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秦都》杂志

《秦都》杂志

发布时间:

《秦都》杂志

1.《秦陵铜车马的科学工艺》,(台湾)《科技博物》1998年第1期。2.《泾阳为秦都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1期。3.《论秦西汉都城的面向——兼与杨宽先生商榷》,《秦文化论丛》第六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4.《樗里疾考》,《秦文化论丛》第六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5.《秦立国关中的历史地理考察》,《文博》1998年第5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先秦秦汉史》同年第6期全文转载。6.《秦甘泉宫所在位置辨》《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5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7.《秦都城概论》,《洛阳工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8.《秦公帝王陵考论》,《文博》1999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先秦秦汉史》同年第4期全文转载。9.《西戎所在地域及与秦的关系论》,《秦文化论丛》第7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 《关于秦都城的一点认识》,《光明日报》1999年8月6号史林版博士论坛。11.《秦都咸阳的地方行政管理》,《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3期。12.《〈秦汉区域文化研究〉评介》,《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13.《秦都咸阳的几个问题》,《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5期。14.《秦都城研究琐议》,《浙江学刊》1999年6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中国地理》2000年第2期全文转载。15.《秦离宫别馆述论》,《周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16.《秦都城探索》(台湾)《历史月刊》2000年12期。《秦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国都城比较研究》,《秦俑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0 月出版。18.《秦瓦当概论》(台湾)《历史月刊》2001年1期。19.《天水附近秦都城考论》,《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20.《秦都咸阳与汉都长安的关系》,《秦文化论丛》第8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21.《秦都雍城考论》,《秦汉史论丛》(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22.《秦公帝王陵发展演变的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文博》2001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先秦秦汉史》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23.《军功爵制与秦社会》,《秦汉文化比较研究》,三秦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24.《秦都城研究的现状和前瞻》,《秦文化论丛》(第9辑) 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25.《秦公帝王陵的四大陵区及其形成原因》, 《秦文化论丛》(第9辑) 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26.《秦东陵考论》,《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27.《2001年秦汉史研究概况》,《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1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先秦秦汉史》2003年2期全文转载)28.《秦法家思想再论》,《秦文化论丛》第10 辑,三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29.《秦始皇陵-中国古代最早的帝王陵园》,《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的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30.《秦都咸阳城郭制度再研究》,《文博》2003年第6期。31.《秦都雍城与晋都新田的比较研究》,《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32.《秦都城中礼制建筑研究》,《人文杂志》2004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先秦秦汉史》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33.《秦内史置县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1期。34.《出土文献与秦文化研究》,《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1期。35.《秦文化的尚武倾向》,光明日报2006年11月27日。36.《对秦始皇陵规模的新认识》,《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6期。37.《2005年中国大陆秦汉史研究综述》,《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五辑),三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38.《汉长安城形状形成原因新探》,《福建论坛》2008年1期。39.《2006年中国大陆秦汉史研究综述》,《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六辑),三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40.《汉长安城对秦都咸阳的继承与创新》,《唐都学刊》2009年1期。41.《汉长安城植被研究》,《西北大学学报》(理科版)2009年4期。42.《尉缭子军事思想研究》,《南都学坛》2009年3期。43.《秦帝王陵墓制度研究》,《唐都学刊》2010年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先秦秦汉史》2010年4期全文转载。《汉初“无为而治”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形成》,《社会科学阵线》2010年第9期。《西汉巫蛊之祸发生原因及其影响》,《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3期。《也谈秦始皇陵石刻雕塑》,《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汉长安城内人口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合作)(理科版)2012年3期。《项羽与关中》,《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2期。《汉代长城内防原因初探》(合作)《社会科学阵线》2012年第10期。《汉长城研究综述》,(合作)《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第5期。《商山四皓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史学月刊》2013年11期。

殷怡航,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女汉子,19岁,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的冠军,也是中国诗词大会目前为止最幸运的,因为那一季有很多选手都是中华好诗词的选手,但是都没有当上冠军,最后一期她脱颖而出,一骑绝尘。武亦姝,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2019年以613分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当年上海满分660)。雷海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参加比赛之前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外卖小哥,拿到冠军之后成为了世界工作者。陈更,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冠军,北京大学理工科女博士,诗词大会目前为止上场次数最多的选手,(彭敏除外)也是观众印象最深的一位选手,曾参加过四季诗词大会,被众多观众称为“四季元老”。彭敏,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亚军,第三季亚军,第五季冠军,诗刊杂志社编辑,和陈更有值得一比拼,超高的人气,超强的实力,是所有诗词大会选手中最强大的对手。陈曦骏,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冠军,中国诗词大会七夕专场冠军,还参加过中秋诗会,是一名人民警察。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冠军殷怡航,第二季冠军武亦姝,第三季冠军雷海为,第四季冠军陈更,第五季冠军彭敏。《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2016年2月12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周五晚20:00播出,2016年4月15日完结。《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2017年1月29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20:00首播,2017年2月7日完结。《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2018年3月23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2018年3月31日完结。《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2019年2月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2019年2月14日完结。《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2020年1月28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2020年2月9日完结。扩展资料:《中国诗词大会》在与观众共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传承文化基因的同时,为推动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全面深入实施起到了示范性引领作用,切实发挥了语言文字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节目在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初心。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中国诗词大会”无疑给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是一个较为完美的载体。《中国诗词大会》以经典诗词为切入点,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到近现代诗词、毛泽东诗词,汲取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对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进行深耕细作、潜心挖掘,让观众深入了解诗词有关创作背景、出处典故、文化内涵、家国情怀。注重用诗词立德树人,加大针对青少年群体的设计力度,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弘扬。

秦都杂志是什么级别的刊物

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个主办单位的级别喽

刊物级别确定由刊物主办或主管单位级别而定,国家级期刊是指国务院所属各部委、中科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管的期刊,统一刊号为“CN”或“ISSN”;省级期刊是指省级各委、厅、局主管的期刊。属国务院部委主管的院校所办的学报可视作国家级期刊,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的院校所办的学报可视作省级期刊;天津工程学院是哪级主管的?

去letpub查看,语言选择中文(top是中科院按sci期刊来分的),可以看到是几区的,是否是top。举个例子,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这个期刊:网页链接往下翻就能看见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先秦秦汉史杂志

先秦没报刊这玩意,到了汉朝才有邸报,有史可依的中国最早的报纸,起源于唐朝的邸报

已出版了《秦建筑文化》(合著)《秦政治思想述略》(合著)《秦都城研究》《秦公帝王陵》《秦汉历史地理研究》《世界第八奇迹—秦陵兵马俑》等十部著作,主编和参编著作八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两项,西安市社会科学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一项。正从事国家社科基金(西部)课题“秦汉都城与自然环境演变关系研究”的研究。主要学术兼职有: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中国秦汉史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古都学会理事,陕西省历史学会理事,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省秦俑学研究会副会长等。 科研工作已经出版著作8部,发表论文60篇,还有不少的普及性文章,有些研究填补了空白,有些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出版的书籍和发表的论文有:(一)著作:《秦建筑文化》,(第一作者),陕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秦始皇陵兵马俑铜车马》陕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秦政治思想述略》,(第一作者),陕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世界第八大奇迹――秦陵兵马俑》,西安出版社,1995年出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副主编)文物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中华秦文化辞典》,(副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秦俑秦文化研究》,(副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秦都城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获陕西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等奖。《地下军阵》,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秦公帝王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秦汉文化史大辞典》,(副主编)上海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五集),(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梦回大秦帝国》,(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六集)(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秦汉历史地理研究》,三秦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集)(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秦王扫六合》,三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早期秦文化研究》(主编)三秦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二)论文:1、 秦汉都城文化研究《论秦西汉都城的面向——兼与杨宽先生商榷》,《秦文化论丛》第六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秦立国关中的历史地理考察》,《文博》1998年第5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先秦秦汉史》同年第6期全文转载。《秦甘泉宫所在位置辨》《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5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关于秦都城的一点认识》,《光明日报》1999年8月6号史林版博士论坛。《秦都咸阳的地方行政管理》,《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3期。《秦都咸阳的几个问题》,《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5期。《秦都城研究琐议》,《浙江学刊》1999年6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中国地理》2000年第2期全文转载。《秦离宫别馆述论》,《周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秦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国都城比较研究》,《秦俑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0 月出版。《天水附近秦都城考论》,《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秦都咸阳与汉都长安的关系》,《秦文化论丛》第8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秦都雍城考论》,《秦汉史论丛》(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秦之栎阳》《宝鸡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泾阳为秦都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1期。《秦都城研究的现状和前瞻》,《秦文化论丛》(第9辑) 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周秦汉唐建都关中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9辑,2002年三秦出版社出版。《秦都城中礼制建筑研究》,《人文杂志》2004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先秦秦汉史》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秦都咸阳城郭制度再研究》,《文博》2003年第6期。《秦内史置县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1期。《秦都咸阳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利用》,《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出土文献与秦文化研究》,《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1期。2、秦汉园林文化研究《秦代的苑囿》《文博》1990年第5期。《西汉上林苑宫殿台观考》《文博》1991年第4期。《扶离宫与挟离宫》《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1期。《秦建筑文化概论》《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秦汉园林特点琐议》《秦汉史论丛》第六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西汉上林苑的几个问题》《文博》1994年第4期。3、秦汉人物述论《吕不韦与吕氏春秋》《秦史人物论》1993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秦景公与秦公一号大墓》《秦史人物论》1993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试论司马迁对秦始皇的评价》《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1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试论司马迁的商业思想》《汉中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尉缭与尉缭子述评》《秦文化论丛》第5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樗里疾考》,《秦文化论丛》第6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4、秦汉陵墓文化研究《秦公帝王陵考论》,《文博》1999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先秦秦汉史》同年第4期全文转载)。《秦公帝王陵发展演变的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文博》2001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先秦秦汉史》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秦公帝王陵的四大陵区及其形成原因》,《秦文化论丛》(第9辑) 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秦东陵考论》,《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5、秦汉建筑文化研究《秦建筑与秦社会历史之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中国古代史》1994年第8期全文转载)。《秦瓦当概论》(台湾)《历史月刊》2001年1期。《雄伟壮观的秦长城》(台湾)《历史月刊》1995年第2期。6、其它《汉初经济繁荣及其原因》《函授教育》1995年第6期。《秦兵马俑艺术特征浅析》,《秦俑艺术论集》陕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秦隋速亡原因比较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秦陵铜车马的科学工艺》,(台湾)《科技博物》1998年第1期。《西戎所在地域及与秦的关系论》,《秦文化论丛》第7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军功爵制与秦社会》,《秦汉文化比较研究》,三秦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2001年秦汉史研究概况》,《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1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先秦秦汉史》2003年2期全文转载)。《秦法家思想新论》,《秦文化论丛》第10 辑,三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秦汉区域文化研究〉评介》,《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历史地理学透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3期。《唐以后西安失去全国政治中心的原因》,《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10辑)三秦出版社,2003年出版。《法家思想与秦王朝灭亡关系新论》,西北大学学报,2005年4期。获奖情况《秦政治思想述略》1998年获得陕西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秦都城研究》2001年获得陕西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秦建筑文化》1995年获得西安市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秦公帝王陵发展演变的特点积极在历史上的地位》2003年获得西安市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秦公帝王陵》,获得陕西省教育厅2005年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基金资助2004年获得一项国家社科基金“秦汉时期都城与自然环境演变关系研究”,八万元资助。2003年获陕西省教育厅“秦汉帝王陵比较研究”项目,资助一万元。

《历史研究》、《世界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专一点看《唐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国学研究》、《燕京学报》等等。

推荐书单的问题,基本上是琳琅满目。而本人认为书单推荐应该有几个标准:第一,推荐者本人要看过,或者至少部分看过,这样才有独特的心得,而不是人云亦云;第二,推荐书单要讲究循序渐进,至少要有入门级——教材级——提高级三个层次,而不是剪刀加浆糊随便列举;第三,推荐书单要相对全面,比如历史类书单,就不能完全偏重一个时期。带着以上三条标准,本人来推荐一份独到的历史类书单。入门级:入门级的主要是提高兴趣,理清史实,不需要非常专业。现代出版社有套《历史中国》系列,包括醉罢君山《夏商周原来是这样》、姜狼《春秋原来是这样》等,基本有全套中国通史。断代史也有一些优秀读物,比如月望东山《那时汉朝》、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等等。社科院历史所编写的五卷本《中国通史》也不错,简明扼要,既专业又通俗,还有同名纪录片播放。教材级:教材级的主要是系统学习,不容易被个人风格的作品带偏。不少大学院校都有历史本科教材,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等。这里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历史学基础课配套教材》系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历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史学史》等等。虽然教材可能有些枯燥,但是专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级:这个阶段可以读点学术专著,比如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断代史系列》就不错,包括杨宽《战国史》、林剑鸣《秦汉史》等等;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二十世纪史学名著》,包括顾颉刚《古史辨自序》、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等;另外有一些通史、断代史史学名著,比如钱穆《国史大纲》、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顾诚《南明史》。外国的也可以看看,比如《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限于篇幅就不多介绍了,但是按照这个思路,本人认为是比较科学的书单。感谢阅读,欢迎关注!林屋公子作家 代表作《先秦古国志》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5万粉丝 · 1万赞搜索有关历史的好书及书一生必读的10本书樊登推荐女性读的书30-40岁必读十本书十五部最好历史小说10岁孩子必读历史书

秦都杂志是什么级别的刊物啊

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个主办单位的级别喽

你好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个刊物的主办和主管单位是中国什么社么单位 还是河北省或者什么省的什么刊物,中国字样的就是国家级, 省字样的就是 省级刊物 另外写又中文核心字样的就是北大核心的刊物。

一般都是看主管主办单位,

了解他们的主板单位,就清楚了

先秦秦汉史杂志在线阅读

《秦汉史》(吕思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 dnh6书名:秦汉史作者:吕思勉豆瓣评分:9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份:2005-07-01页数:752内容简介:本书是吕思勉先生的四部断代史之一。吕思勉系中国近代的史学大师,著述丰富,成就卓著。本书初版于1947年,后多次重版,是研究秦汉史的最基本参考书之一,已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与先期出版的《先秦史》一样,本书也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后半部为社会经济文化史,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本次《秦汉史》的新版,以开明书店的实版本为底本,吸取了作者各杨、吕诸先生的校订成果,并将原书的繁体直排、双行夹注,改为繁体横排、单行夹注。除订正子原书的一些讹误之外,其它如习惯用词、行文遣句、概念术语等,均未予改勋。《秦汉史》的札録,原是作者为自己的研究工作所做的摘録,文字非常简略,有些只是揭示性的辑要,但都标有相应的页码,现以页下注的方式,附在正文之中,以便读者参考。作者简介: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出身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少时受教于父母师友,15岁入县学。早年执教于常州溪山小学堂、常州府中学堂,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后长期执教于光华大学,解放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他读书广博,着重综合研究,讲究融会贯通,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多万字。《白话本国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和《吕思勉读史札记》等是吕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史学著作。

1.《秦陵铜车马的科学工艺》,(台湾)《科技博物》1998年第1期。2.《泾阳为秦都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1期。3.《论秦西汉都城的面向——兼与杨宽先生商榷》,《秦文化论丛》第六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4.《樗里疾考》,《秦文化论丛》第六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5.《秦立国关中的历史地理考察》,《文博》1998年第5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先秦秦汉史》同年第6期全文转载。6.《秦甘泉宫所在位置辨》《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5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7.《秦都城概论》,《洛阳工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8.《秦公帝王陵考论》,《文博》1999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先秦秦汉史》同年第4期全文转载。9.《西戎所在地域及与秦的关系论》,《秦文化论丛》第7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 《关于秦都城的一点认识》,《光明日报》1999年8月6号史林版博士论坛。11.《秦都咸阳的地方行政管理》,《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3期。12.《〈秦汉区域文化研究〉评介》,《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13.《秦都咸阳的几个问题》,《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5期。14.《秦都城研究琐议》,《浙江学刊》1999年6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中国地理》2000年第2期全文转载。15.《秦离宫别馆述论》,《周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16.《秦都城探索》(台湾)《历史月刊》2000年12期。《秦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国都城比较研究》,《秦俑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0 月出版。18.《秦瓦当概论》(台湾)《历史月刊》2001年1期。19.《天水附近秦都城考论》,《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20.《秦都咸阳与汉都长安的关系》,《秦文化论丛》第8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21.《秦都雍城考论》,《秦汉史论丛》(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22.《秦公帝王陵发展演变的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文博》2001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先秦秦汉史》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23.《军功爵制与秦社会》,《秦汉文化比较研究》,三秦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24.《秦都城研究的现状和前瞻》,《秦文化论丛》(第9辑) 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25.《秦公帝王陵的四大陵区及其形成原因》, 《秦文化论丛》(第9辑) 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26.《秦东陵考论》,《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27.《2001年秦汉史研究概况》,《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1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先秦秦汉史》2003年2期全文转载)28.《秦法家思想再论》,《秦文化论丛》第10 辑,三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29.《秦始皇陵-中国古代最早的帝王陵园》,《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的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30.《秦都咸阳城郭制度再研究》,《文博》2003年第6期。31.《秦都雍城与晋都新田的比较研究》,《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32.《秦都城中礼制建筑研究》,《人文杂志》2004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先秦秦汉史》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33.《秦内史置县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1期。34.《出土文献与秦文化研究》,《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1期。35.《秦文化的尚武倾向》,光明日报2006年11月27日。36.《对秦始皇陵规模的新认识》,《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6期。37.《2005年中国大陆秦汉史研究综述》,《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五辑),三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38.《汉长安城形状形成原因新探》,《福建论坛》2008年1期。39.《2006年中国大陆秦汉史研究综述》,《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六辑),三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40.《汉长安城对秦都咸阳的继承与创新》,《唐都学刊》2009年1期。41.《汉长安城植被研究》,《西北大学学报》(理科版)2009年4期。42.《尉缭子军事思想研究》,《南都学坛》2009年3期。43.《秦帝王陵墓制度研究》,《唐都学刊》2010年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先秦秦汉史》2010年4期全文转载。《汉初“无为而治”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形成》,《社会科学阵线》2010年第9期。《西汉巫蛊之祸发生原因及其影响》,《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3期。《也谈秦始皇陵石刻雕塑》,《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汉长安城内人口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合作)(理科版)2012年3期。《项羽与关中》,《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2期。《汉代长城内防原因初探》(合作)《社会科学阵线》2012年第10期。《汉长城研究综述》,(合作)《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第5期。《商山四皓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史学月刊》2013年11期。

先秦没报刊这玩意,到了汉朝才有邸报,有史可依的中国最早的报纸,起源于唐朝的邸报

  • 索引序列
  • 《秦都》杂志
  • 秦都杂志是什么级别的刊物
  • 先秦秦汉史杂志
  • 秦都杂志是什么级别的刊物啊
  • 先秦秦汉史杂志在线阅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