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网络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网络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网络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调查分析一、 中学生极其家长对网络状况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或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另人难以忍受的”。我班中学生的上网率高达1%,其中有5%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由于学校采取的是全封闭式教学,95%的学生住校,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5%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在每次1-2小时内,24%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2-4小时,5%的中学生则会在网上待4小时以上。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2%,只有7%的家长经常上网。 网吧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 调查表明,网吧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76%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远高于其他选择“在家里上网”(2%)和首先选择“在亲戚朋友家上网”(8%)。中学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4%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的管理人员从不检查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去年以来,关于“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新规定实施后,情况已大为改善。 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网络的发展正改变着中学生交往的方式。调查发现,4%的中学生拥有网友,其中,7%同时有5个以上,8%甚至有15个网友。6%的中学生只喜欢与同龄的网友交谈,找年龄较大、较小的网友交谈的分别只有2%与8%。同时,中学生们还承认,他们更喜欢结交异性网友。4%的中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其中2%经常在网上聊天,“聊天室”和QQ是其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在“你觉得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一项中,完全不同意的占8%,比较不同意的占5%,二项合计占3%但必须注意的是,3%的中学生仍相信“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持完全相信的态度。绝大多数(4%)的中学生知道网友是虚拟现实的产物,选择“不见面”;同时,也有小部分(3%)在网下会过面。 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调查显示,6%的中学生认同“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6%的中学生则不赞同这种看法;75%的中学生认为“网络开放与青少年的某些犯罪行为有关”,10%的学生对此持怀疑态度。对于接触不良信息的问题,我们认为还是要客观看待中学生,不要把他们“一棍子打倒”。我们相信他们还是有判断力和自制力的。然而,家长们对这一问题疑虑重重,特别是那些不懂得电脑、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的家长,其焦虑更甚。 多数家长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态度,反对的只有150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另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缓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78%的中学生对“网恋“行为持无所谓态度。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可目前看来,其危险性显然还没有引起学生们的警觉。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存在缺陷,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6)经常上网,受电脑辐射对身体健康不利。 结 语 唯物辩证法教我们要辨证地看待问题,网络对于中学生的影响有好有坏,但她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进入我们的生活是不可抗拒的。究竟它能让孩子看到更为宽广的世界还是引诱他们进入不可挽回的深渊呢?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网络,如何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网络。在我看来,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首先,它使教育更具有时效性和普及性。互联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网上信息的传播、浏览与被吸收的速度之快,远高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也强于班会课、主题活动、家访、外出参观等传统教育手段,其教育覆盖面更比“一对一”式的个别交谈大的多。教师们可针对中学生存在的思想、心理、生活问题,或及时发布新的教育信息,或组织浏览有关的教育主页,或在聊天室、论坛、BBS里进行在线引导和教育。其次,网上教育更具有生动性和吸引力。在网上,信息可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影视于一体,并能应用虚拟现实手段,使中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自觉浏览的同时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熏陶。而传统的教育往往流于说教,形式较单一,内容较乏味,忽视了中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情感需求。再次,网上教育更具互动性和有效性。在网上,可通过E-mail、OICQ公告板、聊天室、论坛、网上心理咨询等,教师们和中学生都以平等的身份、以匿名的方式进行思想、情感的双向交流。彼此无拘无束,袒露真情,避免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隔阂与难堪,有利于教师们抓住思想教育契机,增加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措施可包括: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在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方面,我们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使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来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首先,学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其次,若条件允许,加强各校校园网建设,争取使校园网内容充实而生动,形式新颖而优美,更新速度快,宣传做的好,吸引上网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点击率。从中学生的需求出发,建设并管理好校园网聊天室、论坛、在线心理辅导等,在与上网中学生进行交流的同时,努力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引导他们。再来,加强对家长进行网络指导。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家长对网络的认识,引导他们以身作责,为子女健康上网树立榜样,自觉负担起对子女上网的监护责任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网络教学参考文献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鬼才懂!

调查分析一、 中学生极其家长对网络状况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或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另人难以忍受的”。我班中学生的上网率高达1%,其中有5%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由于学校采取的是全封闭式教学,95%的学生住校,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5%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在每次1-2小时内,24%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2-4小时,5%的中学生则会在网上待4小时以上。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2%,只有7%的家长经常上网。 网吧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 调查表明,网吧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76%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远高于其他选择“在家里上网”(2%)和首先选择“在亲戚朋友家上网”(8%)。中学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4%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的管理人员从不检查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去年以来,关于“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新规定实施后,情况已大为改善。 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网络的发展正改变着中学生交往的方式。调查发现,4%的中学生拥有网友,其中,7%同时有5个以上,8%甚至有15个网友。6%的中学生只喜欢与同龄的网友交谈,找年龄较大、较小的网友交谈的分别只有2%与8%。同时,中学生们还承认,他们更喜欢结交异性网友。4%的中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其中2%经常在网上聊天,“聊天室”和QQ是其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在“你觉得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一项中,完全不同意的占8%,比较不同意的占5%,二项合计占3%但必须注意的是,3%的中学生仍相信“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持完全相信的态度。绝大多数(4%)的中学生知道网友是虚拟现实的产物,选择“不见面”;同时,也有小部分(3%)在网下会过面。 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调查显示,6%的中学生认同“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6%的中学生则不赞同这种看法;75%的中学生认为“网络开放与青少年的某些犯罪行为有关”,10%的学生对此持怀疑态度。对于接触不良信息的问题,我们认为还是要客观看待中学生,不要把他们“一棍子打倒”。我们相信他们还是有判断力和自制力的。然而,家长们对这一问题疑虑重重,特别是那些不懂得电脑、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的家长,其焦虑更甚。 多数家长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态度,反对的只有150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另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缓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78%的中学生对“网恋“行为持无所谓态度。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可目前看来,其危险性显然还没有引起学生们的警觉。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存在缺陷,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6)经常上网,受电脑辐射对身体健康不利。 结 语 唯物辩证法教我们要辨证地看待问题,网络对于中学生的影响有好有坏,但她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进入我们的生活是不可抗拒的。究竟它能让孩子看到更为宽广的世界还是引诱他们进入不可挽回的深渊呢?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网络,如何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网络。在我看来,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首先,它使教育更具有时效性和普及性。互联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网上信息的传播、浏览与被吸收的速度之快,远高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也强于班会课、主题活动、家访、外出参观等传统教育手段,其教育覆盖面更比“一对一”式的个别交谈大的多。教师们可针对中学生存在的思想、心理、生活问题,或及时发布新的教育信息,或组织浏览有关的教育主页,或在聊天室、论坛、BBS里进行在线引导和教育。其次,网上教育更具有生动性和吸引力。在网上,信息可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影视于一体,并能应用虚拟现实手段,使中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自觉浏览的同时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熏陶。而传统的教育往往流于说教,形式较单一,内容较乏味,忽视了中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情感需求。再次,网上教育更具互动性和有效性。在网上,可通过E-mail、OICQ公告板、聊天室、论坛、网上心理咨询等,教师们和中学生都以平等的身份、以匿名的方式进行思想、情感的双向交流。彼此无拘无束,袒露真情,避免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隔阂与难堪,有利于教师们抓住思想教育契机,增加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措施可包括: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在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方面,我们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使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来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首先,学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其次,若条件允许,加强各校校园网建设,争取使校园网内容充实而生动,形式新颖而优美,更新速度快,宣传做的好,吸引上网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点击率。从中学生的需求出发,建设并管理好校园网聊天室、论坛、在线心理辅导等,在与上网中学生进行交流的同时,努力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引导他们。再来,加强对家长进行网络指导。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家长对网络的认识,引导他们以身作责,为子女健康上网树立榜样,自觉负担起对子女上网的监护责任

网络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网址

应该够了吧。。。[1] 刘亚平, 蒲继生, 巨正东 谈谈我国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问题[J] 科学经济社会 , 2001,(03) [2] 宋宇 试论网络营销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02) [3] 刘永智 浅谈我国网络营销的现状及对策[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4,(03) [4] 刘静 新时代的网络营销[J] 天中学刊 , 2005,(02) [5] 唐丽芳 病毒式网络营销[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5,(01) [6] 刘朝 网络购物:困难还在,明天会好[J] 21世纪 , 2000,(02) [7] 曾宇容 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及实施步骤[J]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1,(04) [8] 秦苒 浅议网络营销[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2,(01) [9] 康云 浅谈网络营销的发展[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S2) [10] 彭光辉 网络营销经营风险与对策[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02)[1] 杜新丽 网络营销设建的思考[J] 河南科技 , 2005,(11) [2] 李俊英 电子商务对市场营销方式的影响研究[J] 科技信息 , 2006,(12) [3] 罗捷 整合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J] 科技信息 , 2000,(11) [4] 陈兵, 周志平 整合网络营销——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流[J] 今日科技 , 2002,(05) [5] 陈炜恒 电子商务——来自网上的革命[J] 世界知识 , 1998,(15) [6] 石见 网络营销坚定前行[J] 中国青年科技 , 1999,(09) [7] 王旗林, 黎志成 网络营销的策略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00,(03) [8] 杨开源, 邵莉 网络营销初探[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03) [9] 王宏伟, 夏远强 网络营销中商业伦理的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05,(03) [10] 朱焱 网络营销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定位[J] 苏南科技开发 , 2001,(02)

[1] 彭佩生 青少年上网的“利”与“弊”[J] 河南农业, 2007,(18) [2] 李海青 青少年上网现象的调查研究与解决对策[J] 烟台教育学院学报, 2005,(03) [3] 童均 怎样正确引导青少年上网[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5,(04) [4] 常倩 正确引导青少年上网行为方法探究[J] 基础教育课程, 2006,(01) [5] 张维蔚,周丽,袁碧涛,陈青山 深圳市青少年上网情况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07,(04) [6] 秦正旺 把握青少年上网心理 做好引导控制工作[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10) [7] 高宴英,王海岩,高士华 关于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及对策[J] 职业与健康, 2004,(03) [8] 刘艳军 美国青少年上网状况速递[J] 中国青年研究, 2000,(01) [9] 虞凤娟 青少年上网问题探讨及对策[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9,(01) [10] 刘祥军 青少年上网问题分析[J] 理论学习, 2003,(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1]何恩基 美国儿童网络保护政策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 2002,(04) [2]赵鸿天 浅析网络信息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J] 晋阳学刊, 2001,(05) [3]秦正旺 把握青少年上网心理 做好引导控制工作[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10) [4]孙抱弘 社会适应与权益保护——关于对和谐社会中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辨证思考[J] 煤炭高等教育, 2006,(01) [5]苏羊本 青少年权益保障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建设[J] 攀登, 2007,(02) [6]马倩,包晓云 互联网上青少年所面临的侵害行为[J] 青年研究, 2000,(12) [7]周丽 网络接触中的被害性问题初议[J] 社会, 2001,(04) [8]岳西宽 论公民的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0,(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1]牛康 社区网络资源和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知识的获取与疏导[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 [2]谢志芳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 教育与职业, 2009,(18)

电子文献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10〕Pacs-l: the 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s forum〔EB/OL〕.Houston, Tex: University of Houston Libraries, 1989[1995-05-17] html载体类型 磁带(magnetic tape) 磁盘(disk) 光盘(CD-ROM) 联机网络(online)标志代码 MT DK CD OL

网络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多少

没有具体要求,如果是毕业论文自己学校会有要求,一般都在10-20篇左右

根据不同的杂志的具体要求而定。一般国内期刊上综述类文章20-30篇参考文献居多,如果作者的文章原创度相当高,参考文献不超过10条为好,参考文献数量太多,可能显得很啰嗦,也可能受到部分期刊版面的限制,不同单位对参考文献的要求也会不同,比如有些院校的毕业论文要求20篇参考文献,其中不少于7篇外文文献等

至少10条吧,不是说非要有个多少的量,一般学校或者指导老师会说的,要求多少多少,所以可以问问。本科我觉得至少10条吧,当然可以增加其他文献的引用,比如图书、论文,会议,或者英文的也不错。而且说那个点,你不用在内容中真正引用,最后直接附上参考文献也是可以的。

一般是十个。一、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二、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参考文献:宋体四号字加黑,顶头)中文≥10篇,英文≥5篇(主要内容用宋体小四号不加黑,中文中标点用全角;英文符号用半角,标注说明如下)(1)杂志:[编号] 姓名1,姓名2,姓名3等.文章名称[J].杂志名称,年,卷(期):页码范围.(2)书籍:[编号] 姓名1,姓名2,姓名3等.书籍名称(第几版).出版地点: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第一版不标注).(3)学位论文:[编号] 姓名.论文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撰写年,页码范围.(4)会议论文集:[编号]姓名1,姓名2,姓名3等.文章题目名[C].会议名(论文集名),年份,会议地:出版者,页码范围.(5)报纸:[编号]姓名1,姓名2,姓名3等.文章题目名[N].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面号).(6)专利:[编号]专利所有者姓名1,姓名2,姓名3等.专利题目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7)电子文献:[编号]姓名1,姓名2,姓名3等.电子文献题名[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载体类型: 联机上网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OL];光盘网数据库(database on CD-ROM) [DB/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M/CD];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CP/DK];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J/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EB/OL] 参考文献:(宋体四号字加黑) (样例)[1] 惠晓实,王凯航,陆舟,等.一种基于web技术的网络数据库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17(1):84~86.[2] 强文久,元章,雯荣.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53~167.[3] 詹东风.中国漆树酶分离制备及反映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81~89.[4] Wayne C The toxins of cyan bacteria[J] Scientific American, 1994, 270(1): 78~[5] Buchberger B, Collins G E, Computer Algebra Symbolic and Algebraic C New York: Springer Versa, 1998: 58~

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电子文献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10〕Pacs-l: the 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s forum〔EB/OL〕.Houston, Tex: University of Houston Libraries, 1989[1995-05-17] html载体类型 磁带(magnetic tape) 磁盘(disk) 光盘(CD-ROM) 联机网络(online)标志代码 MT DK CD OL

例子 傅刚大风过后的思考[N/OL]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2002-03-06] %5ED0412B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网址).注明:[N/OL]为[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文献类型标志如下:普通图书 M, 会议录 C, 汇编 G, 报纸 N, 期刊 J, 学位论文 D, 报告R,标准 S,专利 P,数据库 DB,计算机程序 CP,电子公告 EB。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如下:磁带 MT,磁盘 DK,光盘 CD,联机网络OL

按照如此: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网址)。注明:[N/OL]为[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论文参考文献:1、传统参考文献的查找方式就是通过图书馆,图书馆图书是查找传统参考文献的主要途径,而且相对其他方式来说,具有方便实惠的优点。2、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知网(CNKI)是比较权威的网络文献来源,大多数高校都有和中国知网的合作,所以在学校可以享受免费下载文献的待遇,其他方式部分文献是需要收费的。而且查找起来十分方便,在中国知网官网的分类目录或者检索区域输入文献标题,就可以了。3、通过维普期刊,在维普期刊中使用高级检索,可以十分精确查找到所需文章。4、通过万方数据库,检索方法就是点击首页然后搜索旁边的高级检索,进入检索区域就好。5、通过百度学术,检索方法也是大同小异,搜索栏输入名称即可。6、其他文献来源:以上是常用的查文献途径,如果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检索:①开世览文;②超星图书;③E线图情;④读秀中文;⑤百链云;⑥全球索索等。文献类型期刊类,用[J]表示,一般篇幅不长,大概2000字左右,内容教浅,但是可以了解你的课题研究情况。博硕士论文,用[D]代表,这些论文一般3万字起,对于本科生来说可以参考博硕士论文,借鉴他们章节的布局方式以及排版,可以给自己的论文一些基础思路。书籍,用[M]代表,指书籍专著,大家可以根据论文研究需要去参考相应的书籍。报纸类文献资料,[N]表示。报告类文献资料,[R]表示。

  • 索引序列
  • 网络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网络教学参考文献
  • 网络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网络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多少
  • 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