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药物的参考文献

关于药物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药物的参考文献

糖尿病、高血压、咽喉炎在中国古代中医理论中称之于“三燥”,三燥指的是“肝燥、肾燥、肺燥”,又称三焦燥,既肝焦、肾焦、肺焦,也称三焦。但是,有些医生说三焦既人体的上焦、中焦、下焦,内外相连之油膜,三焦之源上连肝气、肺气及胸膈,而上入心包络,下连小肠和大肠,前连膀胱,下焦夹室既血海室也,盾空子与皮肉,透内外出为包裹,周身之白膜,皆是三焦。三焦气行,命门相炎,布于三焦,火化而行为溺,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请之腑,上主钠,中主化,下主出。各人有各人的说法,说得也有道理。可是,在治病上是不能这样说,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咽喉炎,要用这种理论来解释的话,是不可能治病的。 而此三焦为肝、肾、肺称之也,三焦受邪,多因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肺感燥邪,耗伤津液,肺卫失和则喉干口渴,痰干咳嗽,脸色日红。肺受燥邪,肺卫失和,燥热邪气转化为肝肾,同是出现并发症,但大多数在转化过程中,它的待伏期很长,几个月,甚至几年。所以说,糖尿病、高血压,咽喉炎的发病是没有症状的。但是,也有一些患者是有症状的,如:痰干咳嗽,脸色红等症状,同时也会出现其它的干燥综合症,发病时没有症状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肝燥:肝为风木之脏,胆寄其间,胆不相火,木能生火也。肝主藏血,血生于心,下行包中,是为于血海,凡周身之海,总视血海为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无不随之而安,肝经其主部分,故肝主藏焉。致其能之所以藏血之故,则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设木郁为火,则血不和火发为怒,则血横决,吐血,错经,血痛,血压升高,诸症作焉怒帮甚则狂,火太甚则夹肿面青,目赤头痛眩晕,木火克土,则口燥泄痢,饥不能食,会食逆满,皆系木郁为火之见证也。若木挟上攻,又为子借母势,肆虐脾经,痰饮泄泻,呕吐头痛,头晕之病又作矣。木之性主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症,在所不免。肝之清阳,既魂气也,故又主藏魂,血不养肝,火扰其魂,则楚遗不寝。肝又主筋,皆属肝病。分部于季胁少腹之间,凡季胁少腹疝痛,皆责于肝。其经名为厥阴,谓之尽也。阴极则变阳,故病致此,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也,血分不和,尤多寒热并见。与少阳相表里,故肝病及胆,亦能吞酸呕苦,耳聋目眩。 肝受燥邪所伤,既称“肝燥”。肝燥火热内扰肝血,循经上攻头目或肝燥火盛血压升高,气血涌盛脉络,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血压功能紊乱,皮层功能失调,失去对皮下层中枢神经的控制和调节,皮层下中枢功能紊乱,当血管舒缩,中枢长期产生缩血管冲动的兴奋性时,既可引起全身细小动脉持久收缩,血压更加不稳。另一方面,它剌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使钠重吸收增加,钠潴留引起水潴留,结果血溶量增加。由于皮下层中枢功能紊乱,植物神经交感,神筋兴奋肾腺素和去甲肾上腺分泌增加,致使分别引起心输出血量增加,和细小动脉痊挛,加量了血压升高。故产生头晕胀痛,脸红,心率加快等症状。体肥胖者,水旺,血湿盛,更引起血压升高,心络湿,脑血管阻塞等等症状。 肺燥:肺於乾金,象天之体,又名华盖,五脏六腑受其覆昌。凡五脏六腑之气,皆能上熏于肮,以为病,故寸口肺脉,可以诊知五脏。肺之令五行制节,以其居高,清肃下行,天道下际而光明,故五脏六腑皆润利而气不亢,莫不受其制节也。肺中常有津液,润养其金,故金清火伏。若津液伤,则口渴气喘,痈痿喘咳,吐血痨症并作,皮毛者,肺之合也。故凡肤表受邪,皆属于肺,风寒袭之,则皮毛洒淅,客于肺中,则为肺胀为水饮冲肺,以其为婿脏,故畏火,亦畏寒,肺开窃于鼻,主呼吸为乞之总司,盖气根于肾,乃天水中之阳,天水循环,肾为生水之源,肺既为制气之主也。 燥邪侵犯肺卫,津液耗伤,肺表失润,亦称燥气伤肺症,又称肺燥。肺感受燥邪,耗电量伤津液,肺卫失和,或同风湿之邪化燥伤津液所致。初起感燥,燥偏寒,多病凉燥,肺喜润恶燥,职司清肃,燥犯肺易伤津,肺失滋润,则见口、唇、喉干,咳嗽不已,肠道失润,故大便于燥,尿源不足则浅少。燥袭伤津,卫气失和,若燥与寒并,寒主收引,腠理闭塞,故见无汗,脉浮数,苔薄而干燥少津,则为燥犯肺也,燥邪犯肺引起阻塞性疾病,以气道阻塞呼吸困难,肺功能不全以及肺动脉高压等多种疾病。燥热之邪侵袭手太阴肺经,由于肺主气属卫,故在肺焦病症中。燥热之邪犯身体,既可能肺同时受邪,也可能只限于肺脏受邪,邪热雍肺表热症不甚明显。病情严重时,热之燥邪既可逆转于肝或肾。肺合皮毛,主表统卫,热燥之邪儿表,卫气失和,肺失宣降,故见燥热,燥邪上扰清空则头痛,伤津则口渴,喉干。若燥邪热入里,肺失肃降,气逆于上,则痰干咳嗽,气喘,致成肺燥。 肾燥:肾于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根结丹田,内主呼吸,达于膀胱,运行于外,则为卫气,此气乃水中之阳,别名之曰命火。肾水充足,则火藏于不中者,韬光匿彩,龙雷不升,是以气足而鼻息细微,若水虚,则火不归亢,喘促虚劳,诸症并作。咽痛声哑,心肾不交,遗精失血,肿满咳逆,痰喘盗汗。如阳气不足者,则水乏于痰,凌心冲肺,发为水肿,腹痛奔豚,下痢厥冷,亡阳大汗,元气暴脱。血多,水虚则精血竭。于体主骨,骨痿故属于肾,肾病者,脐下有动气。肾上交于心,则水火既济不交则火愈亢。位在腰,则腰痛。开窃于耳,故虚则耳鸣耳聋。瞳人属于肾,虚则神水散缩或发内障,虚阳上乏,为咽喉颊赤。阳虚不能化水,则小便不利也。 燥热之邪侵入于肾,动奇肝肾之阴,肾阴亏耗,职失充养,故耳聋神失阴精充养,则神疲。阴亏不能制阳,虚热内生,则见口燥,喉干,微咳。肝于刚脏,属风木而主筋,赖肾水以涵养,热邪久羁,真阴被灼,水亏盛,筋失所养,亦系阴虚水亏,虚风内扰所致。 肾因燥热内扰,发育和代谢机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小便有粘液,呼吸功能减通等。肾受燥热,糖代谢紊乱,引起持续性血糖升高和糖果尿病,便时会病毒性粘液和起泡沫或疲乏等症状。肾与膀胱经脉相互络属,相互表里,肾受燥邪导致膀胱气化失常,既发生小便有异味,带有病毒性粘液,燥邪侵入肾转化于膀胱,燥热蕴结膀胱气不利化,所表现的症状,燥邪转化入于膀胱便饮食不节滋生燥热,致便膀胱功能失常,燥热内蕴,津液被灼等。膀胱于主津液,为胞之腑,气化乃能出,号州都之官,诸病干之也,肾是人体神经结枸的总成。 膀胱者,小便之器也。经谓“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小便虽出于膀胱,而实则肺为水之源也,上源清则下源自清,脾为水堤防,堤防利则水道利,肾又为膀胱之气,哉津液上行外运,出而为汗,则有云行雨施之象,故膀胱称为太阳经,谓水中之阳,达于外,以为卫气,乃阳之最大者也。外感则伤其卫阳,发热恶寒,其经行身之背,上头项,故头痛背反胀,皆是太阳痛。皮毛与肺合,肺又为水之源,故发汗须治肺,利水亦须治肺,水天一气之义也。

胡天佑的《药品广告》还有药品营销等书籍!

你是哪个药厂的?

1 浅谈医药营销人才职业能力及评价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03 2 浅谈医药营销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科技广场 2007/02 3 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指数的医药营销组合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7/S1 4 医药营销终端的信息化建设 中国药业 2007/06 5 娱乐精神,医药营销之道 企业家天地 2007/06 6 浅谈医药营销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06

关于中药的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黄帝所写,它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2、《难经》。扁鹊所作,全书内容简扼,辨析精微,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内经》并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3、《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的伟大著作。4、《神农本草经》。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5、《本草纲目》。李时珍所撰,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6、《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著作,填补了《内经》以来我国未有临床医学著作的空白。

[1]龚千峰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吕志杰金匮杂病论治全书[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4]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专辑[M]太原:山西科技技术出版社,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饮食方 面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我国传统的中医药膳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认为,在药膳的真正含义及如何更好地达到对人身的养生保健作用等方面,尚需提高人们对药膳的理性认识。 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之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同时药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就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辨证关系,它包括食疗,即用饮食调理达到养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药膳,即用食物与药物配伍制成膳食达到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药膳对于人体的健康和和谐确实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要使用药膳来保养自己的身体,同时发扬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药膳文化。

一、版式及论文 统一要求A4纸打印,格式如下。 (一)摘要:中英文对照(要求分页),中文500字左右。 中文:宋体,小四号字;英文:Times New Roman四号 (二)论文 标题: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小标题:宋体,四号字 作者: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居中 班级: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5000~10000字,宋体,小四号字(上下54cm,左右17cm,页眉5cm,页脚7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参考文献格式(宋体,小四号字;英文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 杂志写法: 作者(等)(题目)[J]刊物名,年,卷(期):页 例如:[1]常新亮,等川芎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12(15):1~7 著作写法: 作者(等)书名地址:出版社,年,页 例如:[1]李明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58~62 英文格式: 作者(等)(题目)刊物名,年,卷(期):页 例如:[1] Dupont B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 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In:White H J,Smith R,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Houston Intrem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1997,44~46 (四)按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的顺序打印后装订成册(各项均要求分页) 二、分项要求 (一)题目:论文题目一定要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能准确的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 (二)目录:“目录”二字用三号字、宋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两格。目录的各章节应简明扼要,其中每章题目采用小三号宋体字,每节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要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间用“…………”相连。 (三)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简要介绍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语言力求精炼。中英文摘要均要有关键词,一般为3—5个,各关键词之间要空二格。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四)正文: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应占据主要篇幅,正文是对设计(论文)工作的详细表述,一般由标题、文字、图、表格(三线表)和公式等部分组成。 1.图、表、公式 图: 要精选、简明,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 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用五号字宋体。 表: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表序、表名和表内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字。 公式: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公式中的英文字母和数字可以采用默认的字体和字号。 图、表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公式与正文之间不需空行;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公式”两个字不要写上)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2量和单位 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请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物理量用斜体,单位用正体; 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3符号、序号 注意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不能混用。 序号一般按层次使用“一”“二”“三”……“(一)”“(二)”“(三)”……“1”“2”“3”……“(1)”“(2)”“(3)”……表示。文中各级序号不得混用。 4页眉和页码 页眉和页脚、页码均从正文部分开始编写。页眉一律设为“峨眉学院2008届生毕业设计(论文)”,采用宋体五号字右上书写。 页码从正文开始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5.参考文献及附录:论文中凡是引用他人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都要在引用的地方用符号“[1]”右上标标识,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采用规范化著录格式,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三、打印规格 一律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

关于植物的参考文献

苦皮藤(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苦树皮(山东),马断肠、老虎麻(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棱枝南蛇藤(华北经济植物志要),苦皮树、老麻藤(吴长春,浙江植物名录) Celastrus angulatus M in B A S S P 3 (27): 1881; L in E B J 29: 1900; R et W in S P W 2: 1915; C H Wang in C B S N-W China 1 (1): 1939;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 修订版 1953; D Hou in A M B G 42: 1955;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 图 1972;秦岭植物志1 (3):

这个还真不知道,你百度关键字搜索一下吧

这样的资料也有:1,《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24期作者:张守臣、高正辉、袁超、谷晓翔2,《试论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单一性和多样性——以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为例 》期刊:《大陆桥视野》 2012年18期作者:季飞3,《 淄博市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及景观效应研究 》期刊:《山东科学》 -2007年4期作者:李玲资料来源:学术资讯网。

关于动物的参考文献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作为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在国际贸易日趋繁荣、物资交流和旅游活动日益便捷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有可能再度遭到口蹄疫的侵袭。口蹄疫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给牧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也可使对外贸易和旅游业遭受惨重损失。全世界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数百亿美元,口蹄疫的暴发已经影响到国际关系、国家声誉和经济发展,在某些流行过程中病毒还可发生变异,也给防控和消灭口蹄疫带来困难。进一步了解其病毒的本质和流行规律、病源及传播方式、临床表现及防制措施等对该病的控制有着现实意义。本文对其国内外的研究做一综述,为口蹄疫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1 口蹄疫流行状况  口蹄疫俗称口疮、蹄溃、鹅口疮。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国际兽疫局(OIE)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国际动物卫生法典中将其列为18种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该病以病毒为载体,传播速度快,途径广,易感畜几乎100%发病,死亡率虽然只有2%~3%,但除动物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患病期间和患病后其肉、奶产量下降及种用价值丧失也可造成较大损失。口蹄疫于1514年首次在意大利发现,之后时有暴发流行,且多在冬春季节,夏季很少。最近几年,口蹄疫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甚广,欧、亚、非和南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口蹄疫的重灾区〔1〕。1999年全世界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口蹄疫。2000年韩、俄、蒙、日、南非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均发生口蹄疫。2001年,口蹄疫在英国卷土重来,并在欧洲广泛蔓延,给英国造成约90亿英镑的经济损失。我国是口蹄疫的老疫区,建国前的半个世纪口蹄疫总的流行情况是农区少发,牧区多发,没有停止过,有时是大流行。建国后口蹄疫曾发生4次大流行。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口蹄疫暴发流行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

传说,龙是一种神异生物。各地传说丰富。龙是汉民族所敬奉的图腾,是吉祥雄伟的象征。龙的普通级别类型是有两个杈角、蛇身、四足、鳞片、腥味浓烈,非标准类型还有独角龙等。龙的原型有“新中国龙”化石里的美丽瓦窑龙,有双角。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习俗。中国历代正史记载的龙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传说文献更是庞大。古代最著名话题有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率群臣观龙并令画工当场绘像且令文臣对此吟诗作赋。有的地方还传说天击恶龙的故事。龙的传说是中国民间一个文化仓库。应该区分传说与文学。传说是大众传说的,可考察真假,文学是个人创作的,无所谓真假,性质不同,当然,古代一些作品如《太平广记》、《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兼顾传说和文学。现代知名话题有锁龙井故事、日本大阪市瑞龙寺的龙骨标本、1934年营川坠龙事件、1944年松花江陈家围子村坠龙事件、1988年出土的邯郸石龙、1995年上海延安路高架龙柱传说、2000年山东昌乐县黑山子村坠龙说法、2007年出土的有双角新中国龙、2007年高邮湖龙吸水视频原始版、2010年西安上空出现2条盘旋的龙等。无论是否有龙,这些话题知名度较高是客观事实。

E文的,关于龙的资料或参考文献,极具学术性,关于中土的龙与关于西方的龙都有介绍,还包括多个比较冷僻的龙的种类也有详尽的介绍。

口蹄疫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 (一)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于鼻病毒属,是目前所知病毒中最细微的一级。其最大颗粒直径为23纳米,最小颗粒直径为7-8纳米。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七个主型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1型。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据观察,一个地区的牛群经过有效的口蹄疫疫苗注射之后,1-2月内又会流行,这往往怀疑是另一型或亚型病毒所致。这是因为该病毒易发生变异。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天。阳光直射下60分钟即可杀死;加温85℃15分钟、煮沸3分钟即可死亡。对酸碱之作用敏感,故1%一296氢氧化钠、30%热草木庆、1%一2%甲醛等都是良好的消毒液。 (二)进行特点 牛尤其是犊牛对口蹄疫病毒最易感,骆驼、绵羊、山羊次之,猪也可感染发病。本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疫区发病率可达50%-100%,犊牛死亡率较高,其他则较低。病畜和潜伏期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畜的水疱液、乳汁、尿液、口涎、泪液和粪便中均含有病毒。该病人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本病传播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春秋两季较多,尤其是春季。风和鸟类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因素之一。 (三)症状 该病潜伏期1-7天,平均2-4天广捕牛精神沉郁,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体温可升高到4O一41℃。发病1-2天后,病牛齿龈、舌面、唇内面可见到蚕豆到核桃大的水疱,涎液增多井呈白色泡沫状挂于嘴边。采食及反刍停止。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溃疡,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也会很快破溃,然后逐渐愈合。有时在乳头皮肤上也可见到水疱。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经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变则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1%--2%,该病型叫良性口蹄疫。有些病牛在水疱愈合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衰弱、肌肉发抖,心跳加快、节律不齐,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行走摇摆、站立不稳,往往因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这种病型叫恶性口蹄疫,死亡率高达25%~50%。犊牛发病时往往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死亡率很高。 (四)病理变化 除口腔和蹄部病变外,还可见到食道和瘤胃粘膜有水疱和烂斑;胃肠有出血性炎症;肺呈浆液性浸润;心包内有大量混浊而粘稠的液体。恶性口蹄疫可在心肌切面上见到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相伴而行,如同虎皮状斑纹,俗称“虎斑心”。 (五)诊断 口蹄疫病变典型易辨认,故结合临床病学调查不难作出初步诊断。其诊断要点为:①发病急、流行快、传播广、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且多呈良性经过;②大量流涎,呈引缕状;③口蹄疮定位明确(口腔粘膜、蹄部和乳头皮肤),病变特异(水泡、糜烂);④恶性口蹄疫时可见虎斑心;⑤为进一步确诊可采用动物接种试骏、血清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等。 (六)口蹄疫与牛瘟区别:牛瘟传染猛烈,死亡率高;瘤柘膜可见糜烂但蹄部无病变;胃肠炎严重;真胃及小肠粘膜有溃疡。口蹄疫与牛恶性卡他热区别:恶性卡他热常散发;口腔及鼻粘膜有糜烂,但不形成水疱;常见角膜混浊。 (七)防治口蹄疫宜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平时要积极预防、加强检疫,常发地区要定期注射口蹄疫疫苗。常用的疫苗有口蹄疫弱毒疫苗、口蹄疫亚单位苗和基因工程苗,牛在注射疫苗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力可维持4--6个月。一旦发病,则应及时报告疫情,同时在疫区严格实施封锁、隔离、消毒、紧急接种及治疗等综合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尚可应用口蹄疫高免血清或康复动物血清进行被动免疫,按每千克体重o,5--1毫升皮下注射,免疫期约2周。疫区封锁必须在最后1头病畜痊愈、死亡或急宰后14天,经全面大消毒才能解除。患良性口蹄疫之牛,一般经一周左右多能自愈。为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可对症治疗:①口腔病变可用清水、食盐水或O.1%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以1%一2%明矾溶液或碘甘油,也可涂撒中药冰珊散(冰片15克,硼砂150克,芒硝150克,共研为细末)于口腔病变处;②蹄部病变可先用3%来苏水清洗,后涂擦龙胆紫溶液、碘甘油、青霉素软膏等,用绷带包扎;③乳房病变可用肥皂水或2%一3~3硼酸水清洗,后涂以青霉素软膏。患恶性口蹄疫之牛,除采用上述局部措施外,可用强心剂(如安钠咖)和滋补剂(如葡萄糖盐水)等。

关于中药材的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中药材GAP的概念与实施要求  第一节 CAP的概念与基本内容  一、CAP质量控制的环节  二、cAP与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关系  第二节 中药材GAP对质量的特殊要求  一、有害元素含量控制  二、农药残留量控制  三、有害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控制  第二章 中药材作物种植的植物生理学基础  第一节 植物的环境生理  一、植物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二节 植物的生长发育  一、发芽是植物生长的开端  二、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进程  三、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第三节 植物的营养生理与合理施肥  一、植物的营养元素  二、肥料的种类、性能及作用  三、合理施肥  第四节 植物生长物质的生理功能  一、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与种类  二、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合理应用  第三章 中药材作物种植的土壤学基础  第一节 中国土壤的主要类型与特性  第二节 土壤的物质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  二、土壤有机质  第三节 土壤质地  一、土壤质地的分类  二、土壤质地的肥力意义  第四节 土体的构造和结构类型  一、土体的层次排列  二、土壤的结构  三、土壤的孔隙  第五节 土壤养分  一、土壤养分的形态及其有效性  二、土壤的吸收保肥性能  三、土壤的供肥性能  四、植物根部营养的土壤环境条件  第六节 土壤水分、空气及热状况  一、土壤水分  ……  第四章 中药材种植的一般技术和措施  第五章 中药材作物的立体种植与种植模式  第六章 中药材作物种植的生态农业模式  第七章 常用中药材GAP种植技术  参考文献

我可以给你,不上传,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 索引序列
  • 关于药物的参考文献
  • 关于中药的参考文献
  • 关于植物的参考文献
  • 关于动物的参考文献
  • 关于中药材的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