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目录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目录

发布时间: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目录

[1]张珍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与艺术设计[D] 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2]武宇林 回族民间剪纸及其艺术风格——以阿依舍·井春霞的剪纸为例[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何红一 南方民族民间剪纸对中国剪纸的特殊贡献[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4]段春华 中国民间剪纸与马蒂斯剪纸的比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5]戴嘉艳 走过岁月,历久弥新——谈蔚县剪纸与时代发展的全新适应[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 [6]余晓红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访湖南望城第一家华夏剪纸博物馆[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郭秀 民间剪纸造型手法研究[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8) [8]万炜 黄河三角洲民间剪纸艺术简论[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9]赵娅迪 山东民间剪纸的地域性文化特征[J] 美术大观,2010,(5) [10]王媛媛 中国民间剪纸中的牛文化[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2) [11]白航 柳林民间剪纸初探[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12]杨雨佳 创作主体的没落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J] 艺术百家,2010,(4) [13]朱晓红 近现代以来中国民间剪纸研究发展变化思考[J] 装饰,2010,(11) [14]马安君 甘肃民间剪纸艺术及其旅游开发[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1) [15]刘国武,刘贲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文化观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16]吕焰 论格式塔与民间剪纸的造型思维[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17]黄千,王晓华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6) [18]黄千,李英睿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美术大观,2009,(8) [19]梅玉洁 从齐鲁文化角度看山东民间剪纸[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0]李晓丹 东西方造型基础的追溯——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平面构成之异同[J] 美术大观,2009,(11) [21]董喆 美在人间 贵在纯真——漫话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9,(11) [22]汪辉,肖琼娜 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装饰,2006,(2) [23]顾浩,周军 扬州民间剪纸在当下社会的命运[J] 装饰,2006,(7) [24]关健 谈民间剪纸的收藏[J] 装饰,2006,(9) [25]康小花,赵军 浅析民间剪纸的时空表达模式[J] 美术大观,2006,(10) [26]季玉民,殷晓克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6,(10) [27]许中美 浅析乡村女性对民间剪纸传承的影响[J] 美术大观,2006,(11) [28]尚军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美[J] 装饰,2007,(1) [29]黄坚 备极工巧:闽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0]陆蕾 浅谈民间剪纸的审美创造[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4) [31]许茵茵 金华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构想[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2]谢群 论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J] 美术大观,2007,(6) [33]王晓玲 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价值的探究[J] 美术大观,2007,(9) [34]王晓昕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象征体系架构[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9) [35]王继红 学习民间剪纸艺术的几则断想[J] 淄博师专学报,2006,(2) [36]许中美 民间剪纸里的动物图形寓意[J] 菏泽学院学报,2007,(4) [37]谭嫄嫄,宁绍强 民间剪纸艺术在民族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2008,(12) [38]陆序彦 民间剪纸的精神性及思考[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5) [39]王焰安 试论民间剪纸的版权主体及版权享有[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0]孙琳,陈立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1) [41]刘彩清 中阳民间剪纸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42]王景怡,王立秋 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J] 美术大观,2008,(5) [43]王立秋,董其志 民间剪纸艺术在高师美术教学中的尝试[J] 美术大观,2008,(5) [44]楼正国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设计语言[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7) [45]刘流,张展 毕加索的中国知音——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中的直觉思维[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6]李志宏 民间剪纸艺术传达方式中的平面构成元素[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7]詹克兢 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J] 艺术百家,2005,(3) [48]何红一 我国南方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保护策略[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49]李滔 民间剪纸中的生活美[J] 装饰,2005,(9) [50]王焰安 对商业形态民间剪纸版权的思考[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马廉祯,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马廉祯,男,回族,1978年生。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召集人、运动训练学系副主任、香港中华国术总会会长、甘肃省马氏通备武学学会会长、《武学》主编和天水师范学院客座教授等。

1、《宋夏沿边的侵耕问题》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2、《儒家的“礼”与西夏〈天盛律令〉》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北宋西北沿边区域市场的形成与功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4、《 唐宋时期中西交通史中的灵州》阴山学刊2004/45、《清帝眼中清官的行政能力及其政治教化功能》社会科学辑刊2004/56、《孝亲、忠君、爱民——清官政治思想模式》2004/67、《 宋夏之间的走私贸易》中国史研究2005/18、《海瑞:陆、王心学的实践者》阴山学刊2005/49、《试论战国末年的人才流动》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0、《吸收与融合——元代西夏遗民社会地位及其民族融合的历史考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1、《西夏驿路与驿传制度》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目录

[1]张珍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与艺术设计[D] 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2]武宇林 回族民间剪纸及其艺术风格——以阿依舍·井春霞的剪纸为例[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何红一 南方民族民间剪纸对中国剪纸的特殊贡献[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4]段春华 中国民间剪纸与马蒂斯剪纸的比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5]戴嘉艳 走过岁月,历久弥新——谈蔚县剪纸与时代发展的全新适应[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 [6]余晓红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访湖南望城第一家华夏剪纸博物馆[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郭秀 民间剪纸造型手法研究[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8) [8]万炜 黄河三角洲民间剪纸艺术简论[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9]赵娅迪 山东民间剪纸的地域性文化特征[J] 美术大观,2010,(5) [10]王媛媛 中国民间剪纸中的牛文化[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2) [11]白航 柳林民间剪纸初探[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12]杨雨佳 创作主体的没落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J] 艺术百家,2010,(4) [13]朱晓红 近现代以来中国民间剪纸研究发展变化思考[J] 装饰,2010,(11) [14]马安君 甘肃民间剪纸艺术及其旅游开发[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1) [15]刘国武,刘贲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文化观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16]吕焰 论格式塔与民间剪纸的造型思维[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17]黄千,王晓华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6) [18]黄千,李英睿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美术大观,2009,(8) [19]梅玉洁 从齐鲁文化角度看山东民间剪纸[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0]李晓丹 东西方造型基础的追溯——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平面构成之异同[J] 美术大观,2009,(11) [21]董喆 美在人间 贵在纯真——漫话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9,(11) [22]汪辉,肖琼娜 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装饰,2006,(2) [23]顾浩,周军 扬州民间剪纸在当下社会的命运[J] 装饰,2006,(7) [24]关健 谈民间剪纸的收藏[J] 装饰,2006,(9) [25]康小花,赵军 浅析民间剪纸的时空表达模式[J] 美术大观,2006,(10) [26]季玉民,殷晓克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6,(10) [27]许中美 浅析乡村女性对民间剪纸传承的影响[J] 美术大观,2006,(11) [28]尚军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美[J] 装饰,2007,(1) [29]黄坚 备极工巧:闽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0]陆蕾 浅谈民间剪纸的审美创造[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4) [31]许茵茵 金华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构想[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2]谢群 论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J] 美术大观,2007,(6) [33]王晓玲 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价值的探究[J] 美术大观,2007,(9) [34]王晓昕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象征体系架构[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9) [35]王继红 学习民间剪纸艺术的几则断想[J] 淄博师专学报,2006,(2) [36]许中美 民间剪纸里的动物图形寓意[J] 菏泽学院学报,2007,(4) [37]谭嫄嫄,宁绍强 民间剪纸艺术在民族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2008,(12) [38]陆序彦 民间剪纸的精神性及思考[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5) [39]王焰安 试论民间剪纸的版权主体及版权享有[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0]孙琳,陈立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1) [41]刘彩清 中阳民间剪纸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42]王景怡,王立秋 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J] 美术大观,2008,(5) [43]王立秋,董其志 民间剪纸艺术在高师美术教学中的尝试[J] 美术大观,2008,(5) [44]楼正国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设计语言[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7) [45]刘流,张展 毕加索的中国知音——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中的直觉思维[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6]李志宏 民间剪纸艺术传达方式中的平面构成元素[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7]詹克兢 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J] 艺术百家,2005,(3) [48]何红一 我国南方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保护策略[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49]李滔 民间剪纸中的生活美[J] 装饰,2005,(9) [50]王焰安 对商业形态民间剪纸版权的思考[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明代宫廷教育思想初论》,《求是学刊》2015年第2期。《怀柔远人:国史〈明实录〉对西域“回回”记载的价值取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明清实录对武当山记载的差异》,《南都学坛》2015年第2期。《〈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的学术价值》,《中华读书报》2015年2月4日第15版。《〈清实录〉修纂中的汉化现象论析》,《华中国学》第三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311—324页。《论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与延展——兼论中国史学史体系的发展模式》,《人文杂志》2014年第8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4年第4期转载;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转载。《王士祯家族历史撰述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5期。《明代皇室子弟教育初论》,《长白学刊》2014年第4期。《中国宫廷的游戏与娱乐》,《紫禁城》2014年第2期。《〈宋实录〉川蜀作者群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翁心存日记〉所见〈清宣宗实录〉版本考》,《文献》2013年11月第6期。《论国学的学格》,《光明日报》2013年8月26日第15版“国学版”。《试析〈明实录〉对刘基形象的记载与塑造》(与谢盛合作),《学术研究》2013年第5期。《〈宋实录〉河南作者群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清实录〉的文献价值与文本解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3年第10期转载。《试论〈清实录〉在整饬吏治中的指导性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民国学者应用、整理和研究〈清实录〉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试论儒学思想在史学实践中的贯彻》,《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5期。《从〈翁心存日记〉看清代实录馆的修纂与运作》,《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4期。《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又《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2年第8期转载。《实录体史书在中国文化承传上的特殊贡献》,《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皇帝实录》,《人文论丛》201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试述〈明实录〉对武当山的记载及其价值》,《江汉论坛》2011年第12期;又收入《故宫·武当山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王朝与天下之辨:明末清初“新民本”对君主私天下本质的揭露》,《明史研究论丛》第9辑,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从〈清实录〉看海南的航海与海盗问题》(与谢盛合作),《新东方》2011年第3期。《欲乐还忧:崇祯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6期。《化神奇为腐朽——明熹宗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5期。《追回失去的快乐——明神宗后期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4期。《没有快乐的童年——明神宗早期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3期。《压抑后的“井喷”——明穆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2期。《修醮宴安求长生——明世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1期。《试述〈明太宗实录〉对建文帝形象的描写与塑造》,《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从历史与新闻的关系看史学的传播和普及》,《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与影响述论》,载《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永宣时代解读》,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又载《永宣时代及其影响——两岸故宫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论儒学与史学的关系——以儒学对实录体史书编纂的影响为例》,载《中国的思想与社会——历史研究的回顾、探索与展望》,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新探》,《华中学术》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清实录〉世传版本考》,《明清论丛》第十辑,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试述〈明太祖实录〉对朱元璋形象的塑造》,《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试论〈明实录〉对建文帝的态度及其变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1期转载。《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下)》,《紫禁城》2010年第9期。《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上)》,《紫禁城》2010年第8期。《突破围城(下)——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7期。《突破围城(上)——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6期。《滑向逸游:明宪宗与明孝宗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5期。《儒家伦理与皇帝私欲的冲突与折衷——明英宗与明代宗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0年第4期。《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明宣宗骄奢荒唐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3期。《新年共乐逢亨运,多寿惟惭祝眇躬——明宣德年间的宫廷节庆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2期。《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画马前看——明宣宗的效游和巡游》,《紫禁城》2010年第1期。《明实录所见登州的对外往来》,《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9年。《明代宫廷修书仪制考述》,《故宫学刊》总第五辑,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朝回足清暇,抚景情更怡:明宣宗的宫廷游乐活动》,《紫禁城》2009年第12期。《闲暇琴书足自娱,每从周孔溯唐虞:宣宗的宫廷文艺娱乐》,《紫禁城》2009年第11期。《天理与人欲的动态平衡: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紫禁城》2009年第10期。《从心所欲不逾距:明成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9期。《围城里的陶醉:明太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8期。《〈宋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国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史学史的交叠与分野》,《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7期转载。《皇史宬尊藏〈清实录〉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1期。《论儒臣与宦官对明代皇帝娱乐的影响及较量》,《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6期。《清实录宫藏版本考》,《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台湾),第40期,2008年。《利玛窦“送礼”初探》,(澳门)《文化杂志》2008年春季刊。《〈清实录〉稿底正副本及满汉蒙文本形成考论》,《史学集刊》2008年第2期。《明代的〈汉书〉经典化与刘邦神圣化的现象、原因与影响》,《长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从英法德意俄美汉译国名的演变看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知过程》,载《语义的文化变迁》第145~17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五代实录修纂考》,《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唐五代实录修纂机构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6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让中华文明的特色更鲜明》,《社会科学报》(上海)2007年5月17日。《实录修撰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朱熹修纂〈宋高宗实录〉考论》,《朱子学刊》2006年第1辑(总第16辑),黄山书社2006年。《司马迁所创纪传体对实录体的影响》,《史记论丛》第三集《逐鹿中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从边缘到中心:明清实录对东北历史观察视角的转换》,《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从唐实录体裁看实录体的特征与地位》,《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宋钦宗实录〉的修纂与价值》,《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4期。《明代西器东传探研》,《兰州大学学报》2006第1期。《〈唐太宗实录〉的修纂及历史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期。《明实录职官校正》,《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4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大明志书〉修纂及特点考论》,《明清安徽典籍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发微》,《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9期转载。《张居正官史修纂的革新措施》,《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1期。《明至清中叶长江流域的西器东传》,《中国文化》第21期,2004年6月。《谶谣: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社会学家茶座》总第7辑,2004年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家建立新型君臣关系的尝试》,《历史文献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江汉论坛》2003年10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4年2期。《西器东传与前近代中国社会》,《学术月刊》2003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3年6期转载。《试析章学诚妇女观及对其史学观的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史学史研究》2003年3期。《〈明夷待访录〉的近代“误读”与“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国民性改造运动”与中国民族旅游性格的重塑》,《人文论丛》200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试论直书与曲笔对明实录价值的影响》,《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从唐甄对君民关系的考察看其新民本思想》,《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明代起居注的兴废及其对明实录修纂的影响——兼论儒家意识与君主专制的冲突与摩擦》,《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明代史馆探微》,《史学史研究》2000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0年8期转载。《张舜徽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国学研究》,《求索》2001年第6期。《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以〈明实录〉的禁藏与流传为线索》,《学术月刊》2000年5期。《从唐甄的旅游观看中国文化的转型》,《旅游学刊》2000年3期。《明实录修纂程序述要》,《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1期。《略论中国传统旅游的人文精神》,《人文论丛》1999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明实录修纂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特征》,《旅游学刊》1999年第4期。《直书与曲笔:传统修史原则的一体二翼》,《学术月刊》1999年3期。《睿宗、崇祯及南明诸朝实录修纂考述》,《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明实录研究述略》,《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试论〈洪芳洲公文集〉的史料价值》,《洪芳洲研究论集》,台湾洪芳洲研究会1998年。《从宋明家庭经济的经营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8年第3期。《从明代城市功能的转变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张舜徽清代学术史研究初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1月专辑。《朱元璋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初探》,《江汉论坛》1997年5期。《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3期。《会通思想及其历史回声》,《船山学刊》1997年1期。《明实录的版本与收藏》,《文献》1997年1期。《明实录修纂与明代政治斗争》,《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7年第3期转载。《明实录主题思想及民族史料价值》,《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4期。《试论〈殷虚书契考释〉的方法和价值》,《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六辑)1995年10月。《大戴礼记经文校正》,《文史》第39辑,中华书局1994年。《从朱元璋的正统观看他对元蒙的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补遗》,《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燕山出版社1993年。《朱元璋偶像崇拜与政策走向》,《安徽史学》1993年第2期。《谣谚与古代教育及科举》,《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史记人民性悖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3年第1期转载。《明实录地名校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二辑),燕山出版社1991年。《大戴礼记校正》,《古籍整理与研究》,第6期,中华书局,1991年6月。《钱大昕史学思想钩沉》,《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又收入《钱大昕研究》论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在历史学视角及体例的转折点上——张舜徽先生〈中华人民通史〉研究》,《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0年第5期转载。《司马迁与郑樵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史记不朽之迷——史记成功原因新探》,《古籍整理》1990年2期。《时代中心的史学》,《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89年第10期转载。《苏颂与史学》(与张三夕合作),《古籍整理》1988年第3期;后收入《苏颂研究文集》,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大戴礼记校正二十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目录

赵继伟,男,年9月27日出生,汉族,党员,河南省南阳人,博士,曾在总参某部服役,现为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主义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基本信息中文名称赵继伟别名纪委国籍中国民族汉 出生地辽宁省鞍山出生日期年8月25日职业中国篮球运动员身高cm目录展开1 个人资料1 主要作品2 人物信息3 个人经历赵继伟,男,年9月27日出生,汉族,党员,河南省南阳人,博士,曾在总参某部服役,现为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主义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近年来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4项,主持完成省教育厅课题1项;目前主持课题1项、省教育厅课题1项、校重点课赵继伟题1项,参与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出版专著2部、参编4部、合著1部,公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摘录。主要作品专著《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论》,武汉大学出版社,年2月版。《论思想教育学建设思维路径的转换》,《江汉》,年第1期。《主义意识形态的接受方式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1期。《论思想工作的实践前沿问题》,《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年第7期。《缄默知识理论视野中的思想教育》,《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2期。《晚年对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新贡献及其现实意义》,《理论月刊》,年第4期。《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因应性机理》,《思想教育研究》,年第1期。《论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感应性机理》,《湖北社会科学》,年第2期。《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与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之间的关系》,《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卷)》,年第3期。《论思想教育机理的涵义》,《思想教育研究》,年第2期。《思想教育机理研究:缘起、意义与理路》,《宁夏党校学报》,年第2期。《论思想教育机理的属性、本质与表现形态》,《桂海论丛》,年第4期。《思想工作机理研究述评》,《理论月刊》,年第2期。《论思想教育机理的功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第2期。《论思想工作的人格载体》,《南方论刊》,年第12期。《民族思想教育学导论》(合著),民族出版社,年3月版。《着力提升思想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年第1期。《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实践方略》,《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年第2期。《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教育价值》,《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年第6期。《思想工作机理论》,湖北出版社,年5月版。篮球运动员百度名片 赵继伟,年8月25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中国篮球运动员,效力于CBA辽宁衡业捷豹男篮青年队人物信息家庭成员:父母 姐姐赛场下的他(10张)个人爱好:看电视剧 听音乐绰:纪委喜欢的电影:刘德华演的都喜欢喜欢的城:沈阳喜欢的食物:能吃的都好喜欢的球员:纳什 保罗 罗斯开心的事:赢球座右铭: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项目:国内篮球位置:控球后卫俱乐部:辽宁衡业捷豹篮球俱乐部俱乐部码:4数据:场均6分、7个篮板、3助攻以及6抢断。个人主要奖项: U16土耳其国际邀请赛冠军 荣获赛事最佳控卫的称 这是中国男篮国际比赛中有史 以来出现的第一个赛会最佳控卫年第二届亚洲青年(16岁以下)男篮锦标赛冠军年U17世青赛第七名 同时获得抢断王称 出战8场,场均23分钟内可以得到8分4篮板6助攻9抢断 ……年U19世青赛第七名 出战9场,场均7分钟获得3分 3个篮板 8个助攻 4抢断……个人经历年出生的赵继伟是一名优秀的控卫苗子,他身高1米85,拥有速度的同时球风踏实。他甚至这样给自己定位过,他说他将组织队友进攻放在首位,只有队友哑火或出现空位时,他才会出手。不迷恋进攻不浪投,赵继伟没有以往大多数控卫身上的通病。赛场风姿(13张)10岁时 赵继伟进入业余体校,13岁进入辽宁省少体校,教练跟赵继伟说:当队友被对手打乱的时候,你必须是清醒的,当队友不得分的时候,你必须站出来得分。“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我,教练的信任让我感觉自己很有动力。”赵继伟说。“我的身高矮,重心低,而且喜欢训练,训练之后我都会加练。”赵继伟说,平时里,他一有机会就看NBA和CBA的比赛,最喜欢纳什,保存了他能找到的所有的纳什视频。赵继伟现在也一直在苦练基本功。就像搭建楼一样,地基打得有多扎实,楼就能盖多高,这样的启示,是去年底在澳大利亚的邀请赛上悟出来的。去年12月,国青队在澳大利亚的比赛中获得了初中组的冠军,但是那场比赛,赵继伟被对方的8逼得很紧,“传球失误、连运球都失误,就像不会打球了一样,从那回来之后,我就知道,我还差得远着呢,必须练基本功了。”至于等信息,一般人是不会有的啦。。。。

科研项目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具体如下列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法的结构规范化研究”(11BFX003); 国家社会科学项目:《立法后评估研究》,批准号为07BFX010(2007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批准号为NCET-10-0550); 2013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地方立法的成本效益评估研究”(项目批准号:13SFB2005); 教育部重点课题“《高等教育法》实施效果评估研究”(DIA080112)”;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法律绩效评估机制研究》,批准号为2007SFB2002(2007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化立法研究》,批准号为03JD820001(2003年);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2013年度课题“民族教育平等权制度的实施效果评估研究”(项目编号:RDZC13007);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立项项目:《法科学生素质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研究》,批准号为FIB070335-A12-04。 “荣达教育资助基金”民族教育研究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立法后评估研究》被批准为国家体育总局2009年度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批准号为1389SS09078。 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地方立法的效益问题研究》,批准号为AHSK01-02D048(2002年); 已出版专著如下列等:《法律绩效评估机制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立法听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立法效益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制度设计与立法公正》,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立法后评估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代表性论文 《“特别法”与“一般法”之关系及适用问题探讨》, 《法律科学》2006年06期; 《法治指数的中国引入:问题及可能进路》, 《 政治与法律》2015年05期; 《论我国官员财产申报立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法学评论》2014年01期; 《法律文本中的“附件”设置》,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年06期; 《论立法后评估主体的建构》, 《 政法论坛》2010年05期; 《法律绩效评估的“公众参与”模式探讨》,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06期; 《立法的合法性评估》, 《法学论坛》2008年02期; 《法律绩效评估的发生机制——以国家主导为视角》, 《法商研究》2008年03期;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适用规则刍议》,《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04期; 《立法后评估对象的选择》, 《 现代法学》2008年04期; 《立法听证初论》,《法学杂志》2002年04期; 《科学立法的判断标准和体制机制》, 《江汉学术》2015年04期; 《政府信息公开的说明理由制度探讨》, 《 电子政务》2015年09期; 《立法成本效益评估的质量及保障机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年05期; 《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回应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年02期; 《我国法治指数设立的规范化考察》, 《理论学刊》2015年05期; 《体育法律修改包裹模式的运用——以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开放立法为考察对象》,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政府档案信息公开的立法探索》, 《学习与探索》2007年03期; 《论立法的正当程序》, 《华东政法大学学学报》2006年02期; 《“特别法”与“一般法”之关系及适用问题探讨》,《法律科学》2006年06期; 《立法公正的实现与保障机制》,《政法论》坛2005年01期; 《立法回避制度论》,《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04期; 《立法的社会接受能力探讨》,《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4期; 《论立法成本》,《理论与改革》2001年06期; 《立法论证探讨》,《政治与法律》2001年03期。 《论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及制度保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9期; 《美国行政立法的成本与效益评估探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6期; 《法律文本中“法的目录”设置论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年03期; 《法律文本中的“废止条款”设置论析》, 《政治与法律》2013年07期; 《论我国公民的被选举权及其完善》,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年01期; 《论法律文本中“过渡条款”的规范化设置》, 《法商研究》2013年04期; 《加拿大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咨询制度考察》,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年03期; 《法律文本中题注的设置论析》,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 2012年02期; 《立法后评估结果的回应机制》,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年01期; 《立法后评估的回应滞阻析论》, 《 理论与改革》2010年05期; 《司法解释正当性的困境及出路》,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立法技术评估的探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年05期; 《论立法的可操作性评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年04期; 《立法后评估的触发机制——国家与社会联动的视角》,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9年05期; 《日本的立法后评估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中州学刊》2009年05期; 《法律适用原则竞合时的司法选择》,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05期; 《加拿大立法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探讨》,《法治研究》2014年第8期。

英文名: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学校编辑部现有在岗人员10人(含人文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其中编辑8人,编务2人。编辑中,具有高级职称的6人,其中,正高4人(含学校学科带头人1人)。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目录

安徽工业大学自己出版的

论文任务书怎么写1、课题的内容和要求——课题内容:主要写作课题目的意义,用简洁、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课题的内容;课题要求:主要用什么方法完成论文、达到什么目的。  2、设计的技术要求与数据(或论文主要内容):论文主要内容应写明具体做哪些方面可分几点来写,注意不要将实验方案写在此处。  3、研究方案与研究目标:论文要求立论有据、观点鲜明,文章结构完整、语言顺畅、层次分明;研究内容与提出的观点要求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文章的撰写过程中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文章应尽量避免错别字和错误标点符号的出现,文章格式参考学校学位论文格式统一要求样本。 4、进度计划与应完成的工作——分3-4或4-6个阶段写,将每个阶段应完成的工作写上。例如:进度计划的开始时间2017年3月,结束时间为2017年5月如:2017年3月至5月:查阅资料、试验准备工作;2017年5月到7月:进行试验。  5、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列出参考文献、资料10篇以上其中外文2篇,近2年参考文献、资料2-3篇。此处参考文献、资料最好与后面开题报告中参考文献、资料一致,但数量不能大于开题报告中参考文献、资料数量。拓展资料:学年论文一译“课程论文”。指高等学校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师范类专业本科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某一学期内,在教师指导下就给定的课题独立进行研究所写出的小论文。其撰写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课程的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与理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接受查阅、评述文献,制定研究方案及计算、论证、撰写论文等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论文题目由教师下达,因人而异,应是学生在掌握已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解决的小型综合性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撰写期间,教师须及时检查、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并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指导。

【导读】: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论文的写作相当重要,写好论文会给大学生活一个完美的句号。阳光大学生网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论文的写作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毕业论文任务书范例一、主要任务与目标:本文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是根据沃尔玛的经验,旨在研究如何解决我国的连锁零售业目前存在的供应商与零售企业不良冲突,建立和谐的长期的合作关系,进而实现我国连锁零售业能够有所突破,使其发展壮大,做大做强,走向世界。希望通过本次毕业论文,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论文写作方向,能独立查找、分析和翻译外文资料;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本文研究的是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连锁零售业企业中的运用探析,先介绍供应链的基本理论,本文侧重于研究供应商关系管理,并结合沃尔玛在中国零售市场中的供应链实践活动。本文基本要求贴近实际生活,最后所提出的建议也具有一定的可取性。论文写作中的基本要求:1、根据论文研究方向,独立进行文献查找和分析文献资料;2、能够独立查找、翻译和分析外文资料;3、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成果,独立分析、写作、完成完整的毕业论文。三、计划进度:9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准备开题报告5 完成开题报告6 准备文献综述、英文翻译21完成英文翻译22整理资料,准备文献综述及正文20完成文献综述及正文20提交论文初稿15提交论文修改稿28完成论文全文四、主要参考文献:[1]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2] 丁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连锁零售企业运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2005] [4-5][ [3] 胡军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务[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54-56][4] 马晓静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对中国连锁超市的启示 [J ][新疆]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4] [21-23] [5] 赵凡禹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成功奥秘 [M][北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3][72-78],[113-116][6] 刘爱菊,屠巧平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J ][北京][企业活力管理实务] [2005,2][11-15] [7] Tim S McLaren , Milena M Head, Yufei Y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electronics [J][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Business Management Springer-Verlag ][2004,5][208-212]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系 主 任 (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论《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人文主义系部: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班级: 10级汉语言文学1班 学生: 易山明 指导教师: 左攀峰 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一部小说,也是西方社会除《圣经》外流传最广的一部文学作品。本文将以人文主义为线索,简要介绍作者笛福的人生经历和《鲁宾逊漂流记》的内容,探讨人文主义的由来、影响和它在文中的体现,以及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启示。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论文撰写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论文应做到中心突出,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必须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并能进行深入分析,见解独到。同时论文字数不得少于8000字,还要有300字左右的论文摘要,关键词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由高至低顺序排列)。最后附上参考文献目录和致谢辞。3、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对于《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人文主义的研究,我将着重从作者笛福的生平、小说创作背景(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的发展)、人文主义的发展过程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文本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人文主义在小说中的体现,以及形成的原因和意义等。4、主要参考文献[1]笛福 义海译 鲁宾逊漂流记[M]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展文婕 试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影响[J] 开封大学学报,[3]张莉 浅谈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J] 科技信息,[4]虞雅芬 人文主义的内涵与发展[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5]张玲 人文主义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J] 时代文学(下半月),[6]杨浩勇,杨保利 人文主义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J] 许昌师专学报,[7]徐德林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体现出的西方价值观[J] 渝州教育学院学报,[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9]刘友古 论人文主义概念形成及其意义[J] 兰州学刊,[10]王淑娟 从《鲁滨孙漂流记》看十八世纪西方文化[J] 芒种,[11]钟素花 《鲁滨逊漂流记》的二元解读[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2]马玉梅 《鲁滨逊漂流记》体现的文化价值刍议[J] 作家,[13]刘菲菲,丁爱侠 《鲁滨逊漂流记》中人物的时代特征[J] 北方文学(下半月),[14]张红梅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启蒙思想窥探[J] 时代文学(双月版),[15]查新舟 《鲁宾逊漂流记》之人性问题分析[J] 文学界(理论版),[16]刘冰洁 《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17]张文丽 《鲁滨逊漂流记》的《圣经》意识[J] 文教资料,[18]李少伟 生态学视角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进度安排毕业论文任务书范文样本看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怎么写”的人还看了:如何写出高水平的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选题报告范文毕业设计免费下载心理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的标准格式

估计是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5期目录

【摘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其成果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分为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本文比较详尽地列举了上述研究方法的内容以及优缺点,力图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成果评价 评价方法  一、引言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是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高度重视。因此,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相应的也对科研成果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成果的评价方法大  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定性评价方法,一类是定量评价方法。  二、定性评价方法  哲学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的诸多特点使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比较复杂和相对困难,就学科性质来说,最传统的定性评价方法比较适合哲学社会科学。  1、专家评价方法。专家评价法是“一种由科学共同体来做出有关科学真理性评价的制度”。其实质就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学术领域,组织该学术领域学者与该学术领域相关的专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涉及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活动。  (1)专家评价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中的应用。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中,专家评价方法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制,设立评审专家库,按学科划分为学科评审组,届时抽取一定量的成员参加会议评审,对同行评议专家实施信誉制管理。  (2)专家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传统的专家评价方法有其独特的众多优点:首先,同一学术领域的专家比较了解自身学科的研究现状,能够客观地评价出成果的创新之处;其次,对于无相关文献可供参考的评价对象,可以充分发挥同领域专家的经验智慧开展评价工作,减少或避免了因资料缺乏而带来的局限性、片面性;最后,当评价指标难以量化时,专家评价就显示出了它独特的优越性。  但不可否认专家评价法也存在着自身局限性:首先,马太效应不可避免,专家的名望在增加参与专家评议的机会的同时,也引发由机会不均匀带来的评审不公;其次,专家评价法存在着严重的主观性,当研究成果与个人因素相冲突时就会出现较严重的观念偏差,带来评价结果不客观性;最后,专家评价的最终结果有较大分歧时一般是采用学术民主的方式,原则上是少数服从多数,而这与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活动的特点是不相符的。  2、公众评价方法。公众评价方法是对专家评价方法的补充,其自身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1)公众评价方法的内容。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公众评价将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果评价的一种必然趋势。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方法,由评审组织部门建立相关评价网站,对参评成果建立网上公众评价,或者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信息采集,然后将其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以作为定性分析的补充,同时用来弥补专家评价法的不足之处。  (2)公众评价的必要性。学术研究成果大多以学术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学术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价值性,读者是最有发言权的。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并不是为了评价而发表的,是为了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实现其社会价值。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中增加公众评价的内容,可以促进学者们在理论研究上下狠功  夫,从而提升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三、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的出现是为了避免定性评价法的主观性而产生的,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客观性。  1、引文分析法。引文分析法是利用各种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概括、抽象、归纳等的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信息计量的研究方法。目前引文分析法广泛运用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以其客观性著称。  (1)引文分析法的分析指标。一般来说,对科学期刊进行分析时常用的分析指标有五种:自引率、被自引率、影响因子、引证率与即时指标。在对专业和学科结构进行研究时,除用引证率外,还可用引文耦合和同被引等分析指标。  (2)引文分析法的局限性。尽管引文分析法具有客观性强且易量化的优点,但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第一,引文数量随机性导致平等“量”化困难。在实际的论文撰写时,作者所列出的引文在数量上是完全随机的,没有任何比例或限制。另外,引文数量会受其它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外语水平、引文来源等等。第二,受时空的限制新发表的论文的被引率较低,刊物的发行范围也对被引率有较大影响。还有一些观点有明显错误的论文,被他人作为批评的对象而列入参考文献之中,这样的被引用也将影响引文分析数据的准确性。第三,参考文献不够规范,引文著录不规范会对引文分析产生不良的影响。  尽管引文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毕竟是客观而科学的国际通用的文献计量评价方法,其客观反馈性和定量分析弥补了人为定性评价的缺陷,成为众多评价研究成果的多种方法中极为重要的评价方法。  2、文摘法。文摘法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专家评价法,也被认为是“优选”。在理论上,文摘被认为可以作为“一种对论文的科学水平进行间接评价的手段”,文摘法在期刊评价中被广泛运用和认可,使得很多学术期刊不得不采取迎合文摘刊物的“文摘战略”。作为评价工具,文摘法的操作性很强,同时权威文摘刊物的评价效力也是为学术界所广泛认可的。  (1)文摘法所采用的主要摘录方式。文摘标识是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著名的、带有权威性的转录刊物、文摘或者题录刊物收录情况作为衡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价值和质量的重要标识。一般摘录的方式有全文转载、全文摘载、内容摘要和文献题录四种。  全文转载就是从众多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中挑选出一些质量高、学术价值大的重点论文,原文不作任何改动,集结成册出版发行,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印报刊资料》和《中国跨世纪战略文献》等。全文摘载与全文转载性质差不多,在不改变原文的结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压缩后出版发行,如《新华文摘》和《中国经济文库》等。内容摘要即是提炼出文章包含的一些新观点、新理论或者新方法,汇集出版发行。在我国,刊登这类专业性文摘的刊物较多,收入《新华文摘》“论点摘编”中的文献就属于这种。题录就是对论文的外部特征进行描述和揭示,然后汇集出版,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印报刊资料》中所附的文献题录。  (2)文摘法的局限性。文摘法是以通过专家推荐为基础的方法,因此难免会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一是文摘评价具有瞬时性,推荐与否必须在短时间内决定,一旦形成,无法更改替换,更无法查缺补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次性的评价,因此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二是有些潜在的新兴学科或者极其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在发表之初可能会乏人问津或知者甚少,进而失去被某些权威文摘期刊选中的机会。三是文摘对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的抵抗力不强。由于文摘的摘编者是固定的机构和人员,而文摘对某些单位、期刊和个人又十分重要,因此就不可避免得会出现“关系文摘”和“人情文摘”。在这种情况下,文摘机构和个人若不能超脱利益和关系的桎梏,就难以做到按质摘发。  3、指标计量评价法。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多指标、多层次综合评估。从管理学的历史角度看,多指标代表着评估方法一种新发展,使评估结果更符合现实况。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一个个的层次,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在应用多准则多指标对科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时,层次分析法显示出比较明显的优越性。  (2)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是利用模糊矩阵对科研成果进行专家评议,通过模糊矩阵复合运算,定量地描绘出科研成果优劣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指标以定性指标为主的评价系统,同时需要同行专家对每个评价指标的内涵有较高认同度。若评价系统是以定量指标居多时,用此方法就失去了其特有的优势。  (3)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即“灰色关联度”,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对各子系统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概念,力图透过一定的方法,去寻求系统中各子系统(或因素)之间的数值关系。因此,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于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提供了量化的度量,因此,非常适合动态历程分析。而且这种方法对数据要求较低且计算量小,便于广泛应用。此分析方法目的在于揭示因素关系的强弱程度,其操作对象是因素的时间序列,最终的结果表现为以关联度对各比较序列排序,由各样本关联度排出优劣顺序。  四、结束语  对科研成果的评价有助于肯定科研人员的工作成果,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是科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科研成果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学科的差异性,不能将自然科学领域内的评价办法生搬硬套到哲学社会科学中来,更要注重定性评价方法与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各取所长,综合考量,这样才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 黄顺基、刘大椿:科学的哲学反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2]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EB/OL〕.http://popss-/2002sj/htm,2002.  [3] 张慧颖、张卫滨、张颖春: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07(1).  [4] 刘建辉: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方法探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5] 邓毅: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改进成果评奖办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  [6] 胡明玲、王建涛:引文分析的局限性及其改进[J].图书馆,2000(6).  [7] 汪继南: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比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4).  [8] 谢维营:高师学报的“文摘战略”及其学术定位[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4).

进入学校的图书馆网站,再进入"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网站,可下载相关的论文

  • 索引序列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目录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目录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目录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目录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5期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