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什么期刊类别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什么期刊类别

发布时间: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什么期刊类别

一、教育测量: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措施上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它主要用于对学生精神特性的测定。教育测量的特点:1、教育测量一般是间接测量2、教育测量的度量单位是相对的3、教育测量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4、教育测量的对象是复杂的教育测量的功能:1、教育测量是改进教学的良好工具2、教育测量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3、教育测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测量的要素:1、单位2、参照系3、量表广义的教育测量:教育测量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运用测量学的有关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量化研究的过程。二、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评价类型教育评价项目多,且内容丰富,相互之间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关系,它们或因某一标准而成为同类,或因另一标准而分属不同类型。依据评价标准,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依据评价的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依据评价对象的范畴,可分为整体评价和单项评价、群体评价和个体评价;依据评价学校的级次,可分为高等学校评价、中等学校评价、初等学校评价;依据评价学校的类别,可分为职业学校评价、专业学校评价、师范学校评价、特殊教育学校评价;依据评价主体的身份,可分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依据是否采用数学方法,可分为量化评价与非量化评价等。

中文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试行)  一、A级学术期刊  A1级:(3)  《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  A2级:(11)  《法学研究》、《管理世界》、《社会学研究》、《现代外语》、《数学学报》、《计算机学报》、《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经济学动态》、《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求是》  二、B级学术期刊  B1级:(43)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改革》、《经济学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财贸经济》、《宏观经济研究》、《生态经济》、《消费经济》、《世界经济》、《财政研究》、《会计研究》、《金融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统计研究》、《税务研究》、《投资研究》、《审计研究》、《保险研究》ⅰ度丝谘芯俊贰ⅰ吨泄驳呈费芯俊贰ⅰ墩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高校理论战线》、《高等教育研究》、《文学评论》、《科研管\\理》、《应用数学学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法学》、《中国体育科技》、《中国图书馆学报》、《学术月刊》、《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电子学报》、《计算机科学》、《中国软科学》、《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  B2级:  经济学:(10) 《财经科学》、《经济科学》、《经济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南开经济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地理》、《当代经济科学》、《当代经济研究》  管理学:(10) 《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工程学报》、《战略与管理》、《中国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管理现代化》、《宏观经济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市场营销导刊》  金融学:(8)《国际金融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银行与企业》、《农村金融研究》、《金融论坛》、《国际金融》、《金融与经济》  保险学:(6)《中国保险》、《保险理论与实践》、《保险职业学院学报》、《社会保障研究》、《上海保险》、《中国社会保障》  世界经济学与贸易经济学:(8) 《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经济评论》、《世界经济文汇》、《国际经贸探索》、《国际贸易问题》、《中国流通经济》、《国际贸易》、《商业时代》(理论版)  农业经济学:(7)《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观察》、《乡镇企业研究》、《农村经营管理》、《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现代化研究》  财政税收学与投资学:(6)《国有资产管理》、《中国资产评估》、《中国财政》、《中国税务》、《涉外税务》、《税务与经济》  会计学:(8)《财务与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审计》、《财会月刊》、《财会通讯》、《会计之友》、《中国会计评论》、《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统计学:(6)《数理统计与管理》、《中国统计》、《预测》、《统计与决策》、《统计与预测》、《统计与信息论坛》  法学与人口学:(8)《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比较法研究》、《法学家》、《中国人口科学》、《人口与经济》、《人口学刊》  政治学:(8)《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导刊》、《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国际问题研究》、《教学与研究》、《党建研究》  哲学:(7)《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现代哲学》、《道德与文明》、《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自然辩证法通讯》  语言学:(8)《当代语言学》、《中国翻译》、《中国比较文学》、《外国语》、《语言研究》、《外语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  经济信息与系统工程:(7)《经济与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中文信息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学报》、《控制与决策》  计算机科学:(5)《软件学报》、《计算机应用》、《中国图像图形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电子商务与电子技术:(8)《电子商务》、《中国金融电脑》、《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通信学报》、《电子技术应用》、《光电工程》、《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数学:(12)《系统科学与数学》、《运筹学学报》、《应用数学》、《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高校应用数学学报》、《计算数学》、《数学进展》、《应用概率统计》、《数学年刊·A辑》、《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教育学:(8) 《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学学刊》、《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体育学:(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  图书、情报与档案学:(3)《大学图书馆学报》、《档案学研究》、《情报学报》  历史学:(3)《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  综合性社科:(12)《文史哲》、《民族研究》、《旅游学刊》、《城市发展研究》、《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学术研究》、《中国科学研究》、《江海学刊》、《江汉论坛》、《国外社会科学》、《中国劳动科学》  高校学报:(13)北京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四川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  中央各部委主办学术期刊(须入选CSSCI)  三、C级学术期刊  除以上A、B两类所列期刊之外,凡进入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目录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的期刊,均认定为C级学术期刊。

联系: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教育测量所提供的一手信息资料和数据,教育评价就成为无水之源,失去了作为价值判断的基本依据。反之,教育测量的结果只有通过教育评价这个环节才能获得实际的意义,才能为教育决策者所用,否则成了一堆抽象无章且枯燥无味道的独立数字。区别:教学评价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而教育测量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身体素质以及教育措施上的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教育测量  教育是一种以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社会现象。专门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称为教育科学。教育测量是对教育的特征、属性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定量描述,它主要用于对学生的精神特性进行数量化测定。具体地说,教育测量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身体素质以及教育措施上的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教育评价  评价是指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  教育评价是从教育测量活动中发展出来的。始于1934年美国心理学家泰勒(R W Tyler)的“八年研究”。它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什么期刊类型

第一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科学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  第三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  第二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效度  第三节 测量与评价中题目(项目)的难度  第四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中题目(项目)的区分度  第五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的可用性  第四章 编制教育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测验题目类型与测量功能  第二节 测验目标与教育目标分类  第三节 测验蓝图设计与测验编制要领  第五章 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第一节 制度教育评价表的意义与原则  第二节 教育评价表的构成及编制  第六章 教育测验的常模及其建立方法  第一节 教育测验常模的意义与类型  第二节 面分等级常模建立方法  第三节 标准分类常模及建立方法  第四节 标准分类在我国高考中的试点应用  第七章 教育测验的“标准”及其建立方法  第一节 教育测验标准的含义  第二节 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  第三节 标准参照测验的定性标准——测验内容领域规范  第四节 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合格分数线  第八章 学生课业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课业考评改革的基本认识与目标  第二节 学生课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参照点体系  第三节 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成绩评定等级制的原理及应用  第九章 学生智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学生认知过程基本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 学生智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第三节 学生创新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 学生能力倾向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第五节 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测验与评价  第十章 学生人格心理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人格心理测量与评价的意义  第二节 人格心理测量与评价的方法  第十一章 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概述  第二节 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意义  第三节 学生思想品德测量民评价的内容及方法  第十二章 学生体育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学生体育发展的目标及评价概述  第二节 学生体能发展的意义与内容  第三节 学生体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第十三章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经典测验理论的特色  第二节 现代测验理论的优势  第三节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发展趋势  附录  附表1 W显著性检验时S的临界值表  附表2 正态分布表  附表3 积差相关系数(r)显著性临界值表  附表4 t值表  附表5 高考标准分与百分等级对照简表  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测量与评价》杂志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08年7月1日创刊,并面向全国公开发行。该刊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省教育考试院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43-1482/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1536,邮发代号42-353,大16开,64页。分为理论版和高考版。理论版定于每月1号出版,是国内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该刊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现实问题,积极推动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学校管理人员、教育教学研究人员、教育行政人员。“理论品位、实践指向、通俗表达”是本刊的风格追求。高考版定于每月20日出版,主要读者对象为高三学生及任课教师。该刊秉承“权威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办刊理念,宣传高考招生政策,发布高校在湘招生计划,推介招生院校及专业,指导考生填报志愿,帮助考生复习迎考,为广大高三学生及家长释疑解惑。

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科学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学科之一。这是因为,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理论不仅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选拔与评价过程中也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所以,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反思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地位之现状,对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20世纪教育科学研究发展迅速,形成一个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在教育科学体系中,有许多已经形成研究对象相对明确、研究内容相对独立、研究成果已相对完整的学科分支。这些学科分支主要有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心理学、 教育史、比较教育、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 教育评价学、 教育管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设计、教育技术学、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生态学等。在课程设置与学科建设中,教育测量与评价既可看成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又可以看成是一个兼容了教育统计、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评估、教育督导甚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在内容的学科群。因此,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育科学体系中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人们依据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通常所依赖的技艺与方法,它对体现教育科学学科的价值在许多方面起着“代言人”的特殊作用。  综观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研究以及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已成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教育统计、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价等课程得到恢复和一定的重视。 为了尽快缩短与国外的差距,我国有关部门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了解国外的科学发展动态,翻译与编写了一些教科书,以适应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迫切需要。与此时,在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内一批教学与科研人员大力开展考试学、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评价、教育统计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成立了全国性的教育统计与测量、心理测验、教育评价、考试学、人才测评等学术团体;国家及地方政府纷纷建立有关考试机构;创办多种期刊杂志, 如《中国考试》、《中国高校招生考试》、 《考试、目标、评价》、 《考试研究》、《教育评价》、《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教育督导与评估》、《教育统计与测验》、《考试报》、《自学考试杂志》等;促进我国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评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发展,体现了“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应用领域。  然而,从我国教育科学学科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说,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研究还不能适应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许多人对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特别在教育学科分类和有关学位专业目录中,找不到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名称。这与国外的情况很不一致,值得人们深思。 二、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一)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  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所谓系统,指的是具有一定目的、有输入和输出的、且具有反馈功能的有秩序的整体结构。在教育系统中,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方案、课程、教材、教学训练、考试评价等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显然,我们期待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都能给学生带来某种变化,但不是说所有的教育方案、课程、教学都同样有效地改变学生,也不是所有的学习者会按同样的方式发生变化或有同样的变化程度。因此,当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和计划, 把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因素(输入条件)作用于学生身上后,需参照教育目标和计划,对教育效果(输出)及其输入条件的妥当性予以测量评估、价值分析和判断。然后,把这一测量与评价过程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给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有关教育决策者,以便改进教育的策略与方案,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可以想见,在教育系统运转过程中,除了对教育效果(输出)要进行测量与评价外,还要针对影响教育效果的诸因素(输入)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教育改革常常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革作为突破口  学校教育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教育考试和教育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俗话说,考试是根指挥棒,就是这个意思。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与教育改革行动中,因考试指挥不当使教育教 学走上不健康之路继而引发教育改革运动的典型例子不少。例如,20世纪初的英国在建立了“11岁”考试制度后,竞争异常激烈,导致英国的小学教育为考而学,内容窄化,“应试教育”倾向严重。更甚者,有些地方的教育当局还根据“11岁”考试成绩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担忧和指责,同时也引发许多教育论争及其后的教育改革行动。到20世纪70年代末催生了 “英国国家课程改革” 计划的实施与推广。类似地,20世纪初期澳大利亚国家的学校中考试之风非常盛行,“周考、月考、学期考”等正规考试次数频繁,学校根据考试成绩作出关于学生升留级或奖励的决策;有关教育当局则根据各校各科的考试成绩,给学校和教师发奖金,甚至以明确的技术标准把考试分数同教师的薪金联系起来定量发放。这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与学校的工作积极性,但也导致“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教育局面,使教育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因此,也引发了澳大利亚政府当局对基础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也有类似的经历。而我们中国本来就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重视考试本来就是无可厚非。“因为,作为一种手段来说,我国的考试,确实是最'古'的,也是'最好'”的(孙中山是山语)。“但由于考试特别是像高考这样的关键性考试具有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升学竞争激烈、教育观念落后的情况下,”应试教育“倾向就会出现,教育就会偏离正确轨道,这对培养跨世纪人才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来讲,显然是不利的。正是在这种教育与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要求所有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且启动了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把课程改革、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等统整起来。  总之,从英国国家考试制度及其课程改革、澳大利亚国家考试制度及教育改革、美国的教育测量运动及”八年研究“中的课程与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还有我国解放以来考试制度改革来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不仅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有时还作为教育改革甚至政治体制改革或政治运动的突破口。因此,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常常处于突出的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教育改革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和科学化。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多处讲到考试、评估、 评价等改革问题。例如,针对高等教育,该决定中指出,要”加强对高等学校的监督和办学质量检查,逐步形成对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的社会监督机制以及评价体系,完善高等学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再如,针对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该决定的第13条中指出,”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 中小学实施 素质教育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积极推进高考改革……逐步建立具有多种选择的、更加科学和公正的高等学校招生选拔制度……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采取多种形式改革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办法,改革高中会考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鼓励社会各界、 家长和学生以适当方式参与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可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加快考试制度、考试方法、考试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方面的改革,提高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科学化水平。   由于基础教育 在整 个教育结构和提高国民素质中具有的特殊作用,因此,基础教育课程及其考试评价改革尤加紧迫。如同2001年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所强调的那样:”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6月7日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的目标。其具体目标用”六个改变“加以表述,其中第五个”改变“指的是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此外,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第14条中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水平。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还提出要”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等一系列要求。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化。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颁布的这些重要文件,是指导我们搞好教育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四、科学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一)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测量与评价对于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 书育人过程中,教师需要作出一系列决策和判断,需要对学生的性向、能倾、成就、态度、兴趣、潜能及发展等进行较全面的了解,这就需要采用教育测量与评价多种方法,以弥补教师非正式观察之不足。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技术手段不再是唯一的书面考试,而是涉及到测量与非测量的一整套评价技术。测量与评价的内容,不再是应该牢记和不该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涉及更广泛的教育目标。既然学生的发展是生动活泼、多样性的,那么,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及其结论也应当是丰富多彩、多样化的、个别化的;测量与评价的目的,不再局限于给学生分等级排名次,而是对学生的发展和潜能进行系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确立信心,认识自己的相对优势与弱势,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测量与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而不仅仅是为了选拔适合精英教育的学生。因此,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思想方法对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知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修养;评价学生的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有关技术方法,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二)国外教师教育普遍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类课程  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虽然教师教育模式不一定相同,但对所有想当教师的学生至少要学习十门左右的教育理论课程,这一点却是相同的。教育理论课程的学分比重,约占总学分的15~25%之间不等。其中包括”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评价“等类型的课程。我国教师教育进入转型期。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的必然趋势。为了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优秀教师, 教师教育模式、 课程设置、教育理念等都要进行改革。,包括要适当加大教育理论课程的比重,要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之类具有教育专业性、教育技术性的课程。这是顺应国际教师教育的趋势,也是实现教师教育目标的必要措施。  在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所有的师范学生都要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验。后来由于战争和国际政治斗争等因素影响,师范院校停止开设这类课程。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内才首先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和心理系等少数专业中恢复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等课程。而教育评价的课程则更落后,不但教材建设不尽人意,而且到目前为止许多学校还只列为选修课,甚至没开设。与国外相比,我国师范教育课程结构中不仅教育理论课程比重偏小,而且除了教育系与心理系等少数专业外,绝大多数师范专业的学生没有学习教育统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不符合国际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不利于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因此,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过,在我国台湾地区的情况则不一样。台湾地区的教师教育在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大陆有所差异。他们在教师教育过程中重视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教育理论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25 %左右。目前,台湾地区也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比如, 对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准备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九年一贯“新课程改革计划。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理论,把课程内容改革、教与学方式改革、考试评价改革作为实施”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三个支撑点,并把多元评价与教材内容及教学活动有机地加以统整。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什么期刊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论文 可以帮你

一、教育测量: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措施上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它主要用于对学生精神特性的测定。教育测量的特点:1、教育测量一般是间接测量2、教育测量的度量单位是相对的3、教育测量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4、教育测量的对象是复杂的教育测量的功能:1、教育测量是改进教学的良好工具2、教育测量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3、教育测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测量的要素:1、单位2、参照系3、量表广义的教育测量:教育测量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运用测量学的有关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量化研究的过程。二、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评价类型教育评价项目多,且内容丰富,相互之间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关系,它们或因某一标准而成为同类,或因另一标准而分属不同类型。依据评价标准,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依据评价的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依据评价对象的范畴,可分为整体评价和单项评价、群体评价和个体评价;依据评价学校的级次,可分为高等学校评价、中等学校评价、初等学校评价;依据评价学校的类别,可分为职业学校评价、专业学校评价、师范学校评价、特殊教育学校评价;依据评价主体的身份,可分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依据是否采用数学方法,可分为量化评价与非量化评价等。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什么期刊啊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论文 可以帮你

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科学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学科之一。这是因为,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理论不仅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选拔与评价过程中也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所以,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反思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地位之现状,对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20世纪教育科学研究发展迅速,形成一个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在教育科学体系中,有许多已经形成研究对象相对明确、研究内容相对独立、研究成果已相对完整的学科分支。这些学科分支主要有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心理学、 教育史、比较教育、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 教育评价学、 教育管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设计、教育技术学、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生态学等。在课程设置与学科建设中,教育测量与评价既可看成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又可以看成是一个兼容了教育统计、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评估、教育督导甚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在内容的学科群。因此,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育科学体系中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人们依据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通常所依赖的技艺与方法,它对体现教育科学学科的价值在许多方面起着“代言人”的特殊作用。  综观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研究以及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已成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教育统计、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价等课程得到恢复和一定的重视。 为了尽快缩短与国外的差距,我国有关部门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了解国外的科学发展动态,翻译与编写了一些教科书,以适应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迫切需要。与此时,在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内一批教学与科研人员大力开展考试学、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评价、教育统计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成立了全国性的教育统计与测量、心理测验、教育评价、考试学、人才测评等学术团体;国家及地方政府纷纷建立有关考试机构;创办多种期刊杂志, 如《中国考试》、《中国高校招生考试》、 《考试、目标、评价》、 《考试研究》、《教育评价》、《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教育督导与评估》、《教育统计与测验》、《考试报》、《自学考试杂志》等;促进我国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评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发展,体现了“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应用领域。  然而,从我国教育科学学科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说,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研究还不能适应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许多人对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特别在教育学科分类和有关学位专业目录中,找不到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名称。这与国外的情况很不一致,值得人们深思。 二、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一)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  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所谓系统,指的是具有一定目的、有输入和输出的、且具有反馈功能的有秩序的整体结构。在教育系统中,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方案、课程、教材、教学训练、考试评价等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显然,我们期待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都能给学生带来某种变化,但不是说所有的教育方案、课程、教学都同样有效地改变学生,也不是所有的学习者会按同样的方式发生变化或有同样的变化程度。因此,当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和计划, 把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因素(输入条件)作用于学生身上后,需参照教育目标和计划,对教育效果(输出)及其输入条件的妥当性予以测量评估、价值分析和判断。然后,把这一测量与评价过程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给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有关教育决策者,以便改进教育的策略与方案,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可以想见,在教育系统运转过程中,除了对教育效果(输出)要进行测量与评价外,还要针对影响教育效果的诸因素(输入)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教育改革常常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革作为突破口  学校教育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教育考试和教育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俗话说,考试是根指挥棒,就是这个意思。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与教育改革行动中,因考试指挥不当使教育教 学走上不健康之路继而引发教育改革运动的典型例子不少。例如,20世纪初的英国在建立了“11岁”考试制度后,竞争异常激烈,导致英国的小学教育为考而学,内容窄化,“应试教育”倾向严重。更甚者,有些地方的教育当局还根据“11岁”考试成绩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担忧和指责,同时也引发许多教育论争及其后的教育改革行动。到20世纪70年代末催生了 “英国国家课程改革” 计划的实施与推广。类似地,20世纪初期澳大利亚国家的学校中考试之风非常盛行,“周考、月考、学期考”等正规考试次数频繁,学校根据考试成绩作出关于学生升留级或奖励的决策;有关教育当局则根据各校各科的考试成绩,给学校和教师发奖金,甚至以明确的技术标准把考试分数同教师的薪金联系起来定量发放。这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与学校的工作积极性,但也导致“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教育局面,使教育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因此,也引发了澳大利亚政府当局对基础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也有类似的经历。而我们中国本来就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重视考试本来就是无可厚非。“因为,作为一种手段来说,我国的考试,确实是最'古'的,也是'最好'”的(孙中山是山语)。“但由于考试特别是像高考这样的关键性考试具有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升学竞争激烈、教育观念落后的情况下,”应试教育“倾向就会出现,教育就会偏离正确轨道,这对培养跨世纪人才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来讲,显然是不利的。正是在这种教育与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要求所有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且启动了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把课程改革、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等统整起来。  总之,从英国国家考试制度及其课程改革、澳大利亚国家考试制度及教育改革、美国的教育测量运动及”八年研究“中的课程与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还有我国解放以来考试制度改革来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不仅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有时还作为教育改革甚至政治体制改革或政治运动的突破口。因此,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常常处于突出的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教育改革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和科学化。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多处讲到考试、评估、 评价等改革问题。例如,针对高等教育,该决定中指出,要”加强对高等学校的监督和办学质量检查,逐步形成对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的社会监督机制以及评价体系,完善高等学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再如,针对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该决定的第13条中指出,”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 中小学实施 素质教育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积极推进高考改革……逐步建立具有多种选择的、更加科学和公正的高等学校招生选拔制度……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采取多种形式改革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办法,改革高中会考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鼓励社会各界、 家长和学生以适当方式参与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可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加快考试制度、考试方法、考试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方面的改革,提高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科学化水平。   由于基础教育 在整 个教育结构和提高国民素质中具有的特殊作用,因此,基础教育课程及其考试评价改革尤加紧迫。如同2001年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所强调的那样:”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6月7日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的目标。其具体目标用”六个改变“加以表述,其中第五个”改变“指的是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此外,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第14条中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水平。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还提出要”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等一系列要求。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化。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颁布的这些重要文件,是指导我们搞好教育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四、科学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一)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测量与评价对于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 书育人过程中,教师需要作出一系列决策和判断,需要对学生的性向、能倾、成就、态度、兴趣、潜能及发展等进行较全面的了解,这就需要采用教育测量与评价多种方法,以弥补教师非正式观察之不足。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技术手段不再是唯一的书面考试,而是涉及到测量与非测量的一整套评价技术。测量与评价的内容,不再是应该牢记和不该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涉及更广泛的教育目标。既然学生的发展是生动活泼、多样性的,那么,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及其结论也应当是丰富多彩、多样化的、个别化的;测量与评价的目的,不再局限于给学生分等级排名次,而是对学生的发展和潜能进行系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确立信心,认识自己的相对优势与弱势,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测量与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而不仅仅是为了选拔适合精英教育的学生。因此,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思想方法对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知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修养;评价学生的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有关技术方法,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二)国外教师教育普遍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类课程  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虽然教师教育模式不一定相同,但对所有想当教师的学生至少要学习十门左右的教育理论课程,这一点却是相同的。教育理论课程的学分比重,约占总学分的15~25%之间不等。其中包括”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评价“等类型的课程。我国教师教育进入转型期。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的必然趋势。为了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优秀教师, 教师教育模式、 课程设置、教育理念等都要进行改革。,包括要适当加大教育理论课程的比重,要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之类具有教育专业性、教育技术性的课程。这是顺应国际教师教育的趋势,也是实现教师教育目标的必要措施。  在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所有的师范学生都要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验。后来由于战争和国际政治斗争等因素影响,师范院校停止开设这类课程。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内才首先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和心理系等少数专业中恢复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等课程。而教育评价的课程则更落后,不但教材建设不尽人意,而且到目前为止许多学校还只列为选修课,甚至没开设。与国外相比,我国师范教育课程结构中不仅教育理论课程比重偏小,而且除了教育系与心理系等少数专业外,绝大多数师范专业的学生没有学习教育统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不符合国际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不利于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因此,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过,在我国台湾地区的情况则不一样。台湾地区的教师教育在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大陆有所差异。他们在教师教育过程中重视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教育理论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25 %左右。目前,台湾地区也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比如, 对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准备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九年一贯“新课程改革计划。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理论,把课程内容改革、教与学方式改革、考试评价改革作为实施”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三个支撑点,并把多元评价与教材内容及教学活动有机地加以统整。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没有第5题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刊级别

教育评价的操作定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在对信息与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因此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论文 可以帮你

教育测量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措施上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它主要用于对学生精神特性的测定。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育测量的特点:  1、教育测量一般是间接测量  2、教育测量的度量单位是相对的  3、教育测量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  4、教育测量的对象是复杂的  教育测量的功能:  1、教育测量是改进教学的良好工具  2、教育测量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3、教育测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育测量的要素:  1、单位  2、参照系  3、量表  广义的教育测量:教育测量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运用测量学的有关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量化研究的过程。  教育评价的特点:   评价目的转变。早期的教育评价主要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则更注重“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即由重视鉴定转向更加重视改进教与学,以最大限度地形成教育目标;   评价对象的扩展。早期教育评价对象主要是教学领域,集中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定上,以此为基础对教学计划和课程编制的优劣得失作出判断,现代教育评价的对象扩展到了所有教育领域,宏观和微观教育活动的一切方面皆可作为评价对象;   评价结果形式的革新。早期教育评价既重视以数量的形式表示评价结果,也重视用语言描述的形式表示评价结果,还重视以数量和描述相结合的形式表示评价结果;   强调评价对象的参与。早期教育评价把评价对象看作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现代教育评价则把评价对象看作是评价的主体,强调评价对象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并引导评价对象参与从指定评价方案到取得评价结果的全过程上,强调评价对象对评价结果的认同。  教育评价功能  导向功能  教育评价提供了衡量教育过程或结果好坏的标准,自然它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一种导向或指导作用。它就像一根“指挥棒”一样支配着或引导着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各个环节,包括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教育过程的展开等。  诊断功能  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它能够帮助教师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缺陷与问题,能够帮助教师弄清、查明影响教育效果的各种因素,从而为教师适当处置学生、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因此,良好的教育评价能为学校或教师的决策提供诊断性的咨询服务。  鉴定功能  这是所讲的鉴定功能,主要是指通过教育评价提供的证据,对学生的学校成绩或教师的工作业绩做出相应的评定,为学校决定学生升留级、高一级学校选定教师是否得到聘用、晋级、奖励等地基本依据。  育人功能  良好的教育评价既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对学生而言,评价可以督促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织或在加工,提高已有知识经验的可分辨性、可利用性、清晰性。对教师而言,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师在专业上不断成长与进步。

测量: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史蒂文斯)教育测量考试与测验考试与测验存在一些差异测验的范围较广,如心理测验,各种常识测验,时事小测验等。而考试一般指用于比较正式场合下的测验,比如说高考、自学考试等。有时二者可以互相等同,如既可说学年测验又可说学年考试,有些场合二者又不可替代,如高考不可说高测,心理测验不能称为心理考试等。测验的目标一经确定,测验的内容—般变化在一定的范围,且测验可以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使用,逐步达到标准化过程,而考试则是目的性较强,会受时间、目的、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且考试的标准化较难达到。教育测量的基本问题(续) 揭示教育评价概念的原则第一,教育评价对评价而言,是一个属概念,因此揭示教育评价概念的内涵,必须把它放在高一个层次的种概念的性质之中。第二,教育评价是评价中的一类,除此之外,还有社会评价、经济评价、技术评价等等.因此,揭示教育评价概念的内涵,必须揭示它与其他类评价在对象、内容等方面的特点或特殊性。‘第三,教育评价是一种认识活动,它不仅运用判断这一思维形式,也运用概念、推理等思维形式.而且也是一个具有自身结构的理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揭示教育评价概念的内涵,要涵盖教育评价结构的主要内容。第四,教育评价活动是一种对象性活动,因此揭示教育评价概念的内涵,要反映评价对象的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价值意义以及评价的功能意义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是评价者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主客体价值关系、价值实现过程、结果及其意义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揭示教育活动或行为中的客体对主体的需要、目标的价值意义。教育评价概念的特点第一,肯定了教育评价是以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中的主客体及其价值关系的认识为前提的,或者说,是以认识教育活动或行为中主客体的价值关系的事实为前提的。第二,指出了教育评价活动虽然不同于对事实的认识活动,但其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一种思想建构活动第三,揭示了教育评价活动的基本结构,即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对象)、评价标准(需要和目标)第四,涵盖了教育活动或行为的全过程,既包括了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或行为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又包括了对教育活动或行为结果的评价,即总结性评价。第五,囊括了教育评价活动的主要内容。教育评价活动既包括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中的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事实的认识,也包括教育活动或行为中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及其实现过程、结果的认识,还包括对评价功能意义的认识 联系:教育测量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现象状态和价值的判断,这一判断是以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为前提的,没有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就不会有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要在教育测量所获得的客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 ,同时,教育测量的结果要通过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区别第一,测量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纯属于对事物客观存在真理性的认识。而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是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关系的认识 。第二,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而教育评价则具有两种属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 。第三,测量的任务是对事物的量的认识 ,而评价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人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它反映的是活动的过程和终点,又是新的实践活动的起点。1904年以前(教育测量的萌芽期)中国的科举制(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科举制的特征:逐级考核、制度完备、考场严格、命题规范科举制的考核方法:口试、贴经、墨义、策间、诗赋产生在中国、发展在西方美国贺拉斯曼1845年将“笔试”引入美国英国费舍在1864年《作业量表集》美国赖斯在1897年的《拼字实验》美国桑代克的巨著《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问世。标志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测量理论的诞生。桑代克在这本巨著中提出: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存在,总存在于数量之中麦克尔提出:任何东西,存在于数量中的,都可以被测量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凡存在的东西必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这两句话,看成是构成一切测验和量化评价的公理。1909年,桑代克根据“等距原理”发明了编制量表的单位,编制了标准化的测验量表。1915---1930年教育测量的兴盛期在桑代克的影响下,教育测量的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测验品种有算术测验、书法测验、学科测验、智力测验、个性测验、兴趣测验等,在数量上已有3000多种标准化测验的问世批判的原因是什么?对教育测量批判的原因教育测量虽然能使教育成就定量化、客观化、标准化;但毕竟不能测量出人的学力和人格的全部内容。第一次大战以后,人们的教育观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在将教育看成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而人的全面的重要因素如:社会道德、人的情绪态度、动机 兴趣、鉴赏力等是不能光靠测量的。对教育测量批判的原因教育测量存在的弊端为测量而测量,盲目追求量化,忽视教育服务对象的整体目标与价值。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只有心理学、统计学和测量学,而没有教育学原理。教育评价产生的社会背景1929—1933年席卷美国、波及全球的经济大萧条社会与教育危机四起生产过剩、工厂倒闭、工人下岗学校因经济不景气,部分学校关闭,有些学校的班级减少。整个社会和教育皆处于反省之中教育评价产生的社会背景1930年美国有25%的失业,青年近乎100%找不到工作,1910年14—17岁的青年17%上大学,而到1930年上升到51%。有相当一部分人上高中并不想上大学,而当时的美国高中设课就是为了上大学服务的,为此中学设课与失业青年的需求就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教育评价的起源美国进步主义联盟负责人艾钦于1933—1940年领导了中学课程改革实验研究,其中课程评价委员会由俄亥俄州的州立大学教授泰勒主持,这就是美国教育历史上著名的“八年研究”,也是教育评价问世的开始。八年研究的内容泰勒教授选了30所参加实验的高中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了4年中学、4年大学学习的追踪研究,历时“八年”,这也是“八年”研究的由来。八年研究的内容当时选进步学校和和传统学校学生各1475人,按性别、年龄、种族、学业能力倾向、家庭、社会环境、职业兴趣和嗜好等基本原则进行一一配对,进行比较。八年研究的内容评价是八年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泰勒认为课程计划和编制必须回答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应帮助学生达到什么目标?2、为达到目标应帮助学生学习那些预期的知识?3、怎样组织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效最大?4、怎样评价教学方案?八年研究的内容结果发现来自实验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每年获学术性荣誉略多;具有更强的理智、好奇心和学习动机;思维更精密、更系统、更客观;对教育的意义有更清晰的看法;对新情况有更强的应变能力;具有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多的参加有组织的学习团体;获得非学术的荣誉更多些;对职业的选择有更好的定向;更积极的关注全国和全世界的事物。新旧课程比较结论教育评价的问世八年研究后泰勒等人的研究结论是:旧课程及其教育测验是教科书主义,测验内容只是要求学生记诵教材中的知识,是片面的,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泰勒提出:以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为核心和依据的两条相互依存的原理,即课程编制原理和评价活动原理,也就是泰勒原理教育评价的创始人—泰勒在八年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教育评价这个报告被称为“划时代的教育评价宣言”宣布了教育评价的诞生给出了教育评价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奠定了泰勒---教育评价之父的地位同时也迎来了美国教育史上“泰勒时期的到来”评价的发展1940—1957年教育评价的平稳期特点:教育评价的理论在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布鲁姆完成教育目标分类学教育评价活动没有普及评价的发展这与当时美国的历史背景有关,二战后,美国处于“筹划与享受生活的时代”。社会对教育的发展很少提出新的要求。评价的发展1957—1972批判泰勒模式时期特点:1957年前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引发美国对教育的不满开始批判泰勒教育模式评价的发展1972----现在 专业化时期特点:高等学校出现了许多教育评价的硕士、博士、博士后专业点各类教育评价研究中心纷纷建立如:美国有西密执安大学评价中心、洛杉矶加里福尼亚大学研究中心等教育评价专著、杂志大量出版如:《评价研究》《评价评论》《评价信息》等五、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教育测量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教育测量的政治性得到强化教育测量的重心发生了变化教育测量的理论得到飞跃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测验的效率测验的统计模型为教育测量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更加重视测量结果的解释教育测量内容的发展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及特点评价方法由注重相对评价转向重视绝对评价重视教育目标研究教育评价研究中不断引入新的研究方法越来越重视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和被评价者的参与越来越重视元评价越来越重视对评价结果的全面解释和慎重处理思考题1、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2、简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3、八年研究的内容及对教育评价的意义4、简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 索引序列
  •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什么期刊类别
  •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什么期刊类型
  •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什么期刊
  •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什么期刊啊
  •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刊级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