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生态经济学报

生态经济学报

发布时间:

生态经济学报

生态经济学 唐建荣 主编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生态经济学报》核心期刊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主办生态经济学——原理与应用 美)戴利(Daly,HE),(美)弗蕾(Farley,J)著,徐中民 等译黄河水利出版社

生态经济cssci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1004-292X]  本刊收录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提示: 排序: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 第33位  科技进步与对策 [1001-7348]  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7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07年版影响因子: 074  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8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08年版影响因子:079  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9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09年扩刊版影响因子:528  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229  本刊收录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  提示: 排序:科学、科学研究 - 第10位  本刊收录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提示: 排序:科学、科学研究 (除情报学) - 第7位  本刊收录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8年版)  本刊收录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0年版)  提示: 排序:管理学 - 第21位    生态经济 [1671-4407]  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3  本刊收录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  提示: 排序:农业经济 - 第9位  本刊收录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提示: 排序: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 第24位  科技进步与对策好一些

CSSCI 核心期刊只有533种;CSSCI 扩展期刊只有189种;只有这么多。

<生态经济>ISSN 1671-4407 在2012年的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收录不在2011年的cssci中。应该也算核心刊。

生态经济学论文

一、生态经济学科发展的回顾  中国的生态经济学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的。1980年8月,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的许涤新先生提出,“要研究我国生态经济问题,逐步建立我国的生态经济学”。同年9月,许涤新先生主持召开了我国首次生态经济问题座谈会,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侯学煜和阳含熙等与会并发表了见解,拉开了我国研究生态经济学的序幕。会后,《经济研究》杂志连续发表数篇探讨生态经济问题的论文,向学术界发出了关注生态经济研究的重要信息。  1984年2月,由我院主管的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在北京宣告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生态经济学术团体。1987年,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和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联合主的《生态经济》正式创刊,这是世界上第一份公开发行的生态经济学术刊物。最初,我院从事生态经济的研究人员分散在农村发展研究所和经济研究所内。1987年3月,根据许涤新先生关于将院内研究力量整合起来的提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设置了生态经济研究室(现为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室),这是我国第一个初具规模的生态经济研究机构。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秘书处也随之从经济研究所转到了农村发展研究所。  生态经济学科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4年)以揭示我国生态经济问题的严重性为切入点,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政策、工作失误而带来的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做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其核心观点是:发展经济除了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外,还要遵循生态规律。其主要成果是创建了以维护生态平衡为核心的生态经济学。许涤新先生主编、一批著名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撰写的《论生态平衡》为代表作。第二阶段(1984-1992年)以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创立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许涤新先生主编、一批生态经济学家撰写的《生态经济学》的出版,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为核心的生态经济学初步形成的标志。第三阶段(1992年以来)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向可持续发展领域渗透,在丰富和完善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强化生态经济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当时的生态经济学科负责人王松霈研究员主编的《走向21世纪的生态经济管理》,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调整方案》将“生态经济学理论”列为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再次将生态经济学列为院重点学科,对生态经济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生态经济学的前沿动态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是资源配置存在着社会最优解,且社会最优解与企业最优解可以具有互补性。这个理论内核,是生态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目前,生态经济研究集中在生态产业、生态恢复、生态保护三个领域,并与产业生态学、恢复生态学、保护生态学相对应,形成了生态经济学的三个分支。  生态经济研究主要有三个切入点,其一是以生态系统作为研究的主体,利用数学方法和生态模型,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生态系统顺向演替带来的价值增值和逆向演替造成的价值损失,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必须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含义。其二是以制度、组织、技术创新入手,规范企业和人的行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企业和个人的自利目标与利他目标统一起来,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人与自然和谐。三是从利益相关者的协商、谈判入手,在全面界定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学习、协商和合作,形成大家共同认可,即具有双赢乃至多赢性质的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案。  生态补偿是目前比较关注的理论问题。生态经济问题的解决,最好采用至少有一个人受益,而没有任何人受损的帕累托改进的方式。但在现实中,很多生态经济问题的解决无法采用帕累托改进的方式。对于这一类问题,需要采用卡尔多改进的方式,即在受益人给予受损人经济补偿后,实现至少有一个人受益,没有任何人受损的目标。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是:生态效益的创造和维护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力和资金,但生态效益在使用上具有非排他性,因而创造和维护生态效益的这部分投入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回报。如果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可以免费地得到满足,需求必然会无限大,如果改善生态环境的供给得不到任何补偿,供给就会极为有限,供求的均衡只能停留在极低的水平上。生态补偿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生态补偿研究的难点是补偿标准确定、补偿资金来源、被补偿者识别等。  较为前沿的理论问题还有能值评价方法和生态足迹评价方法。能值评价方法的主要做法是将不同类别、不可比较的物质转换成统一的能值进行加总和比较,以消除价值加总和分析中的主观性。生态足迹评价方法通过计算人对生态资源需求的变化,估计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增长、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变化。  现实研究则集中在制度、区域和产业三个层面上:  宏观层面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研究  中国要沿着经济与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具体地说,在决策机制上要以核规制度替代核定制度,消除核定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使所有不合乎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决策都无法出台,实现依法决策的目标;在考核机制上要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替代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民主监督的目标;在问责机制上,要以终身问责制和评审专家连带问责制替代首长问责制,以制止各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实现权责对称的目标;在评价机制上,要完善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制止各种钻评价盲区的空子的行为,确保制度面前的人人平等,实现科学评价的目标。  区域层面上的生态省建设  最近20年,随着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各级政府对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空间上的生态建设已经从生态村、生态乡、生态县、生态市扩展到生态省。1999年3月以来,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广东、江苏、陕西等省的生态省建设的发展势头良好,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生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的进展。生态建设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立足于区域内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为基础,以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为动力,运用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对核心产业、重点工程、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形成经济布局合理,环境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的产业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生产力,促进区域内的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逐渐走向生态文明。  生态经济学科将重点研究三类问题。一是生态建设的宏观政策。包括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经济机制和奖惩政策等,以及国外有关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二是生态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核心内容是妥善处理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社区参与的关系,使这些活动走上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三是生态建设监控体系、标准和指标体系,包括空间数据的基础框架,生态省建设的动态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生态监测网络与管理的基础设施,生态省建设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产业层面上的循环经济实践  自然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不断进化,最为关键是它具有两种机制,即生物体从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的循环机制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机制。这两个机制实际上也是社会经济系统具有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所不同的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这两种机制是内生的,而社会经济系统的这两种机制是外生的,它们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果。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循环机制,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开环流程到“资源——产品——资源”的闭环流程的转换,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不高于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经济和生态具有相容性;通过发育市场体系构建竞争机制,促进技术、产品、企业和制度的优胜劣汰。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里,更为关注的是循环机制,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们越来越重视竞争机制,并且相信一切问题都可以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得到解决,对循环机制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资源——产品——废弃物”为主体的开环流程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循环机制再次得到关注。经济流程从闭环到开环,再从开环到闭环,在循环方式上发生了五大变化,即从企业内的循环提升为企业间的循环,从产业内的循环提升为产业间的循环,从社区内的循环提升为区域间的循环,从小尺度的循环提升为大尺度的循环,从满足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循环提升为产出效益最大化的循环。  生态经济学科重点研究的问题是:利用资源与产品相互派生、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和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类途径,推动企业尽快完成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开环流程到“资源——产品——资源”的闭环流程的转换,使最终排放的“废弃物”控制在环境自净能力的阈值之内,扭转稀缺资源难以为继,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的局面。具体地说。就是以企业为单元,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点”上的小循环;以行业或企业群为单元,延长产业链,建立“线”上的中循环;以产业群为单元,建立工业生态学意义上的共生互动的生态产业体系,建立“面”上的大循环,形成共生互动的生态产业体系。  三、生态经济学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生态经济学需要拓展  生态经济学研究最初关注的是农林业,后来拓展到工业,并在促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对商业、服务业一直关注不够,这是生态经济研究视野上存在的缺陷。生态经济研究最初关注的是发展理念的阐释,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的界定,生态和环境危机的警示,并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系统、准确的话语体系;但对定量方法、计量工具的关注一直不够,以致在研究领域中存在着思辨的能力、解释问题的能力较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较弱的缺陷。过去20年,我国生态经济学界着重于宏观与中观层次的生态经济问题研究,相比之下,对微观生态经济的研究显得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微观层次的企业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缺乏系统理论研究;二是对公众个人和家庭环保及生态经济问题有所忽视。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的生态需求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具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态经济研究必须进一步开阔视野,把商业、服务业纳入研究领域;努力改进实证研究和计量研究的方法论,不断地完善生态经济学科体系。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科学阐明和正确回答现代企业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实施主体,是可持续发展的微观主体。唯有如此,才能最终解决生态环境建设这个伟大的历史课题。  生态经济学需要借鉴  最近几十年,经济学的进展极为显著,具体表现为:理论体系越来越完善,逻辑结构越来越严密,分析方法越来越完美,求解工具越来越精巧,资料数据越来越充分,解释能力越来越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为探索生态环境问题而提出的经济学科越来越多了。20年前,与生态经济学相近的学科只有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最近十年涌现出的相近学科有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绿色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学等大大小小的分支学科。  作为生态经济学家,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博采众长的态度,善于取相近学科之精华完善自己,对不同于生态经济学使用的假设、概念、方法和工具,要善于兼容并包。在此基础上深化探索,广泛借鉴,综合创新,使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更完整,方法、工具更精致,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愿意接受并使用的人以及可供其他学科借鉴的素材与概念。  生态经济学需要发展  我国生态经济学的提出,主要是为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而并非生态经济学研究已经有了多少积累。经过多年的努力,生态经济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然而,我们不应满足于现状,更不能以为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已经完美无缺了。学科体系建设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本土化。研究本土问题只是本土化的形式,本土化的确切含义是指以观察到的经验数据构建理论框架,而不是简单地把外文的理论框架转化为中文的理论框架。经验实证是理论创新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对现象和数据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弄清现有理论不能解释哪些现象,才有可能在剖析这些经验现象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可以解释这个现象的理论,从而完成理论的创新。  二是规范化。形式上的规范化是指,在对某一问题提出论点之前必须先整理文献,归纳已有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的观点必须注明出处。形式上的规范化是使生态经济学研究成为可积累的科学体系的最起码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严格遵循理论创新的规范,即在基本假设可验证、问题边界清晰,数据资料完整、可靠,理论与方法论适宜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所有逻辑推论都不会被经验事实证伪的理论。而不以观点、愿望替代逻辑推论,以比喻代替推理。

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所构成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行为及其规律性的学科。是生态学和经济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有: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目标; 经济平衡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规律; 经济的再生产与自然的再生产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人类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经济活动同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关系; 人口、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城乡建设等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的投资来源及效果评价等等。[1]

9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相关处理结果,该论文作者徐中民因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供了大量假的信息被追回相关拨款的资金,取消了徐中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资格两年,并对他给予通报批评

整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循环经济,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使用的知识,生态学,经济学,进一步划分也涉及哲学,植物和动物生态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工业生态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循环经济系统,往往采用物质流分析(分析资源的利用效率),生命周期分析,环境管理系统和其他工具。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产业形态,是一个系统的科学。 循环经济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规律的科学的研究。循环经济是基于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新的生产方式的特点。所不同的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传统的地球,从地球的一端无限的资源库和污水处理领域的经济增长,大量的矿产资源的消费电子产品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环境的废渣,另一端插入到“资源 - 产品 - 废弃物”的线性增长模式的体现。循环经济需要使用所有可用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周期的各个方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物质代谢和/或共生关系,延伸产业链,被遗弃的 - “资源 - 产品 - 再生资源”的表现集约型增长模式的形式。循环经济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这个想法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循环经济在最近几年中,不仅融入了中央决策在中国领域的,在前所未有的关注,也成为研究领域的重点。从“循环经济在中国长大,当地产业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除了循环经济科学发展的理念,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现,但也反映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为中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压力,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典型案例的卡伦堡模式 卡伦堡是一个沿海城市在丹麦,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工业生态系统运行的模型。工业生态系统的植物群和动物群的生态系统中的共生原则适用于工业活动,形成了企业共存“产业链”。在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不同的企业从废物变成原料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主要工业企业,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厂。四企业为核心,废物或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贸易为其他公司使用的原材料,或取代部分的原料;本企业链的温室农场,养殖场,硫酸厂供热站,水泥工厂,农场。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产生背景 周期“循环经济”的生态意义周期,而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循环。生态循环,经济活动中的物质循环和新陈代谢,这是循环经济的讨论的重点主要涉及物质流循环在经济意义上,从时间的角度来看,体现在循环的区域互动的要求,从空间 循环经济是人类发展模式的反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完善的过程。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唯一的局部的,小的,不起眼,它的影响是有限的。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人类社会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自然索取的能力,环境的干预也越来越大,资源消耗大,速度快,废弃物排放量显着增加,结合的局限性和主观睡眠的理解,从而导致更多和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对人类生命构成更大的威胁财产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在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描述的大量使用农药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骇人听闻的案件,生动的语言,敲响了工业社会,的环境危机警报。1970年4月22日,美国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的保护地球环境,它标志着的人的高度关注有关全球环境问题的要求。在1972年,一个民间学术组织的科学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 - 罗马俱乐部发表“的极限增长”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发出警告世界:“如果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的趋势继续,的极限的增长在此星球有一天会出现在未来的一百年。 “这份报告被认为是第一个系统研究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报告查看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几分之一片面和悲观,但供应不符合点的外延生长,还提醒人们,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制约因素。从那时起引起世界的关注。同年,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 “郑重声明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也承担了义务,保持自然的。 20世纪70年代,三大石油危机,让人们感受到在危机中的资源供给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已成为人们的追求。在同一时间,在快速增长的固体废物管理战略,这是在海外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资源循环型首先,西方国家的社会中,大量的自然资源消耗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经历了长时间的产业化发展积累的大量的废物,如废钢铁,老旧汽车,废旧家电,废纸,废物循环再造的目标要求,以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些废物的基础上回收之前,只有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中国的宣传,以促进世界经济周期的研究和发展。发布国内外一方面,大量的生态和经济方面的工业生态学专着或文章,但几乎没有循环经济专着;没有看到国外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的循环经济。另一方面,截至2004年底,中国不仅是循环经济的文章,专着或汇编出版也已发表论文近,循环经济是它的出版业在2005年的热门话题。可以说,循环经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概念,中国学者根据自己的国情,创新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同时,经济的情况下,全球化的日益推进,循环经济是国外学者已经提出了“中国因素”也不例外,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由中国专家合作的外国专家参与深化循环的理论研究中国的循环经济概念的世界经济,外国专家,促进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吸引了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关注,并成为与中国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涉及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民族的主要经济周期的执行情况。例如,一个家庭的节能,节水,废物分类活动;一个办公建筑的能源的节约,前面和背面的复印纸,碳粉盒,水的使用,一个干净的生产企业,综合利用资源产业的发展,社会的废物分离和回收,利用太阳能再利用,这些活动可以产生降低系统物质流的影响,因而是圆形区域的经济。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不是还没有完成,它是可以实现材料减少经济活动,除非它会不再开发,这是违反我们的主张和推进循环经济的出发点,这是说,没有集中中国,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所谓的窄废物再利用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发展,相当于“垃圾经济”,“范围内的废物经济”,日本提出建设循环型社会,强调废物减量化,再利用和回收,与相应的静脉产业。周围形成所谓的“静脉产业废弃物资源化产业,与动脉产业动脉产业“指的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了行业。 研究基金会循环经济 讨论学科循环经济的基础,不能离开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1,生态基础 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科学之间。作为仿生学循环经济是研究人的自然代谢,循环,共生和组织经济活动的法律为蓝本,英国学者坦斯利(AG坦斯利)1936年生态系统的概念,强调一定的自然生物和地理,生物和生物功能非生物环境统一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周围所有的空间和所有的生物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有机体;影响经济增长,开发,复制,形态特征,生理功能和地理分布的环境条件,生态因素。法律生态系统可以归纳如下: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生态规律已经被应用的领域,如农业,工业,循环经济的实践。 2,经济基础 > 从经济学的出生日期,资源分配,特别是分配稀缺资源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渐渐稀少的生态环境条件,经济将扩大对生态环境的研究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资源经济学,资源经济学认为经济的性质,将其转换为生存而数据的天然资源。资源的自然和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知识,信息,科学和技术,以及积累的资本和社会财富,其最大的特点是累积性和可变性。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草原,降水,河流和湖泊,能源,矿产资源,其本质特征是有限的,某些类型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循环经济研究与资源经济学包括的关系之间的供应和需求,价格和税收上的供给和需求的影响之间的关系。废物变成原始材料“链接之间的行业的能力,以形成和最终决定由资源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各国政府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因为它涉及到的外部问题的原因。福利经济学告诉我们:如果一种商品的生产或消费会带来成本,也不能反映在市场价格将产生“外部效应”。外部是有害还是有益的影响不会直接参与这样的活动,企业或个人的一些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一的有利影响,外部经济“,否则”外部不经济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公共产品。作为一个公共的环境中,”公地悲剧“ - 过度使用的非独占性消费往往由于供应不足,导致“搭便车”心理 - 往往导致消费的非竞争性。可以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环境的目的。 /> 3,工业生态学 产业生态化,模仿自然生态的纪律,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于1997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产业生态学杂志。编辑器的里德Lifset在第一个问题:“工业生态系统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科学分支,从本地,区域和全球层面,它是一个系统的能量流在产品,工艺,工业部门和行业的研究经济其重点是研究和材料流动,产业的作用,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工业生态试图仿照自然的物质循环,企业间的系统耦合的性质,生态链,产业链,实现多级传输,物质循环和能量效率的产出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的消费和再生的生产相对简单,稳定,但生态产业体系,无论是技术水平,还远没有达到水平的自然世界之间的联系。 4,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是整个社会科学(经济学)的一个跨学科的自然科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值的扩散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生态环境已经从纯粹的自然意义上的人类生存的因子在社会意义上的经济因素,这有两层含义。首先,在与人类生活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良好环境,已成为幸福的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二,自然生态环境的废物吸收能力或接近饱和,在某些领域甚至已重载继续使用它的生产必须复制新的环境容量,因此需要投入资金,为“建设(生态恢复与污染控制)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产品”的劳动。换句话说,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目标,从生产的角度来看,具有双重功能,那就是,从生活的角度,已成为生产要素和条件 5,皮尔斯模型 在1965年,美国学者肯尼思·鲍尔丁(肯尼思·尤尔特博尔丁)在类似地球的太空飞船(地球的SPASH船舶博尔丁的太空飞船理论)“一文中提出,人们不应该看地球作为一个垃圾场,是一个生态系统中,”循环再造的废物回收废物及循环流(圆形流)的话,对人的生存能力取决于共生的关系,所有的元素和人们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封闭循环的特点。但没有使用的长期回收经济,但与中央计划经济的中央计划经济。博尔丁在1966年出版的文章“未来的飞船地球经济学(在未来的地球太空船)的经济学“。这些建议未来经济发展的太空船地球”类似的“太空人”经济。地球是一个寂寞的太空船,储备库不会有无限的物质,既不开发,也不污染。人类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循环的生态系统,物质再生产。博尔丁看作是生态经济学,中国学者认为,循环经济的概念最早的倡导者。 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和图奈(皮尔斯,DW&特纳,RK)1990年第一次使用这个词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这两位作者在天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这本书的第二章的标题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他们正在尝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基础上,资源的管理规则和物质流模型的建立。任一回路废弃物 - 资源的可用性有着积极的作用,或直接在自然的能力,吸收压力。在后一种情况下,超过自然的废物直接排放到实用程序或资源的可用性产生负面影响的吸收能力。基于这个广泛的概念,包括的吸收能力,皮尔斯和自然资源管理的两个规则:可再生能源的可再生资源的开采速度不是它的速度,较小的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流比或等于的吸收能力环境。他们还提出了资源股的特点:可耗竭性资源减少(可持续发展)应该补偿的可再生资源的增加,达到一定的生活水准,我们必须减少消耗的资源或可再生资源股票(提高效率)。 类似的工业代谢,自然循环和工业循环的循环经济模式。这两个循环的繁殖,也就是提供的再生产和消费的物质基础;产生超过直接消费效用(如美的欣赏)的原料。的环境消化废物,废物吸收自然循环被吸收到经济体系的经济来源,假定产业周期的自然同化能力,和更多的资源,以减少压力。此外,循环也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同化能力的压力。但是,工业循环也需要资本投资,并产生额外的压力同化能力。也就是说,二次污染,导致吸收能力的下降。 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有一个逐渐清晰的概念内涵,扩大重点进行调整,不仅为国家和性能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约束,鼓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进工业“三废”,“吃干榨尽。可以推断,循环经济将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 在我们国家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企业的能源,水,土地,材料和资源节约法规,政策,标准和管理措施,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以节约能源的主要内容,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流程和设备的发展,资源的利用效率已得到大大改善。统计显示,:在2003年,中国的能源消耗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在1980年下降5%;每万元GDP用水量相比1980年下降了7%;综合利用,工业“三废”的6倍,1985年的产值;报废回收的材料总价值的4倍,1985年,经济,社会的有机统一和环境效益。 首先,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在重新冶炼渣屑制砖或烧制水泥,废钢回收利用的税收减免等政策激励,在中国的一些企业中,和重用冷却水和其他措施,开展企业资源再生或循环再造。2003年全国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值达40亿元人民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3%,综合利用率约65% ?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率约56%。 返回。我们的的城市包装材料,如酒精和烟草包装纸箱回收废旧物资回收已经形成了相对供应的废物流零售商,批发商,批发商再集中返回的生产企业重复使用的,有些废料物质的分散回收集中分类,废金属加工成的冶炼厂,旧家具,废纸,塑料,废木材,废家电回收行业,已经形成了网络和规模,2003年,5000多名各类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回收网点16万,超过3000个回收加工企业,从业人员140余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价值约50十亿人民币,在发展模式调整废料和社会回收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再利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无论从事机械,电器等产品的生产领域的消费领域我们的维修团队,一些企业开展近年来开始探索和实践,一方面报废汽车发动机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如玻璃容器,纸箱,周转箱的回收及循环再造。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解决供应配件停产的老款车型的产品更新,可谓一举多得。此外,国家鼓励发展的旧货市场,充分利用的跳蚤资源,以满足低收入消费群体的需求。 四,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末端”不属于循环经济领域的,但循环经济的内容。热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最终处置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和垃圾填埋气,废物转化为能源,形成产业链,循环经济的内容,2003年,40多利用垃圾发电或热利用企业。加快沿海地区形成的中小型企业进入园区,污水集中处理模型的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 ,不仅是为了减少污水处理的资金,部分企业也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促进循环经济的努力,加强宣传国家的发展增加了近年。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深化的过程。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新闻单位要加强对循环经济的概念,这个想法的?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绿色服务业(第三产业),环境标志认证体系,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政府采购是一些地方推进循环经济方向。 组织试点示范。中国的圆经济试点工作进行了三个层面上。大力推动清洁生产在企业层面,建立生态工业园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省,市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中国是国际上公认的清洁生产,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中国家。在1993年,中国利用世界银行开展清洁生产试点项目,在酿造,造纸,化工等行业通过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完善的管理和其他措施,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国家相关部门,重点对一些重大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工程,并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多个行业,400多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建立了20个行业或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超过10000人参加了清洁生产的不同类型的培训,提高企业污染防治能力。 在集中地区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行业,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废物原料的上游和下游企业,延长生产链,从上游企业在这些公园生态原则的基础上,组织生产,实现高效区域或企业集团,废物的产生,甚至“零排放”的最低金额之间的资源分配,国家环保总局已批准了14种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公园在江苏省具有不同的功能,上海的废物饭盒回收产业链,天津开发区基本形成无废物排放园区。这些做法可以总结和推广。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发展生态农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部农业部在两组51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批准。经过积极探索农业领域,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总结出数百从材料的接触角,生态农业模式物质代谢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产业共生型和混合型三大类。 法律,法规和政策,创造体制环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以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制度环境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引入。 首先,法律和法规不断完善。 2003年1月1日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九条规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在资源和废物综合利用领域的合作,更有效地运用,回收资源“环境影响评价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2004年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控制环境法:”国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和危险,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国家还推出了节能和长期规划。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清洁生产审计方法,轮廓节水技术”的规定进行了介绍。当地的法律和法规还介绍了2003年左右,陕西,辽宁,江苏等省份和城市,如沉阳,太原还制定了地方清洁生产政策和法规。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的颁布和实施。这些都依法奠定了基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和环保产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工作。为了调动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家发展和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资源综合利用。例如,国家经贸委和国务院其他部门批准的1996年“意见”的进一步发展的资源综合利用(国发[1996] 36号),国家资源的综合利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开发两批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根据国务院第36号,原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利废企业和产品的减免税优惠政策的有关优惠政策。 另外,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200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显著研究,成立一个研究的“循环经济地位,中国的资源战略和举措。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循环经济政策,思考研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十一五”规划。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专门研究。国家中期??和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科学和技术问题为主题。项目支持科学技术部,国家环保总局开展软科学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的国际合作项目。例如,世界银行支持全国人大开展的研究循环经济的法律框架,以支持国家环保总局开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德国支持贵阳市循环经济的实践。所有这些都为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态经济学期刊

《生态经济学报》问世 寒旱所 日前,由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主办、中科院寒旱所等承办的的中国第一部关于生态经济的学术期刊《生态经济学报》问世。 生态经济学是从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观点研究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关注的是环境或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国际上于1989年创办Ecological Economics期刊以来,全世界关于生态经济的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生态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还没有一部比较全面地研究生态经济的期刊,《生态经济学报》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长期空白。 我国第一部《生态经济学报》的问世,将全面介绍国内外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进展、现状和热点前沿问题,促进我国生态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推动生态经济理论方法的实践应用、促进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和管理产生重要意义。该期刊从2003年出刊。

简述生态经济学产生发展各阶段及其代表性成果?简述生态经济学产生发展各阶段及其代表性成果?简述生态经济学产生发展各阶段及其代表性成果?

1、生态经济学概念的酝酿和产生阶段(1950—1969)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生物学家Haeckel于1866年最早提出,并首次明确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全球生态经济问题的大辩论阶段(1970—1987)这一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涌现出了大批关于全球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的论著,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大辩论。1968年,以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罗马俱乐部”成立。3、生态经济学价值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1988年国际生态经济学学会的成立,以及次年Ecological Economics刊物的创办成为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扩展资料二战以后,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充分显示出人类干预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然而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其严重程度是人们始料未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和资源问题从局部向全局、从区域向全球扩展,世界范围内的人口骤增、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资源不足和能源危机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状态,而且制约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当科学家们探索以上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发展趋势、预防措施和解决途径之时,从一开始他们就发现:单纯从生态学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和研究这些问题,是难以找到答案的,只有将生态学和经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从中寻求到既发展社会经济又保护生态环境的解决之策。至此,生态经济学就应运而生了,这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生态经济》学术版是属于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目录在08年以前是每四年评一次,08年后改为每三年评一次。目前,最新版目录也就是2011版核心期刊,目录是在2011年12月底评定的,这份目录的时间应该是2012年、2013年、2014年。下次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调整应该在2015年初前后。如果一个期刊在2012年是中文核心,那么,一直到2014年也是的。昊誉论文网真诚为你服务!

生态经济论文

真的是南大的

南昌大学的寒假作业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可以看下(世界生态学)这样的期刊呗~写论文前多看看文献~总能找到自己的论文吧

  • 索引序列
  • 生态经济学报
  • 生态经济cssci
  • 生态经济学论文
  • 生态经济学期刊
  • 生态经济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