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苏州大学杂志社社长

苏州大学杂志社社长

发布时间:

苏州大学杂志社社长

顾问:(按姓氏笔画为序)文 楼 王克庆 王景慧 田世信 叶毓山 刘秀晨 何 鄂邵大箴 杨奉琛 范迪安 袁运甫 钱绍武 袁熙坤 黄永玉盛 杨 韩美林 潘 鹤名誉主任委员:曹春生 中国雕塑学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主 任 委 员:吴为山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培波 清华美院雕塑系主任、教授孙振华 深圳雕塑院院长吕品昌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教授朱子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隋建国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陈云岗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杨奇瑞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周 畅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俞 畅 广州雕塑院院长秘 书 长: 邹 文 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秘书长、清华美院博士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刁云波 山东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丁 斌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副院长于世宏 天津美院副院长、教授王 中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少军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教授王 林 四川美院教授王向阳 南昌市建委常务副主任、教授王宣元 新疆大学雕塑系主任、教授龙 翔 中国美院雕塑系主任、教授石向东 广西美协副主席、广西艺术学院教授朱尚熹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主任刘 威 四川美院雕塑系主任、教授庄南鹏 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朱达成 香港港澳雕塑家理事会会长朱 成 成都城雕委顾问朱荣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乔 迁 北方工业大学艺术设计系系主任、博士孙 泉 湖南省美协雕塑艺委会主任吕 滨 哈尔滨画院院长吴慧民 上海油画雕塑院雕塑系主任张 琨 陕西雕塑院院长吴诚仁 云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云南美协雕塑艺委会主任李象群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杨剑平 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孟建民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建筑设计大师林国耀 广州美院雕塑系主任、教授范伟民 《雕塑》杂志社社长项金国 湖北美院雕塑系主任、教授殷小峰 东北师大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晓虹 安徽省城市雕塑院院长唐学山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翁剑青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崔国琦 河南美协雕塑艺委会副秘书长曾 岳 四川美院景观研究所所长景育民 天津美院教授雷宜锌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程 兵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特聘雕塑家温都苏 内蒙古自治区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廖 军 苏州大学教授、设计艺术学博士生导师谭 云 四川雕塑艺术院院长潘 奋 广州雕塑院创作室主任霍波洋 鲁迅美院雕塑系主任、教授魏小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长沙。1966年6月与同学们一起奉令停课,参与“文化大革命”。9月,父亲在政治迫害中去世。1968年12月报名下乡。12——12,湖南省汨罗县天井公社知青。12——03,湖南省汨罗县文化馆干事。03——02,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78年在《人民文学》发表短篇小说《七月洪峰》。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月兰》(《人民文学》1979年第4期)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文坛开始崭露头角。后有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别获1980年和1981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1年,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月兰》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02——05,湖南省总工会《主人翁》杂志社编辑。1982年3月,短篇小说《风吹唢呐声》由凌子执导,由潇湘电影制版厂制作为电影上映。1983年4月,当选湖南省政协常委。05——02,湖南省总工会《主人翁》杂志社副总编辑。1985年2月,调入湖南省作家协会,随后赴武汉大学英文系进修。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发表《文学的根》(《作家》1985年第4期)提出“寻根”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中篇小说《爸爸爸》、《女女女》等,短篇小说《归去来》等反响热烈,并先后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境外转载或出版。1985年5月,缺席当选湖南省青联副主席。1986年,小说集《诱惑》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本随笔集《面对神秘而空阔的世界》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曾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团委(1986年)和怀化地区林业局(1987年)分别挂职锻炼各一年。1987年,所译昆德拉长篇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韩刚合译)由作家出版社“内部出版”,由中国时报出版公司在台湾出版繁体字版,在社会上产生较强反响。1988年到海南,开始主编《海南纪实》杂志。03——11,海南省文联、作协筹备组副组长(其间:08晋升文学创作一级职务)。12——05,海南省作协副主席。1993年2月在海南省政协换届选举中再次当选为委员、常委。1991-1992年间,法文版《诱惑》与 《女女女》由PHILIPPE PICQUIRR出版,法文版《爸爸爸》由ALINEA出版,英文版《归去来》由RESEARCH CENTRE FOR TRANSLATION 出版,法文版《鞋癖》由ARCANE出版,意大利文版《爸爸爸》由EDIZIONE THEORIA出版,荷文版《鞋癖》由HET TRAGE VUUR出版。05——09,海南省作协主席,省文联副主席(兼)。1995年与同仁策划文人杂志《天涯》 ,任杂志社社长。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作家出版社)引起各方争论。1997年4月,对持续不止的谣言浪潮作出法律反应,对制造与传播谣言的六被告提起侵权诉讼,并于一年后由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胜诉。5月,到海南省琼海市挂职体验生活。6月,在《天涯》编发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长文,此文后来被人们认为是引起中国知识界围绕“新自由主义”问题出现再一次分化的导火索。2000年5月,迁入湖南省汨罗市八景乡新居。同年9月,在海南省文联换届中当选为省文联主席,但获准此后每年可有一半时间居住乡下调研与写作。2002年4月,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年内有长篇笔记小说《暗示》由《钟山》杂志发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获该年度“华语媒体文学大奖”的小说奖。另有荷兰文版《马桥词典》由DE GEUS出版,法文版小说集《山上的声音》由GALLIMARD出版。 2003年理论集《韩少功王尧对话录》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随笔集《完美的假定》由昆仑出版社出版,英文版《马桥词典》由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出版,《暗示》繁体字版在台湾出版。2004年随笔集《阅读的年轮》由九洲出版社出版,《韩少功中篇小说集》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韩少功自选集》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小说集《空院残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韩少功中篇小说集》繁体字版由台湾正中书局出版,法文版《暗香》由GIBERT JOSEPH出版,英文版《马桥词典》由澳大利亚Harper Collins再出版。2005年,演讲对话集《大题小作》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另有中短篇小说集《报 告政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英文版《马桥词典》由美国兰登书屋旗下的BANTAM DELL 再出版。何言宏等著《坚持与抵抗——韩少功评传》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长篇散文《山南水北》分别在《小说界》杂志与《钟山》杂志发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西班牙文版《马桥词典》由KAILAS EDITORIAL出版。吴义勤主编的《韩少功研究资料集》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2007年4月,以长篇散文《山南水北》获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杰出作家奖”,同年11月以该作品获全国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2007年10月,由荷兰Muziektheater De Helling剧团将《爸爸爸》和《女女女》改编为音乐剧公演。2008年7月,兼任海南省文联作协党组书记。同年4月,孔见著《韩少功评传》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6月,廖述务编《韩少功研究资料》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9月,陈乐著《现代性的文学叙事——韩少功的小说与“文革”后中国的现代性》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年内还有《韩少功系列作品集》(九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繁体字版《山南水北》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公司出版;韩文版《阅读的年轮》由CHUNGARAM MEDIA出版;越文版《马桥词典》由NHA NAM PCJC出版;西班牙文版《爸爸爸》由Kailas Editorial出版。2009年,小说集珍藏本《爸爸爸》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越文版《报告政府》由NHA NAM PCJC出版;韩文版《山南水北》由IRE PUBLISHING CO出版;瑞典文版《马桥词典》由ALBERT BONNIERS FORLAG出版;波兰文版《马桥词典》由BERTELSMANN MEDIA出版。 2010年5月,短篇小说《怒目金刚》获首届茅台杯《小说选刊》2009年度奖。10月5日至8日,作为中方代表团成员之一,访欧盟参加首届中欧文化高端论坛。11月,以中篇小说《赶马的老三》获《人民文学》2010年度优秀作品奖。同月以长篇小说《马桥词典》获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2011年2月,获准卸任海南省文联主席、海南省文联作协党组书记两职。同年3月,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参加韩少功文学作品研讨会,有美、英、荷等多国专家参加。4月,以中篇小说《赶马的老三》获首届萧红文学奖。5月,赴韩国参加由外国语大学举办的韩少功作品研讨会,有韩、日、中等多国专家参加。9月,以短篇小说《怒目金刚》获《北京文学》优秀作品奖。11月,《韩少功随笔》由台湾社会研究杂志社出版,该杂志社随后在台北举办韩少功随笔研讨会。12月,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天涯》杂志社、海南省文联召开的韩少功文学与作与当代思潮研讨会举行。12月,以短篇小说《怒目金刚》获《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12月,以短篇小说集《鞋癖》获评台湾《中国时报》社开卷周刊主办的开卷十大好书。另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中篇小说集《红苹果例外》由台湾联经出版社出版繁体字版。2012年3月至5月,在广州中山大学访学。5月27日参加湖南毛泽东文学院举办的“文学名家讲堂”,畅谈《文学在电子数码时代的变与不变》。11月,短篇小说《怒目金刚》获第三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年内有《韩少功作品系列》(十卷本)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韩少功汉语探索读本》(三卷本)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2013年长篇小说《日夜书》在《收获》杂志刊载,当年三月底,小说单行本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繁体字版由台湾联经出版社11月出版,获《南方周末》文化原创“年度致敬人物”等荣誉。同年8月,短篇小说《山那边的事》获《小说月报》第十五届百花奖。9月,湖南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与海南文艺家评论协会组织的《日夜书》研讨会在长沙召开。11月,中国作协创研部与海南省作协主办的《日夜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11月,受台湾交通大学社文所邀请,任该校驻校作家一个月,并在台北、彰化、嘉义、南投等地大学讲学。同月,“韩少功工作坊(即作品研讨会)”在台湾新竹召开。2014年2月,长篇随笔《革命后记》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公司出版单行本,随后在《钟山》杂志发表。3月,由复旦大学中文系等机构组织的《日夜书》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苏州杂志社长

叶至善叶至善(1918年2月24日-2006年3月4日),享年88岁,江苏苏州人。曾任开明书店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兼《中学生》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第二届副主席,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二届副理事长,民进第七、八届中央副主席。 搜狗百科生于:1918年2月24日逝世于:2006年3月4日星座:双鱼座父亲:叶圣陶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性别: 男 生卒年月: 23~9 民族: 汉族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江苏泰兴人,毕业于苏州中学。1949年毕业于苏北盐城华中大学。同年赴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1949年渡江回到苏州,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八年。1955年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小巷深处》一举成名,1957年调江苏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因参加筹办《探索者》同人刊物,被打成右派,长期下放农村、工厂劳动改造,直至1978年才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并在此后主编了《苏州杂志》。 自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历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苏州日报》记者、工业组组长,江苏省文联专业作家,苏州市创作室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第六、七、八届人大代表,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苏州市文联副主席等。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在五十年文学生涯中,陆文夫在小说、散文、文艺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献身》、《小贩世家》、《美食家》、《井》、《围墙》、《清高》、《人之窝》等优秀作品和《小说门外谈》等文论集饮,誉文坛。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法、日等语言,畅销海外。 [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在50年文学生涯中,陆文夫在小说、散文、文艺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献身》、《小贩世家》、《围墙》、《清高》、《美食家》等优秀作品和《小说门外谈》等文论集饮誉文坛,深受中外读者的喜爱。 陆文夫的作品,常写闾巷中的凡人小事,却又深蕴着时代和历史的内涵,不仅主题积极,艺术精湛,且以清隽秀逸、含蓄幽深、淳朴自然著称,具有浓郁的姑苏地方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品格,在我国当代文坛独具风骨。 文革前陆文夫著有《荣誉》、《二遇周泰》两个短篇小说集,反映了建国初期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上的巨大变迁。1956年的短篇小说《小巷深处》,则通过妓女徐文霞在新社会中的新生历程与复杂的心理状态,大胆地拓新了题材的表现领域,受到好评。但这一时期的作品从整体上没有突破十七年文学的局限。 文革后陆文夫复出文坛的第一篇小说《献身》反击了知识分子在历次运动受到的摧残,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大问题,发人深省。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将笔触停留在对伤痕的控诉上,而是以知识分子神圣的献身精神催人奋进,显示了作者不入流俗的艺术眼光。《崔大成小记》对创作中造假的流弊作了深节的反省。崔大成写稿的秘密就是“悉心研究报纸上的各种报道”,随着形势的风云变幻而任意捏造事实,他竟凭借炮制假报道的功夫成了一时炙手可热的人物。作者借崔大成现象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例题。这两篇作品是陆文夫创作前后期的过渡性作品。 从《小贩世家》、《特别法庭》开始,陆文夫的创作有了明显的变化。他注重将广阔的社会背景与深邃的历史感结合起来,“宏观着眼,微观落笔”,力图挖掘历史文化的深层底蕴,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反思。《小贩世家》反映的是馄饨摊贩朱源达大半辈子的遭际。朱源达以辛勤的劳作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在寒冷的冬夜里,他为人们送去热气腾腾的享受,体验着自食其力的喜悦和信心。然而,在30年中,作为一个个体摊贩,他备受磨难和痉。朱源达最后的归宿是到工厂里扫铁屑混日子,端起了省心思、省力气的永远也不会满的铁饭碗,小贩世家从此成了工人世家。作品不仅提示了“左”的顽症对一个普通小贩的摧残,还独特地j揭示出悲剧的根源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过分厚重的传统观念的雾障。从而形象地启发人们:改革不仅是表层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变动,而且是深层民族精神的蜕变。

叶至善(1918年4月24日-2006年3月4日),享年88岁,江苏苏州人。曾任开明书店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兼《中学生》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第二届副主席,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二届副理事长,民进第七、八届中央副主席。是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中文名叶至善别名至善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苏州人物关系叶圣陶父亲人物简介著有《失踪的哥哥》、《花萼与三叶》、《未必佳集》、《梦魇》。曾先后参与和领导编辑大型丛书《少年百科丛书》、《中国历史小丛书》、《中国历史故事集》、《儿童自然科学丛书》等。叶至善还获得中国福利会颁发的妇幼事业“樟树奖”,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老编辑“伯乐奖”,《全身的锻炼》一文被选入小学六年级《童年书架》42课。人物生平叶至善,1918年4月24日生于江苏苏州[1]。 二十二岁开始跟着父亲叶圣陶学习写作和编辑已五十余年。一九四五年任开明书店编辑,编辑《开明少年》月刊和其他青少年读物。一九五二年编《中学生》月刊。一九五三年转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五六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任首任社长兼总编辑。曾主持编辑《旅行家》和《我们爱科学》杂志。曾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名誉副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名誉顾问等职务。2006年3月4日上午11时16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88岁。叶至善成就及荣誉叶至善是著名的少儿科普作家、优秀编辑、优秀出版工作者。他主持少儿刊物如图书的编辑工作的五十多年中,为少年儿童写了大量优秀科普文章和图书。其中科学家传记小说《梦魇》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第二届宋庆龄儿童文学二等奖。《竖鸡蛋和别的故事》获上海优秀科普读物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科普作品荣誉奖。除此之外他还曾参与策划编辑了《少年百科丛书》、责编了《叶圣陶集》二十五卷本。著作有: 《未必佳集》、《古诗词新唱》、《诗人的心》、《我是编辑》和即将出版的《科普杂拌儿》、《父亲的希望》等。基于叶至善对少儿科普工作和编辑出版工作的贡献。宋庆龄开创的中国福利会向他颁发了妇幼事业的最高奖《梓书奖》。他还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评选的首届《伯乐奖》的获得者。作品特点叶至善先生出自书香门第,1945年正式进入开明书店,为父亲叶圣陶主办的初中生杂志《开明少年》做编辑,开始了给孩子们写科普文章的生涯。他努力揣摩孩子们的口味,注意他们的理解能力与阅读兴趣,用文艺的笔调来写科普,希望使孩子们喜欢读、读得懂。并且避免老师讲课的方式,诱发孩子们一同思考。这本书是叶先生几十年编辑与科普生涯中的作品选集,一盘清新、淡雅、可口、浅近、平民的科普杂拌儿。积劳成疾因为肺功能问题叶至善住进医院。叶至善的大儿媳姚兀真说:“最初爸爸还能写字,他就通过小黑板和我们交流,但后来他经常发烧,神智逐渐模糊了。”叶至善的女儿叶小沫透露,父亲重病住院与《叶圣陶集》的编校工作有关。叶至善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把父亲《叶圣陶集》二十五卷重新校对和修改,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写了40多万字的《父亲长长的一生》,终日伏案,积劳成疾,书一写完就病倒了。叶至善生前说过,《叶圣陶集》是他最大的心愿,“如果我走了,就没有人能写了。”据叶小沫回忆,叶至善在住院期间,曾有过4次病危,3月4日晨,叶至善血压突然急剧下降。“8点钟,一直昏睡的爸爸眼睛突然睁得大大的,持续了一个小时,好像是想记住他来过的世界。姑姑赶到医院的时候,爸爸的眼睛眯起一条缝,后来慢慢地合上了。他去找等待他多年的爷爷去了。”社会评价曾经担任叶圣陶秘书的姚兀真说,叶至善深受叶圣陶的影响,但凡是读者的来信,他都会认真回复,态度谦卑和认真。深受父亲叶圣陶的影响,叶至善在编辑、写作两个领域也都勤耕不辍。叶至善身前好友朱正认为,叶至善是个编辑专家,也是一位传统的知识分子,“你看他专著的名字《我是编辑》就知道了,像他这样一个亲历了中国出版风云的知名出版人却以这样朴素的四个字来作为他代表作的书名。”藏书家姜德明对《父亲长长的一生》记忆犹新,“这是一本明明白白的书,没有什么模糊不清的事件或拔高的评价,是儿子一丝不苟对父亲的回忆,充满了深情。”参考资料[1] 叶至善同志遗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中青在线.2006-3-16 [引用日期2018-04-18]

现代苏州杂志社社长

196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化学系。1990年晋升为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现为物理化学硕士生导师和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1992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9-1980年在南京大学化学系游效曾院士处进修配位化学一年1987-1988年在美国普度大学MJWeaver教授处进修光谱电化学一年1991年去日本广岛大学工学部应用化学系合作研究4个月,1999年9月被应邀出席在日本爱知教育大学召开的面向21世纪亚洲国家理科教育专题研讨会,并做了大会报告。多年来从事结构化学、化学键、物理化学实验等本科生课程以及量子化学、现代物理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现代化学于中学化学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科研方面,先后从事化学键、结构与性能关系、光谱电化学与电催化、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了部省级研究项目十项。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著有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解、溶解度及其计算,参与译著高等学校物理化学教学参考书V弗里德物理化学一书,主编了生活·社会·化学--素质教育读物,获准专利两项。1978年获江苏省科学大会奖并被评为江苏省先进科技工作者,1989-1991年期间-曾获南京师范大学优秀著作奖、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校首届优秀讲义一等奖。教授的结构化学课程1996年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2类优秀课程。1994年1月-1999年1月担任化学系系主任。在任职期间于1995年顺利的组织了我系第一个硕士学位点物理化学硕士招生工作1996年成功的组织申报到我系第二、第三个硕士学位点--应用化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并于1997年招收了第一届研究生。同年还招收了教育硕士研究生。1995年发起并组织开办了我系第一届化学教育研究生课程班。1998年配合化学之友同志将原内部发行的化学之友杂志申报为全国公开发行的化学教与学杂志,并担任了第一任杂志社社长。现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高师化学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

1996-2001年担任河北省中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心教师,授中医诊断学、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药学、针灸学课程。1996年至今在《现代养生》杂志社培训部、编辑部工作,现任《现代养生》杂志社副社长。擅长于针灸和内科杂病诊治,并长期探讨、研究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与应用。2000年晋升副主任中医师,2005年参加河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研修项目。2008年结业,并获得首届“河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2010年晋升为主任中医师。2008年出版了《自己是最好的医生》DVD光盘,介绍了颈椎病、抑郁症、便秘、脂肪肝、慢性胃肠病、痛风、感冒、肩周炎、网络综合症、头痛与偏头痛、腰痛、失眠症、肥胖症、疲劳综合症、慢性鼻炎、脱发、打鼾等17个病种的发病原因及保健方法,教给人们轻松按压经络穴位,操作保健操,推荐膳食小偏方,既保健又治病。此光盘已由中国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强力推荐、北京北大商学网教育有限公司制作、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各大新华书店经销。徐大平教授在医疗临床中,通过系统研究了疲劳综合症穴位按摩取内关、膻中、合谷、关元、足三里、肾俞等穴位,通过按压、点揉等手法,能够轻松缓解疲劳、补益气血,舒筋通络,增强体力,预防衰老。他在《现代养生》杂志中,也极力推荐辟谷养生,辟谷减肥,对人体内分泌,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具有特殊的作用。徐教授配合中医独创经络体操无极桩、游龙功对于恢复精力、减肥健美有特效。业余之时,他非常爱好写作,运用在临床实践的经验创作出近百万字的中医科普文章,为人们指导养生保健做出了较大成绩。

江苏大学杂志社社长

可以啊~校办杂志不愁发行

这个最简洁了、解答的很详细、我告诉你、安徽卫视星期天晚上10点就是他表演魔术、你可以去看看、真的很有意思、他长得挺可爱的、而且很幽默再配合上魔术、真的很棒的、

李华明(196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忠县人。现任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实验中心主任,物理化学硕士点方向带头人,《广东化工》杂志社编委。承担结构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催化化学 、绿色化学 、环境化学、纳米材料化学等。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镇江市工业攻关项目 2 项,镇江市社会发展项目 1 项。主持完成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海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省厅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项。

东台位于中国江苏中部沿海,素有“黄海明珠金东台”的美誉,东台的西溪古镇是神话传说“天仙配”的发祥地,属于长江三角洲沿江经济开发带。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市,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最安全地区之一,是2008年度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具投资价值的城市,是江苏长江以北唯一的县级中等城市,连续九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文化教育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江苏省东台中学(东台市)江苏省东台中学始创于1905年,1964年被列为江苏省48所试点中学之一,1980年被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99年1月更名为“江苏省东台中学”,2000年底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目前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江苏省东台安丰中学(东台市安丰镇) 省级示范高中——安丰高中,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始建于1958年,1965年由著名文学大师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校名。四十七载春华秋实,桃李芬芳,曾涌现出中央候补委员、浙江省委副书记乔传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教师》杂志社社长、博士生导师石中英,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余国松等一批杰出校友。 江苏省东台三仓中学(东台市三仓镇) 东台市三仓中学创建于1952年,是东台市历史最为悠久的农村高级中学、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半个世纪以来,三仓中学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条战线输送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出了功臣虞学军、军营将星冒广根、政界精英梅国平。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 江苏省东台市时堰中学(东台市时堰镇) 东台市时堰中学创建于1956年7月,坐落在盐城、南通、泰州三市交界的里下河水乡古镇时堰。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教职员工162人,其中专任教师119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83人,荣获国家、省级表彰的11人,盐城、东台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28人,结业研究生12人。校园占地面积53000多平方米,拥有综合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田径场、篮球场、宿舍楼、饭堂浴室等一流的基础设施。校园无线电发射台、校园电视台、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背投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先进齐全。学校坚持“德育为首位、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根本”的办学思想,提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平台、为学校的自主发展拓展空间”的办学理念,狠抓素质教育,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省和盐城市有关部门授予“盐城市办学行为规范学校”、“盐城市规范化学校”、“盐城市德育先进学校”、“盐城市公众信赖学校”、“盐城市中小学百佳校园”、“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省标教育现代化合格学校”、“江苏大学教育改革实验基地和生源基地”等称号,并多次被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省招生委员会表彰为“招飞先进单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她的摇篮中走出了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教授、文学博士王尧教授;孕育了世界杰出青年科学家时松海、全国十大校园诗人景旭峰等知名人士;铸就了翱翔祖国蓝天的十多位“天之骄子”……旅游景点 江苏省永丰林生态园 [AAA][被划入两条上海世博旅游线路]江苏省黄海森林公园 [AAA]董永与七仙女文化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溪泰山寺[苏北十大,慈禧题匾]三仓烈士陵园弓京港龙王古寺[内有亚洲最大的木制卧佛]安丰弥陀寺国华风电场鼓楼路步行街[苏北第一街] 明清街安丰古街地域精品东台名品 “天下一绝”——东台发绣。手工精制,巧夺天工;溱东丝毯远销海外,誉满全球;“宫迁秘制”的鱼汤面,绵润甜爽的陈皮酒,香脆可口的富安酥儿饼,亦臭亦香的臭豆腐干 盐 鱼汤面 皮五辣子 参燕八珍糕 杨五香肠 陈皮酒 富安酥儿饼 臭豆腐 青蒲簖蟹 虾油 佛手姜 菊花菜 蚕豆 百合 山药 白梗菜 百合头菜 端午红萝卜 天鹅蛋香瓜 特小凤、早春红玉西瓜 还有东台的西瓜 还有薛冬瓜东台名人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 ·布衣诗人吴嘉纪 ·北宋三宰相晏殊、吕夷简、范仲淹 ·元末明初的义军领袖张士诚 ·清代水利学家冯道立 ·清末大数学家杨冰 ·评话宗师柳敬亭 ·兴学重教的进步人士钱乾 ·近代古文字学家汪同尘 ·近代实业家张謇 ·近代教育家邰爽秋 ·抗日外交九烈士之一卢秉枢 ·东中早期教员陈汝玉 ·“海上猛虎”孙仲明 ·东台报业拓荒人陈祺寿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黄逸峰 ·优秀共产党员吴作民 ·书法家高二适 ·画家戈湘岚 ·新闻学奠基人戈公振 ·翻译家戈宝权 ·高僧真禅 ·音乐学家周巍峙 ·雕塑家吴为山 ·青年演员练束梅 ·著名音乐人刘凯潇 著名诗人南岛(金反帝) “千里马之父”胡友林自然资源 东台市境地形比较平坦,但也微有起伏,形成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地貌。少数地区最高达1米,最低为4米,大部分地区在6-6米之间,以范公堤为脊线,形成堤西与堤东两种不同地貌。其中堤西属苏北里下河平原,河港纵横,湖荡交错;堤东属苏北海滨平原,由于海流作用,仍在缓慢淤涨,是一片新兴陆地。境内河港纵横,湖荡交错。 十八里河 十八里河是历史上梁垛盐场西运食盐的河道,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兴挑,东起梁垛镇西侧串场河,西至台南镇境内董永庙入泰东运河,长67公里。因梁垛至泰东运河河口以及河口至东台城均为18华里(概数),故名“十八里河”。 何垛河 何垛河为何垛盐场的运盐河,亦称何垛场灶河。西起台城东侧通榆运河,东至川东闸入海,全程跨东台、大丰,东台境内流经台东(办事处)、海丰、头灶两镇,长6公里。 东台河 东台河为东台盐场的运盐河,亦称东台场灶河,又名煎盐河,开挖时间无考证,据《淮南中十场志》图示,清初东台河西起台城串场河,东至张家团河一带,后海岸东移,该河随之东延,但东无入海通道,加之沿岸地势两旁高、中间低,积水排不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曾疏浚该河。清乾隆五年(1740年)、二十年又两次疏浚。嘉庆六年(1801年),东台河北岸增开梅家灶、潘家灶两条纵向支河。 老梁垛河 历史上为梁垛盐场的运盐河,亦称梁垛海河、梁垛场灶河。今梁垛河是70年代初在老梁垛河的基础上,在河以南开挖的东西向新河。 串场河 江苏省东部滨海平原人工河道。系东部滨海平原农产品南运航道。位于里下河低平原和东部滨海平原之间,北起阜宁县沿范公堤南下,经盐城市、东台县到海安县与通扬运河相会,长130公里(还有一说为:南自海安徐家坝,北至阜宁庙湾,全长200余公里)。始建于唐大历元年(766),南宋咸淳五年(1269)、明隆庆年间(1567~1572)重加疏浚、改建而成。以其贯通淮南诸盐场而得名。1958年后曾沿串场河东侧新挖(南)通(赣)榆运河与之平行,兼作输水和航运之用。 三仓河 原名安丰河,50年代初改称现名,历史上为安丰盐场的运盐河,亦称安丰场灶河,从安丰场境内的串场河向东至南沈家灶,长15公里。清康熙五年(1666年》,从南沈家灶向东延伸。康熙四十七年,乾隆五年(1740年)、二十年、嘉庆三年(1798年)先后多次疏浚该河。 东台属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044毫米,年平均气温6℃,年日照2209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37天。东台市境内属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 ,土质偏沙,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 旅游资源以生态资源为主,其中位于其海岸线绵延85公里,150多万亩的滩涂资源位于盐城首位。东台地处黄海之滨,沿海为东海前进波与黄海旋转波的汇合处,近海泥沙在潮汐作用下,以汇合点为根部逐渐沉淀而形成辐射状沙洲,以每年6000-10000亩的成陆面积向大海淤长,有取之不尽的土地资源。 全市海堤外现有滩涂面积155万多亩,其中潮间带116万多亩,潮土带39万多亩,约占江苏省滩涂面积的22%,盐城市滩涂面积的37%。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产品资源是培育和发展“海上东台”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大片的滩涂也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植物主要以芦苇、白茅、罗布麻、大米草、水杉、刺杉、竹为主:动物有对虾、梭子蟹、文蛤、泥螺、竹蛏、黄鱼、鲳鱼、鳗苗以及珍禽丹顶鹤、黑嘴鸥等。历史沿革 东台为古扬州辖境,海陵县地。公元前117年(西汉元狩六年)建西溪镇。公元937年(南唐升元元年),海陵监驻“泰州东北之东台场”,东台之名从此见于史籍。东台也得此地利一跃为淮南盐区的食盐集散地。宋时,东台也称“东亭”,因煎盐亭灶林立,多达亿所,故名。 公元前117年(西汉元狩六年) 设海陵县(今泰州),西溪镇为海陵属地,煎盐之区。公元411年(晋义熙七年) 分广陵郡地,置海陵郡,领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五县。其时东台地域在建陵(侨置)、宁海境内。公元937年(南唐升元元年) 置泰州于海陵,设海陵监驻东台场,监管南北八个盐场。东台之名从此见于史书。 公元974年(宋开宝七年) 海陵监移如皋,设西溪盐仓。晏殊、吕夷简、范仲淹先后任过西溪盐仓监。公元1023年(宋天圣元年) 范仲淹监西溪盐仓时,上书发运副使张纶,陈请修筑海堰。公元1024年范仲淹为兴化县令,征集兵夫四万人兴筑海堰。兵夫在雨雪连旬、潮势汹涌中死二百余人,朝廷决定暂行停工。公元1026年,范仲淹因母丧离任回籍,去前留书张纶,建议恢复筑堰。张纶、胡令仪上书朝廷,获准。公元1027年秋,张纶督率兵夫重新兴筑。次年春,海堰筑成,北起庙湾场,南至木并 茶场,后人称“范公堤”。 公元1526年(明嘉靖五年) 安丰人王艮(1483—1541)在泰州安定书院讲学。其创立的“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启蒙学派,历时两朝,风行天下。公元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 从泰州分治设东台县,首任知县王玉成。辖境为角斜、木并 茶、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何垛、丁溪、草堰九个盐场和溱潼、时堰、南芗、西北四乡。 1948年的东台,是一个人口逾5万的中等城市。是年东台城解放后,于11月12日,华中行政办事处电令成立东台市,任命顾维汉(如皋市人)为市长,蔡美江(如东县人)为市委书记。东台市委、市政府直属华中一地委、一专署领导,下辖东台、金拱、启平、西溪四个镇,原东台县城区建制撤销。至1949年1月18日,华中行政办事处决定撤销东台市。 1987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江苏省撤销东台县,设立东台市(县级),由地级市盐城市代管辖,以原东台县的行政区域为东台市的行政区域。民俗文化 境内城乡居民,旧时称腊月二十三为“送小灶”二十四为“送大灶”每当祭灶这一天,家家都要将灶台.案台.锅碗瓢盆收拾得干干净净,在神龛前设丰盛的祭品送灶时,要把神龛中间的旧神位接下来,焚香点烛,同时将旧神像在香炉前焚烧。焚烧时,全家都要跪拜叩送,表示送灶神上天去“汇报情况”了。到了除夕晚上还要将灶王爷接回来,称迎灶或接灶。这时,要将大红纸书写的“东厨司命府”和灶君神像贴进神龛,两旁还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表示对王爷的恭敬。新灶神贴上之后,要放鞭炮,全家叩拜。此俗建国后逐步消失。人文景观 新石器时代的开庄遗址、古风遗存的西溪小镇、香火绵延的泰山护国禅寺、朴素挺拔的海春轩干塔和蜿蜓秀美的范公长堤见证着东台久经的文明。宋代晏殊、吕夷简、范仲淹三宰相曾在这里出任西溪盐官司;明代著名哲学家王艮、清代水利学家冯道立、清代布衣诗人吴嘉纪、近代新闻巨擘戈公振、现代书法大师高二适等古今名人不断诠释着这份文明的光彩,增添着这座古城的底蕴。经济发展 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值120亿元,财政收入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城镇职工人均工资8020元。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全款余额73亿元。在2002年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行帮再度进入百强,居73位,比上年前移8位。 东台是个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基础比较雄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是国家级农产品生产商品粮、棉、瘦肉型猪、山羊和优质商品油基地,多种经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年产棉花3万吨,蚕茧1万吨,双低油菜籽5万吨,优质西瓜50万吨;已成为上海、南京、苏锡常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东台海洋资源丰富,沿海滩涂盛产文蛤、鳗鱼、黄鱼、螃蟹、白虾、泥螺等特种水产品,滩涂围养总面积达70万亩,是江苏省重要的珍贵海产品生产基地。 东台先后两度进入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农林牧渔总产值居全国前列。正常年景可产粮食70万吨,棉花2万吨,油料6万吨,出栏生猪及乳猪150万头,山羊200万只,菜兔200万只,家禽7000万只,年产鳗鱼、泥螺、文蛤、竹蛏等海产品逾万吨。全市建有常年蔬菜生产基地12万亩,拥有大棚面积13万亩,年产各种蔬菜瓜果90多万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40多个,销售窗口800多个,从事运输人员达5万多人。 东台工业已进入工业化水平中期阶段。全市拥有纺织、机械、食品、化工、建材、医药等行业,产品有2000多种。现有各类工业企业9316个,工业定报事业共301家,销售超亿元或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有近20家。全市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额5亿元,其中大中型企业6亿元,占36%,小型企业9亿元,占64%。 东台外向型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已建成三资企业200多家,出口商品15个大类200多个品种,客商分别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双方合作非常融洽,发展环境十分宽松。 东台城市建设初展雄姿。市区面积20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基础设施逐步配套,拥有日供水能力10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投资近2亿元的热电厂已并网发电。市区各类大中型商贸中心和文化娱乐设施齐全。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城市,连续8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 东台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全市已有126家企业与省和全国科研院所建立了横联关系,联合开发项目104项。现有高、中、初级技术职称人员31079人,其中高中级8824人。已形成从幼儿教育到高等专科教育的教育体系,现有各类学校498所,教职员工9426人,在校学生近15万人。全市45个医疗单位现有医卫人员2968人,床位2490张。有二级甲等医院2所,一等甲级医院21所。 东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新长铁路、204国道和沿海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距南通、盐城等机场仅70多公里,拥有通榆运河、泰东河等黄金水道。紧邻南通港、上海港等国际港口。东台市区人口25万,建成面积26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拥有涉外宾馆3座。

苏州杂志社长是谁

《苏州杂志》双月刊《现代苏州》杂志苏州医学杂志苏大各学科学报等

江苏泰兴七圩人(今属泰兴虹桥镇),毕业于苏州中学。1949年毕业于苏北盐城华中大学。同年赴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1949年渡江回到苏州,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八年。1955年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小巷深处》一举成名,1957年调江苏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因参加筹办《探索者》同人刊物,被打成右派,长期下放农村、工厂劳动改造,直至1978年才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并在此后主编了《苏州杂志》。自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历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苏州日报》记者、工业组组长,江苏省文联专业作家,苏州市创作室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第六、七、八届人大代表,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苏州市文联副主席等。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在五十年文学生涯中,陆文夫在小说、散文、文艺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献身》、《小贩世家》、《美食家》、《井》、《围墙》、《清高》、《人之窝》等优秀作品和《小说门外谈》等文论集,饮誉文坛。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法、日等语言,畅销海外。 中篇小说《美食家》,使陆文夫“会吃”的名声远播文坛内外。自那以后,陆文夫每到一家饭店用餐,厨师闻知陆文夫来吃饭,便有些惶惶然,大有美食家面前班门弄斧之感,倘若做坏了一道菜,会坏了自己的名声。 陆文夫对各地富有特色的民间小吃,很有兴趣,走到哪吃到哪,总有品不足、尝不够的感觉。他是真正做到了“行万里路,尝百口鲜”。“对于陆文夫,茶,必不可少,朋友们都知道他爱茶之切,每有好茶,总要给他留着,“因为只有陆文夫才不致委屈了好茶”。他喝茶不是单纯为了消渴,滋味深长的闲饮,可以助谈,且带有几分雅意。他以和、清、静寂为茶之三味,如芝兰蕙萱、松菊竹梅可喻人品,可言心志,令人神融心醉。陆文夫爱酒在作家中是出了名的,他酒龄长、酒量大,故有人送他个“酒仙”的雅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可以列入酒仙的行列”。

答案吗?乂我感觉我好像是不是还是,

  • 索引序列
  • 苏州大学杂志社社长
  • 苏州杂志社长
  • 现代苏州杂志社社长
  • 江苏大学杂志社社长
  • 苏州杂志社长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