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蒙古文三大历史文献有哪些

蒙古文三大历史文献有哪些

发布时间:

蒙古文三大历史文献有哪些

我就是蒙古族,蒙古族都在蒙古包居住,会举行那达慕大会,蒙古族喜欢吃牛羊肉,蒙古族的美食就是奶茶奶酪,牛肉干,还有羊蝎子火锅,马奶酒

蒙古族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对亚欧历史进程产生过巨大影响。全球蒙古民族共约有820万,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国(约240万)、俄罗斯(约70万)三个国家。中国境内的蒙古民族总人口目前正在接近或超越500万。主要居住于内蒙古自治区,全区现有蒙古族人口约达到380万;其余多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和布赛尔蒙古族自治县,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也有一部分聚居或散居于云南、河北、北京等省市。 蒙古族自称“蒙古”(mon-gol),其意可解为“永恒之火”;“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于唐代;蒙古族一般还被称为“马背民族”。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名称。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开始向西部蒙古草原迁移。12世纪时,这部分人繁衍子孙氏族分出了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当时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剌、蔑儿乞、斡亦剌、克烈、汪古诸部等。13世纪初,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经过多次征战终于完成了蒙古地区诸部的统一大业。1206年春,铁木真召集贵族及诸那颜(官员)在鄂嫩河源举行“忽里勒台”(大会),建九脚白旄纛,即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建立了“伊克·蒙高勒·兀鲁思”,即大蒙古国。从此,蒙古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群雄林立、互相争伐的局面得以结束,近百个大小不一各有名号的诸部都统一在大蒙古国的旌纛之下,按照统一的法律和军事行政机构组合起来。

喝酸奶手抓羊肉,骑马摔跤,用哈达来迎接尊敬的客人。

极其垃圾的民族

蒙古文三大历史文献

《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

蒙古族诞生于斡难河流域之时,本来是没有文字的。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人之时,乃蛮人掌印官回鹘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母以书写蒙古语,学界称为回鹘式蒙古文,蒙古族开始采用回鹘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这种书写系统是现行蒙古文的前身。这种蒙古文的字母读音、拼写规则、行款都跟回鹘文相似。回鹘式蒙古文字母表至今尚未发现直接的文献记载。据后人对这种文字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出19个字母。其中,5个表示元音,14个表示辅音。每个字母视其出现在词里的位置不同,写法略有变化,分词首、词中、词末3种变体。拼写时一般以词为单回鹘式蒙古文位,上下连书。但是,有时一个词也可分作两段书写。拼写规则不严密,重文别体较常见。字序从上到下,行序从左到右。标点符号有单点(相当于逗号)、双点(相当于句号)和四点(用于段落末尾)3种。现存用回鹘式蒙古文写成的文献中,最早的是《也松格碑》(1225)。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颁行“蒙古新字”(不久改称“蒙古字”,今通称“八思巴文”)后,回鹘式蒙古文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元代后期,回鹘式蒙古文又逐渐通行。到17世纪时,回鹘式蒙古文发展成为两支,一支是通行于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现行蒙古文,一支是只在卫拉特方言区使用的托忒文。自元世祖委托国师八思巴另制八思巴文,每以“畏兀字”呼之,以示区别。但虽然禁令屡下,当时的蒙古人仍然喜欢使用蒙古文字,八思巴文遂转以拼写他族语音。直到明朝建立,元顺帝北返,新字便很少有人使用。岭北等处诸蒙古人仍以畏兀儿字母为正宗。十六世纪蒙古人信奉佛教,广译遍传佛经, 蒙古文字因而普及、定型。因此十六、十七世纪之交,为蒙古之‘“文艺复兴”。在这之前书写蒙古语的部分缺失,皆改进之。此时引入许多藏语、梵语之内典用语,取代以往蒙古人使用的词汇。并且为了便于表示藏、梵语音,另造变体字母。字母之改良以阿里嘎里为大宗。1587年,喀喇沁翻译者阿尤希固什修改旧有的字体,自创了阿里嘎里文,这种文字可以表达所有的藏、梵语语音,且可以表达诸蒙古语所无之辅音群。此时部分古语遂弃而不用。学界谓此时之书面蒙文为古典蒙文。清朝时,亦取鉴蒙古字母,创满文以书满语。二者字型相似,故能触类旁通。此后自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古典蒙文得以充分发展。北京、内蒙古之木版印刷业俱盛,谙蒙语之帝王或者是藏族法师都参与编纂辞典、语法书等。又1648年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僧侣札雅班第达(那木海札木苏)亦改良传统,分传统蒙古文析蒙古文字的标音,造新体字“托忒文字”(todo mongγol),但此新字体只通行于天山南北路、伏尔迦河口诸处,东蒙古未有采用。字母表包括31个字母。其中,7个表示元音,24个表示辅音。4个圆唇元音分别用不同字母表示,o或u,?与ū的写法有区别。辅音字母d、t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混用;阴性词里的ɡ、k用不同字母表示。表示z、c、╫、呇的字母,与蒙古文相比,在字形和读音安排上有所不同。设置了表示长元音的附加符号,并且规定了表示长元音的双写形式。由于做了这些改进,托忒文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卫拉特方言的语音系统。1686年,喀尔喀僧侣扎那巴扎尔仿造藏文梵字,创造索永布文,共有字母九十个,左起横书,一样能精确表达藏、梵语,以及蒙古语的语音。索永布文非常的美观,寺院经常以此加以装饰,只可惜此文字写起来比八思巴字还不方便,因此罕用于社会上。同年扎那巴扎尔另造横书方块字,通行于喀尔喀各处之佛寺间。二十世纪初,曾有蒙古文拉丁化之议,但当时未付诸实行。1945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蒙古人转用以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俗称“新蒙文”。这种文字的字母表比俄文多Θ、Y两个元音字母。长元音用双写字母表示。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喀尔喀方言的语音系统。1946年以后,蒙古国改以西里尔字母拼写喀尔喀方言。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则仍采传统蒙古文。

如13世纪中叶写成的蒙古族重要历史、文学名著《蒙古秘史》和清代的著名文学作品《一层楼》等。在医学、历算、数学等方面蒙古族也有重要贡献。

《蒙古源流》(萨囊彻辰)、《蒙古秘史》(佚名)、《蒙古黄金史》(罗卜藏丹津)。1、《蒙古源流》《蒙古源流》是清代萨囊彻辰创作的一部历史著作,成书于1662年。该书是17世纪蒙古编年史中一部最完整的代表作。在蒙古史学发展中是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蒙古源流》 以印度和西藏诸王世系、佛教的起源和传播、蒙古族社会的起源和蒙古部落的崛起、成吉思汗及蒙古帝国、元朝诸帝事迹、东西蒙古部封建主的纷争为主要内容,其中对达延汗及俺答汗时期历史事件和西部蒙古诸部的历史事件的记述尤为详细。《蒙古源流》无论从内容及体例,对后来的蒙古编年史都产生了较深的影响。《蒙古源流》对研究14—17 世纪蒙古族的历史和语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2、《蒙古秘史》《蒙古秘史》是成书于13—14世纪的一部历史著作,作者佚名。该书记述了蒙古民族500多年形成、发展、壮大的历史,语言简洁明快,音韵节奏感强,散发着浓烈的草原生活气息。《蒙古秘史》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孛儿帖赤那、豁埃马兰勒写起,直到窝阔台罕十二年(1240)为止,共记载了蒙古民族约五百年的盛衰成败的历史。《蒙古秘史》与《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并称为蒙古民族三大历史著作。 《蒙古秘史》是蒙古族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书面文字经典作品,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名著。3、《蒙古黄金史》《蒙古黄金史》,原名《概述古代诸汗所建立政道之著作黄金史》,是17世纪下半叶蒙古史学家罗卜藏丹津创作的一部蒙古文历史著作。《蒙古黄金史》 为蒙古族编年史,详尽记述了蒙古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以14—17世纪的蒙古族历史史实作为该书的记载重点,呈现了自成吉思汗统治至林丹汗时期(13—17世纪)蒙古及其周边国家的历史。特别是这个历史阶段中蒙古贵族的政治斗争、阶级矛盾的状况记述得更为详尽。扩展资料:内容介绍:1、《蒙古源流》全书以编年体上溯蒙古部落的崛起及成吉思汗王统的起源,并与印度、西藏诸王世系联系到一起,下述元至清初蒙古的历史文化及佛教传播,历述元明两代蒙古各汗的事迹,其中有关明代北元朝蒙古部封建主纷争的内容占全书之半。书中对北元朝达延汗及俺答汗时期政治、经济、宗教、领地划分、各部战争和诸汗世次、名号、生卒年及人地诸名、职官等的叙述在所有蒙古文史籍中最为详细。此书还收录了很多蒙古民间传说、诗歌及藏、梵、汉、满等族的语言资料。2、《蒙古秘史》该书以口述实录的方式,从蒙古民族的起源,以及成吉思汗的远祖,一直写到窝阔台汗在位时期。书中突出描述了成吉思汗早年的艰难经历和他在战乱中壮大自己势力,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记载蒙古汗国南征并进兵中亚、远征欧洲的情况。3、《蒙古黄金史》《蒙古黄金史》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记载了蒙古的祖源和成吉思汗的生平。其主体内容是记述和歌颂了统一蒙古诸部的开国元勋,完成民族统一大业的奠基者成吉思汗艰苦奋斗的一生。包括了成吉思汗的诞生、九岁成为孤儿,受尽欺辱到广交“安答”,多方联盟终于以弱胜强,以少胜多,逐步掌握政治斗争的主动权。然后展开对内对外统一战争,最终结束蒙古高原的分裂割据,建立蒙古帝国的整个历史过程。正是在这一部分记述蒙古族祖先起源的神话传说和黄金家族家谱世袭的篇章中,首次出现了把蒙古人的祖源上溯至印度一西藏王统的记载。《蒙古黄金史》的后半部分,主要记载了蒙元时期从窝阔台汗到妥欢帖木儿汗的传承世袭、妥欢帖木儿汗失国,明代从妥欢帖木儿汗到林丹汗的传承世袭及其史事。其中,大量记述了明代蒙古异姓权臣与黄金家族之间、东西蒙古之间以及黄金家族内部的封建内讧,突出记载了达延汗再度统一蒙古和重新分封六万户及右翼土默特万户阿拉坦汗再次引入藏传佛教等重大历史事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源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秘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黄金史

蒙古历史文献有哪些

满族两次入主中原,曾做出过十大贡献 一是营建大清帝国中国少数民族营建大一统皇朝的只有蒙古和满洲,"康乾盛世"的清帝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二是奠定中国版图盛清时疆界,东临大海,南极曾母暗沙,西达葱岭,西北至巴尔喀什湖,北跨大漠,东北连外兴安岭,疆土约1250余万平方公里 三是多民族的统一清帝系少数民族,处理民族关系同汉族皇帝有所不同,清代民族关系是中国皇朝史上最好的时期 四是创制满洲文字当时东北亚通古斯语诸民族均无文字,满文创制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件大事现存满文图书1000余种,满文档案200余万件,其数量与价值是其他少数民族所不能比拟的 五是编纂文化典籍编修《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满文大藏经》,《律历渊源》,《无圈点老档》(又称《旧满洲档》),《满文老档》等为后人留下了重要历史文献 六是英杰人物辈出在中华历史人物星汉中,满族是55个少数民族里贡献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语言学家和科学家最多的一个民族  七是中国人口激增清道光时人口突破4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八是吸收外国科技玉米,白薯普遍推广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西方科技,文化大量传入中国 九是兴建皇家园林满族是游猎民族,继辽,金,元后,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国家一统,国库丰盈,大规模地兴建皇家园林在北京有"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和畅春园,圆明园;在京外有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等,将造园艺术推向中国皇朝园林史上的顶峰,并留下珍贵的园林文化遗产 十是保护历史文物多尔衮一反历代大一统王朝对前朝宫殿焚,毁,拆,弃的做法,对故明燕京紫禁宫阙下令加以保护,修缮和利用纵观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朝之前,所有大一统王朝兴国之君,宸居前朝宫殿,史册盖无一例

早期肃慎王国的第二代王室开始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我国考古学界认为今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湖南端的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3],距今3000年左右,相当于西周时期,当是肃慎的文化遗存。

1世界史的诞生:蒙古帝国的文明意义》[日]冈田英弘 著,陈心慧 译北京出版社:2016年2月在冈田英弘看来,历史分别于公元前五世纪与公元前100年,诞生于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而创造历史这项文化的是两位天才。一位是东方中国,以汉文写下《史记》的司马迁,另一位则是在西方地中海世界,以希腊语写下《历史》的希罗多德。司马迁的《史记》是皇帝制度的历史,叙述的是王朝更迭、皇帝变迁。在他所确立的历史叙述中,无论现实世界发生了多大变化,记述时都会尽量规避“正统”的变化。希罗多德所“创造”出的地中海型历史,记叙的是强国变弱、小国变强等命运的转换,确立了“欧洲战胜亚洲是历史的宿命”这样的历史观。就这样,拥有历史的两大文明——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2《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日]杉山正明 著,周俊宇 译“甲骨文”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6月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猝死在征服南宋的前线上,皇弟忽必烈突然有了争夺大汗位的机会,同时忽必烈也面临着威胁与挑战。他面临着什么挑战?他不只要击败竞争者登上大汗之位,还得创造不世之功与巨大财富才能给蒙古共同体带来繁荣与安定。忽必烈不只要克服地形天险才能在军事上打败南宋,还要尽可能减少双方损伤,才能顺利达成接收江南财富的目标。而且,忽必烈面临如何建构世界国家和经济体系——地跨欧亚陆上海上的军事与通商帝国的难题。3《东胡民族考》[日]白鸟库吉 著,方壮猷 译“近代海外汉学名著丛刊”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白鸟库吉 (Shiratori Kurakichi,しらとり くらきち,元治二年-昭和十七年),日本东洋史学界泰斗,日本东洋史学东京文献学派创始人,北方民族、西域史、朝鲜史、中国神话研究的开拓者。一生在人种、言语、宗教、历史,民俗,神话,传说,考古等领域贡献颇多,世有日本近代东洋史学界的'太阳'尊称。白鸟库吉的研究领域从日本和朝鲜开始,涉及整个亚洲的历史,民俗,神话,传说,语言,宗教,考古学等方面。他精通多种古代民族语言。4《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美]拉铁摩尔 著,唐晓峰 译“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2月5《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美]巴菲尔德 著,袁剑 译“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

如13世纪中叶写成的蒙古族重要历史、文学名著《蒙古秘史》和清代的著名文学作品《一层楼》等。在医学、历算、数学等方面蒙古族也有重要贡献。

蒙古文三大历史文献是

蒙古族的起源:十四世纪用波斯文写成的《史集》一书,记载了一个蒙古族的古老传说:蒙古人被其他部落战败,遭到残酷的屠杀,只活下来两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他们逃到了一个地方,周围都是山林,中间有良好的草原。这个地方叫做“额尔古涅昆”——“险峻的山坡”。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世代相传。这个传说里的“额尔古纳”,就是流经呼伦贝尔草原的额尔古纳河,它就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根据《史记》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涅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向外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蒙古秘史》和《旧唐书》记载:苍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间。然后共同渡过腾汲思,在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前开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这里所说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其实,苍狼和白鹿在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勃儿帖赤那和豁埃马兰勒,只是汉译为苍狼和白鹿。在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问题上,现代、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据《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4世纪中叶,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的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室韦,始见于《魏书》,作失韦。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北史》卷94《室韦传》)。6世纪以后,室韦人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等5部,各部又分为若干分支。后来,达怛又成为蒙古诸部的总称。因为“他们在远古的大部分时间内,就是大部分部落和地区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伟大、强盛和充分受尊敬”“由于(他们)极其伟大和受尊敬的地位,其他突厥部落,尽管种类和名称各不相同,也逐渐以他们的名字著称,全都被称为鞑靼”(拉施特《史集》卷1第1册)。由于蒙古部的强大,“达怛”一名逐渐又被“蒙古”所代替,成为室韦诸部的总称。文字记载蒙古之称谓,始见于《旧唐书》,称作“蒙兀室韦”,是大室韦的一个成员,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以南地区。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当时与他们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贝加尔湖周围的塔塔儿部,住在贝加尔湖东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活动在贝加尔湖西部地区和叶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这三部都使用蒙古语族语言。另外,还有三个信奉景教的突厥贵族统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据回鹘汗庭故地周围的克烈部、其西边的乃蛮部和靠近阴山地区的汪古部。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分为“草原游牧民”与“森林狩猎民”两类。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和后来迁入接受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第二类是留居森林地带,主要从事狩猎的诸部,如鄂温克族。

如13世纪中叶写成的蒙古族重要历史、文学名著《蒙古秘史》和清代的著名文学作品《一层楼》等。在医学、历算、数学等方面蒙古族也有重要贡献。

你可以读这几本书。《蒙古源流》、《汉译蒙古黄金史纲》、《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蒙古源流》《蒙古源流》诞生于明末清初。作者是鄂尔多斯的萨囊彻辰。《蒙古源流》被清朝乾隆皇帝(前称《蒙古汗统宝鉴》)改为《蒙古源流》。该书在清朝被翻译成满语和中文。而后,许多外国人也对此进行了研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蒙古源流 蒙古族史籍》源自蒙语原文殿的直译版本。《汉译蒙古黄金史纲》《汉译蒙古黄金史纲(蒙古族史籍)》原书名为《诸汗源流黄金史纲》,由朱风、贾敬颜翻译,原作者不详。该书成书约在1604一1627年间,与《元朝秘史》《蒙古源流》共称为蒙古文三大历史文献。本书以宗教为立场,将蒙古族与印度、吐蕃联结起来,开创了蒙古源出印藏的说法。本书详尽的描述了蒙古族的源来历史,并且穿插了部分明朝历史。《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作者为金启孮,字麓漴,满族人,本爱新觉罗氏,是清朝乾隆黄帝第五个儿子荣纯亲王永琪的七世孙。本书花费了作者一生的心血,以作者自身的独特视角对现实进行研究比较,真实的重现了满族的历史故事,为我国的满族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依据并对满族文化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希望这几本书能够帮你了解到满族和蒙古族的历史知识。毕竟蒙古族和满族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也属于比较人多的两个民族了,文化传统也保留至今,值得你去了解。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的三大史诗之一。  参考资料:_uYCTYb4VJvBjIlLmyCTPQZ-UnwBCyX0EPOgBRmPGpiHjSSnmY_oLsYfmIRyu4gi_

蒙古族三大古代历史文献

在内蒙古草原的东部, 有一条沿中俄边境蜿蜒东流的长河,河面宽阔而沉静,这就是额尔古纳河。它被蒙古人视为神圣的母亲河。因为有了额尔古纳河的滋润,呼伦贝尔草原才水草丰美,勤劳勇敢的蒙古族才得以繁衍生息,兴起壮大。蒙古族起源于古老的东胡系蒙兀室韦,在公元七世纪时,其名字已出现于唐代文献,当时活动在额尔古纳河下游的大兴安岭北端,过着半狩猎,半游牧的氏族社会生活,马是他们朝夕与共的伙伴,车帐是他们的居所。大约在公元九世纪时,蒙兀室韦离开额尔古纳河西迁,到达翰难河源的不儿罕山一带驻牧,唐代以后,蒙兀室韦曾先后受过中原王朝及漠北诸游牧部族的管辖统治,其语言中夹杂大量的突厥语汇,辽代时,蒙古部已逐渐强大,分衍出许多部落,其中就有成吉思汗家族的直系祖先- 乞颜部勃儿只斤氏族。公元十三世纪初,在蒙古草原上除蒙古部外,还有很多较为强大的部族。其中最有气势的是塔塔尔部,以至于“鞑靼 ”这个称呼一度成为蒙古草原各部的统称。由于金朝不断的挑起蒙古各部的矛盾和仇杀,当时的蒙古草原充满了深重的灾难。公元1189年,乞颜部贵族推举铁木真为首领。从此,蒙古部逐渐崛起,经过十八年的激烈战争,终于统一了东部草原上的蒙古各部,公元1206年,在翰难河源召开的呼勒里台上,竖起了象征威严和圣洁的九游白旗,铁木真被各部推举为成吉思汗,意为“海洋般的大汗”,创立了声威赫赫的蒙古汗国。

蒙古族的起源:十四世纪用波斯文写成的《史集》一书,记载了一个蒙古族的古老传说:蒙古人被其他部落战败,遭到残酷的屠杀,只活下来两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他们逃到了一个地方,周围都是山林,中间有良好的草原。这个地方叫做“额尔古涅昆”——“险峻的山坡”。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世代相传。这个传说里的“额尔古纳”,就是流经呼伦贝尔草原的额尔古纳河,它就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根据《史记》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涅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向外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蒙古秘史》和《旧唐书》记载:苍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间。然后共同渡过腾汲思,在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前开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这里所说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其实,苍狼和白鹿在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勃儿帖赤那和豁埃马兰勒,只是汉译为苍狼和白鹿。在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问题上,现代、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据《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4世纪中叶,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的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室韦,始见于《魏书》,作失韦。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北史》卷94《室韦传》)。6世纪以后,室韦人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等5部,各部又分为若干分支。后来,达怛又成为蒙古诸部的总称。因为“他们在远古的大部分时间内,就是大部分部落和地区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伟大、强盛和充分受尊敬”“由于(他们)极其伟大和受尊敬的地位,其他突厥部落,尽管种类和名称各不相同,也逐渐以他们的名字著称,全都被称为鞑靼”(拉施特《史集》卷1第1册)。由于蒙古部的强大,“达怛”一名逐渐又被“蒙古”所代替,成为室韦诸部的总称。文字记载蒙古之称谓,始见于《旧唐书》,称作“蒙兀室韦”,是大室韦的一个成员,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以南地区。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当时与他们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贝加尔湖周围的塔塔儿部,住在贝加尔湖东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活动在贝加尔湖西部地区和叶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这三部都使用蒙古语族语言。另外,还有三个信奉景教的突厥贵族统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据回鹘汗庭故地周围的克烈部、其西边的乃蛮部和靠近阴山地区的汪古部。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分为“草原游牧民”与“森林狩猎民”两类。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和后来迁入接受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第二类是留居森林地带,主要从事狩猎的诸部,如鄂温克族。

《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

蒙古族的起源:  十四世纪用波斯文写成的《史集》一书,记载了一个蒙古族的古老传说:蒙古人被其他部落战败,遭到残酷的屠杀,只活下来两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他们逃到了一个地方,周围都是山林,中间有良好的草原。这个地方叫做“额尔古涅昆”——“险峻的山坡”。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世代相传。这个传说里的“额尔古纳”,就是流经呼伦贝尔草原的额尔古纳河,它就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  根据《史记》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涅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向外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蒙古秘史》和《旧唐书》记载:苍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间。然后共同渡过腾汲思,在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前开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这里所说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其实,苍狼和白鹿在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勃儿帖赤那和豁埃马兰勒,只是汉译为苍狼和白鹿。  在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问题上,现代、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据《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4世纪中叶,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的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室韦,始见于《魏书》,作失韦。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北史》卷94《室韦传》)。6世纪以后,室韦人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等5部,各部又分为若干分支。  后来,达怛又成为蒙古诸部的总称。因为“他们在远古的大部分时间内,就是大部分部落和地区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伟大、强盛和充分受尊敬”“由于(他们)极其伟大和受尊敬的地位,其他突厥部落,尽管种类和名称各不相同,也逐渐以他们的名字著称,全都被称为鞑靼”(拉施特《史集》卷1第1册)。由于蒙古部的强大,“达怛”一名逐渐又被“蒙古”所代替,成为室韦诸部的总称。文字记载蒙古之称谓,始见于《旧唐书》,称作“蒙兀室韦”,是大室韦的一个成员,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以南地区。  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当时与他们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贝加尔湖周围的塔塔儿部,住在贝加尔湖东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活动在贝加尔湖西部地区和叶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这三部都使用蒙古语族语言。另外,还有三个信奉景教的突厥贵族统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据回鹘汗庭故地周围的克烈部、其西边的乃蛮部和靠近阴山地区的汪古部。  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分为“草原游牧民”与“森林狩猎民”两类。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和后来迁入接受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第二类是留居森林地带,主要从事狩猎的诸部,如鄂温克族。

  • 索引序列
  • 蒙古文三大历史文献有哪些
  • 蒙古文三大历史文献
  • 蒙古历史文献有哪些
  • 蒙古文三大历史文献是
  • 蒙古族三大古代历史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