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77

稥油菋精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大的熨斗

已采纳
第一当然就是史书了,中国历代都有写史的传统,比较权威的就是二十四史。第二就是古物了,古物就是活着的历史,尤其是一些书画。想要深入研究的话,基本就要考古了
134 评论

谈情伤感情

古典文献学全称中国古典文献学,顾名思义,它是研究中国古代有关文献方面的一门学问。古典文献学和文学是密不可分的。任何文学能够供我们研究,首先它必须以文献的形式保留下来才行。同样是《楚辞》,我们可以从文献学和文学的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会有不同的结果。古典文献学偏重于目录、版本、校勘,文学则更偏重于语言艺术等。史学跟文学一样,要以文献的形式流传就必须首先是文献。中国古典文献中很多都是史志文献,这也就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最重要的材料。哲学嘛,中国古代哲学家们的思想通过文献的表示,就是《周易》、《老子》、《庄子》、《论语》、《孟子》等等等等,我至今还没有听说有人能够不通过利用古代流传下来的文献就能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总之,古典文献学是集文史哲为一体的一门学科。

167 评论

喵喵小猫咪

中国历史的书分正史和杂记正史是历朝历代政府组织编写的。主要有史记 ( 汉·司马迁 ) ▪ 汉书 ( 汉·班固 ) ▪ 后汉书 ( 南朝宋·范晔 ) ▪ 三国志 ( 晋·陈寿 ) ▪ 晋书 ( 唐·房玄龄等 ) ▪ 宋书 ( 南朝梁·沈约 ) ▪ 南齐书 ( 南朝梁·萧子显 ) ▪ 梁书 ( 唐·姚思廉 ) ▪ 陈书 ( 唐·姚思廉 ) ▪ 魏书 ( 北齐·魏收 ) ▪ 北齐书 ( 唐·李百药 ) ▪ 周书 ( 唐·令狐德棻等 ) ▪ 隋书 ( 唐·魏征等 ) ▪ 南史 ( 唐·李延寿 ) ▪ 北史 ( 唐·李延寿 ) ▪ 旧唐书 ( 后晋·刘昫等 ) ▪ 新唐书 ( 宋·欧阳修、宋祁 ) ▪ 旧五代史 ( 宋·薛居正等 ) ▪ 新五代史 ( 宋·欧阳修 ) ▪ 宋史 ( 元·脱脱等 ) ▪ 辽史 ( 元·脱脱等 ) ▪ 金史 ( 元·脱脱等 ) ▪ 元史 ( 明·宋濂等 ) ▪ 明史 ( 清·张廷玉等 ) 合称二十四史。也有把民国 柯邵忞等编的▪ 新元史纳入合称为二十五史。正史虽然受到皇权的影响也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但绝大多数都是真实可信的。 还有一部分是为正史为基础,对正史的资料进行补充、修订,被称为注或者是传,如 ▪左传、 ▪三国志注,作为正史的研究和补充也被归位正史一类。  与正史相对的是野史、也称稗史、外史等属杂记。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古代有“稗官野史”的说法,稗官者,采录民俗民情的小官也。野史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大多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刘鹗 ▪老残游记云:“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诸子虚,事虚证诸实在。” 相比较而言,正史的史料更可靠,更权威也更可信,但由于封建的正统观念及其他种种原因,也删去了一些本该记入正史的事情。这些事情,便给野史留下了广阔天地。 还有一些古代奇文异事录,如 ▪山海经 ▪水经之类的,也可作为杂记一类。 看历史主要还是应该看正史,比较可信;野史杂记虽然相对粗鄙,但有时可以作为参考。其他的比如演义之类,属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历史凭据。

247 评论

武汉碧海蓝天

1、正史、史料类:《春秋》《尚书》《史记》《汉书》《三国志》2、通史类:范文澜《中国通史》、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白寿彝《中国通史》3、通俗史类:个人很喜欢《明朝那些事儿》系列,好看且基本都是有趣的正史

258 评论

贪吃的晨晨

通史的话去看看,纲鉴易知录,或者各种纪事本末体的史书。

215 评论

春天的薄荷叶

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2、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3、陈高华、陈智超等著:《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修订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中华书局,2017年。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5、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6、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7、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2014年5月。8、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9、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10、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6月。11、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3月。12、杨宽:《战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13、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14、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2月。15、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9月。16、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17、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18、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4月。19、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4月。20、[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2月。21、王小甫:《中国中古的族群凝聚》,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8月。22、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8年1月。23、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24、王曾瑜:《大家说历史:王曾瑜说辽宋夏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1月。25、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修订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10月。26、刘浦江:《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7月。27、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修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28、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0月。29、吴晗:《朱元璋传》,长沙:岳麓书社,2012年3月。3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6月。31、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3月。

80 评论

桃大大仙

夏商周三代中国文明的起源(夏鼐)商周神话与美术中所见人与动物关系之演变(张光直)诸子天人论导源(傅斯年)共同的西周经历(李峰)春秋战国时代说儒(胡适)春秋时代的政治与社会(雷海宗)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张荫麟)战国军功官僚集团的性质定位(杨师群)秦汉时代汉代的对外关系(余英时)汉代农业分析(许倬云)论轮台诏(田余庆)英雄与名士(贺昌群>魏晋南北朝时代汉魏之际封建说(节选)(何兹全)《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唐长孺)述东晋王导之功业(陈寅恪)东魏北齐政治上汉人与鲜卑之冲突(缪钺)魏晋南北朝史学与王朝禅代(周一良)隋唐五代时代概括的唐宋时代观(内藤湖南)唐之府兵及扩骑(岑仲勉)唐代的科举制度(王仲荦)唐人习业山林寺院之风尚(严耕望)冯道——官僚的最高典型(范文澜)《瘗鹤铭》之谜(卞孝萱)宋代论宋太祖收兵权(聂崇岐)“黄龙痛饮”考释(邓广铭)关于北宋乡村下户的差役和免役钱问题(朱瑞熙)南宋海外贸易收入及其在财政岁赋中的比率(郭正忠)辽西夏金时代辽代四时捺钵考五篇·四时捺钵总论(傅乐焕)论西夏使臣的“蕃号”问题(白滨)猛安谋克制的制定及其发展——太祖、太宗时代(三上次男)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刘浦江)元代蒙古答刺罕考(韩儒林)关于马可·波罗离华的一段汉文记载(杨志玖)耶律楚材、刘秉忠、李孟合论——蒙元时代制度转变关头的三位政治家(陈得芝)元朝的统一与统合:以汉地、江南为中心(萧启庆) 明代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梁启超)周忱的赋役改革和财政改革(伍丹戈)个别手工业部门中所见到的资本主义萌芽(节选)(许大龄)东林学派的经济思想和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节选)(洪焕椿)明清江南市镇的专业化分布格局(樊树志) 清代(鸦片战争前)清世宗夺嫡考实(王钟翰)论清代人事回避制度(韦庆远)“摊丁人地”的意义(郭松义)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吴承明)论改土归流的进步作用(张捷夫)清代学术思想特色简论(王俊义黄爱平)

318 评论

潇潇若雨

张传玺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教学参考手册》。里面有历朝历代的纪元表、文献参考资料几百种、现代当代著作几百种、中国历代官职简表、中国历代政区沿革、中国历代度量衡对照表等等。这本书是我一个亲戚用过的,后来送我了。当时才2元6角。

271 评论

美羊羊小P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陈高华、陈智超等著:《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十讲》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杨宽:《战国史》林剑鸣:《秦汉史》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

21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陈高华、陈智超等著:《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十讲》周振

    minozjessica 8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学术作品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文献

    学习中国历史,学生应该看基础的《中国上下五千年(学生版套装)》  《中国上下五千年(全彩升级版·学生版)(套装共2册)》包括:《中国上下五千年(全彩升级版)(上

    张壮壮zy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传统文献

    《二十四史》一套(《二十五史》、《二十六史》,《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中国通史》《资治通鉴》《剑桥中国史》、《二十二史札记》《左传》

    panying106 7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传统文献中

    夏商周三代中国文明的起源(夏鼐)商周神话与美术中所见人与动物关系之演变(张光直)诸子天人论导源(傅斯年)共同的西周经历(李峰)春秋战国时代说儒(胡适)春秋时代的

    伊斯忐忑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传统文献中编年体史书

    左传 ,这本书非常的厉害,里面记载了很多的事情,是一本地位非常高的史书。

    孙家员外 8人参与回答 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