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思想战线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思想战线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

思想战线投稿经验分享

治协商制度,是与统一战线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体现了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宗旨。这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扩大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政治参与,更广泛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更深厚的社会基础,为协商民主的完善提供更广泛的政治动力。一、统一战线在促进协商民主中具有独特优势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始终与协商民主的探索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此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一)统一战线具有团结人心、凝聚力量的优势,能够为协商民主提供力量支持。 协商民主是建立在全体中国人民政治共识的基础之上。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问题上形成共识才能转化为强大的力量,才能把党的主张变成全体人民的愿望和自觉行为,才能使各方面的力量汇聚到一起,共同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统一战线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地开展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人、引导人、激励人,为协商民主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之所以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的国家、民族、社会的面貌之所以发生如此可喜的变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从而广泛汇聚了力量、凝聚了人心,形成了浩浩荡荡、无坚不摧的建设大军。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这样一个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推进协商民主的建设中,必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必然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群众基础。 (二)统一战线具有制度健全、体制完善的优势,能够为协商民主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迈进,形势的发展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和人民寄予统一战线的希望更大。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当然要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统一战线成员构成多样化。一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科教兴国的实施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分布在知识密集型社会中介机构和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外知识分子迅速增多,成为统一战线重要的工作对象。二是随着对外开放与交流力度的加大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移民、新华侨、留学生的队伍日趋扩大。如瓯海区丽岙镇,总人口2万5千多人,在外华侨就达1万6千多人,分布在法、意、荷等2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侨领就达25人。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成为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如1996至2001年,我省私营企业主从8.77万户增加到20.88万户,工商联非公有制经济会员增加到279%。四是少数民族群众到我省、市、区就业、婚嫁等逐渐增多,客观上也增加了所在地区的统战对象。如瓯海区少数民族人口由1982年59人增加到2000年的13263人。   统一战线成员年龄年轻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代表人物数量减少。如起义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健在的已为数不多,原工商业者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无党派民主人士、社会贤达等也逐渐被无党派人士所取代。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宗教界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等在结构、数量和年龄上都有了很大变化。如瓯海区海外华侨年龄层中,20岁以下占22.01%,20岁至29岁占33.81%,40至49岁占11.6%,50岁以上占16.82%。   统一战线成员思想状况复杂化。统战对象文化层次一般比较高,社会接触面较广,民主意识、参政议政能力较强。但由于缺乏对老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与我党长期合作的优良传统的认识,加上社会生活“四个多样化”的影响,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趋于多元化,统战对象的思想状况更加复杂多变,政治意愿和要求越来越强烈,在一些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上,一部分人还存在困惑和盲点。   统一战线成员分布基层化。过去统一战线工作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现在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许多乡镇逐步城市化,其对内对外各方面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增多,基层统战对象越来越多,基层统一战线的天地越来越广阔。如瓯海区现有港澳同胞、海外侨胞5万多人,台胞近5千人,大部分的归侨、港澳台同胞家属居住在乡镇,5万多人基督教信徒、天主教信徒及相当数量的佛教、道教信徒,都散居在乡镇;数千家非公有制企业,均分布在乡镇;大部分的党外中高级知识分子分布在乡镇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   对此,笔者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地进行创新。   一、统战工作要与时俱进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疑是统战工作与时俱进的关键所在。江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的确,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能否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共同努力。统一战线聚集着大量的人才,与国内外有着广泛的联系,统战工作要适应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多做广泛团结、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工作,积极探索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形式;适应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多做沟通思想、化解矛盾、统一认识的工作,积极探索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手段;适应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多做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工作,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党的政治号召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新渠道,使统一战线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坚持正确的方向,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统战工作要与时俱进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1、在工作领域上,要切实拓展新的空间,变“小统战”为“大统战”。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和人口的大流动,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现在基层的民族、宗教工作突出起来了。许多留学生、新移民家属也都生活在社区。尤其是非公有制阶层迅速发展,社会中介机构、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外知识分子不断增加。而我们在这些领域的工作,有的刚刚起步,有的还未很好触及,因此都迫切需要统战工作积极向这些领域拓展,改变过去那种由统战部门包揽统战工作的做法,协同和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开展统战工作,推动有关部门和团体都能贯穿统战工作的内容,体现统战工作的要求。   2、在工作方式上,要善于利用载体,变“单一”手段为“多种”手段。要实现统战工作方式的多样化,运用和依靠多种手段来开展统战工作,寓统战工作于联谊活动之中。如通过海外交流协会加强与海外朋友、留学生及港澳台同胞联系与沟通;在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方面,可通过知识分子乐于参加的形式,加强与其联络与交流;有的还要通过一些如参与光彩事业,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义诊、义演等社会活动,调动众多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性,把单纯做思想工作交朋友与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服务。   3、在工作作风上,要从行政命令做工作向服务转变,由“被动型”变为“主动型”。统战工作大量的是做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现在的新成员,文化层次高、社会接触面广、思维活跃,单纯的说教他们不感兴趣,简单的行政命令他们不服。因此,统战干部人格魅力很重要。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帮助统战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为统战对象服务,努力为统战对象办实事。要始终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主动与统战对象交朋友。在具体工作上,则要多联系、多沟通,民主大度,协商办事,合作共事。   三、统战工作要与时俱进必须做到“五个”立足   一是立足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加强参政党建设上与时俱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当前,我们党正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执政党建设。与此相适应,我们必须加强对参政党理论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支持和帮助各民主党派加强参政党建设,探索参政议政新的有效方式,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是立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在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性、创造性上与时俱进。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段一部分和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党外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群体中的大多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研究当前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队伍状况、思想动态和发展趋向,把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团结广大知识分子、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上,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创造潜能和巨大优势上,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不断开拓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新领域。   三是立足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引导非公有制人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上与时俱进。江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我们要以此为依据,立足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回答一些长期困惑又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政策问题,进一步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引导和思想教育,让他们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四是立足于保持社会团结稳定,在正确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族、宗教问题上与时俱进。民族、宗教问题历来都是关涉一个国家内政及外交的重大问题,它与国内外的经济政治都有较密切的联系。目前国际上发生的各种冲突和战乱,大都与民族、宗教问题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民族、宗教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掌握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主动权。就瓯海区来说,宗教信徒多、情况复杂,宗教工作任务繁重,我们尤其要重视宗教工作,立足于保持社会团结稳定的高度,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五是立足于祖国完全统一的政治高度,在台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中与时俱进。党的十六报告对“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统一进行了深刻阐述,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信心。新世纪,我们要加强对“一国两制”条件下港澳统战工作的研究,加强对海外华人华侨社团及其代表人物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台湾问题的研究,不断增进同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交流交往,做好台湾各阶层人士的工作,不断扩大统战工作的覆盖面,多形式、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做好统战工作,更好地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   总之,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十几年的努力,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特别是加入WTO,给我们党,给我国社会,给各行各业,甚至给每个人都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怎样迎接这种挑战和机遇。面对这种形势,最关键的问题是要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统一战线,在中华民族开创新世纪伟业的进程中,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铸就新的辉煌。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完成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必须突出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打牢思想道德建设这个基础。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只有在全党同志和全体人民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不断增加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成功。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和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奋斗。

思想战线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看的多的就是中国新闻周刊,看天下,三联活周刊了,另外报纸上环球时报也不错

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记者当代传播新闻界中国记者传媒新闻战线青年记者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 这些应该都可以吧,你是要发表核心还是普刊啊,我们都可以帮你的

中国传媒科技 , 但是作者仅限限电视台、广播站的科技传播 ,国家级知网收录的学术期刊、新闻文化建设,新媒体研究,审核时间比较长,如果不着急,可以投稿试试中国报业,也可以收到的,国家级收录的杂志,刊期比较快,不过可以加急

写好学术论文的方法从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到作为研究人员,几乎很少有人真正研究过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在读书期间,导师一般是交给学生专业知识和获得专业知识的方法,而不会叫给学生写好论文的方法,从事研究之后,大多数人又忙于写论文,给予发表论文,而不会去考虑撰写论文的方法。因此,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为拿学位、为职称、为获奖而撰写论文,基本上不会去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论文有学术创新。结果,都很难发表出来,而为了发表出来就走关系,找熟人。一旦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学术就永远拜拜了,什么学术研究、学术创新,都不过是人生目的的手段而已,根本就不是目的。因此,有学术责任感的学者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没有,而为学术之外的目的来捞取学术功名的确比比皆是。也难怪有中国学术大多数是垃圾之说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要掌握好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本人从事研究二十余年,从事学术刊物的主编已有近十年的经历。从事学术研究使我有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学术问题,而作为主编则使我有机会抛弃学术研究的浮躁而冷静地从刊物的角度来思考学术创新的可能性。因而,我可以有机会把两种不同的眼光和视角交织在一起来谈谈如何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一、选题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是什么呢?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做历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这里也有几个讲究:一是题目不宜太长,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二是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这就必须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三是表达要精准,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是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二、文献梳理和文献的使用文献是写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同时,没有文献也像在空中造房子一样没有基础。文献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尊重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因此,文献在撰写论文中至关重要。在撰写论文之前,一是要对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善于使用文献。(一)关于文献梳理1、梳理文献的目的是什么?选题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二是基于既有的研究而发现问题。梳理文献的目的在于:其一,梳理所选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发展脉络,不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就不能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然而才能预判这个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不仅要梳理这一问题国内研究是的现状,而且还有梳理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全面把握这一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如果打开电脑就直奔主题,对某一具体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下去,也不去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可能是低水平重复的东西。这样的论文时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便发出来,也仅仅是作为工作量或评职称的成果而已,并不代表它对学术有什么贡献。在学术论文中,开头就直奔主题的论文,一般都不是好的论文。人贵在直,文贵在曲。论文的贵也在曲。而这种曲是通过对前人既有研究的追述和分析表现出来的。其二,梳理文献是充分肯定前人所做的学术贡献。任何人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就是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究中,这个巨人不是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所有对该学术问题作出了贡献的前人。学术的传承就是要尊重历史,不尊重前人的学术贡献,就难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也难以对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不尊重历史,我们同样会陷入盲目自大的学风,以为别人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水平,从而最终也会陷入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故事,浪费学术资源。其三,梳理文献最根本的目的是发现前人研究中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学术问题大多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解决的,一代学人只能解决那一代学人的认知水平之下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研究的疏忽和漏洞,也会因主观能力的不足而存在着研究的缺陷。因此,后辈学人就是要反复不断地阅读、比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这样,自己的选题就有可能或者延续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或者发现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以进行弥补,或者在原有的问题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处女地。这才真正体现了所做选题的研究价值。2、如何梳理文献?不少作者喜欢在引言中一口气把所有相关的文献都罗列出来,认为这就叫文献梳理。但是,把所有相关文献罗列出来肯定会占据了论文的篇幅,会导致宣兵夺主的论文结构。文献罗列太多,正文就要腾出篇幅来,结果正文想写下去但发现篇幅越拉越长而不敢深入下去了。这种文献梳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确的文献梳理方法是: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即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著,这些论文论著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罗列出来。其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也就是权威学者,或者是活跃在学术界的作者的论文、论著。这些论文论著同样也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态势。其三,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会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文献,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献。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要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引言可以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适当阐述,在正文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观点进行文献追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前人的学术观点十分清楚,对论文的写作已经有娴熟的技术。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够把握的了。(二)如何使用文献?在文献的使用上,相当多的作者以为文章有注就是使用了文献。但是,论文究竟使用了什么文献?还有就是所用文献是否与所引用观点具有一致性。在使用文献上有以下几种错误倾向:1、为文献而文献,也即是在文献上凑数。用一大堆文献来吓唬读者,显示作者是看阅读了大量文献的,但仔细看后,会发现文献与论文的观点关联度不高。实际上就是假文献。一般的审读者可能不会认真看文献,但作为编者,特别是主编第一眼就是要把我好文献关,决不能让作者在文献上鱼目混珠。2、文献与所引用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引用的观点本来是张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愿意去查对,只是在二手文献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该观点,于是就以为这个观点就是李四的。这种情况非常严重。3、绝大多数是自引文献,完全回避其他学者的研究。这种情形体现作者的是自傲,以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超过自己,因此不愿意引用他人的观点。甚至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来。这种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钓誉之心。因此,使用文献是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上的,必须老老实实。使用文献体现了一个学者治学是否严谨,研究是否下功夫。因此,使用文献时:1、切忌文献堆砌,使用文献的价值在于体现论文的研究深度和严谨性,而不是通过堆砌文献了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么广博。如果是这样,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2、切勿张冠李戴,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的源头,如果是经典著作的文献,就更加需要去阅读和查对。比方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合在一起的,但有的作者没有去读他们的著作,而是从别人的引用中直接就引过来。同时由于没有弄清楚究竟是马克思的观点还是恩格斯的观点,可能会弄错了。这样就成为学术笑话了。切记要查阅文献,不可“人云亦云”。尤其是外国文献有的作者不愿意阅读,而别人引用之后,自己在没有阅读的情形下而引用了,甚至还想用外文形式来冒充。这在学术界是有公案的。张冠李戴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引用观点时是一个学者,但注释文献时却是另一名学者。这表明,作者根本没有读过背阴观点的学者,而是从注释文献归属作者的论文中看到了这句话,同时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查对,所以也是一种张冠李戴的情形。3、切勿用网络文献、报纸文献。学术的浮躁与否,学术的严谨与否,从文献的使用上一看就清清楚楚。如果通篇文章的文献都是网络文献或者是报纸文献,这样的论文无论如何都是不深入的。有的作者会说,网络文献、报纸文献表明论文时最新的观点。但是,网络文献和报纸文献并非是学术观点,也并非是经过严格论争的学术观点。或者说,这样的观点没有学术底蕴。因而,这些文献不能支撑一篇学术论文。当然,网络文献、报纸文献是否就不能用了呢?那也未必。有的数据必须通过网络来发布,如一些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等都是从网络上发布的。简而言之,权威机构的网站、权威学术机构的学术网站、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网站等,这些网络文献完全可以用。4、切勿想当然地使用文献,包括弄错出版时间、引用内容错误、页码错误、作者和译者错误等。这些会导致论文出现严重的硬伤。三、论证的逻辑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然而,当前众多的论文缺乏这种思维,大多数用发散性思维来写论文的,因而论文就缺乏深度。论争的逻辑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好的论证逻辑一定是立体的、有层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世界是平的,这只是一种臆想,论文的论证逻辑是立体感的,这是一个刚性的现实要求,而不是臆想。好的论证逻辑就像博洋葱,一层一层拨到中心,最后才知道洋葱中心究竟是什么。而平面性的论证逻辑缺乏新奇感,就像摊大饼,一开始就知道大饼中是什么内容了,所以这样的论证不会给人遐想,也不会带来新奇。好的论文,同样要给读者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2、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论证真缜密性体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专业基础扎实的,其逻辑思维能力肯定要强。相反,没有扎实的专业根基,那么其论证肯定是碎片化的。因为,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专业知识,只能导致碎片化的论证逻辑。有不少学者,虽然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专业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在撰写论文时,基本上就是用1、2、3、4……进行罗列,而缺乏缜密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明。这种状况可能还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问题。因为,中国又一代学人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不多,且能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素养,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的确跻身于知名学者之列,但这种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所以,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观点,而不可能成为治学严谨、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者、思想者。3、科学性,而不是宣传性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或史料经过逻辑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正是这样,学术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当今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这样的精神,做历史研究的不愿泡图书馆、档案馆,做现实研究的不愿做田野调查,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数据,并且先预设一个价值立场,用这些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预设的立场或观点。殊不知,同样的材料和数据可以证实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这样,学术研究因没有按照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去了科学性和真理性。反过来,预设一个观点,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应的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这同样也会导致难以找到学术的真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对学术的伤害,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学术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其尊严,也无所谓学术权威可言。正确的方法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而形成新的观点,然后再回到材料通过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的科学性。预设观点然后来找材料这是宣传的基本方法。当前学术的科学性越来越被宣传性所取代,原因在于:一是当今行政干预学术的现象非常严重,学术质量(评奖)、学术水平(各种学术称号)、学术考核等都是行政领导来评价的,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行政级别与学术水平成正比。在行政干预之下,学术就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服务,从而使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为政治宣传服务。二是一些学者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而不断做政治宣传的“学问”,学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阁,应景性的宣传文章则一挥而就,但往往是正确的空话、无用的废话。三是宣传性的“研究”比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容易出成果,而且也轻松。看积分报纸,浏览几个主流网站的文章,就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而且,只要政治正确,这类文章不愁没有地方发表。学术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4、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学术论文肯定是学术性很强的,它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口语强调是能让读者听得懂,所以具有随意性。而学术论文并不是要大众听得懂,而是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听得懂。如果都能听得懂,那就不是学术论文了,那就是日常的讲话了。有一种观点在嘲笑,学者的论文时在自娱自乐,别人都看不懂,这种论文对社会根本就没有用。我觉得这种观点实在是肤浅可笑。学术论文都听得懂、看得懂,那就不叫专业学术论文了,学术论文肯定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学术论文传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发展最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而不是当前的普罗大众能不能看得懂和听得明。当然,学术的思想肯定要进行大众传播,这时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语化方式来跟大众交流。5、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学术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须在论文写作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当前学术的浮躁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求快出成果,从而助长了学术上的各种不端行为。例如,一是随意使用数据。学术论文在使用数据时一定要是权威性的数据,也就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然而,由于当前数据发布的机构比较多,一些作者在选取数据时太随意,不去研究一下机构本身的权威性,结果所用的数据被学界所质疑。有的甚至因找不到数据的来源而随意改动数据,导致数据时去了真实性。包括所用材料和文献也是一样,近年来,外国著作引进翻译太多,翻译也太随意,甚至译著中曲解了原著的意思的都有,但作者在使用这些翻译著作时没有认真挑选,手中有什么就是用什么,结果把错误的文献内容引入自己的论文中,导致论文出现一些硬伤。此外,研究的严谨性还可以从使用文献中体现出来。有的丛书文献出版时间是不一样的,而引者可能会想当然地就整套丛书都是同一出版时间,这也是论文的严重硬伤。如《邓小平文选》(1-3卷)其出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于调查的可靠性在于,调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样的方法,以及统计的方法等。6、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而不是学术散文天马行空学术论文肯定有一个核心观点,因而在论证过程中就必须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所有的材料的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观点的,而不是从核心观点延伸出去。一旦延伸出去就有可能偏离主题。然而,现在不少作者完全是为了凑字数,为了这个目的,论文的关键词非常多,几乎是每一小节讲述一个关键词,整篇论文很有可能是一个拼盘,而不是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核心观点统领之下的论文。结果,篇幅很长,但不知所云,完全是如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拉不回来。这样的文章之可以说是学术散文,而不是学术论文。四、论文的修改与查证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要求:其一、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在进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如虎头蛇尾;或者是结构上的不相称性(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其二,对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不连贯性。其三,对文句进行斟酌,看表达是否存在问题其四,对文献进行查证,是否存在着文献的错误其五,对数据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数据的错误其六,对注释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差错如何对待编辑部的修改意见其一,在正常情况下,编辑部提修改意见就意味着此文有可能经过修改后达到发表的水平。而没有任何新意的情形下和没有人脉的情况下,编辑部不会对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提修改意见。其二,编辑部看问题一般视野要宽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要大一些,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尽可能满足编辑部的要求其三,如果编辑部的修改意见确实不妥,作者可以回信阐述自己的观点,编辑部认为说的有道理的话,一般也会尊重作者。其四,不要以为编辑部可以刁难,多次的来往只能回使论文跟家完善,而不是在修改多次后否定作者的文章。即便有的修改时多余的,编辑部也会反复推敲的。五、论文的结尾论文的结尾既是整篇论文的点睛之处,也是揭示学术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因而,结尾一定要有气势,气势磅礴的结尾,往往能够凸显论文的整体品质。从当前的学术论文来看,结尾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其一,论文根本就没有结尾,当论证完毕后,论文就嘎然而止。这是典型的虎头蛇尾。其二,没有对前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而是离开前面的研究谈体会,因而没有体现结束语的作用。其三,对前面的研究泛泛而谈,没有集中到观点上来,从而显得太平淡。其四,太简单,有结尾与没有结尾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结尾就没有意义。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是好的结尾呢?我认为至少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能够从宏观上对论文进行观点性的总结。前面主要是论证,证实或者证伪,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结尾来提炼作者的观点,使读者更清楚作者的观点。二是要有大气磅礴之势,有行云流水之气。前面的论证是一个小心求证的过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笔,但在结尾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来归纳和抽象论文的要义。三是结尾除了归纳观点外,也可以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六、遵守学术规范,信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是学术的生命线。学者必须要按照学术规范从事学术研究,而不可随心所欲题“想法”。如果仅仅是提“想法”,没有被证明的“想法”,仅仅是一个假设而已。一个假设性的观点决不能代表一种学术水平。只有用理论方法进行了符合逻辑的证明之后,如果这个“想法”具有创新性同时又符合学术逻辑,那么这个“想法”才转变为学术观点,这个观点就代表了学者的学术水平。当前,社会的浮躁也同样渗透到学术领域,使学者不再沉寂与象牙塔,而是通过学术论文的大跃进而成就自己的虚名,从而获得各种各样的学术荣誉和学术奖项,最终捞取相应的学术地位。结果,有的就不折手段,通过各种学术不断行为和学术腐败进行学术制假造假。当前,学术不断、学术制假造假行为在论文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抄袭剽窃或抄袭观点,或抄袭材料,或抄袭段落,或抄袭文献,或将别人的文章略作改动整体性剽窃,或仅仅是把题目改动署上自己的名字。2、强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这主要有一下几种情形:一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导师规定学生发表文章必须把导师的名字署上,甚至要求署名第一作者,但导师并没有审阅文章,一旦文章被人举报,导师就千方百计回避;或者公然宣称自己不知道,是学生自作主张署上的。二是上下级同事关系,尤其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或者是下级刻意为领导捉刀代笔;或者是上级借用行政权力强行要求3、篡改文献和数据、故意断章取义这主要是不愿意去核对数据和文献,而自己的论文可能又特别需要这样一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只好对边缘有数据进行为我所用地篡改,或对文献的观点进行刻意地曲解,或断章取义地引用,以迎合自己研究的需要。4、注释有误或做“伪注”,如前面所说的张冠李戴5、低水平重复不愿意去阅读文献,因而不知道学术发展动态,导致自己的研究在重复着前人的研究,甚至重复着同辈学人的研究。6、转引二手文献并且未核对导文献导致以讹传讹7、只引证自己的论文,自我吹嘘8、阅读中文文献却引用外文表达文献,结果弄巧成拙9、源于外文书刊却译成中文,结果牛头不对马嘴10、转引外文注释却不注明原出处,让人难以查找原文献,难以辨认其真伪11、一稿多投,有的甚至是略作一点“乔装”后就投给不同的多家刊物

思想战线投稿经验

共产党开始的时候没有军队后来吸取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认清光有思想没有军队是不可能革命成功的,后来逐步组建军队爆发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共产党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失败后,认清了中国国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部分人认为外国走城市路线对于己无用,最后采用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前期战斗常常失利,认清了靠外国人的战术没点用处最后于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1945年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但是鉴于蒋介石的一系列反共行为,中共认清了蒋和平谈判不过是一张废纸决定在军事上狠狠打击蒋介石

等下,国内思想战线能够有正能量,代表人物的最有名的就是马云,马化腾和刘强东。

1、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首先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无产阶级要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要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要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要率领同盟者进行坚决的对敌斗争并取得胜利,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同时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2、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工农联盟在统一战线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阶级是最大的革命民主派,农民是土地革命的主力军,革命战争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也无法进行。要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必须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同时对农民进行教育引导。  3、在同资产阶级联盟中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对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意义重大。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同他们结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同时,对他们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进行必要的斗争。在大资产阶级推行两面政策时,也应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当下口内思想战线几个正能量代表人物,这样的正能量代表人物有很多,最主要是看你所需要什么样的正能量代表人物

思想战线期刊投稿经验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唐弢 原名唐端毅,曾用笔名风子、晦庵、韦长、仇如山、桑天等,1913年3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现在于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村,后为纪念唐弢先生将甬江镇中心小学改名为唐弢学校。唐弢初中时家贫辍学,入上海邮局作拣信生,开始业余写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业余创作,以散文和杂文为主,其风格接近鲁迅,并因此与鲁迅结识。1933年起发表散文、杂文,后结识鲁迅。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坚持抗日文化运动,参加初版《鲁迅全集》编校。又支持《鲁迅风》周刊,编辑《文艺界丛刊》,兼任中学教职。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回邮局,与柯灵合编《周报》,参加反迫害、反内战、反饥饿民主运动。《周报》被禁,转编《文汇报·笔会》。新中国成立后,致力鲁迅著作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坚持杂文、散文创作,历任复旦大学、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授,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文艺新地》、《文艺月报》副主编等。195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是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所著杂文思想、艺术均深受鲁迅影响,针砭时弊,议论激烈,有时也含抒情,意味隽永,社会性、知识性、文艺性兼顾,先后出版杂文集《推背集》、《海天集》、《短长书》、《唐弢杂文选》等,散文随笔集《落帆集》、《晦庵书话》等,论文集《向鲁迅学习》、《鲁迅的美学思想》、《海山论集》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另辑有《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 1978年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1992年1月4日唐弢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唐弢一生写了大量的散文、杂文、时评,并以《晦庵书话》的形式记录了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出版活动。唐弢是鲁迅研究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和海内外公认的权威学者,曾参加过1938年版《鲁迅全集》的编辑工作,还编辑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辑录、考订了鲁迅佚文。他的一系列关于鲁迅创作的著述,在鲁迅研究史上享有很高声誉。唐弢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史料、史论方面有重要贡献,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3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是学习现代文学的重要著作,被列为高等院校文科通用教材。 唐弢既是作家,又是学者,他的才华涉及诸多方面,《落帆集》、《晦庵书话》、《鲁迅的美学思想》等著作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而由他和严家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为全国高等院校的文科教材,风行数十年。与许多名人一样,他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后来做,那就是写一本《鲁迅传》,遗憾的是,直至1992年他临终前,只写出了10万字,占全书计划的三分之一。 唐弢崇敬鲁迅,他的一生最光荣的莫过于他与鲁迅的交情。当他还不曾和鲁迅相识的时候,就时常听到有人议论,说鲁迅多疑,脾气大,爱骂人。他于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1933年至1934年之间,鲁迅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唐 当时初学写作,也在这个副刊投稿,偶尔写些带“刺儿”的文章,有些人以为唐 又是鲁迅的化名,便群起而攻之。唐弢觉得十分内疚,很想当鲁迅的面致个歉意,却又不敢去见,害怕他会责备自己,颇有点惴惴不安。 1934年1月6日,《自由谈》编辑黎烈文在上海的古益轩请客,一来约经常写稿的人欢聚,二则为郁达夫夫妇饯行。唐 在这里与鲁迅第一次会见。两人互通姓名后,鲁迅接着说:“唐先生写文章,我替你在挨骂哩。”唐弢心里一急,说话也结结巴巴。鲁迅看出他的窘态,连忙掉转话头,问道:“你真个姓唐吗?”他说:“真个姓唐。”“哦,哦”,鲁迅看定他,似乎很高兴,“我也姓过唐的。”说着,就呵呵地笑了起来。原来鲁迅曾经使过一回“唐俟”这笔名。唐 明白过来后,也跟着笑了,很久以来在他心头积聚的疑云,一下子,全都消尽散绝了。 对待同一思想战线的人,尤其是青年,鲁迅是亲切的,热情1934年7月25日,鲁迅午睡时受了风寒,头痛发烧,浑身无力,接到唐 求教的信,他就向日本人开设的内山书店去要日本书目,于8月9日寄给他。书名上加上箭头的,是书店老板内山完造所推荐,共计9种,鲁迅又在箭头上加圈,选了4种,其他5种,他认为可以缓买或不买。尽管鲁迅不说什么,唐弢心里明白:邮局里的一个拣信生,一下子买不起许多书。可谓设想周到,体谅备至。同一天,鲁迅还给另一个青年看了4篇稿子,3篇转给《自由谈》,1篇转给《动向》,都附有 介绍 信,自己得到的是“胁痛颇烈”。 1934年底,上海有家期刊征文,题目是“1934年我所爱读的书籍”,唐弢填上了韦尔士的《世界文化史》、萧一山的《清代通史》是比较可以看的两部,在1935年1月号的刊物上登出。同年4月19日,鲁迅在写给唐 的信里,把《清代通史》和他认为还好的夏曾佑的《中国古代史》并论,但又指出:“大约有萧一山的那一种,是说了一个大略的。”鲁迅认为青年人应当读一点历史,但他不满于一般历史书只记概略,不写社会生活内容的。从那时起,唐弢对历史发生了兴趣。他在自修生活中一度舍哲学而就历史,后来又少写杂文去做编写文学史的准备。 唐弢对鲁迅越了解,就越赞赏他,并且不因赞赏他的智慧而贬低他的人情味。在唐 的《生命册上》一书中,忆旧怀人,谈到自己和鲁迅交往的经过,让人真实地感受到鲁迅风趣、幽默的一面。有一次,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闹得满城风雨。鲁迅说:“要彻底划清界线,不如再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这样每个人都是……喏!喏!”听的人已经笑不可抑了,鲁迅却又站起身来,模拟戴着防毒面具走路的样子。 还有一次,唐弢和郁达夫一同听鲁迅讲故事,第二天会面的时候,郁达夫说:“鲁迅厉害。他讲的故事,我翻了许多书找不到出处。”鲁迅讲的故事是这样的:“某地有位高僧,因为一生未近女色,临死时不能死去。徒弟们见他折腾得苦,决定出钱雇个妓女,让他见识见识。等到妓女脱下裤子,高僧看了,恍然大悟道:‘喔,原来是和尼姑一样的呵!’说完就断了气。”唐弢和郁达夫都佩服这个故事含义的深刻。 文化意味着一种延续。鲁迅逝世后,编辑出版《鲁迅全集》,成了人们焦急的愿望。20册厚厚的著作,终于在1938年问世,是中国思想界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在它排印的当时,唐 也参加了一部分校对的工作,这是他自己讨来的差使。书稿中,有的没定本可据,还有单句的正误和互通的字义,六七个人聚在小小的亭子楼里,工作一会,又争论一阵,就这么过了两个月,总算把600万字校完了。 全唐弢在日本鲁迅纪念碑前与有人合影集出版不久,阿英就写信给许广平,说是据他所知,倘把漏收的文章收齐,还可以结成一册。后来上海情形大变,这事竟又搁下了。唐弢费尽心思,历尽惊险才保住了几箱旧书,只是没有去翻动。直到1945年,他才翻捡抄录,开始做全集的40多篇的补遗,并于1946年10月6日鲁迅的十年忌辰完成,算是他对鲁迅的追思和纪念。《鲁迅全集补遗》出版之后,唐 又陆续收集了一些鲁迅的佚文佚稿,经过一年时间的考订,于1951年底完成35万字的续编。能找到的遗文,已全部收在这里,知道没有找到的,有《儿童观念界之研究》译文一篇;找到而未予收入的,有《亚历山大·勃洛克》译文一篇,因为它是托洛茨基的原著。这为以后重编《鲁迅全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影响我们的东西,才对我们重要。影响不创造任何东西,它只是唤醒。鲁迅对于唐弢,就是一个例证。如果没有鲁迅,唐 是什么样子呢?按理,他的存在会告诉人们他是什么人,但肯定不是现在人们心目中的唐弢。伟人领他走得更远,那是他自己无法去的。

唐弢 原名唐端毅,曾用笔名风子、晦庵、韦长、仇如山、桑天等,1913年3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现在于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村,后为纪念唐弢先生将甬江镇中心小学改名为唐弢学校。唐弢初中时家贫辍学,入上海邮局作拣信生,开始业余写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业余创作,以散文和杂文为主,其风格接近鲁迅,并因此与鲁迅结识。1933年起发表散文、杂文,后结识鲁迅。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坚持抗日文化运动,参加初版《鲁迅全集》编校。又支持《鲁迅风》周刊,编辑《文艺界丛刊》,兼任中学教职。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回邮局,与柯灵合编《周报》,参加反迫害、反内战、反饥饿民主运动。《周报》被禁,转编《文汇报·笔会》。新中国成立后,致力鲁迅著作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坚持杂文、散文创作,历任复旦大学、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授,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文艺新地》、《文艺月报》副主编等。195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是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所著杂文思想、艺术均深受鲁迅影响,针砭时弊,议论激烈,有时也含抒情,意味隽永,社会性、知识性、文艺性兼顾,先后出版杂文集《推背集》、《海天集》、《短长书》、《唐弢杂文选》等,散文随笔集《落帆集》、《晦庵书话》等,论文集《向鲁迅学习》、《鲁迅的美学思想》、《海山论集》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另辑有《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 1978年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1992年1月4日唐弢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唐弢一生写了大量的散文、杂文、时评,并以《晦庵书话》的形式记录了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出版活动。唐弢是鲁迅研究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和海内外公认的权威学者,曾参加过1938年版《鲁迅全集》的编辑工作,还编辑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辑录、考订了鲁迅佚文。他的一系列关于鲁迅创作的著述,在鲁迅研究史上享有很高声誉。唐弢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史料、史论方面有重要贡献,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3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是学习现代文学的重要著作,被列为高等院校文科通用教材。 唐弢既是作家,又是学者,他的才华涉及诸多方面,《落帆集》、《晦庵书话》、《鲁迅的美学思想》等著作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而由他和严家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为全国高等院校的文科教材,风行数十年。与许多名人一样,他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后来做,那就是写一本《鲁迅传》,遗憾的是,直至1992年他临终前,只写出了10万字,占全书计划的三分之一。 唐弢崇敬鲁迅,他的一生最光荣的莫过于他与鲁迅的交情。当他还不曾和鲁迅相识的时候,就时常听到有人议论,说鲁迅多疑,脾气大,爱骂人。他于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1933年至1934年之间,鲁迅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唐 当时初学写作,也在这个副刊投稿,偶尔写些带“刺儿”的文章,有些人以为唐 又是鲁迅的化名,便群起而攻之。唐弢觉得十分内疚,很想当鲁迅的面致个歉意,却又不敢去见,害怕他会责备自己,颇有点惴惴不安。 1934年1月6日,《自由谈》编辑黎烈文在上海的古益轩请客,一来约经常写稿的人欢聚,二则为郁达夫夫妇饯行。唐 在这里与鲁迅第一次会见。两人互通姓名后,鲁迅接着说:“唐先生写文章,我替你在挨骂哩。”唐弢心里一急,说话也结结巴巴。鲁迅看出他的窘态,连忙掉转话头,问道:“你真个姓唐吗?”他说:“真个姓唐。”“哦,哦”,鲁迅看定他,似乎很高兴,“我也姓过唐的。”说着,就呵呵地笑了起来。原来鲁迅曾经使过一回“唐俟”这笔名。唐 明白过来后,也跟着笑了,很久以来在他心头积聚的疑云,一下子,全都消尽散绝了。 对待同一思想战线的人,尤其是青年,鲁迅是亲切的,热情1934年7月25日,鲁迅午睡时受了风寒,头痛发烧,浑身无力,接到唐 求教的信,他就向日本人开设的内山书店去要日本书目,于8月9日寄给他。书名上加上箭头的,是书店老板内山完造所推荐,共计9种,鲁迅又在箭头上加圈,选了4种,其他5种,他认为可以缓买或不买。尽管鲁迅不说什么,唐弢心里明白:邮局里的一个拣信生,一下子买不起许多书。可谓设想周到,体谅备至。同一天,鲁迅还给另一个青年看了4篇稿子,3篇转给《自由谈》,1篇转给《动向》,都附有 介绍 信,自己得到的是“胁痛颇烈”。 1934年底,上海有家期刊征文,题目是“1934年我所爱读的书籍”,唐弢填上了韦尔士的《世界文化史》、萧一山的《清代通史》是比较可以看的两部,在1935年1月号的刊物上登出。同年4月19日,鲁迅在写给唐 的信里,把《清代通史》和他认为还好的夏曾佑的《中国古代史》并论,但又指出:“大约有萧一山的那一种,是说了一个大略的。”鲁迅认为青年人应当读一点历史,但他不满于一般历史书只记概略,不写社会生活内容的。从那时起,唐弢对历史发生了兴趣。他在自修生活中一度舍哲学而就历史,后来又少写杂文去做编写文学史的准备。 唐弢对鲁迅越了解,就越赞赏他,并且不因赞赏他的智慧而贬低他的人情味。在唐 的《生命册上》一书中,忆旧怀人,谈到自己和鲁迅交往的经过,让人真实地感受到鲁迅风趣、幽默的一面。有一次,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闹得满城风雨。鲁迅说:“要彻底划清界线,不如再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这样每个人都是……喏!喏!”听的人已经笑不可抑了,鲁迅却又站起身来,模拟戴着防毒面具走路的样子。 还有一次,唐弢和郁达夫一同听鲁迅讲故事,第二天会面的时候,郁达夫说:“鲁迅厉害。他讲的故事,我翻了许多书找不到出处。”鲁迅讲的故事是这样的:“某地有位高僧,因为一生未近女色,临死时不能死去。徒弟们见他折腾得苦,决定出钱雇个妓女,让他见识见识。等到妓女脱下裤子,高僧看了,恍然大悟道:‘喔,原来是和尼姑一样的呵!’说完就断了气。”唐弢和郁达夫都佩服这个故事含义的深刻。 文化意味着一种延续。鲁迅逝世后,编辑出版《鲁迅全集》,成了人们焦急的愿望。20册厚厚的著作,终于在1938年问世,是中国思想界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在它排印的当时,唐 也参加了一部分校对的工作,这是他自己讨来的差使。书稿中,有的没定本可据,还有单句的正误和互通的字义,六七个人聚在小小的亭子楼里,工作一会,又争论一阵,就这么过了两个月,总算把600万字校完了。 全唐弢在日本鲁迅纪念碑前与有人合影集出版不久,阿英就写信给许广平,说是据他所知,倘把漏收的文章收齐,还可以结成一册。后来上海情形大变,这事竟又搁下了。唐弢费尽心思,历尽惊险才保住了几箱旧书,只是没有去翻动。直到1945年,他才翻捡抄录,开始做全集的40多篇的补遗,并于1946年10月6日鲁迅的十年忌辰完成,算是他对鲁迅的追思和纪念。《鲁迅全集补遗》出版之后,唐 又陆续收集了一些鲁迅的佚文佚稿,经过一年时间的考订,于1951年底完成35万字的续编。能找到的遗文,已全部收在这里,知道没有找到的,有《儿童观念界之研究》译文一篇;找到而未予收入的,有《亚历山大·勃洛克》译文一篇,因为它是托洛茨基的原著。这为以后重编《鲁迅全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影响我们的东西,才对我们重要。影响不创造任何东西,它只是唤醒。鲁迅对于唐弢,就是一个例证。如果没有鲁迅,唐 是什么样子呢?按理,他的存在会告诉人们他是什么人,但肯定不是现在人们心目中的唐弢。伟人领他走得更远,那是他自己无法去的。

如何提高论文投稿命中率?聚焦职教从网上搜集整理了一些内容,希望有所帮助:1、遴选期刊首先要在学校认定的期刊范围中寻找合适的期刊,一种是能收与你自己“资历”相当的期刊,另一种是和论文主题相近的期刊。可以登录核心期刊索引数据库搜寻,或者到图书馆直接翻阅该刊物的印刷文本。2、自我审稿准备投稿前,作者要认真自审论文稿件,查看是否有雷同、选题是否有学术前沿性、分析论文结构是否严谨、语言是否规范、论文形式是否符合期刊体例等,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或重写。3、选择合适的投稿方式投稿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直接寄发刊物编辑部,寄发刊物的主编、副主编或编辑,请导师或他人推荐等。4、让编辑了解自己投稿后要多和编辑沟通,及时交流信息,掌握进度,让编辑及时了解自己的要求、意图,会大大有利于稿件的处理与发表。5、妥善处理一稿多投不鼓励一稿多投,很多期刊都对此有要求,一经发现,将影响以后该刊对作者文稿的采用。6、以平常心对待退稿投稿不可能百发百中,要冷静查找原因。如果是因为“不适宜本刊选用范围”,则应考虑改投他刊;如果需要修改,则可以根据编辑部的意见将论文修改。

思想战线投稿经验材料

治协商制度,是与统一战线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体现了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宗旨。这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扩大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政治参与,更广泛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更深厚的社会基础,为协商民主的完善提供更广泛的政治动力。一、统一战线在促进协商民主中具有独特优势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始终与协商民主的探索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此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一)统一战线具有团结人心、凝聚力量的优势,能够为协商民主提供力量支持。 协商民主是建立在全体中国人民政治共识的基础之上。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问题上形成共识才能转化为强大的力量,才能把党的主张变成全体人民的愿望和自觉行为,才能使各方面的力量汇聚到一起,共同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统一战线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地开展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人、引导人、激励人,为协商民主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之所以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的国家、民族、社会的面貌之所以发生如此可喜的变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从而广泛汇聚了力量、凝聚了人心,形成了浩浩荡荡、无坚不摧的建设大军。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这样一个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推进协商民主的建设中,必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必然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群众基础。 (二)统一战线具有制度健全、体制完善的优势,能够为协商民主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迈进,形势的发展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和人民寄予统一战线的希望更大。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当然要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统一战线成员构成多样化。一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科教兴国的实施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分布在知识密集型社会中介机构和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外知识分子迅速增多,成为统一战线重要的工作对象。二是随着对外开放与交流力度的加大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移民、新华侨、留学生的队伍日趋扩大。如瓯海区丽岙镇,总人口2万5千多人,在外华侨就达1万6千多人,分布在法、意、荷等2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侨领就达25人。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成为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如1996至2001年,我省私营企业主从8.77万户增加到20.88万户,工商联非公有制经济会员增加到279%。四是少数民族群众到我省、市、区就业、婚嫁等逐渐增多,客观上也增加了所在地区的统战对象。如瓯海区少数民族人口由1982年59人增加到2000年的13263人。   统一战线成员年龄年轻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代表人物数量减少。如起义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健在的已为数不多,原工商业者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无党派民主人士、社会贤达等也逐渐被无党派人士所取代。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宗教界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等在结构、数量和年龄上都有了很大变化。如瓯海区海外华侨年龄层中,20岁以下占22.01%,20岁至29岁占33.81%,40至49岁占11.6%,50岁以上占16.82%。   统一战线成员思想状况复杂化。统战对象文化层次一般比较高,社会接触面较广,民主意识、参政议政能力较强。但由于缺乏对老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与我党长期合作的优良传统的认识,加上社会生活“四个多样化”的影响,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趋于多元化,统战对象的思想状况更加复杂多变,政治意愿和要求越来越强烈,在一些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上,一部分人还存在困惑和盲点。   统一战线成员分布基层化。过去统一战线工作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现在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许多乡镇逐步城市化,其对内对外各方面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增多,基层统战对象越来越多,基层统一战线的天地越来越广阔。如瓯海区现有港澳同胞、海外侨胞5万多人,台胞近5千人,大部分的归侨、港澳台同胞家属居住在乡镇,5万多人基督教信徒、天主教信徒及相当数量的佛教、道教信徒,都散居在乡镇;数千家非公有制企业,均分布在乡镇;大部分的党外中高级知识分子分布在乡镇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   对此,笔者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地进行创新。   一、统战工作要与时俱进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疑是统战工作与时俱进的关键所在。江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的确,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能否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共同努力。统一战线聚集着大量的人才,与国内外有着广泛的联系,统战工作要适应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多做广泛团结、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工作,积极探索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形式;适应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多做沟通思想、化解矛盾、统一认识的工作,积极探索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手段;适应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多做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工作,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党的政治号召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新渠道,使统一战线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坚持正确的方向,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统战工作要与时俱进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1、在工作领域上,要切实拓展新的空间,变“小统战”为“大统战”。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和人口的大流动,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现在基层的民族、宗教工作突出起来了。许多留学生、新移民家属也都生活在社区。尤其是非公有制阶层迅速发展,社会中介机构、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外知识分子不断增加。而我们在这些领域的工作,有的刚刚起步,有的还未很好触及,因此都迫切需要统战工作积极向这些领域拓展,改变过去那种由统战部门包揽统战工作的做法,协同和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开展统战工作,推动有关部门和团体都能贯穿统战工作的内容,体现统战工作的要求。   2、在工作方式上,要善于利用载体,变“单一”手段为“多种”手段。要实现统战工作方式的多样化,运用和依靠多种手段来开展统战工作,寓统战工作于联谊活动之中。如通过海外交流协会加强与海外朋友、留学生及港澳台同胞联系与沟通;在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方面,可通过知识分子乐于参加的形式,加强与其联络与交流;有的还要通过一些如参与光彩事业,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义诊、义演等社会活动,调动众多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性,把单纯做思想工作交朋友与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服务。   3、在工作作风上,要从行政命令做工作向服务转变,由“被动型”变为“主动型”。统战工作大量的是做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现在的新成员,文化层次高、社会接触面广、思维活跃,单纯的说教他们不感兴趣,简单的行政命令他们不服。因此,统战干部人格魅力很重要。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帮助统战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为统战对象服务,努力为统战对象办实事。要始终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主动与统战对象交朋友。在具体工作上,则要多联系、多沟通,民主大度,协商办事,合作共事。   三、统战工作要与时俱进必须做到“五个”立足   一是立足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加强参政党建设上与时俱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当前,我们党正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执政党建设。与此相适应,我们必须加强对参政党理论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支持和帮助各民主党派加强参政党建设,探索参政议政新的有效方式,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是立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在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性、创造性上与时俱进。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段一部分和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党外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群体中的大多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研究当前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队伍状况、思想动态和发展趋向,把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团结广大知识分子、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上,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创造潜能和巨大优势上,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不断开拓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新领域。   三是立足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引导非公有制人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上与时俱进。江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我们要以此为依据,立足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回答一些长期困惑又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政策问题,进一步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引导和思想教育,让他们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四是立足于保持社会团结稳定,在正确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族、宗教问题上与时俱进。民族、宗教问题历来都是关涉一个国家内政及外交的重大问题,它与国内外的经济政治都有较密切的联系。目前国际上发生的各种冲突和战乱,大都与民族、宗教问题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民族、宗教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掌握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主动权。就瓯海区来说,宗教信徒多、情况复杂,宗教工作任务繁重,我们尤其要重视宗教工作,立足于保持社会团结稳定的高度,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五是立足于祖国完全统一的政治高度,在台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中与时俱进。党的十六报告对“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统一进行了深刻阐述,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信心。新世纪,我们要加强对“一国两制”条件下港澳统战工作的研究,加强对海外华人华侨社团及其代表人物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台湾问题的研究,不断增进同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交流交往,做好台湾各阶层人士的工作,不断扩大统战工作的覆盖面,多形式、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做好统战工作,更好地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   总之,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十几年的努力,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特别是加入WTO,给我们党,给我国社会,给各行各业,甚至给每个人都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怎样迎接这种挑战和机遇。面对这种形势,最关键的问题是要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统一战线,在中华民族开创新世纪伟业的进程中,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铸就新的辉煌。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的主要矛盾。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 索引序列
  • 思想战线投稿经验分享
  • 思想战线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 思想战线投稿经验
  • 思想战线期刊投稿经验
  • 思想战线投稿经验材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