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机械杂志社社长是谁

中国机械杂志社社长是谁

发布时间:

中国机械杂志社社长是谁

罗百辉目录人物简介个人荣誉人物著作代表作品人物简介 个人荣誉 人物著作 代表作品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英文名:Bright Lo   罗百辉,男,汉族,1974年10月19日生,衡阳市人。清华大学盛景商学院MBA。 现任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1],《国际模具机械产业》、《国际五金塑胶产业》杂志社长/总编,金模网CEO,中华全国总工会成员,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深圳市管理咨询行业协会会员,华通咨询公司特聘培训专家,深圳市模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模力时代会议展览(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中国谋士联盟实战派谋士,制造业资深职业经理人。   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美国格理专家团资深投资顾问,国际模具机械装备产业招商引智专家,北京华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沙特恒油财智(北京)商务中心、巴基斯坦中国经济特区鲁巴集团私人顾问,多家工业媒体专家顾问/编委[2]。编辑本段个人荣誉  国内“段位式”新概念管理的创导者[3],正林企管首席顾问、华通咨询培训专家、中策企业机构兼职顾问,著名的生产管理专家、营运战略专家,出版有《生产管理工具箱》、《客服部高效工作手册》等,作品《企业管理九段位》入编《中国管理年鉴》创刊版;清华大学盛景商学院MBA、中国谋士联盟实战派谋士、湖南培训在线经理人俱乐部推荐职业经理人;模具网CEO、深圳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国内模具行业协会指定培训专家、模具学校客座教师;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中国国际权威专家、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中国行业发展研究中心著名专家导师,多家企业集团总裁私人企业发展运作顾问,《中国机械与金属》、《东方模具》、《模具制造》、《现代模具工业》、《NX》等多家知名媒体的专栏作家。编辑本段人物著作  在全国各制造和管理类核心期刊杂志自由撰稿,是《模具制造》、《中国模具》、《中国机械与金属》、《现代模具工业》、《现代金属加工》等多家行业杂志特约专栏作家。 [4]已发行的代表作品有:《行业综述:中国IT模具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专家视点:模具企业生产营销阶段成本控制》、《专家视点:模具企业库存与采购成本的控制分析》、《特别策划:全方位置的质量管理》、《外发冲模加工质量的控制》、《冲模维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模具企业如何实施成本控制》、《如何实施冲压模具的寿命管理》、《模具精度概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制造企业营销转型策略》、《IT模具产业:品牌经营 可持续发展》、《模具精度决定企业竞争力》、《TopSolid 2009:中国制造业旗舰级解决方案》、《常用冲压材料的特点及应用指南》、《影响冲压运转率的因素及解决对策》、《六种领导风格,你属哪一类》、《现代企业管理的12个指南针》等文章[5]。

属于“正科级”

中国农业机械杂志社社长是谁

1973年至1975年在内蒙古大学哲学系学习;1975年至1980年在内蒙古商业学校教书;1980年至198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农经所进行研究工作;1984年至1990年调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任研究员;1990年至1993年任中国百业信息报(后为中国税务报)社长兼总编辑;1993年至1995年经中央组织部批准赴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任专员;1996年任中国税务杂志社社长至今,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级官员。

市大队书记级别!

属于“正科级”

是画家,但不是著名画家

中国工程机械杂志社社长是谁

《工程机械》始创于1964年,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本杂志,由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主办,属技术类月。刊名为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所提。

不能说是老大吧,还有中联、三一等,这些工程机械企业跟徐工都是同一档次的。

这本是中文核心期刊,评职称有用的

徐工,三一重工

工程机械杂志社社长是谁

李永新于1930年8月10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南埋珠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聪明好学,祖上世辈是庄户人家,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他在宁河中学读完初中以后,又于1947年考入位于北平的河北高中。在这所学校里,他勤奋好学,追求进步,参加了当时北平团市委主办的大中学生暑假学习团,逐步接触了历史唯物主义、新民主主义等革命理论,建立了初步的革命人生观。1949年8月,他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8月,李永新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1952年8月,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为主体,成立了北京航空学院,他也随之转到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系学习。1954年大学毕业,这时,正值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各条战线正火热地大发展,各行各业都急需大批有文化、有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他满怀报国之情,参加了工作,任原第二机械工业部技术司第二设计科技术员。在这里,他曾先后参与规划并下厂组织了航空发动机、航空火花塞、电器、仪表、航空炮、坦克、战车发动机等项目的试制工作。他经常奔波于各试制基地,及时掌握试制进度,搜集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建议,组织各项方案具体实施。1956年,他年仅26 岁即独立承担了调查分析某飞机起落架折断事故的任务。他多次深入现场调查、取证,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经反复分析、研究,写出了事故原因的调查报告,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时的李永新虽然才20多岁,但他的能力和才华已初露锋芒。然而,由于他过分直率地对个别领导的违法乱纪行为表示愤慨,1958年,被错误地划为右派分子。对于这位追求事业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极为不公正和残酷的打击。逆境往往是构造事业的契机,尽管从这以后,李永新蒙受了长达20年之久的冤屈,但磨难也未必不是一笔财富,他也正是在这漫长岁月里,以对党和祖国的忠诚及对事业的追求,发奋砥砺,孜孜以求,奠定下他在知识和才能上的厚实基础。1958年5月,李永新来到第一机械工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资料室工作。他利用每天整理图书资料的机会,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科技图书资料,并且下功夫研读了《资本论》、《自然辨证法》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这知识的海洋里,他含英咀华,所得颇深。为了能直接阅读更多的国外资料,他刻苦地学习外文,经常数月不上街、不理发,每晚学习到深夜。当时学外语,非但没有诸如出国、留学、外事活动之类的动力,也没有什么电视、广播讲座、学习辅助班一类的条件,甚至还要冒不小的风险。他硬是靠字典,一个词一个词地攻,以顽强的毅力,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一门一门地攻下了英、日、俄、德、法五门外语。此外,他还深入自学了数学、现代物理、工业化学、电子学、计算机、激光学、机械产品结构和工艺学、情报理论和方法、经济学和组织管理学等基础理论和科技知识。1962年,李永新开始主编期刊。从这一年一直到1981年,他先后主编了《国外机械工业》、《国外机械》、《国外机械参考》等刊物,并担任了中美合办《西方技术与管理》、中英合办《先进技术与产品》刊物主编。为办好这些刊物,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在这段时间里,他潜心研究中外机械工业的发展动向与经验;不断跟踪、学习、介绍国外机械工业新技术、新产品;先后撰写了《国外机械工业的水平动向与趋势》、《日本机械振兴法评介》等学术论文、著作90 余篇;翻译出版了俄、英、日、德科技管理图书9本;编绘采矿、选矿、高炉、轧钢、化肥等成套设备挂图与图册7套;编辑出版了《国外工业现代化概况》、《机械工人基础知识》等书;并且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工程卷》机械工程史分部副主编,为该书撰写了“现代机械工程史”长条。1981年,他受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委托,用英文撰写了《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约8万字的论文,被UNIDO采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这些成果,大多是他在身处逆境的困难条件下进行和完成的。从1958年他被打成右派直到1978年平反,他始终在机械科技信息领域默默耕耘,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最困难的日子里,也初衷不改。1969年,他被下放到一机部河南罗山“五七”干校。在那里,他在劳动中创造了用来测绘农田地图的土“平板仪”;承担了水泵站、水泵的设计、安装,柴油发电机组的安装、检修、运行等技术工作。尽管他后来成为著名的科技信息和机械工程专家,他在填写自己简历时,仍在担任过的主要技术工作中填上在“五七”干校从事的这些工作。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掂量出这段历史在他人生道路上的份量。1981年,李永新走上了机械工业部情报所副所长的领导岗位;1983年,担任所长,并兼任机械工业出版社社长。他在紧张的行政管理工作之余,以更加忘我的精神从事机械科技信息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了《从引进嫁接到技术立国》、《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情报学术活动》、《建立适应国情的中文检索系统》、《计算机在出版业应用初探》等论文,他还撰写了英文论文《尖端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在世界工程师联合会内罗毕大会上作了宣读。为了宣传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和为科学献身精神,1987年与他人合作撰写出版了《沈鸿传》。李永新担任所长后不久,即发现患有心脏病,由于工作过于紧张,病情不断加重。曾因心肌梗塞被抢救数次。但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遗余力地投身于事业的发展与改革。他提出了“优质、高效、进取、求实”的所风,自己首先身体力行。从所的长远建设规划到具体科研项目的实施,从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到职工住房生活福利的改善,他都认真对待,事必躬亲,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连午饭时间都经常端着饭碗和同事谈工作,回到家里时常将就对付点方便面、剩馒头,一直工作到深夜。他在事业上不断追求最高境界,但在生活上却安于清廉。他非常关心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经常和他们谈理想、谈工作、谈生活,想方设法为青年创造工作条件和成才机会,被青年同志誉为“良师益友”。他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从1977年到1982年,他多次被评为部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1986年,被评为全国科技情报系统先进工作者。长期以来,李永新在党的培养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机械工程、信息科学、出版科学等领域取得了诸多建树。他担任了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管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石油石化设备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世界工程师联合会技术转让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他还应聘担任吉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国防科工委情报所等单位情报专业硕士生导师和兼职教授。令人惋惜的是,正当李永新准备以新的姿态更忘我地为党发奋工作的时候,病魔却夺走了他的生命,享年仅59岁,英年早逝。广大职工至今仍清晰记得,就在他离去的前一、两天,他还在广泛了解各项工作的发展情况,还在与基层的同志交心谈心,相互勉励。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冲锋不息,战斗不止,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建筑杂志社(原名建设部建设杂志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惟一直属期刊出版直属事业单位,所辖《城乡建设》杂志(月刊)和《建筑》杂志(半月刊),分别由邓小平同志和朱德元帅题写刊名。其中《城乡建设》杂志创刊于1956年,《建筑》杂志创刊于1954年。两刊发行量大,覆盖面广,长期以来在中国建设行业享有盛誉,是全国建设系统指导工作、交流经验的重要舆论阵地,是展示两个文明建设成果与企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社 长:杜久才总 编:叶昌元副社长副总编:居吉荣地 址:北京三里河路九号邮 编:100835 《建筑》杂志创刊于1954年,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建设部优秀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是是中国质量协会建设机械设备用户委员会的会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介绍工程机械、建设机械、机械化施工及行业信息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是国内同类刊物中创刊时间早、发行范围广、实用性强、影响力大的权威性期刊。《建筑》杂志是介绍工程机械、建设机械、机械化施工及行业信息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道工程建设机械行业的发展综述、产品的设计研究最新成果及其国内外发展动向;建设工程机械化先进施工方法、新技术应用及管理经验;工程建设机械使用维修、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各种工程建设机械新产品、优质产品;行业重要活动与最新动态等等。《建筑》杂志主要读者对象是工程机械、建设机械的科研、管理、生产及营销人士,以及工程建设机械使用单位的设备管理、采购、使用、维修人士等。

我也觉得是

农业机械杂志社社长是谁

之前也是韩国歌手!现在是韩国娱乐SM公司的头!super junior ,东方神起,HOT ,少女时代等等都出自sm公司!

韩国SM公司的董事长旗下的super junior、东方神起、少女时代你应该熟悉吧

属于“正科级”

1973年3月至1975年7月在四川乐山嘉乐民中任教;1975年8月至1978年2月在四川乐山城关镇街道工业办公室工作;1978年3月至1982年2月在西华大学就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2年3月至1982年8月在四川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任教;1982年9月至1988年4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工程专业就读,获工学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4月至199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历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生态开放研究室副主任、代主任,其间1993年至1994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及普林斯顿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分别于1991年和1995年在西澳大利亚农业部从事合作研究;1996年2月至2005年5月,在农业部规划设计院任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农业部资源监测总站站长,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农业工程学报主编;2004年12月至2008年3月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农业工程学报主编、中国发展杂志社社长。2008年3月当选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6年3月16日,中国致公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由于年龄原因杨邦杰同志不再担任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常务委员、委员职务。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 索引序列
  • 中国机械杂志社社长是谁
  • 中国农业机械杂志社社长是谁
  • 中国工程机械杂志社社长是谁
  • 工程机械杂志社社长是谁
  • 农业机械杂志社社长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