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地方文化研究期刊官网电话多少

地方文化研究期刊官网电话多少

发布时间:

地方文化研究期刊官网电话多少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地方民族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的前身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民族研究所,系2003年黔南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正处级单位。2006年底,为推动科研体制改革, 努力提高科研水平, 培养优秀学术人才,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整合我院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研究资源,打造民族文化研究、民族教育品牌,彰显学院办学特色,民族研究所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申报并于2007年12月获省教育厅批准成立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地方民族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简称民研中心)。 民研中心现有专兼职人员33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5人,学士25人;正高职称21人,副高职称9人,中级职称3人,省管专家2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其中专职人员5人,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 民研中心主任由学院党委书记梁光华教授兼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现由学院韦煜副院长担任,中心常务副主任由覃世琦副教授担任,中心副主任由研究馆员文毅担任,办公室主任由政工师王芳担任。民研中心下设办公室,资料室,展览馆以及相关二级科研机构。

毕节学院(英文名称:Bijie University)是2005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位于黔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毕节地区行署所在地—毕节市。毕节地区是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毕节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喀斯特王国,山海苍莽,气势磅礴,峡深流急,风光绮丽。有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等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和被誉为“溶洞之王”的织金洞,宏伟壮观、流金溢彩;有全国著名的三大高原淡水湖之一的威宁草海,浪绿波金,珍禽云集;有被称为地球上最大“天然花园”的百里杜鹃,群芳竞艳,灿若织锦;有“鬼斧神工、天设地造”之称的“岩溶百科全书”九洞天,洞内有洞,天外有天。毕节学院依托毕节试验区得天独厚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占地面积835亩,校舍建筑面积12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00万元,即将投入使用的图书馆3万㎡、文科教学楼1万㎡,在建“绣山”实验楼2万㎡、学生公寓3万㎡、学生食堂2万㎡,即将开工建设5000座体育馆1万㎡。有馆藏图书48万余册及清华同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图书资源。学院的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基础生物实验室、基础计算机实验室、英语语言实验室、GIS实验室已通过了省级合格评估,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演播厅等现代教育设备。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4200人,教职工571,其中专任教师361人,教授、副教授120人,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毕节地区地管专家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3人,外国籍教师4人。学院现有14个教学系(部),有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物理学、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建筑工程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工程、采矿技术等35个本专科专业。学院正以豪迈的气魄迎接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朝着文、理、工、农、教育、管理等多科性、综合性方向发展,力争在二十一世纪中叶成为一所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区域性综合大学。毕节学院是2005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位于黔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毕节地区行署所在地——毕节市。毕节学院由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其前身系1938年成立的省立毕节师范学校。学院继承多年的办学经验,依托毕节地区得天独厚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学院占地面积835亩,校舍建筑面积12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00万元,绣山图书馆3万㎡、绣山文科教学楼1万㎡,在建绣山实验楼2万㎡、学生公寓3万㎡、学生食堂2万㎡,即将开工建设5000座体育馆6万㎡。有馆藏图书48万余册及清华同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图书资源。学院的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基础生物实验室、基础计算机实验室、英语语言实验室、GIS实验室已通过了省级合格评估,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演播厅等现代教育设备。 学院现有14个教学系部,35个本专科专业,教职工655人。其中,专任教师388人,教授、副教授120余人,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专家5人,毕节地区地管专家和专业技术拨尖人才13人,外籍教师3人。学院现有各级各类学生7763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5159人,来自河北、江西、湖南、四川、贵州5省。 办学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大力加强科研和科技开发,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办学实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同类院校中水平较高,有鲜明特色的地方综合性院校,成为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办学定位: 总体定位:立足毕节试验区,辐射贵州,面向全国,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探索和发展研究生教育;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 具体定位: (一)学院类型定位:教学型院校。 (二)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探索、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保留专科教育,办好成人教育。 (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学科专业结构定位: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的综合性优势,着力夯实基础学科专业,大力发展应用学科专业,积极发展新兴、边缘和交叉学科专业,加强学科专业群建设,重点扶持与毕节试验区支柱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逐步形成以基础学科为基点、应用学科为主导、重点学科为标志的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实现文、理、教育为主,农、工、经、管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学科专业的综合性优势。 (五)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毕节试验区,辐射贵州,面向全国,把学院建设成为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发展总体目标: 到2010年,全日制普通在校生达到10000人,其中本科生达到6000人。建成文、理、教育为主,农、工、经、管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地方性、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在此基础上,把学院建设成为教学质量优良、特色鲜明、部分学科在省内具有先进水平、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的院校,在二十一世纪中叶成为一所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区域性综合大学。

截至2013年,徐州工程学院拥有1个国家高新技术研发机构,1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校外人文社科研究基地,9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校内科研机构。 国家高新技术研发机构(联合共建)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食品安全工程实验室分中心 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徐州市工程车辆外观及功能设计研究中心 徐州工程学院省级重点实验室序号 实验室名称 实验室级别 所属学科 隶属学院 1 大型工程装备检测与控制 省重点建设实验室 机械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2 食品资源开发与质量安全 省重点建设实验室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生物)工程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省级工程实验室实验室名称 实验室级别 所属学科 隶属学院 江苏省食品安全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工程实验室 省级工程实验室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生物)工程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序号 名称 所属单位 共建单位 1 江苏省食品生物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食品(生物)工程学院 徐州市金地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徐州绿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2 江苏省农药中间体光气化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化学与化工学院 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 江苏省杀菌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化学与化工学院 利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4 江苏省还原染料及中间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化学与化工学院 徐州开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5 江苏省车载多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 徐州格利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6 江苏省秸秆生物质成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 徐州万国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7 江苏省采煤机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 江苏永达采煤机电缆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名称 负责人 合作单位 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张仲谋 徐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徐州工程学院市级重点实验室序号 实验室名称 实验室级别 所属学科 隶属学院 1 徐州市大型工程装备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市级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2 徐州市农药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 市级重点实验室 植物保护 化学化工学院 3 徐州市虚拟现实与多维信息处理 市级重点实验室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电学院 4 徐州市农业资源质量监测及产地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市级重点实验室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学院 5 徐州市新型电池材料重点实验室 市级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 数理学院 6 徐州市工程机械用材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 市级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7 徐州市结构安全与工程防灾重点实验室 市级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 8 徐州市物流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市级重点实验室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院 9 徐州市光电工程重点实验室 市级重点实验室 物理学 数理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序号 实验室名称 实验室级别 所属学科 隶属学院 1 徐州市生物质燃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级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化工学院 2 徐州市珍稀植物快速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级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学院 3 徐州市工程装备检测及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级 机械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4 徐州市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级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 5 徐州市生物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级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生物)工程学院 6 徐州市物流技术与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级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院 7 徐州市工程结构诊断改造与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级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 8 徐州市古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级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 9 徐州市工程机械虚拟仿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电工程学院 10 徐州市太阳能驱动LED照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级 物理学 数理学院 11 徐州市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级 物理学 数理学院 12 徐州环保涂层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级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化工学院 13 徐州市水环境生态修复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级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学院 14 徐州市机器视觉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级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电工程学院 15 徐州市工业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级 艺术学 机电工程学院 16 徐州市有色金属新材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级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校内科研机构序号 机构名称 负责人 依托单位 1 徐州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 张中强 管理学院 2 徐州工程学院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陈建明 管理学院 3 徐州工程学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所 黄忠东 管理学院 4 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 韩海燕 外国语学院 5 徐州工程学院徐州体育产业文化研究所 张占平 体育学院 6 徐州工程学院古代戏曲小说研究所 齐慧源 人文学院 7 徐州工程学院徐州地方文化研究所 薛以伟 人文学院 8 徐州工程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 邵川 经济学院 9 徐州工程学院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 孙勤 经济学院 10 徐州工程学院区域金融研究所 董金玲 经济学院 11 徐州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研究所 刘忆 机电工程学院 12 徐州工程学院金属压力加工研究所 于庆波 机电工程学院 13 徐州工程学院现代装备制造研究所 张佐营 机电工程学院 14 徐州工程学院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研究所 李超 食品(生物)工程学院 15 徐州工程学院智能系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 刘红玲 信电工程学院 16 徐州工程学院控制工程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 邵晓根 信电工程学院 17 徐州工程学院受损环境生态修复研究所 梁峙 环境工程学院 18 徐州工程学院珍稀植物繁育研究所 徐德兰 环境工程学院 19 徐州工程学院应用计算化学研究中心 陈艳 化学化工学院 20 徐州工程学院新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董黎明 化学化工学院 21 徐州工程学院材料表面科学研究所 种法力 数理学院 2006年以来,徐州工程学院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70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30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规划项目11项,获得省部级社科成果奖20项、科技成果奖10项。成功举办了“全国农业环境问题学术研讨会”、“中国·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全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等一系列高水平学术交流会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被EI、SCI收录99篇。2009年至2013年,徐州工程学院承担和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99项、横向课题381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37项。 国家级科研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类别1采动岩体蠕变-渗流耦合动力学行为的实试验和理论基础研究李天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明代词学研究张仲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基于关键块运动原理的采场动压控制研究李国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沛县龙固中三村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示范工程唐 翔“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地方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与注册工程师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殷惠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织构化粗错表面的减摩机理与润滑计算模型研究黄传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姜 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基于模型集群分析技术的变量选择与模型评价新方法研究冯长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用超临界醇解和分级萃取法研究褐煤的含氧桥键类型和高附加值利用冯长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温度与地应力耦合作用下岩石的损伤演化及破裂机理研究张连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基于高性能材料CFRP索德超大跨桥梁原型设计与相关问题研究殷惠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智能图像火焰检测装置杨根喜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3节能防火建筑围护材料与设备制造关键技术李菊丽国家科技部扶持科研院所专项资金项目14蝙蝠蛾拟青霉培养物饲料添加剂的新技术开发与应用陈安徽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5转糖基b-半乳糖甘酶制备和低聚乳糖双歧因子乳制品的产业化李 勇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16高温作用下煤系岩层介质的蠕变损伤演化规律研究张连英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7ZnO低维结构的稀土离子掺杂及其高压物性研究潘跃武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8岩溶含水层四氯化碳污染生物修复机理及调控韩宝平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9《六十种曲》研究马 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20异质适配层改善钨/铜第一壁部件服役性能及机理研究种法力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1土壤污染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多样性及其分子生态效应研究李同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2明代词人群体流派研究张仲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新型高效农村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示范应用刘 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4银杏叶食用菌复合保健饮料的技术集成示范与培训王乃馨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公办

地方文化研究期刊官网电话

根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87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89人;兼职教授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百人计划”海外学者1名,“985”、“211”工程院校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22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 省级教学名师(4人):刘方、杨卫民、翟言强、李强华 质量工程 根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2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煤矿开采技术专业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应用化学实示范中心 省级示范实训基地(1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省级精品课程(3个):植物生理基础及应用技术(杨卫民)、化工单元操作(田海玲)、分析化学(范冬梅) 校级精品课程(2007年)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职称 所属系部 植物生理学 杨卫民 教授 生命科学系 分析化学 范冬梅 副教授 化学化工系 高等数学 马金亭 副教授 数学系 高等代数 刘方 教授 数学系 化工原理 田海玲 副教授 化学化工系 大学语文 吕勇兵 副教授 中文系 C程序设计 王里平 副教授 计算机系 计算机基础 高文莲 副教授 计算机系 大学英语 白小红 副教授 外语系 综合英语 冯克明 副教授 外语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薛金莲 副教授 思政部 建筑工程测量 郝志峰 副教授 建筑系 运动生理学 阴乃应 副教授 体育系 大学体育 李震 教授 体育系 学校荣誉 根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获得山西省“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山西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根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材料物理化学(二级学科) 根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科研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建筑工程实验室 校级科研实验室 序号实验室名称负责人1材料腐蚀与防护实验室 卫英慧 2生物材料研发室 刘保琦 3生物技术研发室 杨卫民 4材料化学实验室 翟言强 5量化计算实验室 王炎 6材料与化工厂技术工程中心 秦永琪 7药物化学实验室 乔元彪 8应用化学实验室 王中慧 9配合物合成实验室 武国兴、张军 10力学实验室 白贵臻 馆藏资源 根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馆藏纸质图书75万册,电子图书6万册,中文纸质报刊890种,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两个全文电子期刊库,有中国数字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2个,自建数据库包括馆藏书目数据库、条形码数据库、读者数据库。 学术期刊 《吕梁学院学报》前身为《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12月,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新出审字[2010]896号文件,同意将《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更名为《吕梁学院学报》,由吕梁学院主管主办。主要栏目: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吕梁地方文化研究等,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十一五”期间获科研课题212项,其中教育部社科基金1项,到位科研经费年均增长达到105%,教师出版著作10部,获授权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6项,获奖78项,其中2项产学研项目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表彰 。2013年,三明学院共有8个项目获得省科技厅立项,共获得资助经费5万元。其中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13万元)、福建省重点项目3项(30万元)、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1项(50万元),福建省软科学项目1项(5万元) 。7个项目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共计经费5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资助经费共50万元 。在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公布的2012年度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内涵建设主要评价指标(一般本科高校)中,学校获得了“科研创新平台”列第一位;“年度科研成果转化(万元)”等列第二位;“年度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年度科研成果转化(项)”等列第三位;“年度横向科研经费”、“年度科研经费”等列第四位。 据2015年6月官网显示,学校建成校级研究所12个。拥有省级科研团队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福建省高校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点项目8个,省级创新平台12个,培育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固定床洁净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三明机械CAD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材料工程与结构加固重点实验室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三明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所:福建省三明汽车工程研究所、闽台林业研究所、客家文化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林产化学与涂料研究所、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所、CAD/CAM技术研究所、生态文化与地方文化研究所、应用化学与化工研究所。其他还有复旦大学——三明学院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中药材草珊瑚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基地、海峡动漫游研发与制作中心等科研机构 。 期刊学报 《三明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201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多家数据库和检索期刊收录 。 馆藏资源 截至2011年12月31日,馆藏纸质文献总量58万册,电子图书71万册,报刊1733种。积累和保存了明末版《玉海》、清版《四库备要》、民国版《万有文库》等历史参考价值较高的古籍文献15万册 。

地方文化研究期刊官网电话号

序号 科研机构名称 负责人 依托机构名称 1 矿产资源开发研究院 聂爱国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生态环境研究院 李桂贤 3 矿井灾害防治研究所 王忠奎 采矿工程学院 4 页岩气、煤层气开采技术及综合利用研究所 王忠奎 5 铝合金材料技术研究所 伍玉娇 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 6 贵州理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伍玉娇 7 光电功能材料研究所 肖立华 8 贵州理工学院新能源材料及器件研究所 李 祥 9 先进加工工艺技术研究院 高兴勇 机械工程学院 10 智能化电网技术研究所 文 方 电气工程学院 11 贵州工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所 王春江 信息工程学院 12 新能源变换材料及工程化 唐安江 化学工程学院 13 工程防灾与安全鉴定研究院 王 琳 土木工程学院 14 民族药及药食同源产品研究所 张 振 制药工程学院 15 大外部翻译研究中心 周华北 大学外语教学部 16 贵州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敖以深 马列主义教学部 17 贵州理工学院地方文化研究所 龙 江 18 运动干预及健康风险评估研究中心 高 徐 体育教学部 19 制造技术应用研究中心 向贤礼 工程实训中心 20 贵州理工学院城市环境与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宋建波 贵州理工学院 截止到2015年7月,学校有省级研究所2个,校级研究院4个,校级研究所及研究中心11个,校级实验室1个,校级测试中心1个。 省级研究所:贵州工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所,贵州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院:矿产资源开发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院,先进加工工艺技术研究院,工程防灾与安全鉴定研究院 校级研究所及研究中心:矿井灾害防治研究所,页岩气、煤层气开采技术及综合利用研究所, 铝合金材料技术研究所,光电功能材料研究所,智能化电网技术研究所,民族药及药食同源产品研究所,大外部翻译研究中心,贵州理工学院地方文化研究所, 运动干预及健康风险评估研究中心,制造技术应用研究中心,新能源材料及器件研究所 校级测试中心:贵州理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校级实验室:城市环境与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馆藏资源截止到2016年3月,图书馆落成于1986年,面积为5915平方米,内设电子阅览室、读者自习室、中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图书流通阅览室、报刊展示区、新书展示区和现刊阅览室等,阅览座位1000余个。现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1人。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62万余册,20余万个图书种类。纸质报刊700余种,中文期刊合订本9045册。同时,我馆拥有电子图书2万种,期刊、标准、年鉴、重要会议论文、新东方英语、软件通、工程实训库等12个电子资源数据库,本地镜像数据量达22TB。馆藏文献涵盖了资源环境、矿业、冶金、机械、电气自动化、计算机信息、土木建筑及化学制药工程等学科专业领域。图书馆配有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以开架借阅为主要服务方式,可为全校读者提供图书借阅、参考咨询、信息检索、文献复制及文献传递等服务。整个图书馆目前初步实现了服务网络化、资源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同时,学校还将投资新建面积为30000平方米的新图书信息中心大楼。此外,图书馆内还有触摸屏读报一体机、LED显示屏等服务设施,为读者提供即时了解图书馆在资源、服务、管理等各方面的动态信息;图书馆网络建设已初步完成,配置了基本的网络设备,形成了中心机房主干带宽1000 兆,桌面带宽100 兆,无线网络初步覆盖图书馆一楼和二楼的网络环境;引进了数字资源校外访问系统,授权读者可不受IP和地域的限制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以上这些,为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和图书馆开展服务创造了较为便利的条件。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代码是11561,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简称“甘肃民院”,坐落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立足自身办学基础和发展优势,确立“以阳光品质办阳光大学”的办学理念,秉承“和合大美、自强不息”的校训,发扬“缺氧不缺志气,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弘扬“刻苦、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学校招生面向云南、西藏、内蒙古、陕西、山东、黑龙江等20个省区。现有各类普通在校学生11000人,由汉族、藏族、回族、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等25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68%。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搭建就业平台,学生满意度逐年提高,在主要生源地形成了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高的社会影响力。                                       学校历史1984年,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成立。1992年,学校更名为“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3月,学校升本改建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13年6月,学校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同年7月,经省学位委员会审核决定学校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20年12月,学校被批准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696人,其中专任教师51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3%;教授50人,副教授171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3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2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2人,甘肃省“555”人才工程1人,甘肃省“园丁奖”13人,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0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2人;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                                    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7月,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开办本科专业(方向)54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省级特色专业:藏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方向)、学前教育(藏汉双语)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历史学、艺术设计学 、体育教育、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安多藏文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省级重点学科:数学、设计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民族教育学、高寒生物化学学生成绩2018至2019学年,学校学生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第四届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总决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全省“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主题系列活动中,1名学生获摄影一等奖,4名学生分获征文、刻纸、书法二等奖,2名学生获刻纸、微党课优秀奖;第十二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有29件作品入围决赛,最终获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在甘肃省第二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铜奖2项;在全州禁毒宣传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1项。学校荣誉截至2021年9月,学校党委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立足高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有效发挥了人才培养的基地、科学研究的平台、文化传承的窗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阵地作用,先后为民族地区培育5万多名合格人才,其中在民族教育基层一线工作者达90%以上。学校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                                    学术科研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重点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研究培育基地2个等14个研究机构。截至2020年12月,“十二五”以来,学校教师发表论文1796篇,其中在SCI、EI、CSSCI分别收录14、47、74篇;授权专利48项;出版专(译)著72部,教材121部;承担科研项目337项,其中获省级以上奖励12项。学术资源据2021年1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各类印刷型文献近62万余册,电子型文献260余万种(册),另有CNKI(中国知网)、北大法意、读秀学术搜索、移动图书馆等数据库和服务平台,电子期刊近1万种,每年订购中外文印刷型报刊1200余种。学术期刊《甘南民族文化研究》(藏文、季刊)是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主办,以社会科学为主,重点反映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成果的藏文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期刊设有“甘南社会历史研究” “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民族民俗研究”“藏学研究”“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双语教育研究”“甘南农牧经济发展研究”等栏目。《甘肃民族教育研究》(汉文版、藏文版),学报设置“民族教育理论研究”“藏汉双语教育研究”“理科教育教学研究”“西北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安多藏文化研究”“河洮岷文化研究”等栏目。《甘肃高师学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期刊。期刊的主要栏目有邓小平理论、哲学与哲学史研究、美学研究、中外文学研究、经济研究、语言与逻辑、历史学、民俗研究。期刊是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合作交流截至2021年9月,学校不断提升开放办学格局,为师生发展和服务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塞浦路斯、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13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西藏大学、塞浦路斯欧洲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东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成员单位。

文化研究期刊官网电话多少

登陆:万维书刊自助投稿网,万种期刊,官方投稿邮箱,或者是在线投稿的官网链接。自助投稿、免费使用,搜“万维书刊”即可。

投稿信箱: 编辑部电话: 0431-86189361

他的投稿信箱:

0431-86189361/62

地方文化研究期刊官网电话号码

为人民服务 (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毛泽东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⑴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⑵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⑶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看到希望,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 多元文化服务  多元文化馆  服务内容:收藏相关国家、民族的文献,以文献服务为基础,开展展览、讲座、沙龙、论坛等文化交流活动。实施“友好图书馆”项目,与国际友好城市图书馆、外国驻穗机构等合作开展交流活动。利用多种平台,举办多元文化主题的展览、讲座、沙龙、“多元文化月”等活动。  服务地点:北楼八层家谱查询中心  服务内容:与世界上最大的家谱收藏机构——FAMILYSEARCH国际(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合作,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家谱查询服务。  服务地点:北楼九层语言学习馆  服务内容:提供国内各地方言、世界主要语言学习资源借阅和语言培训服务。开展常用外语培训,针对新居民开展粤语培训。  服务地点:南楼六层★ 本土文化服务  广州人文馆  服务内容:收集名人、著名家族的著述、相关文献和藏书,保存和展示本土文化精华。设立“广州之窗”图书专架,方便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了解广州概况。开展经常性的名人手稿、代表性古籍和地方文化等专题展览活动。  服务地点:北楼九层《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基地  服务内容:《广州大典》是古代岭南文化形成发展变化的全纪录,大型地方文献丛书。研究基地将开发和利用文献资源,形成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与交流的开放平台。  服务地点:南楼八层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常设展览  服务内容:与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常年举办广绣等展览以及非遗保护宣传咨询活动。  服务地点:负一层展览厅★ 都市文化服务  休闲生活馆  服务内容:集中 “食在广州”、“美在花城”、旅游、汽车等主题资源,倡导现代都市休闲文化。  服务地点:北楼一层★ 其他主题服务  创意设计馆  服务内容:提供创意设计文献借阅、作品展览、信息交流、设计实践等一站式服务。  服务地点:北楼八层 ★ 亲子绘本阅读馆  服务内容:为零岁至小学三年级的儿童提供绘本阅读服务,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实施趣味阅读项目。  服务地点:南楼二层★ (分级阅读)悦读馆  服务内容:与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合作共建项目,为中小学生提供集图书、电脑、平板电脑、触摸屏为一体的阅读空间。  服务地点:南楼四层★ 阅读体验区  服务内容:展示阅读方式与文献形态演变,感受新媒体、新阅读方式,提供互动式、场景式的阅读体验及交流空间。  服务地点:南楼一层★ 信息技能学习区  服务内容:针对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技能培训服务,提高其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能力。  服务地点:南楼五层★ 多媒体鉴赏区  服务内容:配备听音室、录音室、3D影院等设备设施,提供高品质影音鉴赏服务。  服务地点:南楼六层 ★ 普通视听资料区  服务内容:视听资料是最受公众欢迎的文献类型之一。新馆大幅增加可外借视听资料数量。  服务地点:北楼二层★ 考试专题图书区  服务内容:提供职业资格、入职、自学、在职学习、留学等各类考试资料和相关信息服务。  服务地点:北楼三层 逢周三闭馆,节假日正常开放     国家法定节日开放时间:9:00——16:00 广州图书馆读者证分个人读者证、家庭读者证,读者只能选择其一办理。身份证或广州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保卡”)可直接充当个人读者证。  一、个人读者证注册与办理   持本人本地身份证、社保卡到馆注册。   本地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持本人身份证,由监护人陪同到馆注册。监护人须出示本人身份证,并为子女的行为承担责任。   持外地身份证的读者:  (1)居住本地:持本人身份证、广州的居住地址证明材料(广州市房屋租赁合同、房产证明材料、社保卡、暂住证、近3个月的水费账单、电费账单、煤气费账单、电话费账单等,选其中任何一项)到馆注册;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由监护人持上述材料陪同到馆办理。  (2)非居住本地:持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护照、港澳台同胞回乡证等)到馆办理临时读者证;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由监护人陪同到馆办理(监护人须出示本人身份证,并为子女的行为承担责任)。临时读者证有效期60天。   18周岁以下14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办理青少年读者证;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办理未成年人读者证。   远程注册:本地居民可在广州图书馆网站自助注册或办理读者证,开通文献借阅功能。   邮寄注册:本地居民将填好的广州图书馆读者证申请表和身份证复印件寄至广州图书馆总服务台(珠江东路4号,邮编510623),申请开通文献借阅功能。  二、个人读者证服务功能  基本(成人)借阅功能、青少年读者证、未成年人读者证均免押金开通。   基本(成人)借阅功能:读者注册即开通此功能。  可外借中外文书刊及音像资料(不含少儿文献)共15册/件,其中,外文图书不超过3册、外文期刊不超过3册。   参考借阅功能:读者交纳押金300元开通此功能。凭本人《广州市低收入困难家庭证》、残疾人证开通此功能,可免交押金。  (1)可使用基本(成人)借阅功能。  (2)可外借创意设计馆图书3册、期刊3册。   电子阅读器借阅功能:读者交纳押金600元开通此功能。凭本人《广州市低收入困难家庭证》、残疾人证开通此功能,交纳押金200元。  (1)可使用参考借阅功能。  (2)可外借电子阅读器1台。   青少年读者证:18周岁以下14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办理。  可外借中外文书刊及音像资料共15册/件,其中,外文图书不超过3册、外文期刊不超过3册、少儿图书和少儿音像资料不超过10册/件。   未成年人读者证: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办理。  可外借少儿图书、少儿音像资料共10册/件。   可外借文献均不含仅供阅览书刊。图书、电子阅读器借期31天;期刊、音像资料、创意设计馆书刊借期15天。可续借1次。  三、广州图书馆家庭读者证  3人以上(含3人)家庭可申请办理家庭读者证。   持本人身份证、居住广州的外地身份证居民需提供广州的居住地址证明材料(广州市房屋租赁合同、房产证明材料、社保卡、暂住证、近3个月的水费账单、电费账单、煤气费账单、电话费账单等,选其中任何一项)、含本人及其他2个以上家庭成员的户口簿或其他证明家庭关系的证件(出生证、独生子女证等)、家庭成员身份证到馆办理广州图书馆家庭读者证。   家庭(成员不含未成年人)读者证可外借中外文书刊、音像资料(不含少儿文献)共40册/件,其中,外文图书不超过6册、外文期刊不超过6册。   家庭(成员含未成年人)读者证可外借中外文书刊、少儿图书、音像资料共40册/件,其中,外文图书不超过6册、外文期刊不超过6册、少儿图书和少儿音像资料不超过10册/件。   可外借文献均不含仅供阅览书刊。图书借期31天;期刊、音像资料借期15天。可续借1次。  四、读者证管理   退证。经计算机核实无借书记录后,读者凭办证时的有效证件、读者证、押金收据(无押金者除外)办理退证手续。   挂失。遗失读者证的,需及时通过电话或到馆办理挂失手续。未挂失所造成的损失由读者本人承担。读者通过电话挂失后,必须于一个星期内亲自到馆办理相关手续。   补证。持身份证或广州社会保障卡开通借阅功能的读者,遗失证件补办成功后,需重新到我馆办理注册、开通手续。读者证遗失或损坏,读者需持办证时的有效证件和押金收据(无押金者除外)办理补证手续,同时缴纳读者证工本费5元。   激活。临时读者证过期后,读者可凭办证时的有效证件、读者证办理激活手续。

  • 索引序列
  • 地方文化研究期刊官网电话多少
  • 地方文化研究期刊官网电话
  • 地方文化研究期刊官网电话号
  • 文化研究期刊官网电话多少
  • 地方文化研究期刊官网电话号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