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小学数学核心知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魏光明

小学数学核心知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魏光明

发布时间:

小学数学核心知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魏光明

日前,无锡市水秀实验幼儿园迎来了第四届“秀博渊”名师节。活动中,全体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展示,合理规划园本课程,提高课堂效率,关注幼儿的发展。图为男教师李士彪正在教授小班体育活动课《聪明的小狗》。 张浩 摄 四、教育写作以怎样的方式、从哪些方面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自一线的鲜活材料揭示了教育写作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理、特点和规律。 教育写作如何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其他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相比,它的独特性在哪里?调查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依赖自我驱动,自主发展。如果说磨课赛课、学习培训、专家引领给教师带来的是由外而内的变化,教育写作带给教师的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一时半会儿不易看见,但“每一次写作都记录着自己成长的足迹,记录着自己的教育主张乃至教育思想形成的过程”“每一次的写作都能促进自己的点滴改变”(祝禧语)。教育写作是一段教育和人生的旅程,所以,它带给人的变化是渐渐的,是不断积累、渐入胜境的过程,而不要指望一夜之间脱胎换骨,羽化成仙。她还以自己不同时期论文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变化为例,证明写作给自己带来的思想和行动的深刻而不易觉察的变化。更多人认为,“教育写作的独特性在于它的实践根基和品格。(祝禧语)”杨文娟认为,“离开实践的教育写作不是中小学教师的真写作。”魏光明说,“教育写作是写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薛丽君说,“教育写作是基于教育工作的发现与思考。”她还以自己的文章《文化策划:将学校从昨天派往明天》为例,来说明教育论文的写作是来自实践推动实践的过程,“是学校理念如何进行转化与渗透,落实到学校工作方方面面的过程”。 管建刚老师则从赛课、上课与写作的比较视角对教育写作的独特性提出见解:教育写作,是一条经济的专业成长方式。因为无论是上课还是赛课,这些机会都是需要条件的。比如,要有别人给你机会,还要有他人的协作与帮助,而教育写作则是可以自己当家做主的事情,除了自己的精力之外,不需要其他的经济上的投入。 教育写作从哪些方面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调查显示,教育写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影响教师的专业态度。所谓专业态度最核心的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认知。老师们普遍认为,通过写作,他们感受到这份职业的乐趣,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通过教育写作带来了自身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使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和工作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戴林东说,“教育写作给我带来的首先是教育思想的变化。在教育写作过程中,我逐步形成了个性化的主体性的教育教学思想。其次是教育情感的变化。可以说,离开教育写作的教师情感,只能是感性化、浅表化的流动,而在教育写作基础上产生的教育情感是理智的、深厚的、持久的,是深入人心的激荡。最后是教育行为的变化。教育写作是思想的披沥、情感的体验,必然导致教育行为的更新,教育写作造就的人格修养,必然促进教师迈出有力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步伐。” 其次是影响教师的专业习性,培养他们优秀的思维品质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杨文娟说,“教育写作让我学会了观察思考。因为每一次写作都是基于真实事件的记录或者基于问题的思考,写作就需要平时善于观察,勤奋思考,渐渐地,洞察力和敏感度增强了;写作让我克服了懒惰,学会了坚持。”李建成认为,教育写作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关键在习惯养成方面,因为有了写作,所以养成了自己的阅读习惯、探究习惯。沈茂德说,“写作是修炼自己的过程,性格锤炼的过程。写作可以使自己获得动力与信心。教育写作带来的是对校园生活的眷念,对朴素教育故事的关注,对教育案例的深度解剖,从而以真正的教育工作者的眼睛去看学生、看自己、看学校,才能总是满怀教育理想、满腔热情地寻觅着教育未知和教育规律。” 第三,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形成自己的专业智慧,使自己能够专业地思考和处理问题。杨文娟说,写作“使自己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智慧迈向理论智慧”。孙双金说,写作不但能怡情养性,还改变了自己的思维品质,使自己得到系统、深刻的提升。管建刚认为,不停的写作,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术,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效能。 第四,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写作是另一种阅读。”不少教师认为,教育写作是一个不断学习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知识不仅得到了整理,而且可以获得更新。有人认为,写作是个思维的过程,也是个认知活动,当你把经验、故事提炼成思想观点时,你的认知活动就提升了。这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知识生产建构的过程。对教育写作也是知识生产的问题,范梅兰早已提出过他的解释:“写作,其实就是对教育现象的一种解释,当这种解释上升到反思阶段形成具有一般性指导作用的价值取向并指导教师行动时,便成了实践性知识。”概而言之,教育写作让教师从传统的知识搬运工变成了知识的转化者、生产者,让教师从感性的实践者变为理性的思考者。 冯卫东则用诗性的语言陈述了教育写作带给他的改变。他说,教育写作使自己模糊的思绪变成清晰的思想,用余秋雨先生的话来说,不断地表达是对灵魂的不断重组。“我觉得写作使自己走向了丰富和深刻,使自己内心世界变得较为单纯,也多姿多彩。没有写作,我就是一个凡夫俗子,有了写作,我成了一个对教育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教育写作是我向教育世界进行抒情和对话的极好通途。” 教育写作为什么能够给人带来如此鲜明的变化? 首先,教育写作不仅提供了一种反思的平台和工具,而且促使教师完成教育学意义上的反思过程。多位名家论述过教育反思对专业成长的意义。但教育学意义的反思不是生活中的让我想一想,而是包涵一个完整的过程。杜威认为,反思由五个步骤构成:(1)对自己身处其中的情境产生“困惑、混乱、怀疑”;(2)对现有的原理或情境意义及其可能后果进行“预期推测和尝试性解释”;(3)“检查、审视、分析各种可能的方法”,界定并澄清遇到的问题;(4)对各种尝试性的假设建议进行说明;(5)采取“一项行动计划”或者根据期望的结果“做出行动”。调查告诉我们,不少教师正是通过教育写作这个平台和工具,对自己教育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给出符合规律的解释或结论,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付诸自己的教育行动。如此循环推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写作就是要记录和提纯这个过程中的得失和收获,完成系统深入的教学反思过程。在这种深入反思的过程中增加专业理解,促进专业成长。 其次,教育写作也是逼着作者进行专题化学习的过程。“写作是阅读下的蛋。”刘良华教授提出,“用写作促进有意义的阅读,不断扩张生命的视野。”很多教师在问卷中都强调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读书是欠债,写作是还债。”有人甚至以自己的经验为例,认为如果要写出1万字,起码要阅读4万字以上。顾广林说,“教育写作逼着我读了许多理论书籍,逼着我平时多思考教学中的问题,使我学会了发现问题。”我们认为,为了写作的阅读是一种高效的有意义的阅读,它不同于平常的休闲性阅读,是一种应用性阅读与学习,是一种带着问题寻找答案的阅读与学习,还是一种专题化的深度阅读与学习。这种学习是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不同于参加培训之类的被动学习,因而也特别有效益。 再者,教育写作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而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研究是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相伴相生的。郭元祥教授认为,“写作是与研究相伴而生的。”当然,研究有多种方式,在人文科学中,观察与写作就是一种研究的方式,也就是马科斯·范梅兰所说的生活体验研究。而研究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不争的事实。高子阳说,真正的教育写作就是研究,就是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就是经过思考直接把优秀的教育思想整合起来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文章就是记录自己的教育行程,研究自己的教育史。冯卫东认为,研究有多种形态,教育写作就是一种形态,它同时又是一些具体研究行为的终端,它还是对平时零零碎碎的一种研究、一种提纯。当然,有的写作不是研究,如急功近利的写作、无病呻吟的写作等就不是研究,更不是所谓的真研究。的确,研究是一个大概念,而且研究有多种形态和样式。教育写作,也是一种广义的研究,甚至是有效的行动研究。 当然,也有人对教育写作与研究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杨文娟说,教育写作并不一定要与研究挂钩,不是从事教育写作的人都在做研究,做研究的方式也不止教育写作一种,科研成果虽然多是通过写作来实现,但也不是只有教育写作一种表达方式……教育写作也许是一种兴趣、爱好,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而已。 五、有人认为,“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对教师应当提倡上好课而不是写好文章。那么特级教师们是怎样看待和对待教育写作与课堂教学的呢? 冯朴认为,教学是教师的天职,也应当是教师的看家本领。但是,单有课堂的精彩是不够的,还要能将这种精彩进行记录和理性反思,这样既能够与人分享,也能提升自己。孙双金则赞同“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这样的说法,其理由是:教师的主要价值是指向学生,而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传承、碰撞启发、引导点拨的主要阵地。从这个角度讲,教师上好课是最重要的。教师写文章的重要性位列第二。因为教师要走向名师、教育家,必须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有思想就要有思考、有实践、有探索、有研究,就要有自己的文章。杨文娟认为,写作与课堂教学并不矛盾。只从事教育写作,疏忽了课堂功夫的人,不是合格的教师;只专注于课堂,而忽视了教育写作反思的人,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这两者必须同时合格,才能走向教育家。 冯卫东则是从道德和伦理角度阐述了他对教师上课与写作关系的认识:能否在课堂上站成一个真善美之人,是写作的前提;如果不能,他是没有资格谈写作的。同时他又认为,没有一个名师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进行教育教学写作。写作是他们走向成功之境的必由之阶。 六、教育写作写什么?怎么写?是该从问题入手还是从兴趣入手?是写他人还是写自己?怎样处理教育写作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这次的问卷我们也设计了这方面的调查项,意在了解专业发展方面取得成功的教师们在教学研究与教育写作方面的一手经验。 教师们普遍认为,教育研究与写作,应当以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为对象,而不应在自己的工作之外另辟领域。不少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指出,教师写作应当教什么写什么。高子阳教数学就写与数学相关的文章,后来改教语文,就开始语文方面的研究与写作,而且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李万龙原来教历史,就写历史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章,后来改教地理,就写地理教学方面的文章。杨文娟原来做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就写作了《用情铸就人生》等一系列有关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研究类的文章,后来教思品课就写作了《小学思品课程中的资源整合》这类文章。这些经验归纳起来其实就是把工作当研究来做,干什么就研究什么。只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和敏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会有所发现。相反,如果好高骛远,老是把自己的目光投放到那些与自己工作和专业不相关的领域,不仅难出成就,而且容易影响工作,还得不到学校的理解与支持。 当然,写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是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比如写自己的孩子,实际结合了自己的教育工作,也是结合了自己的生活。有多位教师用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写作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所谓写自己的孩子,就是把自己的孩子作为观察对象来写,写教育孩子的故事与体会,他们这样做不仅对孩子爱得更理性、更科学,而且还能够爱得更专业。杨文娟老师不仅将自己的女儿送进了名牌大学,而且把教育子女的经验写成了《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书,市场反映良好。高子阳不仅把孩子成功送进了名牌大学,而且读到了博士,他把教育孩子的经验写成多篇文章发表。现在他还在继续这样的写作,并打算结集出版,在女儿出嫁时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她。 关于写什么、如何写,还有的教师从体裁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孙双金说,教师应该写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写教育思考,写教育研究。也就是说,他不太提倡写纯理论的文章,“因为基础教育的广大教师在实践一线,他们首先是教育实践家,所以应更多地写叙事案例教育实践。当然,对于那些有相当教育素养和理论功底的教师也鼓励他们写教育的思辨,写教育的思想。”沈茂德说,教育写作还是要多写教育随笔。在教育生活中,大量的教育案例,或有启迪,或为教训,这些东西写出来,可以是有用有趣、鲜活真实的培训材料,也易被教师学习借鉴。王栋生老师在教育写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都是教育随笔的佳作,但他并不主张教师的写作应当提倡什么。他说:“我主张自由写作。不要提倡或者限制教师写什么内容。愿意写自己的教学体验和心得,热爱文学创作,记录自己的思想录,都很好,前提是热爱。有位教师热衷于写游记,只写游记,还听说有位教师每天写菜谱,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只要写,愉快就行。” 教育写作,是从问题入手还是从兴趣入手?这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这次调研中还是相持不下,有的教师认为,教育写作不要规定写什么,而是应当让教师自己选择,他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从教师的兴趣出发,不要让写作负载太多的东西。但有的教师认为,教育写作,本身是教师的一种职务行为,应当提倡为提高工作效能而写作,为专业发展而写作,最根本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写作,正如有人说“如果发展了自己,而耽误了学生的写作,是应当反对的”。“教育写作应当有问题意识,如果说脱离实际的写作是空写作,那么,没有问题的写作就是假写作。”(顾广林语) 有人认为,教育写作不仅应当思考写作的技术问题,还应当思考“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了什么”这些原点的问题,也就是终极于教育的最终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 当然,我们的调查发现还远不止这些,从中我们不仅发现了许多教育写作与专业发展的规律,还获得了不少教师们独特的写作故事。限于篇幅,无法一一陈述。

小学数学核心知识魏光明

日前,无锡市水秀实验幼儿园迎来了第四届“秀博渊”名师节。活动中,全体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展示,合理规划园本课程,提高课堂效率,关注幼儿的发展。图为男教师李士彪正在教授小班体育活动课《聪明的小狗》。 张浩 摄 四、教育写作以怎样的方式、从哪些方面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自一线的鲜活材料揭示了教育写作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理、特点和规律。 教育写作如何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其他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相比,它的独特性在哪里?调查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依赖自我驱动,自主发展。如果说磨课赛课、学习培训、专家引领给教师带来的是由外而内的变化,教育写作带给教师的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一时半会儿不易看见,但“每一次写作都记录着自己成长的足迹,记录着自己的教育主张乃至教育思想形成的过程”“每一次的写作都能促进自己的点滴改变”(祝禧语)。教育写作是一段教育和人生的旅程,所以,它带给人的变化是渐渐的,是不断积累、渐入胜境的过程,而不要指望一夜之间脱胎换骨,羽化成仙。她还以自己不同时期论文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变化为例,证明写作给自己带来的思想和行动的深刻而不易觉察的变化。更多人认为,“教育写作的独特性在于它的实践根基和品格。(祝禧语)”杨文娟认为,“离开实践的教育写作不是中小学教师的真写作。”魏光明说,“教育写作是写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薛丽君说,“教育写作是基于教育工作的发现与思考。”她还以自己的文章《文化策划:将学校从昨天派往明天》为例,来说明教育论文的写作是来自实践推动实践的过程,“是学校理念如何进行转化与渗透,落实到学校工作方方面面的过程”。 管建刚老师则从赛课、上课与写作的比较视角对教育写作的独特性提出见解:教育写作,是一条经济的专业成长方式。因为无论是上课还是赛课,这些机会都是需要条件的。比如,要有别人给你机会,还要有他人的协作与帮助,而教育写作则是可以自己当家做主的事情,除了自己的精力之外,不需要其他的经济上的投入。 教育写作从哪些方面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调查显示,教育写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影响教师的专业态度。所谓专业态度最核心的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认知。老师们普遍认为,通过写作,他们感受到这份职业的乐趣,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通过教育写作带来了自身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使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和工作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戴林东说,“教育写作给我带来的首先是教育思想的变化。在教育写作过程中,我逐步形成了个性化的主体性的教育教学思想。其次是教育情感的变化。可以说,离开教育写作的教师情感,只能是感性化、浅表化的流动,而在教育写作基础上产生的教育情感是理智的、深厚的、持久的,是深入人心的激荡。最后是教育行为的变化。教育写作是思想的披沥、情感的体验,必然导致教育行为的更新,教育写作造就的人格修养,必然促进教师迈出有力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步伐。” 其次是影响教师的专业习性,培养他们优秀的思维品质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杨文娟说,“教育写作让我学会了观察思考。因为每一次写作都是基于真实事件的记录或者基于问题的思考,写作就需要平时善于观察,勤奋思考,渐渐地,洞察力和敏感度增强了;写作让我克服了懒惰,学会了坚持。”李建成认为,教育写作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关键在习惯养成方面,因为有了写作,所以养成了自己的阅读习惯、探究习惯。沈茂德说,“写作是修炼自己的过程,性格锤炼的过程。写作可以使自己获得动力与信心。教育写作带来的是对校园生活的眷念,对朴素教育故事的关注,对教育案例的深度解剖,从而以真正的教育工作者的眼睛去看学生、看自己、看学校,才能总是满怀教育理想、满腔热情地寻觅着教育未知和教育规律。” 第三,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形成自己的专业智慧,使自己能够专业地思考和处理问题。杨文娟说,写作“使自己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智慧迈向理论智慧”。孙双金说,写作不但能怡情养性,还改变了自己的思维品质,使自己得到系统、深刻的提升。管建刚认为,不停的写作,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术,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效能。 第四,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写作是另一种阅读。”不少教师认为,教育写作是一个不断学习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知识不仅得到了整理,而且可以获得更新。有人认为,写作是个思维的过程,也是个认知活动,当你把经验、故事提炼成思想观点时,你的认知活动就提升了。这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知识生产建构的过程。对教育写作也是知识生产的问题,范梅兰早已提出过他的解释:“写作,其实就是对教育现象的一种解释,当这种解释上升到反思阶段形成具有一般性指导作用的价值取向并指导教师行动时,便成了实践性知识。”概而言之,教育写作让教师从传统的知识搬运工变成了知识的转化者、生产者,让教师从感性的实践者变为理性的思考者。 冯卫东则用诗性的语言陈述了教育写作带给他的改变。他说,教育写作使自己模糊的思绪变成清晰的思想,用余秋雨先生的话来说,不断地表达是对灵魂的不断重组。“我觉得写作使自己走向了丰富和深刻,使自己内心世界变得较为单纯,也多姿多彩。没有写作,我就是一个凡夫俗子,有了写作,我成了一个对教育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教育写作是我向教育世界进行抒情和对话的极好通途。” 教育写作为什么能够给人带来如此鲜明的变化? 首先,教育写作不仅提供了一种反思的平台和工具,而且促使教师完成教育学意义上的反思过程。多位名家论述过教育反思对专业成长的意义。但教育学意义的反思不是生活中的让我想一想,而是包涵一个完整的过程。杜威认为,反思由五个步骤构成:(1)对自己身处其中的情境产生“困惑、混乱、怀疑”;(2)对现有的原理或情境意义及其可能后果进行“预期推测和尝试性解释”;(3)“检查、审视、分析各种可能的方法”,界定并澄清遇到的问题;(4)对各种尝试性的假设建议进行说明;(5)采取“一项行动计划”或者根据期望的结果“做出行动”。调查告诉我们,不少教师正是通过教育写作这个平台和工具,对自己教育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给出符合规律的解释或结论,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付诸自己的教育行动。如此循环推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写作就是要记录和提纯这个过程中的得失和收获,完成系统深入的教学反思过程。在这种深入反思的过程中增加专业理解,促进专业成长。 其次,教育写作也是逼着作者进行专题化学习的过程。“写作是阅读下的蛋。”刘良华教授提出,“用写作促进有意义的阅读,不断扩张生命的视野。”很多教师在问卷中都强调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读书是欠债,写作是还债。”有人甚至以自己的经验为例,认为如果要写出1万字,起码要阅读4万字以上。顾广林说,“教育写作逼着我读了许多理论书籍,逼着我平时多思考教学中的问题,使我学会了发现问题。”我们认为,为了写作的阅读是一种高效的有意义的阅读,它不同于平常的休闲性阅读,是一种应用性阅读与学习,是一种带着问题寻找答案的阅读与学习,还是一种专题化的深度阅读与学习。这种学习是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不同于参加培训之类的被动学习,因而也特别有效益。 再者,教育写作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而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研究是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相伴相生的。郭元祥教授认为,“写作是与研究相伴而生的。”当然,研究有多种方式,在人文科学中,观察与写作就是一种研究的方式,也就是马科斯·范梅兰所说的生活体验研究。而研究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不争的事实。高子阳说,真正的教育写作就是研究,就是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就是经过思考直接把优秀的教育思想整合起来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文章就是记录自己的教育行程,研究自己的教育史。冯卫东认为,研究有多种形态,教育写作就是一种形态,它同时又是一些具体研究行为的终端,它还是对平时零零碎碎的一种研究、一种提纯。当然,有的写作不是研究,如急功近利的写作、无病呻吟的写作等就不是研究,更不是所谓的真研究。的确,研究是一个大概念,而且研究有多种形态和样式。教育写作,也是一种广义的研究,甚至是有效的行动研究。 当然,也有人对教育写作与研究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杨文娟说,教育写作并不一定要与研究挂钩,不是从事教育写作的人都在做研究,做研究的方式也不止教育写作一种,科研成果虽然多是通过写作来实现,但也不是只有教育写作一种表达方式……教育写作也许是一种兴趣、爱好,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而已。 五、有人认为,“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对教师应当提倡上好课而不是写好文章。那么特级教师们是怎样看待和对待教育写作与课堂教学的呢? 冯朴认为,教学是教师的天职,也应当是教师的看家本领。但是,单有课堂的精彩是不够的,还要能将这种精彩进行记录和理性反思,这样既能够与人分享,也能提升自己。孙双金则赞同“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这样的说法,其理由是:教师的主要价值是指向学生,而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传承、碰撞启发、引导点拨的主要阵地。从这个角度讲,教师上好课是最重要的。教师写文章的重要性位列第二。因为教师要走向名师、教育家,必须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有思想就要有思考、有实践、有探索、有研究,就要有自己的文章。杨文娟认为,写作与课堂教学并不矛盾。只从事教育写作,疏忽了课堂功夫的人,不是合格的教师;只专注于课堂,而忽视了教育写作反思的人,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这两者必须同时合格,才能走向教育家。 冯卫东则是从道德和伦理角度阐述了他对教师上课与写作关系的认识:能否在课堂上站成一个真善美之人,是写作的前提;如果不能,他是没有资格谈写作的。同时他又认为,没有一个名师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进行教育教学写作。写作是他们走向成功之境的必由之阶。 六、教育写作写什么?怎么写?是该从问题入手还是从兴趣入手?是写他人还是写自己?怎样处理教育写作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这次的问卷我们也设计了这方面的调查项,意在了解专业发展方面取得成功的教师们在教学研究与教育写作方面的一手经验。 教师们普遍认为,教育研究与写作,应当以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为对象,而不应在自己的工作之外另辟领域。不少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指出,教师写作应当教什么写什么。高子阳教数学就写与数学相关的文章,后来改教语文,就开始语文方面的研究与写作,而且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李万龙原来教历史,就写历史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章,后来改教地理,就写地理教学方面的文章。杨文娟原来做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就写作了《用情铸就人生》等一系列有关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研究类的文章,后来教思品课就写作了《小学思品课程中的资源整合》这类文章。这些经验归纳起来其实就是把工作当研究来做,干什么就研究什么。只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和敏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会有所发现。相反,如果好高骛远,老是把自己的目光投放到那些与自己工作和专业不相关的领域,不仅难出成就,而且容易影响工作,还得不到学校的理解与支持。 当然,写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是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比如写自己的孩子,实际结合了自己的教育工作,也是结合了自己的生活。有多位教师用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写作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所谓写自己的孩子,就是把自己的孩子作为观察对象来写,写教育孩子的故事与体会,他们这样做不仅对孩子爱得更理性、更科学,而且还能够爱得更专业。杨文娟老师不仅将自己的女儿送进了名牌大学,而且把教育子女的经验写成了《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书,市场反映良好。高子阳不仅把孩子成功送进了名牌大学,而且读到了博士,他把教育孩子的经验写成多篇文章发表。现在他还在继续这样的写作,并打算结集出版,在女儿出嫁时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她。 关于写什么、如何写,还有的教师从体裁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孙双金说,教师应该写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写教育思考,写教育研究。也就是说,他不太提倡写纯理论的文章,“因为基础教育的广大教师在实践一线,他们首先是教育实践家,所以应更多地写叙事案例教育实践。当然,对于那些有相当教育素养和理论功底的教师也鼓励他们写教育的思辨,写教育的思想。”沈茂德说,教育写作还是要多写教育随笔。在教育生活中,大量的教育案例,或有启迪,或为教训,这些东西写出来,可以是有用有趣、鲜活真实的培训材料,也易被教师学习借鉴。王栋生老师在教育写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都是教育随笔的佳作,但他并不主张教师的写作应当提倡什么。他说:“我主张自由写作。不要提倡或者限制教师写什么内容。愿意写自己的教学体验和心得,热爱文学创作,记录自己的思想录,都很好,前提是热爱。有位教师热衷于写游记,只写游记,还听说有位教师每天写菜谱,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只要写,愉快就行。” 教育写作,是从问题入手还是从兴趣入手?这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这次调研中还是相持不下,有的教师认为,教育写作不要规定写什么,而是应当让教师自己选择,他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从教师的兴趣出发,不要让写作负载太多的东西。但有的教师认为,教育写作,本身是教师的一种职务行为,应当提倡为提高工作效能而写作,为专业发展而写作,最根本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写作,正如有人说“如果发展了自己,而耽误了学生的写作,是应当反对的”。“教育写作应当有问题意识,如果说脱离实际的写作是空写作,那么,没有问题的写作就是假写作。”(顾广林语) 有人认为,教育写作不仅应当思考写作的技术问题,还应当思考“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了什么”这些原点的问题,也就是终极于教育的最终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 当然,我们的调查发现还远不止这些,从中我们不仅发现了许多教育写作与专业发展的规律,还获得了不少教师们独特的写作故事。限于篇幅,无法一一陈述。

小学数学核心知识教学魏光明

日前,无锡市水秀实验幼儿园迎来了第四届“秀博渊”名师节。活动中,全体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展示,合理规划园本课程,提高课堂效率,关注幼儿的发展。图为男教师李士彪正在教授小班体育活动课《聪明的小狗》。 张浩 摄 四、教育写作以怎样的方式、从哪些方面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自一线的鲜活材料揭示了教育写作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理、特点和规律。 教育写作如何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其他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相比,它的独特性在哪里?调查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依赖自我驱动,自主发展。如果说磨课赛课、学习培训、专家引领给教师带来的是由外而内的变化,教育写作带给教师的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一时半会儿不易看见,但“每一次写作都记录着自己成长的足迹,记录着自己的教育主张乃至教育思想形成的过程”“每一次的写作都能促进自己的点滴改变”(祝禧语)。教育写作是一段教育和人生的旅程,所以,它带给人的变化是渐渐的,是不断积累、渐入胜境的过程,而不要指望一夜之间脱胎换骨,羽化成仙。她还以自己不同时期论文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变化为例,证明写作给自己带来的思想和行动的深刻而不易觉察的变化。更多人认为,“教育写作的独特性在于它的实践根基和品格。(祝禧语)”杨文娟认为,“离开实践的教育写作不是中小学教师的真写作。”魏光明说,“教育写作是写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薛丽君说,“教育写作是基于教育工作的发现与思考。”她还以自己的文章《文化策划:将学校从昨天派往明天》为例,来说明教育论文的写作是来自实践推动实践的过程,“是学校理念如何进行转化与渗透,落实到学校工作方方面面的过程”。 管建刚老师则从赛课、上课与写作的比较视角对教育写作的独特性提出见解:教育写作,是一条经济的专业成长方式。因为无论是上课还是赛课,这些机会都是需要条件的。比如,要有别人给你机会,还要有他人的协作与帮助,而教育写作则是可以自己当家做主的事情,除了自己的精力之外,不需要其他的经济上的投入。 教育写作从哪些方面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调查显示,教育写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影响教师的专业态度。所谓专业态度最核心的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认知。老师们普遍认为,通过写作,他们感受到这份职业的乐趣,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通过教育写作带来了自身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使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和工作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戴林东说,“教育写作给我带来的首先是教育思想的变化。在教育写作过程中,我逐步形成了个性化的主体性的教育教学思想。其次是教育情感的变化。可以说,离开教育写作的教师情感,只能是感性化、浅表化的流动,而在教育写作基础上产生的教育情感是理智的、深厚的、持久的,是深入人心的激荡。最后是教育行为的变化。教育写作是思想的披沥、情感的体验,必然导致教育行为的更新,教育写作造就的人格修养,必然促进教师迈出有力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步伐。” 其次是影响教师的专业习性,培养他们优秀的思维品质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杨文娟说,“教育写作让我学会了观察思考。因为每一次写作都是基于真实事件的记录或者基于问题的思考,写作就需要平时善于观察,勤奋思考,渐渐地,洞察力和敏感度增强了;写作让我克服了懒惰,学会了坚持。”李建成认为,教育写作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关键在习惯养成方面,因为有了写作,所以养成了自己的阅读习惯、探究习惯。沈茂德说,“写作是修炼自己的过程,性格锤炼的过程。写作可以使自己获得动力与信心。教育写作带来的是对校园生活的眷念,对朴素教育故事的关注,对教育案例的深度解剖,从而以真正的教育工作者的眼睛去看学生、看自己、看学校,才能总是满怀教育理想、满腔热情地寻觅着教育未知和教育规律。” 第三,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形成自己的专业智慧,使自己能够专业地思考和处理问题。杨文娟说,写作“使自己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智慧迈向理论智慧”。孙双金说,写作不但能怡情养性,还改变了自己的思维品质,使自己得到系统、深刻的提升。管建刚认为,不停的写作,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术,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效能。 第四,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写作是另一种阅读。”不少教师认为,教育写作是一个不断学习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知识不仅得到了整理,而且可以获得更新。有人认为,写作是个思维的过程,也是个认知活动,当你把经验、故事提炼成思想观点时,你的认知活动就提升了。这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知识生产建构的过程。对教育写作也是知识生产的问题,范梅兰早已提出过他的解释:“写作,其实就是对教育现象的一种解释,当这种解释上升到反思阶段形成具有一般性指导作用的价值取向并指导教师行动时,便成了实践性知识。”概而言之,教育写作让教师从传统的知识搬运工变成了知识的转化者、生产者,让教师从感性的实践者变为理性的思考者。 冯卫东则用诗性的语言陈述了教育写作带给他的改变。他说,教育写作使自己模糊的思绪变成清晰的思想,用余秋雨先生的话来说,不断地表达是对灵魂的不断重组。“我觉得写作使自己走向了丰富和深刻,使自己内心世界变得较为单纯,也多姿多彩。没有写作,我就是一个凡夫俗子,有了写作,我成了一个对教育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教育写作是我向教育世界进行抒情和对话的极好通途。” 教育写作为什么能够给人带来如此鲜明的变化? 首先,教育写作不仅提供了一种反思的平台和工具,而且促使教师完成教育学意义上的反思过程。多位名家论述过教育反思对专业成长的意义。但教育学意义的反思不是生活中的让我想一想,而是包涵一个完整的过程。杜威认为,反思由五个步骤构成:(1)对自己身处其中的情境产生“困惑、混乱、怀疑”;(2)对现有的原理或情境意义及其可能后果进行“预期推测和尝试性解释”;(3)“检查、审视、分析各种可能的方法”,界定并澄清遇到的问题;(4)对各种尝试性的假设建议进行说明;(5)采取“一项行动计划”或者根据期望的结果“做出行动”。调查告诉我们,不少教师正是通过教育写作这个平台和工具,对自己教育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给出符合规律的解释或结论,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付诸自己的教育行动。如此循环推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写作就是要记录和提纯这个过程中的得失和收获,完成系统深入的教学反思过程。在这种深入反思的过程中增加专业理解,促进专业成长。 其次,教育写作也是逼着作者进行专题化学习的过程。“写作是阅读下的蛋。”刘良华教授提出,“用写作促进有意义的阅读,不断扩张生命的视野。”很多教师在问卷中都强调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读书是欠债,写作是还债。”有人甚至以自己的经验为例,认为如果要写出1万字,起码要阅读4万字以上。顾广林说,“教育写作逼着我读了许多理论书籍,逼着我平时多思考教学中的问题,使我学会了发现问题。”我们认为,为了写作的阅读是一种高效的有意义的阅读,它不同于平常的休闲性阅读,是一种应用性阅读与学习,是一种带着问题寻找答案的阅读与学习,还是一种专题化的深度阅读与学习。这种学习是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不同于参加培训之类的被动学习,因而也特别有效益。 再者,教育写作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而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研究是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相伴相生的。郭元祥教授认为,“写作是与研究相伴而生的。”当然,研究有多种方式,在人文科学中,观察与写作就是一种研究的方式,也就是马科斯·范梅兰所说的生活体验研究。而研究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不争的事实。高子阳说,真正的教育写作就是研究,就是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就是经过思考直接把优秀的教育思想整合起来用在自己的课堂上,文章就是记录自己的教育行程,研究自己的教育史。冯卫东认为,研究有多种形态,教育写作就是一种形态,它同时又是一些具体研究行为的终端,它还是对平时零零碎碎的一种研究、一种提纯。当然,有的写作不是研究,如急功近利的写作、无病呻吟的写作等就不是研究,更不是所谓的真研究。的确,研究是一个大概念,而且研究有多种形态和样式。教育写作,也是一种广义的研究,甚至是有效的行动研究。 当然,也有人对教育写作与研究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杨文娟说,教育写作并不一定要与研究挂钩,不是从事教育写作的人都在做研究,做研究的方式也不止教育写作一种,科研成果虽然多是通过写作来实现,但也不是只有教育写作一种表达方式……教育写作也许是一种兴趣、爱好,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而已。 五、有人认为,“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对教师应当提倡上好课而不是写好文章。那么特级教师们是怎样看待和对待教育写作与课堂教学的呢? 冯朴认为,教学是教师的天职,也应当是教师的看家本领。但是,单有课堂的精彩是不够的,还要能将这种精彩进行记录和理性反思,这样既能够与人分享,也能提升自己。孙双金则赞同“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这样的说法,其理由是:教师的主要价值是指向学生,而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传承、碰撞启发、引导点拨的主要阵地。从这个角度讲,教师上好课是最重要的。教师写文章的重要性位列第二。因为教师要走向名师、教育家,必须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有思想就要有思考、有实践、有探索、有研究,就要有自己的文章。杨文娟认为,写作与课堂教学并不矛盾。只从事教育写作,疏忽了课堂功夫的人,不是合格的教师;只专注于课堂,而忽视了教育写作反思的人,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这两者必须同时合格,才能走向教育家。 冯卫东则是从道德和伦理角度阐述了他对教师上课与写作关系的认识:能否在课堂上站成一个真善美之人,是写作的前提;如果不能,他是没有资格谈写作的。同时他又认为,没有一个名师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进行教育教学写作。写作是他们走向成功之境的必由之阶。 六、教育写作写什么?怎么写?是该从问题入手还是从兴趣入手?是写他人还是写自己?怎样处理教育写作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这次的问卷我们也设计了这方面的调查项,意在了解专业发展方面取得成功的教师们在教学研究与教育写作方面的一手经验。 教师们普遍认为,教育研究与写作,应当以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为对象,而不应在自己的工作之外另辟领域。不少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指出,教师写作应当教什么写什么。高子阳教数学就写与数学相关的文章,后来改教语文,就开始语文方面的研究与写作,而且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李万龙原来教历史,就写历史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章,后来改教地理,就写地理教学方面的文章。杨文娟原来做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就写作了《用情铸就人生》等一系列有关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研究类的文章,后来教思品课就写作了《小学思品课程中的资源整合》这类文章。这些经验归纳起来其实就是把工作当研究来做,干什么就研究什么。只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和敏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会有所发现。相反,如果好高骛远,老是把自己的目光投放到那些与自己工作和专业不相关的领域,不仅难出成就,而且容易影响工作,还得不到学校的理解与支持。 当然,写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是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比如写自己的孩子,实际结合了自己的教育工作,也是结合了自己的生活。有多位教师用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写作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所谓写自己的孩子,就是把自己的孩子作为观察对象来写,写教育孩子的故事与体会,他们这样做不仅对孩子爱得更理性、更科学,而且还能够爱得更专业。杨文娟老师不仅将自己的女儿送进了名牌大学,而且把教育子女的经验写成了《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书,市场反映良好。高子阳不仅把孩子成功送进了名牌大学,而且读到了博士,他把教育孩子的经验写成多篇文章发表。现在他还在继续这样的写作,并打算结集出版,在女儿出嫁时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她。 关于写什么、如何写,还有的教师从体裁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孙双金说,教师应该写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写教育思考,写教育研究。也就是说,他不太提倡写纯理论的文章,“因为基础教育的广大教师在实践一线,他们首先是教育实践家,所以应更多地写叙事案例教育实践。当然,对于那些有相当教育素养和理论功底的教师也鼓励他们写教育的思辨,写教育的思想。”沈茂德说,教育写作还是要多写教育随笔。在教育生活中,大量的教育案例,或有启迪,或为教训,这些东西写出来,可以是有用有趣、鲜活真实的培训材料,也易被教师学习借鉴。王栋生老师在教育写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都是教育随笔的佳作,但他并不主张教师的写作应当提倡什么。他说:“我主张自由写作。不要提倡或者限制教师写什么内容。愿意写自己的教学体验和心得,热爱文学创作,记录自己的思想录,都很好,前提是热爱。有位教师热衷于写游记,只写游记,还听说有位教师每天写菜谱,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只要写,愉快就行。” 教育写作,是从问题入手还是从兴趣入手?这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这次调研中还是相持不下,有的教师认为,教育写作不要规定写什么,而是应当让教师自己选择,他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从教师的兴趣出发,不要让写作负载太多的东西。但有的教师认为,教育写作,本身是教师的一种职务行为,应当提倡为提高工作效能而写作,为专业发展而写作,最根本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写作,正如有人说“如果发展了自己,而耽误了学生的写作,是应当反对的”。“教育写作应当有问题意识,如果说脱离实际的写作是空写作,那么,没有问题的写作就是假写作。”(顾广林语) 有人认为,教育写作不仅应当思考写作的技术问题,还应当思考“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了什么”这些原点的问题,也就是终极于教育的最终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 当然,我们的调查发现还远不止这些,从中我们不仅发现了许多教育写作与专业发展的规律,还获得了不少教师们独特的写作故事。限于篇幅,无法一一陈述。

小学数学核心知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俄文温热污染

数学思维品质是每个学生学习数学时表现出的智力特点或个性特征。在义务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作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内容之一贯穿于各年级的教学中。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核心素养21世纪,我国确定了“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指导思想,强调以课程为载体落实指导思想,进而以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为突破,探索、积累经验,逐步推广。“以素养立意课程体系”主要是将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基本目标,根据每一个学科的特点,把三维目标通过每一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加以落实,把课程总目标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数学教育应留给学生什么?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不严格地说,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包含外显能力,还包含内在思维品质。数学课标修订组提出了六个核心素养: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它是五大基本能力的延续和深化。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个数学核心素养通过“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四个方面表现出来,这四个方面也是描述核心素养水平的四个维度。每一个数学核心素养有自身的独立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在发现与提出、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各自在不同的环节发挥不同的作用,但我们更需要强调整体性,六个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不是两两“不交”的独立素养,而是相互“交着”相互“渗透”的,在直观想象中,蕴含着抽象、推理、模型;在抽象概括中,也离不开直观、推理、模型;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更需要直观、推理、模型交互发挥作用……数学核心素养不是独立于知识、技能、思想、经验之外的“神秘”概念,综合体现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技能方法的掌握、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及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体系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要突出三件事,一是符合数学规律并结构清晰;二是突出数学本质;三是便于转化,转化为数学核心素养。体现选择性的高中数学课程结构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特长,会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需要有不同水平的数学核心素养,而数学课程标准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课程。必修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高中毕业考试的内容要求。选修I课程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I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选修Ⅱ课程分为ABCDE五类。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和大学专业的要求选择学习其中的某些课程。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特别包括大学先修课程(CAP)。体现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数学内容结构数学有丰富的研究领域、问题和方法,形成了很多特点鲜明、作用不同的数学分支,但数学又是一个有机整体,拥有清晰的结构,从学习的角度来说,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根据高中学习特点和需要,高中数学内容将突出三条贯穿始终的内容主线: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是另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另外,还应将数学文化渗透在高中课程内容中。抓住这些贯穿始终的主线,才能反复感受到抽象、推理(运算)、模型、直观所起的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体现数学本质的关键问题和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在整体认识高中数学内容结构和主线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支撑主线的关键问题和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等。以函数主线为例,首先,抓住以下关键问题:整体、全面认识函数概念;深入理解函数性质——整体性质与局部性质;掌握一批基本函数类;把握函数应用;感悟研究函数思想方法;深入理解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等,步步深入,逐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教什么,如何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永恒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师数学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整体把握数学课程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是基础。高中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特别需要整体感悟数学核心素养,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主线—主题—关键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感悟、理解抽象、推理、运算、直观的作用,得到新的数学模型,改进思维品质,扩大应用范围,提升关键能力,改善思维品质。主题(单元)教学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从一节一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如将“三角函数”作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如“距离”或“几何度量关系:距离、角度”等;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如“模型与待定系数”等。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也是深度学习的抓手,也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质——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这是数学骨干教师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数学。抓住数学本质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反复强调:能把书读厚,又能把书读薄,读薄就是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抓住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问题引领——发现、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在关于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大讨论中,问及在数学和数学教育中什么最重要时,著名数学家P Harmous 在一篇总结文章中强调“问题是关键”,数学概念、定理、模型和应用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创设合适情境创设合适情境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另一关注点。首先要对“情境需要”有个全面的认识,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情境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便于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循序渐进,进而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掌握学情,加强“会学”指导“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数学”应包括:阅读理解、质疑提问、梳理总结、表达交流。以“数学阅读理解”为例,需要清楚数学语言由数学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清晰、简洁,数学阅读就要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表格)”。而数学符号、图形又是一个系统,彼此联系,学生不能很快习惯,需要指导,不能太急。数学教师强调“学法指导”,是一个很好的经验,需要坚持、总结、提升。四、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应关注以下问题。视野—见识学习数学需要有开阔视野,了解数学的历史,了解数学的发展,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作用,在美国科学委员会写给美国总统的咨询报告中特别强调:“高科技本质上是数学技术”;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英国研究理事会的评估报告认为,数学研究对英国经济的贡献约占英国所有工作岗位的10%和GDP增加值总额的16%。对优秀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不满足学到数学知识,得到好成绩,还需要好的见识。见识比知识更重要。做题=数学学习?会学—自主以做题取代数学学习,这是数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做题巩固学习内容,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但仅靠做题有很大的局限性。学习数学也需要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应用,需要理解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做题与做数学是有区别的。做数学,首先要选择问题,进而猜想结论,确定条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题,完全不同,条件和结论是确定的,方法也是学习过的,在锻炼数学素养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积极参与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探究是围绕某个具体数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并最终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它们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探究活动”主要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课题研究过程包括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这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让他们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会交流在数学学习为主的阶段,交流很重要。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写一遍,很有道理。大学研究生授课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报告,导师很容易从报告的过程中判断是否真懂,希望中学教师和学生也能借鉴这种方法——交流。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是落实的重要措施,尤其是高考评价。如果高考试题、考试等形式不进行改变,这次改革就很难落实。当然,也应循序渐进。数学课标修订组下专门成立了“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考试命题研究组”,研究需要改进的命题要素和形式。因此,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评价的命题,要关注以下要素:(1)命题者要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围绕内容主线—主题(单元)和关键概念、结论、模型、思想方法、应用展开;(2)突出数学本质;(3)创设合适情境,强调发现、提出和分析、解决问题背景,情境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4)强调开放性、探究性。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一线数学教师是落实本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关键,希望广大教师注重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特别是数学核心素养,关注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直面问题,不断探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教育。

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备课,在教学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是核心吗

我国数学类的核心刊物主要有:1、数学学报。2、数学研究与评论。3、数学年刊。4、应用数学学报。5、计算数学。 6、数学进展。 7、数学杂志。8、系统科学与数学。 9、应用数学。 10、应用概率统计。 11、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12、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13、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4、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5、数学物理学报。 16、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17、运筹学学报。 18、工程数学学报。 19、系统工程。数学期刊数学专业刊物。它是传播、交流数学科学学术思想,并及时反映数学科学研究成果的有力工具。它的出现是数学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了数学事业的发展。

国家级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比较牛的期刊,投稿难度大。你可以看杂志的稿件来源。    如果为了投稿,可以考虑其他杂志,比如核心学报等。    资料: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主编:林群    ISSN:1000-0984    CN:11-2018/O1    地址: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100871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应用数学期刊。主要栏目:数学建模、管理科学、工程数学、问题研究、知识与进展、学科介绍、方法介绍、高等数学园地、数学史、研究简报、书刊、评介、简讯。    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一点,请及时采纳,也算是一点小小的鼓励吧。

  • 索引序列
  • 小学数学核心知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魏光明
  • 小学数学核心知识魏光明
  • 小学数学核心知识教学魏光明
  • 小学数学核心知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是核心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