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主编是谁啊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主编是谁啊

发布时间: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主编是谁啊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下设主编室、编辑室、编务室;编辑室分哲学、经济、历史、文学、综合5个大学科。现有在编人员14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4人;博士8人,硕士3人。编辑队伍年龄、学历、专业结构合理,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获奖成果较多,承担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达到了“编辑队伍学者化”的要求。2011年,主编刘信君获“吉林期刊十大领军人物”称号;先后有多人多次获得“优秀编辑奖”、“优秀作品编辑奖”;经济学编辑李华、社会学编辑王永平分别获得吉林省政府颁发的第一、第二届新闻出版奖的“优秀人物奖”。编校团队具备深厚的专业素质、良好的学术沟通能力,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无私敬业、团结和谐、踏实奋进的队伍。

虞万里,男,浙江绍兴人,1956年5月生于上海。1980年底应聘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辑工作,被录取进汉大任编纂工作。1982年7月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词典进修班进修一年。1997年调入上海辞书出版社语辞室,修订《古汉语大词典》,主持99版《辞海》审音工作,并策划音序版编排。前后编纂《汉语大词典》《辞海》等大型语文工具书达二十年之久。2001年10月调入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社科院院学术委员、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传统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主编,“经学与文献”特色学科带头人,上海社科院、华东师范大学双聘教授。2013年7月调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任特聘教授。 1996年6月至8月赴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任访问学者。期间曾去法国巴黎汉学研究所作学术交流。2007年10月至12月赴台湾静宜大学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古代注疏学。期间受邀至十余所大学、研究机构作演讲。2011年10月至11月赴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作特约访问学人。期间至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主持会议和演讲交流十多次。自1993年起赴香港、台湾及各地演讲四十余场次。 论著《榆枋斋学术论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5万字。《上博馆藏楚竹书〈缁衣〉综合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53万字。《榆枋斋学林》,16开,上、下精装二册,120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版。古籍与近人著作整理:《南宋杂事诗》(22万字)清厉鹗等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马一浮集》(承担第一册和第三册部分,约80万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2011年新版。《经义述闻》(70万字,与傅杰等合作)清王引之著,传世藏书之一,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癸巳存稿》(41万字,合作)清俞正燮著,新万有文库,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姜亮夫全集》第十五卷《中国声韵学》《古汉语语音学》(40万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孙诒让全集》中《东欧金石志》整理,中华书局2014年版。词典编写与改编:《汉语大词典》(主要编写人员),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年~1993年。《多功能汉语大词典索引》(实际主持者),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700万字。《中华古代文化辞典》(语言部分撰写),齐鲁书社,1996年,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年新版。《古汉语大词典》(实际主要改编者),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典故小词典》(第一作者),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责编文史书籍:《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年。谢启昆《小学考》,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辞海》1999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古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论文目録:1、《清代的两部小尔雅义证》,《字词天地》创刊号,1983年,4千字。2、《〈尔雅义疏〉及其作者郝懿行》,《辞书研究》,1984年第1期,7千字。3、《段玉裁〈诗经小学〉研究》,《辞书研究》1985年第5、第6期连载,5万字。4、《歌支韵部字探赜》,《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2期,1万字。5、《文献中的山东古方音》,《古汉语研究》1988年创刊号,1万字。6、《“自诒伊戚”“自诒伊阻”考》,《语文研究》1988年第3期,6千字。7、《黄庭经新证》,《文史》二十九辑,中华书局,1988年,3万字。8、《官奴考辨》,《温州师院学报》,1991年第1期,5千字。9、《王羲之与黄庭经帖》,《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3期,5万字。10、《避讳与古音研究》(与杨蓉蓉合作)《1991年武汉汉语言学国际研讨会论集》,1991年, 5万字。11、《金文对扬历史观》,《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4万字。12、《郝懿行评传》,《中国古代语言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版,1992年,8千字。13、《吐鲁番雅尔湖旧城出土毛诗残纸考释》,《孔子研究》,1993年第1期,9千字。14、《唐五代字韵书所反映之唐代避讳与字形》(与杨蓉蓉合作),《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3期,3万字。15、《唐写文选集注残本中陆善经行事考略》,《文献》1994年第1期,5千字。16、《正续清经解述略》,台湾林庆彰主编《经学研究论丛》第一辑,1994年,8万字。17、《经典释文单行单刊考略》,《语言研究》,1994年增刊,2万字。18、《从古方音看歌支关系及其演变》,《音韵学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1994年, 5万字。19、《三国志裴注引书新考》,《温州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5千字。20、《桃符风俗源流考》,《中国民间文化》,1995年第1期,2万字。21、《春秋释例谥法篇辑说》,《学术集林》第八辑,1996年,5万。22、《敦煌摩尼教下部赞写本年代新探》,《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一辑,1996年,1万字。23、《斯坦因黑城所获单疏本春秋正义残叶考释与复原》,台湾《敦煌学》第二十辑。1996年,3万字。24、《尹湾汉简神乌赋笺释》,台湾《第一届国际暨第三届全国训诂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7年;又《学术集林》第十二卷,1998年,4万字。25、《东汉肥致碑考释》,《中原文物》,1997年第4期,1万字。26、《照子说略》,《辞书研究》1998年5期,3千字。27、《三礼汉读异文及其古音系统》,《语言研究》1997年第二期,1999年, 5万字。28、《美柯蔚南东汉音注手册三礼资料订补》刊《国际汉学》第五辑,大象出版社1999年,6万字。29、《陆善经行历索隐》(增订稿),《中华文史论丛》六十四辑,1999年,1万字。30、《黑城出土辽希麟续一切经音义残叶考释与复原》刊《吴其昱先生八秩华诞敦煌学特刊》台湾1999年,1万字。31、《先秦讳礼析论》,《文史》第四十九辑中华书局1999年,8万字。32、《先秦动态称谓发覆》,《中国文字研究》第一辑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2万字。33、《从十驾斋说到钱大昕及其全集》,《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3期,7千字。34、《黄庭经用韵时代新考》,台湾《第十八届中国声韵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2万字。35、《先秦名字、爵号、谥号、庙号与避讳论略》,《国学研究》第七卷北京大学2000年,2万字。36、《由甲骨刻辞多字结构说到多诸之音义及其民族与时地》,《中国文字研究》第二辑,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4万字。37、《上博简、郭店简〈缁衣〉与传本合校拾遗》,《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1万字。38、《上博简〈诗论〉“七歌绅而荡”臆解》《新出楚简与儒学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辅仁大学文学院合编,2002年,5千字。39、《从汉文古籍看古代西域(新疆)的人种问题》(与徐文堪合作)《古代新疆居民及其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3千字。40、《上博简、郭店简〈缁衣〉与传本合校补证(上)》,《史林》2002年第2期,1万字。41、《正续清经解编纂考》,《学术集林》第四卷,1995年。《经学研究论文选》,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增订稿(5万字),《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作为《正续清经解》影印本序言,江苏凤凰出版社,2005年,置第一册前(全书共十三册)。42、《黑城文书〈新编待问〉残叶考释与复原》,台湾《汉学研究》2003年第二期。8万字。43、《上博简、郭店简〈缁衣〉与传本合校补证(中)》,《史林》,2003年3期,5万字。44、《吕祖谦与〈近思录〉》,《温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1万字。45、《上博简〈缁衣〉与郭店简本及传本异同疏证(下)》,《史林》2004年第1期,4万字46、《献古文尚书者梅颐名氏地望辨证》,《文史》2004年第四辑(总第69辑),5千字。47、《由〈诗论〉“常常者华”说到“常”字的隶定》,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九辑,2004年10月,5万字48、《桃和鬼》,刊《趣味考据》(贰),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6万字。49、《天理本〈庄子音义〉与碧虚子所录景德本比较研究》,刊《音史新论——庆祝邵荣芬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5年5月,4万字。50、《〈缁衣〉正文与孔子关系》,台湾国立师范大学《第二届儒道国际学术研讨会——两汉论文集》,2005年10月,2万字。51、《〈缁衣〉与先秦君臣、君民关系索隐》,上海《社会科学》2005年10期,1万字。52、《〈缁衣〉简本与传本章次文字错简异同考征》,北京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第一辑,2005年11月,4万字。53、《三礼郑注“字之误”类征》,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第十六卷,2005年12月,6万字。54、《有关永乐大典几个问题的辨证》,《史林》2005年第6期,8万字。55、《正统道藏编纂刊刻年代新考》,中华书局《文史》,2006年第四辑,总七十七辑,4万字。56、《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上海社科院传统中国研究中心《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2006年,3万字。57、《从〈诗经〉授受、运用历史看〈缁衣〉引〈诗〉》,上海社科院传统中国研究中心《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二辑,2006年,3万字。58、《从先秦礼制中的爵、服与德数字一体诠释〈缁衣〉有关章旨》,《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庆祝沈文倬先生九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06年,2万字。59、《上博〈诗论〉简“其歌绅而荡”臆解》,《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4期,4千字。60、《〈郑风·缁衣〉诗旨与郑国史实、封地索隐》,《史林》2007年第1期,4万字。61、《黑城文书〈资治通鉴纲目〉残叶考释》,《欧亚学刊》第七辑,180页~202页,中华书局2007年6月。8万字。62、《马一浮与竺可桢》,刊中国艺术学院《中国文化》第二十五、二十六期,2007年。6万字。又载《马一浮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63、《从简本〈缁衣〉论〈都人士〉诗的缀合》,刊《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5万字。64、《康熙字典》总阅官、纂修官行历考实》,海峡两岸《康熙字典》研讨会论文,刊《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四辑,2008年,3万字。65、《马一浮佚诗佚文小笺——马一浮与龙榆生交往因缘剪影》,《大连图书馆百年纪念学术论文集》,万卷出版公司,2007年,25万字。66、孙诒让《广韵姓氏刊误》推阐(卷上),《孙诒让研究论文集》,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年12月。7万字。67、《斯坦因三探所获吐峪沟文书字书残片考释》,《语苑撷英——庆祝唐作藩教授八十华诞学术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2万字。68、《宋太宗旧名匡乂、匡义辨证》,北京大学《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十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3万字。69、《明戴廷仁夫妇墓志释録补正》,《考古与文物》2008年3期,65万字。70、《孙诒让石刻学成就初探》,《史林》2008年第3期,9万字。71、《北宋本〈通典〉刊刻年代和学术价值》,《文汇报》29《学林版》,5600字。72、《〈倭名类聚抄〉引〈方言〉参证》,载《东亚文化交流与经典诠释》一书319-363页,台大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丛书之一,2008年12月。7万字73、《简本〈缁〉衣引〈诗〉考——兼论前贤以师承和异文区分四家诗之利弊》,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编《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5th论文集》,2009年5月版,6万字。74、《〈广韵〉姓氏来源与郡望音读研究》,《中国语言学》第二辑,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1万字。75、《〈孔子诗论〉应定名为“孔门诗传”论》,《中国经学》第五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09年11月,25万字。76、《石彦辞墓志》文句正读和史事索隐,8万字(有图),《史林》2009年第6期。77、《阿斯塔那三三二号墓文书〈春秋经传集解〉残片浅议》,6万字,《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78、《从熹平残石和竹简缁衣看清人四家诗研究》,2万字,《中国经学》第六辑,2010年6月。79、《明清以来之姓氏与姓氏书》,8万字,《史林》2010年第3期。80、《先秦至唐宋姓氏书之产生与发展》,9万字,《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81、《马一浮与龙榆生》,5万字,《中国文化》第31期,2010年春季号。82、《郭店简缁衣“人苟言之”之“人”旁点号解说——兼论古代涂抹符号之演变》,3万字,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纪念谭朴森先生逝世两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0月。83、《佛典音义和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8万字,《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十三辑,2010年6月。84、《追忆沈老凤笙先生》,8万字,《中国经学》第七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年12月。85、《尚书郑王比义序》,8万字,《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八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86、《清华简〈尹诰〉“隹尹既﨤汤咸又一悳”解读》,1万字,《史林》2011年第2期。87、《别集流变论——〈王鸣盛、阮元、钱大昕三家遗文〉序》,5万字,《中国文化》2011年夏季号。88、《〈说文〉“姓”“氏”义重校新释》,6万字《中国经学》第八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11年6月89、《以丁晏〈尚书余论〉为中心看王肃伪造〈古文尚书传〉说——从肯定到否定后之思考》,2万字,台湾中研院《文哲研究所集刊》,2011年9月。又载《首届国际〈尚书〉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90、《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7万字,《史林》2011年第4期。91、《北宋本〈通典〉刊刻年代、流传踪迹与学术价值》,1万字,《庆祝许嘉璐从教五十周年纪念会论文集》。92、《先秦至唐宋姓氏书之产生与发展》,9万字,《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历史学》2010年第12期。93、《从儒典“音义”说到佛典之〈一切经音义〉》,3万字,《中华字典研究》第二辑,2010年。94、《小学考弁言》,《小学考》,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95、《从儒典“音义”说到佛典之〈一切经音义〉》,3万字,《佛经音义研究——第二届佛经音义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凤凰出版社2011年。96、《姓氏起源新论》,4万字,中华书局《文史》,2011年第四辑。97、《上海图书馆藏稿本〈齐鲁韩三家诗释〉初探》,2万字,《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四期。98、《从夏小正传文体式推论其作者》,2万字,《中国经学》第九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11年11月。98、《由清华简〈尹诰〉论〈古文尚书·咸有一德〉之性质》,4万字,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保护中心编辑《〈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史林》2012年第2期。99、《罗振玉熹平石经研究》,《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九、第十合辑,2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101、陈舜俞《庐山记》卷帙辨证,3万字,《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第1期。100、《〈咸有一德〉之“一德”新解》,7万字,《中国经学》第十辑,2012年3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02、《汉语大词典》编纂琐忆,8万字,《辞书研究》,2012年第2期。103、《王国维东西土文字异同理论之创立与影响》,5万字,台湾第廿二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榆枋斋学林》2012年版。104、《〈汉石经鲁诗残碑校史一则〉辨证并论〈辞通〉之误》,《史林》2012年第1期。105、《“邺架”补义》,《辞书研究》2012年第6期。106、《中华姓氏源流大典序》,7万字,台湾静宜大学《静宜大学学报》创刊号,2012年6月。《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前,中华书局2014年版。107、《王国维魏石经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研究集刊》4、5、6辑,4万字。凤凰出版社2012年。108、《〈江阴东兴缪氏家集〉序》,1万字,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史林》2013年3期。109、《由简帛〈老子〉重论其书之形成和篇章分合》,4万字,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文化》第三十七辑,2013年5月。110、《“夺情”补义》,《辞书研究》2013年第4期。111、《精神与学术的典范——〈裘锡圭学术文集〉读后》,6万字,《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年第4期。112、《六朝〈毛诗〉异文所见经师传承与历史层次──以陆德明〈毛诗音义〉为例》,5万字,《出土材料与新视野》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年12月。113、《王念孙读书杂志整理本序》,1万字,《史林》2014年第1期。114、《〈诗经〉异文与经师训诂文本探赜》,3万字,中华书局《文史》2014年第一期。115、《“洛”、“雒”异文与汉魏二朝之五行忌避》,2万字,《社会科学》2014年第六期。116、《郑玄所见〈三礼〉传本残阙错简衍夺考》,6万字,《中国经学》第十二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14年6月。承担课题1、承担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02年BLS004《上博楚竹书〈缁衣〉与郭店简本及传本的比较研究》,于2004年完成,30万字。2、原上海市课题(2002年BLS004)后续研究,后作为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200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03JZD0010)子项目,将出版专著《上博馆藏楚竹书〈缁衣〉综合研究》,约53万字。3、参与许嘉璐副委员长主编的教育部2002年规划课题《孙诒让全集》,任编委,承担《东瓯金石志》《永嘉瑞安石刻文字记》等的整理与研究。30万字。中华书局已陆续出版。4、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石经鲁诗异文看清人四家诗研究》,预计2014年初完成。5、主编、整理点校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计划。2010-2020古籍出版规划。全书约500万字。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6、主编、整理点校《高邮王氏四种》,约300万字,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其中《经传释词》已于2013年出版,《读书杂志》预计2014年出书。7、扬州大学《尚书》研究中心国家重大课题《尚书文献研究集成》(2012)子课题负责人。8、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儒家石经研究集成》(13&ZD063),预计线装300册,60函。汇集宋已来所有有关石经之拓片、专著、题跋、论文,为石经研究史上前所未有的集大成之作。获奖情况☆1993年《避讳与古音研究》(与杨蓉蓉合作),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1986~1993)优秀成果三等奖。☆1997年,《三礼汉读异文及其古音系统》一文(7万字)获上海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1999年,《三礼汉读异文及其古音系统》一文(7万字)获王力语言学奖金二等奖。☆2001年,获全国第四届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奖。☆2000-2001年,《由甲骨刻辞多字结构说到多诸之音义及其民族与时地》一文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2003年,《上博简、郭店简〈缁衣〉与传本合校补证》(上、中、下)一文获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2007年,《正统道藏编纂刊刻年代新考》一文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2009年,《上博馆藏楚竹书〈缁衣〉综合研究》一书获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上博馆藏楚竹书〈缁衣〉综合研究》(《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之一)一书获清华大学首届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三等奖。☆2013年8月,《榆枋斋学林》获2012年度全国古籍整理与研究二等奖。☆2013年12月,《上博馆藏楚竹书〈缁衣〉综合研究》作为《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之一,整套丛书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整理图书获奖☆参与整理之《马一浮集》(负责学术著作整理,第一卷和第三卷部分),获浙江省古籍整理一等奖,华东地区1997年古籍整理一等奖。☆参与整理之《姜亮夫全集》(24卷,云南人民出版社)获第九届云南图书奖荣誉奖(整理第十五卷《中国声韵学》等)☆参与编纂十七年之《汉语大词典》多次获奖,从略。

张松如,原名张永年、张松甫,男,汉族,河北省辛集市人,中共党员。笔名公木,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1910年生。青年时期,他受到爱国思想的感染熏陶,开始追求广阔而有意义的人生。 1928年,公木考入北平师范大学,不久便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抗战爆发后,公木来到晋绥军分区,1938年8月到达延安,任抗大政治部宣传科干事。他创作的《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等诗歌经郑律成谱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也被称作“八路歌手”。后调八路军政治部任文艺室主任,创作了《鸟枪的故事》、《哈喽,胡子》和《我爱》等诗作。1942年调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他还将《移民歌》首段改编填词,写成代代传唱的著名歌词《东方红》。 公木先生是著名的学者。他治学领域广泛,态度严谨,成就显著。他提出的“第三自然界”的理论,丰富了人们对于诗歌本体和功能的理解。他主持撰写的中国诗歌史论大型丛书,史论结合,从内容和体式上都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丰碑。他用考古学的新发现,对《老子》等道家典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论证的翔实准确深得海内外学人的推崇。 作为杰出的教育家,公木的大半生是在学校的讲坛上度过的。1958年12月,他被下放到长春。1962年1月调入吉林大学,任中文系代理系主任,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并发表了大量的诗作,还为《英雄儿女》等电影插曲作词,一曲《英雄的赞歌》久唱不衰,感动了几代人。 1979年1月,公木恢复党籍和教授职称,出任吉林大学副校长、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曾任中国作协理事和全国文联委员、吉林省作协主席,吉林省文联主席、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长、中国诗经学会会长等职。从国统区到解放区,从北京到长春,他呕心沥血教书育人,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满腔的热忱培养了一代代学子,许多人后来成为著名的诗人、学者。他思想敏锐、深刻,富于激情和哲理;人格上一贯坦诚宽容,刚直不阿,深得青年人的崇敬与爱戴。 在最后的20年里,公木先生的诗歌创作和学术研究都进入了一个新的爆发期。他发表了《真实万岁》、《申请以及关于申请的申请》、《人类万岁》等一批新诗作,诗作中除保留着往昔对理想的追求,又增加了历经磨难后的理性思考。他整理出版了诗集《公木诗选》、《我爱》、《公木旧体诗抄》等,出版诗论集《诗要用形象思维》、《诗论》、《第三自然界概说》、《毛泽东诗词鉴赏》等。他还主编了《中国新文艺大系·诗歌卷(1937-1949》、《中国诗歌史》等。他潜心研究先秦典籍,出版了《老子校读》、《老子说解》、《老庄论集》等论著,其中,《老子校读》获原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公木以生命为诗,用自己内心真诚的声音与时代主旋律相共鸣。他的诗充满战斗的激情而又包含睿智的思想,是中国历史的证言和革命人生的总结。他的词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经作曲家郑律成谱曲后便犹如插上了翅膀,震撼着人们的心灵。50年代,他就出版了诗集《中华人民共和国颂歌》。他在《公木诗选》后记中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诗”。他以惊人的毅力从《千家诗》学起,酷爱唐诗宋词,在漫长的学者之途当中,边学习边创作,终于打下了广泛的古典文学和语言学的坚实基础。 在大半个世纪里,公木以人格为本,以生命为诗,孜孜不倦,战斗不息,写就了一曲人生的壮丽诗篇。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历史文献学硕士学位尚永琪,1969年出生,甘肃民乐人,现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科学战线》杂志副主编,历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站博士后,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主建国会吉林省委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1998年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历史文献学硕士学位,同年到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从事《社会科学战线》杂志历史学栏目的编辑工作。2006年在吉林大学获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   在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吉林人民出版社、沈阳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等出版《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狮子之路: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与传说》、《一本书读懂魏晋南北朝》、《宋元生活掠影》、《鸠摩罗什》、《胡僧东来》、《窦融世家》等专著。   在《历史研究》、《读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中国典籍与文化》、《文献》、《文学遗产》、《文史知识》、《中国佛学》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2001—2004连获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优秀编辑奖、期刊优秀作品编辑奖;2005年获吉林省政府“优秀作品编辑奖”。 在科学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沈阳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等出版《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宋元生活掠影》、《鸠摩罗什》、《胡僧东来》、《窦融世家》等专著,在《人民日报》、《历史研究》、《读书》、《中国典籍与文化》、《文献》、《文学遗产》、《文史知识》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2001—2004连获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优秀编辑奖、期刊优秀作品编辑奖;2005年获吉林省政府“优秀作品编辑奖”。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主编是谁

张松如 张松如,笔名公木。著名诗人。教授。1910年生于直隶束鹿(今河北辛集)。1928年春,入北平师范大学学习。北平师范大学肄业。1930年春, 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从事“左联”、 “中国社会科学联盟”及“左翼教师联盟”工作。193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38年到延安,历任抗大教员、军委直属队政治部文艺室主任、鲁艺文学院教员,《部队文艺》主编。1945年9月到东北,任中共本溪市委宣传部部长。 历任东北大学教育长、教育学院院长,吉林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文联委员暨吉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暨吉林分会主席,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暨《社会科学战线》副主编,中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长,吉林省文联名誉主席。 建国后,历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副教务长,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副所长、所长,吉林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副校长,中国作协吉林分会第三、四届主席。1946年02月—1946年09月期间担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著有诗集《哈喽·胡子》、《十里盐湾》、《公木诗选》、《中华人民共和国颂歌》、《崩溃》、《我爱——自选诗集》,专著《漫谈诗歌创作》、《诗要用形象思维》、《毛泽东诗词鉴赏》、《第三自然界概说》、《中国文字学概论》、《诗论》,歌词《八路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中华人民共和国颂歌》等。《老子校读》获1988年吉林省社科哲学成果特等奖、1995年国家教委二等奖,专著《中国诗歌史论》获1992年国家教委优秀奖,其作品还获《长白山》文艺特别成就奖、吉林省第五届《长白山》文艺英才奖等。其他主要作品:《公木诗选》、《中国诗歌史论》、《毛泽东诗词研究》等。 原名张永年,又名张松甫,现名张松如,笔名有公木、木农等。1910年农历5月15日出生在今辛集市北孟家庄村一个农民家庭里,河北正定中学毕业。 他秉赋聪颖,正直好学,家庭和学校给了他良好的影响,青年时期的他受到爱国思想的感染熏陶,开始追求广阔而有意义的人生,也是这条大道上的奋进者。1928年后,公木进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学习时便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办刊物、搞暴动,又加入左联,所以两次被国民党反动政府逮捕入狱。公木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教育家。他在《公木诗选》后记中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诗”。他以惊人的毅力从《千家诗》学起,酷爱唐诗宋词,在漫长的学者之途当中,边学习边创作,终于打下了广泛的古典文学和语言学的坚实基础。曾主编《部队文艺》等,源源不断地在各地诗文报刊上发表诗作及论文等。鲁迅的文学学风和蒋光慈等人的诗作成为他一生奋斗学习的楷模。他以清新、质朴的格调热情歌颂农民的觉醒,广大群众获得解放的兴奋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不仅如此,他还在培养一代新人的路途上呕心沥血,当今一代新诗人邵燕祥、张志民、流沙河、未央、雁翼等都尊敬地称公木为老师。应该说公木为年青人留下了很多很多。诗人公木的成功词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更是不可不提的,这首“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作曲家郑律成谱曲后便犹如插上了翅膀,当年,它带着高昂、激越的旋律自由地翱翔在根据地,萦绕在清凉的上空。50多年来,这首歌曲激励一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战斗、成长、夺取胜利。在举世闻名的歌曲《东方红》的诞生和定稿发表中,公木也倾注了一腔心血。公木确确实实是“以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公木的诗、词、文学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人们也从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公木历任吉林大学中文系主任、吉林大学副校长等职。多年来把丰富知识和满腔心血投入教育事业,培养了一代代学子,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爱戴。于1998年10月30日在长春病逝,享年88岁。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下设主编室、编辑室、编务室;编辑室分哲学、经济、历史、文学、综合5个大学科。现有在编人员14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4人;博士8人,硕士3人。编辑队伍年龄、学历、专业结构合理,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获奖成果较多,承担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达到了“编辑队伍学者化”的要求。2011年,主编刘信君获“吉林期刊十大领军人物”称号;先后有多人多次获得“优秀编辑奖”、“优秀作品编辑奖”;经济学编辑李华、社会学编辑王永平分别获得吉林省政府颁发的第一、第二届新闻出版奖的“优秀人物奖”。编校团队具备深厚的专业素质、良好的学术沟通能力,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无私敬业、团结和谐、踏实奋进的队伍。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历史文献学硕士学位尚永琪,1969年出生,甘肃民乐人,现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科学战线》杂志副主编,历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站博士后,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主建国会吉林省委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1998年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历史文献学硕士学位,同年到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从事《社会科学战线》杂志历史学栏目的编辑工作。2006年在吉林大学获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   在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吉林人民出版社、沈阳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等出版《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狮子之路: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与传说》、《一本书读懂魏晋南北朝》、《宋元生活掠影》、《鸠摩罗什》、《胡僧东来》、《窦融世家》等专著。   在《历史研究》、《读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中国典籍与文化》、《文献》、《文学遗产》、《文史知识》、《中国佛学》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2001—2004连获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优秀编辑奖、期刊优秀作品编辑奖;2005年获吉林省政府“优秀作品编辑奖”。 在科学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沈阳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等出版《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宋元生活掠影》、《鸠摩罗什》、《胡僧东来》、《窦融世家》等专著,在《人民日报》、《历史研究》、《读书》、《中国典籍与文化》、《文献》、《文学遗产》、《文史知识》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2001—2004连获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优秀编辑奖、期刊优秀作品编辑奖;2005年获吉林省政府“优秀作品编辑奖”。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新任主编是谁啊

个人介绍  身高:175cm  体重:130kg  语言:闽南语、国语、粤语、英语 、莆仙语  血型:O型  口头禅:只有自己努力了那才是一个成功的人!  副业:老板、西餐老板、网络创业管理人、  学历:东庄幼儿园,东庄小学,莆田实验小学,西郊小学,东郊小学,开平第一中学,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在学校主修的学科:心理学,人体医学,  专长:电子类,电脑类,高科技,农活,家务,体育类,  最喜爱的食物:鸡腿便当、牛排、蕃茄炒蛋 、明太子意大利面、海胆意大利面、炒米粉、贡丸汤、咖喱鸡  最喜爱的饮料:无味的水  最讨厌的事:鄙视我的那个人比我还要无能的人  最尊敬的人:家人 ,有才华的人  最苦恼的事:想学的事情学无从可以入手只能自己去研究;想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时间永远都不够  新锐时尚摄影师  万事万物是由万事万物塑成的,一张照片也是,它背后的因素太多,看它的要求是什么,要是一寸照片,有头就行,要是选美照片,长的漂亮就行,有的照片人物光占一样儿就不行,他/她/它的可塑性取决于作品的要求,取决于周遭儿合作者的专业水平和当时情绪,甚至还有当然还有社会情绪,其实按这个标准来说谁可塑性都是高的,因为我有风格敏感癖,和能使劲的想象力,就象一顿大家都觉得不好吃的饭,我可以光凭想象力把它吃完,而且心里深知从那个风格来讲它是美味的。  图片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也不知道谁在看……  图片并不分分秒秒的需要观众……可是眼睛永远是醒着的。  我也一样。  摄影就是把最美好的那一秒钟记入在相机中,拍摄出最美丽的一面————吴建清  跆拳道  他在幼小的年龄已具备突出的坚强性格,坚定信念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在他15岁的时候的时候跟着一名师傅潜心学习跆拳道这门学问至后开始深深的对跆拳道产生了强烈的喜爱。  有人曾今问过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跆拳道,  他回答说:  跆拳道是一种很好的运动项目,可以防身也可以锻炼身体。跆拳道的精神值得学习  礼仪 廉耻 忍耐 克己 百折不屈  这些都是生活上,社会上其中不可缺少的精神  个人语录  以下仅为他经典语录中的部分摘要:  1.当爱就爱,何必矜持,矜持只会毁掉了你和你爱的人一生快乐。  2.只要有爱的存在,你便会无条件的付出。所谓的尊重、忍耐、体谅、关怀、全部由爱衍生。  3.伤害你的人,如果你能够开心地活下去的话,已是对他们最大的惩罚。  4.亲情、爱情、友情,我最看重亲情。  无论外面有多大的风雨,家是我妥当和安全的避风港。  6.对家庭、父母、兄弟、姐妹、不要计较她们曾给你什么,对你好不好,而你的责任,就是需要对亲人做到最好,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7.我们要用爱、用善心去看世界,时刻传播爱心的种子。因为世界充满着灾难、痛苦。  8.生活中不要太计较,才会活的开心!   9.我只是喜欢做第二。做第二很好,前面永远有个目标追,做第一高处不胜寒。无敌也很寂寞。  10.奖项可以代替,但风格是无人可以代替的。  11.有信心未必会赢,但没信心一定会输!  12.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於心。  13.明天的幸福要靠今天不断的修炼!  14.世界没有完美,但努力可以接近完美!   15.成功不是必然的,但努力是必需的!  16.如果要飞的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  17.世上没有怀才不遇,只看你有否百分百去争取过。  18.不断重复,只会耗费生命,只有不断求变,方能找到存在的理由。  19.我蛮看不起不用心的人,如果自己不用心,我会连自己都看不起。  20.我知道我年纪大了,但我认为自己还有奋斗的价值,我不会轻言放弃,而是继续走自己的路,使自己老有所为。  21.如果认识一个新朋友,一定要先给他满分,这样你才能接受他。但要一面和他交朋友,一面观察他,如果他做错事又不肯改,就给他扣分,扣到不及格这样的朋友不要了。  人物介绍  吴建清(少林寺),2004年,在福建莆田枫亭深山南少林磨心修炼。  吴建清(跆拳道),2006年,获得广东省跆拳道联盟高级成员职位。  吴建清(跆拳道),2006年,代表广东省跆拳道联盟出赛青少年锦标赛,获得第二名。  吴建清(跆拳道),2007年,获得广东省跆拳道联盟特别优秀奖。  吴建清(摄影师),2010 年,第三届国际摄影网络比赛,获得二等奖。  吴建清(摄影师),2010年,佳能摄影比赛第五届,作品“果盘”获得佳能比赛,感动奖。  吴建清(摄影师),2010年,佳能摄影比赛第六届,作品“石绿”获得佳能比赛,感动奖。  吴建清(摄影师),2010年,获得新锐摄影师优秀职称。  吴建清(学校干部),2011年,在校2010、2011年连续被评为校级先进工作者。

专业特长及研究方向:中外关系史研究和中国海洋史研究,专长于中国传统对外政策和涉外制度研究、中国与周邻国家关系史研究,明清王朝海洋政策和海外贸易研究。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儒家文明与中韩关系研究》,韩国学术振兴财团项目,2007-2009;2.《清史·邦交志》(上卷),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体工程项目,2005-2010年;3.《唐代新罗侨民研究》,韩国国际交流财团,2003-2005;4.《鸦片战争前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2-2004年;5.《朝鲜王朝(1392-1910)对华观演变研究》,韩国国际交流财团,1997-1999;6.《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第一卷),外交部科研项目,1996-1998年;7.《明代海外交通史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993-1995年;9.《清前期对外关系研究》,教育部人文学科博士点基金项目,1992-1994年;10.《闭关与开放:明清时期中外关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989-1991年。著作与教材:《儒家文明与中国传统对外关系》,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2.《儒家文明与中韩传统关系》,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3.《山东半岛与中韩交流》,香港出版社,2007年;4.《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的思想、制度与政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5.《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6.《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一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7.《朝鲜王朝(1392—1910)对华观的演变》,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8.《第三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9.《“怀夷”与“抑商”:明代海洋力量兴衰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0.《中韩关系史论》,齐鲁书社,1997年;11.《中韩交流三千年》,中华书局,1997年;12.《中国海外交通史》,台北文津出版,1997年;13.《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14.《闭关与开放:中国封建晚期对外关系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主要论文:(一)中国传统对外政策与涉外制度研究论文:《海外穆斯林商人与明朝海外交通政策》,《文史哲》2007年第1期;《郑和下西洋与东南亚华夷秩序的构建----兼论明朝是否向东南亚扩张问题》,《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中国传统文化与郑和下西洋》,《文史哲》2005年第3期;《澳门问题与乾隆限关政策》,澳门《文化杂志》2004年夏季号;《清初“海禁”期间海外贸易政策考》,《文史》2004年第4期;《明与清前期海外贸易政策比较》,《历史研究》2003年第6期;《论明朝月港开放的局限性》,《海交史研究》1996年第1期;《论宣德至弘治时期明朝对外政策的收缩》,《山东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试论明成祖的对外政策》,《安徽史学》1994年第1期;《论明太祖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失败》,《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2期;《清朝体制与对西方的被动应战》,《山东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论明代市舶司制度的演变》,《文史哲》1986年第2期;《明初海防与郑和下西洋》,《南开学报》1985年第5期;《“夷官”与“逃民”:明朝对于海外国家华人使节的反应》,载于张国刚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四辑。(二)中韩关系史领域研究论文:《字小与国家利益:对于明朝就朝鲜壬辰倭乱所做反应过程的透视》,《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1期;《许国出使朝鲜与东国士庶交谊》,《中国与韩国----崔韶子教授退职纪念论文集》,韩国太阳社出版社2005年;《“既在人间世,万事担双肩”----申圭植汉文诗歌作品初探》,金俊烨、石源华主编:《申圭植·闵弼镐与韩中关系》,韩国罗南出版社2003年4月版;《论唐代山东地区的新罗侨民村落----兼论高句丽遗民与新罗侨民的敌对意识问题》,韩国《东国史学》第37辑(2002年12月);《重陪鹓鹭更何年?---朝鲜李珥出使明朝诗歌初探》,《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明清时代的朝鲜使节与中国记闻》,《海交史研究》2001年第2期;《偰长寿与高丽、朝鲜王朝的对明外交》,杭州大学《韩国传统文化·历史卷》,学苑出版社2000年10月;《论17—19世纪朝鲜王朝的清朝观演变》,台北《韩国学报》第16期(2000年6月);《拒“理”与受“器”:论朝鲜王朝对早期汉译西学的反应》,澳门《文化杂志》第32期(1997年秋季);《明初与朝鲜海上交通考》,《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1期;《分裂时代的外交竞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韩关系述评》,韩国《东亚研究》第32辑(1996年12月);《论唐代的新罗侨民社区》,《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论唐代与新罗的文化交流》,《山东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李鸿章与朝鲜对西方的缔约开放》,《山东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论高丽王朝对中国典制文化的吸收问题》,北京大学《韩国学论文集》第八辑;《入唐新罗人与唐罗文化交流》,北京大学《韩国学论文集》第五辑;《礼义观与现实冲突----李朝政府对于清初漂流海商政策波动的研究》,北京大学《韩国学论文集》第四辑;《唐代对外开放政策与唐罗关系》,北京大学《韩国学论文集》第三辑。(三)中日关系史与中西关系史领域研究论文:《宋朝与丽日两国的民间交往与汉文化传播----高丽与日本接受宋文化的比较》,《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4期;2.《壬辰倭乱时期の明王朝と朝鲜の对日外交》(日文),仲尾宏(日本)主编:《朝鲜义僧将·松云大师と德川家康》,日本东京明石书店2002年7月;3.《澳门模式与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关系》,《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1期;4.《英国的“港脚贸易”与广州》,载于《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3月;5.《明朝对日政策与日本使节的争贡事件,》载于《明史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6.《英国散商对华贸易的发展与鸦片战争》,载于《屈辱与抗争----鸦片战争150周年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2月;7.《胡惟庸通倭问题辨析》,《安徽史学》1990年第1期。(四)中外关系史一般问题与中国海洋史领域论文:《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研究刍议》,《安徽史学》2008年第1期;2.《宋朝州府涉外权力的增强与东亚贸易的扩张----以市舶司为中心》,《东アジアと日本》,日本九州大学出版部2007年;3.《论16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特点》,《文史哲》2000年第4期;4.《晚明社会人身依附关系与社会思潮的演进》,韩国《东洋学研究》第4辑(1998年6月);5.《清代的天后宫与会馆》,《清史研究》1997年第3期;6.《也论清前期的海外贸易----与黄启臣先生商榷》,《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7.《明代海防与海外贸易----明朝闭关与开放问题的初步研究》,《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8月版;8.《明清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市场》,载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编:《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9.《明朝后期筹海过程考论》,《海交史研究》1990年第1期;10.《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中外界限和分期问题》,《山东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11.《明代海外贸易及其世界影响----兼论明代中国在亚太地区贸易上的历史地位》,《海交史研究》1989年第1期;12.《明代市舶司制度与海外贸易》,《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1期。(五)学术评论:《缀零碎为整体 寓分析于叙述----评张国刚、吴莉苇〈中西文化关系史〉》,《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3期;2.《读吴仁安〈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11期;3.《“闭关”或“开放”类型分析的局限性----近20年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研究述评》,《文史哲》2002年第6期;4.《评万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光明日报》2001年5月8日;5.《开拓创新,立论严谨----陈信雄〈宋元海外发展史研究〉评介》,《海交史研究》1993年第2期;6.《近来别具一只眼,另察中国衰乱源----简评李金明博士〈明代海外贸易史〉》,《海交史研究》1991年第1期。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韩国研究论丛》编委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海交史研究》编委中国朝鲜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史学会理事等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主编是谁编辑

张松如 张松如,笔名公木。著名诗人。教授。1910年生于直隶束鹿(今河北辛集)。1928年春,入北平师范大学学习。北平师范大学肄业。1930年春, 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从事“左联”、 “中国社会科学联盟”及“左翼教师联盟”工作。193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38年到延安,历任抗大教员、军委直属队政治部文艺室主任、鲁艺文学院教员,《部队文艺》主编。1945年9月到东北,任中共本溪市委宣传部部长。 历任东北大学教育长、教育学院院长,吉林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文联委员暨吉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暨吉林分会主席,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暨《社会科学战线》副主编,中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长,吉林省文联名誉主席。 建国后,历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副教务长,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副所长、所长,吉林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副校长,中国作协吉林分会第三、四届主席。1946年02月—1946年09月期间担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著有诗集《哈喽·胡子》、《十里盐湾》、《公木诗选》、《中华人民共和国颂歌》、《崩溃》、《我爱——自选诗集》,专著《漫谈诗歌创作》、《诗要用形象思维》、《毛泽东诗词鉴赏》、《第三自然界概说》、《中国文字学概论》、《诗论》,歌词《八路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中华人民共和国颂歌》等。《老子校读》获1988年吉林省社科哲学成果特等奖、1995年国家教委二等奖,专著《中国诗歌史论》获1992年国家教委优秀奖,其作品还获《长白山》文艺特别成就奖、吉林省第五届《长白山》文艺英才奖等。其他主要作品:《公木诗选》、《中国诗歌史论》、《毛泽东诗词研究》等。 原名张永年,又名张松甫,现名张松如,笔名有公木、木农等。1910年农历5月15日出生在今辛集市北孟家庄村一个农民家庭里,河北正定中学毕业。 他秉赋聪颖,正直好学,家庭和学校给了他良好的影响,青年时期的他受到爱国思想的感染熏陶,开始追求广阔而有意义的人生,也是这条大道上的奋进者。1928年后,公木进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学习时便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办刊物、搞暴动,又加入左联,所以两次被国民党反动政府逮捕入狱。公木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教育家。他在《公木诗选》后记中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诗”。他以惊人的毅力从《千家诗》学起,酷爱唐诗宋词,在漫长的学者之途当中,边学习边创作,终于打下了广泛的古典文学和语言学的坚实基础。曾主编《部队文艺》等,源源不断地在各地诗文报刊上发表诗作及论文等。鲁迅的文学学风和蒋光慈等人的诗作成为他一生奋斗学习的楷模。他以清新、质朴的格调热情歌颂农民的觉醒,广大群众获得解放的兴奋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不仅如此,他还在培养一代新人的路途上呕心沥血,当今一代新诗人邵燕祥、张志民、流沙河、未央、雁翼等都尊敬地称公木为老师。应该说公木为年青人留下了很多很多。诗人公木的成功词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更是不可不提的,这首“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作曲家郑律成谱曲后便犹如插上了翅膀,当年,它带着高昂、激越的旋律自由地翱翔在根据地,萦绕在清凉的上空。50多年来,这首歌曲激励一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战斗、成长、夺取胜利。在举世闻名的歌曲《东方红》的诞生和定稿发表中,公木也倾注了一腔心血。公木确确实实是“以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公木的诗、词、文学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人们也从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公木历任吉林大学中文系主任、吉林大学副校长等职。多年来把丰富知识和满腔心血投入教育事业,培养了一代代学子,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爱戴。于1998年10月30日在长春病逝,享年88岁。

我跟你是老乡 祖上在山东潍坊的青州你是关峰吧另外不一定有关系 八旗满族有许多汉人 兴许“关”就是你的姓氏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历史文献学硕士学位尚永琪,1969年出生,甘肃民乐人,现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科学战线》杂志副主编,历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站博士后,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主建国会吉林省委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1998年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历史文献学硕士学位,同年到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从事《社会科学战线》杂志历史学栏目的编辑工作。2006年在吉林大学获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   在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吉林人民出版社、沈阳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等出版《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狮子之路: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与传说》、《一本书读懂魏晋南北朝》、《宋元生活掠影》、《鸠摩罗什》、《胡僧东来》、《窦融世家》等专著。   在《历史研究》、《读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中国典籍与文化》、《文献》、《文学遗产》、《文史知识》、《中国佛学》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2001—2004连获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优秀编辑奖、期刊优秀作品编辑奖;2005年获吉林省政府“优秀作品编辑奖”。 在科学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沈阳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等出版《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宋元生活掠影》、《鸠摩罗什》、《胡僧东来》、《窦融世家》等专著,在《人民日报》、《历史研究》、《读书》、《中国典籍与文化》、《文献》、《文学遗产》、《文史知识》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2001—2004连获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优秀编辑奖、期刊优秀作品编辑奖;2005年获吉林省政府“优秀作品编辑奖”。

是公木公木,原名张永年,又名张松甫,现名张松如,笔名有公木、木农等。1910年农历5月15日出生在今辛集市北孟家庄村一个农民家庭里,河北正定中学毕业。他秉赋聪颖,正直好学,家庭和学校给了他良好的影响,青年时期的他受到爱国思想的感染熏陶,开始追求广阔而有意义的人生,也是这条大道上的奋进者。1928年后,公木进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学习时便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办刊物、搞暴动,又加入左联,所以两次被国民党反动政府逮捕入狱。公木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教育家。他在《公木诗选》后记中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诗”。他以惊人的毅力从《千家诗》学起,酷爱唐诗宋词,在漫长的学者之途当中,边学习边创作,终于打下了广泛的古典文学和语言学的坚实基础。李曾主编《部队文艺》等,源源不断地在各地诗文报刊上发表诗作及论文等。鲁迅的文学学风和蒋光慈等人的诗作成为他一生奋斗学习的楷模。公木的诗情犹如长江之水滚滚而来,又如黄河之涛一泻千里而一发不可收停。他以清新、质朴的格调热情歌颂农民的觉醒,广大群众获得解放的兴奋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不仅如此,他还在培养一代新人的路途上呕心沥血,当今一代新诗人邵燕祥、张志民、流沙河、未央、雁翼等都尊敬地称公木为老师。应该说公木为年青人留下了很多很多。诗人公木的成功词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更是不可不提的,这首“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作曲家郑律成谱曲便犹如插上了翅膀,当年,它带着高昂、激越的旋律自由地翱翔在根据地,萦绕在清凉的上空。50多年来,这首歌曲激励着一代八路军战士,一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战斗、成长、夺取胜利,为人民建功立勋,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举世闻名的歌曲《东方红》的诞生和定稿发表中,公木也倾注了一腔心血,这些有益于人民的工作都证明了他在创作问题上的宽厚胸怀。公木又确确实实是“以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公木原诗、词、文学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人们也从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公木现在任吉林大学副校长兼中文系主任,吉林社会科学院院长兼文学研究所所长,吉林社会科学联合副主席兼语文协会主席,吉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暨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主席等职务。如今,84岁龄的他依然思想非常活跃,精力旺盛。在他的倡议下,又组起了《中国诗歌简史》编委会,他团结了一批人,立志要填补中国诗史的空白。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新任主编是谁

张松如 张松如,笔名公木。著名诗人。教授。1910年生于直隶束鹿(今河北辛集)。1928年春,入北平师范大学学习。北平师范大学肄业。1930年春, 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从事“左联”、 “中国社会科学联盟”及“左翼教师联盟”工作。193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38年到延安,历任抗大教员、军委直属队政治部文艺室主任、鲁艺文学院教员,《部队文艺》主编。1945年9月到东北,任中共本溪市委宣传部部长。 历任东北大学教育长、教育学院院长,吉林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文联委员暨吉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暨吉林分会主席,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暨《社会科学战线》副主编,中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长,吉林省文联名誉主席。 建国后,历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副教务长,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副所长、所长,吉林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副校长,中国作协吉林分会第三、四届主席。1946年02月—1946年09月期间担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著有诗集《哈喽·胡子》、《十里盐湾》、《公木诗选》、《中华人民共和国颂歌》、《崩溃》、《我爱——自选诗集》,专著《漫谈诗歌创作》、《诗要用形象思维》、《毛泽东诗词鉴赏》、《第三自然界概说》、《中国文字学概论》、《诗论》,歌词《八路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中华人民共和国颂歌》等。《老子校读》获1988年吉林省社科哲学成果特等奖、1995年国家教委二等奖,专著《中国诗歌史论》获1992年国家教委优秀奖,其作品还获《长白山》文艺特别成就奖、吉林省第五届《长白山》文艺英才奖等。其他主要作品:《公木诗选》、《中国诗歌史论》、《毛泽东诗词研究》等。 原名张永年,又名张松甫,现名张松如,笔名有公木、木农等。1910年农历5月15日出生在今辛集市北孟家庄村一个农民家庭里,河北正定中学毕业。 他秉赋聪颖,正直好学,家庭和学校给了他良好的影响,青年时期的他受到爱国思想的感染熏陶,开始追求广阔而有意义的人生,也是这条大道上的奋进者。1928年后,公木进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学习时便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办刊物、搞暴动,又加入左联,所以两次被国民党反动政府逮捕入狱。公木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教育家。他在《公木诗选》后记中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诗”。他以惊人的毅力从《千家诗》学起,酷爱唐诗宋词,在漫长的学者之途当中,边学习边创作,终于打下了广泛的古典文学和语言学的坚实基础。曾主编《部队文艺》等,源源不断地在各地诗文报刊上发表诗作及论文等。鲁迅的文学学风和蒋光慈等人的诗作成为他一生奋斗学习的楷模。他以清新、质朴的格调热情歌颂农民的觉醒,广大群众获得解放的兴奋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不仅如此,他还在培养一代新人的路途上呕心沥血,当今一代新诗人邵燕祥、张志民、流沙河、未央、雁翼等都尊敬地称公木为老师。应该说公木为年青人留下了很多很多。诗人公木的成功词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更是不可不提的,这首“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作曲家郑律成谱曲后便犹如插上了翅膀,当年,它带着高昂、激越的旋律自由地翱翔在根据地,萦绕在清凉的上空。50多年来,这首歌曲激励一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战斗、成长、夺取胜利。在举世闻名的歌曲《东方红》的诞生和定稿发表中,公木也倾注了一腔心血。公木确确实实是“以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公木的诗、词、文学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人们也从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公木历任吉林大学中文系主任、吉林大学副校长等职。多年来把丰富知识和满腔心血投入教育事业,培养了一代代学子,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爱戴。于1998年10月30日在长春病逝,享年88岁。

《社会科学战线》是大型综合性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月刊,每月1日出刊,大16开本,282页,每期50万字左右。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社长马克教授,主编刘信君研究员。

专业特长及研究方向:中外关系史研究和中国海洋史研究,专长于中国传统对外政策和涉外制度研究、中国与周邻国家关系史研究,明清王朝海洋政策和海外贸易研究。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儒家文明与中韩关系研究》,韩国学术振兴财团项目,2007-2009;2.《清史·邦交志》(上卷),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体工程项目,2005-2010年;3.《唐代新罗侨民研究》,韩国国际交流财团,2003-2005;4.《鸦片战争前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2-2004年;5.《朝鲜王朝(1392-1910)对华观演变研究》,韩国国际交流财团,1997-1999;6.《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第一卷),外交部科研项目,1996-1998年;7.《明代海外交通史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993-1995年;9.《清前期对外关系研究》,教育部人文学科博士点基金项目,1992-1994年;10.《闭关与开放:明清时期中外关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989-1991年。著作与教材:《儒家文明与中国传统对外关系》,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2.《儒家文明与中韩传统关系》,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3.《山东半岛与中韩交流》,香港出版社,2007年;4.《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的思想、制度与政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5.《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6.《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一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7.《朝鲜王朝(1392—1910)对华观的演变》,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8.《第三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9.《“怀夷”与“抑商”:明代海洋力量兴衰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0.《中韩关系史论》,齐鲁书社,1997年;11.《中韩交流三千年》,中华书局,1997年;12.《中国海外交通史》,台北文津出版,1997年;13.《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14.《闭关与开放:中国封建晚期对外关系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主要论文:(一)中国传统对外政策与涉外制度研究论文:《海外穆斯林商人与明朝海外交通政策》,《文史哲》2007年第1期;《郑和下西洋与东南亚华夷秩序的构建----兼论明朝是否向东南亚扩张问题》,《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中国传统文化与郑和下西洋》,《文史哲》2005年第3期;《澳门问题与乾隆限关政策》,澳门《文化杂志》2004年夏季号;《清初“海禁”期间海外贸易政策考》,《文史》2004年第4期;《明与清前期海外贸易政策比较》,《历史研究》2003年第6期;《论明朝月港开放的局限性》,《海交史研究》1996年第1期;《论宣德至弘治时期明朝对外政策的收缩》,《山东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试论明成祖的对外政策》,《安徽史学》1994年第1期;《论明太祖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失败》,《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2期;《清朝体制与对西方的被动应战》,《山东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论明代市舶司制度的演变》,《文史哲》1986年第2期;《明初海防与郑和下西洋》,《南开学报》1985年第5期;《“夷官”与“逃民”:明朝对于海外国家华人使节的反应》,载于张国刚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四辑。(二)中韩关系史领域研究论文:《字小与国家利益:对于明朝就朝鲜壬辰倭乱所做反应过程的透视》,《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1期;《许国出使朝鲜与东国士庶交谊》,《中国与韩国----崔韶子教授退职纪念论文集》,韩国太阳社出版社2005年;《“既在人间世,万事担双肩”----申圭植汉文诗歌作品初探》,金俊烨、石源华主编:《申圭植·闵弼镐与韩中关系》,韩国罗南出版社2003年4月版;《论唐代山东地区的新罗侨民村落----兼论高句丽遗民与新罗侨民的敌对意识问题》,韩国《东国史学》第37辑(2002年12月);《重陪鹓鹭更何年?---朝鲜李珥出使明朝诗歌初探》,《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明清时代的朝鲜使节与中国记闻》,《海交史研究》2001年第2期;《偰长寿与高丽、朝鲜王朝的对明外交》,杭州大学《韩国传统文化·历史卷》,学苑出版社2000年10月;《论17—19世纪朝鲜王朝的清朝观演变》,台北《韩国学报》第16期(2000年6月);《拒“理”与受“器”:论朝鲜王朝对早期汉译西学的反应》,澳门《文化杂志》第32期(1997年秋季);《明初与朝鲜海上交通考》,《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1期;《分裂时代的外交竞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韩关系述评》,韩国《东亚研究》第32辑(1996年12月);《论唐代的新罗侨民社区》,《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论唐代与新罗的文化交流》,《山东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李鸿章与朝鲜对西方的缔约开放》,《山东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论高丽王朝对中国典制文化的吸收问题》,北京大学《韩国学论文集》第八辑;《入唐新罗人与唐罗文化交流》,北京大学《韩国学论文集》第五辑;《礼义观与现实冲突----李朝政府对于清初漂流海商政策波动的研究》,北京大学《韩国学论文集》第四辑;《唐代对外开放政策与唐罗关系》,北京大学《韩国学论文集》第三辑。(三)中日关系史与中西关系史领域研究论文:《宋朝与丽日两国的民间交往与汉文化传播----高丽与日本接受宋文化的比较》,《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4期;2.《壬辰倭乱时期の明王朝と朝鲜の对日外交》(日文),仲尾宏(日本)主编:《朝鲜义僧将·松云大师と德川家康》,日本东京明石书店2002年7月;3.《澳门模式与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关系》,《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1期;4.《英国的“港脚贸易”与广州》,载于《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3月;5.《明朝对日政策与日本使节的争贡事件,》载于《明史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6.《英国散商对华贸易的发展与鸦片战争》,载于《屈辱与抗争----鸦片战争150周年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2月;7.《胡惟庸通倭问题辨析》,《安徽史学》1990年第1期。(四)中外关系史一般问题与中国海洋史领域论文:《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研究刍议》,《安徽史学》2008年第1期;2.《宋朝州府涉外权力的增强与东亚贸易的扩张----以市舶司为中心》,《东アジアと日本》,日本九州大学出版部2007年;3.《论16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特点》,《文史哲》2000年第4期;4.《晚明社会人身依附关系与社会思潮的演进》,韩国《东洋学研究》第4辑(1998年6月);5.《清代的天后宫与会馆》,《清史研究》1997年第3期;6.《也论清前期的海外贸易----与黄启臣先生商榷》,《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7.《明代海防与海外贸易----明朝闭关与开放问题的初步研究》,《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8月版;8.《明清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市场》,载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编:《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9.《明朝后期筹海过程考论》,《海交史研究》1990年第1期;10.《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中外界限和分期问题》,《山东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11.《明代海外贸易及其世界影响----兼论明代中国在亚太地区贸易上的历史地位》,《海交史研究》1989年第1期;12.《明代市舶司制度与海外贸易》,《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1期。(五)学术评论:《缀零碎为整体 寓分析于叙述----评张国刚、吴莉苇〈中西文化关系史〉》,《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3期;2.《读吴仁安〈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11期;3.《“闭关”或“开放”类型分析的局限性----近20年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研究述评》,《文史哲》2002年第6期;4.《评万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光明日报》2001年5月8日;5.《开拓创新,立论严谨----陈信雄〈宋元海外发展史研究〉评介》,《海交史研究》1993年第2期;6.《近来别具一只眼,另察中国衰乱源----简评李金明博士〈明代海外贸易史〉》,《海交史研究》1991年第1期。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韩国研究论丛》编委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海交史研究》编委中国朝鲜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史学会理事等

张松如,原名张永年、张松甫,男,汉族,河北省辛集市人,中共党员。笔名公木,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1910年生。青年时期,他受到爱国思想的感染熏陶,开始追求广阔而有意义的人生。 1928年,公木考入北平师范大学,不久便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抗战爆发后,公木来到晋绥军分区,1938年8月到达延安,任抗大政治部宣传科干事。他创作的《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等诗歌经郑律成谱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也被称作“八路歌手”。后调八路军政治部任文艺室主任,创作了《鸟枪的故事》、《哈喽,胡子》和《我爱》等诗作。1942年调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他还将《移民歌》首段改编填词,写成代代传唱的著名歌词《东方红》。 公木先生是著名的学者。他治学领域广泛,态度严谨,成就显著。他提出的“第三自然界”的理论,丰富了人们对于诗歌本体和功能的理解。他主持撰写的中国诗歌史论大型丛书,史论结合,从内容和体式上都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丰碑。他用考古学的新发现,对《老子》等道家典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论证的翔实准确深得海内外学人的推崇。 作为杰出的教育家,公木的大半生是在学校的讲坛上度过的。1958年12月,他被下放到长春。1962年1月调入吉林大学,任中文系代理系主任,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并发表了大量的诗作,还为《英雄儿女》等电影插曲作词,一曲《英雄的赞歌》久唱不衰,感动了几代人。 1979年1月,公木恢复党籍和教授职称,出任吉林大学副校长、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曾任中国作协理事和全国文联委员、吉林省作协主席,吉林省文联主席、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长、中国诗经学会会长等职。从国统区到解放区,从北京到长春,他呕心沥血教书育人,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满腔的热忱培养了一代代学子,许多人后来成为著名的诗人、学者。他思想敏锐、深刻,富于激情和哲理;人格上一贯坦诚宽容,刚直不阿,深得青年人的崇敬与爱戴。 在最后的20年里,公木先生的诗歌创作和学术研究都进入了一个新的爆发期。他发表了《真实万岁》、《申请以及关于申请的申请》、《人类万岁》等一批新诗作,诗作中除保留着往昔对理想的追求,又增加了历经磨难后的理性思考。他整理出版了诗集《公木诗选》、《我爱》、《公木旧体诗抄》等,出版诗论集《诗要用形象思维》、《诗论》、《第三自然界概说》、《毛泽东诗词鉴赏》等。他还主编了《中国新文艺大系·诗歌卷(1937-1949》、《中国诗歌史》等。他潜心研究先秦典籍,出版了《老子校读》、《老子说解》、《老庄论集》等论著,其中,《老子校读》获原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公木以生命为诗,用自己内心真诚的声音与时代主旋律相共鸣。他的诗充满战斗的激情而又包含睿智的思想,是中国历史的证言和革命人生的总结。他的词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经作曲家郑律成谱曲后便犹如插上了翅膀,震撼着人们的心灵。50年代,他就出版了诗集《中华人民共和国颂歌》。他在《公木诗选》后记中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诗”。他以惊人的毅力从《千家诗》学起,酷爱唐诗宋词,在漫长的学者之途当中,边学习边创作,终于打下了广泛的古典文学和语言学的坚实基础。 在大半个世纪里,公木以人格为本,以生命为诗,孜孜不倦,战斗不息,写就了一曲人生的壮丽诗篇。

  • 索引序列
  •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主编是谁啊
  •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主编是谁
  •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新任主编是谁啊
  •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主编是谁编辑
  •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新任主编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