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医学四大刊物

医学四大刊物

发布时间:

医学四大刊物

兵器名。刀身细长,状似柳叶

公认的是:《黄帝内经》、扁鹊《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难经》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原题秦越人撰。《难经》书名的含义,有二种解释:以难字作为问难,另以难字做为难易来解读。难,读音为“ㄋㄢˋ(nàn)”。《难经》是阐发《黄帝内经》的疑难和要旨的第一部书。后世将其列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俞穴;69~81难论针法。书中对命门和三焦的学术见解以及所论七冲门(消化道的7个冲要部位)和八会(脏、腑、筋、髓、血、骨、脉、气等精气会合处)等名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该书还明确提出“伤寒有五”(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并对五脏之积,泄痢等病多有阐发,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全书内容简扼,辨析精微,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内经》并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有多种刊本和注释本。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在这部著作中,张仲景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 药物灌肠和胆道蛔虫治疗方法。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时光到了晋朝,《伤寒杂病论》命运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出 伤寒杂病论现了。这位名叫王叔和的太医令在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了这本书。书已是断简残章,王叔和读着这本断断续续的奇书,兴奋难耐。利用太医令的身份,他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抄本,并最终找全了关于伤寒的部分,并加以整理,命名为《伤寒论》。《伤寒论》著论22篇,记述了397条治法,载方113首,总计5万余字,但《伤寒杂病论》中杂病部分没了踪迹。王叔和的功劳,用清代名医徐大椿的话说,就是“苟无叔和,焉有此书”。  王叔和与张仲景的渊源颇深,不但为他整理了医书,还为我们留下了最早的关于张仲景的文字记载。王叔和在《脉经》序里说:“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之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之后,该书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受到医家推崇。南北朝名医陶弘景曾说:“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可以想像,这部奠基性、高峰性的著作让人认识了它的著作者,并把著作者推向医圣的崇高地位。  张仲景去世800年后的宋代,是《伤寒杂病论》焕发青春的一个朝代。宋仁宗时,一个名叫王洙的翰林学士在翰林院的书库里发现了一本“蠹简”,被虫蛀了的竹简,书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论》。这本书一部分内容与《伤寒论》相似,另一部分,是论述杂病的。后来,名医林亿、孙奇等人奉朝廷之命校订《伤寒论》时,将之与《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对照,知为仲景所著,乃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金匮要略》共计25篇,载方262首。至此,《伤寒杂病论》命运中的几个关键人物全部出场了。《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规定了药物的剂型《本经·序录》认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主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此处一方面体现了在2000年前中药剂型已有的成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药物剂型工艺以及对哪些药宜用哪种剂型的研究经验,如消石“炼之如膏”,术“作煎饵”,茺蔚子“可作浴汤”(外用洗剂),葡萄“可作酒”,白芷“可作面脂”,牛角、牛胆“可入丸药”,蝟皮“酒煮杀之”,露蜂房“火熬之良”,当归治“金创煮饮之”,雷丸“作膏摩,除小儿百病”,蛇蜕“火熬之良”,贝子“烧用之良”等等。此处既讲了药物炮制加工方法,同时也说明了不同药物在具体应用时要采用不同的剂型,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治疗效果。对现今中医业医者只采用汤药成药的现象具有很大的批判性的价值。对药物治病取效的客观评价《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府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此处首先告诫人们,有病必须早治;其次强调了疾病的痊愈与否,不能完全依赖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机体的防御机能和在药物干预下机体驱邪愈病的内在能力。强调辨证施药《神农本草经·序录》提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疡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此语不但突出了辨证施治用药的主旨,还提示在辨证施治用药的前提下,务必要辨别疾病的性质(寒、热)用药,辨别病因而审因论治(如“饮食不消”、“风湿”),辨别病情轻重并根据病情轻重而施以用药(如“鬼疰蛊毒”均为重危病证),还要辨别躯体病(如“痈肿疮疡”、“风湿症”)与内脏病(如“鬼疰蛊毒”)的差异而用药。前者用“疮药”、“风湿药”,后者用“毒药”。若通览书中365味药物的功效和主治,还可以发现,书中根据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外科疾病、五官科疾病、皮肤病等等不同病种而施以不同药物予以治疗,这些内容都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治的用药思想。重视服药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这说明本书作者在认真总结前人用药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服药时间与药物疗效之间的密切关系。践行“药有阴阳”理论的价值《内经》首先提出了“药有阴阳”理论,《本经》对这一理论予以践行。所谓“药有阴阳”,其含义甚广。若仅从植物药与矿物药分阴阳,矿物药质地沉重而主降,属性为阴,植物药质地轻清而属阳。若就植物药而言,凡药用其花、其叶、其枝者多属阳,若用其根、其干者多为阴。如若对药物深层的内涵以阴阳分,则“阳为气,阴为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具体内容可详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本经·序例》所谓“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其本义是指人们可以品尝到的药物真实滋味以及其对人体气血阴阳的作用。药物真实滋味不止五种,由于受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理论的影响,于是自古至今,将药物之滋味统统纳之于五味之中,并将涩味附之于酸,淡味附之于甘,以合药物五味的五行属性归类。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本经》所言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即四性,是药物或食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与人们味觉可感知的五味相对而言,四气属阳, 五味属阴,也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为气,阴为味”之意。事物之阴阳属性是可分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故药物寒热温凉之性还可再分阴阳。温性、热性为阳,凉性、寒性属阴。热甚于温,寒甚于凉,其中只是程度的差异。温热药有微温、温、热、大热的不同量级;寒凉药有凉、微寒、寒、大寒的不同量级,如果在性质上没有寒热温凉明显的性质差异,于是就用“平”标定其性质。

四大医学著作如下: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此书标志着针灸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针灸是针法和炙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炙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2、《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它共收录药物365种,分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有的有毒;下品有毒,有能久服。该书成书后,经辗转传抄,有不少混乱和错误。陶弘景对它进行校订和整理,写成《本草经集注》。3、《难经》《难经》是中医学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一般认为成书从西汉末年至东汉之间。《难经》以问答形式阐释《内经》精义,讨论了81个“理趣深远”的医学问题,故称“八十一难”。主要内容包括脉诊、脏腑、经络、腧穴、针刺等方面。4、《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撰写的中医学著作,原本已佚。该书后人整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明确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一整套诊治原则,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为后世临床医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医学的含义:医学(Medicine)是处理生命的各种疾病或病变的一种学科,促进病患恢复健康的一种专业。医学,英文Medicine,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是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世界上医学主要有西方微观西医学和东方宏观中医学两大系统体系。医学的科学性在于应用基础医学的理论不断完善和实践的验证,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学、解剖、病理学、药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中医学及中医技能等,来治疗疾病与促进健康。

Cell,Nature,Science,PNAS

医学四大刊物是哪四个

医学界的“四大灌水神刊”— 《Oncotarget》、《Medcine》、《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在医学界一直流传着“四大神刊”的传说,为什么说是四大神刊呢,原因大抵有三,一是因为影响因子适中,科研单位认可;二是这些期刊每年发文量大,又对创新性没有过高的要求,发表相对容易。《Oncotarget》在2018年已经被SCI剔除,已经走下了神坛,在此不多做介绍。《Medcine》的影响因子为023,研究领域涉及到医药科学方向,包括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神经发育、遗传、代谢相关疾病等各类疾病药物,投稿周期3-5个月作用。《Scientific Reports》为Natrure 出版集团旗下的综合性科学期刊,对文章创新性没有过高要求,但要求一定要数据严谨,影响因子在12,投稿周期快则两周,慢则一年不等。《Plos One》,属于3区的综合性期刊,影响因子为77,审稿周期在2-3个月。03、肿瘤领域的王牌SCI生物学中以肿瘤研究最火,在肿瘤领域有几大王牌SCI,影响因子甚至比CNS都高个几倍,一旦能发上个一篇,科研道路必定平顺得多了。(1)经典期刊《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影响因子为59,审稿周期一个月左右,以约稿居多;《Nature reviews cancer》,影响因子为78,审稿周期在1-3个月之间,以约稿居多;《Cancer cell》,影响因子为84,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2)高性价比期刊《Medical Oncology》,影响因子为92,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Oncology reports》,影响因子为98,审稿周期在1个月-半年之间。《psycho-oncology》,影响因子为46,审稿周期在3-8周。04、神经科学领域的SCI大咖神经科学领域作为生物学中“高大上”的一支,自然也少不了一些专业领域的SCI大咖的存在。我们就介绍最为著名的几个期刊。(1)经典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影响因子为91,审稿周期在2个月之间;《Neuron》,影响因子为32,审稿周期在3个月左右;《Brain》,影响因子为84,审稿周期在1-2个月左右。(2)高性价比期刊《Brain Research》,影响因子为12,审稿周期在1-8个月之间;《Brain Research Bulletin》,影响因子为44,审稿周期在1-4个月之间。05、免疫领域的几大SCI期刊免疫学领域是一个比较大的领域,很多医学研究往往都涉及到了免疫学的内容。我们来了解一下免疫学的几个常见的期刊。(1)经典期刊《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影响因子为71,审稿周期在2个月左右或约稿;《Nature Immunity》,影响因子81,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Immunity》,影响因子为73,审稿周期平均6个月左右。(2)高性价比期刊《Autoimmunity》,影响因子为65,,审稿周期为1-3个月;《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影响因子为09,审稿周期为1个月;《BMC immunology》,影响因子为62,审稿周期为1个月左右。06、心血管领域的SCI大佬和平民期刊心血管领域也是医学领域的一大分支,吸引着一大批学者的研究。心血管领域有哪些大佬级的SCI期刊呢(1)经典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影响因子83,审稿周期在2-4周;《European Heart Journal》,影响因子42,审稿周期平均一个月;《Circulation》,影响因子88,审稿周期在2个月左右。(2)高性价比期刊《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影响因子52,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 《Cardiology》,影响因子74,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Cardiovascular Drugs and Therapy》,影响因子77,审稿周期在5个月左右。07、内分泌领域的不可不知的SCI期刊内分泌领域涉及到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多种常见疾病,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吸引了很多科学家来研究。我们介绍几本常见的内分泌领域的SCI期刊。(1)经典期刊《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影响因子31,审稿周期不定。《Cell Metabolism》,影响因子57,审稿周期1-3个月。《Molecular Metabolism》,影响因子29,审稿周期1-3个月。(2)高性价比期刊《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影响因子52,审稿周期不定。《NEUROPEPTIDES》,影响因子92,审稿周期1-2个月或约稿。《Nutrition & Diabetes》,影响因子74,审稿周期1-2个月或约稿。08、消化领域的热门SCI期刊消化领域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板块,该领域不乏重量级以及价优质廉的SCI期刊。(1)经典期刊《Gastroenterology》,影响因子77,审稿周期平均1-5个月。《Gut》,影响因子02,审稿周期平均1-2个月。《HEPATOLOGY》,影响因子08,审稿周期平均1-3个月。(2)高性价比期刊《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影响因子11,审稿周期1-3个月;《Gut Pathogens》,影响因子81,审稿周期3个月左右或约稿;《Journal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影响因子44,审稿周期不定。09、骨科领域的必备SCI期刊骨科的研究,从分子生物学理论的研究,到各种支架材料,干细胞诱导分化,研究的方向越来越多元化。那么,骨科领域有哪些常见的期刊呢?(1)经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影响因子06,审稿周期2-4周;《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影响因子45,审稿周期3-8周;《Journal of Physiotherapy》,影响因子54,审稿周期3个月或约稿。(2)高性价比期刊《PHYSICAL THERAPY》,影响因子60,审稿周期4-8周;《JOURNAL OF ARTHROPLASTY》,影响因子33,审稿周期2-4周;《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影响因子41,审稿周期3-6周。010、呼吸领域不能忽略的SCI期刊近年来,对于呼吸的生理和病理生理、缺氧和进行呼吸病学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一些呼吸领域关于基础和临床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呼吸领域有哪些SCI值得我们关注呢?(1)经典期刊《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影响因子47,审稿周期不定;《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影响因子24,审稿周期2-4周;《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影响因子24,审稿周期3周-8个月。(2)高性价比期刊《RESPIRATION》,影响因子59,审稿周期4-8周;《BMC Pulmonary Medicine》,影响因子72,审稿周期6-12周;《COPD-Journal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影响因子60,审稿周期6-12周。最近得知有一些发表很快的SCI医学期刊,影响因子还不低,抓紧投稿还能趁一波东风

公认的是:《黄帝内经》、扁鹊《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难经》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原题秦越人撰。《难经》书名的含义,有二种解释:以难字作为问难,另以难字做为难易来解读。难,读音为“ㄋㄢˋ(nàn)”。《难经》是阐发《黄帝内经》的疑难和要旨的第一部书。后世将其列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俞穴;69~81难论针法。书中对命门和三焦的学术见解以及所论七冲门(消化道的7个冲要部位)和八会(脏、腑、筋、髓、血、骨、脉、气等精气会合处)等名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该书还明确提出“伤寒有五”(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并对五脏之积,泄痢等病多有阐发,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全书内容简扼,辨析精微,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内经》并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有多种刊本和注释本。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在这部著作中,张仲景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 药物灌肠和胆道蛔虫治疗方法。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时光到了晋朝,《伤寒杂病论》命运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出 伤寒杂病论现了。这位名叫王叔和的太医令在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了这本书。书已是断简残章,王叔和读着这本断断续续的奇书,兴奋难耐。利用太医令的身份,他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抄本,并最终找全了关于伤寒的部分,并加以整理,命名为《伤寒论》。《伤寒论》著论22篇,记述了397条治法,载方113首,总计5万余字,但《伤寒杂病论》中杂病部分没了踪迹。王叔和的功劳,用清代名医徐大椿的话说,就是“苟无叔和,焉有此书”。  王叔和与张仲景的渊源颇深,不但为他整理了医书,还为我们留下了最早的关于张仲景的文字记载。王叔和在《脉经》序里说:“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之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之后,该书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受到医家推崇。南北朝名医陶弘景曾说:“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可以想像,这部奠基性、高峰性的著作让人认识了它的著作者,并把著作者推向医圣的崇高地位。  张仲景去世800年后的宋代,是《伤寒杂病论》焕发青春的一个朝代。宋仁宗时,一个名叫王洙的翰林学士在翰林院的书库里发现了一本“蠹简”,被虫蛀了的竹简,书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论》。这本书一部分内容与《伤寒论》相似,另一部分,是论述杂病的。后来,名医林亿、孙奇等人奉朝廷之命校订《伤寒论》时,将之与《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对照,知为仲景所著,乃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金匮要略》共计25篇,载方262首。至此,《伤寒杂病论》命运中的几个关键人物全部出场了。《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规定了药物的剂型《本经·序录》认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主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此处一方面体现了在2000年前中药剂型已有的成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药物剂型工艺以及对哪些药宜用哪种剂型的研究经验,如消石“炼之如膏”,术“作煎饵”,茺蔚子“可作浴汤”(外用洗剂),葡萄“可作酒”,白芷“可作面脂”,牛角、牛胆“可入丸药”,蝟皮“酒煮杀之”,露蜂房“火熬之良”,当归治“金创煮饮之”,雷丸“作膏摩,除小儿百病”,蛇蜕“火熬之良”,贝子“烧用之良”等等。此处既讲了药物炮制加工方法,同时也说明了不同药物在具体应用时要采用不同的剂型,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治疗效果。对现今中医业医者只采用汤药成药的现象具有很大的批判性的价值。对药物治病取效的客观评价《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府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此处首先告诫人们,有病必须早治;其次强调了疾病的痊愈与否,不能完全依赖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机体的防御机能和在药物干预下机体驱邪愈病的内在能力。强调辨证施药《神农本草经·序录》提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疡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此语不但突出了辨证施治用药的主旨,还提示在辨证施治用药的前提下,务必要辨别疾病的性质(寒、热)用药,辨别病因而审因论治(如“饮食不消”、“风湿”),辨别病情轻重并根据病情轻重而施以用药(如“鬼疰蛊毒”均为重危病证),还要辨别躯体病(如“痈肿疮疡”、“风湿症”)与内脏病(如“鬼疰蛊毒”)的差异而用药。前者用“疮药”、“风湿药”,后者用“毒药”。若通览书中365味药物的功效和主治,还可以发现,书中根据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外科疾病、五官科疾病、皮肤病等等不同病种而施以不同药物予以治疗,这些内容都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治的用药思想。重视服药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这说明本书作者在认真总结前人用药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服药时间与药物疗效之间的密切关系。践行“药有阴阳”理论的价值《内经》首先提出了“药有阴阳”理论,《本经》对这一理论予以践行。所谓“药有阴阳”,其含义甚广。若仅从植物药与矿物药分阴阳,矿物药质地沉重而主降,属性为阴,植物药质地轻清而属阳。若就植物药而言,凡药用其花、其叶、其枝者多属阳,若用其根、其干者多为阴。如若对药物深层的内涵以阴阳分,则“阳为气,阴为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具体内容可详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本经·序例》所谓“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其本义是指人们可以品尝到的药物真实滋味以及其对人体气血阴阳的作用。药物真实滋味不止五种,由于受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理论的影响,于是自古至今,将药物之滋味统统纳之于五味之中,并将涩味附之于酸,淡味附之于甘,以合药物五味的五行属性归类。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本经》所言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即四性,是药物或食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与人们味觉可感知的五味相对而言,四气属阳, 五味属阴,也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为气,阴为味”之意。事物之阴阳属性是可分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故药物寒热温凉之性还可再分阴阳。温性、热性为阳,凉性、寒性属阴。热甚于温,寒甚于凉,其中只是程度的差异。温热药有微温、温、热、大热的不同量级;寒凉药有凉、微寒、寒、大寒的不同量级,如果在性质上没有寒热温凉明显的性质差异,于是就用“平”标定其性质。

自己想学一些中医基本常识那本医书好?

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月刊 ISSN:0366-6999 影响因子393 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英文版) 双月刊 1001-0602 729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中医杂志(英文版)中国药理学杂志

医学四大刊物是什么

您好,建议您去相关的专业学术网站或者是论坛上进行相关咨询。

HNO HERZ IRBM B-ENT CUTIS PFLEGECHIRURGIN VIVOIN VIVOJBR-BTR NOTARZT给你一些四区的IF<1的医学SCI期刊,你自己琢磨下

兵器名。刀身细长,状似柳叶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88。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67。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美国外科学杂志》美国ISSN:0002-9610,189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924。历史悠久的著名外科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美国六家主要外科医学会合办,专载普通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介绍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步骤、设备和器械。主要栏目有论著、方法探讨、外科教育、简短报告、评论等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老年医学与老年病学集刊》爱尔兰ISSN:0167-4943,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760。刊载实验老年医学和临床老年病学以及老年社会研究等方面的论述。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医学研究档案》墨西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4ISSN:0188-4409,197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82。2004年起由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 Oficina de Bibliotecas y Divulgacion,MEXICO 出版,发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报道。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法国ISSN:0753-3322,1947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21年影响因子069。刊载生物医学和药物疗法,包括与之相关的生化、内科、药学、外科、生物物理、免疫、血液、神经与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札记。Clinica Chimica Acta《临床化学学报》荷兰ISSN: 0009-8981, 1956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49。刊载临床化学和医学生物化学,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技术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技术札记,以及学术动态报道。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杂志》爱尔兰ISSN:0720-048X,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888,2005年EI收录245篇。刊载研究放射及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实践方面的论文、评论、病例报告,涉及X射线、CT、磁共振、超声波及其它先进影像技术和设备。Integrative Medicine《综合医学》美国ISSN:1096-2190,199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营养补充剂、植物药、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论文ITBM-RBM News《欧洲生物医学技术杂志-新闻》法国ISSN:1297-9570,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2000年前刊名RBM-News,为刊载世界生物医学界学术活动及其新闻报道。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医学四大刊物是哪些

医学界的“四大灌水神刊”— 《Oncotarget》、《Medcine》、《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在医学界一直流传着“四大神刊”的传说,为什么说是四大神刊呢,原因大抵有三,一是因为影响因子适中,科研单位认可;二是这些期刊每年发文量大,又对创新性没有过高的要求,发表相对容易。《Oncotarget》在2018年已经被SCI剔除,已经走下了神坛,在此不多做介绍。《Medcine》的影响因子为023,研究领域涉及到医药科学方向,包括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神经发育、遗传、代谢相关疾病等各类疾病药物,投稿周期3-5个月作用。《Scientific Reports》为Natrure 出版集团旗下的综合性科学期刊,对文章创新性没有过高要求,但要求一定要数据严谨,影响因子在12,投稿周期快则两周,慢则一年不等。《Plos One》,属于3区的综合性期刊,影响因子为77,审稿周期在2-3个月。03、肿瘤领域的王牌SCI生物学中以肿瘤研究最火,在肿瘤领域有几大王牌SCI,影响因子甚至比CNS都高个几倍,一旦能发上个一篇,科研道路必定平顺得多了。(1)经典期刊《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影响因子为59,审稿周期一个月左右,以约稿居多;《Nature reviews cancer》,影响因子为78,审稿周期在1-3个月之间,以约稿居多;《Cancer cell》,影响因子为84,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2)高性价比期刊《Medical Oncology》,影响因子为92,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Oncology reports》,影响因子为98,审稿周期在1个月-半年之间。《psycho-oncology》,影响因子为46,审稿周期在3-8周。04、神经科学领域的SCI大咖神经科学领域作为生物学中“高大上”的一支,自然也少不了一些专业领域的SCI大咖的存在。我们就介绍最为著名的几个期刊。(1)经典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影响因子为91,审稿周期在2个月之间;《Neuron》,影响因子为32,审稿周期在3个月左右;《Brain》,影响因子为84,审稿周期在1-2个月左右。(2)高性价比期刊《Brain Research》,影响因子为12,审稿周期在1-8个月之间;《Brain Research Bulletin》,影响因子为44,审稿周期在1-4个月之间。05、免疫领域的几大SCI期刊免疫学领域是一个比较大的领域,很多医学研究往往都涉及到了免疫学的内容。我们来了解一下免疫学的几个常见的期刊。(1)经典期刊《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影响因子为71,审稿周期在2个月左右或约稿;《Nature Immunity》,影响因子81,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Immunity》,影响因子为73,审稿周期平均6个月左右。(2)高性价比期刊《Autoimmunity》,影响因子为65,,审稿周期为1-3个月;《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影响因子为09,审稿周期为1个月;《BMC immunology》,影响因子为62,审稿周期为1个月左右。06、心血管领域的SCI大佬和平民期刊心血管领域也是医学领域的一大分支,吸引着一大批学者的研究。心血管领域有哪些大佬级的SCI期刊呢(1)经典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影响因子83,审稿周期在2-4周;《European Heart Journal》,影响因子42,审稿周期平均一个月;《Circulation》,影响因子88,审稿周期在2个月左右。(2)高性价比期刊《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影响因子52,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 《Cardiology》,影响因子74,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Cardiovascular Drugs and Therapy》,影响因子77,审稿周期在5个月左右。07、内分泌领域的不可不知的SCI期刊内分泌领域涉及到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多种常见疾病,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吸引了很多科学家来研究。我们介绍几本常见的内分泌领域的SCI期刊。(1)经典期刊《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影响因子31,审稿周期不定。《Cell Metabolism》,影响因子57,审稿周期1-3个月。《Molecular Metabolism》,影响因子29,审稿周期1-3个月。(2)高性价比期刊《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影响因子52,审稿周期不定。《NEUROPEPTIDES》,影响因子92,审稿周期1-2个月或约稿。《Nutrition & Diabetes》,影响因子74,审稿周期1-2个月或约稿。08、消化领域的热门SCI期刊消化领域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板块,该领域不乏重量级以及价优质廉的SCI期刊。(1)经典期刊《Gastroenterology》,影响因子77,审稿周期平均1-5个月。《Gut》,影响因子02,审稿周期平均1-2个月。《HEPATOLOGY》,影响因子08,审稿周期平均1-3个月。(2)高性价比期刊《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影响因子11,审稿周期1-3个月;《Gut Pathogens》,影响因子81,审稿周期3个月左右或约稿;《Journal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影响因子44,审稿周期不定。09、骨科领域的必备SCI期刊骨科的研究,从分子生物学理论的研究,到各种支架材料,干细胞诱导分化,研究的方向越来越多元化。那么,骨科领域有哪些常见的期刊呢?(1)经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影响因子06,审稿周期2-4周;《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影响因子45,审稿周期3-8周;《Journal of Physiotherapy》,影响因子54,审稿周期3个月或约稿。(2)高性价比期刊《PHYSICAL THERAPY》,影响因子60,审稿周期4-8周;《JOURNAL OF ARTHROPLASTY》,影响因子33,审稿周期2-4周;《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影响因子41,审稿周期3-6周。010、呼吸领域不能忽略的SCI期刊近年来,对于呼吸的生理和病理生理、缺氧和进行呼吸病学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一些呼吸领域关于基础和临床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呼吸领域有哪些SCI值得我们关注呢?(1)经典期刊《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影响因子47,审稿周期不定;《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影响因子24,审稿周期2-4周;《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影响因子24,审稿周期3周-8个月。(2)高性价比期刊《RESPIRATION》,影响因子59,审稿周期4-8周;《BMC Pulmonary Medicine》,影响因子72,审稿周期6-12周;《COPD-Journal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影响因子60,审稿周期6-12周。最近得知有一些发表很快的SCI医学期刊,影响因子还不低,抓紧投稿还能趁一波东风

四大医学著作如下: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此书标志着针灸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针灸是针法和炙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炙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2、《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它共收录药物365种,分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有的有毒;下品有毒,有能久服。该书成书后,经辗转传抄,有不少混乱和错误。陶弘景对它进行校订和整理,写成《本草经集注》。3、《难经》《难经》是中医学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一般认为成书从西汉末年至东汉之间。《难经》以问答形式阐释《内经》精义,讨论了81个“理趣深远”的医学问题,故称“八十一难”。主要内容包括脉诊、脏腑、经络、腧穴、针刺等方面。4、《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撰写的中医学著作,原本已佚。该书后人整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明确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一整套诊治原则,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为后世临床医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医学的含义:医学(Medicine)是处理生命的各种疾病或病变的一种学科,促进病患恢复健康的一种专业。医学,英文Medicine,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是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世界上医学主要有西方微观西医学和东方宏观中医学两大系统体系。医学的科学性在于应用基础医学的理论不断完善和实践的验证,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学、解剖、病理学、药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中医学及中医技能等,来治疗疾病与促进健康。

您好,建议您去相关的专业学术网站或者是论坛上进行相关咨询。

古代中医为病人治病,实行外科手术用的手术器械,因其弯、小、 薄,状如柳叶,故称之为柳叶刀。柳叶刀锋利, 在医务界一提起柳叶刀,马上跟外科手术联系在一起, 记得有一本外科杂志就是以“柳叶刀”命名的。

医学四大刊物的影响因子

我知 道Advanced Therapeutics很权威,是国外的一个肿瘤研究期刊杂志,他们这个杂志上面刊登的无创治疗、靶向药物输送、细胞和基因疗法、个性化药物和药理学等文章非常的权威。

Oncotarget,Medcine,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这四本杂志被戏称为中国生物医学学者最爱的四大神刊。由于发文量大、版面费高(相应发表难度低)、影响因子适中(3 分以上),这四本杂志受到了医学领域专业人士的青睐,国内投稿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但也造成了一个影响,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这几本杂志的影响因子逐年下降,不复当年神刊的风采。今年(2016版)四大神刊的影响因子已经公布,如下:Oncotarget 168 (2015 年:008 ;2014 年 359 )Medicine 803(2015 年:133;2014 年 723 )Scientific Reports 259(2015 年:228 ;2014 年 578)Plos One 806(2015 年:057 ;2014 年 23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四大神刊的影响因子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如果四大神刊的影响因子还是不断下降,它们还会成功中国医学者最爱的四大杂志吗?可能几率就不是很大了,毕竟,国内对期刊影响因子是十分看重的。那么,究竟影响因子是怎么得来的呢?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影响因子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两个指标: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是指-----复合影响因子是以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博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文献、会议论文统计源文献为复合统计源文献计算,综合影响因子是指----综合影响因子主要是指文、理科综合,是以科技类期刊及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计算的。这两者都是按被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优助医学专注医学学术,行业深耕八年,实验定制,sci全程委托,科研立项,愿能在医学学术上协助到您·从计算公式看,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决定影响因子大小的因素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出版时滞较短的刊物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若刊物的出版周期较长,则相当一部分的引文因为文献老化(超过2年)而没有被统计,即没有参与影响因子的计算,从而降低了影响因子。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刊载论文如果是热门课题,且篇幅较短,发表较快,则被引率将很快达到高峰,进而使期刊的影响因子上升很快,然后又迅速下降;刊载完整研究性论文的期刊,持续被引用时间长,影响因子升高较持久。也有资料表明,论文的平均作者数与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呈显著的正相关。(2)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发表论文数)、类型等。在计算影响因子时,刊载论文数仅统计论文、简讯和综述,而对评论、来信、通讯和其他一些常被引证的栏目的文章则不进行统计。根据经验判断,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在多数情况下,论文量少的期刊容易得到高影响因子,并且这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在年度之间会有较大的波动;而论文量多且创刊年代久的期刊往往容易得到较高的总被引频次。此外,还与其他引证指标如:即年指标、期刊被引用半衰期、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比以及期刊发行范围和发行量等指标有密切关系。期刊的规模和结构不同会造成期刊影响因子的不同。一般来讲,同种类型的期刊形成的规模越大,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总的来讲就越大;期刊中所含的“热门”课题或“热门”专业的文章越多,总被引频次就越高,同时这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也就越大。(3)学科因素。如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都会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产生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以论文的引证与被引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一个学科的引文数量,总体水平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各学科自身的发展特点;二是该学科期刊在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所占的比例。从总体上来说,某学科来源期刊越多,该学科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就越大。这两大因素决定了学科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分布的不均衡性。生物学期刊一直是SCI期刊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类期刊,它不仅在期刊数量上明显多于其他学科,而且在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数量上也有显著优势,从而说明生物科学在当代科学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此外,影响因子还受期刊所涉及的学科在专业意义上的社会覆盖面的影响,如果某个科技期刊在专业意义上的社会覆盖面非常小,而且同类期刊又很少,那么它的影响因子就不可能很高 。不同的学科由于其内在的科研规律不同,在做研究时所需引用他人的科研成果情况就不尽相同。这些区别至少在两个方面会影响到影响因子的大小,一方面的区别是需要引用他人成果多少的情况,另一方面的区别是引用他人成果的时间情况。由于影响因子一般都只按近两年内的期刊中所引用的文献计算,可以看出按近两年内的引文年限分布情况做的排序结果和通过用影响因子方法对杂志的排序结果同样也具有一致性,这同样说明了影响因子不能正确地反应出不同学科期刊之间影响力的大小。(4)检索系统因素,如参与统计的期刊来源、引文条目的统计范围等。对于特定刊物来说,在中外的检索系统中,由于其所收录的期刊群体组成的差异较大,因而所计算的影响因子值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同一刊物在不同语种的检索系统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

首先,纠正一个概念,论文本身是没有影响因子的,只有期刊有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指的是,该期刊近两年来的平均被引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如果想查看该论文所发表的SCI期刊的影响因子,百度MedSci影响因子查询,进入该系统输入期刊名即可。

  • 索引序列
  • 医学四大刊物
  • 医学四大刊物是哪四个
  • 医学四大刊物是什么
  • 医学四大刊物是哪些
  • 医学四大刊物的影响因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