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汉语学报期刊

汉语学报期刊

发布时间:

汉语学报期刊

各种外国语学校,北外,北二外,上外,大外,天外,北大,外交学院,对外经贸及各师范学校外语系!等等另外,站长团上有产品团购,便宜有保证

《语文学习》杂志(月刊)1979年创刊、《中国语文》、《汉语学报》、《咬文嚼字》。。。《英语沙龙》、《当代外语研究》、《外语学刊》。。。《数学爱好者》、《数学教育学报》、《数学杂志》。。。有很多了,从小学到大学的都有。。。但需要你仔细斟酌选择你需要的,适合你的层次的。

2000年创办《海外华文教育》学术刊物,为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2010创办了学术杂志《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海外华文教育》全面改版,改版后的刊物版面大,容量大,更加适应汉语教学的发展,该刊现由海外教育学院与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联合主办,主编:郑通涛;执行编委:方环海。编印《国际汉语学报》(已出两卷)与《海外华文教育动态》(已出124期)等学术性刊物,共达1000多万字,深化与补充了教学内容。历年的建设与开拓,使学院的对外教学成为开不败的花朵。中文远程教学,催促海外华文作家、文化新人辈出。对外汉语教学,经过培训的外国留学生,在参加全国每年举行的汉语水平考试(HSK)中合格率都达95%以上。

现代语言学

汉语学报期刊点评

(一)专著  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刘云《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二)编著   参编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参编俞士汶、黄居仁主编《计算语言学前瞻》,商务印书馆,2005年。   参编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商务印书馆,2006年。   参编李宇明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三)论文   李晋霞、刘云,修辞上的点面格,《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P35-36。   刘云,“除了”究竟除不除,《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P41-44。   刘云、李晋霞,“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变换形式及宾语的语义类型,《江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P44-48。   刘云,重叠论文索引,《汉语学报》1999年2期。   刘云,定标性状小句,《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P51-55。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现代汉语合成词结构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张普主编《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P273-278。   刘云、李晋霞,“偶尔”与“偶然”,《语文知识》2000年第6期,P30-33。   刘云,汉语构词的计量研究,《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1年第2期,P27-33。   刘云,歧义的潜在性及其自动消解,《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3期,P2-4,12。   刘云,施受关系自动识别中的语义句法问题,黄昌宁、张普主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P21-26。   刘云,自足的性状小句与成活的性状小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P95-100。   刘云,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报》2001年1期,P88-93。   刘云,反语的生成机制,《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5期,P29-30,33。   刘云,格式歧义及其消解和分解,张全、萧国政主编《HNC与语言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刘云、李晋霞,“V双N1的N2”格式转化为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制约因素,《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P21-27。——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P75-81。   刘云,中文期刊刊名的构成研究,《汉语学报》2002年第1期,P162-166。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P113-116。   刘云,篇名中的冒号,《江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P58-61。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型并列,《汉语学报》2002年第2期,P73-82。   刘云,新词新义集萃,《辞书研究》2001年5期、2002年3、4、5、6期、2003年3、5、6期。   刘云,汉语的七音节篇名,《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2期,P122-127。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性孤立结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P120-123。   刘云,篇名的篇章化,《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P29-32。   刘云,语词的篇名标记及其作用,《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3年2期,P3-10。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现代汉语广义虚词知识库的建设,《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新加坡)2003年第1期,P89-97。选入徐杰、钟奇主编《汉语词汇·句法·语音的相互关联——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90-101。   刘云,一个新的前缀——零,《辞书研究》2003年5期,P136-139。   刘云,篇名的话题性说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2期,P69-76。   李晋霞、刘云,面向计算机的二重复句层次划分研究,《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P147-153。   李晋霞、刘云,从“如果”与“如果说”的差异看“说”的传信义,《语言科学》2003年3期,P59-70。   刘云,篇名的称名性说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3年3期,P73-76。   刘云,新闻篇名运用引号实现的各种转换,《修辞学习》2003年4期,P46-47,49。   刘云,新闻标题中的人名艺术,《当代传播》2003年4期,P92。   刘云,论篇名语言的标记性,《云梦学刊》2003年4期,P104-107。   李晋霞、刘云,论定中V双+N双词汇化的制约因素,《当代语言学》2003年4期,P289-298。——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刘云,篇名中的结构助词“的”,《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1期,P88-95。   李晋霞、刘云,新版《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的贡献,《辞书研究》2004年第3期,P64-70。   刘云,篇名中的省略号,《汉语学习》2004年第3期,P32-36。   李晋霞、刘云,“由于”与“既然”的主观性差异,《中国语文》2004年2期,P123-128。   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修辞学习》2004年4期,P14-17;选入《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2月),P342-350。   刘云、俞士汶,“句管控”与中文信息处理,《汉语学报》2004年第2期,P56-62。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1期,P130-136。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措施,载李克武主编《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P203-211。   龙海平、刘云,《世界语法化词典》述评,《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期。   刘云、李菡,标题中的语词标记面面观,《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1期,P83-87。   刘云,“PK”来了,《语文建设》2006年第1期,P58。   李晋霞、刘云,《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述评,《当代语言学》2006年第3期,P265-271。   李晋霞、刘云,从概念域看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非匀质性,《语言科学》2006年第4期,P3-13。   刘云,“被”字结构宾语隐现的制约因素,载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P207-216。   刘云、何婷婷,网络语言的前世今生,《网络传播》2006年第7期,P42-43。   刘云,现代汉语中的对举现象及其作用,《汉语学报》2006年第4期,P75-85。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汉语虚词研究,载嘎日迪、吾守尔·斯拉木、德熙嘉措主编《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70-279,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何婷婷、刘云,网络语言研究蓄势待发,《长江学术》2007年第1期,P8。   李晋霞、刘云,复句类型的演变,《汉语学习》2007年第2期,P20-26。   刘云,“中文信息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江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P93-95。   刘云,新兴的“开X”词语模,《辞书研究》2008年第2期,P152-154。   罗耀华、刘云,揣测类语气副词主观性与主观化,《语言研究》2008年第3期,P44-49。   龙海平、刘云,《变化中的欧洲语言》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P314-316。   刘云,说“X门”,《汉语学报》2008年第4期,P80-86。   刘云,复句关系词语的离析度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P15-21。   刘云,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自动分析的难点,《长江学术》2009年第1期,P103-107。   刘云、龙海平,《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简介,《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1期,P86-88。   刘云,汉语词汇统计研究述评,《汉语学习》2009年第1期,P62-69。   刘云,“裸”族新词探微,《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P149-154。   刘云,复句自动分析的目标和意义,《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P40-44。   刘云、李晋霞,论频率对词感的制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P1-7。   刘云,双音节词重叠类型的功能解释,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110-119。   刘云、杨红,重叠论文索引(增补),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536-580。   李晋霞、刘云,论推理语境“如果说”中“说”的隐现,《中国语文》2009年第4期,P359-364。   刘云,汉语书面语的语码夹用现象及其语用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P190-19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以论点摘要形式转载(P154)。   龙海平、刘云,《语法的起源:一种重构》述评,《当代语言学》2010年第1期。(P75-79)   刘云,“之X”的词汇化及其动因,《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3期。(P64-70)   罗耀华、刘云、樊城呈,《认知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手册》(2008)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4期。(P317-319)   刘云、王耿,现代汉语词汇的嬗变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华中学术》2010年第1期。(P313-319)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刍议,《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P81-83)   刘云,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P102-106)   2008年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  2005-2006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  2007-2008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  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方块壮字的编码输入》 (韦名应)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2006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浅析人名中的修辞》 (黄丽丽)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  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体育新闻标题》(王耿)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  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当代新词“X门”探析》(曾李)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2000年创办《海外华文教育》学术刊物,为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2010创办了学术杂志《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海外华文教育》全面改版,改版后的刊物版面大,容量大,更加适应汉语教学的发展,该刊现由海外教育学院与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联合主办,主编:郑通涛;执行编委:方环海。编印《国际汉语学报》(已出两卷)与《海外华文教育动态》(已出124期)等学术性刊物,共达1000多万字,深化与补充了教学内容。历年的建设与开拓,使学院的对外教学成为开不败的花朵。中文远程教学,催促海外华文作家、文化新人辈出。对外汉语教学,经过培训的外国留学生,在参加全国每年举行的汉语水平考试(HSK)中合格率都达95%以上。

语言文字应用

《汉语学报》期刊点评

华师的汉语言文学在全国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你可以去查查这个专业的全国高校排名

(一)专著  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刘云《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二)编著   参编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参编俞士汶、黄居仁主编《计算语言学前瞻》,商务印书馆,2005年。   参编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商务印书馆,2006年。   参编李宇明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三)论文   李晋霞、刘云,修辞上的点面格,《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P35-36。   刘云,“除了”究竟除不除,《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P41-44。   刘云、李晋霞,“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变换形式及宾语的语义类型,《江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P44-48。   刘云,重叠论文索引,《汉语学报》1999年2期。   刘云,定标性状小句,《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P51-55。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现代汉语合成词结构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张普主编《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P273-278。   刘云、李晋霞,“偶尔”与“偶然”,《语文知识》2000年第6期,P30-33。   刘云,汉语构词的计量研究,《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1年第2期,P27-33。   刘云,歧义的潜在性及其自动消解,《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3期,P2-4,12。   刘云,施受关系自动识别中的语义句法问题,黄昌宁、张普主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P21-26。   刘云,自足的性状小句与成活的性状小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P95-100。   刘云,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报》2001年1期,P88-93。   刘云,反语的生成机制,《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5期,P29-30,33。   刘云,格式歧义及其消解和分解,张全、萧国政主编《HNC与语言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刘云、李晋霞,“V双N1的N2”格式转化为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制约因素,《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P21-27。——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P75-81。   刘云,中文期刊刊名的构成研究,《汉语学报》2002年第1期,P162-166。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P113-116。   刘云,篇名中的冒号,《江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P58-61。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型并列,《汉语学报》2002年第2期,P73-82。   刘云,新词新义集萃,《辞书研究》2001年5期、2002年3、4、5、6期、2003年3、5、6期。   刘云,汉语的七音节篇名,《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2期,P122-127。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性孤立结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P120-123。   刘云,篇名的篇章化,《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P29-32。   刘云,语词的篇名标记及其作用,《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3年2期,P3-10。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现代汉语广义虚词知识库的建设,《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新加坡)2003年第1期,P89-97。选入徐杰、钟奇主编《汉语词汇·句法·语音的相互关联——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90-101。   刘云,一个新的前缀——零,《辞书研究》2003年5期,P136-139。   刘云,篇名的话题性说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2期,P69-76。   李晋霞、刘云,面向计算机的二重复句层次划分研究,《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P147-153。   李晋霞、刘云,从“如果”与“如果说”的差异看“说”的传信义,《语言科学》2003年3期,P59-70。   刘云,篇名的称名性说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3年3期,P73-76。   刘云,新闻篇名运用引号实现的各种转换,《修辞学习》2003年4期,P46-47,49。   刘云,新闻标题中的人名艺术,《当代传播》2003年4期,P92。   刘云,论篇名语言的标记性,《云梦学刊》2003年4期,P104-107。   李晋霞、刘云,论定中V双+N双词汇化的制约因素,《当代语言学》2003年4期,P289-298。——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刘云,篇名中的结构助词“的”,《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1期,P88-95。   李晋霞、刘云,新版《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的贡献,《辞书研究》2004年第3期,P64-70。   刘云,篇名中的省略号,《汉语学习》2004年第3期,P32-36。   李晋霞、刘云,“由于”与“既然”的主观性差异,《中国语文》2004年2期,P123-128。   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修辞学习》2004年4期,P14-17;选入《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2月),P342-350。   刘云、俞士汶,“句管控”与中文信息处理,《汉语学报》2004年第2期,P56-62。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1期,P130-136。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措施,载李克武主编《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P203-211。   龙海平、刘云,《世界语法化词典》述评,《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期。   刘云、李菡,标题中的语词标记面面观,《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1期,P83-87。   刘云,“PK”来了,《语文建设》2006年第1期,P58。   李晋霞、刘云,《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述评,《当代语言学》2006年第3期,P265-271。   李晋霞、刘云,从概念域看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非匀质性,《语言科学》2006年第4期,P3-13。   刘云,“被”字结构宾语隐现的制约因素,载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P207-216。   刘云、何婷婷,网络语言的前世今生,《网络传播》2006年第7期,P42-43。   刘云,现代汉语中的对举现象及其作用,《汉语学报》2006年第4期,P75-85。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汉语虚词研究,载嘎日迪、吾守尔·斯拉木、德熙嘉措主编《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70-279,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何婷婷、刘云,网络语言研究蓄势待发,《长江学术》2007年第1期,P8。   李晋霞、刘云,复句类型的演变,《汉语学习》2007年第2期,P20-26。   刘云,“中文信息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江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P93-95。   刘云,新兴的“开X”词语模,《辞书研究》2008年第2期,P152-154。   罗耀华、刘云,揣测类语气副词主观性与主观化,《语言研究》2008年第3期,P44-49。   龙海平、刘云,《变化中的欧洲语言》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P314-316。   刘云,说“X门”,《汉语学报》2008年第4期,P80-86。   刘云,复句关系词语的离析度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P15-21。   刘云,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自动分析的难点,《长江学术》2009年第1期,P103-107。   刘云、龙海平,《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简介,《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1期,P86-88。   刘云,汉语词汇统计研究述评,《汉语学习》2009年第1期,P62-69。   刘云,“裸”族新词探微,《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P149-154。   刘云,复句自动分析的目标和意义,《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P40-44。   刘云、李晋霞,论频率对词感的制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P1-7。   刘云,双音节词重叠类型的功能解释,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110-119。   刘云、杨红,重叠论文索引(增补),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536-580。   李晋霞、刘云,论推理语境“如果说”中“说”的隐现,《中国语文》2009年第4期,P359-364。   刘云,汉语书面语的语码夹用现象及其语用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P190-19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以论点摘要形式转载(P154)。   龙海平、刘云,《语法的起源:一种重构》述评,《当代语言学》2010年第1期。(P75-79)   刘云,“之X”的词汇化及其动因,《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3期。(P64-70)   罗耀华、刘云、樊城呈,《认知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手册》(2008)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4期。(P317-319)   刘云、王耿,现代汉语词汇的嬗变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华中学术》2010年第1期。(P313-319)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刍议,《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P81-83)   刘云,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P102-106)   2008年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  2005-2006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  2007-2008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  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方块壮字的编码输入》 (韦名应)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2006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浅析人名中的修辞》 (黄丽丽)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  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体育新闻标题》(王耿)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  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当代新词“X门”探析》(曾李)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2000年创办《海外华文教育》学术刊物,为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2010创办了学术杂志《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海外华文教育》全面改版,改版后的刊物版面大,容量大,更加适应汉语教学的发展,该刊现由海外教育学院与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联合主办,主编:郑通涛;执行编委:方环海。编印《国际汉语学报》(已出两卷)与《海外华文教育动态》(已出124期)等学术性刊物,共达1000多万字,深化与补充了教学内容。历年的建设与开拓,使学院的对外教学成为开不败的花朵。中文远程教学,催促海外华文作家、文化新人辈出。对外汉语教学,经过培训的外国留学生,在参加全国每年举行的汉语水平考试(HSK)中合格率都达95%以上。

汉语学报

2003[教材]《计算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俞士汶 主编、常宝宝 詹卫东 合编)2000[专著]《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 (包括杂志发表论文与会议论文,独立署名论文与联合署名论文,学术随笔,评论,等等,以时间为序)2007Zheng Ye, Weidong Zhan, Xiaolin Zhou, The Semantic Processing of Syntactic Structure in Sentence Comprehension: An ERP Study, In Brain Research, V1142, 135- ISSN: 0006-8993, ELSEVIER 2007 A 20; E-publish 2007 J 砂冈和子、詹卫东,言语コーパス利用の中国语电子补语辞典编纂とその课题,发表于“日本中国语学会第1回関东支部拡大例会”,日本,东京,明治大学,17。2006詹卫东,汉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状况,《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上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140-154。ISBN 7-100-04988-1/H1225。柏晓静、詹卫东,汉语“被”字句的约束条件与机器翻译中英语被动句的处理,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17。ISBN 7-5622-3372-1/H268。(本文曾在2003年10月10日至12日于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詹卫东,计算机时代的汉语研究——从“面向计算”到“基于计算”,“第二期全国计算语言学讲习班”报告。沈阳航空工业学院。19-20。Zhan Weidong, Chang Baobao, Dui Huiming, Zhang Huarui,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Corpus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e 13th NIJ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Language Corpora: Their Compliation and A Tokyo, J 6-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Japanese L2005詹卫东,以“计算”的眼光看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问题,《汉语学报》,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期。64-73。2004詹卫东 译,语用关系与汉语的词序,《语言学论丛》第30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pp334-368。 Randy La Polla(罗仁地)著,潘露莉(Dory Poa)校。詹卫东,广义配价模式与汉语“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规则,《语言学论丛》第29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pp314-333(本文初稿曾在“新世纪第二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上宣读,广州·暨南大学,10-13)。詹卫东,论元结构与句式变换,《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209-221(本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7期,pp11-23)。詹卫东,范围副词“都”的语义指向分析,《汉语学报》2004年第1期,74-84(本文曾在“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上宣读,新加坡国立大学,27-29,新加坡)。詹卫东,中文信息处理与汉语研究,语言文字周报(上海)14第4版。2003詹卫东,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大规模语义知识库研究述要,载徐波、孙茂松、靳光谨主编《中文信息处理若干重要问题》,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107-121。王惠、詹卫东、俞士汶,现代汉语语义词典规格说明书,载《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新加坡)2003,V13, N2。(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omputing)159-176。王惠、俞士汶、詹卫东,现代汉语语义词典(SKCC)的新进展,载孙茂松、陈群秀主编《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本文是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9-11,哈尔滨工业大学)。351-356詹卫东,汉语述结式的组配约束及“v+a+n”歧义格式分析,载《语言暨语言学》第4卷第3期“词汇语义学研讨会特刊”(Language & Linguistics, V4 N3: Special Issue On CLSW, 台北。649-668(本文曾以《汉语述结式论元结构分析》为题在“第三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上宣读,台湾中研院语言研究所筹备处承办,30-6,台北)。常宝宝、詹卫东、张化瑞,面向汉英机器翻译的双语语料库的建设及其管理,《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3年第1期,28-31。詹卫东 译 ,框架语义学,《语言学论丛》(二十七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382-412(CJFillmore 原著,Frame Semantics,原作载韩国语言学会编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Seoul: Hanshin Publishing C,1982,111-137)。2002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机器翻译与语言研究,《语言科学》第1卷第1期(2002年11月,创刊号)47-61(本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3年第10期,pp102-116)。詹卫东,基于合一的汉语短语结构规则,《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一),商务印书馆,2002年。187-203(本文曾在“第十一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上宣读,安徽师范大学芜湖,2000年10月8-10日)。柏晓静、常宝宝、詹卫东,构建大规模的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载黄河燕主编《2002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文集:机器翻译研究进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24-131。常宝宝、詹卫东、柏晓静,服务于汉英机器翻译的双语对齐语料库和短语库建设,第二届中日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2002年10月)。147-154。詹卫东,龙游语林探胜景 横岭侧峰各不同 —— 评游汝杰、申小龙、袁毓林语言学自选集,《南方论坛》(广西双月刊)2002年第2期(总第87期),44。詹卫东,形式和意义:在简单与复杂之间,《殊途》第3期。(《殊途》是在北京留学的一批新加坡学生办的一个刊物,大约是2000或2001年前后开始办的)2001詹卫东,确立语义范畴的原则及语义范畴的相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2期。3-13 (本文曾在“21世纪首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上宣读,香港城市大学,香港,2001年1-3日,并收入由徐烈炯、邵敬敏主编的会议论文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45-64)。詹卫东,面向组配约束的现代汉语语义词典的构建,在“第二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 上宣读(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承办,2001年14-18)。周强、詹卫东、任海波,构建大规模的汉语语块库,黄昌宁、张普主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02-107(本文曾在“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上宣读,2001年8月,山西大学)。ZHANG Hong, YU Jiangsheng, ZHAN Weidong, Disambiguation of Chinese Polyphonic Character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ultiMedia Annotation (MMA2001), 30 - 31, Tokyo(东京)LIU Qun, CHANG Baobao, ZHAN Weidong, ZHOU Qiang, A News-oriented Chinese-English Machine Translation Syste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Computing, 25-2, Singapore(新加坡)2000詹卫东,语言成分的组合与功能传递,陆俭明主编《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23-833(在“98现代汉语语法学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承办,1998年26-31)。詹卫东,20世纪汉语语义知识工程研究述要,在“21世纪语法和语法理论研究展望研讨会”上宣读(清华大学中文系,2000年8月)。詹卫东,80年代以来汉语信息处理研究述评,《当代语言学》2000年第2期。63-73。詹卫东,基于配价的汉语语义词典,《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第1期。37-43。1999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汉语短语结构定界歧义类型分析及分布统计,载《中文信息学报》1999年第3期。9-17。詹卫东,一个汉语语义表达框架:广义配价模式,载黄昌宁、董振东主编《计算语言学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JSCL'99论文,全国第五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北京,1-3日)1-71998詹卫东,“NP+的+VP”格式在组句谋篇中的特点,载《语文研究》1998年第1期。16-23。詹卫东,关于“NP+的+VP”偏正结构,载《汉语学习》1998年第2期。24-28(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1998年第7期,100-104)。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基于词组本位语法的语义模型,载新加坡《中文与东方语言信息处理学会学报》(Communications of COLIPS)V8,N1,1998。1-11。常宝宝、詹卫东,一个汉英机器翻译系统中的语义处理框架,载《计算机世界》报1998年第13期“技术与专题”版。1997詹卫东,PP<被>+VP1+VP2格式歧义自动消解,载《中国语文》1997年第6期。424-431。詹卫东,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现代汉语词组本位语法体系,载《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4期。100-105。詹卫东、刘群,词的语义分类在汉英机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难以处理的问题,载陈力为、袁琦 主编《语言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86-291。(本文曾在“全国第四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97”上宣读,1997年15-17,清华大学,北京)。詹卫东、常宝宝、俞士汶,现代汉语短语本位语法体系在汉英机器翻译中的应用及其问题,载吴泉源、钱跃良 主编《智能计算机接口与应用进展》,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pp224-229。(本文曾在“第三届中国计算机智能接口与智能应用学术会议”上宣读,1997年,湖南张家界)

《汉语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文字学相当厉害。

邢福义1935年5月生,海南省乐东县人。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当选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汉语学报》主编。邢福义主攻现代汉语语法学,也研究逻辑、修辞、方言、文化语言学、国学和其他问题。主张“研究植根于泥土,理论生发于事实”,坚持走自我创新的道路,追求研究中显现学派意识。数十年来,着力于学术“据点”的建立,着力于研究路子、研究方法的探索,重视研究理念的总结与提升。其研究路数和特点,在语言学界影响最大的,可以概括为“小句中枢”理论和“两个三角”学说两大方面。曾承担国家级课题多个。发表文章470多篇,出版著作50部,其中个人独著21部。邢福义四次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分别是:首届,1995年,《语法问题发掘集》获一等奖;第二届,1998年,《汉语语法学》再获一等奖;第四届,2006年,《汉语复句研究》三获一等奖;第六届,2013年,《语法问题献疑集》四获一等奖。全是独撰专著,而且三次排在语言学一等奖获得者的第一位。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级别最高、影响最大、评奖最严格的学术奖励。据统计,在所有参加评奖的26个学科中,只有北京大学教授、经济学研究权威厉以宁先生,也已四次获得一等奖。厉先生获奖的著作中,三部是独著,一部是主编。邢福义还三次获得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并且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国图书奖、国家优秀教材奖等多个奖项。2001年出版的《邢福义选集》,为季羡林主编《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丛书》之一,该丛书2003年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2010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授予“首届荆楚社科名家”荣誉称号。2011年,邢福义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全球华语语法研究”,目前这一项目正在世界多个地区积极开展,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华师的汉语言文学在全国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你可以去查查这个专业的全国高校排名

  • 索引序列
  • 汉语学报期刊
  • 汉语学报期刊点评
  • 《汉语学报》期刊点评
  • 汉语学报
  • 《汉语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