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一本杂志指的是什么

一本杂志指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

一本杂志指的是什么

我不知道你是要找什么杂志的,我倒有值得向你推荐的一分杂志。。呵呵,就是〈佛山文艺〉蛮好的

一种刊物,时尚,科普,游戏,体育 都有,现在大部分都是电子版的了。

杂志,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杂志”的形成来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报纸的时效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一种新的媒体也就因这样特殊的原因而产生了。最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国人萨罗出版的《学者杂志》。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订为一本,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

集体的

本质是指什么杂志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逻辑形式。本质不同,即逻辑形式不同。逻辑元素是逻辑形式的基本单元。逻辑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同逻辑形式可以有相同的逻辑元素。例如:在诗歌、散文中有相同的词。不同原子中有相同的粒子。相同逻辑元素可以构成不同的逻辑形式。例如:相同的词可以构成不同的文章。由碳、氢、氧等化学元素可以构成动物、植物、微生物。

本质的话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吧一个人的灵魂,灵魂的话是最真实的无论你的伪装有么出神入化,你带上的面具如何厚实如何以假乱真都是改变不了本质的,所以本质都是比较难看出来的。

一、释义不同1、本bai质:本性;固有的品质。哲学范畴。du指事物的根zhi本性质。事物固有dao的内部联系。由事物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构成,并由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与“现象”相对。2、实质:本质;事物、论点或问题的实在内容。二、出处不同1、本质:出处:明 王廷相 《慎言·乾运》:“星之陨也,光气之溢也,本质未始穷也,陨而即灭也。”译文:星星的陨落,如光芒泛滥而出,本来就有的东西尚未开始就耗尽了,坠落就是指消失了。2、实质:出处:闻一多 《说舞》:“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三、反义词不同1、本质:表面、现象。2、实质:名义、面子、本体、外型。

感情中,女人是什么样的,取决于男人对她的态度

一本杂志的内容是什么

对,非常不错。内容激励人向上的。

励智的、每则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值得称赞的理由、挺好看的

赫希巴奇,美国化学家,1986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赫希巴奇的家坐落在山谷之中,周围是一片田园风光,他家祖辈都是做工或者务农,从来没有出过一个有学问的人,更不用说什么专家。父亲每天都很忙,母亲则整日操持家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孩子们的启蒙和早期教育。不过,同天下父母一样的是,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于是,父母省吃俭用挤出钱来为小赫希巴奇买了一套有许多插图的并不昂贵的《儿童百科全书》,在当时家庭经济拮据的条件下,能有这么一套内容丰富,科普性强的“大部头”的读物,真的是很不容易。有了这扇通往科学的门,小赫希巴奇每天贪婪地阅读着,吸取着其中的养料。读的书越来越多,渐渐的赫希巴奇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有时间,赫希巴奇就研究《儿童百科全书》,有不懂的地方,他就向自己发问,并把这些问题记下来,等有机会再解决。自从接触了书籍,小赫希巴奇对知识有了一种特殊的渴求。奶奶家订了一本《国家地理》杂志,这是一本集地理、动物、植物、风土人情、自然科学、高新技术、人文知识于一身的综合性科学杂志,书中有大量精美的照片和插图,像其他孩子一样,他也很喜欢看这些。因此好学心切的小赫希巴奇总是很喜欢到奶奶家去玩儿,往往是一进门,他就投入于《国家地理》杂志之中。在他十一岁那年,《国家地理》新出版了一期杂志是关于天文学的特辑,北极星、猎户座、仙女座、大熊星座、半人马座……那一个个遥远而又神秘的星球,一下子就抓住了小赫希巴奇的心。他感觉这些东西很新奇,一到晚上他就用自己的眼睛在夜空中辨认星辰,每天都如此,慢慢的就养成了习惯。有一次,小赫希巴奇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看这本杂志,他把杂志带到了学校,但由于一时疏忽,杂志找不到了,小赫希巴奇非常着急,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后来在同学们的努力寻找下,杂志又找到了,看着失而复得的心爱的杂志,赫希巴奇激动不已。为防止心爱的杂志再次丢失,他模仿杂志上星图的样子,再加上自己每天观察夜空中的星辰,赫希巴奇把记忆中的星辰画了下来。这算是他第一件科学作品。在绘制的过程中,他初次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和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这些初步的尝试,为他日后学习科学、追求科学进步从而走上探索科学的道路提供了最大的动力。

很多乱七八糟的字

读者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

1、读者是一本综合类文摘杂志,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面向的是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 意林内容风格现实温暖,通常用一些故事、寓言和生活经历来吸引读者,强调励志和人文关怀,更似心灵鸡汤。读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3-45岁的社会各界人士,重点是在校学生(初中、高中、大学)。2、《读者》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读者》1981年于兰州创刊,原名为《读者文摘》。《读者》月发行量达800万份、刊物发行量居国内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第四。并同时发行盲文版、少数民族文字版及繁体中文版。有子刊物《读者欣赏》、《读者·原创版》、《读者·乡土人文版》,并于2007年开办“读者网”。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3、《意林》杂志创刊于2003年8月,是中国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杂志内容风格现实温暖,通常用一些故事、寓言和生活经历来吸引读者。在价值观的宣传上,《意林》强调励志和人文关怀,是我国杂志类中的佼佼者。《意林》以“一则故事,改变一生”为宗旨,通过“小故事大智慧、小幽默大道理、小视角大意境”,坚守“励志、感动、启迪、提升”的办刊理念,打造中国乃至全球都深具影响的励志传媒。所谓“妙于策划,妙于编排,意味深长,意趣横生。

读者创办于1981年,是综合性的文摘杂志,以转摘各类杂志、书刊的精彩段落或文章为主,其风格隽逸、定位面广,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根据2001年1月至6月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对30个城市读者调查数据,归纳出《读者杂志主要特点如下:发行量:读者自创刊以来,发行量逐步上升,2001年读者期平均发行量在300万册左右。1991年至2001年始终在中国杂志发行量中位居首位,在英国公布的全世界杂志发行量排行中位居第七,在世界综合性期刊杂志排行榜中位居第四。�阅读率:每百人中有28%人阅读,其阅读率排名各类杂志第一。�曾获奖项:国家期刊奖国家百种重点社科期刊1985年以来在各类杂志全国性评刊活动中多次名列首位

回答 读者》杂志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行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 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行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 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读者》的办刊宗旨 《读者》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憨笭封蝗莩豪凤通脯坤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

回答 读者》杂志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行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 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行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 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读者》的办刊宗旨 《读者》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憨笭封蝗莩豪凤通脯坤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

新青年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杂志。

有创新意识的青年。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此外,同名的还有日本侦探杂志《新青年》、新青年网站和新青年论坛。主办单位: 群益书社创刊时间:1915年9月15日出版周期:月刊,6期为一卷主编:陈独秀初名为《青年杂志》。 1915年 9月15日创刊﹐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印行。月刊﹐6期为一卷。第1卷名《青年杂志》。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 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有名的篇章: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胡适发表《贞操问题》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鲁迅发表《随感录四十》创刊辞的几大方面: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 索引序列
  • 一本杂志指的是什么
  • 本质是指什么杂志
  • 一本杂志的内容是什么
  • 读者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
  • 新青年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