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佛学院论文

佛学院论文

发布时间:

佛学院论文

还有搞这个,,,这是那个小和尚

你是佛学院的吗,这么懒怎么成佛啊,去把三藏十二部给我抄一遍

这里有佛教与社会的文章-htm

是参考还是抄袭别玷污了神圣的东西,因果很重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论文

你什么联系方式也没留,我怎么传给你材料啊?下面给你列了几个题录和文摘,你选几个匹配度高的,我把全文传给你。联系QQ:569613081或E-mail:1/51【题 名】简单五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相位个数的优化设计【作 者】尹丽子 张苏梅【机 构】济南大学数理学院,济南250022【刊 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37-39【ISSN号】1001-4748【C N 号】37-1166【馆藏号】94155X【关键词】相位优化 圆色数 五交叉路口【分类号】O224【文 摘】通过引入图论中“圆染色”的概念,将城市路口交通信号灯最优相位个数归结为其交通流模型图的圆色数.根据常见简单五交叉路口交通状况。由车流的冲突关系给出交通流模型图并确定这些图的圆色数.2/51【题 名】基于PLC的交通灯智能控制【作 者】洪清辉 何燕阳【机 构】漳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福建漳州363000【刊 名】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3)-66-70【ISSN号】1008-7826【C N 号】35-1223【馆藏号】98247A【关键词】智能交通 车流量 PLC控制【分类号】TP273【文 摘】本文运用小型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灯,并实现智能控制,即采用电感式传感器来探测车辆的通过,然后用PLC内高速计数器对车辆数量进行计数,运用一定的智能控制原则,PLC就能依据车流量的情况自动调节红绿灯的时间长度以提高交通控制效率、缓解交通拥挤、达到最优控制3/51【题 名】PLC控制十字交通灯的设计【作 者】张力胜【机 构】安徽理工大学,安徽淮南232001【刊 名】矿业科学技术2005,33(2)-4-8【ISSN号】【C N 号】【馆藏号】94771A【关键词】PLC(可编程序控制器) 梯形图 指令 顺序功能图 交通灯 PLC控制 可编程序控制器 设计 可编程控制器 工业自动化【分类号】TM61 TU857【文 摘】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日苴完善,加上小型化、价格低、可靠性高,在现代工业中的作用更加突出。4/51【题 名】交通灯数字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作 者】任中民【机 构】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122【刊 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3)-54-55【ISSN号】1008-3812【C N 号】21-1397【馆藏号】90077X【关键词】交通灯 数字控制 时间发生器 定时器 触发器 译码【分类号】TM2【文 摘】本文分析了现代交通控制与管理问题的现状,根据城市交通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交通灯数字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城市交通灯数字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方案。5/51【题 名】基于DEA技术的交通信号灯定时控制系统【作 者】谢海鸿 李萍 林德斌【机 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工程学院,广东佛山528000【刊 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3)-8-10,46【ISSN号】1008-0171【C N 号】44-5033【馆藏号】90032A【关键词】FPGA EDA VHDL 交通信号灯 控制系统【分类号】U51【文 摘】本文介绍一种适合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EDA软件MAX+PLUSⅡ,阐述使用MAX+PLUSⅡ软件设计交通信号灯自动定时控制系统的过程本设计在GW48-CK实验箱上进行了下载,验证了整个设计的正确性6/51【题 名】交通信号灯PLC控制【作 者】殷兴光【机 构】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302【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2005(10)-134-134【ISSN号】【C N 号】【馆藏号】81948A【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 交通信号灯 PLC 日本松下公司 自动控制 软件编程 硬件设计 控制过程 系统调试【分类号】TP273 TM61【文 摘】本文采用日本松下公司FPO系列C16T型PLC(可编程控制器),实现了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控制过程具体完成了PLC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并通过系统调试,达到交通灯自动控制的目的7/51【题 名】智能交通信号灯配时及优化设计【作 者】陈传明[1] 张铃[2] 赵姝[1] 张媛[1] 万忠[1]【机 构】[1]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2]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39//安徽大学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9【刊 名】微机发展2005,15(3)-4-6,75【ISSN号】1005-3751【C N 号】61-1204【馆藏号】97969X【关键词】交通流量 饱和流量 信号灯配时 信号灯周期 相位【分类号】TP18 U51【文 摘】随着城市车辆数目的急剧增长,车辆与路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增加道路面积只是治标不治本。实践证明,合理地对城市交通信号灯进行控制,将高峰期和平峰期分开对待,设置合理的配时,对于改善交通流的质量,更好地利用现有运输能力,实现交通流的安全性、快速性和舒适性都能起到很大作用。文中根据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及饱和流量结合所提出的双周期算法对单交叉口设计出一种较优的配时方案(所有算法已编成应用软件),并在德国PTV公司的Vissim交通模拟仿真软件上测试,获得了不错的效果。8/51【题 名】基于Verilog HDL设计的交通灯控制系统【作 者】何峰【机 构】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上海200062【刊 名】现代电子技术2005,28(8)-103-104,107【ISSN号】1004-373X【C N 号】61-1224【馆藏号】97360A【关键词】Verilog HDL 硬件描述语言 状态 FPGA【分类号】TP312【文 摘】Verilog HDL作为一种规范的硬件描述语言,被广泛应用于电路的设计中。他的设计描述可被不同的工具所支持,可用不同器件来实现。利用Verilog HDL语言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设计交通灯控制系统,使其实现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转,突出了其作为硬件描述语言的良好的可读性、可移植性和易理解等优点,并通过Xilinx ISE6.02和ModelSim 5.6完成综合、仿真。此程序通过下栽到FPGA芯片后,可应用于实际的交通灯控制系统中。9/51【题 名】交通信号灯系统的动态控制【作 者】陈叙【机 构】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刊 名】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2)-45-48【ISSN号】1000-2073【C N 号】32-5039【馆藏号】96172X【关键词】交通信号灯 动态控制系统 智能化控制 控制模式 工作原理 信号采集 控制方法 控制装置 信号处理 系统结构 投资成本 适应能力 调节范围 控制领域 PLC【分类号】TP273 U51【文 摘】交通信号灯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是近年来得到关注并广为研究的一个课题.通过引入动态控制系统,描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模式,给出了一种基于PLC的交通信号灯系统的动态控制方法.该系统以地感线圈为信号采集元件,以PLC为信号处理和控制装置,具有系统结构简单、投资成本较小、现场适应能力强、时间调节范围广等特点,因而在实际的交通信号控制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0/51【题 名】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作 者】齐向东[1] 许志强[2] 于少娟[1] 韩如成[1]【机 构】[1]太原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太原030024 [2]太原铁路局车辆段,太原030001【刊 名】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5,26(2)-131-135【ISSN号】1673-2057【C N 号】14-1330【馆藏号】95374A【关键词】智能控制系统 设计与实现 交通信号灯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模糊控制原理 PLC技术 链接技术 复杂控制 自动控制 推理过程 车辆行驶 智能化 软硬件 计算机 通讯 对象【分类号】TP5 TP01【文 摘】研究了运用PLC技术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用简洁的软硬件使其智能化程度更高。采用PLC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链接技术,完成交通对象的复杂控制。并运用模糊控制原理,将人的控制经验及推理过程纳入系统自动控制当中,使车辆行驶和道路导航实现智能化。11/51【题 名】基于常规交通灯控制PLC的时间顺序控制编程方法【作 者】张君霞【机 构】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450052【刊 名】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18(4)-71-71,79【ISSN号】1001-182X【C N 号】32-1216【馆藏号】92874X【关键词】时间顺序控制 交通灯控制 编程方法 信号灯控制 小型PLC 程序设计 控制系统 松下电工 FPO C3【分类号】TP11 TN931【文 摘】交通信号灯控制是典型的时间顺序控制,利用PLC可以简便、准确地实现该类控制,构建该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程序设计。本文以日本松下电工FPO—C32型小型PLC为例,介绍了实现常规交通灯控制的四种编程方法。12/51【题 名】FPGA/CPLD设计软件Active—HDL的特点与应用实例【作 者】张宪起【机 构】中国兵器工业第214研究所,蚌埠233042【刊 名】集成电路通讯2005,23(2)-45-52【ISSN号】【C N 号】【馆藏号】93193X【关键词】Active FPGA/CPLD HDL 应用实例 设计软件 特点 交通灯控制器 动态扫描显示 设计过程 设计流程 仿真方法 描述方法 编写方法 显示功能 模拟波形 RAM 状态机 数码管 计数器 内存 文件【分类号】TP311 TS74【文 摘】介绍了Active—HDL软件的设计流程和设计过程中的有关仿真,以RAM实例说明该软件的特点及内存的描述和仿真方法,以交通灯控制器为例介绍状态机的描述方法,以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为例介绍测试文件(testbench)的编写方法,以计数器为例介绍模拟波形显示功能。13/51【题 名】交通灯控制系统电路设计【作 者】陈宗梅【机 构】重庆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0712【刊 名】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2)-124-125【ISSN号】【C N 号】【馆藏号】87730X【关键词】控制系统 交通灯 电路设计 城市交通控制 管理问题 工作原理 设计方案 硬件电路【分类号】TP273 U51【文 摘】分析了现代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问题的现状,结合城乡交通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简单低成本城市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案。14/51【题 名】基于PLC控制的交通灯系统设计【作 者】周名侦 张少明【机 构】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800【刊 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2)-61-63【ISSN号】【C N 号】44-1555【馆藏号】87089X【关键词】交通灯 PLC控制 系统设计方案 控制要求 十字路口 控制系统 运行效果 可靠性【分类号】U51 TU857【文 摘】文中根据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要求,介绍了应用PLC实现对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方案合理,可靠性高,达到预期目标,运行效果好。15/51【题 名】离线交通灯信号优化方法:回顾与前瞻【作 者】黄志光 黄仕进 唐松安【机 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薄扶林道、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香港【刊 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5(2)-36-54【ISSN号】1009-6744【C N 号】11-4520【馆藏号】85358X【关键词】优化方法 回顾 离线 交通灯 联动控制系统 前瞻 设计方法 孤立交叉口 交通信号灯 交通数据 优化设计 设计基础 指示标志 信号配时 设计依据 优化过程 交通流量 英文名称 基本单位 研究发展 配时设计 区域性 相位法 线方法【分类号】U51 TM933【文 摘】概括地回顾了一些关于离线(或脱机)交通信号灯优化设计的方法.其中包括用于在孤立交叉口的单点和区域性的联动控制系统.离线方法在设计时一般利用已有调查出来的交通数据作为固定的输入资料,这个跟实时设计方法所要求的从感应器即时检测出来的情况作为设计依据是有本质上的区别.但一般沿用的信号配时设计方法都需要依靠已刻在行车线道上(允许通行)的方向指示标志为设计基础,但这个方向指示在确定后在整个优化过程中是维持不变的,这就限制了交通流量在线道上的分布,从而大大减低配时的灵活性,在这样情况下优化出来的结果肯定不会是最好的.直至近期,以行车线道为基本单位的配时设计方法(英文名称为Lane-based method;中文可称为线道法)发展起来.这个方法是由传统的Phase-based method(相位法)所演变出来的.线道法不但包含所有相位法的特点,而且更能为原本受约束的线道和配时设计进行全面优化.线道法可在单点交叉口和区域性的联动控制系统上应用.文末提出一些未来研究发展的新方向.16/51【题 名】具有自组织能力的道路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作 者】段青【机 构】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院武汉430074【刊 名】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3)-64-67【ISSN号】1672-4321【C N 号】42-1705/N【馆藏号】98593A【关键词】交通信号灯 区域协调控制 自学习 自组织 道路交通【分类号】U49 TP273【文 摘】在区域自适应协调控制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自学习和自组织功能,实现了一种人工智能化的控制模式.该模式根据历史流量和实时检测到的交通数据进行自我学习并利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技术、交通仿真分析和交通预测模型对未来交通流的发展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得到更适合的子区域划分,并自组织实现周期、绿信比、相位差的自适应调节.其使用的时间越长,得到的信息也越多,分配的方案就越合理,具有良性化发展的特点.17/51【题 名】城乡交通灯控制系统电路设计【作 者】章家岩 谢富春【机 构】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刊 名】国外电子元器件2004(11)-7-9【ISSN号】1006-6977【C N 号】61-1281/TN【馆藏号】98233X【关键词】交通控制 交通灯 时间发生器 定时器【分类号】TP273【文 摘】分析了现代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问题的现状,结合城乡交通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城市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案。18/51【题 名】用multiSIM2001调试设计的交通灯定时控制系统【作 者】陆运华【机 构】不详【刊 名】电子制作2004(11)-36-39【ISSN号】1006-5059【C N 号】11-3571/TN【馆藏号】97913X【关键词】multiSIM2001 EWB6.0 电路仿真软件 定时控制 电子线路 调试 电子技术 图像交互 设计 系统【分类号】TN702 TP393【文 摘】multiSIM2001是加拿大图像交互技术公司(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igics简称IIT公司)推出的继EWB5.0之后电路仿真功能更强的电路仿真软件。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EWB5.0已远远不能满足于新的电子线路的仿真与设计的要求。因此IIT公司从EWB6.0版本开始,将专用于电路级仿真与设计的模块干脆更名为19/51【题 名】实现交通灯管制的单片机控制系统【作 者】赵建华[1] 朱少祖[2] 贺为婷[1]【机 构】[1]西安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032 [2]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刊 名】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4,24(2)-178-180【ISSN号】1000-5714【C N 号】61-1079/T【馆藏号】97628X【关键词】单片机 指令系统 MPLAB软件【分类号】TP1【文 摘】为了实现交通道路的管理,力求交通管理先进性、科学化.分析应用了PIC单片机实现交通灯管制的控制系统,以及该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法,实验证明该系统实现简单、经济,能够有效地疏导交通,提高交通路口的通行能力.20/51【题 名】基于CPLD的交通灯系统【作 者】方磊 马善农【机 构】东华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自动化系,抚州344000【刊 名】科技广场2004(10)-31-32【ISSN号】1671-4792【C N 号】36-1253/N【馆藏号】97497A【关键词】交通灯 灯控 十字路口 通用性 控制器 控制程序 VHDL语言 CPLD 编程 主控芯片【分类号】N945 U491【文 摘】本文主要介绍以CPLD芯片进行十字路口的交通灯的设计,用CPLD作为交通灯控制器的主控芯片,采用VHDL语言编写控制程序,利用CPLD的可重复编程和在动态系统重构的特性,大大地提高了数字系统设计的灵活性和通用性。21/51【题 名】基于VHDL语言的交通灯控制器设计【作 者】邱磊 肖兵【机 构】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510640【刊 名】福建电脑2004(12)-76-77【ISSN号】1673-2782【C N 号】35-1115/TP【馆藏号】96621X【关键词】灯控 交通灯 控制器设计 公路 VHDL语言 CPLD/FPGA 功能 VHDL硬件描述语言 开发【分类号】TP273 U491【文 摘】本文通过交通灯控制器的设计,阐明了利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进行CPLD/FPGA开发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作出了针对现代公路要求,采用语言描述实现交通灯控制器功能的一种新的尝试,并对其普通功能作了进一步完善。22/51【题 名】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蔡军 曹慧英【机 构】重庆邮电学院,重庆400065【刊 名】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6(3)-129-132【ISSN号】1004-5694【C N 号】50-1050/TN【馆藏号】96514X【关键词】可编程序控制器 正常时序控制 梯形图 急车强通控制【分类号】TP319 U51【文 摘】解决好公路交通信号灯控制问题将是保障交通有序、安全、快速运行的重要环节。但现有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都是单一的固定时序控制,不能够根据实际交通状况进行调节控制。利用罗克韦尔公司的MicroLogix 1500系列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和传感器技术来实现对交通灯的智能信号控制,在交通灯控制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设计和软件实现。23/51【题 名】单片机实验教学中交通灯控制的方法研究【作 者】陈淑洁 陈小林【机 构】温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浙江温州325027【刊 名】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25(3)-19-21【ISSN号】1004-8332【C N 号】36-1037/C【馆藏号】97055X【关键词】8051单片机 外部中断 定时器 延时【分类号】U121【文 摘】根据8051单片机的特点,讨论在实验教学中交通信号灯控制的方法,着重讨论了外部中断,定时器中断以及I/O输入输出的实现方法和技术,并列出了部分汇编源程序.24/51【题 名】交通灯控制下城市主干道双车道多速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研究【作 者】彭麟 谭惠丽 吴大艳 刘慕仁 孔令江【机 构】广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桂林541004【刊 名】物理学报2004,53(9)-2899-2904【ISSN号】1000-3290【C N 号】11-1958/O4【馆藏号】94684X【关键词】交通流 道路交通 元胞自动机模型 双车道 车流量【分类号】U14【文 摘】提出一个城市主干道双车道多速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此模型采用开放性边界条件,在考虑诸多实际因素影响情况下,研究了主干道中车站的设置、交通灯绿信比对车流量和车流速度的影响.计算机模拟所得到的基本图(流量-速度图)能较好地反映在交通灯控制下城市主干道交通流真实状况.25/51【题 名】能自动记录的交通信号灯【作 者】无【机 构】不详【刊 名】知识就是力量2004(7)-72-72【ISSN号】0529-150X【C N 号】11-1647/N【馆藏号】94292X【关键词】交通信号灯 汽车检查 自动记录 交通规则 车辆 中心控制 发送 制成 信息【分类号】U491 U471【文 摘】乌克兰的专家研制成一种独特的交通信号灯,它能自动记录违反交通规则的车辆并将记录信息全部发送到国家汽车检查局中心控制台。26/51【题 名】用VHDL和有限状态机设计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作 者】刘云仙【机 构】浙江科技学院,杭州310012【刊 名】光电子.激光2004,15(6)-756-758【ISSN号】1005-0086【C N 号】12-1182/TN【馆藏号】92586A【关键词】VHD 有限状态机 交通信号灯 控制系统 交通压力 城市交通 交通资源【分类号】U5【文 摘】用VHDL和有限状态机的方法设计了主干道与支干道的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无人自动管理的控制系统。将路口红绿灯的各种亮灯情况定义不同的状态,路口状况定义为触发条件,组成有限状态机。基于此模型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可充分利用现有交通资源,缓解城市交通压力。27/51【题 名】单片机实现交通信号灯实时控制系统设计【作 者】林捷 张联超 姚俊【机 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1101【刊 名】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4(1)-71-73【ISSN号】1006-009X【C N 号】22-1135/TH【馆藏号】91436X【关键词】交通信号灯 实时控制系统 接口技术 控制方式字 命令字 中断技术 单片机【分类号】U51 TP273【文 摘】介绍了使用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和中断控制器8259A,结合8088CPU实现交通信号灯实时控制系统的设计;设计过程包括硬件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两大步骤,对在单片机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重要技术问题都有涉足;另外,还比较了硬件和软件两种实现方式的性能。28/51【题 名】基于HDPLD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实现【作 者】张瑾 曾磊 马晨欣【机 构】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刊 名】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4)-40-41,i002【ISSN号】1673-1409【C N 号】42-1741/N【馆藏号】88143X【关键词】HDPLD VHDL 数字系统设计【分类号】TN791【文 摘】EDA技术以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作为电子系统的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作为系统设计的主要表达手段,广泛应用于现代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结合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实例。讨论了基于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HDPLD及其开发软件MAX+PLUSM的系统设计方法。29/51【题 名】简易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作 者】张德树【机 构】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安徽滁州239000【刊 名】滁州学院学报2004,6(4)-124-125【ISSN号】1009-1556【C N 号】34-1177/G4【馆藏号】87688A【关键词】交通信号灯 数字电路 自动控制【分类号】TN710【文 摘】控制电路主要由数字集成电路组成,实现了对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控制。30/51【题 名】Micrologix1000PLC在交通灯控制上的应用【作 者】李秀华 姜庆文 吴乃优【机 构】广东工业大学【刊 名】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PLC FA)2004(8)-53-55【ISSN号】1606-5123【C N 号】【馆藏号】87160X【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 交通控制【分类号】U491【文 摘】城市交通灯控制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具有可靠性高、维护方便、使用简单、通用性强等特点。本文用Micrologix 1000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灯的例子来说明可编程控制器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和手持编程器的使用方法。31/51【题 名】基于组态技术的PLC实现交通灯控制系统【作 者】吴国强【机 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理工分院,浙江湖州313000【刊 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3)-88-91【ISSN号】1672-2388【C N 号】33-1314/Z【馆藏号】87879X【关键词】交通信号灯 计算机控制系统 组态技术 PLC 流程图 MAGS【分类号】U51【文 摘】设汁了一种用FX2x—48MR的PLC实现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硬件接线和PLC软件流程图;并利用组态软件MCGS对该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经试验效果良好。32/51【题 名】从信号控制的设置依据谈起【作 者】无【机 构】不详【刊 名】道路交通与安全2004(1)-32-35【ISSN号】1008-2522【C N 号】11-3911/U【馆藏号】86786X【关键词】信号控制 道路交通 人流分配通行权 交通信号灯 车流分配通行权【分类号】U51【文 摘】随着交通科技的发展,通过交通信号的作用.利用红、黄、绿灯色(以及箭头、人形等)为相互冲突的车流、人流分配通行权,以保证交通运行的安全和顺畅。这种交通信号的控制,在现代道路交通管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从目前我市的应用情况来看,在对信号灯应用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区,本文试从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依据来作个大致的说明和澄清。33/51【题 名】基于CPLD的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器【作 者】杜玉远【机 构】东北大学【刊 名】电子世界2004(2)-30-31【ISSN号】1003-0522【C N 号】11-2086/TN【馆藏号】94357X【关键词】CPLD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工作原理 交通信号灯 智能控制器【分类号】U51 TN791【文 摘】CPID是一种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具有高集成度、高密度、高速度的特点。将原有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LSI)设计的电路改造为由CPLD实现,既可以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又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另外,由于CPLD具有在系统编程的功能,可在不改变印刷电路板的情况下改变电路功能,这样可以为系统提供更多的冗余功能。本文介绍一种采用CPLD设计实现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器方法,改变了原有控制器的体积较大、故障率高的缺点,并且增加了智能控制功能,使交通信号灯控制器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34/51【题 名】LED交通信号灯系统的硬件设计【作 者】沈鸿星【机 构】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湖北省襄樊市441021【刊 名】电子工程师2004,30(3)-75-77【ISSN号】1006-7787【C N 号】32-1237/TN【馆藏号】91231X【关键词】LED 交通信号灯 电流环 远程弱电控制 单片机 硬件设计【分类号】U51【文 摘】LED交通信号灯是传统交通信号灯的理想换代产品,文中介绍了一种LED交通信号灯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

2006年明散曲发展史之重新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近几年散曲研究的新进展与相关问题思考 文学遗产 2006年第3期2005年1、论稼轩俗词的曲体特征及其意义 中国韵文学刊 2005年第1期2、关于康海的散曲创作 文学评论 2005年第1期3、元明散曲比较论略 戏曲艺术 2005年第2期4、晚明闺阁曲家群体形成原因初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论清代文人的小曲创作 河南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6、论明代成化、弘治间南曲之兴盛与明中叶曲文学之复兴 文艺研究 2005年第12期7、《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辽金元卷》,参与编写散曲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2004年1、《散曲学学理意义刍议》(载《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2、《散曲学的成绩与危机》(载《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1期)3、《中国文学史编写问题三人谈》(与李修生、宁宗一教授合作,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4、《“嘌唱”考论》(载《文学遗产》2004年第4期)5、《论汤式的散曲创作与历史贡献》(载《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6、《论分南北曲进行曲学批评模式的得失》(载《戏曲艺术》2004年第4期)7、《女曲家徐媛初论》(载《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8、《永乐后期至成化前期散曲文学衰微探因》(载《学术月刊》2004年第12期)9、《元散曲通论》修订本(学术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2003年1、《论元曲家笔下的苏轼形象》(在2001年8月眉山苏轼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载《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2、《明散曲兴盛年代论》(载《学术研究》2003年第6期)3、《论词场才子之曲与明中叶散曲之复兴》(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6期)4、《新世纪曲学研究文存两种》(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2002年1、《论词曲之异同》(在国际首届词曲比较研讨会上交流/2001年9月锦州,载大会论文集《词曲研究的新拓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又载《文史知识》2002年10期)。2、《20世纪元散曲研究综论》(学术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获同行专家如吴新雷、李修生、黄天骥等教授赞赏,并有《东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书评肯定其学术价值)2001年1、《20世纪元散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该刊《编后记》特别推荐,并获该刊当年中国文学研究学术论文特别提名)。2、《元曲宫调曲牌研究述略》(《音乐研究》2001年第3期)。3、《文学史编写中的历史本位主义批判》(载《学术研究》2001年第1期)。4、《元散曲衬字研究述略》(载《文史知识》2001年第8期)。5、《论元代曲论的务实尚用》(1998年在北京国际元代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载《元代文化研究——国际元代文化学术研讨会专集》/北京师师大版社2001年出版)。6、四卷本《中国文学分体史》(全书四卷150万字,与李修生先生共任主编,并组织全国13院校20位学者共同编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同年9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的同行专家对该书的学术创新给予度评价。《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发表了中国社科院吕薇芬研究员和北京师大郭英德教授撰写的书评)7、《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辽金元文学研究》(参编,北京出版社2001年出版)2000年1、《元散曲章法技巧及修辞艺术研究述评》(《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1期)。2、《元散曲发展分期研究述评》(载《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3、《20世纪元散曲体制特征研究述评》(载《佛山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1999年1、《王国维元曲考源补正》(《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2、《元曲渊源研究述评》(1999年9月在“世纪之交中国戏曲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交流/广州、东莞,发表于《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2期)。3、《论元代曲论的开渠布道之功》(《文艺争鸣》1999年第2期)。4、《斜出斋曲论前集》(个人学术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获学界同行如李修生、宁宗一、吴新雷、吴国钦等教授高度评价)5、《中国文学通典小说通典》(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年出版)1998年1、《笔下苍生苦 曲中汗血声——张养浩哀民散曲简论》(在中国散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上交流/福建泉州,载《四川师院学报》1998年第2期)。2、《务实必有得——评〈元散曲艺术论〉》(《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2期)。3、 15卷本《巴蜀文化大典》(四川人出版社1998年出版,全书500万字。本人任全书常务副主编、文学卷主编)4、《小品文观止》(参编,陕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1997年1、《文学史编写的重大突破》(《重庆师院学报》1997年第3期)2、《古本戏曲剧目提要》(参编并参与全书统稿,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出版)1996年1、《风雅文化系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本人任副主编,并独著其中《君子的风范松竹梅兰》一书,四川人出版社1996年出版)2、《中国文学大辞典》(参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1995年1、《元曲大辞典》(参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出版,本人任编委)1994年1、《马致远、张可久等散曲创作年代论考》(1993年于河北承德首届国际元曲学术讨论会上交流,载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之《国际元曲研讨会论文集》)。2、《中国哲理诗鉴赏辞典》(参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3、《山水美探胜》(参编,重庆出版社1994年出版)1993年1、《陈草庵、鲜于必仁考略》(《文学遗产》1993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论宋金俗词及其对元散曲的影响》(《四川师院学报》199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论元散曲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1993年于河北承德国际元曲学术讨论会上交流,载《中国韵文学刊》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4、《元散曲通论》(笔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元散曲研究的终极成果,巴蜀书社1993年出版,该书出版后得到王利器、李修生、邓绍基等著名学者的高度评赞;国内有三家刊物发表了书评;在新旧世纪之交,北京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推介20世纪优秀学术著作,本书获得推介)5、《中国一绝》(参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1992年1、《近年来元散曲研究概论》(与李修生合作,载《文学遗产》1992年4期)。2、《四川历代曲选注》(巴蜀书社1992年出版,在《巴蜀艺文五种》内)3、《元曲百科大辞典》(参编,学苑出版社1992年出版)4、《中国古代各体文学作品选讲》(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5、《中国历代诗分类鉴赏辞典》(参编,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年出版)6、《中国历代词分类鉴赏辞典》(参编,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年出版)7、《稽古拓新集》(参编,成都出版社1992年出版)1991年1、《元散曲发展叙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元代文学研究专号》)。2、《从关汉卿笔下女性形象的描写重新审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访问学者专辑》)。3、《论元山水散曲的意境与元代文人的审美趣尚》(《吉安师专学报》1991年1期)4、《中国游记鉴赏辞典》(参编,青岛出版社1991年出版)5、《历代小品文鉴赏辞典》(参编,陕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1990年1、《论关汉卿散曲艺术的审美特征》(1990年于石家庄国际元曲学术讨论会上交流,载《河北师院学报》1990年第2期)。2、《论〈三国志通俗演义〉人物塑造的审美特征》(《四川师院学报》1990年4期)。3、《花鸟诗歌鉴赏辞典》(参编,中国旅游出版社1990年出版)4、《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参编,华岳出版社1990年出版)1989年1、《论诗乐同源及分流与中国诗歌之基本特色》(《四川师院学报》1989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山水诗歌鉴赏辞典》(参编,中国旅游出版社1989年出版)1988年1、《关于秦观名的读音》(《文史》第29辑)。2、《唐宋词鉴赏辞典》(参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出版)1987年1、《论近唐异宋的淮海诗》(《南充师院学报》1987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论秦观词的风格》(《南充师院学报》1987年第2期)。1986年《唐宋词鉴赏辞典》(参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1983年《试论秦观歌妓词的思想意义》(《南充师院学报》198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学研究年鉴》有关部分摘要介绍)。

佛学论文网

这里有佛教与社会的文章-htm

【净空法师】【海涛法师】【传喜法师】【刘素云】【齐素平】【胡小林】【高福来】【大悲寺】【佛说大乘金刚经论】

有智慧的人都不养狗。宠物狗是畜生,它为什么堕畜生,因为愚痴。学佛为什么?为破愚痴,增长智慧,为脱离六道轮回。养宠物,就是与畜生亲近,就是与畜生结缘,而且说白了就是与畜生道结缘,时间长了,就会不知不觉地染上畜生的习气而且也与畜生有缘,那么来生往哪里去,还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

我虽不想写此文,却见太多我执身,故宣我意在此处,望能帮助初学人。学佛向道虽是好,修行还要看性根,有人一句能说破,有人万言听不闻,若想真正修行好,放下分别法执心,对正自己之根性,找对课本找对人,别见他人根性好,就想套在自己身,也别见人根性差,强教此人心生嗔,认清自身是根本,八正四念能见真。有缘就见善知识,自修课本是经文,尽量自学古文读,找错译本误人深,若是心中难判定,南师怀瑾能担任。若不知何是佛性,《当下力量》见真金,《金刚》《圆觉》《心》《楞严》,此五本书入学门,若是寻学佛网站,参考资料来贴真,此小论坛是我创,希望能助初学人。

佛学论文集

1920年生,幼受其学德俱优的父亲唐在庠以及名扬中外的佛学大师王恩洋先生的教导,立志研究国学,化民育才,振兴中华。年十六时,因病双目失明,以耳代目,精究佛典,本着学佛当通五明的佛训,听学内外典籍,日读夜思,随闻随思,随思随修,以佛教理论指导实践修行,以实践印证理论,反对玄虚空洞、封建迷信,主张学修并重,知行合一。1947年赴成都东方文教研究院,为本科生讲古典文学及唯识哲学,并带研究生。1950年返巴中居乡行医,1982年以来在《法音》杂志上发表多篇佛学论文,博得海内外名流高度评价。1989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朴老真诚函请四川省委统战部发挥其才德,在四川省佛学院任教。1990年以来,常以其季子为助手,对博大精深的佛学,进行研究。其若干篇佛学论文先后发表于《海潮音》、《文教丛刊》、《现代佛学》、《法音》、《人海灯》等刊物,在美国《视听》杂志也有长篇佛学论文的刊载,若将解放前后所有作品搜集起来共有百余万言,2000年,先生又以八十高龄,著书《心经唯识新悟精义》。人有“当代盲圣”之称。2002年 逝世。唐仲容唐仲容,四川巴中石城乡人。其父唐在庠,博通国学、佛学,曾任刘湘二十一军秘书长;抗战初期,任二十三集团军秘书长。从军十余年,廉洁奉公,一贫如洗。后辞职回乡,从事教育。   唐在庠原姓张,是“抱”来唐家传宗接代的。他盼子心切,于观音像前发愿,其妻夜梦观音送子,他亦梦见龙飞庭前。后仲容出生,取名大海,以龙从海上来也。   (一)七岁赋诗誉神童   仲容6岁发蒙读书。7岁时进城看望父亲,正值端午节嘉会,几位长官听说他能吟诗,便以端午为题相试。他随口吟出:“五月五日正端午,家家悬蒲与艾虎。或时龙舟悼屈原,烟波江上怀远古。”举座称奇,誉为神童。   在小学阶段,他读诵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书,且下笔千言,气畅词雅,老师有“落落大方,下笔不凡”的评语。   (二)龟山求学誓宏愿   仲容之成为佛学名家,与在龟山书院读书有关。兹先对龟山书院作一介绍。   我父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后经梁漱溟先生介绍,到南京支那内学院随欧阳竟无大师学唯识,颇有成就,曾任法相大学教务主任,“为欧氏支那内学院之一大法将”(《佛光大辞典》P1511下)。后因病回四川南充集凤场养病。父见乡村学校少、文盲多,便于1930年在离家不远的龟山开办龟山书院,所授课程为国学、佛学,班级有高级、中级和小学,属于“有教无类”的平民式教育。学生中有从成都、重庆及外省来的,南充专员公署专员鲜英亦将其子鲜季明送来上学,南充天主教堂一位比利时传教士伍经理(中文名)亦常来请教儒学、佛学问题,但学生中人数最多的还是当地的青少年。办学经费由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华侨黄联科等赞助。在极盛时期有十多人研究《成唯识论》,现任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的惟贤法师,就是当时的学生之一。抗日战争开始后,有唐国庆(20世纪60至70年代任南充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陈修文等4人奔赴延安,后来陈修文牺牲于苏北战场,成为烈士。   1933年,仲容之父将全家迁往蓬溪县白塔寺,此地离龟山书院20公里。其父早闻龟山书院之名,前往参观,印象极好,誉为世外桃源。当时之中国军阀割据,内战频仍,民生凋蔽,龟山远离硝烟,生活安定,满目青山,果树遍布,桃花盛开,确使人有桃源之感。因此,仲容于1934年2月来到龟山书院求学。   我父见他是个小孩(13岁),叫他读小学班。仲容原想亲聆教诲,弄通教义禅法,却叫读小学班,心颇不安,经常放弃小学班的学习,越级听研究生班《摄大乘论》等课,还请父亲教授坐禅摄心之法。父说:“你年纪尚小,多在你班上学习为好,暂不必问禅法。”仲容碰了一鼻子灰,感到失望,又去问有学问的年长僧人和学生,答复往往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静坐念佛,久坐必禅”,还有说“千两黄金不卖道,十字街头送故交”,终不知究竟。又去问我父,父呵道:“小娃娃,前次说的你不听。你班上师生都说你骄傲自满,放纵得很,还来问个什么禅法!”这时仲容想,《西游记》里孙行者尚能悟空得道,我今入宝山,一无所获,怎行!一天礼佛时立誓:“一定要学释迦牟尼成大菩提!”还天真地默语:“老师远承玄奘讲唯识法相,可称是今天的玄奘;我一定要学孙行者,协助今日的玄奘弘法利生。”此语日后竟然应验,后来到东方文教学院协助父亲办学,今天结集出版《论著集》,可谓“种子生现行”。   事情总有波折,一天父亲声色俱厉地对仲容说:“你骄傲放肆,屡教不改,像个孙猴子一样,任意上天下地,不受约束。从今天起各自回家!”真是晴天霹雳!仲容毛骨悚然,一再恳求留校,答复是“快走!快走!”无可奈何,辍学半年。   几经周折,1935年上学期仲容又复学了,吸取教训,规矩得多,师生融洽,如坐春风。一天,其母对他说:“你父寄来路费,叮嘱速返巴中。”形势逼人,他向老师辞行。我父和他从容缓步,边送边谈达五里之遥,合掌施礼,挥泪告别。   (三)劳苦目盲究佛典   回巴中后,房舍空荡,田园荒芜,父亲又在外,家庭生活重担全落在他肩上。抛弃学业,从事耕种,又遭天灾,庄稼无收。年方十四的仲容,劳苦忧思,营养不良,酿成目疾,得不到治疗,逐渐视物模糊。1936年又到一百公里外的营山县贩米,途中住宿旅店,突然双目失明,一片漆黑,毫无光感,幸同路某照顾其安全回家。   双目失明,日夜悲痛,骨瘦如柴,仲容决心自杀,了此一生。但家人严加防守,终不得便。他想起我父教导:“因果通于三世,今生所受,多为前生业力招感。恶业未尽,虽死仍然要受此报,不能幸免。”改变想法,忏悔、拜佛和念佛,专注一趣,力求解脱。某夜“回头是岸”的雷声,频叩心扉,顿悟“三界虚妄,唯一心作”之唯识理,心想:司马迁《报任安书》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我为什么不能有为呢?于是下定决心,钻研唯识教义。   家中佛典虽不少,但唯识义理深奥,无人辅导,加上双目失明,谁人读给他听呢?他与母商量,送两个小弟到蒲老先生家发蒙读书。他亦同去,抽空请蒲老师给他读一行半页。如是一年,蒲老生病,弟弟停学。他又去找邻居唐文明,唐每天来他家代读《成唯识论》。论文艰深,如听外国语,但不管懂不懂,“学海无涯苦作舟”,每天都要读背得一二页,闻思结合,坚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是读了两月,唐觉麻烦,不来了,只好到唐家去请读。先由弟弟带路,久之弟弟亦推故不去,只好找家里的小黑狗带路。后来狗也不听使唤,老早就跑了,他只好拄着拐杖独去。路不过300米,独去也不难,但第一次去,失足跌下两丈多高的水田里,经远处牧牛人惊吼,才被人扶起,衣服和书全湿了。又每天独去,久之唐某及其家人都很厌烦,他一再说好话,还送了些小礼物,终于将《成唯识论》读完并能全部背诵,这是他练就的基本功。后来又读《八识规矩颂释论》等书,加深了对唯识教义的理解,攻破了难关。   1940年,其父脱离军旅生涯,回到巴中工作。其父读佛书时,仲容请其读出声来,听闻《解深密》、《楞伽》、《华严》、《金刚》、《中》、《百》等经论。有客来家时,只要其识字,就请代读一二页,以“打游击”的方式增长见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从1937年至1941年的5年中,拼命究教,苦参苦学。   (四)重病缠身成名医   几年废寝忘食的学习,导致神经衰弱、长期失眠,神思恍惚。乡间医生技术不高,难疗其症,于是决心学医,自利利他,济世活人。请弟弟代读《本草从新》、《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再辅以自创的“瞌睡三昧”法,即观想入睡的各个环节,渐渐治好了神经衰弱和失眠症。   学医终于派上了用场,1958年石城公社把他分到七大队保健室当医生。因自然灾害,肿病肆虐,他创制“首乌糖浆”、“桑皮糖浆”、“见肿消外包”等土方,突击肿病,成绩显著,全县还在该大队开现场会“求经取宝”,医名大振,誉遍巴中。从此,他带子为徒,挎着药囊、医具,左手撑着孩子的肩头,右手拄着拐杖,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哪怕雪花纷飞、赤日炎炎,一呼即应,为人治病。   (五)教书弘法育英才   仲容在小学时夯实了语文基础,失明后又通达了唯识,加之身体康复、精力旺盛,自思当“行无缘大慈,运同体大悲”。巴中晏阳初先生曾说,中国文盲太多,解决的办法是兴办平民教育。他受到启发,发扬自身优势,以兴办教育作为弘法利生的主要手段。因什么都没有,无处着手,猛然想起菩萨行者应“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庄子说“道行之而成”,于是在1943年至1945年办起了小学,内设高初中补习班,以家里的几间空房为教室。农村孩子苦无入学之处,见他办学校,远近前来就读者络绎不绝。办学的原则是:“互教互学,相互提高”,“德智体汇合”(全面发展)。办学两年,声誉鹊起。1945年下学期,巴中县文教科长出于好奇来学校检查,见学生成绩优异,赞不绝口,还要聘他到县城办学。   1946年春,他到巴中县城,在晏阳初“晏家公馆”开办一堂私塾。学生十余名,多为城内头面人物的子女,如晏阳初的侄女晏大章时任县女子中学校长,送其一子一女来读书,并成了私塾的得力后勤和助手。县参议长赵济刚(民主人士,解放后任四川省政协委员、省人委参事)亦赞扬他说:“真是师资人才!必须介绍到巴中师范学校去教书,培育良好的后备师资人才。”同年下期,他一面办私学,一面应聘到师范学校上课。他上课,有如演员出场,背台词绘声绘色、如数家珍,感染力极强,誉之为丘明(春秋人,传说著《国语》、《左传》)出世、荷马(古希腊盲诗人)再现,名噪巴中。县上的省高中和县高中都争聘他去任教。但仲容居士的大学问是唯识学,声明(语文)仅为其弘法手段。   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很多佛学论文。1947年,父亲读了他写的《佛教心理学》(刊于1947年某期上海《觉有情》)后说:“初看题目,我想他懂什么心理学!及读后,谈得不错,内行!”于是父亲请他到成都东方文教学院任教,弘扬东方文化。1947年下学期,仲容辞去巴中教学工作,来成都协助父亲办学,讲授《庄子》、唯识等课程,还指导几名研究生,历时约4年(1947—1950)。   (六)改革开放展才华   1949年解放后,东方文教学院因经费困难而停办,学生并入华西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又并入川大),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唯仲容是盲人,安置大成问题,川西行署文教厅将他介绍回巴中安置,但很难落实。仲容不气馁,在佛学研究上开辟新领域,探求中观、唯识与禅宗的融通性,这是他创造性的研究课题;他在乡村当赤脚医生,为人治病,这是他的“行”,即“学修一体化”。   “十年浩劫”期间,他受的冲击不小。佛书不能读,就读《毛选》,特别是《矛盾论》、《实践论》,反复阅读,能全部背诵、深入思维。如**法讲矛盾的对立统一,佛法讲烦恼与菩提的对立统一,《坛经》讲三十六对法,道理相通。他讲课爱谈**法,与学《矛盾论》有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掀起了改革开放热潮,神州大地生机勃勃,唐仲容居士乘此东风,弘扬佛法,利乐有情。   80年代后,他先后在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杂志上发表了《无住涅槃与人间现实》、《试述顿悟成佛义》等论文近20篇,得到海内外佛教界的高度评价。在此期间,唐仲容被选为巴中县政协委员,每月领取定额生活补助费60元(当时能买300公斤大米)。   1989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给四川省委统战部写信说:“巴中石城乡佛教居士唐仲容先生,在佛学研究上,造诣颇深。虽年近古稀,双目失明,历尽坎坷,而其报国为学之志始终不渝,实属难能可贵……”。1990年5月,唐仲容及其季子唐思鹏(助手)来到成都四川省佛学院讲学,培育僧才。   仲容居士除了教授学僧外,在星期天还为成都市佛教居士及对唯识、般若有兴趣的专家学者讲授《成唯识论》等典籍,此中亦有出于好奇心而来的,看瞎子是否真有功夫。1999年2月某日,他星期天讲学,我参加听讲,听众约20人,多为中老年人。讲的是《成唯识论》,首先他背诵《论》文一段,继之解释名相,阐述《论》文要义,讲1小时,休息10分钟又继续。听者有的作笔记,有的录音,聚精会神,直至中午。下午展开讨论,有一位叫贺君的女士说:“戒定慧三学是得二转依的方法。慧即智慧,有闻所成慧,即听闻正法,学习五明;思所成慧,即对所闻深思熟虑,条理贯通;修所成慧,即依所闻所思智慧,修习静虑,令心得定,由定生明,实证真理。但闻、思、修三阶段是有机的统一体,不可截然分割。”贺女士以**法的观点看闻思修三者的关系,讨论会之发言水平,由此可见一斑。他们发心而来,听闻妙法,都是有知识的文化人。   2000年,一位善知识为仲容居士提供了一套跃层式住宅,地点在成都市郊机头镇中央花园里。花园绿树成荫,群花怒放,小桥流水,鱼跃雀鸣,实为颐养天年之所。   仲容居士一生坎坷,但“大器晚成”,老而弥坚,福德双成,实为人间净土之维摩也。   (七)大难不死多后福   “十年浩劫”期间,仲容居士受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但他岿然不动,毫不在乎。闹事者把他锁在一间密不透光的黑屋里,不许家人送饭,企图将其饿死。他趁此机会修禅,不吃不喝,止虑息念,深入定中。约两星期后开门一看,他庄严而坐,容光焕发,徐徐出定,说:“同志们好!”这几位急先锋窃窃私语:“他是个铜金刚、铁罗汉!”   1988年冬,他患胃癌,心口下有一大硬块,推之不移,吃的饭、喝的水全吐出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一日,他端坐床上,假想有一病魔与他对话,魔说:“你患癌症,毫无惧色,究竟有多大本领?”他说:“旋转乾坤如反掌。”魔问:“你寿命有多长?”他说;“天地毁灭我无恙。”又问:“谁是世间大英雄?”他说:“善达宇宙真实相的觉雄便是。”又问:“如何是宇宙真实相?”他说:“一无真实便是真实相,若能如是善通达,威力无边,不可当,不可当!今天中午我要吃饭,我要吃饭!”果然,中午吃了两碗饭,一点也不吐。第二天,胸下硬块没有了,症状不药自愈。   2000年12月23日,我与弟、妹听说他生病,立即去四川省立医院看望。他已数日不进饮食,不解大小便,形体消瘦,生命垂危,但神志清醒。医生要给他导尿,他严词拒绝,且强烈要求出院。其子思鹏和医生不能阻其意,出院后不数日,不药而愈,再显神奇。现在的身体、工作不异往昔。   (八)佛学思想富创新   《文摘周报》(四川版)1990年1月26日载:   四川省巴中县石城乡双目失明54年的农民唐仲容,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佛学的研究。从1942年以来,他在刊物上发表了30多万字的佛学论文,引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的关注。   1986年中国佛教代表团去日本访问,大阪市佛教研究会会长说:“唐仲容先生写了许多佛学论文,内容丰富,思想新颖,解决了世界佛教千多年来一些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   1988年4月,欧美著名佛学专家张澄基给唐仲容写的信说:“素知先生的学识渊博,尤其对佛法幽玄义趣有创造性的发挥,有如此伟大成就,实属稀有。”   唐仲容居士现已出版的著作有《唐仲容居士佛学论文集》、《唯识三十颂讲记》、《解深密经释》、《六祖坛经讲记》、《盲人唐仲容先生杂文选》等。   唐仲容居士有其独到的佛学思想,他力图对佛教史上一些疑难问题作出解答,其中突出的有三点:   1、关于有为法与无为法的问题   佛法将宇宙万法划分为有为、无为两大部分。有为法指有生有灭、有因有缘、有造有作之法,亦指世间法;无为法指无生无灭、无因无缘、无造无作之法,原为涅槃的异名,后世立种种无为(如三无为、六无为、九无为等),但不论有多少无为,皆系断除我法二执后所显之一种法性,亦即诸法实相。   有为法又名缘起法,相传舍利弗在路上听到马胜比丘说:“诸法因缘生,缘尽法亦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立即得法眼净(入见道位,得预流果),并告知其道友目犍连,各率其100名弟子来佛处出家,后来两人均成为佛的上首弟子。   在佛教各宗派中,莫不以缘起而立论,如原始佛教的“业感缘起”,唯识宗的“赖耶缘起”,《胜鬘》、《起信论》的“如来藏缘起”(真如缘起),《华严》的“法界缘起”,密宗的“六大缘起”等,皆是。   缘起本是有为法,真如属无为法,如来藏指众生烦恼身中所隐藏的本来清净的如来法身,如来法身也是无为法。无为法为什么会缘起呢?这就有争论了。在20世纪20年代,南京支那内学院与武昌佛学院对《起信论》真如缘起说展开了激烈争论,各执一端,难定分晓。   第一,有为缘起论   仲容居士说:“有为缘起论”是诸佛立教的根本,其标志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诸行无常”指一切法皆从缘生,生灭无定,法无实体,了不可得,是为人无我、法无我,总言“诸法无我”。无为法是有为法了不可得的空理,如能在有为法上观缘起性空,即实证诸法实相而受用“涅槃寂静”。这就是有为缘起的内容。   三法印显示出诸法无实体,远离名相分别,为人生、宇宙之实相。证此实相,即得佛果,故佛立大乘“一实相印”。此实相印也是依缘起性空之理建立。缘起是有为法,性空是无为法,两者一相一性,一事一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主张有为缘起,反对主有真心的无为缘起。   《坛经·付嘱品》中,六祖教门人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三科是有为法,教人观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起分别执著,即能于相上见性、于有上见空而得解脱。若《坛经》是讲无为缘起,那首先就要讲常住不变的真心。至于三十六对,更是相反相成的有为法,如离明无暗、离暗亦无明,两者是相对待的,离却两边,即成中道、实相。   缘起本身就是有为,为什么还要加上一个有为呢?意为强调,用以区别无为缘起。   第二,对有为、无为两缘起说的会通   《楞伽》、《胜鬘》、《起信》讲“如来藏”、“真如”,《大般若经》说:“真如虽生万法,而真如不生”、“真如流趋世间,一切善法之所依止。”加上中国人受孟子“性善”和老子“无为而无不为”说的影响,我国天台、贤首、禅、净等宗都信奉此缘起,传播面广,与有为缘起——赖耶缘起相对立,唇枪舌战,无有止息。   有鉴于此,仲容居士著《试论有为无为两缘起的会通》,从教、理、行、果四方面论证其共通性和互补性。   (1)教——两缘起均属唯心义的大乘教。所不同者,一说唯识,一说唯心,但心、识二名可互用,如《百法明门论》把八识归于心法。   (2)理——其共性有五点:   一、真如即真心问题。无为缘起认为真如即真心,有体大(一切法之体)、相大(染净诸法为其相)、用大(引生染法、净法)。赖耶缘起反对真如即真心说,认为它是二空所显之理,是所缘境,非能缘智。但《唯识三十颂》说:“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是唯识实性。”实性即实体,说真如即真心,其理正确;无分别智及净心所可称为圆成实性,圆成实性即真如;真如生万物,是依于诸法相待而言,即“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无明必待本觉的真如而显(妄必依真),真如亦必待无明而成立(真由妄显),所以“烦恼即菩提”、“一切法皆是佛法”。   二、“一心二门”义。《起信论》说:依一心法,有二种门(真如门、流转门)总摄一切法。唯识学有唯识相(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及三自相,属有为法)、唯识性(六无为法及三无性),一唯识而分相性二分,与一心而分为二门,两者大体相同。   三、阿赖耶识是生起染净诸法之根本,唯识家如是说,《起信论》亦如此说:“此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   四、法性本空,远离名言分别,两者主张大体一致。   五、熏习。两者都认为熏习是关键,即染法之形成,转染成净及净法之相续不断,皆由熏习使然。但唯识侧重于同类相续(如善法熏善法),《起信》侧重于异类相熏(如无明熏真如则形成世间染法,真如熏无明引生出世净法)。   (3)行。以净遣染,入于无分别,两者同。在修观上都讲对治,唯识首修“五净行”(观不净等)及观我法二空,《起信》亦大同小异。   (4)果。修六度,成佛果,为两者同。唯识讲“转识成智”(转染成净),《起信》讲“归本”(转染还净),这又有不同,但大体一致。   总的说来,仲容居士主张有为缘起,但不反对真如缘起,认为两者可以求同存异(赐川按:《起信》的“一心”,解释有很多,有谓众生心如来藏,有谓宇宙本体真如,与阿赖耶识不同)。   2、唯识是中观理论的完美发展   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序》说:“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瑜伽则内有外无,事皆唯识。”义净在671—695年留学天竺,当时印度大乘佛教有中观、瑜伽两大行派。   龙树中观行派论著在后秦时传来我国,到隋唐时形成了三论宗,世人熟知的《金刚经》、《心经》就是该宗的经典;瑜伽行派论著在南北朝时传来我国,到唐朝时,玄奘、窥基法师创立唯识宗。   《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说,释尊说法有三个次第(三时教),初时对声闻乘说四谛法(《阿含》),是未了义(不究竟);次对菩萨说诸法无自性,不生亦不灭,自性涅槃(《般若》),也是未了义;最后说三相三无性,普为发趣一切乘者而说(《深密》),始为了义之说(究竟)。   《般若》是中观派的经典,为什么说中观的理论不究竟呢?历来争论不休(特别是古印度护法与清辨、戒贤与智光的争论),难知究竟。仲容居士对此问题作出解答,兹述其要义。   龙树、提婆根据《般若》讲中观学,其理论以缘起性空为核心,即缘生诸法,有相无体,如幻非真,既非全无,也非全有,而是远离分别言说的中道实相,即不同凡夫的执有,也不同二乘的执空。人们如果通达诸法实相,离分别相,破我法二执,自会于现实生活中,实证涅槃。   中观的基本观点正确,唯识亦如是说,但它仍不究竟。心法只讲前六识,不讲阿赖耶识和末那识,无受熏持种的本识和七转识,不能继承“三界所有,皆由于心”的理论,不能揭示出有情的内心世界,其阐释的缘起是客观的,即“天定胜人”,而不是“人定胜天”,忽视了人类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似此,要达到转识成智的菩提、转生死为涅槃的大转依就很难了。   无著、世亲二大士将“三界唯心造”与“缘起性空”两者结合,形成内因缘(识)生一切法的有为缘起论,建立起业自我造、命自我立、主观决定客观的人定胜天思想。这样,学佛成佛,就完全由自己把握了。   3、关于成佛的顿与渐问题   顿悟指迅速觉醒成佛;渐悟指经过漫长时间,历三大阿僧祗劫,经十地而成佛。自东晋释道生(354—434)著《顿悟成佛义》后,引起教内学者对此问题的长期争论,就是在禅宗内部,也有南(惠能)顿北(神秀)渐之别,所以,这也是教理上的大问题。   仲容居士著《试述顿悟成佛义》说,顿悟成佛是以众生皆有佛性为根据的。菩提达摩“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主张,是顿悟成佛的根本大法。“直指人心”,其义有二:一是顿悟,二是佛在人心中,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六祖慧能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为顿悟实例。但要有善知识的开示,因为悟亦属缘生。当然,有不假开示者,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成佛便是。   一般说来,成佛快慢,有三种差异:一是渐教,经历十地,有如步行;二是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即缘起性空的无漏智慧可顿悟,但自度度他的无漏福德则须渐修,有如乘车;三是顿悟顿修,如乘飞机。顿悟是殊胜的,与有志者共勉。   以上三点,是仲容居士对佛教若干疑难问题的解答,特别是第一点——有为(赖耶)缘起与无为(真如)缘起的问题,富有创见,说明他对教理的研究绝非浮光掠影,而是深入内核。很多学者专家向他问学唯识哲理,绝非偶然。   从1999年开始,他发心结集出版《王恩洋先生论著集》,心想事成,这又是一件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   我与仲容居士曾共处4年(1947—1950),1990年以后,经常晤面,聆听教诲,拜读大作。以上所述,据所见、所读、所闻写成,请唐老师及大家指正。

《老子今译》(古籍出版社,1956年8月)《魏晋玄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略论》 (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范缜“神灭论”今释》 1957 (译注)《墨子》1961 (专著)《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民出版社,1973年)《老子新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1985年又出修订本)《中国哲学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中国佛学论文集》 1984 (合著)《中国哲学发展史》1985 (专著)《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11月)《佛教史》1991 (专著)《老子全译》(巴蜀书社,1992年)《汉唐佛教思想论集》 1994 (专著)《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佛教与东方文化》 1997 (专著)《墨子与墨家》(商务印书馆,1998年12月)《天人之际》 1998 (专著)《墨子与墨家》 1999 (专著)《任继愈自选集》 2000 (专著)《竹影集》(任继愈自选集)(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月)《任继愈禅学论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8月)《皓首学术随笔·任继愈卷》(中华书局,2006年10月)《老子绎读》(书目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 韩非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几个问题(《文史哲》1955年04期)从“内经”看中医的理论基础(《江西中医药》1956年06期)鲁迅同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们的关系(《科学通报》1956年10期)魏晋清谈的实质和影响(《历史教学》1956年10期)禅宗哲学思想略论(《哲学研究》1957年04期)春秋时代天文学和老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年04期)论老子哲学的唯物主义本质——兼答关锋、林聿时同志(《哲学研究》1959年07期)天台宗哲学思想略论(《哲学研究》1960年02期)庄子探源——从唯物主义的庄周到唯心主义的“后期庄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年02期;《哲学研究》1961年02期)法相宗哲学思想略论(《哲学研究》1962年02期)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教学与研究》1962年02期)墨子生卒年简考(《文史哲》1962年02期)关于《物不迁论》—一篇形而上学的佛学论文(《学术月刊》1962年02期)孔子——奴隶社会的保守派、封建社会的“圣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年04期)庄子探源之四——“后期庄学”(内篇)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年05期)孔子的“仁”的保守思想中的进步意义(《学术月刊》1962年07期)王弼“贵无”的唯心主义本体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年03期)关于《不真空论》(附今译)(《学术月刊》1963年03期)如果老子是唯物主义者(《哲学研究》1963年06期)李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军事辩证法思想(《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年06期)孔子讲的“仁”能不能是人类普遍的爱(《学术月刊》1963年08期)研究哲学史首先要尊重历史(《哲学研究》1963年04期)儒教的再评价(《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02期)宗教研究与哲学研究(《青海社会科学》1982年05期)中国文化的特点(《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5年01期)道家与道教(《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1987年03期)禅宗与中国文化(《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02期)唐代三教中的佛教(《五台山研究》1990年03期)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民族的融合力,文化的融合力(《学术研究》1991年01期)从中华民族文化看中国哲学的未来(《哲学研究》1991年11期)把《周易》研究的方法问题提到日程上来(《哲学研究》1992年01期)中国哲学的过去与未来(《中国哲学史》1993年03期)弘忍与禅宗(《佛学研究》1994年01期)李贽思想的进步性(《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05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齐鲁学刊》1994年06期)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齐鲁学刊》1996年02期)老学源流(《寻根》1996年02期)中国哲学史的里程碑──老子的“无”(《中国哲学史》1997年01期)天台宗与中国佛教(《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02期)齐文化的产生和研究齐文化的意义(《济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郭店竹简与楚文化(《中国哲学史》2000年01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光明前景(《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4期)李贽的悲剧结局(《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朱熹格物说的历史意义(《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2001年01期)宗教学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实际和现状(《中国宗教》2001年02期)谈谈孝道(《人民日报》2001年7月24日)五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五台山佛教文化国际学术会议上的讲话(《五台山研究》2002年03期)李贽改革悲剧给后人的启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说忠孝——儒学的回顾与前瞻(《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一,2004年)无神论教育与科教兴国——2003年11月28日在中国无神论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科学与无神论》2004年01期)中国封建社会忠孝规范的历史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月29日)对忠孝传统应给予新评价(《北京日报》2004年2月23日)现代文明与宗教对话(《中国宗教》2004年12期)汉字识繁用简的必要与可能(《光明日报》2006年5月17日)再谈儒家和儒教(《北京日报》2007年3月12日)再谈儒学(《中国文化报》2007年4月26日)《墨子·非攻》读后 《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人民出版社,1963年7月初版)《中国哲学发展史》(七卷本,已出四卷,人民出版社,1983—1998年)《佛教经籍选编》1985 (选编)《中国佛教史》(八卷本,已出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4月)《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增订本)《道藏提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1993 (主编)《中国哲学史通览》 1994 (主编)《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1996 (主编)《北京图书馆同人文选·第三辑》 1997 (主编)《禅宗与中国文化》1997 (主编)《宗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8月)《儒教问题争论集》 2000 (主编)《中国藏书楼》 2001 (主编)《宗教小辞典丛书》 2001 (主编)《齐鲁人杰丛书》 2001 (主编)《中国版本文化丛书》 2002 (主编)《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 2002 (主编)《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宗教学》 2002 (主编)《佛教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中华大藏经》 2004 (主编)《墨子大全》 2005 (主编)《新版宗教史丛书》 2006 (主编)《国际汉学》(1-16辑 ) 1998-2007 (主编)《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 2008 (主编)《中国文化经典》2008 (主编)《中华大典·哲学典》 2008 (主编)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论集》序(《哲学研究》1983年06期)《印度佛教史》汉译本序(《晋阳学刊》1984年05期)《五台山古诗选注》序(《五台山研究》1987年01期)《中国佛性论》序(《哲学研究》1988年06期)《禅宗的形成及其初期思想研究》序(《哲学研究》1989年11期)《阴符经素书释义》序(《中国道教》1992年03期)《苏轼禅诗研究》序(《佛学研究》1995年01期)《中国儒教史》序(《中国哲学史》1997年04期)《惠能评传》序(《中国哲学史》1999年03期)《汤用彤全集》序二(《中国哲学史》2001年02期)《十六国帝王列传》序(《文史月刊》2003年01期)对中国儒教的全面剖析——《中国儒教论》序(《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12月1日) 熊十力先生的为人与治学(1988年)有关蔡元培校长几则轶事(《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散记(《北京日报》2006年4月3日)

这一辈子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  风风雨雨一百年 华艺出版社 2009  季羡林自述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  季羡林自传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8  季羡林谈义理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 中国书店 2008  季羡林 : 读书有用 中国书店 2008  贤行润身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留德十年 人民出版社 2008  志虑心物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华艺出版社 2008  阅尽沧桑 中国盲文出版社 2008  中印文化交流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8  谈翻译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  季羡林谈佛 三联书店 2007  人生漫谈 文汇出版社 2007  季羡林散文全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阅世心语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忆旧(合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季羡林说自己 中国书店 2007  季羡林谈人生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  论范曾(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天竺心影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书斋杂录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7  季羡林说国学 中国书店 2007  季羡林谈写作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  佛教十五题 中华书局 2007  病榻杂记 新世界出版社 2007  季羡林论中印文化交流 新世界出版社 2006  禅与文化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季羡林学术精粹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6  牛棚杂忆手稿本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相期以茶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皓首学术随笔 中华书局 2006  另一种回忆录 作家出版社 2006  季羡林谈师友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  我的人生感悟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  季羡林论佛教 华艺出版社 2006  故乡明月 中国盲文出版社 2006  学问人生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6  此情犹思 哈尔滨出版社 2006  德国印象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二月兰 作家出版社 2005  思想者说(合著) 青岛出版社 2005  朗润思语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5  季羡林散文选 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学海泛槎 华艺出版社 2005  清塘荷韵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4  老猫 东方出版社 2003  耄耋新作 沈阳出版社 2002  新纪元文存 新世界出版社 2002  清华园日记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2  我的求学之路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  千禧文存 新世界出版社 2001  季羡林与名人 群众出版社 2001  大唐西域记校注(上、下册) 中华书局 2000  季羡林自选集 重庆出版社 2000  旅德追忆(合著) 商务印书馆 2000  季羡林人生漫笔 同心出版社 2000  季羡林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东西漫步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0  世态炎凉 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0  缀玉集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0  禅和文化与文学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1998  季羡林文集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8  书山屣痕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牛棚杂忆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8  朗润琐言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7  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草堂怀旧(合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我和书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7  文化交流的轨迹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7  禅与东方文化(合著)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季羡林学术文化随笔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  人生絮语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怀旧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我与中国20世纪 (合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  东方文化研究(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季羡林论印度文化 中国华侨出版社 1994  中印文化交流 新华出版社 1993  敦煌吐鲁番吐火罗语研究导论 新文丰出版公司 民国82。1[1993]  季羡林留德回忆录 中华书局 1993  季羡林小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  季羡林学术论著自选集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1  外语教育往事谈(合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  万泉集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1  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0  东方文化知识讲座(合著) 北京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编 黄山书店 1989  南亚东南亚论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季羡林散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中国佛学论文集(合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4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 生活o读书o新知三联书店 1982 朗润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论文格式

2007-2011年期间,学院获得教学改革研究与成果:获得校级教研课题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4 项及一般20项。获得校级教研成果一等奖2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4 项。发表教研论文81篇,取得了较好教研效果。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院正在进入一个快速、良好性的发展时期,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广大教职员工振奋精神,团结一致,为创造医学院更加灿烂和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答辩不是一个一个进去。一般大学在举行论文答辩的时候,都是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必须答辩。只有完成了答辩,获得老师的认可才能够顺利毕业,获得学士学位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Foshan University),国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0)、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广东省第二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 索引序列
  • 佛学院论文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论文
  • 佛学论文网
  • 佛学论文集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论文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