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古代重要的科学技术文献

古代重要的科学技术文献

发布时间:

古代重要的科学技术文献

李明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市民在为您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合作者关于农学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经做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科技成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发明,即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和印刷术。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一部素负盛名的科技著作,这就是北宋卓越的科学家沈括(1031-1095)写的《梦溪笔谈》。《梦溪笔谈》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科学技术著作。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试列举古代重要的科学技术文献

回答 您好,中国古代科技有: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1)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2)两汉时期: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②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③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3)隋唐时期: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③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4)明清时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 地理学成就 (1)南北朝时期:①西晋时期,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②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通过为古书《水经》作注,以《水经》为纲,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明清时期: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还记录了一些地理发现,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作中的一些错误。 建筑学成就 (1)先秦时期: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都城有城门供居民出入,城内有整齐宽广的街道。 (2)隋唐时期: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①隋朝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在此基础上扩建为长安城。长安城政体设计合理,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②宇文恺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 建筑学成就 (1)先秦时期: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都城有城门供居民出入,城内有整齐宽广的街道。 (2)隋唐时期: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①隋朝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在此基础上扩建为长安城。长安城政体设计合理,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②宇文恺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③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宋元时期:①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②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③金代的卢沟桥闻名中外。④元大都建筑宏伟,城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4)明清时期:明成祖令人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约八十万能工巧匠中,最有名的是木工蒯祥,被誉为“蒯鲁班”。北京城有三重,宫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宫城又称紫禁城。北京城的主体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钟楼、鼓楼位于城北。宫城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相配,充分体现出封建皇帝的威严。 著作成就 (1)农学专著:①北朝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②明朝时期,徐光启《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书中还引入了《泰西水法》,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全书60卷,分12门,其中“救荒”一门占全书三分之一,表明作者关心民间疾苦,也说明当时灾荒的严重和政局的衰败。 (2)手工业专著:战国时期,出现了手工业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记述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3)科技论著: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4)生产技术综合著作: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这表明海外技术的不断传入已称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知识。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更多19条 

医药学成就(1)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2)两汉时期: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②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③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3)隋唐时期: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③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4)明清时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扩展资料:(1)先秦时期: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都城有城门供居民出入,城内有整齐宽广的街道。(2)隋唐时期: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①隋朝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在此基础上扩建为长安城。长安城政体设计合理,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②宇文恺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③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宋元时期:①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②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③金代的卢沟桥闻名中外。④元大都建筑宏伟,城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4)明清时期:明成祖令人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约八十万能工巧匠中,最有名的是木工蒯祥,被誉为“蒯鲁班”。北京城有三重,宫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宫城又称紫禁城。北京城的主体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钟楼、鼓楼位于城北。宫城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相配,充分体现出封建皇帝的威严。

1、天文历法   (1)相传夏朝就有了历法, 夏历的产生, 开创了以天象定农时取代以物候定农时的局面。商朝沿用夏历,知道闰月,并认识许多星座,商朝甲骨文中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的记录。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天文历法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2)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用于观察天象的浑天仪和用于测报地震的地动仪。   (3)唐朝僧一行首次测量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4)北宋的沈括创制的 “十二气历 ”, 有利于安排农事。   (5)元朝郭守敬制造了十多种天文仪器 , 并测出一年为 2425 天, 同地球公转同期相差无几, 所编《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日期相同, 而比现行公历早 300 年, 他还主持元朝大规模的天文测量工作。 2、农业手工业专著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北宋沈括反映技术革新成就的巨著《梦溪笔谈》有重要价值;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l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医学   战国时期我国医学就有很高成就, 有了医学分科;扁鹊提出了四诊法;《内经》提出了病理学说。秦汉时期医学有重大发展,“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麻”法。唐朝分科较细的医学校刊《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著名的医学专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古代医学之大成,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实的药物学著作, 被译成多种文字 。 4、数学   春秋时期就出现了九九乘法表。《周髀算经》记载了西周初年就已经对勾股定理特例的认识,汉代《九章算术》记录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成就。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早有推算,南朝宋、齐间的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其数学专著《辍术》后来成为朝鲜和日本的教材。 5、四大发明   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改进于东汉。印刷术、指南针和火 药三大发明,起始远在宋代以前,但其完成和发展却在宋代。它代表着宋代自然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其对世界科技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为世人所共识。6、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的成就    比西方早1700年的,张衡,地动仪。      1100年,南朝,祖冲之,圆周率,比阿拉伯人早近1000年。       800年,北宋,沈括,《十二气历》。       800年,《唐本草》       400年,活字印刷。       300年,《授时历》       200年,分科较细的医学校。

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四大发明:印刷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献

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仁宗时成书的《武经总要》记载了许多火器的制作方法甘石星经》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②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③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唐朝:著名数学家王孝通撰写的《缉古算经》,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决工程建设中上下宽狭不一的计算问题,是对古代数学理论的卓越贡献,比阿拉伯人早三百多年,比欧洲早六百多年。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算法统宗》,奠定了后世珠算法基础。 清代: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推出“割圆九术”,将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圆密率捷法》。他用解析几何方法把三角函数和圆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现存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著,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珍贵遗产。 《农政全书》:明末徐光启著,论述了农学理论,并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 《天工开物》: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被后人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河防一览》:明朝潘继驯所著,总结了我国古代治理黄河水患的经验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陶器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开始利用蚕丝制作丝绸。先秦时期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创造十进位制。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的回归年长度。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中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解飞、魏猛变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车磨。隋唐、两宋时期宋朝科技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到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元朝时期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翻译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又译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王恂与郭守敬等完成编制《授时历》。《授时历》以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1303年,朱世杰著成《四元玉鉴》,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朱世杰亦研究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而且在此基础上得到高次差的内插公式。一般认为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前六卷是明代的徐光启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帮助下翻译并引进中国的,但有学者认为早在元代,此书已经被来华的穆斯林带到中国。[3] 中医学有很大发展,出现了金元四大学派。医药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兼收并蓄、互通有无”的局面,大大丰富了医药学知识的内容。《回回药方》是中国的大型综合性回回医药学典籍,是一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和皮肤病等科,具有中西特色的医学典籍。1291年,郭守敬指挥修建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通惠河是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的杰作,其运用的巧妙方法与现在国外一些运河采用的技术是基本相同的。王祯编著的《农书》有37卷,现存36卷,是中国古代一部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农书》全书约有十三余万字与300多幅图画,全文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农桑通诀》包括对农、林、牧、副、渔及水利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论述,提出“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的农耕思想。《百谷谱》对各种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种植、收获、贮藏和利用等知识加以介绍,将农作物分为谷、蔬、果、杂等六大类,为中国农作物分类学奠基;而对于植物性状的描述,也是此前书籍不曾有过的。《农器图谱》则是《农书》的重点部分,该部分就田制、仓廪、舟车、灌溉、蚕桑、织纤、麻芒等分为20门类,详细介绍了257种农业机械,而且配绘图谱306幅并加以文字说明,其价值超过以往所有农业机械书籍。在活字印刷术方面,王祯设计出木活字及转轮排字架,并于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其《造活字印书法》(附于《农书》书末)是最早的系统性介绍活字排版印刷术的科技文献。明朝时期明朝科技成就灿若繁星,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涌现了许多名家巨作。数学数学方面,王文素著《算学宝鉴》,程大位写成集珠算理论之大成的著作《直指算法统宗》,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李之藻著《同文算指》。天文学天文学方面,出版名著《白猿献三光图》(作者不详)载有一百三十二幅云图,赵友钦著《革象新书》,徐光启吸收西洋历法成果编成《崇祯历书》,李之藻著《浑盖通宪图说》,王锡阐著《晓庵新法》。安装中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筒"(yong)。地理学地理学方面,编成《郑和航海图》,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顾炎武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建筑学建筑学方面,明初大兴土木工程,兴建紫禁城以及修建万里长城,计成写成园林万里长城学名著《园冶》。医学医学方面,明成祖组织编成《普济方》,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杨继洲著《针灸大成》,陈实功著《外科正宗》,吴有性著《瘟疫论》,张景岳著《类经》,明朝还在世界上最早种痘预防天花。农学农学方面,俞宗本著《种树书》,朱橚著《救荒本草》,马一龙著《农说》,屠本畯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喻仁、喻杰合著兽医学著作《元亨疗马集》,徐光启著《农政全书》,玉米、地瓜、土豆、花生、烟草、西红柿、向日葵、南瓜、辣椒从美洲传入。军事学军事学方面,茅元仪著《武备志》,出版名著《火龙经》,赵士祯著《神器谱》,孙元化著《西法神机》,焦勖著《火攻挚要》,王钲编成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机械工程专著《新制诸器图说》,戚继光著《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兵器科技兵器科技方面,1372年造碗口铳,1377年造手铳(小口径管形),14世纪末发明“神火飞鸦”,1453年造铜火铳(滑膛式),1524年在北京铸造佛朗机炮,16世纪中叶发明“火龙出水”,1558年造出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1580年戚继光发明"自犯钢轮火"(其效类似地雷),1642年南京出现遂发火枪。物理学物理学方面,朱载堉著音律学著作《律吕精义》,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方以智著《物理小识》,万户进行世界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清朝时期康熙时,经过三十余年的筹划、测绘工作,制成了《皇舆全览图》。乾隆时,又派明安图等人两次到新疆等地进行测绘,最后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根据测绘的新资料,制成了《乾隆内府皇舆全图》。这两份地图,至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乾隆时官修《医宗金鉴》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经验良方,并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作了许多考订,是一部介绍汉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  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强调解剖学知识对医病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中有关脏腑的记载提出了疑问,通过对尸体内脏的解剖研究,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  王锡阐著《晓庵新法》、《五星行度解》等十几种天文学方面的著作,肯定了西洋历法先进的地方,也指出了其中的许多缺点和错误,对日食月食的算法、天文数据的应用、以及回归年的长度、岁差常数等问题,都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促进了中国历算学的发展。  梅文鼎整理和阐发中国古代的历算学,同时也研究和介绍西洋科学,著有天文、历法、数学方面的书籍达86种。其著作《中西数学通》,几乎总括了当时世界数学的全部知识,达到当时中国数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该书的《方程论》部分,阐明了中国古代方程的独创性,指出这种算法是西洋所没有的;在《勾股测量》、《九数存古》等部分,也证明了中国古代算法的成就;在《堑堵测量》、《几何补偏》部分,介绍了西洋的球面三角学,并对西洋立体几何作出论述和发展;而在《筹算》、《度算》、《比例数解》等部分中,则解释和介绍了西洋的对数、伽利略的比例规等方法。  明安图著有《割圆密率捷法》四卷。因当时从欧洲传进的割圆三法(圆径求周、孤背求正弦、弦背求正矢)只有公式,而没有公式的证明方法,于是创用“割圆连比例法”证明了三条公式,而且进一步创造了“弧背求通弦”、“通弦求弧背”、“正矢求弧背”等一系列的新公式,是中国用解析方法对圆周率进行研究的第一人。  龚振麟于1841年首创铁模铸炮法,并著有《铸炮铁模图说》,是世界上最早论述铁模铸造法的科技文献之一。  李善兰独立发明对数微积分,并在组合恒等式方面提出李善兰恒等式。1872年发表了《考数根法》,是中国质数论方面最早的著作。

黄河

1、《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是一本笔记体学术著作,广泛地记载了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就。全书内容包括天文、历法、气象、数学、地质、地理、物理、生物、化学、医药、工程建筑、工艺技术、语言文字、文学、卜筮、史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该书是中国古代八大科学名著之首,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2、《水经注》: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  3、《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由于汉族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汉文农学著作。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其他的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  4、《九章算术》: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它是经历代各家的增补修订,而逐渐成为现今定本的,西汉的张苍、耿寿昌曾经做过增补和整理,其时大体已成定本。最后成书最迟在东汉前期,现今流传的大多是在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刘徽为《九章》所作的注本。  它是中国汉族学者在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5、《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倡精耕细作,防旱保墒[shāng],主张轮作,多施绿肥,创果树栽培可通过培育实生苗、扦插、嫁接等方法,培育优良品种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6、《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重要的价值。  7、《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朝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大成者。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8、《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篇详细记述了包括立轴式风车、糖车、牛转绳轮汲卤等农业机械工具,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学术作品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文献

学习中国历史,学生应该看基础的《中国上下五千年(学生版套装)》  《中国上下五千年(全彩升级版·学生版)(套装共2册)》包括:《中国上下五千年(全彩升级版)(上)》、《中国上下五千年(全彩升级版)(下)》。这里不乏有帝王霸业的丰功伟绩,也不乏血雨腥风的残酷烙印:更有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创造的辉煌成果。我们用最精美优质的图片展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恢弘浩大和神奇梦幻,让我们带你沿着历史发展的轨迹穿越时空。一起去重温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  研究可以看白寿彝的《中国通史》,全书上起远古时代,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中政治、经济、民族、军事、学术文化各个方面,全书共12卷22册,约1400万字,由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总主编,有22位分卷主编、近500人共同撰写,是迄今参与编纂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中国通史。堪称是本世纪最大的史学工程之一。《中国通史》具有鲜明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理论认识,显示出了对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在编纂体例上,借鉴吸收了中国古代多种史书体裁的形式,创立了"新综合体",每卷分为 "序说"、"综述"、"典志"、"传记"四大部分,涉及文献资料、研究现状、典章制度、重大事件、历史人物等,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力图全面、立体、系统地展现中国从原始时期到近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全貌。《中国通史》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充分反映20世纪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和集体智慧。  钱穆在抗战时期著的《国史大纲》。《国史大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使用教科书体例编写而成。全书在内容取材上详述汉、唐时期而略写辽、金、元、清,详写中原地区而略写周边少数民族,详于阐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而略于具体的人与事,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作者指出该书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分上下两篇,五十四章节,内容包括婚姻、中国民族的由来、中国史的年代、夏殷西周的事迹、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等。《吕著中国通史》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我国古代文bai献典籍的保存和流传,即du单本的图书、零zhi散的著述,往往容易散失亡佚,而凡是dao编纂或汇刻为一部大书的,则比较容易保存和流传下来。我国古代的许多文献是通过汇入、编入丛书和类书等途径保存下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史书、方志、笔记、别集、杂著、诗赋。文献出现于文字产生之后,当时,记言记事有的刻在龟甲兽骨上,有的刻在铜器上,也有的刻在石头上。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书籍中主要的胚胎形式,主要有“青铜书”和石头书。在纸出现之前。在纸出现之前,文献载体主要有简策、帛书、版牍。纸出现以后,出现了写本纸书与印本纸书。写本纸书的形态主要有三种:(1)卷轴式,东汉至唐通行。(2)经折装(也称梵夹装),即把长卷正反折叠,使之成为方形的书本形式前后用硬纸保护。(3)旋风装,即把长卷折成经折装,再用纸把首末页相连,可以循环翻阅不致失散。印本纸书是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而出现的一种全新质态的书籍形式。雕版印刷术对于书籍形态的更新说来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不但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发行量,更主要地是极大提高了书籍形态的质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印本纸书形态始于唐代中后期,中经宋代的普及与完善,至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我国古代书籍形态的最高水准。

夏商周三代中国文明的起源(夏鼐)商周神话与美术中所见人与动物关系之演变(张光直)诸子天人论导源(傅斯年)共同的西周经历(李峰)春秋战国时代说儒(胡适)春秋时代的政治与社会(雷海宗)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张荫麟)战国军功官僚集团的性质定位(杨师群)秦汉时代汉代的对外关系(余英时)汉代农业分析(许倬云)论轮台诏(田余庆)英雄与名士(贺昌群>魏晋南北朝时代汉魏之际封建说(节选)(何兹全)《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唐长孺)述东晋王导之功业(陈寅恪)东魏北齐政治上汉人与鲜卑之冲突(缪钺)魏晋南北朝史学与王朝禅代(周一良)隋唐五代时代概括的唐宋时代观(内藤湖南)唐之府兵及扩骑(岑仲勉)唐代的科举制度(王仲荦)唐人习业山林寺院之风尚(严耕望)冯道——官僚的最高典型(范文澜)《瘗鹤铭》之谜(卞孝萱)宋代论宋太祖收兵权(聂崇岐)“黄龙痛饮”考释(邓广铭)关于北宋乡村下户的差役和免役钱问题(朱瑞熙)南宋海外贸易收入及其在财政岁赋中的比率(郭正忠)辽西夏金时代辽代四时捺钵考五篇·四时捺钵总论(傅乐焕)论西夏使臣的“蕃号”问题(白滨)猛安谋克制的制定及其发展——太祖、太宗时代(三上次男)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刘浦江)元代蒙古答刺罕考(韩儒林)关于马可·波罗离华的一段汉文记载(杨志玖)耶律楚材、刘秉忠、李孟合论——蒙元时代制度转变关头的三位政治家(陈得芝)元朝的统一与统合:以汉地、江南为中心(萧启庆) 明代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梁启超)周忱的赋役改革和财政改革(伍丹戈)个别手工业部门中所见到的资本主义萌芽(节选)(许大龄)东林学派的经济思想和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节选)(洪焕椿)明清江南市镇的专业化分布格局(樊树志) 清代(鸦片战争前)清世宗夺嫡考实(王钟翰)论清代人事回避制度(韦庆远)“摊丁人地”的意义(郭松义)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吴承明)论改土归流的进步作用(张捷夫)清代学术思想特色简论(王俊义黄爱平)

我觉得《史记》非常的有意义,这是司马迁写的一部长篇巨作,是他在历经困难之后在监狱里写的,这部《史记》耗时巨大,讲述历朝历代的各种故事,也非常的经典,所以我觉得这本书非常的有学术意义。

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陈高华、陈智超等著:《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十讲》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杨宽:《战国史》林剑鸣:《秦汉史》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

张传玺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教学参考手册》。里面有历朝历代的纪元表、文献参考资料几百种、现代当代著作几百种、中国历代官职简表、中国历代政区沿革、中国历代度量衡对照表等等。这本书是我一个亲戚用过的,后来送我了。当时才2元6角。

夏商周三代中国文明的起源(夏鼐)商周神话与美术中所见人与动物关系之演变(张光直)诸子天人论导源(傅斯年)共同的西周经历(李峰)春秋战国时代说儒(胡适)春秋时代的政治与社会(雷海宗)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张荫麟)战国军功官僚集团的性质定位(杨师群)秦汉时代汉代的对外关系(余英时)汉代农业分析(许倬云)论轮台诏(田余庆)英雄与名士(贺昌群>魏晋南北朝时代汉魏之际封建说(节选)(何兹全)《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唐长孺)述东晋王导之功业(陈寅恪)东魏北齐政治上汉人与鲜卑之冲突(缪钺)魏晋南北朝史学与王朝禅代(周一良)隋唐五代时代概括的唐宋时代观(内藤湖南)唐之府兵及扩骑(岑仲勉)唐代的科举制度(王仲荦)唐人习业山林寺院之风尚(严耕望)冯道——官僚的最高典型(范文澜)《瘗鹤铭》之谜(卞孝萱)宋代论宋太祖收兵权(聂崇岐)“黄龙痛饮”考释(邓广铭)关于北宋乡村下户的差役和免役钱问题(朱瑞熙)南宋海外贸易收入及其在财政岁赋中的比率(郭正忠)辽西夏金时代辽代四时捺钵考五篇·四时捺钵总论(傅乐焕)论西夏使臣的“蕃号”问题(白滨)猛安谋克制的制定及其发展——太祖、太宗时代(三上次男)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刘浦江)元代蒙古答刺罕考(韩儒林)关于马可·波罗离华的一段汉文记载(杨志玖)耶律楚材、刘秉忠、李孟合论——蒙元时代制度转变关头的三位政治家(陈得芝)元朝的统一与统合:以汉地、江南为中心(萧启庆) 明代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梁启超)周忱的赋役改革和财政改革(伍丹戈)个别手工业部门中所见到的资本主义萌芽(节选)(许大龄)东林学派的经济思想和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节选)(洪焕椿)明清江南市镇的专业化分布格局(樊树志) 清代(鸦片战争前)清世宗夺嫡考实(王钟翰)论清代人事回避制度(韦庆远)“摊丁人地”的意义(郭松义)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吴承明)论改土归流的进步作用(张捷夫)清代学术思想特色简论(王俊义黄爱平)

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2、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3、陈高华、陈智超等著:《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修订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中华书局,2017年。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5、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6、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7、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2014年5月。8、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9、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10、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6月。11、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3月。12、杨宽:《战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13、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14、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2月。15、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9月。16、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17、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18、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4月。19、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4月。20、[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2月。21、王小甫:《中国中古的族群凝聚》,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8月。22、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8年1月。23、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24、王曾瑜:《大家说历史:王曾瑜说辽宋夏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1月。25、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修订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10月。26、刘浦江:《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7月。27、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修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28、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0月。29、吴晗:《朱元璋传》,长沙:岳麓书社,2012年3月。3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6月。31、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3月。

  • 索引序列
  • 古代重要的科学技术文献
  • 试列举古代重要的科学技术文献
  •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献
  • 学术作品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文献
  • 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