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网络教学参考文献

网络教学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网络教学参考文献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鬼才懂!

调查分析一、 中学生极其家长对网络状况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或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另人难以忍受的”。我班中学生的上网率高达1%,其中有5%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由于学校采取的是全封闭式教学,95%的学生住校,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5%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在每次1-2小时内,24%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2-4小时,5%的中学生则会在网上待4小时以上。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2%,只有7%的家长经常上网。 网吧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 调查表明,网吧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76%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远高于其他选择“在家里上网”(2%)和首先选择“在亲戚朋友家上网”(8%)。中学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4%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的管理人员从不检查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去年以来,关于“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新规定实施后,情况已大为改善。 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网络的发展正改变着中学生交往的方式。调查发现,4%的中学生拥有网友,其中,7%同时有5个以上,8%甚至有15个网友。6%的中学生只喜欢与同龄的网友交谈,找年龄较大、较小的网友交谈的分别只有2%与8%。同时,中学生们还承认,他们更喜欢结交异性网友。4%的中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其中2%经常在网上聊天,“聊天室”和QQ是其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在“你觉得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一项中,完全不同意的占8%,比较不同意的占5%,二项合计占3%但必须注意的是,3%的中学生仍相信“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持完全相信的态度。绝大多数(4%)的中学生知道网友是虚拟现实的产物,选择“不见面”;同时,也有小部分(3%)在网下会过面。 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调查显示,6%的中学生认同“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6%的中学生则不赞同这种看法;75%的中学生认为“网络开放与青少年的某些犯罪行为有关”,10%的学生对此持怀疑态度。对于接触不良信息的问题,我们认为还是要客观看待中学生,不要把他们“一棍子打倒”。我们相信他们还是有判断力和自制力的。然而,家长们对这一问题疑虑重重,特别是那些不懂得电脑、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的家长,其焦虑更甚。 多数家长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态度,反对的只有150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另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缓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78%的中学生对“网恋“行为持无所谓态度。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可目前看来,其危险性显然还没有引起学生们的警觉。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存在缺陷,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6)经常上网,受电脑辐射对身体健康不利。 结 语 唯物辩证法教我们要辨证地看待问题,网络对于中学生的影响有好有坏,但她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进入我们的生活是不可抗拒的。究竟它能让孩子看到更为宽广的世界还是引诱他们进入不可挽回的深渊呢?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网络,如何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网络。在我看来,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首先,它使教育更具有时效性和普及性。互联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网上信息的传播、浏览与被吸收的速度之快,远高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也强于班会课、主题活动、家访、外出参观等传统教育手段,其教育覆盖面更比“一对一”式的个别交谈大的多。教师们可针对中学生存在的思想、心理、生活问题,或及时发布新的教育信息,或组织浏览有关的教育主页,或在聊天室、论坛、BBS里进行在线引导和教育。其次,网上教育更具有生动性和吸引力。在网上,信息可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影视于一体,并能应用虚拟现实手段,使中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自觉浏览的同时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熏陶。而传统的教育往往流于说教,形式较单一,内容较乏味,忽视了中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情感需求。再次,网上教育更具互动性和有效性。在网上,可通过E-mail、OICQ公告板、聊天室、论坛、网上心理咨询等,教师们和中学生都以平等的身份、以匿名的方式进行思想、情感的双向交流。彼此无拘无束,袒露真情,避免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隔阂与难堪,有利于教师们抓住思想教育契机,增加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措施可包括: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在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方面,我们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使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来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首先,学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其次,若条件允许,加强各校校园网建设,争取使校园网内容充实而生动,形式新颖而优美,更新速度快,宣传做的好,吸引上网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点击率。从中学生的需求出发,建设并管理好校园网聊天室、论坛、在线心理辅导等,在与上网中学生进行交流的同时,努力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引导他们。再来,加强对家长进行网络指导。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家长对网络的认识,引导他们以身作责,为子女健康上网树立榜样,自觉负担起对子女上网的监护责任

网络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调查分析一、 中学生极其家长对网络状况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或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另人难以忍受的”。我班中学生的上网率高达1%,其中有5%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由于学校采取的是全封闭式教学,95%的学生住校,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5%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在每次1-2小时内,24%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2-4小时,5%的中学生则会在网上待4小时以上。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2%,只有7%的家长经常上网。 网吧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 调查表明,网吧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76%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远高于其他选择“在家里上网”(2%)和首先选择“在亲戚朋友家上网”(8%)。中学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4%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的管理人员从不检查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去年以来,关于“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新规定实施后,情况已大为改善。 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网络的发展正改变着中学生交往的方式。调查发现,4%的中学生拥有网友,其中,7%同时有5个以上,8%甚至有15个网友。6%的中学生只喜欢与同龄的网友交谈,找年龄较大、较小的网友交谈的分别只有2%与8%。同时,中学生们还承认,他们更喜欢结交异性网友。4%的中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其中2%经常在网上聊天,“聊天室”和QQ是其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在“你觉得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一项中,完全不同意的占8%,比较不同意的占5%,二项合计占3%但必须注意的是,3%的中学生仍相信“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持完全相信的态度。绝大多数(4%)的中学生知道网友是虚拟现实的产物,选择“不见面”;同时,也有小部分(3%)在网下会过面。 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调查显示,6%的中学生认同“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6%的中学生则不赞同这种看法;75%的中学生认为“网络开放与青少年的某些犯罪行为有关”,10%的学生对此持怀疑态度。对于接触不良信息的问题,我们认为还是要客观看待中学生,不要把他们“一棍子打倒”。我们相信他们还是有判断力和自制力的。然而,家长们对这一问题疑虑重重,特别是那些不懂得电脑、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的家长,其焦虑更甚。 多数家长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态度,反对的只有150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另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缓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78%的中学生对“网恋“行为持无所谓态度。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可目前看来,其危险性显然还没有引起学生们的警觉。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存在缺陷,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6)经常上网,受电脑辐射对身体健康不利。 结 语 唯物辩证法教我们要辨证地看待问题,网络对于中学生的影响有好有坏,但她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进入我们的生活是不可抗拒的。究竟它能让孩子看到更为宽广的世界还是引诱他们进入不可挽回的深渊呢?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网络,如何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网络。在我看来,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首先,它使教育更具有时效性和普及性。互联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网上信息的传播、浏览与被吸收的速度之快,远高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也强于班会课、主题活动、家访、外出参观等传统教育手段,其教育覆盖面更比“一对一”式的个别交谈大的多。教师们可针对中学生存在的思想、心理、生活问题,或及时发布新的教育信息,或组织浏览有关的教育主页,或在聊天室、论坛、BBS里进行在线引导和教育。其次,网上教育更具有生动性和吸引力。在网上,信息可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影视于一体,并能应用虚拟现实手段,使中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自觉浏览的同时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熏陶。而传统的教育往往流于说教,形式较单一,内容较乏味,忽视了中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情感需求。再次,网上教育更具互动性和有效性。在网上,可通过E-mail、OICQ公告板、聊天室、论坛、网上心理咨询等,教师们和中学生都以平等的身份、以匿名的方式进行思想、情感的双向交流。彼此无拘无束,袒露真情,避免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隔阂与难堪,有利于教师们抓住思想教育契机,增加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措施可包括: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在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方面,我们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使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来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首先,学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其次,若条件允许,加强各校校园网建设,争取使校园网内容充实而生动,形式新颖而优美,更新速度快,宣传做的好,吸引上网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点击率。从中学生的需求出发,建设并管理好校园网聊天室、论坛、在线心理辅导等,在与上网中学生进行交流的同时,努力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引导他们。再来,加强对家长进行网络指导。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家长对网络的认识,引导他们以身作责,为子女健康上网树立榜样,自觉负担起对子女上网的监护责任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网络教学系统参考文献

这个太泛泛了吧 还是要全面点的吧 你在在问问她 把问题问清楚了在发出来问题没问清楚就搞 你吃的苦头会更大哦

已发送 请查收

一、 课题来源 二、 课题的性质、用途、实用性或先进性 Internet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企业内部网络的建设已经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网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到,利用网络技术,现代企业可以在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员工之间实现优化的信息沟通。这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关键的竞争优势。 企业网的主要功能 企业网络主要实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资源共享功能: 网络内的各个桌面用户可共享数据库、共享打印机,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各项功能。 •通信服务功能: 最终用户通过广域网连接可以收发电子邮件、实现Web应用、接入互联网、进行安全的广域网访问。 •多媒体功能: 支持多媒体组播,具有卓越的服务质量保证功能。 •远程VPN拨入访问功能: 系统支持远程PPTP接入,外地员工可利用Internet远程访问公司资源。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帮助企业构建从硬件到软件的完整网站应用平台,让用户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成为众多IT厂商追逐的新热点。 ----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单位,建网站时考虑最多的问题都是如何用最少的资金、最简便的操作、最少量的维护工作,既实现政府、企业的运作、管理,又方便Internet用户的频繁访问。CNNIC的研究调查曾显示,在网站应用当中,象电子信箱、网上聊天室、BBS电子公告栏这类互动式功能模块,网民使用的比例最高。也就是说,网站的互动功能是留住网民、了解客户的最佳方式之一,并且也有利于企业今后向电子商务的过渡。 集成即集合、组合、一体化,也就是以有机结合、协调工作、提高效率、创造效益为目的,将各个部分组合成全新功能的、高效和统一的有机整体。系统集成则是指在系统工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根据用户需求,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整合用户原有系统,提出系统性的应用方案,并按照方案队组成系统的各个部件或子系统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一个经济高效的系统

【作 者】: 何克抗, 郑永柏, 谢幼如编著 【丛书名】: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页 数】: 348页 【尺 寸】: 23cm 【DU 号】: 000003051144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题词】: 教育技术学(学科: 研究方法学科: 高等学校) 【ISBN号】: 7-303-06329-3 【出版日期】: 2002 【原书定价】: CNY00 【中图法分类号】: G40-057 【参考文献格式】: 何克抗, 郑永柏, 谢幼如编著; 教学系统设计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网络教育的参考文献

1 [美] Philip Kotler著梅汝和等译 营销管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赵乃真主编 网络营销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 [美] Bud Smith等著 王思宁等译 网上营销指南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4 [美] Martha McEnally著 袁瑛等译 消费者行为学案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 刘红强编著 DELL营销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6 杜明汉主编 市场营销知识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7 孙秉申主编 企业市场营销实务 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 8 范明明主编 市场营销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9 兰苓主编 市场营销学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10 范明明主编 市场营销与策划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1 彭纯宪主编网络营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 梅绍祖等主编 网络营销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13 钱东人等主编 网络营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 刘光峰等主编 实战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5 PM奇兹诺尔乔慧存等译 营销调研 北京:中信出版社,1999 16 [美]菲利普科特勒愈利军译 营销学导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17 [美]JCataudella,BSawyer,DG孙昕等译 网上商店行销指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8 瞿鹏志主编 网络营销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9 冯英健著 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0 钱旭潮 汪群编著 网络营销与管理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1 尚晓春主编 网络营销策划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2 祖强 李宇红等编著 网络营销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3 吕英斌 储节旺主编网络营销案例评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4 周游、赵炎主编 网络市场营销第一版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5 刘兴根主编 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第一版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6 马绝尘主编 本土市场营销第一版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7 罗莉主编 现代市场营销策略第一版 北京:现代出版社, 28 杜明汗主编 市场营销知识第一版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9 陈放主编 企业病诊断第一版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30 方光罗主编 市场营销学第二版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1 孔伟成 陈水芬 编著 网络营销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2 薛辛光 主编 网络营销学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33 沈凤池 主编 网络营销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4 曲学军,刘喜敏主编 网络营销 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3

网络教育,是成人教育学历中的一种。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的在校住宿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通常是业余进修者。由于不需要到特定地点上课,因此可以随时随地上课。学生亦可以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管道互助学习。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

网络教育是指是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受教育者提供网络教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它主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传输和交互手段,以网络化、交互性、个性化、综合性为基本特征,不需要到特定地点上课,因此可以随时随地上课,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网络教育即Internet远程教育,它是指跨越地理空间进行教育活动。网络教育涉及各种教育活动,包括授课、讨论和实习。它克服了传统教育在空间、时间、受教育者年龄和教育环境等方面的限制。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远程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在教育部已出台的某些文件中,也称现代远程教育为网络教育。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通常是业余进修者。由于不需要到特定地点上课,因此可以随时随地上课。学生亦可以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管道互助学习。网络教育招生对象不受年龄和先前学历限制,为广大已步入社会的群众提供了学历提升的机会。扩展资料:2013年共有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可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考生报考前可通过“高校网络教育阳光招生服务平台”、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站、“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等正规网站查询试点高校的招生简章。1994年底,在当时国家教委的主持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由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共同承建。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TCP/IP协议的公共计算机网。1996年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率先提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1997年,湖南大学首先与湖南电信合作,建成网上大学。清华大学则在1998年推出了网上研究生进修课程。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1999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9月,"CERNET高速主干网建设项目"立项,目标是在2000年12月前完成CERNET高速主干网的建设,满足我国现代远程教育需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上教育

参考文献网络

网址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有解的话通知我我找到了

需要。参考文献的网络链接功能在中国期刊网上已初见端倪。它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学术思想的链接关系,追寻学术流派的渊源,发现新兴的交叉学科,预测学科的发现。网络文献参考文献,又称为参考书目、引用着作或参考着作,是书单、学术文章、演讲文稿、笔录、日记、法律、信件、网站以及别的写英文论文时使用的资料列表。网络文献参考文献一般位于末尾,其主要目的是让读者更容易找到关于你所研究题目的资料。

可以,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定要注明出处,即引用文献的作者、文献名称、出版社、年限等信息;引用的章节也最好给予注明;引用文献一般放在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加以列示;2、引用论文内容时,一定要注意不可以大段大段地抄袭下来,最好只引用作者的观点、或者有论证的论据,以及图表、研究数据等;3、除非是学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不建议引用本年段或者未经发表的本校的其他的师生的论文,因为无法公开查询,会导致“抄袭”嫌疑。

  • 索引序列
  • 网络教学参考文献
  • 网络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网络教学系统参考文献
  • 网络教育的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网络
  • 返回顶部