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抗战刊物是谁创办

抗战刊物是谁创办

发布时间:

抗战刊物是谁创办

他希望可以打倒日本人,因为他那个时候就积极参加抗日活动,而且对中国也是特别的热爱,如果他知道中国有了今天的成就,一定会很开心的。

王晓梅

延安

邹韬奋最后的愿望是:如果他有资格,请批准入党。邹韬奋是中国出版业的奠基人。他一生创办了六份期刊,一份报纸,一个社团。主题为“激励精神”的活动在北京举行。

抗战刊物是谁创办的

主编有:王鲁彦、熊佛西、田汉

延安

刘雪庵积极从事音乐报刊和理论研究工作,也是硕果累累。早在30年代初,刘雪庵就开始从事音乐刊物的编辑工作。1934年,他参加了以蔡元培为首的“音乐艺术社”,并任《音乐杂志》编辑;后转任上海《新夜报》音乐周刊编辑。抗战爆发后,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刘雪庵主持中国作曲者协会的日常工作,还自己掏钱办起了《战歌周刊》,后改名为《战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具有广泛影响的抗战音乐刊物。《战歌》自1937年10月创刊至1940年4月终刊的两年半时间,先后在上海、武汉、重庆等地出版了18期,对救亡歌咏运动的蓬勃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 刘雪庵(作曲)歌曲《西子姑娘》表演者:周璇傅清石词 刘雪庵曲柳线摇风晓气清频频吹送几声春光旖旎不胜情我如小燕君便似飞鹰轻渡关山千万里一朝际会风云至高无上是飞行殷情期盼莫负好青春铁鸟威鸣震大荒为君亲换征裳叮咛无限记心房柔情千缕摇曳白云乡天马行空声势壮逍遥山色湖光鹏程万里任飞扬人间天上比翼羡鸳鸯春水涟涟春意浓浣纱溪呀(映)花红相思不断笕桥东几番期待凝碧望天空一瞥飞鸿云阵动归程争趁长风万花丛里接英雄六桥三竺笼罩凯歌中 抗战胜利后,空军制作了一首与空军相关的歌曲《西子姑娘》,希望广为传唱,此曲出自刘雪庵之手。这是一首战争歌曲。西子湖畔的少女,向她任职国军飞行员的情人表露了深切的叮咛和殷勤的寄盼。沙场机声,水乡柔情,令人想起白先勇小说《一把青》中郭轸的飒然英姿、朱青的羞涩眼神。那传统中国女性的情怀,就和著静姝温婉的曲调,飞到了白云的尽头――激励着军心士气。在影片《笕桥英烈传》中也用了这首歌曲,代表了杭州姑娘对中国空军战士情谊的《西子姑娘》,影像末尾部分的中国空军战士,那青春的面容,那潇洒的风姿,让人流泪不止。

他希望可以打倒日本人,因为他那个时候就积极参加抗日活动,而且对中国也是特别的热爱,如果他知道中国有了今天的成就,一定会很开心的。

抗战刊物是谁创办的的

邹韬奋创办全民抗战,与他早期所见所感的经历有关,早早深知强起来的重要意义。

邹韬奋曾创办了全民抗战,他的遗愿是希望我国的劳动百姓能够拥有自己的人权,社会可以对劳动人民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同年12月,南京沦陷。王昆仑随国民党政府的迁移,来到了武汉.第二年年初,他同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等联名发起创办《全民抗战》三日刊,特别是为徐州突围和武汉保卫战编写了不少宣传、鼓动文章。8月,他同抗战中从事妇女、儿童工作的曹孟君女士结婚.10月,武汉三镇沦陷.他又从武汉到了重庆,在重庆,王昆仑除继续担任原职外,还兼任了中山文化教育馆总干事,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并同侯外庐、翦伯赞等主编了《中苏文化》杂志。他以自己的合法身份、社会交往和历史关系,为争取和团结国民党上层人士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为掩护和营救被捕的中共地下党员以及进步青中做了大量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王昆仑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的支持下,与王炳南、屈武等在重庆发起组织“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简称“小民革”),在国民党内部坚决主张抗战到底,反对倒退,反对分裂。1943年,他又与潭平山等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积极进行抗日民主活动。1945年5月5日至21日,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复兴关(现名浮图关)举行.会上,王昆仑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勾结日伪,制造分裂,策划内战的阴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蒋介石很恼火,立即把他的名字从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候选人的名单中勾去。同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秦邦宪等代表中共中央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王昆仑等组织中苏文化协会成员热烈欢迎。8月31日,毛泽东还专门会见并宴请了柳亚子和王昆仑,就时局同他们交换了意见。

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他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是我值得我们学习的。

抗战刊物是谁创办出版的

主编有:王鲁彦、熊佛西、田汉

刘雪庵积极从事音乐报刊和理论研究工作,也是硕果累累。早在30年代初,刘雪庵就开始从事音乐刊物的编辑工作。1934年,他参加了以蔡元培为首的“音乐艺术社”,并任《音乐杂志》编辑;后转任上海《新夜报》音乐周刊编辑。抗战爆发后,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刘雪庵主持中国作曲者协会的日常工作,还自己掏钱办起了《战歌周刊》,后改名为《战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具有广泛影响的抗战音乐刊物。《战歌》自1937年10月创刊至1940年4月终刊的两年半时间,先后在上海、武汉、重庆等地出版了18期,对救亡歌咏运动的蓬勃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 刘雪庵(作曲)歌曲《西子姑娘》表演者:周璇傅清石词 刘雪庵曲柳线摇风晓气清频频吹送几声春光旖旎不胜情我如小燕君便似飞鹰轻渡关山千万里一朝际会风云至高无上是飞行殷情期盼莫负好青春铁鸟威鸣震大荒为君亲换征裳叮咛无限记心房柔情千缕摇曳白云乡天马行空声势壮逍遥山色湖光鹏程万里任飞扬人间天上比翼羡鸳鸯春水涟涟春意浓浣纱溪呀(映)花红相思不断笕桥东几番期待凝碧望天空一瞥飞鸿云阵动归程争趁长风万花丛里接英雄六桥三竺笼罩凯歌中 抗战胜利后,空军制作了一首与空军相关的歌曲《西子姑娘》,希望广为传唱,此曲出自刘雪庵之手。这是一首战争歌曲。西子湖畔的少女,向她任职国军飞行员的情人表露了深切的叮咛和殷勤的寄盼。沙场机声,水乡柔情,令人想起白先勇小说《一把青》中郭轸的飒然英姿、朱青的羞涩眼神。那传统中国女性的情怀,就和著静姝温婉的曲调,飞到了白云的尽头――激励着军心士气。在影片《笕桥英烈传》中也用了这首歌曲,代表了杭州姑娘对中国空军战士情谊的《西子姑娘》,影像末尾部分的中国空军战士,那青春的面容,那潇洒的风姿,让人流泪不止。

该刊的刊期、出版地点、执编人屡有变动:在汉口出版期间为三日刊、周刊,适夷、蓬子、锡金、罗荪等执编。武汉沦陷前夕出版的《武汉特刊》,由冯乃超、罗荪、叶以群、戈宝权编辑。1938年10月 8日,《抗战文艺》迁往重庆继续出版,始为周刊,后改半月刊、月刊。由老舍、蓬子执编,罗荪曾一度参与编辑。1946年5月4日出至第10卷第 6期终刊。共计出版72期。《武汉特刊》共出4期。另有《文协成立五周年纪念特刊》、《文协成立七周年并庆祝第一届文艺节纪念特刊》各一册。《抗战文艺》是贯穿抗战时期始终的唯一的全国性大型文艺刊物。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和来自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严峻压力下,它紧密依靠革命的进步的作家,吸引并团结爱国的拥护抗战的作家,为战时文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在宣传动员群众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延安

创办抗战刊物

抗战爆发后,散文和杂文仍然是进步作家常用的武器。党在国统区创办的《新华日报》,和当时重要文艺刊物如《抗战文艺》、《文艺阵地》等,都经常发表杂文。在桂林还有以刊登杂文为主的《野草》月刊(夏衍、聂绀弩、秦似等编辑)。同时,政治性或学术性比较强的议论散文数量也不少。像郭沫若的《羽书集》、《今昔蒲剑》、《沸羹集》、《天地玄黄》等散文集中,就不仅有杂文,还有政治评论、文艺评论等,记录了抗战时期他在政治战线、文化战线上的战绩。针对国内外时事和各种社会现象,揭露或批判反动势力,提出自己对时局的进步见解,几乎是所有各家杂文的共同特点。

他的遗愿是全国人民一起抗战,他在生命之际,还写下了《对国事的呼吁》,呼吁全国人民坚持团结,一起抗战

邹韬奋最后的愿望是:如果他有资格,请批准入党。邹韬奋是中国出版业的奠基人。他一生创办了六份期刊,一份报纸,一个社团。主题为“激励精神”的活动在北京举行。

  • 索引序列
  • 抗战刊物是谁创办
  • 抗战刊物是谁创办的
  • 抗战刊物是谁创办的的
  • 抗战刊物是谁创办出版的
  • 创办抗战刊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