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发布时间: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荣誉奖励(1) 工作获奖1975年 参加实战演习训练荣立个人三等一次1976年 参加唐山抗震救灾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1978年 评为三台县民兵先进个人1981年 川北教育学院评为优秀党员2011年 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党员2011年 西南交通大艺术与传播学院优秀党员1992年 获四川大学优秀博士生及光华奖学金一等奖1993年 评为四川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获光华奖学金二等奖2010年 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2年 获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 科研获奖1986年 《郝疏尔雅及声训初探》获西南师大研究生优秀论文三等奖1990年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通假字分析》获楚雄师专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992年 《银雀山汉墓竹孙膑兵法用韵研究》四川大学优秀研究生学术论文一等奖1995年 《论政府公共关系》获四川省政治学会优秀研究成果奖1995年 《扬雄方言中的东齐考辨》获中国文化语言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995年 《电影与人生》获四川省电影评论学会二等奖1996年 《图书市场调查初探》获四川省新闻出版科研三等奖1998年 《版权三论》四川省版权局优秀论文奖1999年 《选题二谈》获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出版科研一等奖1999年 《先秦两汉齐语研究》四川省最佳图书奖2000年 《先秦两汉齐语研究》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 《推十书·已刊稿》 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 《出版通论》 西南交大第七届优秀本科教材三等奖2012年《考据学论稿》 四川省政府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编辑工作获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三国志校笺》(策划组稿)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三国志校笺》(策划组稿)全国版权贸易优秀成果奖《传统文化与经营哲学》(组稿、责编)四川省最佳图书《先秦两汉齐语研究》(作者、组稿)四川省政府社科奖二等奖《中国古代标点符号史》(组稿)《中国教育史要略》(责编)四川省政府社科奖三等奖《先秦两汉齐语研究》(作者、组稿)《中论校注》(责编)《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研究》(组稿)《道教斋醮符咒仪式》(组稿)《楚辞文化研究》(组稿)省优秀图书奖:《宋词精华》(责编)《宋代台谏制度研究》(责编)《文化视野中的诗歌》(组稿、责编)《贾岛诗集笺注》(组稿)《三国志校笺》(组稿)《甲骨文动词语法研究》(组稿)优秀川版书《怎样做个好公民》(组稿)《文化力论》(组稿)科学研究1、主持科研项目(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上古蜀语考论(2)主持全国高校古委项目:华阳国志系年考校(3)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国考据学研究(4)主持教育部、四川省共建重点科研基地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华阳国志系年考校(5)主持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郭沫若研究中心重点项目:郭沫若文字学方法论稿 主持(已结)(6)主持四川省文化厅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文官管理研究(7)主持西南交大研究生创新教材项目:中国语言学史(8)主持西南交大本科教材编写项目:古代汉语2、参加科研项目(1)主研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民族文学的传播模式研究(2)主研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 (已结)(3)主研教育部重大项目:巴蜀文献集成 (已结)(4)主研四川省重大委托项目:四川文化产业走廊论证报告论文成果一 论文(一)CSSCI来源、中文核心及重要学术期刊1、《周礼·考工记》齐语拾补——《考工记》为齐人所作再证 古汉语研究 42、“东夷非夷新诂”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论文集 53、黄色·黄帝崇拜与道教起源 宗教学研究 1-24、汉代的图书和图书馆 文史知识 125、目录学史二题 四川图书馆学报 36、扬雄《方言》中的“东齐”考辨  四川大学学报  37、章太炎的语言学和佛学(香港) 《中国语文通讯》 78、《管子》诸家韵读献疑  管子学刊  29、古合韵评议 汉语史研究集刊 710、陈宋淮楚歌寒对转考补订 汉语史研究集刊 111、“齐东野人”之语 文史知识 12、千种典籍惠学林 出版发行研究 813、高扬学术出版大旗 人民日报(海外版) 414、选题策划已进入定位 出版发行研究 315、从信息到选题到资本的飞跃 编辑之友 316、版权的贸易属性探论 中国版权 317、《周易参同契》作者新证(一) 周易研究 118、《周易参同契》作者新证(二) 周易研究 219、东夷非夷证诂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720、赵振铎先生辞书学思想述学 汉语史研究集刊 1021、周易参同契作者地望的文献学初探 宗教学研究 122、“蜀语”名义阐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123、开辟比较宗教学的新视野 宗教学研究 124、天才学者刘咸炘易学初解 周易研究 225、黄侃方言学思想表微 汉语史研究集刊 626、辞书之钤键在大众化精品 辞书研究 227、中上蜀语研究三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628、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的思考 光明日报 1129、中国语言学·文献方言学的研究与思考 商务印书馆 830、中国音韵学·郝疏尔雅转语研究述论 江西人民出版社 631、二重证据法不始于王国维论 台湾《经学研究集刊》第9辑 1032、大众化精品辞编纂出版简论,《中华字典研究》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3、考据学:辞书编纂的津梁,《中华字典研究》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4、“蜀左言”新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435、“《文选·蜀都赋》刘渊林注商兑” 台湾大学经学与文学研讨会论文集 3(二) 学术论文(普通期刊)A文献与语言研究1、郝疏《尔雅》及其声训初探  楚雄师专学报  32、“远”非“还”之讹(二则)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3、《六书音韵表·四》合韵字研究  楚雄师院学报 24、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通假字分析  楚雄师院学报 35、试论章太炎的右文观  楚雄师院学报 16、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上) 楚雄师院学报 27、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中) 楚雄师院学报 48、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下) 楚雄师院学报 19、汉民族文化学的滥觞  楚雄社科论坛 210、古汉语中的“以为”  语文教学阵地 411、“救时宰相”杨廷和 巴蜀史志  312、章太炎“假借引申说”述略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313、嘉惠后学的好书:评《音韵学纲要》    太行学刊  314、临沂汉简《孙膑兵法》韵例 曲靖师院学报   415、《研究生论丛·临沂汉简<孙膑兵法>用韵研究》川大出版社 316、先哲精神·章太炎的转注理论述评 杭州出版社 1217、读《先秦两汉医学用语》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018、小话古籍出版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219、一部特色鲜明的地方信史 巴蜀史志   120、开拓汉语史研究新领域的力作 新书报 321、眠眩同源词谱 楚雄师院学报 522、古籍出版:机遇大于挑战 新书报 2023、《中国图书年鉴(1997) 名家名著导读丛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 124、《中国图书年鉴(1999) 汉语史研究集刊(1)》湖北人民出版社 125、《中国图书年鉴(2001) 汉语史研究集刊(2)》湖北人民出版社 1026、近十年四川方言市县话研究综述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727、近十年四川方言研究综述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828、近十年四川方言专书专著研究综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1029、中上古时期蜀语文献资料综述 文史杂志 530、蜀茶与古蜀语 文史杂志 631、再说蜀茶与古蜀语 文史杂志 232、《推十书导读·刘咸炘论辨伪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33、赵少咸和他的《广韵疏证》 中华书局《书品》 134、“和谐”释义考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43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方言偏误及预应理论试说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736、赵少咸《广韵疏证》简介 台湾《声韵学会通讯》20辑 637、中上古蜀语诸家论述纂要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38、活字典笺译《论语》:博而返约 中华书局《书品》 439、莫友芝《郘亭知见书目》版本考据学条例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10B传播学研究1、当代公关的大趋势1、―中国公共关系的文化透视(上) 四川财贸经济 42、―中国公共关系的文化透视(中) 四川财贸经济 53、―中国公共关系的文化透视(下) 四川财贸经济 64、谈天说地话广告:广告特点面面观 四川财贸经济 85、广告的形形色色 厂长经理日报 236、一条短新闻的价值 厂长经理日报 7、“鸽子事件”与制造新闻 厂长经理日报 158、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 厂长经理日报 189、拒绝欺:公关广告的制作要求 四川财贸经济 1110、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公关广告的策略 四川财贸经济 1211、广告的形形色色:形象广告和产品广告 四川财贸经济 912、CI策划与公关策划形相似,实不同 四川财贸经济 413、茶+酒=广告人 广告大观(综合版) 114、人品与文品 蜀报 3115、四川省出版科研论文选·图书市场调查初探 四川民族出版社 816、版权三论 新书报 817、论政府公共关系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18、策划不能没有是非 市场与消费报 2119、策划不能愚弄公众 市场与消费报 2820、策划不能离开国情 市场与消费报 421、策划不能鼠目寸光 市场与消费报 1122、不说话的黛安娜王妃 市场与消费报 1323、四川省出版科研论文选?选题二谈 四川教育出版社 1024、出版人语 出版参考 325、礼仪文化教育中应重视的两个领域 教育改革与发展文论 826、学术出版简论 楚雄师院学报 1127、大学写作与中学作文之比较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528、策划编辑简论 楚雄师院学报 1129、学书谫话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2三、著作:出版著作22部,其中独著、主编11部,参编11部1、《先秦两汉齐语研究》(独著) 巴蜀书社 82、《白居易诗选注》(独著) 巴蜀书社 73、《汉小学文献语言研究丛稿》(独著) 巴蜀书社 44、《周易集解》(整理,第二) 巴蜀书社 55、《经史百家思辨小品感悟》(第一) 巴蜀书社 16、《古代汉语读本》(第一) 巴蜀书社 17、《华阳国志译注》(第一) 四川大学出版社 58、《出版通论》(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49、《推十书·已刊稿》 (主编)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10、《道教征略》(第二)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311、《考据学论稿》(独著) 巴蜀书社 612、《济公全传》(整理,第一) 巴蜀书社 513、《公共关系实务》(主编,第一)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214、《古汉语精要》上、下册(合作)  云南大学出版社  315、《世界文学发展纲要》(合作)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916、《世界文学作品选》(合作)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917、《经纪人策略方法与技巧》(合作) 四川大学出版社  718、《现代公共关系学》(合作) 中国商业出版社 1219、《骈文精华》(合作) 巴蜀书社 1020、《张献忠剿四川实录》(整理,合作) 巴蜀书社 421、《中国野史集粹》(整理,合作) 巴蜀书社 622、《说唐全传》(整理,合作) 巴蜀书社 6主持出版项目 类 别 名 称 个人作用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三国志校笺 策划组稿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贾岛诗集笺注 策划组稿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广韵疏证 全国古籍规划办 策划组稿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蕙风词话·蕙风词笺证 策划组稿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樊川文集 策划组稿

1、《〈晋书〉校点志疑》,《江海学刊》1999年第1期、1999年第2期。2、《传国学之真谛——〈嘉定钱大昕全集〉评介》,《文教资料》1999年第2期;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版。3、《敦煌学史上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光明日报》1999年7月2日;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4、《〈全汉赋〉疑误辨证》,《语言研究集刊》(第六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5、《汉魏六朝语词研究考论》,《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6、《〈搜神记〉校勘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2期。7、《耄耋之年创辉煌—-记三礼学家钱玄先生》,《书与人》2000年第1期。8、《通学术之变 成专精之业——徐复先生主要著作述评》,载《当代江苏学人丛书》之《朴学之光——语言文字学家徐复》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9、《创新的精神 实证的方法》,中华书局《书品》2000年第4期;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10、《此生原为读书来——记周勋初教授》,《书与人》2000年第5期。11、《旷世之作 历久弥新——〈洪诚文集〉简介》,《新华日报》2000年10月10日。12、《徐复先生对古文献学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又收入《朴学之路——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3、《庄子》文论选注,3万余字,收入郭丹主编《先秦两汉文论全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4、《读书之门径 治学之津梁——读〈清人别集总目〉献言》(与徐复先生合撰),《古籍研究》2001年第3期。又收入《徐复语言文字学晚稿》,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5、《〈汉书·五行志〉考论》,《南京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又载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主编《历史文献研究》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6、《〈史记〉新整理本刍议》(二人署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又载《史记论丛》第一辑(华文出版社2004年8月版),单独署名。17、《挖掘历史资源 开拓发展空间——由〈老苏州·百年历程〉说起》,《出版参考》2002年第18期。18、《南京图书馆所藏〈三国志〉版本简论》,“首届《三国志》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2年11月,复旦大学),后发表于《古籍研究》2003年第1期。19、《〈史记〉三家注音切疑误辨正》,《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1期。20、《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校读札记》,“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2年11月),后部分发表于《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4期。21、《〈史记〉校点本讹误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3期。22、《〈史记〉整理平议》,《南京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23、《〈史记·八书〉校读札记》(二人署名),收入马景仑、薛正兴主编《朴学之路——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4、《皇皇巨著 巍巍范公——评〈范仲淹全集〉》,《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25、《试论〈史记〉校勘的原则》,《古籍研究》2005年上卷,安徽大学出版社版。又收入《古文献研究集刊》(第一辑),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26、《中国书院志及其学术价值》,《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又收入卞孝萱、徐雁平编《书院与文化传承》,中华书局2009年版。27、《赋学文献与〈历代赋汇〉》,《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6年1期。又收入《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28、《〈史记〉正文校议》(第一作者。二人署名),中华书局《文史》2006第3期。29、《一代宗师徐复先生》,《江苏文史研究》2006年第6期。又修改后发表于《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30、《试论黄宗羲的创新精神》,收入《从民本走向民主——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31、《校点本〈史记〉标点问题举隅》,收入《史记论丛》(第四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32、《〈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的出版及其意义》,收入《王阳明的世界——王阳明故居开放典礼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33、《论章黄之学对国学研究的贡献》,“第五届海协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会议论文,收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二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34、《史记校点补遗》,《古文献研究集刊》(第二辑),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35、《乐把金针度与人——试论叶圣陶先生的出版思想》,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会议论文(2007年11月,南京),《江苏民进》2008年第1期。民进中央网站全文转载。36、《评〈王念孙王引之评传〉》,中华书局《书品》2009年第4期。37、《海峡两岸〈史记〉整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第六届海协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会议论文,收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三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38、《道德文章、山高水长—记钱玄先生》,《经学研究论丛》第十六辑,台湾学生书局2009年版。39、《〈汉书〉校读拾遗》,载王华宝《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40、《〈水经注校证〉校读札记》(与王勇博士合撰),载王华宝《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41、《〈史记〉整理研究与辞书编纂》,“《康熙字典》暨词典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9年7月,山西),收入《中华字典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42、《四史学》3万多字,收入卞孝萱、胡阿祥、刘进宝主编《新国学三十讲》,凤凰出版社2010版。43、《段玉裁著述及其版本考略》,“段玉裁与清代学术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收入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主办、赖永海主编的《宏德学刊》第一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44、《试论张文虎〈史记札记〉的文献价值》,《史记论丛》(第六集),华文出版社2011年版。45、《〈项羽本纪〉校释汇证》,《项羽研究》(第一辑),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46、《百衲本史记前言》,载广陵书社2011年版《百衲本史记》卷首。47、《〈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的出版及其意义》,中华书局《书品》2012年第5期。48、《怀念“学者编辑”薛正兴先生》,《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12年第5期。49、《〈史记〉局本吸收王念孙〈史记杂志〉成果之研究》,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提交论文。(浙江大学)50、《〈水经注校证〉校读续记》(与王勇博士合撰),2012年西华师范大学等主办“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51、《王念孙〈史记杂志〉平议》,《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52、《徐复先生对中国训诂学的贡献》,“训诂学与民族民俗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九届二次理事会”提交论文,2013年8月。53、《论段玉裁校勘学之特色》,南京大学等举办的“经学与中国文献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13年8月。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级别

1、创办单位不同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2、用处不同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 最为重要。SCI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 September 16,1925~2017)。CSSCI,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3、影响不同SCI(科学引文索引)以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献离散律理论、以加菲尔德(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论为主要基础,通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而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来反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因此,SCI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众多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扩展资料:所有入选CSSCI期刊/集刊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刊载人文社会科学原创学术论文和学术评论等一次文献为主的中文学术期刊/集刊;2、 中国大陆出版的期刊应具有CN号,港澳台及海外出版的期刊应具有ISSN号,学术集刊应具有ISBN号;3、按既定出版周期准时出版,符合期刊编辑出版规范,文献信息著录完整、规范。以下期刊/集刊不列为遴选范围:1、属自然科学类期刊(集刊);2、以刊载文艺作品、译文和知识普及性文章以及动态资讯等为主的期刊/集刊;3、转载类、文摘类期刊和年鉴等期刊/集刊;4、凡有下列情形的期刊/集刊不予入选:1)存在违反国家期刊出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或条例情况的期刊;2)存在学术不端或缺乏学术诚信行为的期刊/集刊;3)上一年度引文差错率过高的期刊/集刊。学术期刊参加遴选需向中心提交近两年出版的样刊。学术集刊参加遴选需由主办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近三年出版的样刊和“学术集刊基本信息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我国目前刊物的级别划分——刊物级别: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CN刊物、SCI、SSCI、CSSCI  (一)什么是核心期刊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一、“北大核心”: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即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每四年修订一次,目前是2011版。  二、“南大核心”: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五、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二)什么是国家级期刊  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三)什么是“省级”期刊  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四)什么是CN刊物 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  (五)什么是SCI,SSCI ,CSSCI  目前,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那么,究竟什么是SCI和SSCI呢?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SSCI (Society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  CSSCI(Chinese Society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 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SCI和CSSCI的区别一 SCI 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SCI的严格的选刊原则及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真实地反映了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根据SCI收录及被引证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水平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每年一次的SCI论文排名成了判断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 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印刷版(SCI) 双月刊 3,500种联机版(SciSearch) 周更新 5,600种光盘版(带文摘)(SCICDE) 月更新 3,500种(同印刷版)网络版(SCIExpanded) 周更新 5,600种(同联机版) 部分科研工作者将SCI戏称为STUPID CHINESE IDEA。上世纪80年代末由南京大学最先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处于转型期,国内学术界存在各种不正之风,缺少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二是某些专业国内专家很少,国际上通行的同行评议不现实。“SCI目前已成为衡量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的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尺度”。然而SCI原本只是一种强大的文献检索工具。它不同于按主题或分类途径检索文献的常规做法,而是设置了独特的“引文索引”,即将一篇文献作为检索词,通过收录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和跟踪其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来掌握该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从而迅速发现与其相关的研究文献。“越查越旧,越查越新,越查越深”这是科学引文索引建立的宗旨。SCI是一个客观的评价工具,但它只能作为评价工作中的一个角度,不能代表被评价对象的全部。SCI总线 ----串行通信接口SCI(seri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也是由Motorola公司推出的。它是一种通用异步通信接口UART,与MCS-51的异步通信功能基本相同。 sciSpinal Cord Injury(脊髓损伤)的英文缩写。二 CSSCI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检索与查询,可以揭示已知理论和知识的应用、提高、发展和修正的过程,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定量的视角评价地区、机构、学科以及学者的科学研究水平,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CSSCI的来源期刊或来源文献,不仅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而且将包括欧美等各国出版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来源期刊按引文量、影响因素、专家意见等标准评定。在国内,只要具有CN(中国连续出版物编号)的正式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又是学术性的期刊,都可参加评选。随着技术手段的成熟,CSSCI今后也将关注和收录学术集刊(具有正式书号的连续出版物)以及其他形式的学术成果。CSSCI建有一个全国性的“CSSCI咨询委员会”(2005年改名为“CSSCI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17家委员单位和技术专家组成,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温州师范学院、南京大学等。指导委员会是学术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和修改指导委员会章程;审议中心中长期研究发展规划;指导中心CSSCI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审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审核CSSCI重大新闻发布内容;协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领域的全国性重大学术活动。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100多个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sci 和cssci的区别一句话总结来说,一个是美国的核心检索 美国定的评价体系 ,sci其实是一种数据库,但是通常会把sci检索的期刊直接称作sci 期刊,也就是sci核心;cssci是南大核心,中国人文社科影响因子高的期刊的集合,由南京大学出的;一个是美国妈生的,一个数据库,检索收录各类期刊;一个是中国妈生的,出了的一个核心期刊集合目录,期刊数量固定的,每年目录会变化;原始的解释如下: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 SCI 最为重要。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目前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9年)12年度数据,来源文献近100余万篇,引文文献600余万篇。我的回答通俗易懂,希望能帮到你;如果不清楚可以继续追问,资深期刊行业从事7年多编辑,为你解答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审稿

经学研究的核心是被历代儒者奉为经典的“十三经”,宋明理学虽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为重,但《大学》、《中庸》终归是《礼记》中的篇章,《论语》、《孟子》也在“十三经”之内,因而经学的主要典籍仍为“十三经”所包括。

经学泛指先秦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在中国汉代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后特指《六经》。记录“常道”的书被称之为经,常道就是常行的义理、准则、法治。

“经”是织布的开始,后来引申出“常道”,“常道”就是“常行的义理、准则、记录这“常道”的书,后来就被称为“经”。

经学是汉代兴起的学问。经学作为阴阳五行化的儒学,其主要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借助于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框架,构筑了经学“天人”之学的规模。汉代经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天人”之学的理论体系。邹衍善言“天人”之学,号称“谈天衍”。他将“阴阳说”和“五行说”融为一体,以“阴阳消息”论宇宙的变化原因,以“五德终始”为宇宙的变化模式,旨在论证“天象”与“人事”间的互动关系,建立囊括天人、无所不包的宏大体系。董仲舒吸纳这了一理论成果,以阴阳五行为其理论体系的框架,将儒家传统的政治伦理主张填充其中,如以阴阳比况三纲,以五行比况五常,完成了汉代经学的理论奠基和改造。 其次,利用阴阳五行说的推论模式,建立了经学的方法论。汉代经学的方法论具有经验论和感应论的特征,这些显然深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在论述邹衍思想时说:“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其中所谓 “先验小物,推而大之”的模式,演化为董仲舒“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的经验论思维。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有一种神秘主义的倾向,它深刻地影响到汉代经学。如今文经学的代表作《春秋公羊传》就“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古文经学也不例外。  再次,齐学的部分内容进入儒学,经学的内容杂糅化了。阴阳五行说即具有杂糅化的特征,综合“阴阳”说和“五行”说,兼及“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等。阴阳五行说这种杂糅化是齐文化开放性和兼容性的反映。汉代经学显然受到影响,如董仲舒以“阴阳”喻“刑德”,法家思想进入经学在其中占得一席之地,又讲“强干弱枝”,“赏善诛恶”,“责名考质,以参其实”,表现出“霸王道杂之”的特征。而董仲舒讲“为人君者,居无为之位,行不言之教,寂而无声,静而无形,执一无端,为国源泉”,则显然是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的思想。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二十五

《清代世家与文学传承》,三联书店,2012年。《清代文学世家姻亲谱系》,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3.《清代东南书院与学术及文学》,上、下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4.《胡适与整理国故考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整理)《贺葆真日记》,凤凰出版社,2014年。    (所列自2000年起,皆为独立撰写)《书估与清帝国的书籍流转》,《古典文献研究》第16辑,2013年。《从翁心存、翁同龢日记的对读探究日记文献的特质》,《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贺葆真日记与晚期桐城文派的深入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4.《“地域文学传统的建构”成为一种文学叙写方法》,《中山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第31-39页。《批点本的内部流通与桐城派的发展》,《文学遗产》2012年第1期,第100-112页;《<读书分年日程>与救“科举时文之弊” 》,《南京师大学报》2012年第3期,第123-130页;《清代文学世家的家族信念与发展内动力》,《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第115-123页;《清代家集总序的构造及其文化意蕴》,《文学遗产》2011年第3期,第123-131页;《清代私家宅园与世家文学》,《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第44-50页。《清代科举中的策问与乾嘉学术的展开》,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第27卷(2011年),第305-348页。《在研究中国传统学术的新途径上摸索前进:周勋初教授访谈录》,《文艺研究》2011年第6期,第59-69页;《桐城文章中“尚有时世”:以同光年间莲池书院之讲习为中心》,《清代文学研究集刊》第3辑,第128-173页;《清代文学世家联姻与地域文化传统的形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第25-31页;《花萼与芸香:钱塘汪氏振绮堂诗人群》,台北《汉学研究》,第27卷第4期(2009年12月),第261-293页;15.《扎实空灵,博通专精:周勋初先生访谈录》,《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冬之卷,第1-18页;16.《玉沟春水鸭江波:朝鲜诗人李尚迪与清朝文士交往研究》,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第23卷(2009年6月),第433-468页;17.《清代文社与举业》,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第15卷(2009年),第191-246页;18.《书院、书塾与文社:以家族与乡村为讨论范围》,《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1辑(2009),第237-273页;19.《课读图与文学传承中的母教》,《古典文献研究》第11辑(2008年),第247-269页;20.《“荛圃藏书题识”与嘉道时期吴中文士活动图景》,《周勋初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第513-549页;21.《近代中日学术交流考论》,台北《汉学研究》第20卷第2期(2002年12月),第81-107页;22.《书院与桐城文派传衍考论》,台北《汉学研究》第22卷第2期(2004年12月),第421-453页;23.《一时之学术与一地之风气:李兆洛与暨阳书院》,台北《汉学研究》第24卷第2期(2006年12月),第289-323页;24.《从春在堂到秋荔亭:俞樾和俞平伯诗中的家族史》,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第13卷(2004年),第369-400页;25.《图景的重现:道光以来金陵书院文人活动考论》,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第17卷(2006年),第365-409页;26.《〈清代学术概论〉考论》,《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八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2-311页;《清初无锡、徽州之书院及其会讲:兼论清初朱子之学与阳明心学的起落》,《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九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5-271页;28.《清代东南书院与文士之风气》,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第1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29.《清代东南书院与地方诗坛》,《中国诗学》第12期,2007年;30.《读书分年日程与清代的书院》,原刊《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31.《诂经精舍:从阮元到俞樾》,《古典文献研究》第10辑,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32.《王质〈诗总闻〉中的“因情求意”》,《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第129-136页;33.《〈惜抱轩书录〉与〈四库全书总目〉之比较》,《文献》2006年第1期,第131-138页;34.《从中学国文教科书看近世文学观念的转变》,《现代中国》第3辑(2003),第67-80页;35.《私家藏书之兴衰》,《读书》2005年11期,第103-107页;36.《王国维〈经学概论讲义〉小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1期,第42-44页;37.《现代印刷媒介与学术研究的结合》,《东方文化》2001年第6期,第36-50页;38.《近世文化世家的流衍与衰落》,《东方文化》2000年第4期,第14-25页;39.《国学书目解题(1919-1937)》,台北《书目季刊》第37卷第4期(2004年3月),第107-115页;40.《王重民和胡适学术交往考述》,台北《书目季刊》第37卷第2期(2003年9月,第1-12页;41.《20世纪20年代的国学推荐书目及其文化解读》,《学术研究》2000年第10期,第100-106;42.《建德周氏家族的文化传承:以周馥、周学熙的诗集为中心》,《明清安徽典籍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版,第293-319页;43.《〈邶风·静女〉的阅读史》,《古典文献研究》第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59-78页;44.《〈嘉定钱大昕全集〉未收诗、词、序和题识》,《古典文献研究》第8辑,第119-121页;45.《东南书院课艺提要》,《古典文献研究》第9辑,第225-237页;46.《从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到章太炎〈读经分年日程〉》,《古典文献研究》第7辑, 第74-99页。

经学泛指先秦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在中国汉代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后特指《六经》。记录“常道”的书被称之为经,常道就是常行的义理、准则、法治。

A.著作与学术论文1.《唐代の佛教徒之家庭——僧传、墓志を中心として——》,《六朝隋唐精神史の研究》所收,2005。2.《〈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考——附录朱子、范如圭、程端蒙、李方子の佚文》,《中国思想史研究》第28号,2006。3.《胡适与入矢义高——写在书简上的中日学术交涉史——》,《东亚视角下的近代中国》所收,2006。4.《战后日本的朱子学研究史述评:1946―2006》,《鉴往瞻来——儒学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所收,2007。《宋刻本〈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考》,《宋史研究论丛》第8辑,2007。6.《古本朱子语录について——〈朱子语类〉未收语录书三十七种》,《东アジアの宗教と文化》所收,2008。《庆元党禁と朱子学派の形成》,《中国思想における美、气、忌、死》所收,2008。《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について》,《日本中国学会报》第60集,2008。《〈诗传遗说〉考略》,《中国经学》第4辑,2008。《入矢义高致胡适的十封书简》,《胡适研究论丛》第1辑,2009。《论古本朱子语录》,《宋史研究论丛》第9辑,2009。《〈诗童子问〉と〈陈克斋先生集〉に见える朱子语录の佚文》,《中国文史论丛》第5卷,2009。《〈朱子语录格言〉考论》,《宋代新儒学的精神世界》所收,2009。《论敦煌写本S6557中的“鬓局”》,《文史知识》2009年第5期,《〈中庸辑略〉版本源流考辨》,《中国经学论集》所收,2009。《〈胡适全集〉日文记载举误》,《胡适研究通讯》第9号,2009。《〈胡适全集〉失收的一封复日本学者的信》,《胡适研究通讯》第9号,2009。《日本巡礼僧戒觉〈渡宋记〉校录辨误》,《中华文明的历史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中华书局本〈二程集〉标点勘误七十例》,《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19卷第3号,2010。20.《〈礼序〉作者考》,《中国经学》第6辑,2010。《书评 西脇常记〈中国古典社会における佛教の诸相〉》 ,《同志社时报》第130号,《〈点校补正经义考〉〈孝经类〉、〈孟子类〉标点指瑕》,《经学研究论丛》第17辑,2010。《江户日本刊刻中国儒家典籍丛考》,《东亚儒学研究论集》所收,2011。《吐鲁番出土儒家经籍残卷考异》,《敦煌写本研究年报》第5号,2011。《〈毛诗正义〉引郑玄〈诗谱 小大雅谱〉佚文错简之更定》,《中国经学》第7辑,2011。《〈藏外佛教文献〉所收敦煌写卷校补》,《敦煌学研究》2011年第1期,2011。《东アジアの宗教と文化》(与Christian Wittern合编),2009。B.书评论文、书评、目录《思想史与生命》(书评论文),《哲学门》第12辑,2006。《日本胡适研究论著目录稿:1970―2008》,《胡适研究通讯》第3号,2008。《日本胡适研究论著目录稿续编:1920—1969》,《胡适研究通讯》第4号,2008。《书评 西胁常记〈中国古典社会における佛教の诸相〉》,《同志社时报》第130号,2010。C古籍整理、注释等[明]夏子阳、王士桢撰《使琉球录》(标点整理,与岩井茂树合作),电子文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2005。《〈朱子语类〉大学篇译注(一)》(日文翻译与注释,与中纯夫等合作),《京都府立大学学术报告》第10号,2009。《〈朱子语类〉大学篇译注(二)》(日文翻译与注释,与中纯夫等合作),《京都府立大学学术报告》第11号,2010。D学术论文翻译等西胁常记《舍利信仰和僧传——为了有助于理解〈禅林僧宝传〉》,《中国禅学》第3卷,2005。池田秀三《日本京都大学的春秋学研究之传统》,《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总第4号,2006。中纯夫《论郑寅普著〈阳明学演论〉中的〈朝鲜阳明学派〉——朝鲜阳明学研究的诸问题》,《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16卷第1号,2006。柳田圣山《大藏经与禅录之入藏》,《中国禅学》第4卷,2006。内山俊彦《阮籍思想窥斑——以〈通易论〉、〈乐论〉为中心》,《中日学者中国学论文集》所收,2006。郑宰相《韩国荀子研究评述》(与人合译),《汉学研究集刊》第3号,2007。重泽俊郎《〈左传〉郑服异义说》,《中国经学》第2辑,2007。水越知《元代的祠庙祭祀与江南地域社会——三皇庙与赐额赐号》,《宋史研究论丛》第8辑,2007。西胁常记《〈佛祖统纪〉诸文本的変迁》,《哲学门》第15辑,2007。郑宰相《荀子的法治与礼治——以“类”概念分析为中心》,《荀子思想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论文集》,2008。入矢义高《回忆胡适先生》,《胡适研究通讯》第3号,2008。周桂钿《道家新メンバ—考察》,《中国思想史研究》第29号,2009。道坂昭广《略论〈翰墨城〉所收王勃佚文〈诗序切〉》,《唐都学刊》2009年第6号,2009。保科季子《天子好逑——汉代儒教的皇后论》。,《中国经学》第4辑,2009。池田秀三《训诂的虚与实》,《中国经学》第五辑,2009。三浦秀一《王门朱得之的师说理解及其〈庄子〉注》(与人合译),《东亚经典解释中的言语分析》佐藤仁《论李默本〈朱子年谱〉》,《思想与文献:日本宋明儒学论集》,2010。吉川忠夫《社会与思想》,《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2010。目加田诚《胡适的死》,《胡适研究通讯》第12期,2010。宫崎市定《龙有几根爪》,《国文天地》第27卷第1期。中西启子《契嵩与天台宗》,《古代佛教思想论集》,2011。池田秀三《经学在中国思想里的意义》,《中正大学学术年刊》2011年第2期(总第18期)。E.其他《山高く石裂く——私の知っている柳田圣山先生——》,《柳田圣山先生追悼纪念文集》,2009年。 (中译本《山高石裂——我所知道的柳田圣山先生》载《哲学与宗教》第三辑,2009)。《〈东亚的宗教与文化〉后记》,《哲学与宗教》第六辑,2011。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是正c

SCI和CSSCI的区别一 SCI 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SCI的严格的选刊原则及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真实地反映了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根据SCI收录及被引证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水平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每年一次的SCI论文排名成了判断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 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印刷版(SCI) 双月刊 3,500种联机版(SciSearch) 周更新 5,600种光盘版(带文摘)(SCICDE) 月更新 3,500种(同印刷版)网络版(SCIExpanded) 周更新 5,600种(同联机版) 部分科研工作者将SCI戏称为STUPID CHINESE IDEA。上世纪80年代末由南京大学最先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处于转型期,国内学术界存在各种不正之风,缺少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二是某些专业国内专家很少,国际上通行的同行评议不现实。“SCI目前已成为衡量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的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尺度”。然而SCI原本只是一种强大的文献检索工具。它不同于按主题或分类途径检索文献的常规做法,而是设置了独特的“引文索引”,即将一篇文献作为检索词,通过收录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和跟踪其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来掌握该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从而迅速发现与其相关的研究文献。“越查越旧,越查越新,越查越深”这是科学引文索引建立的宗旨。SCI是一个客观的评价工具,但它只能作为评价工作中的一个角度,不能代表被评价对象的全部。SCI总线 ----串行通信接口SCI(seri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也是由Motorola公司推出的。它是一种通用异步通信接口UART,与MCS-51的异步通信功能基本相同。 sciSpinal Cord Injury(脊髓损伤)的英文缩写。二 CSSCI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检索与查询,可以揭示已知理论和知识的应用、提高、发展和修正的过程,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定量的视角评价地区、机构、学科以及学者的科学研究水平,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CSSCI的来源期刊或来源文献,不仅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而且将包括欧美等各国出版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来源期刊按引文量、影响因素、专家意见等标准评定。在国内,只要具有CN(中国连续出版物编号)的正式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又是学术性的期刊,都可参加评选。随着技术手段的成熟,CSSCI今后也将关注和收录学术集刊(具有正式书号的连续出版物)以及其他形式的学术成果。CSSCI建有一个全国性的“CSSCI咨询委员会”(2005年改名为“CSSCI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17家委员单位和技术专家组成,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温州师范学院、南京大学等。指导委员会是学术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和修改指导委员会章程;审议中心中长期研究发展规划;指导中心CSSCI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审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审核CSSCI重大新闻发布内容;协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领域的全国性重大学术活动。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100多个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SCI和CSSCI的区别一 SCI 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SCI的严格的选刊原则及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真实地反映了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根据SCI收录及被引证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水平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每年一次的SCI论文排名成了判断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 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印刷版(SCI) 双月刊 3,500种联机版(SciSearch) 周更新 5,600种光盘版(带文摘)(SCICDE) 月更新 3,500种(同印刷版)网络版(SCIExpanded) 周更新 5,600种(同联机版) 部分科研工作者将SCI戏称为STUPID CHINESE IDEA。上世纪80年代末由南京大学最先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处于转型期,国内学术界存在各种不正之风,缺少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二是某些专业国内专家很少,国际上通行的同行评议不现实。“SCI目前已成为衡量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的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尺度”。然而SCI原本只是一种强大的文献检索工具。它不同于按主题或分类途径检索文献的常规做法,而是设置了独特的“引文索引”,即将一篇文献作为检索词,通过收录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和跟踪其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来掌握该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从而迅速发现与其相关的研究文献。“越查越旧,越查越新,越查越深”这是科学引文索引建立的宗旨。SCI是一个客观的评价工具,但它只能作为评价工作中的一个角度,不能代表被评价对象的全部。SCI总线 ----串行通信接口SCI(seri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也是由Motorola公司推出的。它是一种通用异步通信接口UART,与MCS-51的异步通信功能基本相同。 sciSpinal Cord Injury(脊髓损伤)的英文缩写。二 CSSCI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检索与查询,可以揭示已知理论和知识的应用、提高、发展和修正的过程,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定量的视角评价地区、机构、学科以及学者的科学研究水平,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CSSCI的来源期刊或来源文献,不仅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而且将包括欧美等各国出版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来源期刊按引文量、影响因素、专家意见等标准评定。在国内,只要具有CN(中国连续出版物编号)的正式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又是学术性的期刊,都可参加评选。随着技术手段的成熟,CSSCI今后也将关注和收录学术集刊(具有正式书号的连续出版物)以及其他形式的学术成果。CSSCI建有一个全国性的“CSSCI咨询委员会”(2005年改名为“CSSCI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17家委员单位和技术专家组成,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温州师范学院、南京大学等。指导委员会是学术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和修改指导委员会章程;审议中心中长期研究发展规划;指导中心CSSCI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审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审核CSSCI重大新闻发布内容;协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领域的全国性重大学术活动。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100多个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1、创办单位不同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2、用处不同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 最为重要。SCI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 September 16,1925~2017)。CSSCI,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3、影响不同SCI(科学引文索引)以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献离散律理论、以加菲尔德(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论为主要基础,通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而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来反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因此,SCI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众多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扩展资料:所有入选CSSCI期刊/集刊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刊载人文社会科学原创学术论文和学术评论等一次文献为主的中文学术期刊/集刊;2、 中国大陆出版的期刊应具有CN号,港澳台及海外出版的期刊应具有ISSN号,学术集刊应具有ISBN号;3、按既定出版周期准时出版,符合期刊编辑出版规范,文献信息著录完整、规范。以下期刊/集刊不列为遴选范围:1、属自然科学类期刊(集刊);2、以刊载文艺作品、译文和知识普及性文章以及动态资讯等为主的期刊/集刊;3、转载类、文摘类期刊和年鉴等期刊/集刊;4、凡有下列情形的期刊/集刊不予入选:1)存在违反国家期刊出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或条例情况的期刊;2)存在学术不端或缺乏学术诚信行为的期刊/集刊;3)上一年度引文差错率过高的期刊/集刊。学术期刊参加遴选需向中心提交近两年出版的样刊。学术集刊参加遴选需由主办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近三年出版的样刊和“学术集刊基本信息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1、创建者不同,前者为美国创建,后者为中国创建。2、权威性不同,前者是世界级的权威系统,后者为中国领域内权威性强的索引系统。3、注重领域不同,前者注重基础研究领域,后者注重社会科学研究领域。4、发表难度不同,一般来说,前者比后者更难发表。且前者为英文文献,后者为中文文献。SCI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由于SCI收录的论文主要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所以SCI指标主要适用于评价基础研究的成果,而基础研究的主要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学术论文。所以,如何评价基础研究成果也就常常简化为如何评价论文所承载的内容对科学知识进展的影响。CSSCI 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扩展资料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目前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学引文索引百度百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 索引序列
  •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级别
  •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审稿
  •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二十五
  •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是正c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