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历史文献学著作

历史文献学著作

发布时间:

历史文献学著作

初试之前先看要看的哪几本教材就行哈,这些书目在勤 思的网站上都有的。等初试后再看其他的著作。先把初试过了哈,祝你成功

外学名著多了哦,我又不知道你那些看了那些没看哦。就那些中学生必读课外书你都读完了?1、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 张岂之《中国历史》1-4卷(高等教育出版社);3、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4、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5、 詹子庆 《中国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6、 钱穆 《国史大纲》;7、 张传玺《中国史纲》;8、 周谷城《中国通史》;9、 张大可《中国史学史纲》;10、 晁福林、施建中《中国古代史(上)(下)》(北师大版);11、 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2、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高教版);13、 郭大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史:1、 吴于廑《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3卷本)》(山东大学出版社);3、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十卷本)》(世界知识出版社);4、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科版);5、 王斯德《世界通史(三卷本)》;6、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历史文选:1、 周予同《中国历史文选》;2、 张衍田《中国历史文选》(北大版)。历史文献:1、 杨燕起《中国历史文献学》;2、 张传玺《简明中国历史文献》(北大版)。史学史:1、 张广智《西方史学史》;2、 仓修良、魏德良《中国史学史》;3、 宋衍申《中国史学史纲要》(东北师大版)。 史学理论:1、 庞卓恒《史学概论》(高教版)。 历史地理:1、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2、 蓝勇《历史地理》;3、 李孝聪《区域历史地理》。

欲了解学术史,先看张之洞《輶轩语·语学》,以其为指导,再看其他。以下书籍属于基本史籍导读性质的书,能够作为了解学术史的门径,可酌情参看(古籍多为今点校本):(清)永瑢,纪昀等编纂,《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欲了解一切古代学问,版本目录学是一大捷径,读此可知中国古代学术史经典著作之梗概)欲求简便,也可以先参看《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清)张之洞纂,范希曾补正,《书目答问补正》。该书可参孙文泱增订,《增订书目答问补正》,中华书局,2011。(学术史必参目录著作)(清)江藩纂,漆永祥笺释,《汉学师承记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门径,学术史必读)(明)黄宗羲撰,《宋元学案》,中华书局点校本,1996。(明)黄宗羲撰,《明儒学案》,中华书局点校本,2008。(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通释,《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清)章学诚撰,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5。(清)戴震撰,《戴震全集》(清)皮锡瑞著,《经学历史》,中华书局点校本,2008。(清)皮锡瑞著,《经学通论》,中华书局点校本,201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岳麓书社,2010。刘咸炘,《推十书》钱穆,《中国史学名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黄永年,《中国古文献学四讲》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罗志田,《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王泛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系谱》另可看沟口雄三的著作。欲深研此学,除各类学案外,可参经部解经之书(如《诗集传》、《尚书古文疏证》、《周礼正义》等),史部之正史、目录、传记,以及子部著作,也可看各种近现代著作以为门径。欲知相关联人物及其思想,可参看各种个人文集(如《戴震文集》、《湘绮楼日记》等),可参考各种地方志、书院志(如《鳌峰书院志》、《锦江书院记略》等)加以对照。

这个主要还是看你像考哪个学校???你要根据所考学校要求的目录看书,这些书都是出题老师选择的书目,其他书你看了也白看。 这些目录都在各学校的研究生院里查找。

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著作

尚书这本作品是由孔子编撰的,但是历史上没有任何的记载,所以只是一种猜测,没有依据。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由孔子编撰而成,其中有一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并不清楚它的作者是谁,只是有人说是孔子 ,大部分的是由孔子进行书写的。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有人称为最早的公文总集,该书现名为《尚书》。

第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著作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 《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又叫做《书经》。这部书的写作和编辑年代、作者已很难确定,但在汉代以前就已又了定本。据说孔子曾经编纂过《尚书》,而不少人认为这个说法不可靠。 《尚书》所记载的历史,上起传说中的尧虞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历史约1500多年。它的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军臣谈话记录,由此可以推断作者很可能是史官。《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载了虞、夏商、周的许多重要史实,真实的 反映了 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对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尚书》用散文写成,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它大致有四种体式:一是“典”,主要记载当时的典章制度;二是“训诰”,包括君臣之间、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三是“誓”,记录了君王和诸侯的誓众辞;四是“命”,记载了帝王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册命。《尚书》使用的语言、词汇比较古老,因而较难读懂。 流传至今的《尚书》包括《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两部分。《今文尚书》共二十八篇,《古文尚书》共二十五篇。从唐代以来,人们把《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混编在一起后来经过明、清两代的一些学者考证、辨析,确认相传由汉代孔安国传下来的二十五篇《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写的《尚书传》是伪造的因此被称为《伪古文尚书》和《尚书伪孔传》。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已成为定论。 现存二十八篇《今文尚书》传说是秦、汉之际的博士伏生传下来的,用当时的文字写成,所以叫做《今文尚书》(《古文尚》用古代文字写成)。其中《虞夏书》四篇,《商书》五篇,《周书》十九篇。我们选录的是《今文尚书》,不包括书《古文尚书》。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订的《十三经注疏》注释和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有人称为最早的公文总集,该书现名为《尚书》。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相传是孔子是编选的。

中国有好多史书

历史文献汇编第一部著作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私人编撰的史书,作者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丘。 《汉书》是东汉时期思想家班固所著,它记载的只是西汉这一时代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春秋左氏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在历史著作的撰写方面作出了光辉的榜样,还为散文的叙事,议论和小说、戏剧的题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记载的内容基本是可信的,但是却不完备。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在则认为是鲁国的史官所作,与孔子没有关系。 《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因此古人为此书又写了一些著作,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 《左氏传》30卷 《公羊传》11卷 《谷梁传》11篇 《邹氏传》11卷 《夹氏传》11卷 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公羊传和谷梁传与左传有很大的不同。公羊传和谷梁传将的是所谓“微言大义”,就是希望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因而许多内容太过牵强附会,经不起推敲。而左传则以史实为主,补充并纠正《春秋》中错误或没有记录的大事。而且左传的文学性也很高,因此它的史料价值和影响力都大于公羊传和谷梁传。 《春秋》原是孔丘根据鲁国史册编撰而成的经典,《春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史,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时鲁隐公即位),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时孔丘去世)。文虽简约如大事记,而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都有记载。它所记鲁国十二化的世次年代,完全正确,所载日食与西方学者所著《蚀经》比较,互相符合的有30多次,足证《春秋》并非古人凭空虚撰,可以定为信史。然而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在文字上难免有论脱增窜之类的问题。 《春秋》在语言上极为精练,遣词井然有序。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现《春秋》原文一般合编入《左传》作为“经”,《左传》新增内容作为“传”。

我觉得是,,,,,,,,,,,,,,《春秋》

史记

尚书吧,虽然不是纯史书,但应该是最早记录一些历史的书籍。

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著作是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有人称为最早的公文总集,该书现名为《尚书》。

我觉得是,,,,,,,,,,,,,,《春秋》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 《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又叫做《书经》。这部书的写作和编辑年代、作者已很难确定,但在汉代以前就已又了定本。据说孔子曾经编纂过《尚书》,而不少人认为这个说法不可靠。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私人编撰的史书,作者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丘。 《汉书》是东汉时期思想家班固所著,它记载的只是西汉这一时代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春秋左氏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在历史著作的撰写方面作出了光辉的榜样,还为散文的叙事,议论和小说、戏剧的题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记载的内容基本是可信的,但是却不完备。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在则认为是鲁国的史官所作,与孔子没有关系。 《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因此古人为此书又写了一些著作,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 《左氏传》30卷 《公羊传》11卷 《谷梁传》11篇 《邹氏传》11卷 《夹氏传》11卷 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公羊传和谷梁传与左传有很大的不同。公羊传和谷梁传将的是所谓“微言大义”,就是希望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因而许多内容太过牵强附会,经不起推敲。而左传则以史实为主,补充并纠正《春秋》中错误或没有记录的大事。而且左传的文学性也很高,因此它的史料价值和影响力都大于公羊传和谷梁传。 《春秋》原是孔丘根据鲁国史册编撰而成的经典,《春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史,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时鲁隐公即位),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时孔丘去世)。文虽简约如大事记,而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都有记载。它所记鲁国十二化的世次年代,完全正确,所载日食与西方学者所著《蚀经》比较,互相符合的有30多次,足证《春秋》并非古人凭空虚撰,可以定为信史。然而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在文字上难免有论脱增窜之类的问题。 《春秋》在语言上极为精练,遣词井然有序。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现《春秋》原文一般合编入《左传》作为“经”,《左传》新增内容作为“传”。

  • 索引序列
  • 历史文献学著作
  • 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著作
  • 第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著作
  • 历史文献汇编第一部著作
  • 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著作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