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文献的发展历程

文献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

文献的发展历程

纸是一种薄膜状的纤维制品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用絮绵丝制成的“絮纸”。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文景时期(公元前 179~前 150)的汉墓中,出土了西汉初期的纸质地图残片,纸薄而软,纸面光滑平整,上有用细黑线条绘制的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这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纸质文献。1942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河岸汉代烽燧遗址,发现有东汉和帝永元年间(公元89~104)字迹清晰可认的纸质文献。1973 年在甘肃居延地区发现东汉时期写有隶字的纸质文献。东汉时蔡伦(?~121)总结前人的经验,扩大了造纸的原料,改良了造纸技术,制出了新型的纸,时称“蔡侯纸”。公元2世纪以后,纸逐渐在中国内地和西北地区广为使用。从西晋(265~419)时纸已取代了竹帛而成为主要的文献载体。清末在新疆库车发现的西晋元康六年 (296)的佛经残页,是有年代可考的最古的纸写本文献之一。1964年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一座晋墓中发现的彩绘纸画是现存最早的纸画。4世纪以后,中国造纸术陆续传播到国外。4世纪末传到朝鲜,6世纪传到日本,7世纪以后传入印度。8 世纪以后传往阿拉伯地区。10世纪以后传到埃及、摩洛哥。12世纪以后传到西班牙,13~16世纪传到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俄国荷兰等国17世纪以后传到美国。纸质文献逐步在世界上普及。

管理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有古代和中世纪阶段、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三个阶段一、古代和中世纪---此阶段,管理未成为一门科学,无论是物的管理还是人的管理都谈不上。二、传统管理阶段(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一切管理活动主要是凭管理者个人经验进行。三、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1、以泰罗为首的古典管理学派对经济管理问题的系统探讨。2、梅约、罗物里斯伯格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对工作中的行为问题的学术探讨。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组织行为学在人际关系学的基础上形成的)管理思想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考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管 理实践中种种社会关系及其矛盾活动自觉的和系统的反映。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

古典文献学发展历程

文献学是在文献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了收集、整理、交流和利用文献,就必须对文献的特点、生产方式和整理方法进行研究,从中总结出规律,从而逐渐形成了文献学。 文献学应该算是历史类的。考据学、目录学、版本学都是历史文献学的传统分支学科。由这些分支学科组成了历史文献学,使它指出从文献中收集史料的门径,鉴别史料、确定其来源、性质、可靠程度与实际价值的方法。所以,虽都是文献,差别还是很大的。 中国文献学是以研究中国古代文献为主的学科,它包括已经出土的文献和一些散存的历史资料主要包括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主要是研究中国文学发展脉络,传承体系,文学名著和主要文人,旨在理顺文学发展的模式,为研究古代文学做保障。 后人对宋人词集的编纂情况:明末毛晋刻《六十名家词》后,清侯文灿即续刻《十名家词集》 后来秦恩复又续刻《词学丛书》 到了晚清,刻词的风气更盛,规模也更大。王鹏运刻有《四印斋所刻词》《宋元三十一家词》,江标刻有《宋元名家词》,吴重熹刻有《山左人词》,吴昌绶又有《双照楼景刊宋元本词》,朱祖谋有《彊村丛书》,陶湘有《续刊景宋金元明本词》。1931年赵万里编成《校辑宋金元人词》,嗣后周泳先继起,辑成《唐宋金元词钩沉》,补诸家丛刻之遗。唐圭璋先生在他们的基础上广为搜罗,辑成《全宋词》。在初编此书的时候,就承精于目录版本之学的王仲闻帮助搜集资料,校订真伪,商讨善本、足本问题。因此当中华书局提议修订此书的时候,先生就推荐王先生负责校订。经过王先生全力以赴的修订,这部重新修订后的《全宋词》终于在1965 年6月重印出版。修订本与旧本相比,面目大不相同,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所采用的词集以善本、足本为主。比如,毛晋刻本卢祖皋《蒲江词》只20余首,《全宋词》根据《彊村丛书》本《蒲江词稿》多出70余首;又如,毛晋刻本程珌《洺水词》40首,《全宋词》根据明嘉靖刻本《洺水集》增补3首;毛晋刻本李之仪《姑溪词》86首,而《全宋词》则据《姑溪集》本增补8首;毛晋刻本刘过《龙洲词》45首,而 《全宋词》根据明沈愚刻本《龙洲词》校毛本,多出34首。又,王鹏运刻本何梦桂《潜斋词》40首,《全宋词》则据明成化刻本《潜斋先生文集》增补7首;江标《宋元名家词》刻本吴儆《竹斋词》 21首,《全宋词》据明刊《吴文肃公文集》增补9首。此外,倘原刻文字有脱讹,是编又据其他善本校订。由于选择底本采用善本、足本,做到择善而从,同时严于考订,因此在好多地方改正了前人沿讹袭谬之处。此外,尚有《宋词纪事》《唐宋词简释》及《元人小令格律》《词苑丛谈校注》《词学论丛》《全宋词简编》《词话丛编》等书出版。

高考填报志愿时,古典文献学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以及就业前景怎么样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大学生必备网整理的古典文献学专业简介、就业方向、就业前景等信息,供大家参考。1、古典文献学专业简介古典文献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教育、文化、出版部门,从事古籍整理、传统文化方面的实际工作、古典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文献学高级专门人才。2、古典文献学专业就业方向古典文献学专业性强,研究内容较为冷僻,就业受到一定的限制。可以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文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从事行业: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教育、公关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1、新能源2、教育/培训/院校3、公关/市场推广/会展4、学术/科研5、广告6、生活服务工作城市:毕业后,北京、广州、成都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1、北京2、广州3、成都3、古典文献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很多人说,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古雅的学问,跟现实生活距离甚远,学起来比较枯燥,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从社会需求这个角度来讲,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确实有限,而且不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而增加。同时她又较难学:既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又需要广泛的知识和开阔的思路,甚至需要学贯中西、汇通文理。有很多饱读诗书的大学者,在校勘古籍的时候仍然难免出错。鉴于古典文献学的这些特点,建议考生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盲目报考。古典文献学要培养的是有扎实的文献学基础,能够进行古籍整理和研究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高校、出版社或研究所从事古籍整理、出版或研究工作,也可从事其他与语言文字处理有关的工作。由于学生一般都有扎实的写作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适应性很强,就业路径也比较宽。最近,由于西方文化思潮的大量涌入,人文学科包括古典文献学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现象就是:新的研究思路的大量进入,改进或者代替了一些旧有的研究思路。同时,学者越来越多地关注和吸收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我国传统的古典文献学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历程之后,正在迅速走向世界。古典文献学专业培养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能从事古籍整理方面的实际工作、古典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文献学专门人才。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先前根本几乎没史料。

文献学是在文献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了收集、整理、交流和利用文献,就必须对文献的特点、生产方式和整理方法进行研究,从中总结出规律,从而逐渐形成了文献学。 文献学应该算是历史类的。考据学、目录学、版本学都是历史文献学的传统分支学科。由这些分支学科组成了历史文献学,使它指出从文献中收集史料的门径,鉴别史料、确定其来源、性质、可靠程度与实际价值的方法。所以,虽都是文献,差别还是很大的。 中国文献学是以研究中国古代文献为主的学科,它包括已经出土的文献和一些散存的历史资料主要包括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主要是研究中国文学发展脉络,传承体系,文学名著和主要文人,旨在理顺文学发展的模式,为研究古代文学做保障。 后人对宋人词集的编纂情况:明末毛晋刻《六十名家词》后,清侯文灿即续刻《十名家词集》 后来秦恩复又续刻《词学丛书》 到了晚清,刻词的风气更盛,规模也更大。王鹏运刻有《四印斋所刻词》《宋元三十一家词》,江标刻有《宋元名家词》,吴重熹刻有《山左人词》,吴昌绶又有《双照楼景刊宋元本词》,朱祖谋有《彊村丛书》,陶湘有《续刊景宋金元明本词》。1931年赵万里编成《校辑宋金元人词》,嗣后周泳先继起,辑成《唐宋金元词钩沉》,补诸家丛刻之遗。唐圭璋先生在他们的基础上广为搜罗,辑成《全宋词》。在初编此书的时候,就承精于目录版本之学的王仲闻帮助搜集资料,校订真伪,商讨善本、足本问题。因此当中华书局提议修订此书的时候,先生就推荐王先生负责校订。经过王先生全力以赴的修订,这部重新修订后的《全宋词》终于在1965 年6月重印出版。修订本与旧本相比,面目大不相同,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所采用的词集以善本、足本为主。比如,毛晋刻本卢祖皋《蒲江词》只20余首,《全宋词》根据《彊村丛书》本《蒲江词稿》多出70余首;又如,毛晋刻本程珌《洺水词》40首,《全宋词》根据明嘉靖刻本《洺水集》增补3首;毛晋刻本李之仪《姑溪词》86首,而《全宋词》则据《姑溪集》本增补8首;毛晋刻本刘过《龙洲词》45首,而 《全宋词》根据明沈愚刻本《龙洲词》校毛本,多出34首。又,王鹏运刻本何梦桂《潜斋词》40首,《全宋词》则据明成化刻本《潜斋先生文集》增补7首;江标《宋元名家词》刻本吴儆《竹斋词》 21首,《全宋词》据明刊《吴文肃公文集》增补9首。此外,倘原刻文字有脱讹,是编又据其他善本校订。由于选择底本采用善本、足本,做到择善而从,同时严于考订,因此在好多地方改正了前人沿讹袭谬之处。此外,尚有《宋词纪事》《唐宋词简释》及《元人小令格律》《词苑丛谈校注》《词学论丛》《全宋词简编》《词话丛编》等书出版。

文献学的发展历史

文献载体有天然材料手工刻写的非纸张型材料: 如古代的甲骨、 玉石、 青铜器、 简策到以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型为主的人造纤维( 纸张) 型材料再到现代的胶片、 磁带、 磁盘、 光盘以及机读数据库、 网络数据库为代表的电子载体材料文献。这一发展演变也就是载体材料本身的笨重到轻便, 信息记录的密度由小到大, 信息记录传递由慢到快的进程。

今天我们所说的文献,主要指有历史意义的比较主要的书面材料,广义的文献定义就成了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依据国际定义文献乃是一切情报的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的概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泛指古籍外,近人把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古物、模型、碑石、绘画等,统称为"历史文献"。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关于"文献"的定义是:"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数千年来,我国先人创造出丰富而灿烂的各类文化硕果,主要是录存于浩如烟海的古代图书典籍之中,这些就是古典文献。而其中与某一学科直接相关的图书资料,就是该学科的文献。古典文献学的基本任务,是继承古代校雠学家的方法、经验和成就,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发掘、搜集、整理、研究这些文献,去伪存真,考镜源流,使之为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专业工作者所了解、掌握和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科学文化,进而为全人类作出贡献。

先前根本几乎没史料。

杂志的历史发展历程

一)国外杂志史1、杂志媒体的廉价化和普及2、杂志媒体的繁荣、竞争和集中(二)中国杂志史1、外国人在我国创办的杂志2、近现代中国杂志和开拓3、当代中国杂志及其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前,我国杂志的出版曾出现两次高潮,即1959年和1964年;1967年到1972年是我国解放后杂志出版最少的年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杂志开创崭新局面。2008年各类媒体广告经营额 类型 营业额(亿元) 同期增长 增长比率% 占全国比重% 电视 50 55 2 4 报纸 67 48 36 04 广播 34 52 79 60 期刊 02 56 23 63 网络 76 57 21 46 杂志发展新趋势§ 杂志种类和印数的激增,必然来带激烈的竞争,必然带来发展新趋势。这种趋势的特征:Ø 第一,竞争求生的局面将继续加剧,市场调节机制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杂志质量的高低成为杂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Ø 第二,在竞争中,杂志从业人员优胜劣汰。Ø 第三,集团化、集约化经营是竞争的必然趋势。

中国近现代期刊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壮大繁荣期、艰难发展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五个阶段。中国近现代期刊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舆论宣传和批判功能、培育人才和教育引导功能、信息传递和审美娱乐功能等方面上。可以说,期刊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文明建设程度的标尺。

  • 索引序列
  • 文献的发展历程
  • 古典文献学发展历程
  •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 文献学的发展历史
  • 杂志的历史发展历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