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4

秋水伊人ying
首页 > 论文问答 > 汉语学报期刊点评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蝶澈0825

已采纳
2000年创办《海外华文教育》学术刊物,为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2010创办了学术杂志《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海外华文教育》全面改版,改版后的刊物版面大,容量大,更加适应汉语教学的发展,该刊现由海外教育学院与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联合主办,主编:郑通涛;执行编委:方环海。编印《国际汉语学报》(已出两卷)与《海外华文教育动态》(已出124期)等学术性刊物,共达1000多万字,深化与补充了教学内容。历年的建设与开拓,使学院的对外教学成为开不败的花朵。中文远程教学,催促海外华文作家、文化新人辈出。对外汉语教学,经过培训的外国留学生,在参加全国每年举行的汉语水平考试(HSK)中合格率都达95%以上。
134 评论

荷兰白瓷猪

《洞口高沙方言中的三分指示代词及其他》,《邵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佛国记注译〉指疵》,《安顺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商补》,《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第1期;《〈清平山堂话本〉词语札记》,《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4期;《训诂学的开拓性硕果》,《北方论丛》1997年第6期。《〈清平山堂话本〉补校》,《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释“管押”》,《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谈〈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源功的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5期;《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奠雁”习俗》,《文史杂志》1998年第5期;《从形声系统与同源系统的关系看声符示源问题》,《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2期;《〈释名〉声训中的声符示源功能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4期;《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及其研究意义》,《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99年第5期;《“年龄”探源》,《语文月刊》1999年第11期;《〈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再补》,《古籍研究》1999年第3期;《“二程语录”词语小札》,《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2期;《元明剧曲中“耨”的词义文化探源》,《汉字文化》2000年第2期;《释“不间”》,《辞书研究》2000年第4期;《黄永武〈形声多兼会意考〉述评》,《语言研究》2000年第3期;《王力先生有关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5期(2000年9月);《〈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指瑕》,《古籍研究》2000年第4期;《语言与文化的深层融合——读〈古汉语文化探秘〉》,《台州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黄侃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方面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从“陆九渊语录”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疏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原本玉篇残卷〉中的同源字问题》,《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25.《原本〈玉篇〉中的语源研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宋儒语录二种点校指瑕七则》,《书品》(中华书局)2001年第2期;《形声字声符示源现象中的若干特点》,《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转载;《市语研究的硕果》,《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人名禁忌及其文化内涵》,《华夏文化》2001年第1期;《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价值论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1年第2期;《“二程语录”在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价值》,《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历代万卷楼及其藏书》,《华夏文化》2001年第2期;《读〈元本琵琶记校注〉札记》,《古籍研究》2001年第2期;《杨树达先生有关“形声字声中有义”之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8期(2001年6月)。《〈寒山诗注〉札记》,《书品》2002年第1期;《“馒头”的传说及其语源辨正》,《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中国古代的石经及其文献学价值》,《华夏文化》2002年第1期;《〈古代汉语〉教改初探》,《大学教育教学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从词源学史看宋代“右文说”的学术背景》,《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2期;《〈清平山堂话本〉词语选释》,《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2年第2期;《“有请的”、“经纪人”的称谓义》,《辞书研究》2002年第4期;《关于声符示音功能研究的思考》,《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2年第1期;《中古佛经词语零札》,《广州华苑》2002年第2期;《谈明清俗语辞书在当代大型语文辞书编纂方面的作用》,《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第1期;《从中古佛经词语看语文辞书的书证溯源问题》,《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同声符反义同源词研究综述》,《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新创获》,《广州华苑》2003年第1期;《中古佛经词语与辞书书证溯源》,《台州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解读故训材料的科学方法》,《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评〈唐宋词常用语释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风月锦囊笺校〉词语札记》,《古籍研究》2003年第2期;《从汉民族思维特点看声符示源的理据》,《汉字文化》2003年第2期;《唐传奇〈玄怪录〉〈续玄怪录〉释词》,《唐都学刊》(社科版)2003年第3期;《汉语词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暨南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中古佛经释词四则》,《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小学考〉的学术价值》,《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读明清俗语辞书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5期。《面对新世纪的训诂学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9期。《明代歌曲释词三例》,《中国语文》2003年第6期。60.《〈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简评》,《汉字文化》2003年第4期61.《一部富有特色的中国语言学史著作》,《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12期;《当代权威词典应重视明清俗语辞书》,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6期(2003年12月);《解读〈孟子〉同义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2期;《〈清平山堂话本〉词语例释》,《汉语史学报》第四辑(2004年1月);《〈文史文献检索教程〉(介绍)》,《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2期;《〈古辞辨〉在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方面的成绩与不足》,《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特刊;《汉语成语的佛教渊源》,《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释“诅”》,《广州华苑》2004年第1期;《〈风月锦囊笺校〉补议》,《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论争回顾》,《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2期;《佛经音义研究的力作》,《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7期;《〈尔雅·释诂〉郭璞注中的双音词》,《古籍研究》2004年卷上(总第45期);《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辨释价值》,《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汉译佛经与汉语词汇》,《华夏文化》2004年第3期;《〈慧琳音义〉中的词源研究》,《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述略》,《暨南学报》2004年第6期;《当代大型辞书书证晚出词条举例——以见于明代歌曲中的词语为例》,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9期(2004年10月);《近代汉语研究的世纪总结》,《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方法刍议》,《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七辑,2004年12月;《面向应用语言学的汉语词源研究刍议》,《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话说“凤凰”》,《文史知识》2005年第1期;《中古佛经中的字序对换双音词举例》,《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中古佛经词义抉要》,《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中古佛经中的委婉语考析》,《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墓志的语言学阐释》,《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4期;《〈齐民要术〉有关“得名之由”的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郭璞的语言学成就》,《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中国古代宗庙称谓词义辨析》,《广州华苑》2005年第1期;《王力〈古代汉语〉教材指瑕》,《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91.《〈酉阳杂俎〉中的词源探求》,《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3期;《“牵砻”小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3期;《魏晋至唐五代笔记杂著中的词源探讨略评》,《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郭璞〈尔雅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古代的“巫”及相关职业》,《华夏文化》2005年第3期;《〈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南方草木状〉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颜氏家训〉中的词源探求》,《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历史上的汉语教科书——读〈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书品》2005年第6辑;《一种特殊的文化词语——数词词素参与构成的詈词特点及其语源分析》,《汉字文化》2005年第4期;《〈抱朴子内篇〉词语零札》,《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6期;《面向海外兼读制研究生的古代汉语教学研究》,《暨南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十年来道教典籍词汇研究综述》,《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二作者);《杨树达先生汉语词源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二辑,2005年1月;《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的词源探讨述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佛经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汉语史研究集刊》第8辑(2005年12月);《佛经音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书品》2006年第1期;《关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断想》,《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2期;《〈汉语缩略研究〉读后》,《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宋代笔记〈云麓漫抄〉中的语言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尝试》,《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魏晋至唐代经注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理据——语言研究的新课题》,《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5期;《〈古辞辨〉简论》,《辞书研究》2006年第2期;《专书词语考释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抱朴子内篇〉词语小札》,《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4期;《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暨南高教研究》2006年第2期;《〈南村辍耕录〉与汉语史研究》,《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九辑,2006年12月 (第二作者);《“打牙祭”探源》,《黔南民族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品读〈语文丛稿〉》,《书品》2007年第3辑;《颜师古〈汉书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2期;《玄应〈众经音义〉中的词源探讨述评》,《语文研究》2007年第3期;《汉语词源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3期;《让辞书更完善——读〈汉语大词典商补〉》,《贵州文史丛刊》2007第4期。

351 评论

evenmaosir

(一)专著  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刘云《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二)编著   参编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参编俞士汶、黄居仁主编《计算语言学前瞻》,商务印书馆,2005年。   参编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商务印书馆,2006年。   参编李宇明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三)论文   李晋霞、刘云,修辞上的点面格,《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P35-36。   刘云,“除了”究竟除不除,《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P41-44。   刘云、李晋霞,“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变换形式及宾语的语义类型,《江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P44-48。   刘云,重叠论文索引,《汉语学报》1999年2期。   刘云,定标性状小句,《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P51-55。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现代汉语合成词结构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张普主编《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P273-278。   刘云、李晋霞,“偶尔”与“偶然”,《语文知识》2000年第6期,P30-33。   刘云,汉语构词的计量研究,《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1年第2期,P27-33。   刘云,歧义的潜在性及其自动消解,《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3期,P2-4,12。   刘云,施受关系自动识别中的语义句法问题,黄昌宁、张普主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P21-26。   刘云,自足的性状小句与成活的性状小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P95-100。   刘云,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报》2001年1期,P88-93。   刘云,反语的生成机制,《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5期,P29-30,33。   刘云,格式歧义及其消解和分解,张全、萧国政主编《HNC与语言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刘云、李晋霞,“V双N1的N2”格式转化为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制约因素,《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P21-27。——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P75-81。   刘云,中文期刊刊名的构成研究,《汉语学报》2002年第1期,P162-166。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P113-116。   刘云,篇名中的冒号,《江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P58-61。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型并列,《汉语学报》2002年第2期,P73-82。   刘云,新词新义集萃,《辞书研究》2001年5期、2002年3、4、5、6期、2003年3、5、6期。   刘云,汉语的七音节篇名,《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2期,P122-127。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性孤立结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P120-123。   刘云,篇名的篇章化,《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P29-32。   刘云,语词的篇名标记及其作用,《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3年2期,P3-10。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现代汉语广义虚词知识库的建设,《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新加坡)2003年第1期,P89-97。选入徐杰、钟奇主编《汉语词汇·句法·语音的相互关联——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90-101。   刘云,一个新的前缀——零,《辞书研究》2003年5期,P136-139。   刘云,篇名的话题性说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2期,P69-76。   李晋霞、刘云,面向计算机的二重复句层次划分研究,《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P147-153。   李晋霞、刘云,从“如果”与“如果说”的差异看“说”的传信义,《语言科学》2003年3期,P59-70。   刘云,篇名的称名性说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3年3期,P73-76。   刘云,新闻篇名运用引号实现的各种转换,《修辞学习》2003年4期,P46-47,49。   刘云,新闻标题中的人名艺术,《当代传播》2003年4期,P92。   刘云,论篇名语言的标记性,《云梦学刊》2003年4期,P104-107。   李晋霞、刘云,论定中V双+N双词汇化的制约因素,《当代语言学》2003年4期,P289-298。——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刘云,篇名中的结构助词“的”,《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1期,P88-95。   李晋霞、刘云,新版《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的贡献,《辞书研究》2004年第3期,P64-70。   刘云,篇名中的省略号,《汉语学习》2004年第3期,P32-36。   李晋霞、刘云,“由于”与“既然”的主观性差异,《中国语文》2004年2期,P123-128。   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修辞学习》2004年4期,P14-17;选入《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2月),P342-350。   刘云、俞士汶,“句管控”与中文信息处理,《汉语学报》2004年第2期,P56-62。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1期,P130-136。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措施,载李克武主编《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P203-211。   龙海平、刘云,《世界语法化词典》述评,《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期。   刘云、李菡,标题中的语词标记面面观,《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1期,P83-87。   刘云,“PK”来了,《语文建设》2006年第1期,P58。   李晋霞、刘云,《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述评,《当代语言学》2006年第3期,P265-271。   李晋霞、刘云,从概念域看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非匀质性,《语言科学》2006年第4期,P3-13。   刘云,“被”字结构宾语隐现的制约因素,载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P207-216。   刘云、何婷婷,网络语言的前世今生,《网络传播》2006年第7期,P42-43。   刘云,现代汉语中的对举现象及其作用,《汉语学报》2006年第4期,P75-85。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汉语虚词研究,载嘎日迪、吾守尔·斯拉木、德熙嘉措主编《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70-279,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何婷婷、刘云,网络语言研究蓄势待发,《长江学术》2007年第1期,P8。   李晋霞、刘云,复句类型的演变,《汉语学习》2007年第2期,P20-26。   刘云,“中文信息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江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P93-95。   刘云,新兴的“开X”词语模,《辞书研究》2008年第2期,P152-154。   罗耀华、刘云,揣测类语气副词主观性与主观化,《语言研究》2008年第3期,P44-49。   龙海平、刘云,《变化中的欧洲语言》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P314-316。   刘云,说“X门”,《汉语学报》2008年第4期,P80-86。   刘云,复句关系词语的离析度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P15-21。   刘云,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自动分析的难点,《长江学术》2009年第1期,P103-107。   刘云、龙海平,《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简介,《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1期,P86-88。   刘云,汉语词汇统计研究述评,《汉语学习》2009年第1期,P62-69。   刘云,“裸”族新词探微,《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P149-154。   刘云,复句自动分析的目标和意义,《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P40-44。   刘云、李晋霞,论频率对词感的制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P1-7。   刘云,双音节词重叠类型的功能解释,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110-119。   刘云、杨红,重叠论文索引(增补),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536-580。   李晋霞、刘云,论推理语境“如果说”中“说”的隐现,《中国语文》2009年第4期,P359-364。   刘云,汉语书面语的语码夹用现象及其语用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P190-19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以论点摘要形式转载(P154)。   龙海平、刘云,《语法的起源:一种重构》述评,《当代语言学》2010年第1期。(P75-79)   刘云,“之X”的词汇化及其动因,《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3期。(P64-70)   罗耀华、刘云、樊城呈,《认知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手册》(2008)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4期。(P317-319)   刘云、王耿,现代汉语词汇的嬗变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华中学术》2010年第1期。(P313-319)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刍议,《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P81-83)   刘云,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P102-106)   2008年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  2005-2006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  2007-2008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  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方块壮字的编码输入》 (韦名应)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2006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浅析人名中的修辞》 (黄丽丽)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  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体育新闻标题》(王耿)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  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当代新词“X门”探析》(曾李)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331 评论

相关问答

  • 汉语学报期刊点评

    (一)专著  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刘云《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二

    有心便是海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汉语学报》期刊点评

    华师的汉语言文学在全国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你可以去查查这个专业的全国高校排名

    山东指纹锁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汉语学报》期刊点评文章

    (一)专著  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刘云《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二

    映雪堂明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汉语学报期刊点评要求

    青岛大学考研古代汉语(1)和(2)是根据报考专业不同,初试专业课的不同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考察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

    sophialili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国际汉语学报期刊点评

    (1)Mechanisms underlying syntactic and semantic processing of Chinese simple sen

    太白小君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