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下载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下载

发布时间: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下载

《存在与虚无》([法] 让-保罗·萨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8rz6书名:存在与虚无作者:[法] 让-保罗·萨特译者:陈宣良 等译豆瓣评分:6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年份:2007-11页数:762内容简介:1943年《存在与虚无》一书的出版则宣告了作为哲学家的萨特的诞生,他开始运用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和哲学词语述说对世界的理解:人即自为的存在,具有超越的特性,他永远处在变化中,而且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实现的。正是由于它具有时间性,“自为的存在”就不像“自在的存在”那样是一种“是其所是”的存在,而是一种总是显示为“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 面貌的存在,人是什么只是指他过去是什么,将来并未存在,现在是一个联系着过去和将来的否定,实际上是一个虚无。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必须自由地为自己做出一系列选择,正是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但人必须对自己的所有选择承担全部责任。本书的前三部分是要解决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问题:萨特确定了存在的范畴,确定了自为的存在的结构与特性及其存在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后面两部分主要探讨自为的存在与其他的自为的存在、与自在即与处境的具体关系,从而论证了人的自由,并且最终以现象学的“存在精神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自由的伦理意义,这也是“现象学本体论”的落脚点。作者简介:让·保罗·萨特(Jean Paul Sartre,1905一1980)。1905年6月21日生于巴黎,法国作家,哲学家。19岁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后任中学哲学教师。1933年在柏林法兰西学院哲学系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被应征入伍。1940年被德军俘虏,次年获释,后参加法国地下抵抗运动。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萨特出生于巴黎一个海军军官家庭,幼年丧父,从小寄居外祖父家。他很小就开始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学时代接触柏格森、叔本华、尼采等人的著作。1924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1929年,获大中学校哲学教师资格,随后在中学任教。1933年,赴德国柏林法兰西学院进修哲学,接受胡塞尔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回国后继续在中学任教,陆续发表他的第一批哲学著作:《论想像》、《自我的超越性》、《情绪理论初探》、《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意向性》等。1943年秋,其哲学巨著《存在与虚无》出版,奠定了萨特无神论存在主义哲学体系。萨特虽然曾经是一个早熟的才华横溢的学生,然而直到33岁时,他才发表第一部文学作品。在勒哈弗尔小城做中学教员期间,随着岁月的流逝,萨特产生了失意感,于是开始撰写对孤独的思考,连续写成了以下几篇文章:《对偶发性的论述》、《论心灵的孤独》、《忧郁症》以及《安东纳·洛根丁的奇特冒险》,最后一篇后来改编为小说《恶心》(1938)。萨特是法国战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哲学著作有《想象》、《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和《方法论若干问题》。这些著作已成为二十世纪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思想资料。萨特把深刻的哲理带进了小说和戏剧创作,他的中篇《恶心》、短篇集《墙》、长篇《自由之路》,早已被承认为法国当代文学名著。他的戏剧创作成就高于小说,一生创作9个剧本,其中《苍蝇》、《间隔》等,在法国当代戏剧中占有重要地位。《恭顺的妓女》是一部政治剧,揭露美国种族主义者对黑人的迫害,并对反种族歧视的普通人民的觉醒寄予深切的期待。此剧体现了他主张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思想。1955年,萨特和其妻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访问中国。1964年,瑞典文学院决定授予萨特诺贝尔文学奖金,被萨特谢绝,理由是他不接受一切官方给予的荣誉。1980年4月15日在巴黎逝世。小说《恶心》和剧本《苍蝇》、《问隔》、《恭顺的妓女》等已有中文译本。

《时间概念史导论》([德]马丁·海德格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_6njxJvg 提取码:83qp书名:时间概念史导论作者:[德]马丁·海德格尔译者:欧东明豆瓣评分:9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年份:2009-01页数:459内容简介:本书德文版的主要文本来源是马丁海德格尔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学讲课稿(由海德格尔本人手书但尚未按音标抄写)以及经过海德格尔授权同意并增补的西蒙摩塞尔(Simon Moser)的听课笔记,由佩特拉耶格尔(Petra Jaeger)负责整理、编辑并于1979年初版问世(本译本所依据的是1994年的第三版)。本书是海德格尔划时代巨著《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稿,同时又被认为是海氏的一部完全独立的代表作。1925年夏季学期,马丁•海德格尔在马堡大学开办了一个每周四学时的系列讲座。在课程预告中,该讲座的标题为“时间概念史”,副标题是“关于历史和自然的现象学引论”。本书就是讲座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现象学研究的兴起与初步突破;第二章:现象学的基本发现,它的原则和对其名称的阐明;第三章:现象学研究的初步成型和对现象学的一种既深入其里又超出其外的彻底思考的必要性。作者简介:译者简介:欧东明,男,四川蓬安人,1961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现在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工作。近年从事研究的领域主要为:印度宗教与哲学、现象学以及二者之间的思想性关联。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先秦儒家哲学九讲》(张祥龙)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 k8xg       书名:先秦儒家哲学九讲作者:张祥龙豆瓣评分:5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09年12月页数:302页内容简介:本书探讨了孔子晚年及其身后的儒家思想和命运,从孔子“作《春秋》”及其历史传承展开论述,梳理了从曾子、子思、孟子到荀子的先秦儒家在中国历史中的思想谱系,以生动平实的语言讲解了先哲思想之间的传承和争论;引导学生深入儒家有关诗、礼、乐、心、性、情等思想的文本,发掘出其丰富、原发和独特的哲理光彩。作者简介:张祥龙,男,1949年出生于香港九龙,七七级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生。1986年10月赴美国留学,1988年8月获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Toledo)大学硕士,1992年2月获纽约州立布法罗(Buffalo)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象学中心主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中西哲学比较学会(ISCWP)会长,美国哲学学会(APA)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担任《世界哲学》(原《哲学译丛》)、《哲学门》、《江苏社会科学》、《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论证》等刊物编委或学术委员会委员。专业研究方向:东西方哲学比较、现代西方欧洲大陆哲学(以现象学为主)、中国古代先秦哲学。

《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张祥龙)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uy9v书名: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作者:张祥龙豆瓣评分:2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2-6页数:349内容简介:《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从董仲舒到陆象山》讲述从秦汉起头的儒家哲理在重大历史阶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儒家的哲理应对:其一,拒秦兴汉,讲解秦汉之际儒家与法家的哲理交锋,以董仲舒为代表,开显出汉儒“王官学”的盛大气象;其二,应对佛教,讲解两汉之际佛教入华对儒家正统形成的挑战,中华佛学的思想之花与儒学相激荡,最终结出宋明儒学的果实。冀望未来儒学的进路成为两者的内在结合,以精深的、真正太极化了的道理,来开显活的时间意识体验、艺术体验、生存体验和历史文化体验(其中必含中华与西方的历史文化交往体验),开启出一种有灵性的、时机化的、不离人的实际生活的哲理。作者简介:张祥龙,男,1949年出生于香港九龙,七七级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生。1986年10月赴美国留学,1988年8月获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Toledo)大学硕士,1992年2月获纽约州立布法罗(Buffalo)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象学中心主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中西哲学比较学会(ISCWP)会长,美国哲学学会(APA)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担任《世界哲学》(原《哲学译丛》)、《哲学门》、《江苏社会科学》、《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论证》等刊物编委或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官网

推荐魏育青,孙周兴老师的版本。魏育青译本『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献给自由精神的书 (上卷)』很赞。孙周兴译本『尼采著作全集 1885-1889年遗稿』也很不错。不推荐周国平的译本;流畅有的,但靠不住。记得读『悲剧的诞生』时,见他将 Deux ex machina 译作「神机妙算」,令人无语凝噎(戏仿周译;如果说「神机」对应 God of Machine 还不算太离谱,「妙算」是什么? ) ,只好把书合上。人物经历:魏育青,生于1956年。1988至1992年在德国学习日耳曼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获博士学位,1992至1994年在德国从事科研工作。曾任上海理工大学外语系常务副院长,德语系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德语组副组长。中共党员。2019年12月20日,上海翻译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上海市文联文艺会堂召开,魏育青当选为上海翻译家协会第七届会长。孙周兴,男,1963年9月生,汉族,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同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学报》(文科版)主编等。兼任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德国《海德格尔年鉴》(Heidegger-Jahrbuch)编委、《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编委等。

一.教学为本科生讲授过的课程有:“欧洲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为研究生开设过的课程有:人本主义哲学研究;现代德国哲学;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德语);当代法国哲学;近代西方哲学;专业德语;胡塞尔研究。二.科研1.发表论文1)“理性自身的启蒙”,载《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2)“现象学对科西克《具体辩证法》认知模式的功能性建构作用”,载《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3)“误置中的意外——论德里达解构胡塞尔符号理论之得失”,载《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三处断裂及其效应”,载《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10期5)“书评: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载《中国学术》,2001年第3期6)“Para—阿多诺: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的方法论想象”,载《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7)“从声音到‘supplément’”,载《现代哲学》2002年第4期8)“论德里达与胡塞尔的符号学之争”,载《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9)“德里达‘声音’概念的起源”,载《学海》2003年第1期10)“早期德里达的历史语境与支援背景”,载《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11)“生成与辩证法——德里达《胡塞尔哲学中的生成问题》主旨评析”,载《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12)“论德里达与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4期13)“意识与时间”,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6月26日,又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五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14)“论德里达对胡塞尔‘孤独的心灵生活’的解构”,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五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15)“德里达:他者的耳朵”,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16)“论阿多诺视域中的一段现象学公案”,载于《现代哲学》2004年第2期。17)“手势的现象学:从胡塞尔、德里达到亨利”,载于《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18)“论‘Idee’的现象学分层”,载于《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19)“矛盾律与时间性——试论海德格尔对康德真理与时间观的批判”,载于《德意志思想评论》第二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20)“试论德里达历史哲学中的准先验维度”,载于《同济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21)“直观与被给予——兼述马里翁对德里达和海德格尔的评论”,《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八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22)“意识的平面性与存在的深度——与马里翁一起反思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载于《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23)“羞感的路径学空间——关于萨特现象学的批判性考察”,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24)“Unheimlichkeit:幽灵与真理的契合点——德里达‘幽灵’概念的谱系学研究”,载于《现代哲学》2006年第4期25)“无限好客与永久和平——与德里达一起思考勒维纳斯与康德在和平观上的对立”,载于《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26)“海德格尔‘先天’概念的学理起源”,载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27)“通向虚无的现象学道路”,载于《哲学研究》2007年第6期2.发表译文1)“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争再思考”,载《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2)“客观性与交互文化的经验“,载《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3)“胡塞尔与历史的意义”,载《现象学经典文选》,倪梁康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4)“胡塞尔伦理学的发展”,载《世界哲学》2002年第1期5)“在‘构造’与‘分析’之间:《逻辑研究》在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地位”(译文),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特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6)“前摄‘前摄’了什么?——论胡塞尔贝尔瑙时间意识手稿中对前摄的分析”,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六辑(艺术现象学与时间意识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7)“追问时间的佯谬”,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六辑(艺术现象学与时间意识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8)“超越论的发生与存在论的发生——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与海德格尔的解释学现象学”,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八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3.出版译著和专著1)《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引论》(德里达著),2004年6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生成与解构:德里达早期现象学批判疏论》,2006年4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3)《幽灵之舞:德里达与现象学》,2010年1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三.课题1)南京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中流—喜玛拉雅文教学术奖助金项目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度一般项目“德里达与现象学”4)“985”二期“当代资本主义研究”重点基地项目子项目“徘徊的幽灵——晚期德里达与现象学研究”5)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胡塞尔手稿和海德格尔讲座稿中的时间现象学”四.获奖1)2003年10月获“2003年度熊伟青年学术奖”2)2004年12月获“南京大学2003至2004学年‘金箔奖’”3)2006年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七届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二等奖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杂志电子版下载

《先秦儒家哲学九讲》(张祥龙)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 k8xg       书名:先秦儒家哲学九讲作者:张祥龙豆瓣评分:5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09年12月页数:302页内容简介:本书探讨了孔子晚年及其身后的儒家思想和命运,从孔子“作《春秋》”及其历史传承展开论述,梳理了从曾子、子思、孟子到荀子的先秦儒家在中国历史中的思想谱系,以生动平实的语言讲解了先哲思想之间的传承和争论;引导学生深入儒家有关诗、礼、乐、心、性、情等思想的文本,发掘出其丰富、原发和独特的哲理光彩。作者简介:张祥龙,男,1949年出生于香港九龙,七七级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生。1986年10月赴美国留学,1988年8月获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Toledo)大学硕士,1992年2月获纽约州立布法罗(Buffalo)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象学中心主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中西哲学比较学会(ISCWP)会长,美国哲学学会(APA)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担任《世界哲学》(原《哲学译丛》)、《哲学门》、《江苏社会科学》、《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论证》等刊物编委或学术委员会委员。专业研究方向:东西方哲学比较、现代西方欧洲大陆哲学(以现象学为主)、中国古代先秦哲学。

《时间概念史导论》([德]马丁·海德格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AwnA 提取码:fiwj书名:时间概念史导论作者:[德]马丁·海德格尔译者:欧东明豆瓣评分:9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年份:2009-01页数:459内容简介:本书德文版的主要文本来源是马丁海德格尔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学讲课稿(由海德格尔本人手书但尚未按音标抄写)以及经过海德格尔授权同意并增补的西蒙摩塞尔(Simon Moser)的听课笔记,由佩特拉耶格尔(Petra Jaeger)负责整理、编辑并于1979年初版问世(本译本所依据的是1994年的第三版)。本书是海德格尔划时代巨著《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稿,同时又被认为是海氏的一部完全独立的代表作。1925年夏季学期,马丁•海德格尔在马堡大学开办了一个每周四学时的系列讲座。在课程预告中,该讲座的标题为“时间概念史”,副标题是“关于历史和自然的现象学引论”。本书就是讲座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现象学研究的兴起与初步突破;第二章:现象学的基本发现,它的原则和对其名称的阐明;第三章:现象学研究的初步成型和对现象学的一种既深入其里又超出其外的彻底思考的必要性。作者简介:译者简介:欧东明,男,四川蓬安人,1961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现在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工作。近年从事研究的领域主要为:印度宗教与哲学、现象学以及二者之间的思想性关联。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

一.教学为本科生讲授过的课程有:“欧洲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为研究生开设过的课程有:人本主义哲学研究;现代德国哲学;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德语);当代法国哲学;近代西方哲学;专业德语;胡塞尔研究。二.科研1.发表论文1)“理性自身的启蒙”,载《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2)“现象学对科西克《具体辩证法》认知模式的功能性建构作用”,载《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3)“误置中的意外——论德里达解构胡塞尔符号理论之得失”,载《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三处断裂及其效应”,载《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10期5)“书评: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载《中国学术》,2001年第3期6)“Para—阿多诺: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的方法论想象”,载《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7)“从声音到‘supplément’”,载《现代哲学》2002年第4期8)“论德里达与胡塞尔的符号学之争”,载《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9)“德里达‘声音’概念的起源”,载《学海》2003年第1期10)“早期德里达的历史语境与支援背景”,载《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11)“生成与辩证法——德里达《胡塞尔哲学中的生成问题》主旨评析”,载《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12)“论德里达与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4期13)“意识与时间”,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6月26日,又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五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14)“论德里达对胡塞尔‘孤独的心灵生活’的解构”,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五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15)“德里达:他者的耳朵”,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16)“论阿多诺视域中的一段现象学公案”,载于《现代哲学》2004年第2期。17)“手势的现象学:从胡塞尔、德里达到亨利”,载于《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18)“论‘Idee’的现象学分层”,载于《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19)“矛盾律与时间性——试论海德格尔对康德真理与时间观的批判”,载于《德意志思想评论》第二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20)“试论德里达历史哲学中的准先验维度”,载于《同济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21)“直观与被给予——兼述马里翁对德里达和海德格尔的评论”,《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八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22)“意识的平面性与存在的深度——与马里翁一起反思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载于《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23)“羞感的路径学空间——关于萨特现象学的批判性考察”,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24)“Unheimlichkeit:幽灵与真理的契合点——德里达‘幽灵’概念的谱系学研究”,载于《现代哲学》2006年第4期25)“无限好客与永久和平——与德里达一起思考勒维纳斯与康德在和平观上的对立”,载于《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26)“海德格尔‘先天’概念的学理起源”,载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27)“通向虚无的现象学道路”,载于《哲学研究》2007年第6期2.发表译文1)“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争再思考”,载《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2)“客观性与交互文化的经验“,载《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3)“胡塞尔与历史的意义”,载《现象学经典文选》,倪梁康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4)“胡塞尔伦理学的发展”,载《世界哲学》2002年第1期5)“在‘构造’与‘分析’之间:《逻辑研究》在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地位”(译文),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特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6)“前摄‘前摄’了什么?——论胡塞尔贝尔瑙时间意识手稿中对前摄的分析”,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六辑(艺术现象学与时间意识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7)“追问时间的佯谬”,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六辑(艺术现象学与时间意识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8)“超越论的发生与存在论的发生——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与海德格尔的解释学现象学”,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八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3.出版译著和专著1)《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引论》(德里达著),2004年6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生成与解构:德里达早期现象学批判疏论》,2006年4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3)《幽灵之舞:德里达与现象学》,2010年1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三.课题1)南京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中流—喜玛拉雅文教学术奖助金项目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度一般项目“德里达与现象学”4)“985”二期“当代资本主义研究”重点基地项目子项目“徘徊的幽灵——晚期德里达与现象学研究”5)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胡塞尔手稿和海德格尔讲座稿中的时间现象学”四.获奖1)2003年10月获“2003年度熊伟青年学术奖”2)2004年12月获“南京大学2003至2004学年‘金箔奖’”3)2006年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七届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二等奖

推荐魏育青,孙周兴老师的版本。魏育青译本『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献给自由精神的书 (上卷)』很赞。孙周兴译本『尼采著作全集 1885-1889年遗稿』也很不错。不推荐周国平的译本;流畅有的,但靠不住。记得读『悲剧的诞生』时,见他将 Deux ex machina 译作「神机妙算」,令人无语凝噎(戏仿周译;如果说「神机」对应 God of Machine 还不算太离谱,「妙算」是什么? ) ,只好把书合上。人物经历:魏育青,生于1956年。1988至1992年在德国学习日耳曼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获博士学位,1992至1994年在德国从事科研工作。曾任上海理工大学外语系常务副院长,德语系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德语组副组长。中共党员。2019年12月20日,上海翻译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上海市文联文艺会堂召开,魏育青当选为上海翻译家协会第七届会长。孙周兴,男,1963年9月生,汉族,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同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学报》(文科版)主编等。兼任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德国《海德格尔年鉴》(Heidegger-Jahrbuch)编委、《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编委等。

  • 索引序列
  •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下载
  •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官网
  •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杂志电子版下载
  •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