifying, Measuring and Predicting the Overall Active Behavior in Social Network S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 WIN 2015, V31, N 3:213– Hong Zhang, Yaobin Lu*, Bin Wang, Sibin W The Impacts of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Co- creation Experiences on Customer P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52 (2015): 468– Yuzhi Cao, Yaobin Lu*,Sumeet Gupta and Shuiqing 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e- commerce and m-commerce on the consumers’ usage transfer from online to mobi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V 13, N 1 (2015) 51 - (SSCI, IF: 221) Shuiqing Yang, Yaobin Lu*, Bin Wang, Ling Z The benefits and dangers of flow experience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net usage: The role of parental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41 (2014):504– (SSCI, IF: 273) Hong Zhang, Yaobin Lu*, Sumeet Gupta,Ling Z What motivates customer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commerc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virtual customer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14,51(8):1017- Hong Zhang, Yaobin Lu*,Ping Gao,Zhenxiang C Social shopping communities as an emerging business model of youth entrepreneurship: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websi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Technology M V 66, N 4 (2014):319 - Hong Zhang ,Yaobin Lu*,Sumeet Gupta, Ling Zhao and Aihui C Understanding the antecedents of customer loyalty in the Chinese mobile service industry: a Push–Pull–Moo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2014,12(6):551 - 577 (SSCI, IF: 221) Aihui Chen, Yaobin Lu*, Sumeet Gupta, Hong Z 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Dissatisfaction Coexist? An Issue of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in C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4(29): 237-252,(SSCI,IF: 789) Zhao Pan, Yaobin Lu*, Sumeet G How heterogeneous community engage newcomers?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diversity on newcomers’ perception of inclusion:An empirical study in social media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4(39) :100–111 (SSCI, IF: 273) Jiabao Lin,Bin Wang,Na Wang ,Yaobin L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consumer trust in mobile commerce: a longitudi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Management (2014) 15:37– ( SSCI, IF: 897) Chunjie Xiang, Yaobin Lu*, and Sumeet G Knowledge sharing in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teams: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shared mental model from a social capital theory perspective,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32(10): 1024-1040,2013 (SCI/SSCI, IF: 011) Aihui Chen, Yaobin Lu*, Bin Wang, Ling Zhao, What drives content creation behavior in SNS? A commit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66 (12) : 2529-2535, (SSCI, IF: ) Yang Shuiqing, Lu Yaobin*, and Gupta, 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Mobile Services’ Cross- Category Promo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11(6):580-596, 2013 (SSCI, IF: 221) Yaobin Lu, Shuiqing Yang*, Patrick YK Chau, Yuzhi C Dynamics between the trust transfer process and intention to use mobile payment services: A cross-environment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8(8): 393-403, (SSCI, IF: 214) Zhao Ling, Lu Yaobin*Enhancing Perceived Interactivity through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Micro-Blogg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and Continuance I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53 (4):825-834, (SCI/SSCI, IF:687) Lu Yaobin, Yang shuiqing*, Patrick Y K C Why Do Consumers Adopt Online Channel?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wo Channel Extension Mechanism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54(2): 858-869, (SCI/SSCI, IF: 687) Ling Zhao, Yaobin Lu*, Bin Wang, Patrick Y K C Cultivate the Sense of Belonging and Encourage User Involvement in Virtual Community: A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32(6):574-588, (SSCI, IF: 532) Ling Zhao, Yaobin Lu*, Sumeet G Disclosure Intention of Location-Related Information in 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Serv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16(4):53- 89, 2012 (SCI/SSCI, IF: 550) Yunfan Lu, Yaobin Lu*, Bin Wang, Effects of Dissatisfaction on Customer Repurchase Decisions in E- commerce&mdash:an Emotion-based Perspective,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13(3), pp 224-234, 2012,(SSCI, IF: 725) Yang shuiqing,Lu Yaobin*, S Gupta, Y C Does context matter? The impact of use context on Mobile Internet Adop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32(6):574-588, 2012 (SSCI, IF: 949) Ling Zhao, Yaobin Lu*, Long Zhang*, Patrick YK C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service quality and justice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the continuance intention of mobile value-added services: An empirical test of a multidimension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52: 645–656, (SCI/SSCI, IF:687) Shuiqing Yang, Yaobin Lu*, Sumeet Gupta, Yuzhi Cao, Rui Z Mobile payment services adoption across time: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behavioral beliefs, social influences, and personal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8 (1): 129–142, (SSCI, IF: 293) Ling Zhao, Yaobin Lu*, Bin Wang, Wayne HWhat makes them happy and curious online? An empirical study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net use from 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Computers & Education, 56 (2): 346–356, (SSCI, IF: 621) Yaobin Lu, Yuzhi Cao*, Bin Wang, Shuiqing Y A study on factors that affect users’behavioral intention to transfer usage from the offline to the onlin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7(1): 355–364, (SSCI, IF: 293) Yaobin Lu, Chunjie Xiang*, Bin Wang, Xiaopeng W What affects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team performance? An exploratory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bined socio- technical theory and coordina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7(2): 811–822, (SSCI, IF: 293) Tao Zhou, Yaobin Lu* Examining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user loyal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flow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7(2): 883–889, (SSCI, IF: 293) Shuiqing Yang, Yaobin Lu*, Ling Zhao, Sumeet G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customers’ channel extension behavior: Perceptions shift toward the onlin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7(5): 1688–1696, (SSCI, IF: 293) Jiabao Lin, Yaobin Lu*, Bin Wang , Kwok Kee W The role of inter-channel trust transfer in establishing mobile commerce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10(6): 615–625, (SSCI, IF: 472) Tao Zhou, Yaobin Lu* The Effects of Personality Traits on User Acceptance of Mobile 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 27(6): 545–561, (SSCI, IF: 949) Tao Zhou,Yaobin Lu* Examining Postadoption Usage of Mobile Services from a Dual Perspective of Enablers and 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 27(12): 1177–1191, (SSCI, IF: 949) Jiabao Lin, Yaobin Lu*,Bin Wang and Sibin W Initial trust and adoption of mobile broker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9(2): 124-143, (SSCI, IF: 221) Tao Zhou and Yaobin Lu* The effect of interactivity on the flow experience of mobile commer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9(3): 225-242, (SSCI, IF: 221) Zhao Ling, Lu Yaobin*, Huang Wayne, Wang Q Internet inequal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net use in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their Internet self- Computers & Education, 55(4): 1405-1423, (SSCI, IF: 621) Lu Yaobin, Zhao Ling*, WangB From virtual community members to C2C e-commerce buyers: Trust in virtual communities and its effect on consumers' purchase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9(4): 346-360, (SSCI, IF: 472) Lu Yaobin, Deng Zhaohua*, Wang B Exploring factors affecting Chineseconsumers' usage of short message service for pers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20(2): 183-208, (SSCI, IF: 067) Deng Zhaohua*, Lu Yaobin, Wei Kwok Kee, Zhang J Understanding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An empirical study of mobile instant messages in 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30(4): 289-300, (SSCI, IF: 532) Zhou Tao, Lu Yaobin*, WangBin, WeiKwok-KExplaining mobile community user participation from a social capit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8(3): 278-296, (SSCI, IF: 221) ZhouTao, Lu Yaobin*, WangB Integrating TTF and UTAUT to explain mobile banking user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6(4): 760-767, (SSCI,IF:293) DengZhaohua, Lu Yaobin*, Wang Bin, ZhangJinlong, WeiKwok K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users' adoption and use of mobile services in 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8(5): 561-585, (SSCI, IF: 221) Zhou Tao,Lu Yaobin*, Wang B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Website Design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in Determining Consumers' Online Repurchase B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26(4): 327-337, (SCI, IF: 578) Lu Yaobin*, Zhang Long*, Wang B A multidimensional and hierarchical model of mobile service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8(5): 228-240, (SSCI, IF: 472) LuYaobin, ZhouTao*, Wang B Exploring Chinese users' acceptance of instant messaging us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the flow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5(1): 29-39, (SSCI, IF: 293) Zhang Dongfeng*, Zhang Jinlong, LaiKin-Keung, LuY A novel approach to supplier selection based on vague sets group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36(5): 9557-9563, (SCI/SSCI, IF: 203) *通讯作者 鲁耀斌,周涛 《电子商务信任》,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鲁耀斌,邓朝华,陈致豫 《移动商务的应用模式与采纳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鲁耀斌 《项目管理-原理与方法》,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鲁耀斌 《项目管理-过程、方法与实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鲁耀斌,周水银,赵学锋 《项目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Jeffrey KPinto,《项目管理——获取竞争优势》,鲁耀斌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第一版6,第二版。《信息系统研究的前沿与方向》(黄伟,王刊良主编)第14章:u-commerce与信息系统的主要驱动因素,鲁耀斌翻译与点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科学学报主编

期刊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期刊名称:CHINESE MEDICAL JOURNAL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英文刊名: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ISSN:2094-4344 CN: 21-1581/R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主编:王岩 并列主编:王满宜、曾炳芳、唐佩福 期刊名称: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期刊名称: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期刊名称: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期刊名称:兵工学报英文刊名:ACTA ANMAMENTARII期刊名称:材料导报英文刊名:MATERIALS REVIEW期刊名称:草业学报英文刊名:ACTA AGRESTIA SINICA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期刊名称:大气科学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期刊名称:地理学报英文刊名:ACTA GEOGRAPHICA SINICA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英文刊名:ACTA GEOPHYSICA SINICA期刊名称:地质学报英文刊名:ACTA GEOLOGICA SINICA期刊名称:第三军医大学学报英文刊名:Act a Academia Medicine Militaries T期刊名称:电力系统自动化英文刊名: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期刊名称: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and I期刊名称:电子学报英文刊名:ACTA ELECTRONICA SINICA期刊名称:分析化学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期刊名称:管理科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21期刊名称:光学学报英文刊名:ACTA OPTICA SINICA22期刊名称:硅酸盐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23期刊名称:航空学报英文刊名:ACTA AERONAUTICA ET ASTRONAUTICA SINICA24期刊名称:湖泊科学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KE SCIENCES25期刊名称:化工进展英文刊名: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6期刊名称:化工学报英文刊名: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27期刊名称:环境科学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28期刊名称:机械工程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9期刊名称:交通运输工程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30期刊名称:科学通报英文刊名:CHINESE SCIENCE BULLETIN31期刊名称:口腔颌面外科杂志英文刊名: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32期刊名称:林业科学英文刊名:SCIENTIA SILVAE SINICAE33期刊名称:煤炭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34期刊名称:摩擦学学报英文刊名:Teratology35期刊名称: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36期刊名称:农药学学报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ESTICIDE SCIENCE37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英文刊名: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38期刊名称: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39期刊名称:软件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ftware40期刊名称:色谱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41期刊名称:生理学报英文刊名:ACTA PHYSIOLOGICA SINICA42期刊名称:生态学报英文刊名:ACTA ECOLOGICA SINICA43期刊名称:生物多样性英文刊名:Chinese Biodiversity44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英文刊名: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45期刊名称:石油学报英文刊名:Act a Petrolia Sonica46期刊名称:食品科学英文刊名:FOOD SCIENCE47期刊名称:数学学报英文刊名:ACTA MATHEMATICA SINICA CHINESE SERIES48期刊名称:水利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49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50期刊名称:土壤学报英文刊名:ACTA PEDOLOGICA SINICA51期刊名称:外科理论与实践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rgery Concepts & Practice52期刊名称:无机材料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53期刊名称:物理学报英文刊名:ACTA PHYSICS SINICA54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55期刊名称: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56期刊名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NORMAL UNIVERSITY57期刊名称: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英文刊名:SYSTEMS ENGINEERNG--THEORY & PRACTICE58期刊名称: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59期刊名称:岩土工程学报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GEOGECHNICAL ENGINEERING60期刊名称:岩土力学英文刊名:Rock and Soil Mechanics61期刊名称:遥感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62期刊名称:药学学报英文刊名: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63期刊名称:仪器仪表学报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64期刊名称:宇航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Astronautics65期刊名称:原子能科学技术英文刊名:Atomic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66期刊名称:植物学报英文刊名: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67期刊名称:中草药68期刊名称: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英文刊名:Proceeding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ElectricalEngineering69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70期刊名称:中国公共卫生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71期刊名称:中国公路学报英文刊名: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72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科学英文刊名: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73期刊名称:中国机械工程英文刊名: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74期刊名称:中国激光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75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医学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76期刊名称:中国科学技术科学英文刊名:SCIENTIA SINICA ECHNOLOGICA)77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英文刊名:Sciatica agriculture silica78期刊名称:中国沙漠英文刊名: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79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URGERY80期刊名称:中国水产科学英文刊名: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81期刊名称: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英文刊名: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82期刊名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83期刊名称:中国烟草科学英文刊名:CHINESE TOBACCO SCIENCE84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英文刊名:CHINESE PHARMACOLOGICAL BULLETIN85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86期刊名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刊名: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87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INTER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88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英文刊名: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89期刊名称:中华儿科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90期刊名称: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91期刊名称:中华骨科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92期刊名称:中华护理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93期刊名称:中华检验医学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TECHMOLOGY94期刊名称: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TUBERCUL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95期刊名称: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96期刊名称:中华神经科杂志英文刊名:CHINES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97期刊名称:中华医学杂志英文刊名: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98期刊名称:中华预防医学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99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EDICAL SCIENCES)100期刊名称:作物学报英文刊名:ACTA AGRONOMICA SINICA

姜旭平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讲授网络营销、新媒体整合营销、电子商务、电子采购与物流、定量化经营分析方法、信息管理等课程。 学术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互动营销、新媒体整合营销、在线消费行为分析、精准营销、需求分析方法、移动商务及数据增值业务、电子采购与物流、e-客户关系管理、定量化经营分析方法、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法、决策支持系统、多准则综合评估方法。在《管理科学学报》,《管理科学》,《营销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等优秀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此外,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网络整合营销传播中关键词选择和整合规律的研究。曾先后兼职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商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商务年鉴》编辑委员会副主任,《eBiz世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人民银行网上银行发展和监管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顾问,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中国管理学会)营销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曾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学者,香港岭南大学访问学者,美国芝加哥德保罗计算机科学系访问学者,法国巴黎HEC国际商学院市场营销访问学者。 历任:《电子商务评论》杂志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互联网营销与管理专业方向主任;贵州盛华职业学院(GFC)互联网营销与管理学院院长、专业主任(志愿者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商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1999~2006);商务部信息化司信息化推进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管理学会市场营销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人民银行网上银行发展与监管专家组成员;《电子商务评论》编委;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经贸委年鉴司《中国电子商务年鉴》副主编(1999~2002);《电子商务世界》杂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2002~2008);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企业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总裁类训班教学顾问;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客座教授;上海Power Plus学院院长;百度项目认证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互联网实验室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国家劳动部电子商务师标准制定委员会委员(2000~2002);中国信息协会网络营销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信息协会理事;北京社科信息协会理事;等。

公共管理学报主编

包国宪,男,甘肃庆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现任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兰州大学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兰州大学管理科学研究院(深圳)执行院长。兼任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管理学会会长,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视野》、《管理通鉴》主编,《公共管理学报》、《公共行政评论》编委,《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委省政府聘为宏观战略顾问,并兼任多个地方政府的管理顾问。  主要从事管理学基础理论、治理理论与公共政策、政府绩效管理和战略管理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学术建树在政府绩效管理和虚拟组织管理两个领域。主持国家基金项目3项,出版专著5部并主编出版《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年鉴(创刊卷·2010)》,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学术年鉴》、《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摘录。提出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完成了基础研究工作,其成果发表在美国公共行政领域的高水平杂志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doi:1177/0095399712464952)上,处于国际前沿水平,为我国公共行政研究国际化做出了积极探索。他的研究成果获得甘肃省社科一等奖、二等奖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贡献奖”等多项奖项。  包国宪教授在兰州大学第二届学生投票选出的“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中位列第二。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组织的“世界企业家高峰会”上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受尊敬的商学院教授”之一和“中国最受尊敬的商学院院长”之一。

行为主义行政学有三种研究取向:解释行为主义行政学、诠释性以及批判性研究,其中实证主义在公共行政学领域曾一度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些西方学者以实证主义的有效性标准来评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现状,另一些学者则对此展开了批判与质疑,他们认为不同的研究取向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不能用主流社会科学的衡量标准来评估诠释性研究与批判性研究,并由此引发了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现状的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在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理论脱离实际倾向严重;基本的行为主义行政学学术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研究方法极不严谨,研究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对定性研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等等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状况的对策思考,尤其强调要注意区分公共行政学研究在不同国家所处的阶段不同

管理科学学报主编丁

应该说《管理科学学报》是管理科学领域的顶级期刊,就管理学大类而言,《管理世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可能较前者更高。

由于本人的研究恰好为管理科学领域,有幸在三个杂志都投过稿。目前结果如下,管理科学学报投了2,拒1,退修1;中国管理科学,投了2,拒1,录1,管理科学,投了1,已发表。一般而言,期刊质量与其稿件录用难度呈正相关,因此,从个人的发表经历来看,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管理科学。 当然,以上纯属个人经验,仅供诸位参考。

《管理科学学报》主办单位:天津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主     编:吴启迪副主编:寇纪淞,李一军,高自友执行主编:张维编辑部主任:张维,李敏强责任编辑:熊熊,赵春青官方网址:网页链接

上面的回答很无语,一定不是学管科的。管理科学学报是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中,国内最好的期刊,没有之一。发表的难度非常大。他也是自然基金委的A类期刊的第一名。比他略差的有: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等。总体排名因该是 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在天津很不错的。

宋学锋1,1963年5月生,山东青岛市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分管校长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审计处等部门;联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兼任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保密专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以及《管理科学学报》、《系统管理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等学术杂志编委。

王荫乔 王爱俭 张维 张元萍 孟生旺 高正平 孙森 安和祥 王淑敏 刘忠燕 唐以今 姚莉 任碧云 李素梅 王荫乔(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31年生人,河北省滦县人,195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市级劳动模范、市级优秀教师。曾任中国投资学会第一、二届理事;现任中国人才研究会金融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撰写科研论文多篇,教材、工具书多部,其中主编的教改优秀教材《工商信贷教学案例》、与人合作的《工商信贷》曾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推荐为全国高校金融专业使用教材。《金融业务手册》、《论中短期设备贷款管理》、《简明金融辞典》以及《关于发展天津金融市场的思考》等论著、工具书获市社科优秀成果和市优秀调研成果二、三等奖。应邀参与《中华金融辞库》总编和《商业银行》卷的主编工作。该书经中宣部批准列入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同时还承担了《面向21世纪的金融学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课题,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王爱俭(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出生于1954年11月,祖籍山东烟台,教授、博士。现担任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系主任、硕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委,天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社科、国家自然科学同行评议专家,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天津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经济学科组成员,中国金融学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天津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金融学科带头人,天津市环渤海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国际金融理论、实务的教学研究工作,在国际货币与汇率、金融创新和虚拟经济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承担国家及省市级项目10余项,十余次获奖。承担主要项目:“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01BJL009)中国社科基金项目 ;“虚拟经济合理规模与风险预警研究”(703730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国际金融态势与汇率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道路选择”天津市“九五”社科重点项目;“欧元运行趋势及其汇率风险研究”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著代表作:《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金融创新工具交易》(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汇率导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体制改革与经济杠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信用理论与信用风险防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金融创新与虚拟经济》(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20世纪国际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 评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主要奖项:论文《论市场经济》1994年获天津社科优秀论文二等奖;专著《汇率导论》1998年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专著三等奖;专著《金融创新工具交易》1998年获金融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我国居民储蓄增长效应分析》1998年获中国金融学会第四届优秀论文三等奖;专著《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1999年获天津社科第七届优秀著作二等奖;论文《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2001年获天津市金融学会1998-1999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2001年获华北金融杂志社1999-2000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天津中行完成2002年消费信贷任务对策建议总报告》2002年获全国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论文《“十五”期间力争建成我国北方金融中心》2002年获天津市第七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专著《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2002年获天津社科第八届优秀著作三等奖;论文《“十五”期间力争建成我国北方金融中心》2002年获民建天津市委员会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论文《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2004年获天津市第九届社科成果二等奖;专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2006年获天津市第十届社科成果二等奖。 张维(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58年出生。1982年春、1985年春和1988年秋在天津大学分别获工业电气自动化工学学士学位、系统工程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1990、1993年分别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 199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4—1995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哈斯商学院任高级访问学者、助理研究员,1998—2000美国任斯利尔理工大学拉里管理学院访问教授。历任天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管理学院MBA 中心主任、副院长,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等职。1997年获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称号,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科研方向是金融工程、创业管理,在全国首批招收了金融工程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是我国最早从事金融工程教育和研究的学者之一。迄今已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金融风险分析、防范与控制”在内的7项国家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过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992)、天津青年科技奖(1992)和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主要讲授“管理学科研究前沿”、“金融定量分析”、“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创业管理”等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 主要社会学术兼职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八、九届评审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管理学会副会长等,并担任《管理科学学报》编委和编辑部主任、《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和《中外管理》杂志的编委。 张元萍(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 1955年生于天津市,1981年考入天津财经大学,1985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和2000年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中心研修。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天津无形资产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金融投资与融资、金融衍生工具、国际投资等。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投资理论与实务、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学等课程。曾在各种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篇、主编、参编各种著作10部,主要著作有《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与模式》、《国际技术贸易理论与实务》等,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其中《北方技术交易市场运行机制研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成果转化的计量分析》获天津市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元萍(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高正平(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1954年月11月出生,河北丰润人,博士,教授。现担任天津财经大学副院长及中金会(中国金融人才委员会)常务理事、2l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编委会委员、天津市风险投资促进会专家组成员、天津市经济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金融学教学和科研工作,1997年以来,完成专著3部,撰写论文20余篇,参加多项省部级课题项目。科技成果结合中国经济改革实际的居多。其中代表作主要有《证券公司风险规避与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政府在风险投资中作用的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完善我国投融资体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财经,1997)、《“银边债券”关于城市公债的理性思考和现实选择》(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资本证券化与我国实现途径选择》(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1)、《滨海银行组建方案可行性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2002)等。现在从事的研究有:主编《中小企业融资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预计2004年年初出版)、横向课题《天津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预计2003年年底完成)。 刘忠燕(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女 1953年1月生,金融学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金融学教学与研究21年,现主讲金融学专业基础理论课“货币银行学”;专业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院核心课“金融学”。曾讲授“金融市场学”、“证券理论与实务”。近五年在《国际金融研究》、《金融论坛》、《中国财政》、《天津社会科学》、《金融理论与实践》、《现代财经》等重要核心刊物、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5篇。主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教程》、《现代股票经济通论》、《储蓄与投资》四部。参编六部。其中两篇论文被人大复印刊物全文转载、两部专著和一篇论文获“天津金融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天津社科十五规划项目”一项。完成天津社联“资本市场发展”调研项目一项。 孟生旺(点击查看个人照片),男 1966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金融学系教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1999年访问了英国宝成保险集团,2002年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保险与精算系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保险与精算。曾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译著5部。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各种科研奖励4项,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到会宣读了论文,2000年获"天津市优秀青年人才奖"。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保险经营风险评估与保险监管系统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安宝统计与精算研究中心项目“Actuarial Mod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Chinese Automobile Insurance”。代表作有:《实用非寿险精算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利息理论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Accounting for individual over-dispersion in a bonus-malus automobile insurance system," (The ASTIN Bulletin, Volume 29, N 2, 1999, 327-337)。 孙森(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男,1949年生人,祖籍广东省中山市,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于一九六九年到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插队;一九七四年进入天津财经大学财金系学习,一九七七年大学毕业;一九八五年考入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九八八年毕业,获硕士学位。一九九六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理事、天津农村金融学会理事,曾任天津城市金融学会副会长。讲授货币银行学、货币经济学、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银行电子化、银行会计、银行外汇会计等课程,目前主要讲授货币银行学、货币经济学、金融学、银行电子化、银行外汇会计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运行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市场、银行电子化。主持完成天津“九五”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两项(发展消费信贷若干问题的建议;规范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研究),天津市教委社科项目一项;独著、主编、合著、参编各类著作8部;在《国际金融研究》等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四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曾获天津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获天津市金融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 唐以今(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教授 1982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年起在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任教。 1986—1999 年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4—1995年获瑞士巴塞尔州立奖学金,在巴塞尔大学经济系作访问学者1年。 1998—1999年获欧盟—中国高等教育合作奖学金,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转型经济研究所作高级访问学者6个月。 主讲课程:国际金融、国际金融市场、国际经济学。 主持国家教育部课题2项 主持天津市教委课题1项 出版专著1部,学术论文多篇。 王淑敏(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女 教授 生于1944年 河北省武邑县人 汉族 中共党员 1969年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至今已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现任金融系货币银行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王淑敏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金融理论与实务研究,并广泛涉猎中外金融信托与租赁领域,是中国较早从事信托租赁研究的专家之一。主要讲授的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金融信托与租赁、证券理论与实务、西方货币信用理论研究。 王淑敏教授在科研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撰写出版著作主要有: 主编《金融信托与租赁》(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专著《金融深化创新论》(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主编《投资经营与管理》(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 主编《农行经营管理若干问题探讨》(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 承担的科研项目有: 天津市社科重点科研课题“金融深化创新研究”和天津市教委科研课题“金融市场融资渠道拓展研究”。两项科研成果均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和社会有关部门的好评。 公开发表论文几十篇。 获奖成果多项。 姚莉(点击查看个人照片),1960年生,汉族,1978年考入天津财经大学,1982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5年进入南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88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2000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所教课程有:国际金融(全校挂牌)、国际金融(双语)、国际结算、金融理论专题讲座。 安合祥(点击查看个人照片) 男,1943年生人,河北省晋州人,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学计划专业毕业,教授,金融系投资教研室主任,中国宏观经济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任碧云(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女,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1962年6月出生于山西榆社。1979年9月考入山西大学经济系就读,1983年8月毕业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以后留校任教,期间,先后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进修,1988年—1989年曾在厦门大学财金系研究生班学习。1997年12月调入天津财经学院金融系工作,同时攻读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于1999年6月参加由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英语、经济学综合科目考试,顺利通过,并于1999年9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之后,又于2002年9月考入中央财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金融宏观调控。任教20年来,主要讲授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财政学、证券投资学、金融营销学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所讲授课程均受到专家、同行的认可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1994年被聘为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客座教授;2000年被聘为中国工商银行长春金融研修学院客座教授;2001年被聘为中国农业银行天津金融研修学院客座教授;1999年以来,多次为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资金部、零售金融部、院校部、工会及云南省分行、辽宁省分行、天津市分行等作过学术报告;还为中国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天津市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天津分行等作过学术讲座。 李素梅(点击查看个人照片)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天津财经大学金融与保险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从事金融学教学,科研工作10余年,美加高级访问学者,获得金融服务行业FSI(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资格认证。主要研究领域: 产业投资基金研究 中美投资基金比较研究 金融投资管理 公司金融联系方式:E-mail: 主要代表作一.专著[1] 《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天津人民出版社,7[2]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综合绩效及发展战略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8二.教材[1] 《金融学》参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6[2] 《证券投资教程》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3] 《货币银行学》参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4[4] 《欧元发展趋势与中国》参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1三.主要学术论文[1] "The analysis of net cash inflow of money market in US and their revelation"发表于《China-USA Business Review》Volume 7,Number 3,March 2008[2] "美国养老保险基金与共同基金关联效应分析及启示"《现代财经》 3[3]"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ategies of Chinese and US Holders of Mutual Funds and their Revelation", 提交主题为 "3rd Asia E-Business International Forum"的国际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2 [4]"The analysis of Mutual Funds in US and their revelation" 提交在希腊举行的主题为"Department of Shipping, Trade and Transport" 的国际研讨会征文入选, 7[5]"美国基金业发展的相关分析及对亚洲的启示" 提交国际研讨会,《山西人民出版社》,9[6]"美国股票基金投资组合转换率分析及借鉴"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6[7]"美国共同基金行业结构历史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银行家》,5[8]"天津市发展民间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财经》,3[9]"国债的货币效应初探" 《现代财经》,11[10]"中国信用缺失的内生性及外生性探析" 《中国金融出版社》,5[11]"我国货币政策与就业政策有效联结之途径" 《现代财经》,3[12]"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浙江金融》,9[13]"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中小企业" 《宏观经济管理》,9[14]"通货紧缩原因的内生性及外生性探析" 《金融市场》,4[15]"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效应的几点思考" 《内蒙古金融研究》,4[16]"关于我国就业问题的宏观经济学思考", "留美经济学会"组织的"国际研讨会"参会论文并做主题发言, 部分观点载《经济学动态》 7四.完成科研项目[1]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操作系统设计及编制"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横向委托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之一,已完成并通过鉴定, 11[2]"资本流动与民间投资发展",天津市"十五"投资项目项目负责人,已完成并通过鉴定,10[3]"天津市增加民间投资的有效战略研究",天津市"十五"社科规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并通过鉴定,11[4] "股票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因素相关性分析研究"天津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并通过鉴定,该项目被"海通证券有限公司"采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1[5] "宏观经济运行与金融宏观调控研究"天津市"九五"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并通过市级鉴定,6张元萍和孙森带金融工程的天财在天津算是不错了文科仅次于南开金融行业大部分被天财垄断~就业不成问题但现在金融风暴……不好说了~

  • 索引序列
  • 管理学报主编
  • 管理科学学报主编
  • 公共管理学报主编
  • 管理科学学报主编丁
  • 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