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中医的参考文献怎么写

关于中医的参考文献怎么写

发布时间:

关于中医的参考文献怎么写

[4] 李惠萍,莫玉兰,韦成全 静脉注射士的宁对氯胺酮镇痛作用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07, 34 (14) : 2609 - [5] 张均田 学习、记忆实验方法[M ]// 徐叔云,卞如濂,陈修主编 药理实验方法学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 804 - 7, 即为:[引用次序] 作者 论文名/书章节 [J为期刊/ M为书籍] 期刊名/书名,出版年份,卷(期) : 页码

需要引用中医经典著作需要写参考文献,但一定要遵守新颖、准确、完整、规范的基本原则。从学术严谨的角度来讲,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需要和参考文献对应上,这既是对原文作者的尊重,同时也是严谨学术态度的体现,毕竟学术本身就是需要严谨求实的。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数量较少或参考文献陈旧的科技论文,一般都创新性不足,其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令人生疑。因此,一篇合格或优秀的科技论文,必然是参考文献引证科学而全面的。

黄帝内经素问》保留完整 源文件!!!

关于中医的参考文献怎么找

中医典籍可分为医经、医论、本草、医方、医案、医话等,比较有名的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备急千金要方、本草纲目、名医类案等等。其中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被并称为四大医书。如果你的古汉语基础很好的话,建议你看看中医古书专写走方医秘籍绝活的《串雅内外编》,就能明白很多知识,学到很多本事で。我国第一部综合性中医药辞典《说文解字》《尔雅》等我国古代的字典、辞典,虽有某些中医药的词目,但毕竟不是专业的中医药辞书;《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中医药类书,虽将某些内容的文献资料按照时代先后编排在一起,但体例规范都不符合辞典的基本特征与要求。我国第一部综合性中医药辞典的桂冠,当属谢观主持编纂的《中国医学大辞典》。谢观,字利恒,是近代中医界的风云人物,当时的中医学校、学会、杂志等机构都争相延聘,其“美髯公”的照片也频频登载于各种报纸杂志,但都没有关于其早年学习与工作经历的介绍。综观其同乡吕思勉于1935年4月1日撰写的《谢利恒先生传》及其弟子陈存仁于1951年3月所作的《谢利恒先生传记》,谢观在1917年出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校长之前的大致履历是:谢观的父亲谢钟英为地理学大家,少年时代的谢观聪颖好学,承继家学,12岁便读完了四书五经,并对中国古今山川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15岁入常州致用精舍,致力于经史舆地之学。21岁肄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05年以地理之学应邀赴广州府中学任教,成为名藻南粤的地理名师。1908年因母亲不服岭南水土,辞归上海,入商务印书馆就职,编纂地理图书;不久即被上海澄衷学堂聘为校长。1911年后,回故里武进主管教育,两年之间便使全县教育成绩名列全国第二。1914年“仍入商务印书馆,主纂地理书籍”。很明显,35岁之前的谢观既无学医经历,更不以医为业,何以能够在短时间内编辑完成收罗宏富、剖析详明、体例新颖的中医药辞书呢?《中国医学大辞典》“谢润”条云:“字葆初,清武进县附生……著有《医学经纬》五十卷,未及刊行。其孙观,因其原稿而分析扩充之,成《中国医学大辞典》。”我们从此可以很容易地知道,谢观是以其祖父没有刊行的《医学经纬》原稿为蓝本,“更以历代学说制为条释”,“证以新说,决其取舍”,扩编而成《中国医学大辞典》的。全书“搜集之名词,以中国原有医书所载者为限,故定名为《中国医学大辞典》”。所辑词目,包括病名、药名、方名、身体、医家、医书、医学七大类,共三万七千余条目,约计三百五十余万字。排列方法以首字笔画为序,首字相同者则以次字笔画为序。为方便检索,还编有《辞头索引》《辞条索引》。《中国医学大辞典》于1921年7月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1926年7月修订再版,1933年8月再次出版,并注明为“国难后第一版”。1951年陈存仁说:“出版迄今,凡经三十二版,达百万余部,行销地区,几遍及通商各国。”新中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为了配合中央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分别于1954年12月、1955年4月与8月三次重印发行。毋庸讳言,《中国医学大辞典》某些词条的注释确实存在着错讹之处,早在1928年余择明即在《卫生报》撰文指出将树脂的音译名“拔尔撒摩”误为药物实名(《中国医学大辞典订误一则》),1933年杨彦和在《医界春秋》上更是明确提议应全面进行补充修正(《中国医学大辞典有补正之必要》)。若以现今通行辞书体例来衡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至今仍不失为嘉惠医林、启迪后学的重要工具书。关于编写缘起,吕思勉在《谢利恒先生传》中说:“治中国医学者,谋编辞典,以谂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以属君。”而谢菊曾《涵芬楼往事》却说:“谢观……初在国文部编辑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后调至字典部参加编纂《中国医学大辞典》和《中国名人大辞典》。”究竟是中医学界要求商务印书馆组织编写,还是商务印书馆自行发起编撰,已难以知晓。对于编撰起止时间,谢观在《中国医学大辞典》1921年版的“序言”中说:“民国初元,不佞忝长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即有志补救此弊,而事体既大,措注为难。继念举要删繁,莫如辞典。乃合全校员生,互相考校,凡典籍所载……莫不条分缕析,博采兼搜,删其复重,裁其空论,约辨难攻讦之旨,省浮泛藻饰之词,程功至六七年……民十之春,初版竣事。”由此看来,开始编撰的时间在1917年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成立之后,完成于1921年春天,历时四年之久。但却又说“程功至六七年”,时间上就不能吻合了。不过,若从谢观第二次入职商务印书馆的1914年算起,到1921年出版,倒正好是“六七年”的时间。至于参加编写的人员,陈存仁在《谢利恒先生传记》一文中说:“辅助《辞典》工作者得十二人,焚膏继晷,日夜辛勤,屡删屡增,数易其稿,历时八载,书乃告成。将付剞劂,不意此十二人中,积劳而病殁者二人,撄疾而获治者四人。”这应该说的是1921年“初版”时的情况。到1926年“再版”时,参加修订的人员达66人之多,“门人参订”名单见于1954年商务印书馆“重印本”,是目前为止所有的《中国医学大辞典》版本中,唯一保留有编写人员名单者。此外,1952年吕思勉在《自述——三反及思想改造学习总结》一文中说:“一九一九年,入商务印书馆,助谢利恒君编辑《中国医学词典》。予于医学,本无所知,而先外王父程柚谷先生、先舅氏均甫先生、先从舅少农先生,皆治汉学而兼知医,故予于中国医书之源流派别,略有所知。谢君本旧友,此时此书亟欲观成,乃将此一部分属予襄理。至暑假中事讫。”由此可知,吕思勉也曾经参加过《中国医学大辞典》的编撰工作。“至暑假中事讫”,是说吕思勉负责的部分于1919年暑假完成,还是整部《辞典》编撰告竣,我们已很难考证清楚了。

豆丁网

论文参考文献:1、传统参考文献的查找方式就是通过图书馆,图书馆图书是查找传统参考文献的主要途径,而且相对其他方式来说,具有方便实惠的优点。2、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知网(CNKI)是比较权威的网络文献来源,大多数高校都有和中国知网的合作,所以在学校可以享受免费下载文献的待遇,其他方式部分文献是需要收费的。而且查找起来十分方便,在中国知网官网的分类目录或者检索区域输入文献标题,就可以了。3、通过维普期刊,在维普期刊中使用高级检索,可以十分精确查找到所需文章。4、通过万方数据库,检索方法就是点击首页然后搜索旁边的高级检索,进入检索区域就好。5、通过百度学术,检索方法也是大同小异,搜索栏输入名称即可。6、其他文献来源:以上是常用的查文献途径,如果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检索:①开世览文;②超星图书;③E线图情;④读秀中文;⑤百链云;⑥全球索索等。文献类型期刊类,用[J]表示,一般篇幅不长,大概2000字左右,内容教浅,但是可以了解你的课题研究情况。博硕士论文,用[D]代表,这些论文一般3万字起,对于本科生来说可以参考博硕士论文,借鉴他们章节的布局方式以及排版,可以给自己的论文一些基础思路。书籍,用[M]代表,指书籍专著,大家可以根据论文研究需要去参考相应的书籍。报纸类文献资料,[N]表示。报告类文献资料,[R]表示。

关于中药材的参考文献怎么写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论文资料网 法律图书馆

我可以给你,不上传,

还是问问论文的指导老师吧,学校和学校的要求都不一样啊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3

关于中医的参考文献

中医古典书籍首先,「内经」、「伤寒」、「金匮」、「难经」、「神农本草经」「中藏经」,到底是不是华佗所著还有待考证,但它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却是事实。这本书篇幅不大,只有上、中、下三卷。有趣的地方,在下以为有三点:首先是谈了许多“四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这是“天人合一”观念非常好的体现;其次是这本书对于脏腑辨证谈论多且细;第三这本书中有大量非常有名的方剂。「敖氏伤寒金镜录」,舌诊入门。「人身通考」,身体各部分名称在中医体系中究竟指什么,代表什么,有何内涵,非常有趣。这类中医古典书籍像  古籍阁 或者 医书网  是你意想不到的非常巨大的中医古籍资料库,都是电子版的中医古籍资料「运气辩与临证录」,关于运气学说的临床应用,应该有很多人都感兴趣吧。「灸绳」,周楣声老先生的著作,研习灸法必读。周老先生的「针灸穴名释义」也很有趣。「中国刺血疗法大全」,研习刺血疗法必读,业界良心,纯正干货。「黄帝内经太素」和张介宾的「类经」。这两本书都是将「内经」的内容,进行重新分类整理的。“分类整理”中的学问甚大,如何能够既“分得开”又“不割裂文意”,实在是需要功力。而且这两本书可以当作「内经」学习参考,以便了解原文。若没记错的话,现在能看到的「黄帝内经太素」的版本是从日本影印回来的旧抄本,缺某些篇章。还请诸位考证考证。「针灸甲乙经」,这本书亦是对于「内经」的分类整理,而且自这本书之后,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针灸学。此书还有一个重要意义,便是摘录了部分「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内容,这本书现在已佚,但我们可以通过「甲乙经」来了解它。「千金方」,药王孙思邈所著,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叫做「备急千金要方」,「医林掇英」,名医柯雪帆的所著小说一本,寓教于乐,有益身心。「本经疏证」、「本草问答」,了解药性的难得好书。「增订伪药条辨」,如题所言,如何辨别药物真伪,非常有趣,可以做睡前读物。「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写在最后,往往是最重要的。熟悉「伤寒」的诸位都知道,医圣曾提到一本重要的参考文献「汤液经法」,此书已佚,但「辅行诀」中摘录了大量「汤液经法」的内容。这本书的篇幅不大,反复研读,收获颇深。个人认为,这还是一本学习五行理论的好书。不过,最有趣的是,学习了它之后,你就可以尝试真正的“食疗”了。其它中医古典书籍目录: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合辑(7册)丛桂亭医事小言(1—7卷)痘科键删正补注(1-6卷)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断毒论(上下卷)泰西热病论(6卷)多疾汇笺(上中下卷)古今名医类案(1-12卷)医方类聚(全11册)东垣十书(1-20卷)痘科键私衡(6卷)医书六种(12卷)五方医话合集(5册)订正东医宝鉴(25卷)名中医医案医论(15册)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急救选方(2卷)妇人良方(8卷)辨医断(上下卷)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全30册)格致余论疏钞(8卷)赤水玄珠(1-51卷)活幼心法附说(上下卷)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5册)续易简方论(1-4卷)经方名师 经方临床运用(2册)民国名医著作精华丛书(21册)病因精义(8卷)远西医方名物考(45卷)红杏秘录(上下卷)保婴须知(上下卷)中医治验经验合辑(42册)温病学专著(6册)薛氏四十二种(1-29卷)医方集解(1-6卷)产科探颔图诀(2卷)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6册)和兰医话(上下卷)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13册)湖湘名医典籍精华(8册)外科精义(2卷)葛氏方(上中下卷)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中国医学大成-曹炳章(50册)疗治茶谈(10卷)格致余论谚解(1-7卷)名医遗珍系列丛书(4册)泰西外科全功(3卷)古方条理(上下卷)病家须知(又名病家意得草)(1-8卷)七新药(上中下卷)医经溯洄集和语钞(1-10卷)痧胀玉衡书(1-5卷)解体发蒙(5卷)麻疹辑要方(2卷)观聚方要补(2卷)产科新论(3卷)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7册)医学至要抄(上下卷)医道二千年眼目编(1-13卷)名家方选(一二三卷)唐王焘先生外台秘要方(40卷)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丛书(全5册)增补万病回春(8卷)方舆輗(17卷)胡希恕电子书全集(39册)医余(上中下卷)济生三方(上中下卷)备急八药新论(1-3卷)疮症备考方(1-3卷)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黄钟录(上下卷)张氏医通(1-4卷)和兰医事问答(2卷)续易简方论后集(1-5卷)霉疮约言(一二卷)本草医方合编(1-6卷)眼科锦囊(6卷)中国名医验方汇编(9册)朋百氏药论(一二卷)女科筌蹄(2卷)删补药方(4卷)华氏日用新方(上中下卷)医方纪原(上中下卷)贝原先生《养生论》(1-5卷)近代中医珍本集(12册)医方精要系列丛书(全10册)(高清版)医家医案汇总(99册)续眼科锦囊(上下卷)家方秘笈仙鼎方(上中下卷)古书医言(1-4卷)产宝(上下卷)碥石集(十五位名中医经验传薪)(8册)秘传大人小儿卫生论(2卷)活人心法(2卷)医便(3卷)日用食鉴(上中下卷)顿医抄(1-21卷)产科指南(一二卷)脚气钩要(一二卷)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70册)小青囊(10卷)医断(2卷本)第五版中医院校教材(26册)现代临床医学进展丛书蕉窗方意解(2卷)经验医疗手引草(1-7卷)外科新书(2卷)医方考绳愆(1-7卷)病因精义(10卷)辨证录(1-14卷)一本堂行余医言(1-22卷)医经六书(全3册)中国古今医案类编(15册)当代名医临证精华(8册)医经解惑论(上中下卷)医籍考(1-80卷)当代名医典型医案集(8册)医方大成论钞(1-5卷)巢氏诸病源候论(1-10卷)当代中医世家经验辑要(10册)保赤全书(上下卷)颜德馨临床医学丛书(全8册)内科秘录(14卷)达生录(1-2卷)常见病中西医最新诊疗丛书(25册)达生图说(3卷)护痘锦囊(上下卷)古方便览(2卷)医方大成论和语抄(8卷)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产育全书(5卷)保婴全书(1-20卷)上池秘录(5卷)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丛书(全12册)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20册)方技杂志(3卷)疡科秘录(10卷)增补古方药品考(1-5卷)霉疠新书(2卷)增广医方口诀集(上中下卷)古方翼(1-5卷)痘学真传(4卷)跟中医大师学临床系列丛书(7册)集验良方(1-6卷)删补众方规矩(1-4卷)广惠济急方(上中下卷)瘟疫方论(上下卷)古今名医临证金鉴(30册)病名汇解(1-7卷)西医方选(2卷)青囊琐探(上下卷)医方启蒙(一二卷)普救类方(10卷 )辨惑论(一二卷)产科发蒙(4卷)产论翼(一二卷)医范提纲(3卷)医林蒙求(上中下三卷)病家须知(4卷)

NO1对

呵呵,两个答案都有点问题欧,正解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黄帝内经,金匮要略,频湖脉学,伤寒论,神农本草经,脉经,医林改错,傅青主男女科

关于轮胎的参考文献怎么写

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子午线也称经线,和纬线一样是人类为度量方便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定义为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线上的半圆弧。任两根经线的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每一根经线都有其相对应的数值,称为经度,指示东西位置。  世界上最早计算子午线长度的人是古希腊天文学家埃拉托斯特尼(公元前276年出生),他制造了skaphe天文仪器,知道在夏至日正午时分从北回归线上看,太阳正好在天顶的位置;阿斯旺其实是在回归线稍北。他推断出亚历山大港到阿斯旺的距离一定是整个地球圆周的7/360 。从商队那里可以知道两个城市间的实际距离大概是 他最终确立了700 stadia为一度。他算出来的数值为252000斯塔蒂亚(stadia)。斯塔蒂亚乃是古希腊的长度单位,其长度各地不一。如按雅典的长度算,1斯塔蒂亚等于185米,则地球周长为46620公里,多了3%,若按埃及的长度算,1斯塔蒂亚等于5米,则地球周长为39690公里,其误差小于2%。

[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J]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卷(期数):页码 [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高等教育研究,2003,5(1):18- 没有卷的就直接写2003(1)(本条为期刊杂志著录格式) [3] 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2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本条为中文图书著录格式) [4]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页码(本条为硕士、博士论文著录格式) [5]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N]人民日报,2005-06-(本条为报纸著录格式) [6]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C]// 作者姓名论文集名称城市:出版单位(社),年代:页码(本条为论文集著录格式) [7] 外国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M]译者(名字),译城市:出版单位,年代:页码(本条为原著翻译中文的著录格式,多个译者可写为:***,***,***,等译)

《橡胶工艺原理》《橡胶工业》《橡胶机械》

  • 索引序列
  • 关于中医的参考文献怎么写
  • 关于中医的参考文献怎么找
  • 关于中药材的参考文献怎么写
  • 关于中医的参考文献
  • 关于轮胎的参考文献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