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投稿方式要求什么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投稿方式要求什么

发布时间: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投稿方式要求什么

应该在线。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这种地方性小本科的学报,什么核心期刊都不是的。就是 最最最普通的 省级期刊。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投稿方式要求怎么写

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是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全国第一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学校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5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51万余册,数据库33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0TB。学校办有《东吴学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扩展版)期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全国高校优秀期刊)2种学术期刊。学校现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53个招生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0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近600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高级职称530多人,博士36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15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构建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升本以来,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100多项。拥有2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获批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 现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互动发展。近年来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合作教育,在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全国首所电梯工程学院、江苏首所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光伏科技学院和苏州首所汽车工程学院等多所行业学院。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并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爱尔兰、塞尔维亚、捷克、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20个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联系,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加拿大、印度、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的50多所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被列为首批省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1997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外国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基本建设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首批大学章程核准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展望未来,常熟理工学院将以“办好应用型大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以“建设品牌大学,服务区域发展”为行动纲领,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依法治校, 坚持深化改革, 坚持特色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事业发展,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应用型品牌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文学图书借阅室读者须知 该室收藏文学类(中图法分类号:I)图书近10万册,以中国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中国各体文学作品以及国外经典文学作品为主。该室实行全开架借阅。读者持代书板入室借书。取书时,将代书板放在所取图书位置;如果不借该书,务请放回原处,以免乱架。在座位上阅览后不外借的图书,请放置在指定位置,不得带出。中国当代中篇、长篇小说(中图法分类号:I5),学生读者限借2册。读者在阅览过程中要文明守纪,共同维护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不得长时间占用检索用计算机,不得大声说话,不得在室内吃零食、乱扔垃圾等。读者不得使用书、包等物品占座,不得长期占用存包柜;否则,物品遗失责任自负,并按相关规定接受处罚。二、语言历史图书借阅室读者须知 1、该室收藏语言类、历史类(中图法分类号:H、K )图书近9万册,主要包括汉语、英语、日语等语种的研究与学习图书和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中外历史人物传记等图书。2、该室实行全开架借阅。读者持代书板入室借书。取书时,将代书板放在所取图书位置;如果不借该书,务请放回原处,以免乱架。在座位上阅览后不外借的图书,请放置在指定位置,不得带出。3、读者在阅览过程中要文明守纪,共同维护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不得长时间占用检索台计算机,不得大声说话,不得在室内吃零食、乱扔垃圾等。读者不得使用书、包等物品占座,不得长期占用存包柜;否则,物品遗失责任自负,并按相关规定接受处罚。三、理科图书借阅室读者须知 该室收藏自然科学总论、数理化科学、天文科学、农业科学等理科类(中图法分类号:N、O、P、S)图书近8万册,主要有高等数学、代数、概率论、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农业科学等图书。另设赠书阅览区,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理工学科特别赠书2000多册。该室实行全开架借阅。读者持代书板入室借书。取书时,将代书板放在所取图书位置;如果不借该书,务请放回原处,以免乱架。在座位上阅览后不外借的图书,请放置在指定位置,不得带出。读者在阅览过程中要文明守纪,共同维护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不得长时间占用检索台计算机,不得大声说话,不得在室内吃零食、乱扔垃圾等。读者不得使用书、包等物品占座,不得长期占用存包柜;否则,物品遗失责任自负,并按相关规定接受处罚。四、工科图书借阅室读者须知 该室收藏工程材料、金属工艺、机械、电力电子、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工、建筑以及生物、医药卫生等学科(中图法分类号:Q、R、U、V、X、TB、TG、TH、TM、TN、TP、TQ、TS、TU等)图书近12万册。另设赠书阅览区,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理工学科特别赠书2000多册。该室实行全开架借阅。读者持代书板入室借书。取书时,将代书板放在所取图书位置;如果不借该书,务请放回原处,以免乱架。在座位上阅览后不外借的图书,请放置在指定位置,不得带出。读者在阅览过程中要文明守纪,共同维护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不得长时间占用检索台计算机,不得大声说话,不得在室内吃零食、乱扔垃圾等。读者不得使用书、包等物品占座,不得长期占用存包柜;否则,物品遗失责任自负,并按相关规定接受处罚。五、艺术图书借阅室读者须知 该室收藏艺术科学(中图法分类号:J)图书3万多册。主要包括绘画、书法、雕塑、摄影、工艺美术、器乐理论与演奏方法、舞蹈、电影艺术等学科图书。该室实行全开架借阅。读者持代书板入室借书。取书时,将代书板放在所取图书位置;如果不借该书,务请放回原处,以免乱架。在座位上阅览后不外借的图书,请放置在指定位置,不得带出。读者在阅览过程中要文明守纪,共同维护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不得长时间占用检索台计算机,不得大声说话,不得在室内吃零食、乱扔垃圾等。读者不得使用书、包等物品占座,不得长期占用存包柜;否则,物品遗失责任自负,并按相关规定接受处罚。六、教育图书借阅室读者须知 该室收藏文化、教育等科学(中图法分类号:G)图书6万多册。主要包括文化理论、新闻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学、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体育等学科图书。该室实行全开架借阅。读者持代书板入室借书。取书时,将代书板放在所取图书位置;如果不借该书,务请放回原处,以免乱架。在座位上阅览后不外借的图书,请放置在指定位置,不得带出。读者在阅览过程中要文明守纪,共同维护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不得长时间占用检索台计算机,不得大声说话,不得在室内吃零食、乱扔垃圾等。读者不得使用书、包等物品占座,不得长期占用存包柜;否则,物品遗失责任自负,并按相关规定接受处罚。七、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读者须知 该室收藏社会科学(中图法分类号:A、B、C、D、E、F、Z)图书近11万册。主要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宗教、社会学、管理学、政治、法律、军事、经济等学科图书。该室实行全开架借阅。读者持代书板入室借书。取书时,将代书板放在所取图书位置;如果不借该书,务请放回原处,以免乱架。在座位上阅览后不外借的图书,请放置在指定位置,不得带出。读者在阅览过程中要文明守纪,共同维护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不得长时间占用检索台计算机,不得大声说话,不得在室内吃零食、乱扔垃圾等。读者不得使用书、包等物品占座,不得长期占用存包柜;否则,物品遗失责任自负,并按相关规定接受处罚。八、合订期刊阅览室读者须知 该室收藏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高校学报等各类过期期刊合订本4万多册。该室实行全开架阅览。读者登记后持代书板入室阅览。取期刊时,将代书板放在所取期刊的位置,阅览结束后务请放回原处,以免乱架。该室合订期刊仅教职工读者可外借,借还手续均在本室值班老师处办理。读者需要复印时,押证登记后,可短期外借。进入阅览室,请不要携带自己的书包、书刊等。凡有自带书刊的,可自行免费寄存在阅览室门口的存包柜中。贵重物品,请自己妥善保管。读者在阅览过程中要文明守纪,共同维护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不得长时间占用检索台计算机,不得大声说话,不得在室内吃零食、乱扔垃圾等。读者不得使用书、包等物品占座,不得长期占用存包柜;否则,物品遗失责任自负,并按相关规定接受处罚。九、期刊报纸阅览室读者须知 该室收藏当年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类期刊以及高校学报1800多种,各种报纸70多种。该室期刊、报纸一律不外借,实行全开架阅览。读者登记后持代书板入室阅览。取期刊、报纸时,每次只能取一册,将代书板放在所取期刊、报纸的位置,阅览结束后务请放回原处,以免乱架。读者需要复印时,押证登记后,可短期外借。进入阅览室,请不要携带自己的书包、书刊等。凡有自带书刊的,可自行免费寄存在阅览室门口的存包柜中。贵重物品,请自己妥善保管。读者在阅览过程中要文明守纪,共同维护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不得长时间占用检索台计算机,不得大声说话,不得在室内吃零食、乱扔垃圾等。读者不得使用书、包等物品占座,不得长期占用存包柜;否则,物品遗失责任自负,并按相关规定接受处罚。十、外文期刊阅览室读者须知 该室收藏各类当年外文期刊30多种和外文过期期刊合订本4000多册。该室当年期刊一律不外借,实行全开架阅览。读者登记后持代书板入室阅览。取期刊时,每次只能取一册,将代书板放在所取期刊的位置,阅览结束后务请放回原处,以免乱架。该室合订期刊仅教职工读者可外借,借还手续均在本室值班老师处办理。读者需要复印时,押证登记后,可短期外借。进入阅览室,请不要携带自己的书包、书刊等。凡有自带书刊的,可自行免费寄存在阅览室门口的存包柜中。贵重物品,请自己妥善保管。读者在阅览过程中要文明守纪,共同维护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不得长时间占用检索台计算机,不得大声说话,不得在室内吃零食、乱扔垃圾等。读者不得使用书、包等物品占座,不得长期占用存包柜;否则,物品遗失责任自负,并按相关规定接受处罚。十一、外文图书、工具书阅览室读者须知 该室收藏各类外文图书4000多册和中文工具书11000多册。外文图书主要是美国亚洲基金会所赠的原版图书和部分影印本图书、日文赠书。中文工具书包括各类词典、手册、指南、标准、图谱、年鉴、统计资料、索引、和大百科全书等。该室实行全开架阅览。读者持代书板入室查找阅览。取书时,将代书板放在所取图书位置;阅览后书,请放置在指定位置,不得带出。该室合订期刊仅教职工读者可外借,借还手续均在本室值班老师处办理。读者需要复印时,押证登记后,可短期外借。进入阅览室,请不要携带自己的书包、书刊等。凡有自带书刊的,可自行免费寄存在阅览室门口的存包柜中。贵重物品,请自己妥善保管。读者在阅览过程中要文明守纪,共同维护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不得长时间占用检索台计算机,不得大声说话,不得在室内吃零食、乱扔垃圾等。读者不得使用书、包等物品占座,不得长期占用存包柜;否则,物品遗失责任自负,并按相关规定接受处罚。十二、我校教师著作展示阅览区读者须知 该阅览区专架收藏图书112种,均为我校教职工撰写或编写的科研成果。该专架继续接受教职工的捐赠。有意向者,可捐赠至本馆文献资源建设部。该专架图书读者可阅览、可外借。请读者阅览过程中爱惜图书,不得损坏。读者在阅览过程中要文明守纪,共同维护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不得大声说话,不得吃零食、乱扔垃圾等。读者不得使用书、包等物品占座,不得长期占用存包柜;否则,物品遗失责任自负,并按相关规定接受处罚。

这种小地方的学报,只能是最最普通的 省级期刊罢了。连普通国家级期刊都不是。更不可能是 国家一级期刊。国家一级期刊 只能是 中文核心类且 非高校的学报类期刊。比如像 地理学报、遥感学报、大气学报、土壤学报、植物学报 等等,这种 一级学报类期刊。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这种地方性小本科的学报,什么核心期刊都不是的。就是 最最最普通的 省级期刊。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投稿方式

这种小地方的学报,只能是最最普通的 省级期刊罢了。连普通国家级期刊都不是。更不可能是 国家一级期刊。国家一级期刊 只能是 中文核心类且 非高校的学报类期刊。比如像 地理学报、遥感学报、大气学报、土壤学报、植物学报 等等,这种 一级学报类期刊。

常熟理工学院(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首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高校。该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1989年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5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非常不错的学习,考上要好好学。望采纳

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是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全国第一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学校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5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51万余册,数据库33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0TB。学校办有《东吴学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扩展版)期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全国高校优秀期刊)2种学术期刊。学校现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53个招生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0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近600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高级职称530多人,博士36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15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构建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升本以来,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100多项。拥有2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获批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 现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互动发展。近年来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合作教育,在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全国首所电梯工程学院、江苏首所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光伏科技学院和苏州首所汽车工程学院等多所行业学院。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并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爱尔兰、塞尔维亚、捷克、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20个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联系,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加拿大、印度、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的50多所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被列为首批省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1997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外国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基本建设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首批大学章程核准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展望未来,常熟理工学院将以“办好应用型大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以“建设品牌大学,服务区域发展”为行动纲领,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依法治校, 坚持深化改革, 坚持特色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事业发展,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应用型品牌大学而努力奋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投稿要求格式

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是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全国第一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学校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5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51万余册,数据库33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0TB。学校办有《东吴学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扩展版)期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全国高校优秀期刊)2种学术期刊。学校现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53个招生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0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近600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高级职称530多人,博士36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15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构建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升本以来,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100多项。拥有2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获批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 现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互动发展。近年来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合作教育,在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全国首所电梯工程学院、江苏首所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光伏科技学院和苏州首所汽车工程学院等多所行业学院。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并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爱尔兰、塞尔维亚、捷克、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20个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联系,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加拿大、印度、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的50多所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被列为首批省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1997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外国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基本建设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首批大学章程核准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展望未来,常熟理工学院将以“办好应用型大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以“建设品牌大学,服务区域发展”为行动纲领,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依法治校, 坚持深化改革, 坚持特色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事业发展,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应用型品牌大学而努力奋斗!

常熟理工学院不错,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常熟理工学院科研成果丰富:截至2020年10月,升本以来,学校共获批国家级项目23项、省部级项目38项;以泰州学院为第一单位发表论文1949篇,其中SCI、EI、SSCI、CSSCI等收录541篇。常熟理工学院学术资源多: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3万册,生均纸质图书04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万册,电子图书57万册,视听资料10883片。常熟理工学院的师资力量:截止至2021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多人,高级职称640多人,博士55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20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优秀教学团队11个。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常熟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这种地方性小本科的学报,什么核心期刊都不是的。就是 最最最普通的 省级期刊。

截至2016年3月,该校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拥有3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1个省优秀学科梯队 。江苏省重点建设一级学科:生物工程、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一级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二级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海洋信息与控制工程、企业管理、食品科学、应用化学、行政管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物理电子学、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音乐学、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04年5月至2016年3月,该校共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42项。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获批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校建立了中国首所电梯工程学院、江苏首所国际服务工程学院、苏州首所光伏科技学院和汽车工程学院等多所行业学院 。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通润机电——常熟理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江苏省品牌和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工(专科)、机械设备及自动化、营养与烹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科学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光伏技术与产业方向)、自动化(智能低压电器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重点专业:数学类 、能源动力类 、生物工程类 、自动化类、计算机类、机械工程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国际合作、校企合作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经管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化学基础实验中心、物理学基础实验中心、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2006年至2014年5月,该校教师共发表论文5700多篇,被SCI、EI、CPCI收录论文近1200篇,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00多篇,出版专著73部。教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专题计划、国家公益专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农业高新技术、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等各级各类项目有800多项,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105项。同时还承担了220多项横向课题,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96项,发明专利85项 。2012年,该校共获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5项、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2项 。 截至2016年3月,该校建有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 。建有苏南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吴地音乐文化研究所、智能仪器研究所、计算物理与材料计算研究所、压力容器及钢结构有限元仿真中心、电梯安全与可靠性研究所、汽车工程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制造研究所、苏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苏州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所(中心、基地) 。省级工程中心:江苏省纺织机械工程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苏州市工程中心:苏州市长江特色水产培育繁殖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重点实验室:苏州市食品品质与安全重点实验室、苏州市应用藻类实验室校级工程中心: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南区域文化建设研究中心校级重点实验室:海藻遗传与种质创新实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校级协同创新中心:车用绿色材料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底,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约146万余册,纸质期刊1044种,数据库27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0TB 。 学术刊物 学校办有《东吴学术》、《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种学术期刊 。其中《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的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苏州师专学报》(1990年更名为《吴中学刊》)和创办于1992年的《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在《吴中学刊》(社科版)和《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基础上创办公开出版的《常熟高专学报》(文理综合版),双月刊;2005年,《常熟高专学报》更名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文理综合版),双月刊。2007年,《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综合版)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出版。2013年,该刊由月刊改为双月刊。1、3、5期为哲学社会科学,2、4为自然科学,第6期为教育科学,逢单月20日出刊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投稿方式要求多少字

常熟理工学院不错,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常熟理工学院科研成果丰富:截至2020年10月,升本以来,学校共获批国家级项目23项、省部级项目38项;以泰州学院为第一单位发表论文1949篇,其中SCI、EI、SSCI、CSSCI等收录541篇。常熟理工学院学术资源多: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3万册,生均纸质图书04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万册,电子图书57万册,视听资料10883片。常熟理工学院的师资力量:截止至2021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多人,高级职称640多人,博士55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20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优秀教学团队11个。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常熟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是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全国第一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学校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5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51万余册,数据库33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0TB。学校办有《东吴学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扩展版)期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全国高校优秀期刊)2种学术期刊。学校现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53个招生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0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近600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高级职称530多人,博士36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15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构建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升本以来,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100多项。拥有2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获批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 现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互动发展。近年来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合作教育,在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全国首所电梯工程学院、江苏首所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光伏科技学院和苏州首所汽车工程学院等多所行业学院。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并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爱尔兰、塞尔维亚、捷克、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20个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联系,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加拿大、印度、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的50多所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被列为首批省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1997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外国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基本建设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首批大学章程核准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展望未来,常熟理工学院将以“办好应用型大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以“建设品牌大学,服务区域发展”为行动纲领,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依法治校, 坚持深化改革, 坚持特色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事业发展,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应用型品牌大学而努力奋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这种地方性小本科的学报,什么核心期刊都不是的。就是 最最最普通的 省级期刊。

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是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首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0万多名各类人才。学校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学校现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

  • 索引序列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投稿方式要求什么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投稿方式要求怎么写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投稿方式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投稿要求格式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投稿方式要求多少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