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的不足与建议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的不足与建议

发布时间: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的不足与建议

《当代作家评论》 遵循“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艺术信念,恪守学术立场,倡扬人文精神,是《当代作家评论》始终如一的办刊宗旨。

没听说过这个人

陈超创作年表 1976年 于拖拉机厂当工人期间开始诗歌创作。与三位工友组成读书写诗小圈子。完成自制诗集《柳叶刀集》。 1978年 入大学,开始接触现代主义诗人作品,诗风发生很大变化。发起成立省会大学生诗歌社团 “新松社”,任社长,编辑《崛起》。完成自制诗集《解冻》。 1980年 4月,于《大学生文选》首次公开发表文章《做个人真实情感的歌手》。 1981年 1月8日,在《河北日报》首次公开发表诗作《未来》等。在《新地》、《红 豆》等发表短诗若干。 1982年 4月,于河北师大学报社科版发表《论鲁迅早期新诗创作》。完成自制诗集 《给西西》。在《红豆》、《长城文艺》、《莲池》发表短诗。 1983年 2月,于河北师大学报发表《论闻一多诗歌艺术探索的得与失》。10月,于 《飞天》发表《新的阻塞》,被《新华文摘》11期转载。 1985年 赴山东大学访学,主修现代诗学、美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论。完成结业 论文《顾城的诗》(收入《中国当代诗歌评析》,《艾青与聂鲁达:诗艺的平行比较》。完成自制诗集《尔雅集》。 1986年 2月,于《诗神》发表《被遗忘的拾起》。3月,于河北师大学报发表论文《艾 青与聂鲁达:诗艺的平行比较》(被收入《新时期文论选》)。5月,于《诗神》发表《中国诗歌新生代》。6月,于《诗刊》发表《关于诗的形象密度》。11月,于《黄河诗报》发表《骚动不宁的调色板——论第三代诗人(之一)》。12月,于《诗刊》发表论文《“人”的放逐》。与刘小放、杨松霖主编《太阳诗报》(胶印,共出四期)。出席全国青年作家会议,于《诗神》、《太阳诗报》、《百泉》等刊发表诗作。 1987年 2月,在,《诗神》发表论文《悄然而至的挑战—论第三代诗人(之二)》,在 《河北文学》发表《论青年诗人群落》。6月,在《山花》发表《第三代诗人的语言态度》》。10月,在《山花》发表《现代诗:个体生命的瞬间展开》。于《青年诗人》、《山花》、《未名诗人》等刊发表短诗。开始细读专著《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的写作。担任中国作协全国优秀新诗奖初评委员。 1988年 2月,于《诗歌报》发表《新的声音——论第三代诗人(之三)》。9月3日,于《文艺报》发表《第三代诗的发生和发展》。10月,于《诗刊》发表《生命的意味和声音》。同年,于《诗神》发表系列专栏文章《揭示生存》、《语言的自觉》、《在空洞中接近神圣》等。于《河北文学》、《诗神》发表组诗《诗歌写作》、《夏夜,我你他》、《大鸟》等。 1989年 2月10日,于《光明日报》发表论文《谈诗论方法的颠倒》,倡导文本细读式批评。于《诗歌报》发表《纯粹》。6月,于《星星》发表《精神萧条时代的诗人》。7月,于《诗神》发表长诗《青铜墓地》。8月,文本细读专著《中国探索诗鉴赏词典》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0年 1月,于《诗神》发表组诗《渴慕》。8月,于《诗神》发表长诗《空无与真实》。9月,《中国探索诗鉴赏词典》获“北方十七省市社科优秀图书奖”。 1991年 3月,于《诗歌报月刊》发表《诗歌信仰与个人乌托邦》。9月,于《诗神》 发表组诗《曲喻与白描》。同年,于《海内外新诗选粹》、《乌江》发表诗作。 1992年 6—8月,于《诗歌报月刊》连载长文《从生命原始到天空的旅程》。9月, 于 《诗神》发表长诗《博物馆或火焰》。10月,《读书》发表谢冕评价陈超文本细读批评方法的文章《异端的贡献》。 1993年 年内,于《诗歌报月刊》发表系列文章《深入当代》、《变血为墨迹的阵痛》、《火焰或升阶书》、《现代诗人与传统》、《可能的写作》等。9月,组诗《诗歌写作》被收入《新生代诗卷》。10月,于《诗神》发表《我看见转世的桃花五种》。12月,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庄重文文学奖”。主编诗集《以梦为马》由北京师大出版社出版。 1994年 2月,于《诗歌报月刊》发表长诗《艺徒或与火焰赛跑者之歌》,8月,于《诗歌报月刊》发表组诗《素歌或谶语》。参与《现代汉诗》编辑工作。10月,获“河北十佳青年作家”称号。12月,诗学著作《生命诗学论稿》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5年 5—6月,于《山花》发表与欧阳江河、唐晓渡对话《中国式的后现代理论与其他》。8月,于《当代人》发表作品小辑《裂开的空白》。于《大河》、《诗神》、《绿风》、《诗人》等发表短诗。11月,获“河北文艺振兴奖”。12月,《山花》优秀理论奖。 1996年 3月,于《诗刊》发表《可能的诗歌写作》。5月,于《山花》发表“陈超作品小辑”。8月,当选为河北作协副主席。 1997年 5 月,于《莽原》发表《当下诗歌走向》。9月,于《学术思想评论》发表长文《现代诗:生存、历史、个体生命话语的“特殊知识”》。10月,于《诗神》发表组诗《并不暗示什么东西》等。出席全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开始细读专著《当代外国诗歌佳作导读》的写作。 1998年 7月,于《诗神》发表长诗《本学期述职书》,并被收入北京师大出版社《主潮诗歌》。9月,于《山花》发表《愚人志或偏见书》。 1999年 1月,主编《中国当代诗选(上、下部)》出版。3月,于《当代》发表长诗《一代人与写作》。4月,于《现代汉诗年鉴》发表论文《立场》。7月,于《诗神》发表组诗《夜烤烟草》等五首。于《北京文学》发表《对几个常识问题的看法》。11月,于《诗刊》发表长诗《博物馆·火焰·诗歌》。12月,增补版95万字《20世纪中国探索诗鉴赏》出版。 2000年 1月,于美国《侨报》发表诗作《生命路上的歌》。3月,于《上海文学》发表《陈超的诗》,于《作家》发表组诗《诗艺与交谈(之一)》。6月,于《当代》发表《诗五首》,于《山花》发表组诗《诗艺与交谈(之二)》。7月,于《人民文学》发表《神奇的望远镜》。9月,于《山花》》发表组诗《堆满废稿的房间》。11月,于《人民文学》发表文章《生命的现身和领悟》。12月,组诗《交谈》获《作家》杂志“2000年度诗歌奖”。 2001年 1月,于《当代作家评论》发表文章《对神秘之物的敬意》。3月6日,于《文艺报》发表《2000年的诗歌》。5月,于《诗潮》发表《陈超的诗》。6月,细读著作《当代外国诗歌佳作导读》(80万字)出版。10月,于《山花》发表长诗《正午:嗡嗡作响的光斑》。12月,出席中国作家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年于《星星诗刊》发表系列论文《向诗而生》12篇。 2002年 2月,于《莽原》发表诗、文小辑《未来的旧录像带》等。3月,于《长城》发表《文学的求真意志》,于《诗刊》发表《对有效性和活力的追寻》。4月16日,于《文艺报》发表个人诗歌创作谈《从天真之歌到经验之歌》,6月,于《扬子江》发表《回答四个问题》。12月,于《诗神》发表《诗四首》。4月,《山花》发表刘翔论文《让灾难化为平稳墨迹的阵痛——陈超诗歌综论》。6月,《诗选刊》发表西川、臧棣、于坚、唐晓渡评论小辑《笔谈陈超著作——〈外国当代诗歌佳作导读〉》。 2003年 1月,于《诗刊》发表《诗的困境与生机》。4月,于《山花》发表长诗《案头剧:室内荒原》。5月,主编《最新先锋诗论选》出版。6月,于《诗刊》(下半月刊)发表组诗《无端泪涌》。7月,于《扬子江》发表组诗《赤红之夜》。8月,诗学论集《打开诗的漂流瓶》出版。9月,于《诗潮》发表《诗7首》,于《新诗界》发表《陈超的诗(13首)》。12月12日,于《文艺报》发表《文学的想象力与可信感》。个人诗集《热爱,是的》出版。 2004年 4月,于《山花》发表组诗《是熟稔带来伤感》,于《星星诗刊》发表组诗《复信》,于《扬子江》发表“诗四首”及文章《我说与它说》。5月,于《红岩》发表《陈超的诗(10首)》。7—8月,于《诗刊》连载论文《谈现代诗的结构意识》。9月,于《诗刊》发表组诗《日记:天亮前结束写作》。11月,河北作协、河北师大联合主办“陈超诗歌朗诵音乐会”。全年于《清明》发表系列论诗文章。12月,获国家文学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同年,《中国诗人》第二辑开设《领略陈超》专栏,发表诗人孙文波、臧棣、沈奇、西渡、陈仲义、霍俊明、李建周、沐之等人文章,评价梳理陈超诗学创作的特点和价值。诗作共16首被分别译为英、日、俄语发表。 2005年 1月,《关于当下诗歌的讲谈》被收入《在北大听讲座》(第十三辑),于《文艺报》发表《2004年诗坛:本土经验的吟述》,于《诗潮》发表组诗《雨夜修书》。4月,被聘为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研究员,《新诗评论》编委。8月,于《明天》发表《诗四首》。9月,于《诗刊》发表《热爱,是的(诗6首)》,于《山花》发表诗、文小辑《暖冬》。10月,赴新疆参加“帕米尔诗歌之旅”。4月,《当代作家评论》第二期发表霍俊明论文《历史记忆与生存现象的震悚与容留——论陈超诗歌》。9月,《诗探索》发表苗雨时论文《论陈超的现代诗学体系》。6月,接受深圳《晶报》访谈并发专版《打开漂流瓶是我的幸运——诗人、诗评家陈超访谈》。完成诗集《在这儿》写作。 同名人太多,还有武状元陈超,不知道阁下需要的是哪个? 或在百度发帖子。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的不足和建议

《当代作家评论》 遵循“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艺术信念,恪守学术立场,倡扬人文精神,是《当代作家评论》始终如一的办刊宗旨。

1 当代作家评论在辽宁省作家协会官网只有每期更新的目录,并没有发布相关的约稿信息和征稿内容。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性,请参阅和咨询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以便及时了解期刊的动态,同时也可避免受网上发布的虚假信息干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 地址: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 当代作家评论,邮编:110041

贾平凹,他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他的《秦腔》,以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技术和解读。他笔下的喧嚣,藏着哀伤,热闹的背后,是一片寂寥,或许,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之后,我们所面对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  毕淑敏,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 她保持着对于每一个当事人与责任者的善意与公平。善意与冷静,像孪生姐妹一样地时刻踉随着毕淑敏的笔端。惟其冷静才能公正,惟其公正才能好心,惟其好心世界才有希望,自己才有希望,而不至于使自己使读者使国家使社会陷于万劫不复的恶性循环里,也许她缺少了应有的批评与憎恨,但至少无愧于、其实是远远优于那些缺少应有的爱心与好意的志士。她正视死亡与血污,下笔常常令人战栗,如《紫色人形》《预约死亡》,但主旨仍然平实和悦, 她是要她的读者更好地活下去、爱下去、工作下去。这就是毕淑敏,一个太正常、太良善,甚至于是太听话了的人。  铁凝,她的作品中早期作品独特的人物形象,特殊的时代背景所成就的耐人寻味,久读不厌让人着迷:作品中流露出作者的不俗的审美更让人琢磨,那流畅,简洁,充满乡村稻草香的语言有着清丽脱俗的高贵感。在其作品的映衬下,“高贵”更容易,也易于接受的解释是人物的真诚,语言的真挚。 其纯美的语言更让我们愿意花费时间去慢慢的品读。我们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铁凝在这方面的表现可谓是极致。她说乡村女孩,说乡村生活,那语言是乡土气息浓重,读到女孩撒泼之处,原汁原味的所谓的脏话也不禁让我们哑然失笑。说城里女孩,敢作敢为,俏皮打诨的时候,语言也充满了都市的时尚之息。那种不做作,那种浑然天成让我们旧久回味。更多的时候,作品悄无声息的就深入到了我们的心灵,渗入到我们的骨髓,那种感动也久久不能平复。  池莉,在她的作品中,新写实主义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风格因素,但这种“新写实主义”并没有形成一以贯之的风格,其成就可能也没有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么高。另外,池莉笔下的女性形象都呈现出一种和其他女作家不一样的景致,这和作家本人对世界的看法及其她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另类与“新眼睛”是她的“性格”。池莉近年作品的转向显示出她的与世俗融合,从她的所有作品中我们看出池莉的灵敏触觉,与经济社会紧密相连,紧随时代,时新什么她就写什么,哪里新鲜哪里就有她。  王安忆,她的作品讲的是平常故事,柴米生计,可她探讨的是故事背后强大而仁慈的自然规律,这是她对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及本体世界的关怀,这使她的作品具有了超乎寻常的意义。同时作品中时刻有女性的温柔体现,连同谨慎内省多思的品格,使她作为文坛一个特立独行的异数存在 她注重从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经历与情感,挖掘生活,在艺术表现上,她的早期小说多感情抒发,近期创作则趋于冷静和细致。她以敏感和高超的领悟力来控制故事微妙的气氛发展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细腻精准。  这是我比较欣赏的几个当代作家,仅供交流。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的不足

魏微  魏微,女,1970年生。江苏人。1994年开始写作,1997年在《小说界》发表作品,迄今已在《花城》、《人民文学》、《收获》、《作家》等刊物发表小说、随笔近一百万字。 散文作品入选《2002年最具阅读价值散文随笔》(上海社科),《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散文随笔卷》, 《一代人的文学偶像》(中国文联2002年版),《作家文摘》, 《读者博览》,《当代作家评论》,《散文·海外版》,《青年文摘》, 《文艺报》,《散文选刊》,《名作欣赏》等报刊杂志 。 小说曾登1998年、2001年、2003年、2004年中国小说排行榜。2003年获《人民文学》奖。2004年获《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2004年获鲁迅文学奖。部分作品译介海外。现供职于广东省作协。  魏微:部分作品目录  一 小说 1998年 《乔治和一本书》:《小说界》5期,《七十年代以后小说选》(上海文艺2000年版),《一个人的排行榜》(春风文艺2003年版) 《在明孝陵乘凉》:《北京文学》10期,登“1998年当代中国小说排行榜”,《先锋小说20家·女作家卷》(昆仑出版社2000年版) 1999年 《情感一种》:《青年文学》7期,《巡行在梦中的玫瑰》(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夜色温柔》(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姐姐和弟弟》:《作家》7期 2000年 《薛家巷》:《北京文学》4期、《校长、汗毛和蚂蚁》:《花城》5期、《寻父记》:《大家》3期、《到远方去》:《作家》11期 2001年 《储小宝》:《人民文学》1期,《新华文摘》选载 《乡村、穷亲戚和爱情》:《花城》5期,登2001年“当代中国小说排行榜” 《一个人的微湖闸》(长篇):《收获·长篇增刊》 2002年 《拐弯的夏天》(长篇):《布老虎·中篇》(春、夏、秋卷),《小说选刊·长篇增刊》(2003年) 2003年 《大老郑的女人》:《人民文学》4期,《小说选刊》5期,获《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奖。入选2003年中国最佳小说选(辽宁人民版,漓江文艺版,长江文艺版)。 《石头的暑假》:《收获》3期,入选2003年中国最佳小说选(人民文学版),入选2003年中国短篇小说经典(山东文艺版)。 《化妆》:《花城》5期,入选2003最佳短篇小说(花城文艺版、敦煌文艺版)。   二 散文随笔 2002年 在《青年文学》开设“我的年代”专栏,共计十二篇,部分篇目入选:《2002年最具阅读价值散文随笔》(上海社科),《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散文随笔卷》,《一代人的文学偶像》(中国文联2002年版),《作家文摘》,《读者博览》,《当代作家评论》,《散文·海外版》,《青年文摘》,《文艺报》,《散文选刊》,《名作欣赏》等报刊杂志。   谢有顺(文学评论家):  你很难想象,一个七十年代后出生的年轻女作家,能如此娴熟地把握一个城市女孩和一个乡村男人之间那种微妙、细致的情感起伏。它不是以故事取胜,而是蕴藏在简单的故事和人物关系背后那种充沛、温婉的情感,像墨迹一样浸透了整篇小说,以及“我”的内心。   魏微的获奖  1998年:《在明老陵乘凉》登当代中国文学排行榜(北京文学主办)   2001年: 《乡村、穷亲戚和爱情》登当代中国小说排行榜(中国小说学会主办)   2003年: 《化妆》登当代中国小说排行榜(中国小说学会主办)《大老郑的女人》获“人民文学奖”  2004年:《化妆》获中国作家“红鹰文学奖”《大老郑的女人》获鲁迅文学奖  魏微,女,江苏人。1994年开始写作,1997年在《小说界》发表作品,迄今已在《花城》、《人民   文学》、《收获》、《作家》等刊物发表小说、随笔近一百万字。小说曾登2001年、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2003年获“人民文学奖”,2004年获“大红鹰文学奖”。部分作品译介海外。主要作品有小说《在明老陵乘凉》、《乡村、穷亲戚和爱情》、《化妆》、《乔治和一本书》、《尖叫》、《大老郑的女人》,随笔《通往文学之路》、《1988年的背景音乐》等。   《大老郑的女人》写了一个小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风习演变,细致地刻画了这一过程中的人情世故、人心冷暖。你可以说小说的主角是大老郑和他的女人,也可以说是“我们”,更可以说是这个小城。作者在写作上对风俗与人心的微妙变易、社会风尚和道德秩序的把握都极为敏感,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活动、连续、渐变的风俗画片。    Homēros 约前9-前8世纪  荷马,古希腊盲诗人。生平和生卒年月不可考。相传记述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及有关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据此,他生活的年代,当在公元前10~前9、8世纪之间。 [编辑本段]关于荷马的争论与考证  历史上究竟有无荷马这个人?这两部史诗真是他写的吗?这些问题在西方学术界争论已久。早在古希腊时代,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肯定荷马是两部史诗的作者,直到18世纪初,欧洲人仍然认为荷马是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一位远古的伟大诗人。  在18世纪初年,法国僧正多比雍与维柯则率先发难。他们认为,此前人们一直笃信不疑的荷马并不存在,他只不过是希腊各族说唱艺人的总代表,而不是一个人,两部史诗前后相隔数百年,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之作。这一新的观点,可谓石破天惊,迅速在西方学术界引起轰动,“荷马问题”骤起。  1795年,德国学者沃尔夫沿着这一思路对史诗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从而断言,史诗的每一部分都曾作为独立的诗歌由歌手们演唱,后经多次整理加工,它才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后来,沃尔夫的同胞拉赫曼更为明确地阐述了他的观点,从而形成了“短歌说”。  与之相对立的是以德国学者尼奇为代表的“统一说”。此说实质上是对有关荷马的传统看法的复活。他认为,荷马确有其人,他生活的年代当不晚于公元前九世纪。他认为荷马运用古代民间诗歌的材料,并重新作了加工、整理,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  荷马的生平现在已无从考证,但是关于荷马的时代异说颇多。 古代曾有一篇《荷马传》流传下来,那是纪元前后的人根据传说杜撰的,不能当作可靠的史料。最早关于荷马的记载,见于残存的公元前 6世纪克塞诺芬尼的讽刺诗,但是根据希腊地方志家鲍萨尼阿斯的记载,在公元前 7世纪初的诗人卡利诺斯的诗篇里已经有关于荷马的记载,所以荷马这个名字早在公元前8、7世纪已经为人所共知。希腊历史家泰奥彭波斯说荷马生于公元前 686年,这个年份似乎晚了一点。另一个古代传说是荷马生于公元前1159年,就是说公元前12世纪中叶,这个说法似乎又太早了一点。古代可能有过这一位诗人,其年代大概在公元前10世纪到公元前9、8世纪。现在西方学者根据史诗的语言和它的内容描写,一般认为他可能生在公元前9、8世纪之间。  关于荷马的出生地,说法也不一致;有十几处地方,古代都说是他的出生地。有人说他是雅典一带的人,有人说是希腊北部,有人说是在希腊东部靠近小亚细亚一带;这些说法以东方说较为普遍,也较为可信。多数古代记载说他是希俄斯岛人,或生在小亚细亚的斯弥尔纳,这两处都在爱琴海东边。  关于荷马这个名字,西方学者们也有过不少考证:有人说这个字是"人质"的意思,就是说荷马大概本是俘虏出身;也有人说这个名字含有"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说荷马这个名字是附会出来的,因为史诗原来是许多散篇传说组合而成。实际上这些都是猜测。古代传说又说荷马是个盲乐师,这倒是颇为可能的。古代的职业乐师往往是盲人,荷马也许就是这样一位专业艺人。 [编辑本段]荷马的主要作品  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古代作家如公元前 5世纪的希罗多德,较晚的修昔底德,公元前 4世纪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都肯定这两部史诗是荷马的作品。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已遗失的古代史诗,也曾有人说是他的作品,但那些大概是后人的拟作。有一篇已经失传的讽刺诗和一篇现存的《蛙鼠之战》,据说也是荷马写的,但前者只有亚里士多德一个人的话作为根据,后者则已证明为公元前 4世纪的一篇拟作。还有一些献给天神的颂歌,传说也出于荷马之手;实际上是古代吟诵史诗的职业乐师所用的引子,是较晚时代别的诗人写成的。

海明威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的不足之处

找个写的偏激点的有个人风格的 然后再找几本他的书看下

你给的分太少,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

文学评论杂志,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的有:《文学评论》(社科院主办的,应该是最权威的了。)还有《作品欣赏》《文学遗产》《当代作家评论》

《文学评论》是文艺学类综合期刊,学术等级最高,权威荟萃;问题是这样的刊物往往因为辐射面广和学术巨头间的利益平衡而几乎不可能在一个具体方向和具体专题上提供充分的研究资源。所以,专研中国现当代文学,就不能冲着刊物的名头来。《文艺研究》就更加泛化,甚至不止文学,还包括其它艺术门类的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则局限于现代中国文学,与当代无关;并且向论文的史料价值倾斜,略感沉闷。推荐以《当代文坛》、《当代作家评论》、《诗探索》和《小说评论》为主要参照,深入中国现当代文学。本人是高校教师,且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从业者,不打诳语。

[摘要]韩春燕:由贾平凹、张炜、迟子建、刘醒龙、陈晓明、王彬彬、张福贵、张清华、陈汉平9位作家、学者、编辑家组成终评阶段的评委会。采用通信评奖、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后的获奖者。获奖批评家合影  由《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东北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的中国文艺高峰论坛:走向经典的中国当代文学——暨第三届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当代作家评论》年度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10日在东北大学举行。孟繁华、贺绍俊、施战军、白烨、黄发有被评为本届“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这个结果是怎样评选出来的?《当代作家评论》主编韩春燕在颁奖典礼给出这样的答案。  第三届“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评奖说明  尊敬的各位作家、批评家,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虽然之前我们辽宁省作家协会的领导已经对大家表示过感谢,但是我在这里还是要再次感谢各位作家批评家能光临此次论坛和颁奖典礼。  《当代作家评论》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学评论类期刊之一,从1984年1月25日创刊至今,已经有32年的历史了,32年好像历史并不很长,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时间跨度也不过是30年,而《当代作家评论》这32年与中国社会的云涌风起相伴,与中国文学的潮起潮落相生,它不仅见证了32年来中国文学发展的每一个印记,而且也积极参与其中,介入了当代中国文学的风云际会,成为当代中国文学风景的重要构成。  30多年来,《当代作家评论》始终以“坚持艺术信念,恪守学术立场,倡扬人文精神”为办刊宗旨,经过几任主编的不懈努力,成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等,两次获得“东北三省优秀社科期刊”称号,连续三届获“北方优秀期刊” 奖,《当代作家评论》无疑已位居中国文学期刊方阵的最前沿。  然而,《当代作家评论》只不过是一个平台而已,这三十多年来,在《当代作家评论》周围聚集了一批又一批才华卓著的文学批评家,正是这些优秀批评家们以智性的思想、激昂的文字、犀利的笔风,成就了《当代作家评论》的今天,同时他们也以文学批评的方式参与了当代文学史的建设。《当代作家评论》自2008年始,设立“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 四年一届,遴选和表彰为中国当代文学与批评的繁荣作出杰出贡献的批评家。  今年又是评奖年,第三届“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是《当代作家评论》以30多年来在《当代作家评论》所发表文章的数量、影响力和批评家个人多年研究成绩为参照,选出10名候选者进入终评,终评由贾平凹、张炜、迟子建、刘醒龙、陈晓明、王彬彬、张福贵、张清华、陈汉平9位作家、学者、编辑家组成“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评委会。采用通信评奖、记名投票,以超过三分之二得票数为当选标准的方式,由《当代作家评论》负责向9位评委寄出选票,评委投票后签名并将选票寄回《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由编辑部统计票数并将选票封存。最终评委投票统计结果为(以得票多少为序):孟繁华、贺绍俊、施战军、白烨、黄发有5位批评家得票数均超过三分之二票,第三届“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评委会决定授予这5位批评家“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  历史里埋藏着无数人的青春和梦想,也许我们的身体渐渐老去,但我们的内心仍然葱翠着不老的文学之梦。感谢缘分,让我们相遇在同一个时代,并且成为文学路上的同路人。感谢《当代作家评论》的历任主编,是他们的不懈努力让《当代作家评论》有了今天的成绩。  第三届“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的颁奖盛典,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一次对未来的郑重开启。  谢谢大家!  附:第三届“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授奖辞  白烨授奖辞  自投身文学批评以来,白烨在新时期、九十年代和新世纪以来的各个时期,都有基于自己眼光的理论观察,出于自己思考的批评成果。他的这些批评实践,以紧密跟踪当下文学新的发展走向,热情扶持新人新作,积极向有关方面建言献策等,形成务实求真的突出特点,留下与时俱进的鲜明足迹。在一定意义上,这也以他自己的方式,促动了文学批评的持续活跃,推动了当代文学的切实发展。鉴于白烨先生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真诚付出,特授予当代中国优秀批评家奖。  黄发有颁奖词  黄发有的文学批评另辟蹊径,以跨学科视野不断推进当代文学传媒研究和当代文学制度研究。尤为难得的是,他的见解建立在史料发掘与阐释的基础上,言必有据。他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的探索,具有方法论意义。  贺绍俊授奖辞  贺绍俊从1980年代起开始文学批评活动,他始终站在当代文学的前沿,对文学创作进行跟踪阅读与批评,参与并见证了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的文学发展历程。他以真诚的姿态和友善的热情进入到批评实践中,其批评文字率真而质朴,在温婉的语调中表达出坚实的自信和智性的审美。他的自信表现在他对“建设性”批评理念的坚守,他通过建设性的批评我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意义和有创见的价值参照。鉴于贺绍俊先生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影响,特授予当代中国优秀批评家奖。  孟繁华授奖辞  孟繁华是当代中国文学重要的批评家。他的批评熔铸着一贯的真诚、敏锐和激情,形成了他独特的格局、气象和视野。从自成一家的学术史和文学史的编撰,到对世纪之交中国文化现象的关注,再到对新世纪文学研究的倡导,他始终站在文学现场的第一线,秉承着理想主义者的风姿,激扬文字,挥斥方遒。数十年来,他以批评家的人格魅力和批评的文字魅力,直面世道人心,守护着文学的最高正义。鉴于孟繁华先生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特授予当代中国优秀批评家奖。  施战军授奖词  学院严谨的学术历练造就了他开阔的中外文学视野,将近三十年对文学现场的深度参与又形成了他敏锐的问题意识和艺术解读的美文特质。史识与悟性的融合、定位时的后顾与评析中的前瞻,让他的文学批评实现了梳理与引领的双重功效。鉴于他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对中国文学尤其是青年写作的实际影响力,特授予当代中国优秀批评家奖。

《读书》《文艺理论与批评》等等

  • 索引序列
  •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的不足与建议
  •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的不足和建议
  •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的不足
  •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的不足之处
  •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